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农民参与合作社意愿的影响因素及其对家庭收入的影响研究——基于辽宁东部山区种植业合作社的证据
1
作者 文远 赵哲 汪婧宇 《中国林业经济》 2024年第2期59-68,共10页
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基于有序Logit模型、OLS模型、多元处理效应模型实证分析了辽宁东部山区农户参与合作社意愿的影响因素,探究了不同类型合作社对农户家庭收入的影响差异。基于此,具体提出创新合作机制,丰富联合形式、增强带动能力,... 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基于有序Logit模型、OLS模型、多元处理效应模型实证分析了辽宁东部山区农户参与合作社意愿的影响因素,探究了不同类型合作社对农户家庭收入的影响差异。基于此,具体提出创新合作机制,丰富联合形式、增强带动能力,激发内生动力、加强制度建设,提升规范水平、聚焦政策引导,优化外部环境、强化指导服务,筑牢制度保障等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潭发展 农民专业合作社 农户家庭收入 辽宁省 东部山区
下载PDF
辽东地区刺龙牙树体修剪及温室水培技术 被引量:1
2
作者 林晓坤 《中国林副特产》 2023年第1期44-46,共3页
辽东地区刺龙牙因其药食两用的特性,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尤其反季节需求旺盛,利润可观,刺龙牙反季节生产近年来成为热点。为避免反季节温室栽培肆意采集茎杆对刺龙牙资源造成大规模破坏,规范刺龙牙树体修剪及温室水培技术,促进刺龙牙温... 辽东地区刺龙牙因其药食两用的特性,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尤其反季节需求旺盛,利润可观,刺龙牙反季节生产近年来成为热点。为避免反季节温室栽培肆意采集茎杆对刺龙牙资源造成大规模破坏,规范刺龙牙树体修剪及温室水培技术,促进刺龙牙温室水培生产可持续发展,总结了刺龙牙树体修剪与水培杆采集相结合的方法,系统阐述刺龙牙温室水培技术,为辽东地区刺龙牙生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东地区 刺龙牙 修剪 水培
下载PDF
明中期辽东都司人口规模考述
3
作者 孟艳霞 裴永亮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2期57-62,共6页
关于明中期辽东都司地区人口规模,史家多采用《辽东志》和《全辽志》中约40万的记载,但经过对人口构成的分析,明中期辽东都司地区人口数额近70万,主要由官军、军下舍余、女性人口、徭役人口、寄籍户口及文武职官员人口构成。造成文献记... 关于明中期辽东都司地区人口规模,史家多采用《辽东志》和《全辽志》中约40万的记载,但经过对人口构成的分析,明中期辽东都司地区人口数额近70万,主要由官军、军下舍余、女性人口、徭役人口、寄籍户口及文武职官员人口构成。造成文献记载人口数额不足的原因在于文献中多记载丁口数额,而非人口数额。如此规模之人口成为辽东地区军政管理及开发的主力军,对辽东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中期 辽东都司 人口规模 《辽东志》 《全辽志》
下载PDF
冻拔对辽东山区天然更新红松幼苗的影响
4
作者 姚立平 《辽宁林业科技》 2023年第4期1-5,24,共6页
为探明冻拔对天然更新红松幼苗的影响,该研究以辽东山区天然更新红松幼苗为试材,调查不同处理(苗龄、相对土壤水分梯度、覆盖物厚度)的天然更新红松幼苗根系冻拔情况,并应用主成分和相关性方法分析天然更新红松幼苗发生冻拔与环境因子... 为探明冻拔对天然更新红松幼苗的影响,该研究以辽东山区天然更新红松幼苗为试材,调查不同处理(苗龄、相对土壤水分梯度、覆盖物厚度)的天然更新红松幼苗根系冻拔情况,并应用主成分和相关性方法分析天然更新红松幼苗发生冻拔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次生林天然更新红松幼苗的冻拔率为14.81%,在次生林与红松人工林交界处天然更新红松幼苗的冻拔率仅为6.35%,次生林内天然更新红松幼苗的冻拔率较高;相对土壤水分梯度是影响天然更新红松幼苗发生冻拔的主要环境因子,随相对土壤水分梯度的增加,幼苗发生冻拔的概率逐渐增大;而且土壤A层厚度、凋落物O层厚度、土壤水分梯度、坡向与天然更新红松幼苗发生冻拔存在交互作用,在次生林内覆盖物厚度、交界处土壤水分梯度与坡度对天然更新红松幼苗发生冻拔存在显著影响。该研究结果可对天然更新红松幼苗的保护与培育提供科学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更新 红松幼苗 冻拔 辽东山区
