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8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植物功能性状的土壤侵蚀退化修复框架
1
作者 郝好鑫 吕凤玲 +1 位作者 闫峰陵 郭忠录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9-166,共8页
当前,我国水土保持林草措施正在积极向提升生态功能为目标转变。为实现这一目标,管理者和工程师需要明确的生态学理论和方法作为指导。通过综述植物功能性状对侵蚀胁迫的响应和对土壤功能的影响机制,验证基于性状响应-影响的生态修复框... 当前,我国水土保持林草措施正在积极向提升生态功能为目标转变。为实现这一目标,管理者和工程师需要明确的生态学理论和方法作为指导。通过综述植物功能性状对侵蚀胁迫的响应和对土壤功能的影响机制,验证基于性状响应-影响的生态修复框架在土壤侵蚀治理中的2个关键理论:1)植物性状的变异体现植物对侵蚀退化环境的适应性;2)植物性状显著影响土壤生态过程。进而提出基于植物性状响应—影响的侵蚀退化修复框架。该框架将植物性状对环境变化响应纳入性状对生态系统影响的分析,根据恢复的水土保持服务目标,选择具有影响上述功能的特定植物性状,选择不受侵蚀(或物种间相互作用)胁迫或具有抗逆性的性状进行植物配置。该框架能扩宽当前土壤侵蚀植被治理的研究思路和实践领域,对提升我国的水土保持林草措施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侵蚀退化 植被恢复 植物功能性状 土壤保持 生态修复 性状响应—影响框架
下载PDF
三峡库区消落带植物群落及其功能性状对水淹强度的响应
2
作者 程莅登 袁兴中 +2 位作者 孙阔 唐婷 袁嘉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4795-4807,共13页
植物功能性状能表征其对资源的利用能力和对外界环境的响应,而水淹强度的不同使得三峡库区消落带不同高程的生境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开展不同水淹梯度下消落带植物群落生态策略及功能性状差异的研究,对全面理解植物对消落带不同生境的适... 植物功能性状能表征其对资源的利用能力和对外界环境的响应,而水淹强度的不同使得三峡库区消落带不同高程的生境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开展不同水淹梯度下消落带植物群落生态策略及功能性状差异的研究,对全面理解植物对消落带不同生境的适应机理具有重要意义。研究选取受三峡水库水位变化影响的澎溪河流域,沿高程梯度对不同水淹强度下的植物群落及其功能性状指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消落带植物群落处于演替的初级阶段,不同水淹梯度下的植物群落存在显著分化;(2)环境胁迫是决定消落带植物生态策略的主要因素,总体呈现较为集中的耐压策略,随着高程升高有逐渐向杂草策略转移的趋势;(3)随着高程升高,植物的高度、主茎干物质量、比根长及叶组织密度都有增大的趋势,比叶面积则相反。(4)各功能性状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并通过形成不同的性状组合以适应不同强度水淹干扰的生境。消落带下部更倾向于投资于叶片使植物在出露期能快速获取资源和完成生活史,而消落带上部则更倾向于投资防御组织及根系以抵御干旱,研究结果可为消落带生物多样性保护及其生态系统修复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落带 水淹强度 植物群落 功能性状 竞争-耐压-杂草生态策略
下载PDF
喜旱莲子草叶片、细根功能性状对异质生境的响应
3
作者 江燕东 彭正东 +2 位作者 徐琪 甘婉怡 黄柳菁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10-419,共10页
叶片、细根功能性状对植物的入侵过程具有重要影响,探究植物叶片、细根功能性状间的差异和联系,阐明植物地上地下部分对异质生境的响应,对于理解生物入侵机制具有重要意义。以3种生境(旱生、湿生、水生)的喜旱莲子草(Alternanthera phil... 叶片、细根功能性状对植物的入侵过程具有重要影响,探究植物叶片、细根功能性状间的差异和联系,阐明植物地上地下部分对异质生境的响应,对于理解生物入侵机制具有重要意义。以3种生境(旱生、湿生、水生)的喜旱莲子草(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为研究对象,应用野外调查的方法,测定其叶片、细根共20个功能性状指标,分析其在不同生境中的差异性及其相关性。结果表明:(1)3种生境下植物功能性状具有显著差异(P<0.05),其中旱生生境的叶鲜质量((1.12±0.14) g)、叶面积((4.80±0.57) cm^(2))、叶体积((1.12±0.16) cm^(3))最大;水生的叶长宽比(2.95±0.22)、根组织密度((4.14±0.52) g·cm^(-3))最大。(2)湿生叶片相对含水量变异系数最大(0.603),叶长宽比变异系数最小(0.057);旱生根分支数变异系数最大(0.453),水生根平均直径变异系数最小(0.065)。(3)叶片性状之间、细根性状之间联系密切,根-叶性状间的联系较少。(4)旱生偏向于获取型策略(高投入-低收益),湿生、水生偏向于资源保守型策略(低投入-高收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喜旱莲子草 功能性状 入侵植物 异质生境 生态策略
下载PDF
热带云雾林植物功能性状对环境变化的年际响应
4
作者 赵杨梅 龙文兴 +2 位作者 肖楚楚 冯广 张德旭 《海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1期56-66,共11页
