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adioenhancing effect of earthworm capsule medication on radiotherapy in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carcinoma of esophagus or lung
1
作者 张绍章 田琼 +1 位作者 王克为 徐德门 《Journal of Medical Colleges of PLA(China)》 CAS 1993年第1期84-87,共4页
Earthworm capsule is an extract from earthworm made in our laboratory.From1986 to 1989,486 patients with carcinoma of esophagus or lung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2groups,one group received radiotherapy alone(control ... Earthworm capsule is an extract from earthworm made in our laboratory.From1986 to 1989,486 patients with carcinoma of esophagus or lung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2groups,one group received radiotherapy alone(control group)and the other radiotherapycombined with earthworm capsules(treatment group).All cases were diagnosedpathologically or cytologically.In a two-month treatment course,earthworm capsuleswere given orally twice a day,2~3 capsules each time,each capsule containing 60 mg ofthe extract.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the CR(complete remission)rate andCR+PR(partial remission)rate in patients with carcinoma of esophagus treated byradiotherapy in combination with earthworm capsule increased 9.7%(P【0.01) and 9.6%(P【0.05),while in patients with carcinoma of lung,they increased 10.6%(P【0.05)and13.5%(P【0.05),respectively.The earthworm capsule caused irritation in the alimentarytract,the patients displaying slight nausea and vomiting(16.7% in thecombination treatment group and 10.0% in the control group).However,these side ef-fects could be alleviated when capsules were taken after meal or with honey concomitantly.No deleterious effects on the heart,liver,kidney,skin,hematopoietic or nervous systemwere see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arthworm extract medicine Chinese traditional esophageal NEOPLASMS LUNG NEOPLASMS RADIOTHERAPY radioenhancement effect
下载PDF
镉和扑草净污染对蚯蚓的急性毒性效应
2
作者 李晓岚 吴珂 孙仕仙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7-144,共8页
