期刊文献+
共找到4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Fault-zone trapped waves at Muyu in Wenchuan earthquake region 被引量:2
1
作者 Lai Xiaoling Sun Yi 《Geodesy and Geodynamics》 2011年第2期66-70,共5页
Trapped waves in the Qingchuan fault zone were observed at Muyu near the northeastern end of the fractured zone of the Wenchuan Ms8. 0 earthquake. The results indicate a fault-zone width of about 200 m and a great dif... Trapped waves in the Qingchuan fault zone were observed at Muyu near the northeastern end of the fractured zone of the Wenchuan Ms8. 0 earthquake. The results indicate a fault-zone width of about 200 m and a great difference in physical property of the crust on different sides of the fault. The inferred location of crustal changes is consistent with land-form boundary on the surfa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enchuan earthquake region fault-zone trapped waves Longmenshan fault belt seismic records Qingchuan fault
下载PDF
Sinian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 conditions and exploration potential at the northwest margin of the Yangtze region, China 被引量:1
2
作者 YANG Yu WANG Zecheng +3 位作者 WEN Long XIE Wuren FU Xiaodong LI Wenzheng 《Petroleum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CSCD 2022年第2期272-284,共13页
Based on outcrop, drilling, logging and seismic data, the reservoir forming conditions, reservoir forming model and exploration potential of the ultra-deep Sinian Dengying Formation at the northwest margin of Yangtze ... Based on outcrop, drilling, logging and seismic data, the reservoir forming conditions, reservoir forming model and exploration potential of the ultra-deep Sinian Dengying Formation at the northwest margin of Yangtze craton region were examined.(1) This area is in craton rifting stage from Sinian to Early Cambrian, characterized by syn-sedimentary faults and rapid subsidence, significant sedimentary differences, and development of Dengying Formation platform margins on both sides of the rift.(2) The Sinian–Cambrian in this area has two sets of high-quality source rocks, Doushantuo Formation and Maidiping-Qiongzhusi Formation;of which, the latter has a thickness of 150–600 m and hydrocarbon generation intensity of(100-200)×10;m;/km;.(3) The mounds and shoals in the platform margin of Sinian Dengying Formation controlled by faults are thick and distributed in rows and zones;they are reformed by contemporaneous–quasi-contemporaneous and supergene karstification jointly, forming pore-type reservoirs with a thickness of 200-400 m.