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75篇文章
< 1 2 1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专门生态环境诉讼制度的法典构造 被引量:5
1
作者 吴勇 郭兰潇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5-49,共15页
生态环境纠纷解决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环境法典编纂需要考量的重要问题。在环境法典中,有必要根据生态环境责任的特殊性需求、生态环境诉讼的功能承载需求、环境司法的发展需求,系统规定专门生态环境诉讼制度。该制度秉承可... 生态环境纠纷解决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环境法典编纂需要考量的重要问题。在环境法典中,有必要根据生态环境责任的特殊性需求、生态环境诉讼的功能承载需求、环境司法的发展需求,系统规定专门生态环境诉讼制度。该制度秉承可持续发展观,充分考量生态环境诉讼理论的新发展和环境司法改革的实践成果,发挥生态环境诉讼制度定分止争、权利维护和公共政策实施的功能。具体而言,专门生态环境诉讼制度的法典构造应遵循能动司法与合作司法运行理念,按照环境司法机构专门化、审理程序综合化、审判制度系统化、公益救济合作化的要求建构。在规则层面,着重考量不同环境诉讼之间的衔接、专门司法机构设置、管辖机制的优化、“多审合一”的实质化、专门证据规则的制定、替代性修复规则的明确、预防性环境公益诉讼的确定、执行合作机制的确立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法典 生态环境纠纷 生态环境诉讼 专门化
下载PDF
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受水区生态环境效益演变 被引量:2
2
作者 高媛媛 杨亚锋 +2 位作者 杨荣雪 刘艺欣 王红瑞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66-574,共9页
研究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通水以来受水区生态环境效益的演变态势,对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高质量建设、加快构建国家水网以及促进工程综合效益发挥有决策参考作用。以定性定量相结合的方式分析东线一期工程在优化水资源配置、保障饮水安全... 研究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通水以来受水区生态环境效益的演变态势,对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高质量建设、加快构建国家水网以及促进工程综合效益发挥有决策参考作用。以定性定量相结合的方式分析东线一期工程在优化水资源配置、保障饮水安全、复苏河湖生态环境和畅通南北经济循环等方面的作用,进而结合层次分析法,从直接效益和间接效益2个方面,筛选构建东线一期工程受水区生态环境效益评价指标体系,主要包括工程年供水量、水质改善度、生态补水量、地下水压采量、地下水水位、水域面积、绿地面积和涵养水源等,并采用VlseKriterijumska Optimizacija I Kompromisno Resenje(VIKOR)多准则妥协解排序方法对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通水以来即2013-2022年受水区生态环境效益演变态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通水的10年以来,受水区的生态环境整体复苏效果明显,近3年排序值保持在0.8以上;受降水偏枯进而影响地下水开采量和地下水水位等因素影响,2019年间接生态环境效益下降29.2%,之后迅速恢复并保持稳定。在分析直接效益和间接效益演变的基础上,从工程提质增效、提高工程水质状况以及完善体制机制建设等方面提出东线一期工程进一步促进受水区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的策略和建议,以期为东线工程及受水区生态环境保护及高质量发展相关研究、决策制定等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 生态环境效益 指标体系 VIKOR
下载PDF
生态环境侵权惩罚性赔偿的适用问题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罗丽 王耀伟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2-110,共9页
《民法典》第1232条规定的惩罚性赔偿,是生态文明建设中用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保护生态环境的制度创新。关于生态环境侵权惩罚性赔偿责任及其司法解释的理解与适用问题:首先,在适用范围方面,惩罚性赔偿应当适用于生态环境损害领... 《民法典》第1232条规定的惩罚性赔偿,是生态文明建设中用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保护生态环境的制度创新。关于生态环境侵权惩罚性赔偿责任及其司法解释的理解与适用问题:首先,在适用范围方面,惩罚性赔偿应当适用于生态环境损害领域。其次,在责任构成要件方面,应在明确“违反法律规定”内涵与范围的基础上,区分“违反法律规定”与“违反国家规定”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并针对“严重后果”的认定标准进行具体化规范。再次,在生态环境损害惩罚性赔偿金的计算方面,应以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费用作为惩罚性赔偿金的计算基数。最后,在惩罚性赔偿金的归属和履行方面,对于污染环境、破坏生态造成人身、财产损害的情形,惩罚性赔偿金归被侵权人所有,应优先于刑事罚金、行政罚款履行;对于污染环境、破坏生态造成生态环境损害的情形,惩罚性赔偿金应与罚金、罚款折抵后,统一上缴国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侵权 惩罚性赔偿 生态环境损害
