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白云东洼油气成藏特征及主控因素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徐徽 张忠涛 +3 位作者 李瑞彪 柳保军 颜晖 袁才 《岩性油气藏》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28-134,共7页
白云东洼油气成藏主控因素不明,基于基础地质特征的研究认为,白云东洼的油气分布复杂多样,具有"油气兼生、下生上储,晚期成藏、早油晚气,差异聚集、内气外油"的成藏特征。制约其油气成藏的主控因素包括:1富生烃凹陷是大型油... 白云东洼油气成藏主控因素不明,基于基础地质特征的研究认为,白云东洼的油气分布复杂多样,具有"油气兼生、下生上储,晚期成藏、早油晚气,差异聚集、内气外油"的成藏特征。制约其油气成藏的主控因素包括:1富生烃凹陷是大型油气田形成的物质基础。早期(裂陷期)低角度拆离断裂的活动控制着盆地的发育及烃源岩的规模。2有效圈闭和优势运移通道是成藏的必要条件。晚期继承性断裂与构造脊组合控圈控运,优势鼻状汇聚型构造脊为优势油气运移和聚集区。3优质储层发育程度是影响珠江组下段成藏的关键因素。受陆架坡折带短期旋回迁移和沉积微地貌控制发育的多期陆架边缘三角洲—深水扇沉积体系的优质砂体,是重要的储集层和输导层。白云东洼地区油气成藏条件好,明确其油气成藏特征及主控因素,对该区及其相邻区域的油气勘探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藏规律 优势运聚 拆离断裂 白云东洼
下载PDF
白云凹陷东部A井区油气输导体系及其控藏作用 被引量:9
2
作者 刘晓凤 曾溅辉 +8 位作者 张忠涛 石宁 张功成 余一欣 杨海长 张博 王晨 张靖 王芳芳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061-1073,共13页
南海北部深水区白云凹陷油气资源丰富,勘探潜力巨大,白云凹陷东部目前已获得多个商业性油气发现,但是该地区油气分布较复杂,油气聚集规律仍有待深入分析.本文基于三维地震、钻井、测井和岩心分析资料,对白云凹陷东部A井区油气输导体系... 南海北部深水区白云凹陷油气资源丰富,勘探潜力巨大,白云凹陷东部目前已获得多个商业性油气发现,但是该地区油气分布较复杂,油气聚集规律仍有待深入分析.本文基于三维地震、钻井、测井和岩心分析资料,对白云凹陷东部A井区油气输导体系及其控藏作用进行了综合研究.研究表明:研究区发育断裂、不整合面和砂岩输导层三类输导体.断开层位多,长期活动的Ⅰ类断裂为油源断裂,垂向上深部主要起输导油气作用,而浅部垂向和侧向封闭性较好,主要起封堵油气的作用;断开层位少,活动时期短的Ⅱ类断裂主要起封堵油气的作用.砂岩输导层主要为ZJ2段和ZJ3段砂体,输导能力强;而珠海组砂体的区域输导能力较差.T70不整合面主要为削超不整合和平行不整合.靠近洼陷的平行不整合面上、下分别为渗透性的砂岩和灰岩岩层,为油气输导层,东部隆起区的削超不整合则有利于油气聚集.分析得出:沟通白云主洼烃源岩的3号断层系发育的断面脊、ZJ2段和ZJ3段砂岩构造脊以及自西向东发育的不整合构造脊控制了油气优势运移方向,为区域油气运移的优势通道.三种输导体组合形成的复合输导体系类型决定了研究区的油气运移聚集规律:断裂与砂体组成的断-砂复合输导体系表现为断-砂耦合输导、油气近源成藏模式,油气成藏的主要层位为ZJ2段;而断裂与砂体和不整合面复合-网状输导体系则表现为断-砂-不整合-构造脊复合输导、油气远源多层系成藏模式,油气纵向上具有多层系成藏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输导体系 断层封闭性 构造脊 复合输导体系 油气运移和聚集 白云凹陷东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