(4) The two sets of source rocks enter oil generation windows from Permian to Early Triassic, and the oil migrates a short distance to the lithologic traps of mounds and shoals to form a huge scale paleo-oil reservoir group;from Late Triassic to Jurassic, the oil in the paleo-oil reservoirs is cracked into gas, laying the foundation of present natural gas reservoirs.(5) The mound-shoal body at the platform margin of Dengying Formation and the two sets of high-quality source rocks combine into several types of favorable source-reservoir combinations, which, with the advantage of near-source and high-efficiency reservoir formation, and can form large lithologic gas reservoirs. The Mianyang-Jiange area is a potential large gas field with trillion cubic meters of reserves. According to seismic prediction, the Laoguanmiao structure in this area has the Deng-2 Member mound-shoal reservoir of about 1300 km^(2), making it a ultra-deep target worthy of exploration in the near fu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aton rift Dengying Formation source rock fault-controlled platform margin belt lithologic petroleum reservoir northwest margin of Yangtze craton region
下载PDF
Application of non-stationary Poisson model prediction on seismic belts in northwestern of China
3
作者 李英 赵卫明 +2 位作者 张文孝 马禾青 任雪梅 《Acta Seism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CSCD 2003年第6期686-692,共7页
关键词 on-stationary Poisson course cumulative frequency model of double exponent moderate-long earthquake prediction earthquake belts in northwest region
下载PDF
Exploration of fault-zone trapped waves at Pingtong Town,in Wenchuan earthquake region
4
作者 Xiaoling Lai Songlin Li Yi Sun 《Geodesy and Geodynamics》 2010年第1期29-33,共5页
Pingtong Town is located on the fractured zone of the Wenchuan 8.0 earthquake, and is seriously damaged by the earthquake. Our observation line is centered at an earthquake exploration trench across the fractured zone... Pingtong Town is located on the fractured zone of the Wenchuan 8.0 earthquake, and is seriously damaged by the earthquake. Our observation line is centered at an earthquake exploration trench across the fractured zone in the NW-SE direction, and is about 400 m long. The results reveal trapped waves in the rup- tured fault zone of the earthquake, and indicate a great difference in physical property between the media inside and outside the fault zone. The predominant frequency of the fault-zone trapped waves is about 3 -4 Hz. The wave amplitudes are larger near the exploration trench. The width of the fault zone in the crust at this location is estimated to be 200 m. In some records, the waveforms and the arrival times of S waves are quite different between the two sides of the trench. The place of change coincides with the boundary of uplift at the surfa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enchuan earthquake region fault-zone trapped waves Longmenshan fault belt EXPLORATION seismic records
