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8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清水江文书中的“用益物权”
1
作者 周剑云 叶晨旭 《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51-57,共7页
清水江文书中的“用益物权”,以“讨”字文书的形式呈现。清水江文书中的地役权存在着“需役物”与供役地等不典型的地役权以及需役地与供役地的典型地役权两种模式;清水江文书中的居住权同样具有典型的“居住权”以及“保留占有、使用... 清水江文书中的“用益物权”,以“讨”字文书的形式呈现。清水江文书中的地役权存在着“需役物”与供役地等不典型的地役权以及需役地与供役地的典型地役权两种模式;清水江文书中的居住权同样具有典型的“居住权”以及“保留占有、使用权买卖”的居住权两种模式;清水江文书中所呈现出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则在占有、使用、收益的权利方面存在明显的限制性。纵观清水江文书中的三种用益物权,其背后蕴涵了以“礼”为主的法治观念价值和以“和谐”为主的法治实践价值,其对解决目前民法典用益物权编的某些现实问题以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均可能做出有益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水江文书 讨字文书 地役权 居住区 土地承包经营权 法治价值
下载PDF
保护地役权制度的实践探索与构建思路——基于国家公园的建设与发展
2
作者 王天蔚 《中国国土资源经济》 2024年第5期14-20,共7页
保护地役权作为一种新型的生态管理制度能够在国家公园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对我国建立以国家公园为核心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极为重要。文章通过对域外保护地役权制度实践及我国制度探索的分析,提出我国保护地役权制度在国家公园建设中的构... 保护地役权作为一种新型的生态管理制度能够在国家公园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对我国建立以国家公园为核心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极为重要。文章通过对域外保护地役权制度实践及我国制度探索的分析,提出我国保护地役权制度在国家公园建设中的构建思路:①界定供役地人与保护地役权人的范围;②拓展供役地的标准;③明确保护地役权制度主体的权利义务构成;④规范保护地役权制度的变动;⑤依照国家公园划分的不同功能区类型分情况适用保护地役权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护地役权 国家公园 实践探索 构建思路
下载PDF
保护地役权制度的本土化构建——以国家公园内集体土地权利限制方式为视角
3
作者 周诗雅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79-84,102,共7页
国家公园园区内土地属性复杂,集体土地占比较高,给国家公园推进“全民所有的自然资源占主体地位”的进程造成了阻碍。保护地役权是一种特殊的地役权,能够丰富国家公园园区内集体土地权利限制的方式,且符合所有权社会化理论的要求,引入... 国家公园园区内土地属性复杂,集体土地占比较高,给国家公园推进“全民所有的自然资源占主体地位”的进程造成了阻碍。保护地役权是一种特殊的地役权,能够丰富国家公园园区内集体土地权利限制的方式,且符合所有权社会化理论的要求,引入到国家公园制度中在理论基础和功能效果上均具有正当性。总结域内外实践经验,保护地役权应当是一种混合权利,兼具公法私法要素,最能发挥制度优势。与《民法典》中规定的传统地役权相比在目的和内容上存在本质的区别,不能被直接规定在《民法典》中。未来应当采取体系立法模式,在《自然资源法》中作出原则性的规定,再通过单行法规定具体的制度。就国家公园体制来说,应当从保护地役权的静态构造(包括主体、客体、权利义务)以及运行机制(包括权利的设立、变更和终止)上构建本土化的保护地役权制度,使实践中引入保护地役权制度促进国家公园建设有法可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护地役权 国家公园体制 制度构建
下载PDF
国家公园内自然资源用途管制补偿问题研究
4
作者 康霖 《山东林业科技》 2024年第1期99-105,共7页