为了研究植物功能性状对环境变化的响应有助于理解植物对环境的适应策略,以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霸王岭片区的热带云雾林为研究对象,在2011年及2021年对21个20 m×20 m固定样地内DBH≥5 cm木本植物进行群落学调查,测定个体、物种和... 为了研究植物功能性状对环境变化的响应有助于理解植物对环境的适应策略,以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霸王岭片区的热带云雾林为研究对象,在2011年及2021年对21个20 m×20 m固定样地内DBH≥5 cm木本植物进行群落学调查,测定个体、物种和群落水平的植物功能性状及环境因子,分析植物功能性状和环境条件的变化,探讨环境因子对功能性状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1)与2011年相比,2021年热带云雾林土壤全氮(TN)、有效氮(AN)含量显著增加,土壤有机质(SOM)、全磷(TP)、有效磷(AP)含量显著减少.空气最高温呈上升趋势,平均空气相对湿度、最低空气相对湿度呈下降趋势.对环境因子进行主成分分析,2011年负荷值较大的环境因子分别为土壤全氮、土壤全磷、土壤有效氮及最低空气相对湿度,2021年负荷值较大的环境因子为土壤有机质、土壤全磷、最高空气温度及最低空气相对湿度;(2)与2011年相比,2021年植物叶绿素含量和叶片厚度在个体水平显著增大,比叶面积显著减少;叶片厚度、叶绿素含量、茎全氮含量、叶片全氮含量在物种水平显著增大,茎可溶性糖含量、叶全磷含量显著减少;叶绿素含量、叶片厚度、茎全氮含量、茎全磷含量、叶全氮含量在群落水平显著增大,茎密度、茎可溶性糖含量、叶全磷含量显著减小;(3)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发现,土壤养分含量(如土壤有机质、全磷含量、有效氮含量等)和气候因子(如最高空气温度、最低空气相对湿度等)共同影响植物个体、物种及群落水平功能性状变化,土壤养分因子作用较大,土壤磷胁迫的加剧是影响各个群落组织水平功能性状变化关键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带云雾林 植物功能性状 生态策略 环境因子 尺度分异
下载PDF
基于叶片功能性状的贺兰山西坡植物生态策略分析
5
作者 李佳婧 梁咏亮 +2 位作者 李静尧 李小伟 杨君珑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5-53,共9页
植物叶片功能性状能够反映其对不同环境的适应策略,对不同环境梯度产生适应性改变。以贺兰山西坡沿海拔分布的4种植被类型(荒漠草原、浅山灌丛、亚高山针叶林、亚高山灌丛草甸)优势植物为对象,在物种-群落水平,基于叶片功能特征CSR(竞争... 植物叶片功能性状能够反映其对不同环境的适应策略,对不同环境梯度产生适应性改变。以贺兰山西坡沿海拔分布的4种植被类型(荒漠草原、浅山灌丛、亚高山针叶林、亚高山灌丛草甸)优势植物为对象,在物种-群落水平,基于叶片功能特征CSR(竞争-耐胁迫-杂草型植物)生态策略模型,通过叶片比叶面积(SLA)、叶干物质含量(LDMC)、单位面积碳(LC)、氮(LN)、磷(LP)含量的比较,探究4种植被类型优势植物S-R(耐胁迫-杂草)轴的经济性状权衡策略及该区优势种的生态策略组成;并且研究环境因素对CSR生态策略的作用机理,确定能够影响植物CSR生态策略的主要环境因子。结果显示,1)在物种水平,贺兰山西坡46种优势植物生态策略可分为5类,其中R(杂草型)和SR(耐胁迫-杂草型)策略为主导策略,所占比例分别为52.1%和23.9%。2)在群落水平,贺兰山西坡30个样地生态策略划分为5类,主导策略为R(杂草型策略),占比39.2%。3)S策略与比叶面积显著性负相关关系;R策略与全磷、全碳、叶干物质含量显著性负相关关系,和比叶面积显著性正相关关系。4)海拔、年均温、年均降雨量、太阳辐射、水蒸气压对C策略有显著影响,随海拔上升C策略降低。土壤全磷与S策略正相关,与R策略负相关。该研究表明植物能够改变功能性状(如比叶面积、叶片碳、氮、磷含量),改变资源获得能力和物质分配,应对不同环境,从而形成不同的生态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贺兰山 海拔梯度 植物功能性状 生态策略 植被类型
下载PDF
鲁西黄泛平原森林木本植物生态对策空间变异研究
6
作者 何宝辉 刘慧冉 +2 位作者 杨雨薇 韩学娇 路兴慧 《山东林业科技》 2024年第1期26-32,共7页
研究植物的生态对策可以了解植物在环境中的资源利用方式,为生态保护及森林经营提供理论依据。本文以聊城市3个不同区域的森林木本植物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叶面积、叶鲜重、叶干重,运用C-S-R比值的工具—StrateFy构建C-S-R三元图,结合... 研究植物的生态对策可以了解植物在环境中的资源利用方式,为生态保护及森林经营提供理论依据。本文以聊城市3个不同区域的森林木本植物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叶面积、叶鲜重、叶干重,运用C-S-R比值的工具—StrateFy构建C-S-R三元图,结合土壤理化性质,探究鲁西黄泛平原森林木本植物CSR生态对策以及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在三个区域中高唐地区植被主要采取C(竞争型)对策,占比达到了48.1%,东阿地区主要采取S(耐胁迫型)对策,占比达到了58.4%。(2)三个区域之间存在差异最大的影响因子是叶片全氮含量。(3)植被对于不同生态对策的选择主要与土壤氮和叶片全氮含量有关。鲁西黄泛平原不同区域的森林植被具有多种不同的生态对策,采取不同对策的限制因子主要是土壤氮和叶片氮之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SR生态对策 功能性状 森林植被
下载PDF
Ecological predictors of extinction risks of endemic mammals of China
7
作者 You-Hua CHEN 《Zoological Research》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46-349,共4页
