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罗明坚拉丁文献《仁义礼知信》探析
1
作者 李青 《国际汉学》 CSSCI 2024年第6期30-37,150,151,共10页
拉丁文献《仁义礼知信》由意大利耶稣会士罗明坚写作而成,包含两部分内容。其一是对中华帝国的介绍,其二是拉丁文版的中国教理问答。本文通过梳理这份文献的写作背景,深入文本分析文献内容以呈现出罗明坚本人的西方宗教哲学思想背景、... 拉丁文献《仁义礼知信》由意大利耶稣会士罗明坚写作而成,包含两部分内容。其一是对中华帝国的介绍,其二是拉丁文版的中国教理问答。本文通过梳理这份文献的写作背景,深入文本分析文献内容以呈现出罗明坚本人的西方宗教哲学思想背景、对佛教的立场及其合儒的倾向,一并揭示该文献在西方早期汉学史、天主教中国化发展史以及中国文化海外传播史方面的价值,展现文明交流互鉴视野下明清之际“中学西传”与“西学东渐”之间的呼应与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明坚 《天主圣教实录》 中国教理问答 中学西传
下载PDF
“落石”成金:清末民初照相石印的比较优势与本土出版
2
作者 黄琼瑶 《出版与印刷》 2024年第4期103-110,共8页
梳理照相石印的发明、传入及其广泛应用,解读其对于中国近代出版业产生的重大影响。文章通过爬梳出版史料与对照实物留存发现,在多种印刷技术共存的清末民初时期,照相石印因其在特定阶段的比较优势被广泛应用于出版实践中,为中国近代出... 梳理照相石印的发明、传入及其广泛应用,解读其对于中国近代出版业产生的重大影响。文章通过爬梳出版史料与对照实物留存发现,在多种印刷技术共存的清末民初时期,照相石印因其在特定阶段的比较优势被广泛应用于出版实践中,为中国近代出版业的繁荣提供了技术基础。并指出照相石印的本土化过程,映射出中国本土基于自身的历史文化发展需要而做出的自主选择和探索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照相石印 石印 技术优势 近代出版 西学东渐 本土化
下载PDF
新概念的翻译与西学东渐——中国近代概念翻译史的研究模式
3
作者 郭凯 陈兆瑞 《语言与文化研究》 2024年第1期142-146,共5页
概念翻译史连接了语义演变与社会变迁,这种纽带联系的两端相互影响:新概念的考察可以凸显翻译的社会建构功能,社会变迁也影响着新概念的引介与容受。本文通过考察晚清西学东渐背景下新概念的形成模式,探赜翻译对科学思想与文化传播的推... 概念翻译史连接了语义演变与社会变迁,这种纽带联系的两端相互影响:新概念的考察可以凸显翻译的社会建构功能,社会变迁也影响着新概念的引介与容受。本文通过考察晚清西学东渐背景下新概念的形成模式,探赜翻译对科学思想与文化传播的推动作用。在回顾概念史的理论基础后,以启蒙运动的概念翻译史为案例,建立一套关注多元历史条件的概念翻译史研究模式,有助于解读汉语词汇的历史语义演变,拓宽概念翻译史研究的方法论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概念 概念翻译史 西学东渐 语义演变
下载PDF
中国儒家典籍对欧洲启蒙运动思想的影响
4
作者 周小欣 王丽娟 兰春 《图书馆工作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29-32,46,共5页
文章从儒家“民为邦本”“为政以德”治国理念对欧洲民主政体确立的影响、儒家“用人之道”对欧洲启蒙学者反对贵族世袭的影响、儒家“天命论”及重农思想对启蒙时期法国重农学派“自然法则”和“重农”观点形成的影响、儒家“天人合一... 文章从儒家“民为邦本”“为政以德”治国理念对欧洲民主政体确立的影响、儒家“用人之道”对欧洲启蒙学者反对贵族世袭的影响、儒家“天命论”及重农思想对启蒙时期法国重农学派“自然法则”和“重农”观点形成的影响、儒家“天人合一”哲学思想对启蒙学派反对中世纪教会思想束缚的影响,以及儒家“有教无类”平民教育思想对欧洲启蒙学者推行教育世俗化和普及化的影响五方面阐述中国儒家典籍对欧洲启蒙运动思想的深远影响。深刻理解和认识这些影响对于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和影响力、推动中华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儒家典籍 东学西渐 启蒙运动
下载PDF
东风西渐:中国民族民间服饰在海外的收藏、传播及文化影响——以美国公共文化机构藏品、图像为中心 被引量:1
5
作者 肖宇强 《艺术传播研究》 CSSCI 2023年第4期101-116,共16页