我国在推动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中,部分自然资源用途管制措施会造成私人财产的特别牺牲,公民的私有财产理应得到公平补偿。但目前国家公园建设中存在土地权属不明晰,自然资源用途管制制度的样态体系设计不合理,以及管... 我国在推动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中,部分自然资源用途管制措施会造成私人财产的特别牺牲,公民的私有财产理应得到公平补偿。但目前国家公园建设中存在土地权属不明晰,自然资源用途管制制度的样态体系设计不合理,以及管制性补偿的环境法规定单薄、粗放的问题,导致补偿的各个环节遭遇困境。通过对现实问题的省思与试点探索经验总结,国家公园内通过设立保护地役权有望纾解土地权属不清的问题,以比例性原则促管制措施减量化合理限制私人财产,并在环境法典编纂与单行立法的“国家公园法”中嵌入因自然资源用途管制造成财产权限制补偿条款,以寻求国家公园体制建设中管制补偿问题的解决路径,维护环境正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公园 自然资源用途管制 补偿 保护地役权
下载PDF
地役权管理对毛竹林群落结构和林下植物多样性的影响
5
作者 黄石德 林捷 +3 位作者 周艳 黄云鹏 谭芳林 聂森 《福建林业》 2023年第4期26-29,共4页
为探讨地役权管理对毛竹林群落结构和林下植物多样性的影响,以武夷山国家公园非地役权和地役权管理的毛竹林为研究对象,对毛竹林分结构和林下植物多样性进行全面调查。结果表明:非地役权和地役权管理毛竹林的总体密度差异显著(<0.05)... 为探讨地役权管理对毛竹林群落结构和林下植物多样性的影响,以武夷山国家公园非地役权和地役权管理的毛竹林为研究对象,对毛竹林分结构和林下植物多样性进行全面调查。结果表明:非地役权和地役权管理毛竹林的总体密度差异显著(<0.05),其中1度竹密度差异不显著,而2度及以上活立竹差异显著(<0.05),表明二者之间密度的差异主要源于2度及以上活立竹数量的不同。地役权管理的毛竹林胸径略低于非地役权,但两者差异不显著(>0.05)。排名前15的林下灌木中,在非地役权和地役权管理毛竹林中共同出现的有7种,其优势灌木分别为黄绒润楠和过路惊;而排名前15的林下草本植物中共同出现的有11种,其优势草本植物分别为淡竹叶和华里白。非地役权和地役权管理林下灌木和草本的多样性均无显著差异,这可能与地役权管理开展年限较短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役权管理 毛竹林 群落结构 林下植物多样性 武夷山
下载PDF
房地关系视域下法定地役权的创设与应用
6
作者 袁震 何慧俊 《中国不动产法研究》 2023年第2期148-167,共20页
我国立法一方面将建筑物与土地(土地权利)视为两个独立的不动产(不动产权利),另一方面又实行两者一体处分的原则,但在该原则的贯彻过程中会出现分别处分或者建设用地使用权到期而致房地权属不一致的问题。关于在房地分离时如何解决地上... 我国立法一方面将建筑物与土地(土地权利)视为两个独立的不动产(不动产权利),另一方面又实行两者一体处分的原则,但在该原则的贯彻过程中会出现分别处分或者建设用地使用权到期而致房地权属不一致的问题。关于在房地分离时如何解决地上建筑物在他人土地上存在的合法权源问题,建议创设法定地役权。法定地役权是对物权法定原则的缓和,是财产权自由与限制平衡的结果,优于创设法定地上权与法定土地租赁权的方案,是对我国地役权制度的完善与发展。因此,支撑建筑物的法定地役权虽然突破了传统地役权的意定性与非占有性,但确实是一个必然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设用地使用权 房地关系 法定地役权
下载PDF
国内保护地役权研究评述:内涵阐释、作用机理与实践初探 被引量:4
7
作者 罗姮 李林林 叶艳妹 《中国土地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24-132,共9页
研究目的:从内涵阐释、作用机理与实践探索等方面系统梳理当前国内有关保护地役权的研究成果,探讨未来研究方向与趋势。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法,归纳分析法,案例分析法。研究结果:保护地役权在法权性质上兼有公私属性,其通过调节私法利益... 研究目的:从内涵阐释、作用机理与实践探索等方面系统梳理当前国内有关保护地役权的研究成果,探讨未来研究方向与趋势。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法,归纳分析法,案例分析法。研究结果:保护地役权在法权性质上兼有公私属性,其通过调节私法利益与外部性内部化实现公益与私益的有效平衡。当前国内有关保护地役权的研究以理论研究为主,且就其入法路径尚有争论,相应的实践应用则处于探索阶段,未形成规范的实证研究体系。研究结论:在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现实背景下,引入保护地役权制度可推动实现人地关系平衡,未来在实践推广的基础上,需进一步开展保护地役权的参与互动研究与效果评估,进而探讨保护地役权的制度构建,研究法律调整的路径及其与相关制度的有效衔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护地役权 自然保护地 生态保护 综述 制度构建
