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25篇文章
< 1 2 12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nterdisciplinarity and Responsibility for Land Use, GIS and Eco-systems: Some problems of social traps
1
作者 Hans Lenk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al Economics》 2019年第1期1-6,共6页
Interdisciplinary studies and cooperations are necessary for practical work as well as studies in geodesy. Responsibility is a function of power, impact and knowledge. The more strategically central one’s position is... Interdisciplinary studies and cooperations are necessary for practical work as well as studies in geodesy. Responsibility is a function of power, impact and knowledge. The more strategically central one’s position is in terms of power, influence and knowledge, the higher one’s responsibility is. This is an idea which can be worked out in more detail by using interdisciplinary approaches and distributive models on different levels. Social traps, Prisoners’ Dilemma situations, etc, as pertaining to land, soil, and environment as well as some examples from geodesics and the study of the usage of nature systems like lakes and flood plain areas are discussed regarding responsibility and distribution problems.“Naturalists’ Dilemmas”(or “Enjoyers’ Dilemmas”) are sketched and potentially solved by proposing a viable distribution strateg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nd use GIS eco-systems SOCIAL TRAPS GEODESY INTERDISCIPLINARY studies
下载PDF
Responsibility for Eco-systems and problems of social traps and dilemmas
2
作者 Hans Lenk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al Economics》 2019年第1期7-15,共9页
Responsibility is a function of power, impact and knowledge. The more strategically central one’s position is in terms of power, influence and knowledge, the higher his or her responsibility would be. This is an idea... Responsibility is a function of power, impact and knowledge. The more strategically central one’s position is in terms of power, influence and knowledge, the higher his or her responsibility would be. This is an idea which can be worked out in more detail by using distributive models of graph theory and predistribution assignments of rights and duties according to different leve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co-systems SOCIAL TRAPS and DILEMMAS
下载PDF
Corollary of Marine Eco-system Sustainability by Addressing the Issues of Bycatches
3
作者 Pramod Kumar Pandey Biswajit Lahiri Amitava Ghosh 《Journal of Fisheries Science》 2020年第1期1-4,共4页
The issue of bycatch in the fisheries sector has been a major concern for the marine biologists over few decades in terms of conservation of marine eco-system and sustainability of the fisheries sector and marine biod... The issue of bycatch in the fisheries sector has been a major concern for the marine biologists over few decades in terms of conservation of marine eco-system and sustainability of the fisheries sector and marine biodiversity.As far as the concept of Bycatch is concerned,these are the