近代以来,受“西风东渐”的影响,我国服饰的形制、风格均发生了很大变化,学界对此进行的研究亦较多。然而在海外,中国传统服饰文化也对西方民众的穿戴及审美观念产生了一定影响,这可视为“东风西渐”的一种表现。以美国收藏的中国民族... 近代以来,受“西风东渐”的影响,我国服饰的形制、风格均发生了很大变化,学界对此进行的研究亦较多。然而在海外,中国传统服饰文化也对西方民众的穿戴及审美观念产生了一定影响,这可视为“东风西渐”的一种表现。以美国收藏的中国民族民间服饰为考察对象,根据相关文化机构举办的主题展览、文化交流活动和各类影像的记录,并借助西方设计师从中国传统服饰元素中汲取灵感所作的创新设计案例,能窥见我国民族民间服饰文化在海外的传播与接受状况。在新时代,中国民族民间服饰亦可通过外交、经贸、文化交流、教育宣传等形式进一步向海外推广、传播,在实现其文化传承与创新功能的基础上,提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民族民间服饰 公共文化机构 文化传播 东风西渐
下载PDF
晚清西学东渐过程中的价值取向 被引量:10
6
作者 熊月之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15-122,共8页
晚清输入西学的主体为传教士及其他来华外国人及相关机构、清政府官办机构、中国民间知识分子及民办机构,这三类机构与人物,由于其立场、出发点有别,重点活动时期不一样,因而输入西学的价值取向有明显不同。官办机构输入西学有强烈的为... 晚清输入西学的主体为传教士及其他来华外国人及相关机构、清政府官办机构、中国民间知识分子及民办机构,这三类机构与人物,由于其立场、出发点有别,重点活动时期不一样,因而输入西学的价值取向有明显不同。官办机构输入西学有强烈的为用而译、急用先译的功利主义倾向,重应用技术,轻基础知识,重自然科学,轻人文社会科学,其缺陷由传教士及其他来华外国人及相关机构作了弥补,这是传教士在十九世纪末中国上层社会能发生重要影响的原因。官办机构中的译员,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西学传播的内容,但比较有限。庚子事变以后,中国民间资本在输入西学方面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官办机构、传教士机构均相形见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清 西学东渐 价值取向
下载PDF
中国古典诗词与史蒂文斯的诗歌创作 被引量:1
7
作者 徐畔 杨胜男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2期60-64,共5页
20世纪初,"东学西渐"思潮将中国古典诗词推入欧美诗坛。中国古典诗词以其优美的意境、丰富的哲学内涵吸引并影响了众多意象派诗人,华莱士·史蒂文斯是其中代表人物之一。本文通过引入国外学者对史蒂文斯诗歌诗论研究的相... 20世纪初,"东学西渐"思潮将中国古典诗词推入欧美诗坛。中国古典诗词以其优美的意境、丰富的哲学内涵吸引并影响了众多意象派诗人,华莱士·史蒂文斯是其中代表人物之一。本文通过引入国外学者对史蒂文斯诗歌诗论研究的相关文章和书籍,史蒂文斯书信、日记以及国外学界的评论,探究史蒂文斯接受中国古典诗词影响的思想文化背景;通过运用文本细读等方式,从创作技法的借鉴与意境表达的效仿等方面,对华莱士·史蒂文斯诗歌中的中国古典诗词元素进行深入挖掘,并分析中国史蒂文斯研究的现状,以期为未来史蒂文斯诗歌研究的深入开展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学西渐 华莱士·史蒂文斯 中国古典诗词 意象派
下载PDF
苦境中形成的文化观——辜鸿铭东学西渐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被引量:2
8
作者 金桂兰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202-209,287,共8页
辜鸿铭,中国近代史上的怪杰,在激烈的民族冲突和文化冲突中,他谴责列强行径,为国家主权辩护;他挞伐西方文化,极力捍卫中国传统文化,并向西方倾力推荐,成为东方文化的代言人。辜鸿铭文化观的形成,除了受其早年的经历和西方浪漫主义社会... 辜鸿铭,中国近代史上的怪杰,在激烈的民族冲突和文化冲突中,他谴责列强行径,为国家主权辩护;他挞伐西方文化,极力捍卫中国传统文化,并向西方倾力推荐,成为东方文化的代言人。辜鸿铭文化观的形成,除了受其早年的经历和西方浪漫主义社会文化思潮的影响之外,还因为他学贯中西,文理兼通,比同时代人多了一份跨国性文化交流与比较的世界眼光。他的东学西渐对20世纪初的西方社会产生了的巨大的影响,也赢得了西方人的尊敬。也为我们今天处理好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关系提供了很多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辜鸿铭 西方文化 传统文化 东学西渐
下载PDF
“中学西渐”与欧洲17~18世纪的“中国风”设计 被引量:5
9
作者 龚建培 杨秋华 《服饰导刊》 2021年第3期61-66,共6页