下载PDF
退耕还林地生态环境损害评估案例分析及应用 被引量:1
4
作者 周海兰 姜苹红 +1 位作者 唐彬 赵文涛 《环境科技》 2024年第1期40-46,共7页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林地生态环境损害事件日益增加。不同类型的生态系统或同一生态系统在不同区域所提供的生态服务功能侧重均不同,鉴定评估林地生态系统的环境损害价值时应选用不同的测算方法。通过阐述理论公式法和实际...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林地生态环境损害事件日益增加。不同类型的生态系统或同一生态系统在不同区域所提供的生态服务功能侧重均不同,鉴定评估林地生态系统的环境损害价值时应选用不同的测算方法。通过阐述理论公式法和实际监测法的原理和适用范围及其在生态环境损害评估中的应用,并对量化过程中参数的选取原则与方法进行说明。结合案例分析非法占用退耕还林地导致的生态环境损害范围和程度,计算出2012年~2019年的生态环境损害价值量为205万元。研究退耕还林地生态环境损害典型案例,并将其推广应用于小规模普通林地,对林地生态环境损害案件的鉴定评估环节具有重要引领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损害 退耕还林地 理论公式法 生态服务功能价值 鉴定评估
下载PDF
“双碳”目标下“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在生态环境法典中的立法表达 被引量:4
5
作者 刘超 《政法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0-50,共11页
我国生态环境法典编纂既要实现环境立法的体系化,也要吸纳生态文明体制机制改革制度成果,为我国的“双碳”战略提供法治保障。实现“双碳”目标,“降碳”是战略方向,“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是重点路径。“双碳”法治建设应秉持整体论法治... 我国生态环境法典编纂既要实现环境立法的体系化,也要吸纳生态文明体制机制改革制度成果,为我国的“双碳”战略提供法治保障。实现“双碳”目标,“降碳”是战略方向,“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是重点路径。“双碳”法治建设应秉持整体论法治理念、重视调整对象的关联性、彰显治理制度的协同性。现行减污降碳法律规范体系未确立减污降碳协同治理的整体性法治理念,未将温室气体排放作为调整对象,减污降碳协同治理制度阙如,亟待予以针对性制度创新,同时也要回应减污降碳协同效应的多层次复合关系。生态环境法典污染控制编应从更新立法理念、完善污染控制一般制度和大气污染控制专章制度等方面实现减污降碳协同治理的制度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碳”目标 生态环境法典 污染控制编 减污降碳协同增效
下载PDF
新时代我国环境法风险预防原则的制度建构 被引量:4
6
作者 李昌凤 《行政与法》 2024年第1期40-55,共16页
风险社会背景下,风险预防原则在国际环境法领域的国际习惯法地位逐渐清晰并巩固。为了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实现生态环境治理现代化,提升我国生态环境法律体系的协调性与科学性,实现当前生态环境法治改革的逻辑自洽,亟需将风险预防原则确... 风险社会背景下,风险预防原则在国际环境法领域的国际习惯法地位逐渐清晰并巩固。为了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实现生态环境治理现代化,提升我国生态环境法律体系的协调性与科学性,实现当前生态环境法治改革的逻辑自洽,亟需将风险预防原则确立为我国环境法的基本原则。未来的环境法典中应当明文规定风险预防原则,其展开宜采总分模式。风险预防原则的三种强度版本是相辅相成、彼此衔接的有机统一体,灵活适用于不同类型的、严重的或不可逆转的且发生可能性应达到“合理怀疑”程度的生态环境风险活动。协商合作型生态环境风险规制模式耦合科学理性与社会理性于法律理性之中,将实体上生态环境风险共识的形成纳入程序性的法律制度过程,是生态环境风险规制现实可行的路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险预防原则 生态环境治理 法律理性 风险规制
下载PDF
基于多时相RSEI的生态环境质量评价——以新民市为例 被引量:1
7
作者 王井利 余鹏程 +2 位作者 蔡福 刘慧楠 高天娇 《湖北农业科学》 2024年第4期56-60,共5页
以辽宁省新民市作为研究对象,基于2014年、2017年、2020年的相近月份(5—6月)Landsat 8 OLI_TRIS数据,提取4个生态因子[绿度(NDVI)、湿度(WET)、干度(NDBSI)、热度(LST)],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构建遥感生态指数(RSEI),对研究区域生态环境质... 以辽宁省新民市作为研究对象,基于2014年、2017年、2020年的相近月份(5—6月)Landsat 8 OLI_TRIS数据,提取4个生态因子[绿度(NDVI)、湿度(WET)、干度(NDBSI)、热度(LST)],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构建遥感生态指数(RSEI),对研究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时空演变特征进行评价。结果表明,2014年、2017年、2020年新民市RSEI的均值分别为0.397、0.348、0.506,呈先降后升的趋势。2014—2020年,生态环境质量等级为差和较差的区域主要分布在西北区域,面积占比由62.5%降至33.2%;生态环境质量等级为较好和好的区域主要分布在东南区域,面积占比呈明显的先降低后升高趋势,由21.3%先下降到18.4%后上升到37.0%。4个因子中绿度和湿度对生态环境质量起到正面作用,其中湿度的正面影响较为显著;干度和热度起到负面作用,其中干度的负影响较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质量 Landsat8 OLI_TRIS 遥感生态指数(RSEI) 主成分分析 新民市