【目的】通过蚯蚓死亡率、体质量变化率等数据表征重金属镉和三嗪类农药扑草净单一及复合污染对蚯蚓造成的急性毒性效应,探讨污染物毒性及复合污染关系的变化。【方法】以赤子爱胜蚓(Eisenia fetida)为受试生物,镉和扑草净为受试材料,... 【目的】通过蚯蚓死亡率、体质量变化率等数据表征重金属镉和三嗪类农药扑草净单一及复合污染对蚯蚓造成的急性毒性效应,探讨污染物毒性及复合污染关系的变化。【方法】以赤子爱胜蚓(Eisenia fetida)为受试生物,镉和扑草净为受试材料,采用人工土壤法对比不同污染时间和不同污染物质量分数处理下蚯蚓生理指标的变化。【结果】单一污染时,镉对蚯蚓7和14 d的半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1101.00和543.30 mg/kg;扑草净对蚯蚓7和14 d的LC50分别为91.89和54.04 mg/kg。复合污染时,随着污染时间的增加,主效应因子由扑草净转为镉,污染物毒性也随之增强。【结论】扑草净单一污染的毒性大于镉,但镉在复合污染中的毒性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扑草净 蚯蚓 复合污染 毒性效应
下载PDF
基于土壤PAHs形态的老化效应与生物有效性研究
3
作者 汪青 徐若曦 +1 位作者 李俊 黄灿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2-138,共7页
土壤多环芳烃(PAHs)不同提取形态可为理解老化效应机理和评估生物有效性提供新的视角,文章选用芜湖市4种不同类型农业土壤,通过连续提取方法将土壤PAHs划分为3种可提取形态,在此基础上探究PAHs在土壤中的老化效应与生物有效性。结果表明... 土壤多环芳烃(PAHs)不同提取形态可为理解老化效应机理和评估生物有效性提供新的视角,文章选用芜湖市4种不同类型农业土壤,通过连续提取方法将土壤PAHs划分为3种可提取形态,在此基础上探究PAHs在土壤中的老化效应与生物有效性。结果表明,在4种农业土壤中PAHs含量均表现出慢解吸态>快解吸态>水溶态的特征。在外源PAHs进入土壤的第0天,慢解吸态占比就已达到55.61%±21.59%,有机质含量最低的土壤中,第0天慢解吸态比例明显小于其他土壤,说明这部分“快吸附、慢解吸”的PAHs是与有机质密切联系的。随着外源PAHs在土壤中老化时间的延长,慢解吸态持续增加至第90天的75.57%±7.43%,而水溶态和快解吸态分别从11.20%±4.25%和33.19%±20.24%下降至0.89%±0.21%和1.51%±1.11%,质量平衡计算得出的不可提取态则达到22.0%±6.8%,表明PAHs在土壤中老化效应实质上是从水溶态和快解吸态向慢解吸态乃至不可提取态转化的过程。这种转化过程的动力学可以用一阶指数模型很好地模拟。不同提取形态PAHs中,水溶态含量与蚯蚓富集实验得出的土壤PAHs生物富集系数相关性最强(R=0.84,P<0.01),表明水溶态PAHs可以作为评价土壤PAHs生物有效性的替代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环芳烃 提取形态 老化效应 蚯蚓 生物有效性
下载PDF
农药对蚯蚓的毒理学效应研究进展 被引量:3
4
作者 包鑫 陈小军 孟志远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51-571,共21页
农药在使用过程中会通过液滴飞溅漂移、包装残留、加工泄露以及生物体排泄等多种方式不可避免地进入土壤环境,给土壤生物带来潜在的环境风险。蚯蚓是土壤中主要的生物类群,也是评估农药毒性风险最合适的土壤模式生物。本文基于当前国内... 农药在使用过程中会通过液滴飞溅漂移、包装残留、加工泄露以及生物体排泄等多种方式不可避免地进入土壤环境,给土壤生物带来潜在的环境风险。蚯蚓是土壤中主要的生物类群,也是评估农药毒性风险最合适的土壤模式生物。本文基于当前国内外关于农药对蚯蚓毒理学效应影响的研究,概括了农药进入土壤中的途径及其在土壤中的残留现状、农药在蚯蚓体内的富集与消除行为;归纳了农药暴露对蚯蚓产生的生长及生殖毒性、细胞毒性、神经毒性、遗传毒性和氧化应激等毒性影响,着重综述了转录组学、代谢组学及微生物组学等组学方法在揭示农药对蚯蚓毒性作用机制方面的最新研究应用进展。本文可为农药的土壤生态风险评估提供必要的数据支撑,并为农药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药毒理学 蚯蚓 生物富集 毒性效应 转录组学 代谢组学 微生物组学 作用机理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蛋白组学的地龙抗血栓作用机制研究
5