下载PDF
辽东山区生态土地分类中的植物群落数量分析 被引量:25
5
作者 代力民 唐立娜 +3 位作者 曹玉明 王顺忠 周莉 王庆礼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6-12,共7页
采用TWINSPAN分类和PCA、CCA排序的方法对辽东山区样方数据进行植物群落数量分析。结果表明:分类和排序是分析植被与环境关系的有效途径。CCA指示了植物群落与环境因子之间的相关关系。MRPP检验表明,特定的植物群落和环境因子的组合是... 采用TWINSPAN分类和PCA、CCA排序的方法对辽东山区样方数据进行植物群落数量分析。结果表明:分类和排序是分析植被与环境关系的有效途径。CCA指示了植物群落与环境因子之间的相关关系。MRPP检验表明,特定的植物群落和环境因子的组合是客观存在的,这种特定的组合构成了特定的生态系统单元。本研究共得到6种群落类型,能够基本指示研究区潜在的植被类型,可用于表征生态土地分类中分类单元的植被类型。制约辽东山区森林群落类型、植物种分布格局的主要因素是坡向、坡度的变化,可将其作为生态土地分类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群落数量分析 生态土地分类 环境因子 辽东山区
下载PDF
带状间伐对长白落叶松人工纯林诱导复层林效果评价 被引量:25
6
作者 殷鸣放 周立君 +4 位作者 毕刚蕊 薛娟 殷炜达 宁良智 梁泽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20-24,共5页
以辽东山区人工长白落叶松(Larix olgensis Henry)幼龄林、中龄林和近熟林为研究对象,进行两种方式的带状间伐:Ⅰ型,隔2行伐2行;Ⅱ型,隔3行伐3行。研究带状间伐对长白落叶松保留木与更新幼树生长变化、灌木与草本多样性及土壤有机碳的... 以辽东山区人工长白落叶松(Larix olgensis Henry)幼龄林、中龄林和近熟林为研究对象,进行两种方式的带状间伐:Ⅰ型,隔2行伐2行;Ⅱ型,隔3行伐3行。研究带状间伐对长白落叶松保留木与更新幼树生长变化、灌木与草本多样性及土壤有机碳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带状间伐3 a后,间伐带内长白落叶松保留木的平均胸径、平均单株材积显著高于未间伐林分,Ⅱ型好于Ⅰ型;间伐对平均每公顷蓄积的影响相对较小,间伐3 a内材积生长量变化为Ⅱ型>Ⅰ型>对照区。林内灌木、草本层的生物多样性显著提高,间伐类型效果为Ⅱ型>Ⅰ型;各类型更新幼树的平均树高、平均地径、平均冠幅及更新幼树生物量均表现为Ⅱ型林分>Ⅰ型林分,带状间伐后更新幼树生物量的增长率为地下部分>地上部分;各类型林分各土层土壤有机碳质量分数依次为Ⅱ型林分>Ⅰ型林分>对照区林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东山区 带状间伐 落叶松(Larix olgensis Henry) 人工林 更新
下载PDF
辽东山区两种针叶人工林土壤真菌群落结构特征 被引量:14
7
作者 邓娇娇 周永斌 +3 位作者 殷有 白雪娇 高慧淋 朱文旭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30-138,共9页
【目的】为探讨辽东山区两种典型针叶人工林土壤真菌群落多样性及结构特征,揭示真菌群落结构与树种、土壤环境因子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以辽东山区白石砬子自然保护区内落叶松(LGe)、红松(PKe)人工林和辽宁省森林经营研究所实验林... 【目的】为探讨辽东山区两种典型针叶人工林土壤真菌群落多样性及结构特征,揭示真菌群落结构与树种、土壤环境因子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以辽东山区白石砬子自然保护区内落叶松(LGe)、红松(PKe)人工林和辽宁省森林经营研究所实验林场落叶松(LGd)、红松(PKd)为研究对象,采用Illunim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和OTU分析法比较不同针叶人工林土壤真菌群落结构差异,分析优势菌群与土壤理化性质的相关性。