下载PDF
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的基本逻辑、运行样态与法治进路 被引量:1
8
作者 秦鹏 徐燕飞 《中国软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3-26,共14页
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作为中国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的特色制度创新,不仅是优化国土空间保护利用新格局的战略部署,也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引领下的实践范例。对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的逻辑论证和运行观察,发现:作为生态环境源头预防的基本性制度,... 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作为中国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的特色制度创新,不仅是优化国土空间保护利用新格局的战略部署,也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引领下的实践范例。对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的逻辑论证和运行观察,发现:作为生态环境源头预防的基本性制度,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根植于空间转向理论,蕴含着深厚的空间治理逻辑;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以实现空间正义为价值目标,法治化是其制度发展的应然理路;法制供给滞后、法律内容残缺、配套机制缺失是掣肘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战略实施和制度转型的主要动因。因此,提出要在明确立法策略的基础之上,按照内外在机理构筑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的法治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分区管控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国土空间 三线一单 空间正义 行政法治
下载PDF
新时期长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与关键科学问题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许继军 刘建峰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6-21,共6页
流域生态补偿是协调长江经济带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矛盾的重要手段。当前,长江流域生态补偿实践中仍面临着整体性和系统性不足、补偿标准依据缺乏、市场体系不健全、责权利不清晰等问题。根据新时代长江保护与发展的战略需求,新... 流域生态补偿是协调长江经济带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矛盾的重要手段。当前,长江流域生态补偿实践中仍面临着整体性和系统性不足、补偿标准依据缺乏、市场体系不健全、责权利不清晰等问题。根据新时代长江保护与发展的战略需求,新时期长江流域生态补偿需要具备更为丰富的内涵,亟需针对长江流域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资产保护的多维互馈关系及良性协同机制、流域生态资产的定量核算方法与生态服务空间流转特征、多元化流域生态补偿格局与长效运行机制、区域试点示范引领与全流域统筹协调推进之间的关系等关键科学问题开展系统研究,并从创新体制机制、完善技术体系、强化立法保障、培育市场主体等方面为探索制定长江流域生态补偿总体框架提供科技支撑和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补偿 补偿标准 市场体系 生态环境保护 长江流域
下载PDF
面向生态环境复苏的生态流量优化计算研究
10
作者 韩会玲 张剑 +2 位作者 朱晓娟 付意成 李轩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235-247,共13页