作者 吴娅丽 马韫楠 +5 位作者 李伟霞 王晓艳 张辉 杨柳青 唐进法 杜守颖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76-82,I0019,I0020,共9页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蛋白组学技术探究地龙抗血栓的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首先通过网络药理学方法对地龙小分子活性成分进行研究,基于文献检索收集地龙化学成分101个,包括核苷酸、有机酸、氨基酸及寡肽、脂类及其他,构建成分数据库,预测成...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蛋白组学技术探究地龙抗血栓的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首先通过网络药理学方法对地龙小分子活性成分进行研究,基于文献检索收集地龙化学成分101个,包括核苷酸、有机酸、氨基酸及寡肽、脂类及其他,构建成分数据库,预测成分作用靶标共798个;以课题组前期已验证的地龙抗血栓靶点(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纤溶酶原)为基础,通过BioGRID数据库挖掘与其具直接作用的靶点1046个,为潜在抗血栓靶点库,二者共有靶点81个;根据核心靶点蛋白互作网络及成分-靶点-通路网络分析,发现脂类、氨基酸和寡肽类成分为主要抗血栓成分,纤连蛋白、纤溶酶原、促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14、基质金属蛋白酶-9、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凝血酶原、纤维蛋白原等为地龙抗血栓核心靶点,通过调控黏着斑、白细胞跨内膜转移、补体与凝血、细胞周期及坏死性凋亡等发挥作用。继而采用TMT同位素标记法进行定量蛋白组学研究,以斑马鱼为模式生物,以课题组前期分离纯化地龙抗血栓活性蛋白DPf3为研究对象,预测地龙大分子活性成分抗血栓的作用机制,其潜在调控通路包括结氨基酸代谢、紧密连接、坏死性凋亡、吞噬、甘油磷酸代谢等。反映了地龙多成分、多靶点、多功效的特性,为其临床使用提供依据,为其抗血栓机制的进一步验证提供方向,并为采用现代药理学技术研究中药动物药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药理学 蛋白组学 地龙 抗血栓 作用机制
下载PDF
三种森林土壤中莠去津对蚯蚓的毒性效应
6
作者 苗桓 许加明 +3 位作者 虞悦 卜元卿 王艮梅 周蓉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316-1322,共7页
采用室内实验的方法研究了3种不同类型的森林土壤中莠去津对蚯蚓的影响,以40、80、160、320、480mg/kg莠去津作为暴露浓度,于暴露0、7、14、21、28、35 d时分别测定土壤中蚯蚓的鲜重和死亡率,并于暴露0和35 d时测定蚯蚓体宽。结果表明:... 采用室内实验的方法研究了3种不同类型的森林土壤中莠去津对蚯蚓的影响,以40、80、160、320、480mg/kg莠去津作为暴露浓度,于暴露0、7、14、21、28、35 d时分别测定土壤中蚯蚓的鲜重和死亡率,并于暴露0和35 d时测定蚯蚓体宽。结果表明:3种森林土壤中莠去津暴露浓度越高,暴露时间越长,对蚯蚓致死效应越强,对蚯蚓鲜重和体宽的抑制效应也越强,呈明显的时间–效应关系和剂量–效应关系。暴露浓度相同时,3种土壤中莠去津对蚯蚓死亡率、鲜重和体宽的影响均表现为黄棕壤>黄棕壤性土>石灰土。莠去津对蚯蚓的毒性效应与土壤中有机质的含量呈负相关,与全磷和有效磷的含量呈正相关。研究结果揭示不同类型土壤中莠去津对蚯蚓的毒性作用具有明显差异,且与土壤的肥力相关性较好,其可为评估莠去津在农林业上使用的环境风险提供基础参考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莠去津 蚯蚓 森林土壤 剂量效应 土壤性质
下载PDF
稀土钇的生物富集效应研究
7
作者 孙峰 《环境与发展》 2023年第6期28-32,共5页
针对稀土钇矿开发残留物侵入土壤生态环境,选择蚯蚓作为土壤生态环境健康指示生物,采用人工土壤试验法研究稀土钇的生物富集效应。结果表明:稀土钇在蚯蚓体内具有富集性,蚯蚓对稀土钇的富集系数(BCF)最高可达0.54,并与土壤中稀土钇含量... 针对稀土钇矿开发残留物侵入土壤生态环境,选择蚯蚓作为土壤生态环境健康指示生物,采用人工土壤试验法研究稀土钇的生物富集效应。结果表明:稀土钇在蚯蚓体内具有富集性,蚯蚓对稀土钇的富集系数(BCF)最高可达0.54,并与土壤中稀土钇含量呈负相关性,富集21d后蚯蚓体内稀土钇含量趋于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钇 蚯蚓 人工土壤试验法 生物富集效应 富集系数
下载PDF
化学提取法预测土壤中镉对蚯蚓的毒性效应 被引量:4
8
作者 刘智敏 顾雪元 +2 位作者 王晓蓉 汤佳昀 罗军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971-1978,共8页