In this brief report, we analyzed ecological correlates of risk of extinction for mammals endemic to China using phylogenetic eigenvector methods to control for the effect of phylogenetic inertia. Extinction risks wer... In this brief report, we analyzed ecological correlates of risk of extinction for mammals endemic to China using phylogenetic eigenvector methods to control for the effect of phylogenetic inertia. Extinction risks were based on the International Union for Conservation of Nature (IUCN) Red List and ecological explanatory attributes that include range size and climatic variables. When the effect of phylogenetic inertia were controlled, climate became the best predictor for quantifying and evaluating extinction risks of endemic mammals in China, accounting for 13% of the total variation. Range size seems to play a trivial role, explaining -1% of total variation; however, when non-phylogenetic variation partitioning analysis was done, the role of range size then explained 7.4% of total variation. Consequently, phylogenetic inertia plays a substantial role in increasing the explanatory power of range size on the extinction risks of mammals endemic to China. Limitations of the present study are discussed, with a focus on under-represented sampling of endemic mammalian spec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ait evolution MACROEVOLUTION MACROECOLOGY ecological processes and mechanisms
下载PDF
三峡水库消落区植物群落演变趋势及优势植物适应策略 被引量:3
8
作者 张志永 向林 +7 位作者 万成炎 史方 张道熙 郑志伟 朱稳 许盼 袁玉洁 朱利明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553-563,共11页
三峡水库周期性蓄水显著改变了消落区植物群落组成及多样性,植物群落的演变过程能反映和影响整个消落区生态系统的变化,但目前还缺乏长期连续的观测数据记录,因而本研究基于2009-2021年6月的固定样方长时间序列监测数据和优势植物叶片... 三峡水库周期性蓄水显著改变了消落区植物群落组成及多样性,植物群落的演变过程能反映和影响整个消落区生态系统的变化,但目前还缺乏长期连续的观测数据记录,因而本研究基于2009-2021年6月的固定样方长时间序列监测数据和优势植物叶片功能性状数据,分析了消落区3个高程(145~155、155~165和165~175m)区域植物群落多样性和优势植物重要值的变化趋势,通过冗余分析和蒙特卡罗检验揭示了水库运行特征参数和气象因子对消落区植物特征的影响。研究发现:1)消落区3个高程区域,优势植物差异明显,145~155和155~165 m区域以狗牙根、香附子和苍耳等为主,165~175 m区域以狗牙根、野胡萝卜和鬼针草等为主。145~155 m区域植物群落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1.47±0.47)和Pielou均匀度指数(0.67±0.07)显著低于165~175 m区域。2)2009-2021年期间,高程145~155和155~165 m区域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呈波动下降趋势,优势植物狗牙根和香附子的重要值呈增加趋势。3)RDA分析表明,与水库运行特征密切相关的淹没时间、周期性淹没次数和高程均能显著影响消落区优势植物重要值的大小。狗牙根、喜旱莲子草和苍耳等物种重要值与周期性淹没次数呈正相关,狗尾草和水蓼的重要值与淹没次数呈负相关。野胡萝卜、鬼针草和黄花蒿等物种重要值与高程呈正相关,狗牙根、香附子和水蓼的重要值与高程呈负相关。4)不同植物的适应策略各有不同,消落区植物狗牙根的比叶面积最大,为(32.8±7.2)mm^(2)/mg,鬼针草和苍耳次之,分别为(30.6±3.9)和(30.0±3.0)mm^(2)/mg,均小于未淹没对照区植物的比叶面积。5)狗牙根耐水淹能力强,以S策略投资为主(53.4%),苍耳的比叶面积大,以C投资策略主(61.3%)。小白酒草(64.6%)和鬼针草(50.9%)以R策略为主,种子小数量多,喜旱莲子草也以R策略为主(71.3%),具有发达的根茎。本研究结果可加深对大型水库消落区植物群落演变趋势及优势植物的生态适应策略的科学认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水库 消落区 植物群落 优势种 功能性状 适应机制 生态策略
下载PDF
不同光照环境对秃疮花表型多样性的影响