下载PDF
国家公园保护地役权制度的国际经验启示
8
作者 胡锋 《唐山学院学报》 2023年第5期102-108,共7页
建立国家公园体制是我国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对于推进自然资源的科学保护与合理利用具有重要意义。当前我国国家公园体制建设过程中存在人地关系矛盾突出、专项财政资金不足以及流转补偿标准较低等现实困境。而保护地役权作为... 建立国家公园体制是我国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对于推进自然资源的科学保护与合理利用具有重要意义。当前我国国家公园体制建设过程中存在人地关系矛盾突出、专项财政资金不足以及流转补偿标准较低等现实困境。而保护地役权作为一种相对灵活的制度设计,可以同时兼顾国家公园生态环境的科学保护与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能够更好地满足国家公园的管理需求。通过对法国、俄罗斯、美国、英国等国家的相关地役权制度实践进行比较考察得出我国国家公园保护地役权制度建构可资借鉴的经验:通过立法明确保护地役权的基本内容、加强保护地役权相关立法的衔接、实现保护地役权协议内容的相对统一、强化对保护地役权实施的全方位监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公园 保护地役权 域外实践 经验启示
下载PDF
国家公园制度安排对林农参与集体林地役权改革意愿的影响
9
作者 金鑫雨 姚任图 +2 位作者 曾怡萱 刘强 李兰英 《林业经济问题》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65-72,共8页
基于浙江省钱江源-百山祖国家公园集体林地役权改革的调研,运用有序probit模型实证分析了国家公园制度安排对林农参与集体林地役权改革意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愿意参与集体林地役权改革的林农占49.61%;国家公园制度安排显著提高了林... 基于浙江省钱江源-百山祖国家公园集体林地役权改革的调研,运用有序probit模型实证分析了国家公园制度安排对林农参与集体林地役权改革意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愿意参与集体林地役权改革的林农占49.61%;国家公园制度安排显著提高了林农参与意愿;可以从事无限制的林业生产经营活动、可以优先从事森林生态旅游等项目、可以免费游览国家公园等制度安排对林农参与集体林地役权改革意愿有显著激励作用,这一影响在采用工具变量村庄交通条件处理可能存在的内生性问题后仍然显著;不同地区和年龄层次对林农的政策参与激励程度存在差异;社会效益、环境效益、户主受教育水平对林农参与地役权改革有显著促进作用。因此,从国家公园管理相关部门、村级组织、林农三方视角提出了完善国家公园集体林地役权改革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公园 地役权 改革 集体林地 制度安排
下载PDF
美国保护地役权实践经验及启示 被引量:3
10
作者 张宁 余露 《世界农业》 2023年第1期57-65,共9页
保护地役权作为一项自然资源管理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制度工具,在国际上已经有了较为丰富的理论与实践探索,在中国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且实践探索不断出现。美国的保护地役权实践经历半个多世纪的探索,其经验与得失可以为中国保护地役权... 保护地役权作为一项自然资源管理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制度工具,在国际上已经有了较为丰富的理论与实践探索,在中国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且实践探索不断出现。美国的保护地役权实践经历半个多世纪的探索,其经验与得失可以为中国保护地役权探索提供有价值的借鉴与启示。本文通过对保护地役权与地役权的区别,保护地役权与发展权、生态补偿等其他制度工具的比较,厘清保护地役权在产权属性、实施目的、参与主体等方面的特征。同时,本文对美国保护地役权的法律基础、价值评估机制、相关利益主体的角色与关系等进行了系统梳理与分析。研究发现,美国保护地役权已经有了完善的配套立法,明确了保护地役权转移前后土地产权束的变化,与发展权转移、生态补偿等手段做出了严格的区分;并且基于公平市场价格建立了保护地役权估价方法,用税收优惠来鼓励土地所有者捐赠保护地役权。此外,美国的保护地役权仍面临着公众参与不足、公平与激励难平衡等问题。美国保护地役权的案例与经验可以为中国保护地役权改革与实践中的制度、组织建设与政策工具等提供参考与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护地役权 价值评估 激励机制 公众参与 自然资源保护