【结果】(1)与红松人工林相比,落叶松人工林有助于提高土壤全碳、全氮和速效氮的含量。(2)该区落叶松和红松人工林土壤共检测到9个土壤真菌门,优势菌门为担子菌门、子囊菌门、接合菌门和隐真菌门。(3)LGe和PKe,LGd和PKd土壤真菌的多样性和丰富度指数存在差异,但都不显著。(4)Venn和Heatmap表明落叶松和红松人工林土壤真菌群落组成和相对丰度存在差异,LGe和PKe间的差异较LGd和PKd间的差异小。(5)RDA分析与Pearson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pH、土壤全碳、速效氮、土壤碳氮比是该区针叶人工林土壤真菌群落结构变化的关键影响因素。【结论】土壤真菌群落结构、多样性指数在不同树种间存在一定差异,LGe和PKe土壤有机质和真菌群落结构多样性差异较小,表现趋同性,LGd和PKd差异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东地区 针叶林 高通量测序 真菌群落结构
下载PDF
辽东山区天然次生阔叶混交林空间结构的研究 被引量:17
8
作者 刘红民 邢兆凯 +2 位作者 顾宇书 高英旭 韩友志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50-154,173,共6页
用空间结构参数———角尺度、混交度和大小比数分析了辽东山区天然次生阔叶混交林空间结构。结果表明:辽东山区天然次生阔叶混交林林分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整体上表现出群落处于较高演替阶段的属性特征。林分平均角尺度在0.479~0.524之... 用空间结构参数———角尺度、混交度和大小比数分析了辽东山区天然次生阔叶混交林空间结构。结果表明:辽东山区天然次生阔叶混交林林分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整体上表现出群落处于较高演替阶段的属性特征。林分平均角尺度在0.479~0.524之间,属于随机分布或轻度的团状分布;平均混交度在0.699~0.828之间,为强度混交或极强度混交;胸径大小比数呈现出均衡分布的特征,整个林分树种的稳定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次生林 阔叶混交林 空间结构 辽东山区
下载PDF
干扰对辽东山区次生林植物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24
9
作者 毛志宏 朱教君 谭辉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1357-1364,共8页
依据林分距离居民区和一、二级道路的远近以及郁闭度与受害乔木株数百分比,将人为干扰和自然干扰各划分为低度干扰、中度干扰和高度干扰3个水平.在此基础上,调查分析了干扰对辽东山区次生林植物多样性的影响,初步探讨了人为干扰和自然... 依据林分距离居民区和一、二级道路的远近以及郁闭度与受害乔木株数百分比,将人为干扰和自然干扰各划分为低度干扰、中度干扰和高度干扰3个水平.在此基础上,调查分析了干扰对辽东山区次生林植物多样性的影响,初步探讨了人为干扰和自然干扰影响的差异.结果表明,在不考虑次生林类型的前提下,受中度水平人为干扰的次生林总体多样性高于其它两个水平,从低水平干扰到高水平干扰的Simpson指数分别为0·95、0·96和0·92,Shannon-Wiener指数分别为3·60、3·77和3·36;乔木层多样性有随干扰水平提高而增加的趋势,灌木层和草本层的变化趋势与总体多样性相似;各次生林类型总体多样性随干扰水平的变化存在差异,且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的多样性变化在各次生林类型中未呈一致的趋势,其中灌木层和草本层受干扰影响较大;自然(雪/风)干扰发生近3年后,受到不同程度影响的桦木林总体多样性差异不大,Simpson指数分别为0·91、0·91和0·92,Shannon-Wiener指数分别为2·30、2·93和2·89;随着干扰水平提高,乔木层和灌木层多样性呈增加趋势,草本层多样性则变化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扰 辽东山区 次生林 植物多样性