9
作者 王磊 杨倩倩 +5 位作者 高俊鸽 党通 李冰冰 陈浩 王宁 张钢民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68-73,共6页
通过对比分析2种光照环境条件下的秃疮花表型特征,来探讨不同光照环境条件对秃疮花表型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秃疮花种内存在较为丰富的表型多样性;全光照环境条件下的秃疮花表现为一定的徒长态势,观赏效果不佳;强光照环境(100%光照)... 通过对比分析2种光照环境条件下的秃疮花表型特征,来探讨不同光照环境条件对秃疮花表型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秃疮花种内存在较为丰富的表型多样性;全光照环境条件下的秃疮花表现为一定的徒长态势,观赏效果不佳;强光照环境(100%光照)容易导致秃疮花的基生叶和茎长度的显著增加;适当遮荫环境(60%光照)有利于秃疮花的茎分枝数量(花朵数量)、花瓣大小、基生叶数量和盖度等观赏特征指标的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秃疮花 表型性状 多样性 荒野景观 生态修复
下载PDF
Effects of Ecological Conditions of the Northeast of China on Protein,Oil and Protein+ Oil Content in Soybean Seeds
10
作者 Nian Hai Wang Jingling Yang Qingkai(Northea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Harbin 150030 PRC) 《Journal of Northea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 CAS 1996年第1期1-6,共6页
Twenty five soybean strains of similar growth period were grown at eight locations simultanously in three northeast provinces of China.Most of the experimental sites differed markedly in temperature,precipitation, soi... Twenty five soybean strains of similar growth period were grown at eight locations simultanously in three northeast provinces of China.Most of the experimental sites differed markedly in temperature,precipitation, soil fertility and length of growing season.Protein and oil contents were detelmined to study the effects of ecological conditions on soybean chemical composition.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average protein and protein + oil contents were higher at the south locations and lower at north locations, but there was no consistent variation for oil content,and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among most of the sites. Oil content of strains was highest when planted in Jiling. Combined analyses of variance indicated that there existed significant genotype,location and G×E interactions effects. F values of G×E interactions for all traits,although significant at 0.01 level of probability, were extremely smaller than those for location and genotype.This suggested that G×E interaction effects were relatively less important than both genotyp and location effects.Phenotypic correlations of the performance of genotypes,on single ehtry -basis,among eight locations were all positive for protein and protein+ oil and most of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 were significant at 0.01 level of probability.This indicated that the relative performance of genotypes at each location was similar. In contrast,most of th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 for oil content among the eight locations were not significant.Therefore,G×E interactions should be considered in breeding for high oil soybeans,as it may lead to the instability of genotypes and affect the rankings of genotypes when soybeans arc grown in diverse environm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yberan chemical traits ecological conditions