当前多数中小河流的水环境状况不容乐观,亟需开展河道的生态环境复苏工作,在河流生态流量确定过程中也存在计算方法不易推广和生态因子难以量化的问题。面向河道生境最大程度改善的河流生态复苏通常以水量保障和水环境改善为基础,并且... 当前多数中小河流的水环境状况不容乐观,亟需开展河道的生态环境复苏工作,在河流生态流量确定过程中也存在计算方法不易推广和生态因子难以量化的问题。面向河道生境最大程度改善的河流生态复苏通常以水量保障和水环境改善为基础,并且也是对基于自然解决方案(NbS)中自然化修复理念的有效落实。为满足北方缺水河流的生态水量要求,该研究选取指示物种,借助二维水动力栖息地模拟模型和Penman-Monteith公式,开展恢复河流功能自然化、实现河流径流自然过程的研究。首先以恢复河流自然状态为目标,并以龙河作为典型河流在时空尺度开展指示物种-生态流量计算,得出相应生态流量及年最小生态需水量。然后以生态幅范围广且易于捕获的麦穗鱼为指示物种,开展产卵期(4-6月)、幼鱼期(7-11月)和成长期(12-3月)最适生态流量确定,3个时段对应的流量分别为3.22、4.30和10.81 m^(3)/s,典型河段芦苇的最小年生态需水量为1.51万m^(3)。计算结果均能满足陆域和水体指示物种的生理需水要求。以NbS为基础的生态流量计算方法适用范围广、结果代表性强,可用于流量小、流速低的北方中小河流的生态流量计算,利于实现河湖生态环境复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复苏 NBS 生态流量 需水量 龙河
下载PDF
环境变化的径流效应研究进展及黄河水源涵养区研究展望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国庆 张建云 《水资源保护》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共8页
针对变化环境下黄河流域实测径流大幅度锐减,严重影响流域水资源与生态安全的问题,面向黄河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梳理了变化环境下径流效应研究中亟待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与关键技术。以黄河水源涵养区为对象,以环境... 针对变化环境下黄河流域实测径流大幅度锐减,严重影响流域水资源与生态安全的问题,面向黄河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梳理了变化环境下径流效应研究中亟待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与关键技术。以黄河水源涵养区为对象,以环境变化的径流效应和水资源预测为核心,细化了数据集构建、机理解析、模型研发、趋势预估4项具体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案。预期研究成果将揭示黄河水源涵养区水文-生态过程的互馈耦合机理、创新变化环境下生态水文的模拟和预测技术,科学预测变化环境下流域水安全和生态环境风险趋势,有效支撑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决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变化 生态水文过程 水资源 生态安全 黄河水源涵养区
下载PDF
“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跟踪评估方法与实践
12
作者 谢丹 杨洋 +4 位作者 汪自书 刘毅 王晋虎 董立户 吴朋 《中国环境管理》 CSSCI 2024年第6期15-23,共9页
开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实施跟踪评估是完善国家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制度的重要任务之一。目前,我国政策评估尚未形成统一的模式和技术规范,对生态环境分区管控这一综合性空间管控制度尚缺少系统的跟踪评估研究,对这一领域的研究支撑尚显不足... 开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实施跟踪评估是完善国家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制度的重要任务之一。目前,我国政策评估尚未形成统一的模式和技术规范,对生态环境分区管控这一综合性空间管控制度尚缺少系统的跟踪评估研究,对这一领域的研究支撑尚显不足,制约了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制度的实施应用。本研究在系统梳理国内外政策评估理论与方法的基础上,构建了基于RE-AIM(Reach Effectiveness-Adoption Implementation Maintenance)的“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跟踪评估框架和三级指标体系,以连云港市为案例区域,从管控目标落实、生态环境效应、管控要求采纳应用、组织实施情况和长效保障机制等方面系统评估了连云港市“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的实施成效与不足。研究结果表明,本研究建立的评估框架和指标系统考虑了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政策的特点,具有较好的代表性和适用性,可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跟踪评估技术规范体系及各地方推进相关工作提供一定借鉴,进而支撑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方案实施应用评估和制度优化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分区管控 跟踪评估 政策评估 评估框架
下载PDF
京津冀平原非常规水资源利用前景分析及其生态环境效应
13
作者 孟瑞芳 杨会峰 +3 位作者 包锡麟 徐步云 李磊 李谨丞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21-233,共13页