下载PDF
The heterogeneous characteristics of crust-mantle structures and the seismic activities in the northwest Beijing region
5
作者 赵金仁 张先康 +5 位作者 张成科 张建狮 刘宝峰 任青芳 潘素珍 海燕 《Acta Seism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EI CSCD 2005年第2期125-134,254,共11页
In this paper, the abnorm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rustal structures in the seismic active region, Yanqing-Huailai and Zhangbei-Shangyi, are obtained by means of comprehensively interpreting and studying the data of ... In this paper, the abnorm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rustal structures in the seismic active region, Yanqing-Huailai and Zhangbei-Shangyi, are obtained by means of comprehensively interpreting and studying the data of deep seis- mic sounding profiles passing through the northwestern part of Zhangjiakou-Bohai seismic zone.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fluctuation of crystalline basement in the study region is obvious and that there exist considerable differ- ences in depth in different geological units. The locally abrupt variation of crystalline basement depths may be regarded as a mark of existence of crystalline basement faults. These crystalline basement faults and deep crustal faults provide a pass for the magma upwelling, resulting in the strong inhomogeneity of crustal structures. These phenomena of the complex seismic reflected waves and locally discontinuous reflection zones with different en- ergy indicate that the intensive squeeze and deformation of crust took place, which have led to the complex crustal structures and offered the dynamic source for the earthquake occurrence in this region. The low velocity bodies in different depths of crust and the local interface C1 in Zhangbei-Shangyi region may result from repeated magmatic activities. The certain stress accumulation in the brittle upper crust can cause the occurrence of earthquake under the action of local tectonic activ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rthwest Beijing region seismic sounding shallow and deep structures earthquake-generating backgrounds
下载PDF
基于区域地震活动频次对比的余震删除方法 被引量:10
6
作者 盛菊琴 马禾青 +1 位作者 任学梅 赵卫明 《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85-94,共10页