以赤子爱胜蚓为实验生物,通过慢性毒性实验研究了黑土中生物有效态镉(ca)对蚯蚓的毒性效应。采用梯度扩散薄膜技术(DGT)、土壤溶液法、CaCl2提取法和醋酸提取法分别测定土壤中的有效态cd含量,研究蚯蚓体内活性氧(ROS)、超氧化... 以赤子爱胜蚓为实验生物,通过慢性毒性实验研究了黑土中生物有效态镉(ca)对蚯蚓的毒性效应。采用梯度扩散薄膜技术(DGT)、土壤溶液法、CaCl2提取法和醋酸提取法分别测定土壤中的有效态cd含量,研究蚯蚓体内活性氧(ROS)、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ST)、脂质过氧化物(MDA)和金属硫蛋白(MT)等生化指标在土壤cd胁迫下的响应,进而探讨生物有效态cd与蚯蚓毒性效应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4种化学提取法获得的有效态cd含量与蚯蚓体内cd含量呈极显著相关(P〈O.01)。通过综合比较毒性试验各种指标,获得黑土中4种化学提取法cd对蚯蚓产生早期伤害的阈值范围:DGT—Cd2.00—12.7μg·L-1土壤溶液法Cd0.388~2.04ug·L-1、HAc—Cd0.813-2.90mg·kg。和CaCl2-Cd0.0292-0.0802nag·kg一,对应研究土壤中1.0~5.0mg·kg。的总cd含量。利用指数吸收模型对4种有效态cd含量和蚯蚓的生理生化指标进行拟合,具有良好的相关性,说明有效态cd与蚯蚓的部分毒性效应之间存在剂量一效应关系。研究结果揭示了土壤有效态cd一生物富集一毒性效应之间的关系,可为土壤污染的早期预警以及风险评价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化学提取法 有效态镉 蚯蚓 毒性效应
下载PDF
地龙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 被引量:84
9
作者 杜航 孙佳明 +1 位作者 郭晓庆 张辉 《吉林中医药》 2014年第7期707-709,共3页
近年研究表明中药地龙的化学成分有蚓激酶、蛋白质、氨基酸、次黄嘌呤等;其药理作用为抗血栓、抗肿瘤、免疫调节、降压平喘、杀精等;具有溶血栓和抗凝血、降压平喘、抗惊厥、镇静解热、抗癌、增强免疫功能等作用。并且临床应用广泛,用... 近年研究表明中药地龙的化学成分有蚓激酶、蛋白质、氨基酸、次黄嘌呤等;其药理作用为抗血栓、抗肿瘤、免疫调节、降压平喘、杀精等;具有溶血栓和抗凝血、降压平喘、抗惊厥、镇静解热、抗癌、增强免疫功能等作用。并且临床应用广泛,用于高热神昏、癫痫、皮肤病、肺热喘咳、烧伤烫伤、支气管哮喘、高血压等症,毒副作用小。根据地龙的多种优点和巨大价值,中药地龙的研究有很大的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龙 化学成分 药理作用
下载PDF
蚯蚓的药用活性成分研究 被引量:7
10
作者 邓振山 张宝成 孙志宏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906-907,共2页
综述了蚯蚓的药用活性成分的研究。
关键词 蚯蚓 药用 现状 前景
下载PDF
蜈蚣、地龙、地鳖虫镇痛作用比较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9
11
作者 汪梅姣 谢志军 +1 位作者 谷焕鹏 温成平 《中国中医急症》 2012年第9期1435-1436,共2页
目的比较虫类药蜈蚣、地龙、地鳖虫水提物的镇痛作用。方法选择清洁级ICR小鼠,分为空白对照组、蜈蚣组、地龙组、地鳖虫组、美洛昔康组,采用热板法和扭体法实验比较蜈蚣、地龙、地鳖虫的镇痛作用。结果热板法疼痛实验,蜈蚣、地龙、地鳖... 目的比较虫类药蜈蚣、地龙、地鳖虫水提物的镇痛作用。方法选择清洁级ICR小鼠,分为空白对照组、蜈蚣组、地龙组、地鳖虫组、美洛昔康组,采用热板法和扭体法实验比较蜈蚣、地龙、地鳖虫的镇痛作用。结果热板法疼痛实验,蜈蚣、地龙、地鳖虫水提物给药后与给药前比较小鼠舔足时间明显延长;其中在30、90、120 min时蜈蚣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在120 min地龙组时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在120 min时地鳖虫组与美洛昔康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其余各组各时间段与美洛昔康组相近。醋酸致小鼠扭体反应实验,蜈蚣、地鳖虫组小鼠扭体次数明显减少,各组与美洛昔康组情况相近。结论蜈蚣、地龙、地鳖虫水提物对热板、醋酸导致的疼痛均有明显的缓解作用。其中蜈蚣在热板、醋酸导致的疼痛实验中表现出最强的镇痛作用,在热板法疼痛实验中地龙的镇痛作用强于地鳖虫,但是在醋酸致小鼠扭体反应实验中结果相反,表明地鳖虫短效镇痛作用较好,而地龙有长效的镇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蜈蚣 地龙 地鳖虫 镇痛