下载PDF
宅基地“三权分置”之逻辑重构--基于不动产役权的理论供给 被引量:2
11
作者 罗亚文 《西安财经大学学报》 2023年第3期98-108,共11页
关于宅基地“三权分置”理论界呈现出多种解释路径。具有成员权属性的宅基地资格权和财产权的体系交叉难以完成宅基地上财产权益链条的进一步延伸。次级用益物权不仅违背物权法定原则、突破我国基本物权体系,而且其生成所依赖的“权能... 关于宅基地“三权分置”理论界呈现出多种解释路径。具有成员权属性的宅基地资格权和财产权的体系交叉难以完成宅基地上财产权益链条的进一步延伸。次级用益物权不仅违背物权法定原则、突破我国基本物权体系,而且其生成所依赖的“权能分离”理论存在内生性矛盾。宅基地法定租赁权作为房屋所有权的基地权源面临供给不足的困境,无法避免债权的不稳定性弊端。宅基地资格权、次级用益物权、宅基地法定租赁权等难以为流转的房屋提供正当的土地权源。不动产役权理论在维持宅基地性质不变、不突破物权体系的基础上很好地诠释了社会主体的房屋所有权与农民宅基地使用权之间的物权关系。地上权、法定租赁权本质为房屋所有权人对宅基地的“人役性”利用权,而不动产役权致力于厘清房屋对宅基地的利用关系,本质为房屋对土地的“地役性”利用权。在不动产役权理论的指引下,房屋所有权人及房屋所有权关系的变动不影响宅基地上权利结构的稳定性。基于我国宅基地的特殊情形,宅基地使用权的身份属性导致:若要实现社会主体对宅基地的利用必然涉及对房屋及宅基地主体异化的制度规范,即“房地分离”原则的适用。不动产役权以地役权客体扩张为逻辑起点,意在调整“不动产对不动产”的利用关系,具有主客体属物的特性,权利调整范围包括“土地对土地的利用”“建筑物对土地的利用”等多种不动产间供役和需役的相互关系。当对地役权客体范围及供役不动产权利人范围进行扩张、“房地分离”原则得以适用、“穷尽供役地用益”困境被化解时,不动产役权理论塑造出“宅基地所有权—宅基地使用权—宅基地役权”的权利架构,权利主体分别为农民集体、农民以及社会主体。宅基地役权的供役不动产为宅基地,需役不动产为房屋,农民以用益的宅基地为社会主体的房屋提供相应的宅基地役权。主客体属物的特征将宅基地上权利关系由“人对物”的利用转变为“物对物”的利用。该分置结构在保障农民享有宅基地使用权的基础上有利于促进农民房屋财产权的高效流转,同时为社会主体取得的房屋所有权提供稳定妥适的基地役权。立法应置重于宅基地役权的规则设计、宅基地资格权的体系正位、宅基地所有权及宅基地使用权的制度完善,以此构建权利协同发展下的入法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宅基地 三权分置 不动产役权 宅基地役权
下载PDF
新型网络有组织犯罪的结构异化及法律规制 被引量:2
12
作者 吴应甲 《新疆社会科学》 2023年第3期94-102,151,共10页
有组织犯罪的基本结构在网络空间发生异变,主要表现在犯罪组织扁平松散、共犯行为分割断裂、阶段法益损害趋近和积量构罪危害面广等方面。以实行行为为重心的传统罪刑规范难以对新型网络有组织犯罪进行有效规制,存在共犯结构面临拆解、... 有组织犯罪的基本结构在网络空间发生异变,主要表现在犯罪组织扁平松散、共犯行为分割断裂、阶段法益损害趋近和积量构罪危害面广等方面。以实行行为为重心的传统罪刑规范难以对新型网络有组织犯罪进行有效规制,存在共犯结构面临拆解、罪量要素割裂失衡和组织标准认定错乱等诸多困境。针对此类犯罪,应从碎片化治理转向全流程治理,推动行刑处罚的协调衔接、加大对独立共犯的评价比重和引入行为功能作为评价罪责的主要依据,以技术驱动法治“与时俱进”,促进程序法和实体法的融通,从而更好地实现刑事治理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空间 有组织犯罪 结构异化 法律规制
下载PDF
国家公园保护地役权管理和评估技术体系构建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邹土春 宋小友 +5 位作者 姜舒君 徐琦 武克壮 徐谊明 唐小平 王澍 《林业资源管理》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8-26,共9页