[研究目的]京津冀平原水资源严重短缺,供需矛盾十分突出,加大非常规水资源利用力度,形成多元供水格局,可有效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对支撑京津冀协同发展区社会经济协调发展和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研究方法]文章系统开展非常... [研究目的]京津冀平原水资源严重短缺,供需矛盾十分突出,加大非常规水资源利用力度,形成多元供水格局,可有效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对支撑京津冀协同发展区社会经济协调发展和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研究方法]文章系统开展非常规水资源供水方向、开发利用模式和供水规模分类数据统计,依据各省(直辖市)非常规水资源供水规划及配置目标,分析其开发利用前景及其生态环境效应。[研究结果]该区非常规水资源主要包括微咸水、再生水、淡化海水、雨洪水,其中微咸水主要分布于中东部平原的天津、沧州、衡水等地,供水前景为5.43×10^(8)m^(3);再生水利用以北京、天津等大中型及工业城市为主,供水前景为34.22×10^(8)m^(3);淡化海水利用以天津等滨海城市为主,供水前景为4.19×10^(8)m^(3);雨洪水利用较分散。[结论](1)微咸水用于农业灌溉存在土壤盐渍化风险,需加强水盐调控。(2)再生水用于河流生态补水,沿线地表水富营养化,地下水体未受到明显污染;地下水浅埋区开展再生水灌溉,会增加硝酸盐污染风险;建议将高风险的新兴污染物纳入再生水利用监控体系。(3)海水淡化尾液浓盐水、冷却热水可能改变天然海洋生态系统的分布、构成与多样性,应予以关注。(4)雨洪水利用可降低污水入河的水质风险,但过度利用可能影响区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建议城市区适度扩大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常规水资源 微咸水 再生水 海水淡化 雨洪水 开发利用模式 供水规模 生态环境效应 水文地质调查工程 京津冀平原
下载PDF
皖江城市带近20年土地利用变化及其生态环境效应
14
作者 周振宏 周敏 +3 位作者 刘东义 胡琦 汤伟宏 王诗琪 《曲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1期112-118,共7页
分析区域土地利用变化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能为区域土地利用结构优化及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理论依据.以皖江城市带为例,基于2000年、2010年、2020年土地利用数据集,运用土地利用转移矩阵模型,分析了该地区土地利用时空变化特征;同时结合... 分析区域土地利用变化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能为区域土地利用结构优化及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理论依据.以皖江城市带为例,基于2000年、2010年、2020年土地利用数据集,运用土地利用转移矩阵模型,分析了该地区土地利用时空变化特征;同时结合生态环境质量指数、网格单元分析方法及土地利用转型的生态贡献率,探究了土地利用变化的生态环境效应.结果表明:(1)皖江城市带土地利用转移主要为耕地和森林之间的相互转移,以及人造地表对耕地的侵占;(2)皖江城市带森林的生态价值重要性最大,最高达到55.29%,人造地表用地的变动对该区域的生态影响较大,生态价值贡献率为28.20%;(3)皖江城市带生态环境质量指数稳定且有下降趋势,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指数呈现“南高北低”的空间格局;(4)耕地向森林及草地的转换是导致生态环境改善的主要原因,森林转向耕地及耕地转向人造地表是导致生态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变化 生态环境效应 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指数 皖江城市带
下载PDF
“双碳”理念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5
作者 陈安琪 《中阿科技论坛(中英文)》 2024年第2期32-36,共5页
将“双碳”理念应用于生态文明建设,可以有效推动能源转换、促进环境改善和优化出行方式。然而,当前“双碳”理念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应用中,存在发展时序节奏不协调、制度建设不完备、发展理念与转型实践相冲突和多主体统筹协作困难... 将“双碳”理念应用于生态文明建设,可以有效推动能源转换、促进环境改善和优化出行方式。然而,当前“双碳”理念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应用中,存在发展时序节奏不协调、制度建设不完备、发展理念与转型实践相冲突和多主体统筹协作困难等问题。基于此,文章提出了“双碳”理念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应用路径,以期提高环境质量、保护生态系统、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碳”理念 生态文明建设 应用路径
下载PDF
ISO 14006:2020《环境管理体系 引入生态设计的指南》国际标准分析研究
16
作者 黄进 纪烈敏 +1 位作者 徐秉声 张晓昕 《标准科学》 2024年第6期97-104,共8页