下载PDF
辽东山区次生林植物物种组成及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15
10
作者 毛志宏 朱教君 谭辉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1-7,共7页
对4种主要次生林类型的植物物种组成及其多样性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1)通过2个生长季的调查,共采集植物378种,分别隶属于78科、215属;2005年设置的37块样地中,共包括植物物种183种,分别隶属于58科、123属,其中乔木34种、灌... 对4种主要次生林类型的植物物种组成及其多样性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1)通过2个生长季的调查,共采集植物378种,分别隶属于78科、215属;2005年设置的37块样地中,共包括植物物种183种,分别隶属于58科、123属,其中乔木34种、灌木33种、草本116种;除主要乔木树种(如蒙古栎、枫桦、胡桃楸、水曲柳和花曲柳)外,常见的植物有色木槭、假色槭、毛脉卫矛、山楂叶悬钩子、荨麻叶龙头草、白花碎米荠、宽叶苔草、粗茎鳞毛蕨和掌叶铁线蕨等;2)对辽东山区次生林生态系统现有植物群落而言,物种数占植物物种总数80%的最小取样面积为251m^2,即约为16m×16m;物种数占植物物种总数90%的最小取样面积为423m^2,即约为20m×20m;3)仅从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来看,该地区次生林生态系统总体植物多样性水平较高,指数值为3.200~3.600,特别是杂木林高达3.567;但就各层次多样性而言,不同次生林类型差异较大,在多数次生林类型中乔木层多样性水平不高,且均小于灌、草层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东山区 次生林 物种组成 多样性
下载PDF
辽东山区长白落叶松人工林天然更新障碍分析 被引量:68
11
作者 朱教君 刘足根 王贺新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695-703,共9页
通过对辽东山区不同间伐强度下长白落叶松林内种子库,种子萌发,幼苗出现、成活与生长的观测,分析了长白落叶松天然更新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40年生落叶松人工林的种子雨中,有30%的种子有活力,可以满足天然更新的需要;土壤种子库的... 通过对辽东山区不同间伐强度下长白落叶松林内种子库,种子萌发,幼苗出现、成活与生长的观测,分析了长白落叶松天然更新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40年生落叶松人工林的种子雨中,有30%的种子有活力,可以满足天然更新的需要;土壤种子库的种子主要分布在枯枝落叶层,4月下旬林内种子开始萌发,6月幼苗数量达到最大,幼苗累计出现率与间伐强度(光照)之间无显著相关,只受到地被物的影响;随间伐强度的增加,幼苗平均存活率提高,但林下幼苗生长缓慢,苗高均不超过6 cm;林内当年幼苗9月全部消失,没有超过1年生的幼苗,但皆伐迹地的更新幼苗存活较多、生长良好.初步确定地被物和光照是辽东山区长白落叶松天然更新的主要障碍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东山区 长白落叶松 人工林 天然更新 间伐
下载PDF
辽宁东部山区几种主要森林植被类型枯落物层持水性能研究 被引量:94
12
作者 高人 周广柱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2期115-118,共4页