当前,自然保护地全民所有土地与集体土地权属并存的现象较为普遍,国家公园建设过程中也存在同样的问题,如何妥善处理社区居民权益与自然保护二者关系是国家公园高水平保护面临的挑战。在总结与提炼钱江源国家公园创建区保护地役权实践... 当前,自然保护地全民所有土地与集体土地权属并存的现象较为普遍,国家公园建设过程中也存在同样的问题,如何妥善处理社区居民权益与自然保护二者关系是国家公园高水平保护面临的挑战。在总结与提炼钱江源国家公园创建区保护地役权实践经验的基础上,首次探索、构建国家公园保护地役权管理和评估技术体系。该体系在管理层面涉及管理流程、方案编制、调查核实、供役地授权文件形成、合同签订、管理制度建设等环节;在评估技术层面涉及评估对象、内容与类型、评估流程、数据获取,以及合同履行情况、集体林地与农村承包土地保护地役权资产和生态效益评估等内容。该体系建设提供了以集体土地为主的国家公园实现自然资源资产统一保护、统一管理的实操性规则,对高质量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推进管理体制创新具有典型示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公园 保护地役权 钱江源 生态补偿 自然保护地
下载PDF
保护地役权在国家公园体制建设中的适用途径 被引量:1
14
作者 颜志君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23年第4期92-96,108,共6页
《建立国家公园体制总体方案》明确指出“国家公园内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应占主体地位”,故作为我国最主要自然资源的土地其全民所有部分应占主体地位。源起于美国设立的保护地役权相较于征收、租赁、赎买等现有土地流转方式具有成本... 《建立国家公园体制总体方案》明确指出“国家公园内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应占主体地位”,故作为我国最主要自然资源的土地其全民所有部分应占主体地位。源起于美国设立的保护地役权相较于征收、租赁、赎买等现有土地流转方式具有成本低、稳定性强等优势,应当在拟出台的《国家公园法》中予以规定。细化保护地役权静态设置和动态运行机制,完善配套机制,以期为国家公园体制改革创新提供可能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护地役权 国家公园 土地流转 主体地位
下载PDF
美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中地役权制度的应用和启示
15
作者 高原 《西部学刊》 2023年第22期142-145,共4页
美国的保护地役权制度在不触及土地权属的前提下,限制部分使用权并给予相对应的经济补偿,在维护公共利益的同时尊重了私人需求,实现了某种程度上的权责平衡,为我国提供了很好的借鉴经验。对我国建立保护地役权制度的建议:(一)建立配套... 美国的保护地役权制度在不触及土地权属的前提下,限制部分使用权并给予相对应的经济补偿,在维护公共利益的同时尊重了私人需求,实现了某种程度上的权责平衡,为我国提供了很好的借鉴经验。对我国建立保护地役权制度的建议:(一)建立配套法律法规,赋予保护地役权合法身份;(二)拓宽补偿和激励渠道;(三)明确地役权管理部门,鼓励民间力量参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护地役权 产权 民法典 文化遗产保护
下载PDF
区域自然保护地役权制度改革的探索——以江山雪岭社会公益型自然保护项目为例
16
作者 徐佳 方国景 +1 位作者 商天其 周荣强 《浙江林业科技》 2023年第2期78-82,共5页
2021年1月,江山雪岭社会公益型自然保护地正式登记成立,总面积为4 259 hm^(2),其中林地面积为4 225hm^(2),耕地面积为34hm^(2)。以江山市廿八都镇人民政府为地役权人,与第三方公益组织深圳市桃花源生态保护基金会签订合同,将此前已与1 ... 2021年1月,江山雪岭社会公益型自然保护地正式登记成立,总面积为4 259 hm^(2),其中林地面积为4 225hm^(2),耕地面积为34hm^(2)。以江山市廿八都镇人民政府为地役权人,与第三方公益组织深圳市桃花源生态保护基金会签订合同,将此前已与1 210户农户达成协议的4 225 hm^(2)集体林地交予基金会管理。结果表明,该基金会在科学管理、降低管护成本、强化农户合作以及提升保护效力等方面具有优势,该尝试通过物权制度的使用和社会公益组织的参与,有效降低了行政、财政和宣教成本,提高了保护效能。这为我国地方级自然保护地实施“公益治理”模式提供了新的可能,也为我国自然保护地役权制度的探索提供了新的案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役权 社会公益组织 集体林地 公益治理 江山雪岭自然保护地
下载PDF
油气管道地下通过权法律问题解决路径探究
17
作者 付畅 张渝坪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学报》 2023年第2期6-11,共6页