下载PDF
地龙提取物柱层析各部位的平喘活性研究 被引量:9
12
作者 黄荣增 吴娟 +5 位作者 陶群 顾施建 贺薇薇 冯汉鸽 余尚工 方念伯 《中国药师》 CAS 2010年第11期1557-1558,共2页
目的:研究地龙提取物柱层析各部位的平喘活性。方法:采用乙酰胆碱组胺混合液和卵白蛋白分别致豚鼠哮喘发作,观察哮喘潜伏期。结果:5%~15%甲醇的乙酸乙酯洗脱部位可明显延长哮喘发作潜伏期,其他部位均无显著性意义。结论:5%~15%甲醇的... 目的:研究地龙提取物柱层析各部位的平喘活性。方法:采用乙酰胆碱组胺混合液和卵白蛋白分别致豚鼠哮喘发作,观察哮喘潜伏期。结果:5%~15%甲醇的乙酸乙酯洗脱部位可明显延长哮喘发作潜伏期,其他部位均无显著性意义。结论:5%~15%甲醇的乙酸乙酯洗脱部位是中药地龙平喘的主要活性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龙 平喘活性 柱层析
下载PDF
石油污染土壤对蚯蚓的致死效应及回避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11
13
作者 黄盼盼 周启星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12-316,共5页
土壤石油污染对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有严重影响,其毒害诊断和风险评价的研究日益受到重视。以赤子爱胜蚓(Eiseniafoetida)为受试生物,利用受石油污染的实际土壤,将高浓度污染的土壤与清洁土壤混合,配制成不同污染水平的石油污染土壤,通... 土壤石油污染对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有严重影响,其毒害诊断和风险评价的研究日益受到重视。以赤子爱胜蚓(Eiseniafoetida)为受试生物,利用受石油污染的实际土壤,将高浓度污染的土壤与清洁土壤混合,配制成不同污染水平的石油污染土壤,通过直接暴露的方式,分别以蚯蚓急性毒性死亡率和回避反应作为测试终点,评价了石油污染土壤对蚯蚓的生态毒性。结果显示,石油烃污染土壤对蚯蚓的7d-LC50和14d-LC50分别为32.5和29.4g·kg-1,而土壤中石油烃的浓度为8.0g·kg-1时,蚯蚓即有明显回避反应(回避率达80%),前两者为后者的3.7~4.1倍。可见,与急性毒性实验的测试终点LC50相比,行为测试终点对石油烃的响应更灵敏。蚯蚓的回避反应可更加及时地反映出土壤受石油污染的状况,发挥更好的指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烃 污染土壤 蚯蚓 致死效应 回避行为
下载PDF
兽药添加剂喹乙醇的生态毒理学效应研究 被引量:11
14
作者 陈海刚 李兆利 +2 位作者 徐韵 曲甍甍 孔志明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885-889,共5页
采用水生生物斑马鱼(Daniorerio)、鲤鱼(Cyprinuscarpio)和土壤生物赤子爱胜蚓(Eiseniafoetida)作为生物材料,通过斑马鱼急性毒性试验、斑马鱼胚胎发育试验、鲤鱼肾细胞单细胞凝胶电泳试验、蚯蚓急性毒性试验、蚯蚓生化毒性试验以及蚯... 采用水生生物斑马鱼(Daniorerio)、鲤鱼(Cyprinuscarpio)和土壤生物赤子爱胜蚓(Eiseniafoetida)作为生物材料,通过斑马鱼急性毒性试验、斑马鱼胚胎发育试验、鲤鱼肾细胞单细胞凝胶电泳试验、蚯蚓急性毒性试验、蚯蚓生化毒性试验以及蚯蚓体腔细胞单细胞凝胶电泳试验,对兽药添加剂喹乙醇分别从生物个体、细胞和分子水平进行了生态毒理学效应研究。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喹乙醇实验浓度范围内对斑马鱼和蚯蚓的急性毒性均不大。胚胎发育试验结果表明,喹乙醇对斑马鱼胚胎的72hEC50为221.20mg·L-1,具有明显致畸效应。蚯蚓生化毒性试验表明,喹乙醇能促进蚯蚓体内SOD酶活性,并呈现一定剂量-效应关系,但对纤维素酶影响不明显,单细胞凝胶电泳试验结果表明,喹乙醇具有一定遗传毒性,能引起鲤鱼肾脏细胞和蚯蚓体腔细胞DNA损伤,与空白对照相比有显著差异,并呈现出一定剂量-效应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兽药添加剂 喹乙醇 斑马鱼 鲤鱼 赤子爱胜蚓 生态毒理学效应
下载PDF
蚯蚓对城市污泥中铅的富集作用 被引量:9
15
作者 伏小勇 杨柳 +2 位作者 黄魁 倪少仁 许生辉 《安全与环境工程》 CAS 2008年第2期69-71,共3页