对辽宁东部山区6种主要森林植被类型枯落物的蓄积量及其持水性能进行的研究结果表明 :辽东山区森林枯落物蓄积量为5.4~39.0t·hm -2,针叶林的枯落物蓄积量明显高于阔叶林 (柞木林和杂木林 ) ,灌丛最少。枯落物总平均吸水速度1~4h... 对辽宁东部山区6种主要森林植被类型枯落物的蓄积量及其持水性能进行的研究结果表明 :辽东山区森林枯落物蓄积量为5.4~39.0t·hm -2,针叶林的枯落物蓄积量明显高于阔叶林 (柞木林和杂木林 ) ,灌丛最少。枯落物总平均吸水速度1~4h变化最快 ,24h近乎为零 ,吸水达到饱和。针叶林枯落物半分解层持水率大于未分解层 ,前者最大持水率平均为234.8 % ,后者平均为176.5%;阔叶林则是未分解层持水率大于半分解层 ,前者最大持水率为600% ,后者为221.1 %。整个枯落物层最大持水率变化范围156.5%~494.6% ,平均值为267.5 % ,大小顺序是柞木林>杂木林>灌丛>红松林>落叶松林>油松林。整个枯落物层最大持水量变化范围为14.0~86.1t·hm -2 ,平均值为51.8t·hm -2 ,大小排序为红松林>落叶松林>柞木林>油松林>杂木林>灌丛 ;各林型的最大拦蓄率为67.0%~432.6 % ,平均值为196.7% ,大小排序为柞木林>灌丛>杂木林>红松林>落叶松林>油松林 ;各林型的最大拦蓄量为12.4~58.6t·hm -2,林型间平均值为34.1t·hm -2,大小排序为红松林>柞木林>落叶松林>油松林>灌丛 ;各林型的有效拦蓄率、有效拦蓄量同其相应的最大拦蓄率、最大拦蓄量表现特点相同 ,前者变化范围为43.6%~360.2%,林型间平均值为156.9%:后者的变化范围为10.3~45.7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宁东部山区 森林植被类型 枯落物层 持水性能
下载PDF
辽东山区长白落叶松枝叶生物量模型建立与评估 被引量:7
13
作者 胡靖扬 贾宝军 +3 位作者 林宽 冯倩男 刘常富 于立忠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2-57,117,共7页
以辽东山区林龄为50年生的不同密度长白落叶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枝条为单位,获取了枝基径(d)、枝长(L)与枝叶生物量(W)的相关关系来建立生物量模型,并将枝条材积(V)引入CAR模型。结果表明:引入枝条材积建立生物量模型获得了较常规CAR模... 以辽东山区林龄为50年生的不同密度长白落叶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枝条为单位,获取了枝基径(d)、枝长(L)与枝叶生物量(W)的相关关系来建立生物量模型,并将枝条材积(V)引入CAR模型。结果表明:引入枝条材积建立生物量模型获得了较常规CAR模型效果更好,预估精度和拟合效果均有明显提高,其中枝叶生物量Wbl=1 915.682d^(-0.315)V的决定系数(R2)提高至0.983,预估精度提高了2.73%;枝生物量W_b=1 793.800L^(-0.208)V的决定系数提高至0.994,预估精度提高了9.15%;叶生物量Wl=3 387.837(d2L)^(-0.427)V的决定系数提高至0.701,预估精度提高了1.6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白落叶松 枝叶 生物量 模型 评估 辽东山区
下载PDF
古冰缘地貌森林粗木质残体水分和养分保持功能研究 被引量:9
14
作者 熊丹阳 张华 +4 位作者 侯荣 弋灵均 伏捷 祝业平 金郁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2058-2069,共12页
基于辽东山地老秃顶子古冰缘地貌森林中主要树种的粗木质残体(CWD)样本,利用自然风干、室内浸泡、X荧光光谱方法,对CWD样本的吸水速率、持水率和养分元素含量进行系统分析研究。结果显示:(1)在水分保持功能方面,CWD样本在累计8h的浸泡... 基于辽东山地老秃顶子古冰缘地貌森林中主要树种的粗木质残体(CWD)样本,利用自然风干、室内浸泡、X荧光光谱方法,对CWD样本的吸水速率、持水率和养分元素含量进行系统分析研究。结果显示:(1)在水分保持功能方面,CWD样本在累计8h的浸泡过程中,6个主要树种CWD可吸持相当2.533mm降雨的水量,其中前15min(0.25h)吸水量占总吸水质量的60%;各性状CWD比较显示,以海拔900m以上、阔叶树种、高中腐级、根桩和倒木的CWD持水性较强。(2)在养分元素保持功能方面,CWD边材C含量为78.96%,心材为96.05%;边材中N、Ca、Si、K、Mg、P等6种养分元素的含量分别为心材的4.93、5.88、10.79、2.72、1.25、2.38倍;不同性状CWD边材中,诸元素含量略有差别,其中C元素在针叶树、高腐级、枯立木边材中含量最高,而N元素在阔叶树、低腐级、枯立木边材中含量最高。研究表明,辽东山地古冰缘地貌森林生态系统中,CWD有重要的吸持水分功能以及营养元素的缓释和富集功能,CWD中更接近外界的边材部分较心材有更强的元素缓释和富集的功能;CWD是古冰缘地貌土壤覆盖率低、土层薄而贫瘠的森林中重要的生态组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粗木质残体 森林生态系统 古冰缘地貌 养分元素 水文功能 辽东山地