[研究意义]17~18世纪由于"中学西渐"在欧洲的发展,中国文化也成为西方近代文化形成重构的重要因素之一。对"中国风"设计的追溯和探讨,不仅可以多元理解、洞悉"中学西渐"的实质,同时也有益于民族性与现代... [研究意义]17~18世纪由于"中学西渐"在欧洲的发展,中国文化也成为西方近代文化形成重构的重要因素之一。对"中国风"设计的追溯和探讨,不仅可以多元理解、洞悉"中学西渐"的实质,同时也有益于民族性与现代性有机结合的"中国风"原创设计体系的建构。[研究方法和结论]以"中国风"图像设计形成、发展的历史为线索,运用图像学、历史学、文献研究等方法,分析了欧洲"中国风"图像设计的审美特征、文化特征、生活运用特征,揭示了欧洲"中国风"设计中对中国哲学、浪漫主义、自然观念等的期待、借鉴、模仿,以及其中存在理想主义的虚构、误读,并对"中国风"设计在中西文化交流中的作用、影响等进行了反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学西渐” 欧洲 “中国风”设计 文化交流 反思与启迪
下载PDF
“一带一路”倡议下马来西亚私立高等教育国际化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冯用军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1期60-69,共10页
"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与沿线国家(地区)协同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工程,也是破解世界经济结构性发展困局的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马来西亚是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伙伴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与沿线国家(地区)协同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工程,也是破解世界经济结构性发展困局的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马来西亚是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伙伴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关键枢纽,也是中西方文化交融汇聚的重要通道,其私立高等教育在实现高等教育普及化、国际化和国家经济社会现代化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分析马来西亚私立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要素、举措和经验等,有助于为中国高等教育系统加速"东学西渐"进程、建设一流私立高等教育体系、更好服务新时代高等教育强国的"中国梦"提供参考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带一路”倡议 马来西亚 私立高等教育 高等教育国际化 东学西渐
下载PDF
阎宗临与他的文化史观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荣声 王玉声 《山西档案》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51-55,共5页
阎宗临是上世纪 30 年代末到 70 年代末执教于国内多所高校的资深教授。他在三、四十年代发表的论著中,"以人为本"论文化,把中世纪看做是"欧洲文化的转型期",文艺复兴是由 13 世纪文化蜕变出来的;近代欧洲的"... 阎宗临是上世纪 30 年代末到 70 年代末执教于国内多所高校的资深教授。他在三、四十年代发表的论著中,"以人为本"论文化,把中世纪看做是"欧洲文化的转型期",文艺复兴是由 13 世纪文化蜕变出来的;近代欧洲的"机械文化"使"价值颠倒,人为物役,心为形役";在法文版的博士论文中,他深入探讨了"中学西渐"的问题;凸显出独具特色的文化史观和一位史学大家的远见卓识。他矢志求学,博学多才,为人谦和,热爱祖国,是一位本该属于大师级的学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阎宗临 文化史观 以人为本 中世纪 中学西渐
下载PDF
“东学西渐”与中国“世界文学”观的发生 被引量:6
12
作者 潘正文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1期15-19,共5页
本文以陈季同为个案,尝试指出,近代以来的“东学西渐”在促进中国的“世界文学”观念发展方面,曾做出过不可磨灭的贡献,因此,中外文学交流中的“东学西渐”不可一概否定。
关键词 东学西渐 陈季同 “世界文学”观 发生
下载PDF
中国课程研究东学西渐的战略思考 被引量:2
13