根据蚯蚓能提高土壤自净能力并对重金属有富集作用的生物学特性,研究了在不同浓度梯度下重金属铅(Pb)对蚯蚓的急性毒性效应和蚯蚓对污泥中重金属Pb的富集效应。结果表明:在Pb浓度为3000mg/kg以下时,蚯蚓未出现明显的毒性效应,说明蚯蚓... 根据蚯蚓能提高土壤自净能力并对重金属有富集作用的生物学特性,研究了在不同浓度梯度下重金属铅(Pb)对蚯蚓的急性毒性效应和蚯蚓对污泥中重金属Pb的富集效应。结果表明:在Pb浓度为3000mg/kg以下时,蚯蚓未出现明显的毒性效应,说明蚯蚓对重金属有一定的耐受性;当Pb浓度达到3500mg/kg时,供试组蚯蚓全部死亡,说明蚯蚓对Pb的耐受性有一定的限度;蚯蚓对Pb有较强的富集能力,其富集程度随污泥中Pb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并呈现较好的线性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污泥 重金属 蚯蚓 急性毒性效应 富集作用
下载PDF
赤子爱胜蚓降血压成分的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朱长连 冯红旗 +4 位作者 李伟 周元聪 朱洪 林南琴 张欣欣 《河南医学研究》 CAS 1993年第3期221-223,共3页
赤子爱胜蚓(Eisenia Foelide)组织匀浆抽提液,经过Sephadex G-25凝胶过滤、DEAE-Sepharose CL-6B离子交换、Sephadex G-10凝胶过滤及透析,得到具有强烈而持久的降血压组分B-I-b,经过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测定,B-I-b有二个分子量分别为... 赤子爱胜蚓(Eisenia Foelide)组织匀浆抽提液,经过Sephadex G-25凝胶过滤、DEAE-Sepharose CL-6B离子交换、Sephadex G-10凝胶过滤及透析,得到具有强烈而持久的降血压组分B-I-b,经过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测定,B-I-b有二个分子量分别为23 000和25 000的组分组成,其降血压作用的机理还需进一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蚯蚓 药物作用 降压作用 大鼠
下载PDF
蚯蚓抗菌肽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7
作者 李娟 吴永胜 +5 位作者 杨雪 邱时秀 许祯莹 雷春龙 孙越鸿 齐桂兰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6年第3期62-63,共2页
抗菌肽是一类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生物体中的小肽类物质,是机体先天性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其具有分子质量小和抗菌谱广等特点以及不同于抗生素的全新的抗菌机制,在药物开发领域和畜禽饲料添加剂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蚯蚓抗... 抗菌肽是一类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生物体中的小肽类物质,是机体先天性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其具有分子质量小和抗菌谱广等特点以及不同于抗生素的全新的抗菌机制,在药物开发领域和畜禽饲料添加剂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蚯蚓抗菌肽种类多,具有良好的抑菌效果。对蚯蚓抗菌肽的分类、功能及其在生产中的应用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蚯蚓 抗菌肽 抑菌效果 应用
下载PDF
温度对蚯蚓生理生态适应性影响的实验室研究 被引量:9
18
作者 王悦 徐春霖 +2 位作者 陈巧燕 陆志波 杨健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28-30,共3页
实验室单因素试验设置4个平行处理,温度分别为5、15、25、35℃,分析不同温度下蚯蚓生存状况,研究温度对蚯蚓生理生态适应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温度在5、35℃时,蚯蚓不能正常生活,发生死亡或逃逸;温度在15、25℃时,蚯蚓表现出较好的... 实验室单因素试验设置4个平行处理,温度分别为5、15、25、35℃,分析不同温度下蚯蚓生存状况,研究温度对蚯蚓生理生态适应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温度在5、35℃时,蚯蚓不能正常生活,发生死亡或逃逸;温度在15、25℃时,蚯蚓表现出较好的适应性,呼吸强度增强,新陈代谢加快,蛋白质含量降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增大,蚯蚓生长和繁殖速度较快。可见,如果将蚯蚓的生存环境保持在15~25℃,蚯蚓可以高效发挥其生态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度 蚯蚓 生理生态适应性 影响