下载PDF
辽宁东部山区林地生态分类系统 被引量:11
15
作者 唐立娜 王庆礼 +1 位作者 代力民 邵国凡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20-24,共5页
以数字高程模型和SPOT-5遥感数据为数据源,通过地理信息系统的空间分析,在辽宁东部山区有代表性实验区域内,完成了生态土地类型(ELT)和生态土地类型相(ELTP)两个等级的分类和绘图,构成了生态分类系统(ECS)等级结构中最低的两个层次.实... 以数字高程模型和SPOT-5遥感数据为数据源,通过地理信息系统的空间分析,在辽宁东部山区有代表性实验区域内,完成了生态土地类型(ELT)和生态土地类型相(ELTP)两个等级的分类和绘图,构成了生态分类系统(ECS)等级结构中最低的两个层次.实验区域内共得到5种ELT和34种ELTP.ELT的划分以环境特征为基础,表征了植被分布的潜在状况和森林生态系统潜在的生产力.ELTP是对ELT的再划分,是生态分类系统的最小单元,相当于我国林业区划中的小班.ELTP既包含ELT中的环境信息又包含现存植被构成的信息,具有空间精准、生态学含义明确的优点.在森林管理活动中,采用ELTP代替小班可以从景观尺度科学地指导森林经营计划编制,调整森林管理方式,实现对森林生态系统的有效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分类系统 生态土地类型 生态土地类型相 森林区划 辽宁东部山区
下载PDF
用灰色关联度法评价森林涵养水源生态效益——以辽东山区主要森林类型为例 被引量:10
16
作者 张德成 殷鸣放 魏进华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A04期96-99,104,共5页
阐述了用灰色关联度法评价森林涵养水源生态效益的理由和步骤,以辽东山区主要森林类型的评价为例,选取的指标包括:平均树冠截留量、枯落物含水量、土壤非毛管孔隙最大含水量、蒸发散量、渗透速率,根据关联度大小,对各森林类型的涵养水... 阐述了用灰色关联度法评价森林涵养水源生态效益的理由和步骤,以辽东山区主要森林类型的评价为例,选取的指标包括:平均树冠截留量、枯落物含水量、土壤非毛管孔隙最大含水量、蒸发散量、渗透速率,根据关联度大小,对各森林类型的涵养水源生态效益和各个指标重要程度进行对比,在辽东山区的森林中,落叶松中龄林的涵养水源生态效益最佳,其次为杂木林、红松中龄林、红松幼龄林、落叶松幼龄林和柞树林;各项指标的重要程度由大至小依次为土壤非毛管孔隙最大含水量、蒸发散量、平均树冠截留量、枯落物含水量和土壤渗透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涵养水源 森林水文学 灰色关联度 评价 辽东山区
下载PDF
辽东山区主要森林类型林地土壤涵蓄水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94
17
作者 郝占庆 王力华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1998年第3期237-241,共5页
从森林涵养水源的角度,对辽宁省东部山区相同年龄的5种主要森林类型林地土壤的涵蓄水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各森林类型林地枯落物贮量为10.87~18.67t·hm-2,针叶林下枯落物贮量大于阔叶林;枯落物的蓄水量... 从森林涵养水源的角度,对辽宁省东部山区相同年龄的5种主要森林类型林地土壤的涵蓄水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各森林类型林地枯落物贮量为10.87~18.67t·hm-2,针叶林下枯落物贮量大于阔叶林;枯落物的蓄水量为37.11~57.65t·hm-2,枯落物蓄水量与枯落物贮量成正比;各森林类型林地表层50cm土壤的涵蓄水量在817.7~937.6t·hm-2;天然柞树林下的土壤具有最好的渗透性和最高的蓄水力,其次为阔叶混交林、红松人工林、落叶松人工林和油松林人工林.天然阔叶林较人工针叶林具有更好的涵养水源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东山区 水源涵养林 枯落物蓄水 土壤蓄水