油气管道地下通过权是一种地役权,是指在管道企业为了管道设施建设、运营、检修等过程中的便利和效益,按照合同约定而使用管道所在土地的权利。文章通过梳理目前我国油气管道地下通过权的法律现状,总结油气管道地下通过权制度的困境,为... 油气管道地下通过权是一种地役权,是指在管道企业为了管道设施建设、运营、检修等过程中的便利和效益,按照合同约定而使用管道所在土地的权利。文章通过梳理目前我国油气管道地下通过权的法律现状,总结油气管道地下通过权制度的困境,为解决油气管道地下通过权法律属性不明、取得方式不明、存续期限不明、土地侵权赔偿争议的法律问题提供路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地下管道通过权 地役权 法律问题 路径选择
下载PDF
社会变迁与地役权的现代化 被引量:35
18
作者 孙鹏 徐银波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73-86,共14页
社会变迁使私人地役权日趋式微,而私人地役权的自我结构性调整作用有限。由私人地役权转向公共地役权,并将地役权适用于土地管理和环境保护,不仅能淡化不动产尤其是土地协调利用中的行政色彩,维系不动产协调利用时各利害相关方的利益平... 社会变迁使私人地役权日趋式微,而私人地役权的自我结构性调整作用有限。由私人地役权转向公共地役权,并将地役权适用于土地管理和环境保护,不仅能淡化不动产尤其是土地协调利用中的行政色彩,维系不动产协调利用时各利害相关方的利益平衡,而且也是地役权突破目前困境、完成其现代化转型必由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役权 自己地役权 商业地役权 公共地役权 土地管理 环境保护
下载PDF
用于分析车辆随机振动的一种新方法 被引量:12
19
作者 李杰 秦玉英 +1 位作者 赵旗 张伟 《机械设计》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4-17,共4页
针对虚拟激励法描述过于简化的问题,从理论基础和基本公式出发,对虚拟激励法的基本原理进行了总结与说明,建立了虚拟激励、虚拟响应与其导数的关系。采用1/4车辆2自由度系统振动模型,应用虚拟激励法的思想,构造了虚拟路面激励,推导了1/... 针对虚拟激励法描述过于简化的问题,从理论基础和基本公式出发,对虚拟激励法的基本原理进行了总结与说明,建立了虚拟激励、虚拟响应与其导数的关系。采用1/4车辆2自由度系统振动模型,应用虚拟激励法的思想,构造了虚拟路面激励,推导了1/4车辆两自由度振动系统的频率响应特性,建立了求取系统振动响应量功率谱密度的公式,给出了应用虚拟激励法求解振动响应量功率谱密度的算例。结果表明,虚拟激励法取得了与傅里叶分析方法相同的效果,但推导更简单,不用推导振动响应量的频率响应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辆工程 随机振动 平顺性 虚拟激励法
下载PDF
保护地役权对中国国家公园统一管理的启示——基于美国经验 被引量:24
20
作者 魏钰 何思源 +1 位作者 雷光春 苏杨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1期70-79,共10页
建立分级、统一的管理体制是中国国家公园体制建设的核心目标之一。中国人口多、社区分布密集、土地权属复杂、集体土地比例高等人地矛盾突出的实情,决定了统一的管理体制只有在灵活、精细的管理模式下才能实现。源起于美国的保护地役... 建立分级、统一的管理体制是中国国家公园体制建设的核心目标之一。中国人口多、社区分布密集、土地权属复杂、集体土地比例高等人地矛盾突出的实情,决定了统一的管理体制只有在灵活、精细的管理模式下才能实现。源起于美国的保护地役权制度由于其不改变土地所有权,充分尊重合理的人地关系和供役地人的法定权利,强调细化保护需求下的补偿机制,可以对生态和景观上连续而权属不一的土地资源进行再统筹,实现高效的统一管理。从美国经验来看,保护地役权可以在两种情况下发挥其特有优势,一是在不改变土地所有权性质的前提下,为维持必须依赖人地共生的保护对象提供最优的保护管理决策,二是在资金约束下和土地所有权人无出让意愿的被动情况下提供双方妥协的方案,以限制部分权利的方式实现保护与发展的平衡。研究认为,尽管中国的土地制度不同于西方私有制国家,但通过法理的调整和配套制度的完善,保护地役权可以和中国的法律制度背景相融合。建议从调整完善相关法律、建设配套体制机制、清晰界定资源利用行为的边界、设立成效评估标准和正负反馈机制等方面着手,探索建立中国特色的国家公园保护地役权制度,推动中国国家公园形成统一的管理体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公园 统一管理 保护地役权 生态补偿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