unwanted species having less commercial importance,which in most of the cases disposed into the seas onboard or are caught during fishing.The article discusses the social,economic,cultural,and environmental impacts in addressing the issue of bycatch.The concern regarding bycatch is relatively new in the horizon in Indian perspective though it is often considered a major issue faced by developed nations since long.The problem of bycatch poses a serious threat to livelihoods and food security as it acts as a precursor to depletion of the food sources for local consumption with adverse social,economic,cultural,and environmental impacts.The adverse effects of by-catch can be mitigated through commercialisation of bycatch and making profits from the sale of bycatch,opening up of new markets for bycatch species or products,uses of bycatch as fishmeal and application of bycatch reduction devices(BRDs).Reorientation of the present monitoring system to collect fisheries data,strengthening technical know-how,bringing effective policy intervention,efficient co-management,and sincere and honest efforts in reducing bycatch and discards may provide a considerable impact towards sustainability of marine eco-syste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rine eco-system Bycatch and discards SUSTAINABILITY Marine fisheries
下载PDF
On the Stability of a Four Species SYN Eco-System with Commensal Prey-Predator Pair with Prey-Predator Pair of Hosts-VII (Host of S2 Washed Out States)
4
作者 Bitla. Hari Prasad Pattabhi Ramacharyulu 《通讯和计算机(中英文版)》 2011年第6期415-421,共7页
关键词 生态系统 捕食者 稳定性 SYN 主机 共生 非线性常微分方程 线性方程组
下载PDF
Software defined networking:Technologies and solutions toward an open network eco-system
5
作者 刘方明 GUO Jian LIU JiangChuan 《Science Foundation in China》 CAS 2017年第1期42-56,共15页
Software-defined networking(SDN),a new networking paradigm decoupling the software control logic from the data forwarding hardware,promises to enable simpler management,more flexible resource usage and faster deployme... Software-defined networking(SDN),a new networking paradigm decoupling the software control logic from the data forwarding hardware,promises to enable simpler management,more flexible resource usage and faster deployment of network services.It opens network functionality,application programmability,and control-to-data communication interfaces that used to be closed in conventional network devices,offering endless opportunities but also challenges for both existing players and newcomers in the market.Through a comprehensive and comparative exploratory of SDN state-of-theart techniques,standardization activities and realistic applications,this article unveils historic and technical insights into the innovations that SDN offers toward an emerging open network eco-system.We closely examine the critical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when the networking industry is reshaped by SDN.We further shed light on future development directions of SDN in broad application scenarios,ranging from cloud datacenters,network operating systems,and advanced wireless network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ftware defined networking Open network eco-system Cloud computing Datacenters Network operating Systems