作者 李孔文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34-40,共7页
改革开放40年,课程专家锐意进取,深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促使中国课程研究走出长期“沉迷”于国外课程理论的阴影,逐渐树立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彰显文明互鉴的大国风范。东学西渐是中国课程研究未来发展的重大趋势。中国课程研究应... 改革开放40年,课程专家锐意进取,深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促使中国课程研究走出长期“沉迷”于国外课程理论的阴影,逐渐树立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彰显文明互鉴的大国风范。东学西渐是中国课程研究未来发展的重大趋势。中国课程研究应自主创新,讲好中国故事,传承中国精神,汲取一切人类文明优秀成果,在意识形态、理论基础、研究范式、队伍建设、文化自觉、话语体系等方面进行战略思考,为世界课程发展贡献中国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研究 改革开放 东学西渐
下载PDF
论民国时期的中学西传 被引量:4
14
作者 郑大华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1期9-18,共10页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西方出现的"中学热",促进了二三十年代中国传统文化的西传,不仅以儒家著作为代表的中国古代经典、中国古典小说、中国古典诗文、中国古典戏曲被大量地翻译、介绍到西方,而且还出版了一大批西方汉学家研究、...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西方出现的"中学热",促进了二三十年代中国传统文化的西传,不仅以儒家著作为代表的中国古代经典、中国古典小说、中国古典诗文、中国古典戏曲被大量地翻译、介绍到西方,而且还出版了一大批西方汉学家研究、介绍中国历史、文化、哲学、宗教、语言、文字、艺术、地理等方面的著作及有关资料集。从抗战爆发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外文化交流特别是中学的西传不仅没有因战争的影响而中断,相反,由于有关方面的重视和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而有了进一步的扩大。但与以前西传的内容有所不同,这一时期西传的主要不是中国的传统文化,而是中国的文艺家们在战火中创作的抗战文艺作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国时期 中学西传 中西文化交流
下载PDF
西学东渐与中国美育传统形态的现代转换 被引量:2
15
作者 吴东胜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4年第5期75-83,共9页
在中国美育传统相当长的时间里 ,美育经历了乐教、美术教育、心灵教育、情感教育等发展阶段 ,展示出了中国美育传统实践形态现代转换的历程。而现代中国美育理论和思想理论的建构是与西方学人如鲍姆嘉通、康德和席勒诸人的西学美育理论... 在中国美育传统相当长的时间里 ,美育经历了乐教、美术教育、心灵教育、情感教育等发展阶段 ,展示出了中国美育传统实践形态现代转换的历程。而现代中国美育理论和思想理论的建构是与西方学人如鲍姆嘉通、康德和席勒诸人的西学美育理论在中国的译解和传播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在西学东渐的影响下 ,美育内涵从以听觉为主的乐教向以视觉为主的艺术教育的变迁 ,中国传统美育从理论到实践发生了根本的转换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美育传统形态 中国美育现代形态 西学东渐 现代转换
下载PDF
20世纪前期中国文艺美学对西方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邵志华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70-77,共8页