从尽可能科学地删除余震,又保留有价值的地震预测信息的目的出发,提出了一种既考虑地震序列特征,又基于主震后孕震区内的余震活动频次与区域地震活动正常时段频次相比的删除余震方法(简称SMRZ方法),编制了相应的计算程序。以西北地区发... 从尽可能科学地删除余震,又保留有价值的地震预测信息的目的出发,提出了一种既考虑地震序列特征,又基于主震后孕震区内的余震活动频次与区域地震活动正常时段频次相比的删除余震方法(简称SMRZ方法),编制了相应的计算程序。以西北地区发生的几次较大地震为例,对该文提出的SMRZ方法、广泛使用的K-K方法以及G-C方法的删除余震效果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与其他方法相比,笔者提出的方法识别余震时、空分布范围比较合理,同时保留了对未来地震有重要预测意义的前震,有较好的实际应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活动 地震频次 余震删除方法 西北地区
下载PDF
北京西北地区壳幔结构的非均匀性特征与地震活动 被引量:9
7
作者 赵金仁 张先康 +5 位作者 张成科 张建狮 刘宝峰 任青芳 潘素珍 海燕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19-127,共9页
利用在北京西北部地区穿过张家口—渤海地震带北西段地震测深剖面进行了综合解释和研究, 揭示了延庆—怀来、张北—尚义地震活动区异常的深浅地壳结构特征. 结果表明:研究区基底结构具有明显的起伏变化, 不同的地质构造单元基底埋深存... 利用在北京西北部地区穿过张家口—渤海地震带北西段地震测深剖面进行了综合解释和研究, 揭示了延庆—怀来、张北—尚义地震活动区异常的深浅地壳结构特征. 结果表明:研究区基底结构具有明显的起伏变化, 不同的地质构造单元基底埋深存在着较大差异. 基底埋深在局部地段呈现出的急剧变化可视其为基底断裂存在的一种标志, 基底断裂与地壳深断裂的存在为岩浆的上溢提供了条件, 从而导致了地壳结构强烈的非均匀性. 延怀地区壳内复杂反射波组序列和局部强弱不连续反射带现象的出现, 表明该地区地壳结构发生了强烈的挤压变形, 从而构成了该地区复杂的地壳结构, 为该地区地震的发生提供了动力来源; 张北—尚义地区壳内不同深度范围低速异常体和局部的C1 界面的存在, 可以认为是岩浆多期活动的产物, 在区域构造活动的作用下脆性的上地壳内, 当局部应力积聚到一定的程度从而引发了地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西北部地区 地震测深 深浅构造 发震背景
下载PDF
华北构造区主要地震带分段与强震活动 被引量:27
8
作者 朱红彬 邢成起 +1 位作者 李红 韩孔艳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705-717,共13页
在华北构造区划分出银川—河套地震带、汾渭地震带、河北平原地震带、东秦岭—大别地震带、郯庐地震带和长江下游—黄海地震带等6个地震带,并依据地震带构造特征和地震活动的差异性,将其中汾渭地震带划分为延庆—代县段、原平—襄汾段... 在华北构造区划分出银川—河套地震带、汾渭地震带、河北平原地震带、东秦岭—大别地震带、郯庐地震带和长江下游—黄海地震带等6个地震带,并依据地震带构造特征和地震活动的差异性,将其中汾渭地震带划分为延庆—代县段、原平—襄汾段和侯马—渭河段;河北平原地震带划分为三河—涞水段、唐山—邢台段和安阳—成武段;郯庐地震带划分为开原—辽东湾段、渤海段、潍坊—嘉山段和嘉山—广济段;银川—河套地震带初步划分为银川段和河套段.同时,对河北平原地震带南界及其与东秦岭—大别地震带的关系,地震带不同区段存在的主震型和多震型特点,以及可能发生强震的危险区段进行了初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构造区 地震带 分段研究 主震型段 多震型段 强震
下载PDF
西北地区东部强震前地震活动演化特征 被引量:4
9
作者 任雪梅 马禾青 +2 位作者 赵卫明 康凌燕 延海军 《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45-50,共6页
通过对 1 90 0年以来西北地区东部 1 0次强震前不同时间尺度的地震分布特征以及演化过程的研究表明 ,西北地区东部强震前大多存在以下规律 :即在震中附近存在
关键词 地震活动 强震 地震空缺 西北地区 青藏高原 时空分布
下载PDF
扬子克拉通西北缘震旦系油气成藏条件及勘探潜力 被引量:16
10
作者 杨雨 汪泽成 +3 位作者 文龙 谢武仁 付小东 李文正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38-248,共11页
基于露头、钻井、测井和地震资料,对扬子克拉通西北缘超深层震旦系灯影组成藏条件、成藏模式与勘探潜力进行系统研究。结果表明:①扬子克拉通西北缘震旦纪—早寒武世早期为克拉通裂陷阶段,表现为同沉积断裂发育与裂陷快速沉降,沉积分异... 基于露头、钻井、测井和地震资料,对扬子克拉通西北缘超深层震旦系灯影组成藏条件、成藏模式与勘探潜力进行系统研究。结果表明:①扬子克拉通西北缘震旦纪—早寒武世早期为克拉通裂陷阶段,表现为同沉积断裂发育与裂陷快速沉降,沉积分异显著,裂陷两侧灯影组发育大型台缘带;②震旦系—寒武系发育陡山沱组与麦地坪组—筇竹寺组两套优质烃源岩,其中后者厚度为150~600 m,生烃强度为(100~200)×10^(8) m^(3)/km^(2);③震旦系灯影组断控台缘带丘滩体厚度大且成排成带分布,受同生期—准同生期和表生期岩溶作用叠加改造,形成厚度为200~400 m的孔洞型储集层;④两套烃源岩主生油期在二叠纪—早三叠世,石油近距离运移至灯影组丘滩体岩性圈闭中聚集形成规模巨大的古油藏群;晚三叠世—侏罗纪古油藏裂解成气,奠定现今天然气藏基础;⑤灯影组台缘带丘滩体与两套优质烃源岩形成多种有利源储配置关系,具备近源高效成藏的条件,可形成大型岩性气藏群。绵阳—剑阁地区是潜在的万亿立方米储量规模大气区,位于该区域的老关庙构造灯影组二段丘滩体面积约1300 km2,是近期超深层勘探值得探索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拉通裂陷 灯影组 烃源岩 断控型台缘带 岩性油气藏 扬子克拉通西北缘