原文传递
陕西省生态系统固碳量与固碳价值的测度及其时空格局演变 被引量:3
6
作者 黄馨 韩玲 马超群 《资源与产业》 2024年第1期141-153,共13页
生态系统固碳功能强大,是实现碳中和最重要的途径之一。论文从土地利用视角,运用固碳速率法分别对2000年和2020年陕西省县域森林、草地和湿地生态系统固碳量及固碳价值进行估算,并采用空间统计分析方法揭示其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1)2... 生态系统固碳功能强大,是实现碳中和最重要的途径之一。论文从土地利用视角,运用固碳速率法分别对2000年和2020年陕西省县域森林、草地和湿地生态系统固碳量及固碳价值进行估算,并采用空间统计分析方法揭示其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1)2000—2020年陕西省森林、草地和湿地生态系统固碳量均实现了不同程度的增长,其中森林固碳量增长最为显著,是对陕西省生态系统固碳增量贡献最大的类型;2)陕西省县域森林、草地的固碳量分布具有显著的空间集聚特征,森林固碳热点区集中在秦岭山区,草地固碳热点区集中在陕北长城沿线风沙区,冷点区都集中在关中平原中部地区;3)陕南秦巴山区是陕西省固碳能力最强的区域,而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则是固碳量增加最多的区域,各地级市中除西安市固碳能力下降外,其余城市固碳量均实现了增加,其中延安和榆林是增长最快的两个城市;4)陕西省生态系统固碳价值最高的前5位城市依次是汉中、延安、安康、宝鸡和商洛,总计占全省固碳价值总量的78.3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 固碳 碳汇 陕西省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特质·机理·方法论——基于中国经济学自主知识体系建构的视域 被引量:1
7
作者 孙浩进 纪玉山 申浩然 《经济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6,共6页
新质生产力是习近平经济思想的重要理论创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中新的学理范畴,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化时代化的重要成果。新质生产力理论延伸、拓展了生产力理论体系,是一场“范式革命”,对于建构中国经济学自主知识... 新质生产力是习近平经济思想的重要理论创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中新的学理范畴,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化时代化的重要成果。新质生产力理论延伸、拓展了生产力理论体系,是一场“范式革命”,对于建构中国经济学自主知识体系具有重要理论价值。新质生产力代表生产力演化中能级跃升,是新质态的生产力。对新质生产力特质、机理、方法论进行系统化、学理化阐释,能够避免“泛泛而论”“虚置虚化”的研究趋向,为建构中国经济学自主知识体系提供理论支撑、创新范式。新质生产力的特质在于进化性、集成性、风险性等,运行机理在于微观维度上的新质企业、中观维度上的新质产业、宏观维度上的新质经济体系等。在此基础上,研究新质生产力需要构建“新质”方法论,确立“人是创新之本”,把握好量变—质变—裂变、可能性—现实性—颠覆性、偶然性—突变性—必然性等方法论,以实现精准“导航”、深化拓展理论研究。因地制宜地践行新质生产力,就要在其运行机理的基础上,立足创新活动的实践,在新质生产力的生成、演化中持续发挥效能,推动整体上的创新驱动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新质企业 新质产业 新质经济体系
下载PDF
新时期长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与关键科学问题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许继军 刘建峰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6-21,共6页
流域生态补偿是协调长江经济带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矛盾的重要手段。当前,长江流域生态补偿实践中仍面临着整体性和系统性不足、补偿标准依据缺乏、市场体系不健全、责权利不清晰等问题。根据新时代长江保护与发展的战略需求,新... 流域生态补偿是协调长江经济带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矛盾的重要手段。当前,长江流域生态补偿实践中仍面临着整体性和系统性不足、补偿标准依据缺乏、市场体系不健全、责权利不清晰等问题。根据新时代长江保护与发展的战略需求,新时期长江流域生态补偿需要具备更为丰富的内涵,亟需针对长江流域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资产保护的多维互馈关系及良性协同机制、流域生态资产的定量核算方法与生态服务空间流转特征、多元化流域生态补偿格局与长效运行机制、区域试点示范引领与全流域统筹协调推进之间的关系等关键科学问题开展系统研究,并从创新体制机制、完善技术体系、强化立法保障、培育市场主体等方面为探索制定长江流域生态补偿总体框架提供科技支撑和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补偿 补偿标准 市场体系 生态环境保护 长江流域
下载PDF
基于协同培养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的构建 被引量:1
9
作者 张砾文 《科教文汇》 2024年第8期28-31,共4页