20世纪前期是中西文化急剧碰撞和交融的特殊时代。伴随着"西学东渐"的滚滚大潮,一度沉寂的古老东方文化亦曾再漾涟漪而掀起西进的热潮,中国哲学和文学艺术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具象表现以空前规模进入西方世界,汇聚成... 20世纪前期是中西文化急剧碰撞和交融的特殊时代。伴随着"西学东渐"的滚滚大潮,一度沉寂的古老东方文化亦曾再漾涟漪而掀起西进的热潮,中国哲学和文学艺术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具象表现以空前规模进入西方世界,汇聚成"中学西传"的另一向道。该历史风景的形成具有深刻的文化背景。19世纪下半叶以降,西方科技理性的高度发展带来了社会异化的空前精神危机,20世纪初在所谓西方"衰落"的阴影下,西方知识界再次掉头东顾,试图从东方这"世外桃源"中觅寻拯救西方文明危机之良方。基于文化重塑之精神需求,西方对中国的文化接受带有浓烈的文化过滤倾向,他们所看重的是为其所需并能为其所用之处,主要是中国的道家美学、古典诗歌与中国艺术中的"写意"观念。当时西方对中国文化的过滤和利用,本质上体现了他们对中国文化艺术审美价值的追求,中国文艺美学成为西方现代性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影响意义有三:一是为西方呈示了一种借以克服其文明危机的文化精神;二是推动了西方文艺美学观念由"写实"向"写意"的现代转型;三是中国古诗与诗学传统对英美意象派新诗的形成性影响。20世纪前期西方对中国的文化接受,是出于"他者"相异性的诱惑和吸引,他们追寻作为"他者"的中国文化和美学精神,正是另一种返观自身、找寻自我的方式,其根本坐标在于其自身文化发展的深层追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学西传 文化过滤 中国文化艺术 他者
下载PDF
中国东方学的崛起 被引量:2
17
作者 孟昭毅 《北方工业大学学报》 2017年第1期58-68,共11页
中国东方学是中国理论自信的产物。其初兴发生在近代,由自发的学术研究走向自觉的学术研究。新中国成立前后,中国东方学获得了新生。现代学术界重要人物的著述,标志着中国东方学的崛起。从理论建构到实践发展,中国东方学表明:一个在文... 中国东方学是中国理论自信的产物。其初兴发生在近代,由自发的学术研究走向自觉的学术研究。新中国成立前后,中国东方学获得了新生。现代学术界重要人物的著述,标志着中国东方学的崛起。从理论建构到实践发展,中国东方学表明:一个在文化上日益自信的中国,已经意识到它有责任以明确有力的话语表达和学术创造来担当起东方大国的责任,为世界学术做出应有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东方学 中国东方学 东学西渐
下载PDF
王韬与近代东学西渐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立群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1期7-12,共6页
在19世纪中期,中国第一代资产阶级思想家王韬通过和新教传教士理雅各合作翻译中国古代经典,承担起向西方介绍中国文化的重任。在游历欧洲两年多的时间中,他通过演讲等方式,宣扬中国文化,为促进近代欧洲对中国的了解做出了突出贡献。
关键词 东学西渐 王韬 理雅各 《中国经典》
下载PDF
沃尔夫对儒家经典的使用与接受 被引量:1
19
作者 陈猛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20-128,共9页
沃尔夫《关于中国实践哲学的讲话》大量使用了儒家经典的思想和材料。这其中主要涉及《大学》的三纲领和八条目,《中庸》的"人心""道心"和"明善",《孟子》的"理义之悦我心"的思想。与此同时,... 沃尔夫《关于中国实践哲学的讲话》大量使用了儒家经典的思想和材料。这其中主要涉及《大学》的三纲领和八条目,《中庸》的"人心""道心"和"明善",《孟子》的"理义之悦我心"的思想。与此同时,沃尔夫还积极接受了朱熹理学:他《讲话》的主旨是由理性和知识可以开导出道德,这一思想与朱熹理学若合符节;他还引用了《大学章句序》和《小学》,对朱熹理气、天命之正和形气之私的理学思想也进行了阐释。沃尔夫在《讲话》中提到的所有重要观点和哲学概念,都可以在儒学经典中找到对应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沃尔夫 儒学 理性道德哲学 中学西传
下载PDF
晚清西学东渐与海外汉学研究述论 被引量:1
20
作者 汪寿松 《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1期74-77,共4页
在跨国文化交流与传播中,一定时期的文化主潮流向是由强势文化地区流向弱势文化地区。晚清中西文化交流的主潮流向是从西方流向中国。但是,文化交流从来就不是单纯的单向流动,在西学东渐大潮下,中国文化也向西方逆向传播。同时,在对待... 在跨国文化交流与传播中,一定时期的文化主潮流向是由强势文化地区流向弱势文化地区。晚清中西文化交流的主潮流向是从西方流向中国。但是,文化交流从来就不是单纯的单向流动,在西学东渐大潮下,中国文化也向西方逆向传播。同时,在对待西学和对待中国文化的主体意识上,中国与西方国家有不同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交流 西学东渐 汉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