生态设计作为环境管理工作的重要工具,对于组织降低生产成本,满足法律法规义务,降低其活动、产品和服务的环境影响有着重要意义。同时,出于对气候变化、资源枯竭和污染等问题的关注,生态设计对于组织建立竞争优势并取得长期成功至关重... 生态设计作为环境管理工作的重要工具,对于组织降低生产成本,满足法律法规义务,降低其活动、产品和服务的环境影响有着重要意义。同时,出于对气候变化、资源枯竭和污染等问题的关注,生态设计对于组织建立竞争优势并取得长期成功至关重要。为此,ISO/TC 207/SC 1于2020年1月正式发布了ISO 14006:2020《环境管理体系引入生态设计的指南》国际标准。本文重点介绍了ISO 14006:2020国际标准的总体框架,阐释了关键术语和定义,并对重点技术内容进行了研究分析,旨在使我国组织更好地理解ISO 14006:2020国际标准的核心思想与技术要旨,从而有助于相关组织依据ISO 14006:2020国际标准所提供的方法将生态设计引入环境管理体系并进行有效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管理体系 生态设计
下载PDF
软化:城市群生态环境协同立法模式研究
17
作者 单杰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46-56,共11页
以协同概念的辨析与适用作为研究的逻辑起点,从完善立法权配置、最小化立法成本以及践行立法传承与立法国际化等3个方面展开协同立法必要性之证成。基于理论探索和实践考察两个层面,检视共同立法和合作协议区域协同立法模式,其中,低成... 以协同概念的辨析与适用作为研究的逻辑起点,从完善立法权配置、最小化立法成本以及践行立法传承与立法国际化等3个方面展开协同立法必要性之证成。基于理论探索和实践考察两个层面,检视共同立法和合作协议区域协同立法模式,其中,低成本、高效率、重灵活的合作协议模式与协同理念高度契合,立法软化是城市群生态环境协同立法的适宜选择。从城市群生态环境合作协议的合宪性与合法性、法律效力、缔结主体以及利益衡量等维度进行论证,以期建立高效公平且具制度约束力的协同立法模式,为城市群生态环境共治提供法治样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群 生态环境立法 生态环境协同立法模式 软法 合作协议
下载PDF
基于“三生空间”的生态环境效应演变研究——以重庆市中心城区为例
18
作者 杨霏 方梦银 梁甜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58-69,共12页
为探究区域土地利用转型下的生态环境效应演变规律,基于重庆市中心城区2000~2020年土地利用遥感监测数据,结合气泡图谱、生态贡献率、地理探测器等方法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重庆市中心城区以生产和生活空间为主;生产和生态空间重心均位... 为探究区域土地利用转型下的生态环境效应演变规律,基于重庆市中心城区2000~2020年土地利用遥感监测数据,结合气泡图谱、生态贡献率、地理探测器等方法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重庆市中心城区以生产和生活空间为主;生产和生态空间重心均位于南岸区,生活空间重心位于江北区;2000~2020年,生活空间范围不断扩张,面积增加376.42km^(2),生产空间面积减少374.70km^(2),生态空间面积总体变化不大;研究区生态环境质量水平呈现“中间低四周高”的空间分布特征,低质区以都市核心区为中心逐年向四周扩散,农业生产空间转换为工矿生产空间是导致该区域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的主要土地利用转移类型;自然和经济因素是影响研究区生态环境质量的主要因素,且经济因素的影响作用逐渐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生空间 土地利用转型 生态环境效应 重庆市中心城区
下载PDF
工业园区生态环境导向开发(EOD)模式实现路径研究——以山东省滨州市为例 被引量:2
19
作者 张亮 《再生资源与循环经济》 2024年第1期12-16,共5页
随着黄河流域国家战路的实施,滨州工业园区作为沿黄重点工业园区,承担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任务,迎来了千载难逢的重要发展机遇,但同时面临诸多问题:一是水资源匮之,水生态环境治理困难突出;二是财政资金压力大,流域治... 随着黄河流域国家战路的实施,滨州工业园区作为沿黄重点工业园区,承担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任务,迎来了千载难逢的重要发展机遇,但同时面临诸多问题:一是水资源匮之,水生态环境治理困难突出;二是财政资金压力大,流域治理总体投人不足、投融资渠道不畅等问题;三是生态治理项目投资回报机制不健全,造血能力不足,可持续发展运营困难。为了解决这些难题,滨州工业园区探索实施生态环境导向开发(EOD)模式,促进园区绿色融合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导向开发(EOD) 环境治理 产业反哺
下载PDF
环境公正维度下《寂静的春天》的生态重释
20
作者 何新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7期119-127,135,共10页
蕾切尔·卡逊的《寂静的春天》作为“毒物书写”的经典,揭露了滥用化学农药对包括人类在内的整个生物圈造成的恶果,论证了万物生灵相互依存的生态中心主义思想。虽然卡逊考察的范围超越了第一波生态批评中的荒野自然,将其扩展到了... 蕾切尔·卡逊的《寂静的春天》作为“毒物书写”的经典,揭露了滥用化学农药对包括人类在内的整个生物圈造成的恶果,论证了万物生灵相互依存的生态中心主义思想。虽然卡逊考察的范围超越了第一波生态批评中的荒野自然,将其扩展到了人与自然相互作用的城市自然空间,然而她仍然从宏观的视角普遍地探讨人与环境的关系,忽略了因种族、性别和阶级等因素处于边缘地带弱势群体的独特环境经验。由于卡逊的生活经验及所处时代背景等多方面缘由,导致《寂静的春天》缺乏一定的环境公正视野。而只有将对自然生态的深切关怀和对环境公正伦理的迫切诉求相结合,才能为解决全球环境问题提供切实有效的文化和现实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蕾切尔·卡逊 《寂静的春天》 生态中心主义 环境公正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