下载PDF
抚育经营对杨桦次生林林分结构及土壤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8
18
作者 红玉 王耀 +3 位作者 金鑫 胡万良 王雪松 郑小贤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61-66,共6页
为了提升辽东山区低质、低效天然次生林林分质量,以1973年辽东山区20a杨桦次生林为研究对象,设计5个试验区,分别为强伐补松、弱伐补松、皆伐植松留萌、皆伐植松不留萌和对照区(不作业)。经过42a定位观测,结果表明,强伐补松试验效果最好... 为了提升辽东山区低质、低效天然次生林林分质量,以1973年辽东山区20a杨桦次生林为研究对象,设计5个试验区,分别为强伐补松、弱伐补松、皆伐植松留萌、皆伐植松不留萌和对照区(不作业)。经过42a定位观测,结果表明,强伐补松试验效果最好,皆伐植松留萌次之。强伐补松林分总蓄积量最高,为359.9m^3·hm^(-2),高于对照区55.7%。强伐补松土壤物理和化学性质也是标准地中最好的。通过合理经营,林下种植针叶树种红松、沙松等,并及时抚育,有助于恢复针阔混交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东山区 抚育经营 杨桦次生林 林分结构 森林土壤
下载PDF
辽西低山丘陵区坡地砾石含量及粒径对土壤入渗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5
19
作者 吕刚 王婷 +2 位作者 王韫策 翟景轩 李叶鑫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86-92,共7页
基于室内土柱模拟试验对比分析辽西低山丘陵区坡地不同粒径及砾石含量的土壤入渗规律,并采用4种模型分析了含砾石土壤对传统土壤入渗模型的适用性。结果表明:粒径一定时,随砾石含量的增加土壤累积入渗量减少,随累积入渗量的增加土柱湿... 基于室内土柱模拟试验对比分析辽西低山丘陵区坡地不同粒径及砾石含量的土壤入渗规律,并采用4种模型分析了含砾石土壤对传统土壤入渗模型的适用性。结果表明:粒径一定时,随砾石含量的增加土壤累积入渗量减少,随累积入渗量的增加土柱湿润锋变化速率由小变大;砾石含量小于20%时,湿润锋前进到一定深度下,土壤累积入渗量随粒径的增加而增大;当砾石含量增大到一定值时,砾石含量相同直径不同的土壤累积入渗量与湿润锋随时间的变化基本无差异。累积入渗量与湿润锋推进距离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利用Green-Ampt模型、通用模型、Horton模型和Kostiakov模型对入渗率与入渗历时的关系进行拟合,其中砾石含量为5%时,Horton模型拟合效果最好,砾石含量为10%~30%时通用模型适用性更强,Horton模型拟合效果最差,其他模型拟合效果因砾石含量及粒径等因素的不同而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入渗 砾石 入渗模型 累积入渗量 辽西低山丘陵区
下载PDF
辽东山区3种林型林下草本层生物量及生态位特征 被引量:7
20
作者 祁萃萃 吴祥云 乔玉 《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9年第1期72-75,共4页
以辽东山区红松林、杂木次生林、针阔混交林为研究对象,调查其林下草本层的生物量及物种多样性,结果表明:杂木次生林的林下草本层生物量最大,为0.241kg/m^2,针阔混交林次之,红松林最小;针阔混交林的物种多样性最大,多样性指数... 以辽东山区红松林、杂木次生林、针阔混交林为研究对象,调查其林下草本层的生物量及物种多样性,结果表明:杂木次生林的林下草本层生物量最大,为0.241kg/m^2,针阔混交林次之,红松林最小;针阔混交林的物种多样性最大,多样性指数为2.806,杂木次生林的物种多样性最小;假升麻的重要值最大,委陵菜的生态位宽度最大,委陵菜与益母草及假升麻与蕨菜的生态位重叠值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东山区 生物量 多样性 生态位 生态位宽度 林下草本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