下载PDF
龙门山和相邻地域航磁场特征与汶川大地震 被引量:13
11
作者 闫亚芬 滕吉文 +1 位作者 阮小敏 胡国泽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97-214,共18页
本文应用化极、水平及垂向导数、向上延拓、视磁化强度填图及磁性界面反演等方法处理了龙门山及相邻地域最新的航空磁测数据,分析了龙门山及相邻地域的航磁异常展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龙门山造山带与其东、西两侧可划分为三个磁异常区... 本文应用化极、水平及垂向导数、向上延拓、视磁化强度填图及磁性界面反演等方法处理了龙门山及相邻地域最新的航空磁测数据,分析了龙门山及相邻地域的航磁异常展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龙门山造山带与其东、西两侧可划分为三个磁异常区:松潘—甘孜磁异常区、龙门山负磁异常带、四川盆地磁异常区;三个区、带的地壳介质磁性结构存在明显差异.2)根据该区航空磁异常场的分布特征分别研究了,松潘—甘孜地块、龙门山造山带和四川地块的磁场特征.3)除识别前人识别的断层外,还推断鲜水河ES延伸甘洛—雷波北断裂作为四川盆地与滇西的界带.4)航空磁异常,磁性体上、下界面及磁源体深度的空间分布特征与汶川MS8.0大地震及芦山地震发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门山造山带 航空磁异常场 介质属性 区域构造 汶川地震
下载PDF
关于西北地区的自然灾害链 被引量:9
12
作者 贾慧聪 王静爱 +3 位作者 杨洋 潘东华 杨佩国 张万昌 《灾害学》 CSCD 2016年第1期72-77,共6页
基于灾害系统理论,根据中国省级报刊灾害数据库(1949-2005年),构建了我国西北地区主要的灾害链:干旱灾害链(分为高温-干旱灾害链、旱灾-虫灾-病害灾害链、旱灾-大风-沙尘暴灾害链)、地震灾害链和寒潮-雪灾灾害链的成灾模式。分析表明:... 基于灾害系统理论,根据中国省级报刊灾害数据库(1949-2005年),构建了我国西北地区主要的灾害链:干旱灾害链(分为高温-干旱灾害链、旱灾-虫灾-病害灾害链、旱灾-大风-沙尘暴灾害链)、地震灾害链和寒潮-雪灾灾害链的成灾模式。分析表明:降水少、纬度高、沙漠戈壁广布、山脉与盆地、高原与平川相间等是旱灾灾害链发生、发展的主要原因,灾情随灾害链过程放大,受承灾体脆弱性累积加重。提出干旱内陆区的上游山区加强水源保护,半干旱草原区防治荒漠化、沙化,黄河流域中上游区防治水土流失等区域模式。同时以案例形式分析了地震灾害链和寒潮-雪灾灾害链的致灾、成灾模式,提出了相应的减灾对策,为减灾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灾害链 干旱 地震 寒潮-雪灾 致灾 成灾 区域减灾 西北地区
下载PDF
西北地区M_S≥7强震前地震活动特征和近期强震趋势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马玉虎 殷翔 苏有锦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S1期8-15,共8页
通过对西北地区8次MS≥7强震前的MS≥5地震活动特征和3次MS≥7强震前的ML4地震演化的研究,发现西北地区7级强震前存在较大范围的MS≥5地震平静或MS5地震空区。该地区强震前存在ML≥4地震空区的演化,一般表现为孕震区周围出现平静—活跃... 通过对西北地区8次MS≥7强震前的MS≥5地震活动特征和3次MS≥7强震前的ML4地震演化的研究,发现西北地区7级强震前存在较大范围的MS≥5地震平静或MS5地震空区。该地区强震前存在ML≥4地震空区的演化,一般表现为孕震区周围出现平静—活跃、持续平静和平静区逐步向未来震中收缩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地区 MS≥7级强震 地震活动 强震趋势
下载PDF
非稳态泊松模型预测西北地区地震带的应用 被引量:2
14
作者 李英 赵卫明 +2 位作者 张文孝 马禾青 任雪梅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661-666,共6页
关键词 非稳态泊松过程 二次指数累积频次模型 地震预测 地震带
下载PDF
小地震发生率和累计次数变化的理论解释及应用实例 被引量:4
15
作者 马禾青 杨明芝 李春贵 《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57-64,共8页
对区域小地震发生率和累计次数的变化进行了理论解释,可以得到小地震的发生率和累计次数与区域应变能量积累速度呈正比,并且发生率取不同值及累计次数曲线斜率产生变化时,区域应变能量的积累状态不同。并针对祁连山-六盘山地震带的不同... 对区域小地震发生率和累计次数的变化进行了理论解释,可以得到小地震的发生率和累计次数与区域应变能量积累速度呈正比,并且发生率取不同值及累计次数曲线斜率产生变化时,区域应变能量的积累状态不同。并针对祁连山-六盘山地震带的不同小区域计算了小地震的累计次数及发生率,表明在中强以上地震发生前,区域小地震累计次数曲线斜率及发生率均会发生变化,显示中强以上地震发生前,其区域应力状态会发生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地震发生率 小地震累计次数 区域应变能 祁连山-六盘山地震带