从协同培养的视角来看,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生态体系是包括合作培养的主体、客体、中介、环体等要素在内的各个要素,它们相互影响、互相依存,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从合作培育的角度来看,建立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生态体系,要有一个最好... 从协同培养的视角来看,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生态体系是包括合作培养的主体、客体、中介、环体等要素在内的各个要素,它们相互影响、互相依存,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从合作培育的角度来看,建立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生态体系,要有一个最好的顶层设计和一个整体的计划,要有一个协作的生命态链,要搭建一个多维的育人平台,要充分与专业教学进行有机结合,从而使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生态体系能够更好地运转起来。因此,在这一背景下,该文通过对合作办学模式下高校创新与创业教育生态环境建设的策略进行探讨,以期能够为高校“双创”教育相关研究提供积极性参考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同培养 高校 创新创业教育 生态系统
下载PDF
流动儿童社会保护政策的保护困境与未来进路
10
作者 李文祥 刘一锋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85-191,共7页
当前,中国流动儿童社会保护政策面临着难以形成全国统一的政策,难以应对不断出现的社会保护问题,以及政策难以落实的困境。这需要在政策制定方式上从传统的以解决问题为目标的“问题导向”,转向以保障权利为目标的“权利导向”。流动儿... 当前,中国流动儿童社会保护政策面临着难以形成全国统一的政策,难以应对不断出现的社会保护问题,以及政策难以落实的困境。这需要在政策制定方式上从传统的以解决问题为目标的“问题导向”,转向以保障权利为目标的“权利导向”。流动儿童权利实现障碍的根源,在于其基本生态系统因流动而发生负面转向,立足流动儿童权利的保护优化社会保护政策,就是重构其基本生态系统以保障权利的实现。而这实质上是将对流动儿童的社会保护政策从原有的面向保护对象领域拓展至保护主体领域,由此实现流动儿童社会保护政策的制定从问题导向转向权利导向,切实保障流动儿童权利的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儿童 社会保护政策 权利 生态
下载PDF
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受水区生态环境效益演变 被引量:1
11
作者 高媛媛 杨亚锋 +2 位作者 杨荣雪 刘艺欣 王红瑞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66-574,共9页
研究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通水以来受水区生态环境效益的演变态势,对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高质量建设、加快构建国家水网以及促进工程综合效益发挥有决策参考作用。以定性定量相结合的方式分析东线一期工程在优化水资源配置、保障饮水安全... 研究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通水以来受水区生态环境效益的演变态势,对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高质量建设、加快构建国家水网以及促进工程综合效益发挥有决策参考作用。以定性定量相结合的方式分析东线一期工程在优化水资源配置、保障饮水安全、复苏河湖生态环境和畅通南北经济循环等方面的作用,进而结合层次分析法,从直接效益和间接效益2个方面,筛选构建东线一期工程受水区生态环境效益评价指标体系,主要包括工程年供水量、水质改善度、生态补水量、地下水压采量、地下水水位、水域面积、绿地面积和涵养水源等,并采用VlseKriterijumska Optimizacija I Kompromisno Resenje(VIKOR)多准则妥协解排序方法对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通水以来即2013-2022年受水区生态环境效益演变态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通水的10年以来,受水区的生态环境整体复苏效果明显,近3年排序值保持在0.8以上;受降水偏枯进而影响地下水开采量和地下水水位等因素影响,2019年间接生态环境效益下降29.2%,之后迅速恢复并保持稳定。在分析直接效益和间接效益演变的基础上,从工程提质增效、提高工程水质状况以及完善体制机制建设等方面提出东线一期工程进一步促进受水区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的策略和建议,以期为东线工程及受水区生态环境保护及高质量发展相关研究、决策制定等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 生态环境效益 指标体系 VIKOR
下载PDF
ISO 14006:2020《环境管理体系 引入生态设计的指南》国际标准分析研究
12
作者 黄进 纪烈敏 +1 位作者 徐秉声 张晓昕 《标准科学》 2024年第6期97-104,共8页
生态设计作为环境管理工作的重要工具,对于组织降低生产成本,满足法律法规义务,降低其活动、产品和服务的环境影响有着重要意义。同时,出于对气候变化、资源枯竭和污染等问题的关注,生态设计对于组织建立竞争优势并取得长期成功至关重... 生态设计作为环境管理工作的重要工具,对于组织降低生产成本,满足法律法规义务,降低其活动、产品和服务的环境影响有着重要意义。同时,出于对气候变化、资源枯竭和污染等问题的关注,生态设计对于组织建立竞争优势并取得长期成功至关重要。为此,ISO/TC 207/SC 1于2020年1月正式发布了ISO 14006:2020《环境管理体系引入生态设计的指南》国际标准。本文重点介绍了ISO 14006:2020国际标准的总体框架,阐释了关键术语和定义,并对重点技术内容进行了研究分析,旨在使我国组织更好地理解ISO 14006:2020国际标准的核心思想与技术要旨,从而有助于相关组织依据ISO 14006:2020国际标准所提供的方法将生态设计引入环境管理体系并进行有效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管理体系 生态设计
下载PDF
《工业企业生态文明建设管理体系规范》研究与探索
13
作者 黄进 苏畅 +6 位作者 彭政 张建成 左娆 李永利 徐秉声 纪烈敏 张逦嘉 《标准科学》 2024年第8期97-104,共8页