下载PDF
蚯蚓与菌根提高玉米生长和氮磷吸收的互补效应 被引量:6
19
作者 李欢 王冲 汪顺义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920-926,共7页
【目的】蚯蚓和丛枝菌根真菌处于不同的营养级,但在促进植物生长和提高土壤肥力等方面却都发挥着积极作用。研究蚯蚓菌根互作及其对玉米吸收土壤中的氮、磷养分的影响,可为提升土壤生物肥力及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目的】蚯蚓和丛枝菌根真菌处于不同的营养级,但在促进植物生长和提高土壤肥力等方面却都发挥着积极作用。研究蚯蚓菌根互作及其对玉米吸收土壤中的氮、磷养分的影响,可为提升土壤生物肥力及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采用田间盆栽方式,以玉米为供试作物,研究蚯蚓(Eisenia fetida)与丛枝菌根真菌(Glomus intraradices)互作及其对玉米养分吸收的影响。试验设置P 25和175 mg/kg两个水平。每个磷水平进行接种与不接种菌根真菌以及添加与不添加蚯蚓,共8个处理。调查了玉米生长、养分吸收以及真菌浸染和土壤养分的有效性。【结果】两个磷水平下,蚯蚓和菌根在增加玉米地上部和根系生物量方面有显著正交互作用(P<0.05)。接种菌根真菌的各处理显著增加了玉米的侵染率及泡囊丰度、根内菌丝丰度等菌根指标。同时添加蚯蚓和接种菌根真菌的处理(AM+E)显著提高了菌根的侵染率、菌丝密度、丛枝丰度和根内菌丝丰度但是泡囊丰度有所下降。两种磷水平下,AM+E处理玉米地上部和地下部含氮量和含磷量均显著高于其他三个处理。在低磷条件下,地上部氮磷总量的增加分别是添加蚯蚓和接菌的作用;而地下部磷总量的增加主要是菌根真菌的作用。在高磷条件下,单加蚯蚓显著增加玉米氮磷的总量,而接种菌根真菌对玉米氮磷吸收的影响未达显著性水平。在高磷条件下,单加蚯蚓的处理显著提高玉米地上地下部生物量(P<0.05),而单接菌的处理效应不显著,蚯蚓菌根互作通过提高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实现对玉米生长和养分吸收的调控。在低磷条件下,单接菌显著提高了玉米的生物量(P<0.05),单加蚯蚓的处理具有增加玉米生物量的趋势。菌根真菌主要促进玉米对磷的吸收,蚯蚓主要矿化秸秆和土壤中的氮磷养分增加土壤养分的有效性,蚯蚓菌根互作促进了玉米根系对土壤养分的吸收并形成氮磷互补效应。【结论】无论在高磷还是低磷水平下,蚯蚓菌根相互作用都提高了玉米地上地下部生物量、氮磷吸收量同时提高了土壤微生物量碳、氮。蚯蚓菌根相互作用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取决于土壤养分条件。在高磷条件下(氮相对不足),蚯蚓菌根互作通过调控土壤微生物量碳、氮调控玉米生长和养分吸收。低磷条件下,菌根主要发挥解磷作用,蚯蚓主要矿化秸秆和土壤中的氮素,蚯蚓和菌根互补调控土壤中氮、磷,从而促进植物的生长和养分吸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丛枝菌根真菌 蚯蚓 交互作用 氮磷互补
下载PDF
EM菌和蚯蚓对污染土壤元素转化的作用 被引量:1
20
作者 董炜华 辛树权 刘宝林 《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348-352,共5页
将蚯蚓接种至不同Effective Microorganisms(EM菌)添加量的污染土壤中,28d后对蚯蚓体质量、产茧量以及土壤中的有机质、氮和磷的质量比进行对比,考察EM菌对蚯蚓在污染土壤中活动的影响及对土壤元素转化的作用.结果表明:将蚯蚓接种到污... 将蚯蚓接种至不同Effective Microorganisms(EM菌)添加量的污染土壤中,28d后对蚯蚓体质量、产茧量以及土壤中的有机质、氮和磷的质量比进行对比,考察EM菌对蚯蚓在污染土壤中活动的影响及对土壤元素转化的作用.结果表明:将蚯蚓接种到污染土壤后,其体质量减轻,日增质量倍数为负值;添加EM菌的污染土壤中蚯蚓的体质量减少量、日增质量倍数和产茧量低于未加EM菌的对照组;添加不同EM菌的土壤中有机质、全氮、全磷的质量比以及pH值低于未添加EM菌仅蚯蚓作用的土壤;土壤中的铵态氮、硝态氮和速效磷质量比的变化规律相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蚯蚓 EM菌 污染土壤 元素转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