下载PDF
西北地区强地震短期前兆特征和预测方法研究进展概述 被引量:3
16
作者 王海涛 杨立明 +3 位作者 马文静 高国英 赵卫明 李炳乾 《内陆地震》 2004年第4期306-312,共7页
概述了"十五"国家科技攻关项目"西北地区强地震短期前兆特征和预测方法研究"专题内容及取得的主要进展,介绍了两次地震的预报应用实践。
关键词 西北地区 短期 地震预报 进展
下载PDF
汶川地震区平通镇断层围陷波探测 被引量:11
17
作者 赖晓玲 李松林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6-10,共5页
平通镇位于汶川8.0级地震断层带上,地表破坏十分严重。该断层围陷波测线横跨断层,以地震探槽为大致中点,沿NW-SE方向两端延伸,测线长约400m。观测结果表明,在汶川8.0级地震的新破裂带中可以观测到断层围陷波,反映了断层带内外的介质在... 平通镇位于汶川8.0级地震断层带上,地表破坏十分严重。该断层围陷波测线横跨断层,以地震探槽为大致中点,沿NW-SE方向两端延伸,测线长约400m。观测结果表明,在汶川8.0级地震的新破裂带中可以观测到断层围陷波,反映了断层带内外的介质在物理性质上有较大的差异。该测线记录的断层围陷波优势频率大约为3~4Hz。探槽附近的台站断层围陷波较强,初步推测,该地段地壳内断层的宽度有200多米。另外,从一些地震记录上可以看出,以探槽为界,两侧波形差异十分明显,S波到时错位也很明显。地壳内波形明显差异的部位与考察看到的地表隆起边界位置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汶川地震区 断层围陷波 龙门山断裂带 探槽 地震记录
下载PDF
龙门山构造带南段向西南延伸的遥感影像证据及地震地质意义 被引量:3
18
作者 马晓雪 吴中海 +3 位作者 李家存 周春景 李凯 王继龙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548-567,共20页
在系统总结活动断裂遥感影像解译标志的基础上,利用Landsat ETM、Google Earth及ASTER GDEM等影像资料,结合前人研究成果,重点分析了龙门山构造带南段主要活动断裂的空间展布及几何学与运动学特征。研究结果表明,龙门山构造带在向南延... 在系统总结活动断裂遥感影像解译标志的基础上,利用Landsat ETM、Google Earth及ASTER GDEM等影像资料,结合前人研究成果,重点分析了龙门山构造带南段主要活动断裂的空间展布及几何学与运动学特征。研究结果表明,龙门山构造带在向南延伸过程中发生了明显的断裂分散现象,整个断裂带逐渐展宽,主要包括5条断裂带且其中包含多条次级断裂,至最南端被北西向鲜水河左旋走滑断裂带阻挡。其中活动性较为明显的断裂自西向东主要有4条:泸定断裂、天全断裂、芦山断裂和大邑—名山断裂,前两者是北川—映秀断裂的南延分支,而后两者是安县—灌县断裂的南延部分。由于龙门山构造带南段的构造变形被分解至多条次级断裂上,导致单条断裂错断地表的活动迹象明显变弱,因此单条断裂的潜在发震频率和强度也将相应变小,但潜在震源区会更为分散。结合已有的地震地质资料认为,未来应注意泸定和雅安2个地区的地壳稳定性及未来强震危险性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门山构造带 遥感解译 活动断裂 潜在震源区 芦山地震
下载PDF
灰色系统理论在地震预报中的应用 被引量:16
19
作者 彭立国 陆明勇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2004年第2期120-123,共4页
研究了灰色系统理论在地震预报中的应用 ,作为应用实例 ,对南北地震带北段及其邻近地区M≥ 6 .0地震进行了建模和预测。根据模型检验精度、模型的关联度R、后验差比值C、小误差概率P等项指标说明所建模型可靠、精确 。
关键词 灰色系统理论 地震预报 南北地震带 关联度 精度
下载PDF
南北地震带区域形变异常特征与地震关系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王双绪 张希 +2 位作者 张四新 张晓亮 薛富平 《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47-56,共10页
利用南北地震带及附近地区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区域水准网和90年代以来的GPS监测网资料,结合地质构造和监测区发生的多次6级左右及以上震例,分析了震前区域性形变场异常的基本特征。进而根据资料支持程度,分别以GPS、区域水准观测位移为... 利用南北地震带及附近地区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区域水准网和90年代以来的GPS监测网资料,结合地质构造和监测区发生的多次6级左右及以上震例,分析了震前区域性形变场异常的基本特征。进而根据资料支持程度,分别以GPS、区域水准观测位移为地表约束,以“973”项目活动地块划分结果为地质依据,进行非震负位错模型反演计算,研究了数值模拟结果反映的活动块体和边界断裂构造变形状态与地震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分析研究了强震前区域性水平、垂直构造形变异常特征及可能的机理,初步总结了基于区域水准、GPS观测与数值模拟的强震前区域构造形变异常的一些判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北地震带 区域形变异常特征 非震负位错模型反演 强震异常判据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