本文论述了研究与制定《工业企业生态文明建设管理体系规范》标准的背景和意义、工业企业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及管理体系的构建思路,以及《工业企业生态文明建设管理体系规范》的核心技术内容。重点关注针对工业企业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责... 本文论述了研究与制定《工业企业生态文明建设管理体系规范》标准的背景和意义、工业企业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及管理体系的构建思路,以及《工业企业生态文明建设管理体系规范》的核心技术内容。重点关注针对工业企业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责任体系、生态制度体系、生态安全体系、生态经济体系、生态文化体系等核心主题及其相关实质性议题的策划、运行控制、绩效评价和持续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企业 生态文明建设 管理体系
下载PDF
新时代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的基本内涵、原则架构和鲜明特征 被引量:1
14
作者 陶火生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1-12,共12页
新时代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是进入新时代以来,以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保障的规范体系,其中蕴含着中国共产党是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建设的领导力量,全体社会成员都要受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的约束,主要处理生态文明领域的国家事务和社会... 新时代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是进入新时代以来,以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保障的规范体系,其中蕴含着中国共产党是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建设的领导力量,全体社会成员都要受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的约束,主要处理生态文明领域的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新时代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的原则架构是以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六个坚持”为基本原则、以社会主义制度为根本依据、以生态文明领域中若干重大制度为基础性规范、以生态文明建设具体领域一系列重要体制机制为全面表现。新时代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具有以下鲜明特征:(1)鲜明的现实性,即在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实践中形成和发展;(2)系统的完备性,即生态文明法治和制度越来越完整严密;(3)保障的规范性,即真正实现用规范的制度来管理生态环境;(4)持续的发展性,即与时俱进地推进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创新;(5)根本的政治性,即“四维”政治性质在生态文明领域具体展开;(6)价值的人民性,即始终以人民对优美生态环境需要为中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生态文明制度体系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中国式现代化
下载PDF
汇聚合力共育拔尖创新人才
15
作者 孟繁华 沈永辉 《教育学展望》 2024年第7期20-25,共6页
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是推进教育强国建设的内在要求和题中之义。健康的基础教育生态对拔尖创新人才成长具有重要意义。坚持系统观念,从人才成长的基础环境着手,凝聚社会协同力是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服务强国建设的关键。因此,需要坚持基础教... 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是推进教育强国建设的内在要求和题中之义。健康的基础教育生态对拔尖创新人才成长具有重要意义。坚持系统观念,从人才成长的基础环境着手,凝聚社会协同力是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服务强国建设的关键。因此,需要坚持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双向良性互动,为拔尖创新人才创设成长路径;坚持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为拔尖创新人才成长提供资源平台;坚持科学推进教育评价改革,为拔尖创新人才成长提供助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拔尖创新人才 教育强国建设 基础教育生态
下载PDF
大规模个性化定制的价值涌现原理——价值共创的新形态 被引量:1
16
作者 肖人彬 侯俊东 +2 位作者 鲁效平 胡鹏 秦施政 《南昌工程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1-8,共8页
依托生产模式的三维结构框架,从复杂性视角,针对手工生产、大规模生产、大规模定制、大规模个性化和大规模个性化定制等主要生产模式,分析其中从价值交易到价值共创再到价值涌现的价值生成演化历程,提炼出客户维、生产维和服务维3个维... 依托生产模式的三维结构框架,从复杂性视角,针对手工生产、大规模生产、大规模定制、大规模个性化和大规模个性化定制等主要生产模式,分析其中从价值交易到价值共创再到价值涌现的价值生成演化历程,提炼出客户维、生产维和服务维3个维度下的价值生成路径。基于局部作用导致整体涌现的系统科学观念,揭示出大规模个性化定制的价值涌现原理,明确了该原理的基本内涵。人单合一是大规模个性化定制的一种具体实现,其价值创造规律遵从价值涌现原理。生态价值是人单合一价值创造的源泉,海尔的超模块平台组织结构可实现人单合一中的价值涌现。大规模个性化定制的价值生成过程具有涌现性特征,它以价值涌现的方式表现出来,是价值共创的一种新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规模个性化定制 价值涌现 价值共创 人单合一 系统科学 复杂性 精准服务 生态型企业
下载PDF
高职教育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内涵特征与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基于中部六省高职教育质量年报数据的分析
17
作者 宋杰 李小球 刘蓉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60-67,共8页
高职教育生态可持续发展理念强调高职教育系统中各要素的有机整合,以人为本、生态调适、和谐共生、可持续发展为其内涵要义,结构层面系统性、目标层面双向保障性、行动层面协同性为其基本特征。根据“承载力—支持力—吸引力—延续力—... 高职教育生态可持续发展理念强调高职教育系统中各要素的有机整合,以人为本、生态调适、和谐共生、可持续发展为其内涵要义,结构层面系统性、目标层面双向保障性、行动层面协同性为其基本特征。根据“承载力—支持力—吸引力—延续力—发展力”(CSAED)模型,可从高职教育环境质量有效改善、规模增长适度增强、资源结构不断优化、产出价值充分发挥、投入活力显著提升五个方面构建高职教育生态可持续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基于中部六省高职教育质量年报数据,对各地区高职教育生态可持续发展情况进行综合分析,为各地区高职教育生态可持续发展评价提供基础理论支持与实践应用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职教育 生态可持续发展 评价指标体系 中部六省
下载PDF
上海加快推进“公园城市”建设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程馨 冯学钢 《科学发展》 CAS 2024年第1期68-76,共9页
推进公园城市建设是构建新时代城市生命共同体、形成城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高级形态的关键举措。上海应加快推进公园城市建设,通过构筑生态基底、落实人本理念、加快产业转型、深化社会治理等方式,推动实现产城融合、职住融合、城乡融合... 推进公园城市建设是构建新时代城市生命共同体、形成城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高级形态的关键举措。上海应加快推进公园城市建设,通过构筑生态基底、落实人本理念、加快产业转型、深化社会治理等方式,推动实现产城融合、职住融合、城乡融合,提升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归属感,构建“人、城、境、业、制”和谐统一的城市发展新范式,以系统的生态发展观引领上海城市发展新征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园城市 城市生命共同体 绿色生态
下载PDF
经验意义系统下《葬花吟》及其英译本的生态话语分析
19
作者 佟秋华 《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24年第1期122-128,共7页
《葬花吟》作为林黛玉诗词的代表作,出现在《红楼梦》第二十七回。这首诗并非因伤春而无病呻吟,也并非因爱情而烦心苦闷,而是作为封建贵族阶级的叛逆者林黛玉与贾府封建正统势力斗争冲突的结果。文章基于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言学,以生态... 《葬花吟》作为林黛玉诗词的代表作,出现在《红楼梦》第二十七回。这首诗并非因伤春而无病呻吟,也并非因爱情而烦心苦闷,而是作为封建贵族阶级的叛逆者林黛玉与贾府封建正统势力斗争冲突的结果。文章基于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言学,以生态场所观为理论指导,对《葬花吟》原诗及杨-霍英译本进行生态话语分析。研究发现:诗中运用了生态场所观中的多个施事,表明人对于场所之间的紧密依附关系;通过及物性过程分析,尤其是心理过程方面,表明诗中主人公及原诗作者对美好生活及良好的社会环境的渴望与向往。原诗及其英译本在生态话语的深层涵义上具有积极的生态立场,属于生态保护型语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葬花吟》 诗词英译 生态话语分析 系统功能语言学 生态语言学
下载PDF
新能源产业链构建:光伏发电-电化学储能-新能源汽车
20
作者 杨涛 严大洲 +2 位作者 温国胜 李艳平 韩治成 《中国材料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4-174,共11页
以高速路网光伏发电-电化学储能-新能源(电)汽车全产业链为基础,描述未来新能源生态体系的构筑蓝图:①在供给侧,探讨全面普及清洁能源的战略布局,打造高速路网光伏超级电站,依托光伏发电全生命周期低成本的优势,直接为下游终端提供电力... 以高速路网光伏发电-电化学储能-新能源(电)汽车全产业链为基础,描述未来新能源生态体系的构筑蓝图:①在供给侧,探讨全面普及清洁能源的战略布局,打造高速路网光伏超级电站,依托光伏发电全生命周期低成本的优势,直接为下游终端提供电力,大幅降低新能源应用端的使用成本,推动以新能源汽车为中心的下游产业扩张,减少传统能源消耗和碳排放,助推绿色发展;②在储能端,加速液流电池和液态金属电池等电网储能设备的应用以及以硅碳和三元材料为代表的高容量动力电池材料的规模化生产进程,统一电池和配套设施的制造标准,并借助互联网战略,建立电池全生命周期的监测、维护和回收利用网络;③在应用端,制定新能源汽车的全新制造标准,全面推行模块化的设计和生产,用可更换电池模组替代集成式电池模组,建设替代加油站的配套电池供应网络,提供电力接入和电池充电、更换、维护服务。另外,还简述了利用新能源产业中的弃风、弃光发展氢能源,以氢能作为当下新能源体系的补充。通过新能源产业上、中、下游的同步建设,希望在未来30年内打造一个供给端-储能端-应用端协同发展的产业链,逐步形成独立于化石能源的、包含光伏和风电等多种能源形式的新能源闭环生态体系,实现社会能源消费结构转型,助力“碳达峰、碳中和”战略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伏发电 电化学储能 电动汽车 换电模式 新能源生态体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