全文增补中
浙江四明山沼泽湿地植物功能性状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朱弘 杨乐 +3 位作者 李东宾 何立平 岳春雷 李贺鹏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2881-2890,共10页
为理解浙东亚高山沼泽湿地不同植物的生态策略,收集了浙江四明山12种典型沼泽湿地植物,对其主要功能性状进行了统计比较。结果表明:(1)不同沼泽湿地植物功能性状变异程度不同,变异系数(CV)最大为叶片密度(216.16%),最小为相对叶绿素含量... 为理解浙东亚高山沼泽湿地不同植物的生态策略,收集了浙江四明山12种典型沼泽湿地植物,对其主要功能性状进行了统计比较。结果表明:(1)不同沼泽湿地植物功能性状变异程度不同,变异系数(CV)最大为叶片密度(216.16%),最小为相对叶绿素含量(22.84%),平均变异为112.86%。(2)叶周长分别和叶面积、叶干重、叶长和叶长宽比呈显著正相关(P<0.05);叶形指数与叶面积、叶长、叶长宽比和叶片密度呈显著负相关(P<0.05);棘刺与比叶面积呈显著正相关(P<0.05);生活史与相对叶绿素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根状茎或匍匐茎与叶形指数呈显著负相关(P<0.05);生活型与异形叶性呈显著负相关(P<0.05)。(3)17项功能性状主成分分析(PCA)的前3大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到71.47%,可综合表征和概述为:植物叶片的质量和大小(35.72%)、对水分和氮素的吸收(18.74%)、植物抵御草食动物的能力和强光下的自我保护能力(17.01%)。(4)物种-功能性状排序图结合UPGMA聚类分析均支持将12种植物划分为2个功能组,第1功能组包含野慈姑(Sagittaria trifolia)和萱草(Hemerocallis fulva),采取“高投入-缓慢回报”策略,而第2功能组包含其余10种植物,采取“低投入-快速回报”策略。总之,四明山沼泽湿地植物功能性状变异丰富,物种通过功能性状间的组合和权衡,形成了不同的植物功能组,从而提高了山区沼泽湿地异质生境的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热带山区沼泽湿地 功能性状 变异 权衡 植物功能组 生态策略
下载PDF
基于气候和青稞产量形成关键指标的青藏高原生态区划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陈鲁鹏 姚晓华 +4 位作者 姚有华 安立昆 白羿雄 李新 吴昆仑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197-1205,共9页
为探究青藏高原地区间影响青稞产量的主要因素和对青藏高原青稞种植区进行生态区划,以15个青藏高原主推青稞品种为试验材料,选取9个具有代表性的地区连续两年进行种植,测定株高、平均生育期、千粒重等8个青稞农艺性状,同时收集了9个地... 为探究青藏高原地区间影响青稞产量的主要因素和对青藏高原青稞种植区进行生态区划,以15个青藏高原主推青稞品种为试验材料,选取9个具有代表性的地区连续两年进行种植,测定株高、平均生育期、千粒重等8个青稞农艺性状,同时收集了9个地区的日照时数、降水量、温差等8个气象因素数据,利用相关性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隶属函数分析对被测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平均生育期、千粒重、月均最低温度和温差与青稞产量显著相关,且在9个地区中均存在差异。通过聚类分析将9个地区划分为4个青稞种植生态区,分别为高寒旱作青稞生态区、柴达木盆地灌溉青稞生态区、河谷非饱灌青稞生态区和农林混合山地青稞生态区,其中高寒旱作青稞生态区综合表现最好。利用隶属函数分析对9个地区进行综合评价,其中贵南综合评价得分最高,且不同生态区均存在优势青稞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稞 农艺性状 产量 气象因素 生态区划
下载PDF
品种混作的生态学机制和筛选指导原则 被引量:1
13
作者 侯赛赛 王蕾 +2 位作者 许华森 王红 王鑫鑫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10,共10页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加,我国农业种植结构逐渐单一化,农业系统的生物多样性急剧降低,农业发展面临着确保粮食安全和可持续发展的挑战。本文回顾了生态学和农业研究中品种混作的生态学机制(互补效应、选择效应、抗病原菌机制...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加,我国农业种植结构逐渐单一化,农业系统的生物多样性急剧降低,农业发展面临着确保粮食安全和可持续发展的挑战。本文回顾了生态学和农业研究中品种混作的生态学机制(互补效应、选择效应、抗病原菌机制、菌根共生机制和植物-土壤反馈效应),分析了品种混作存在的潜在风险,混作效果受品种、环境和管理方式等多方面的影响。对自然和农业系统中品种混作的研究表明,品种混作提高了物种和物种内的遗传多样性,多样性的提高通常有益于生态系统的功能,在提高作物生产力和减少病虫害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总结了混作品种的筛选原则以及功能性状评价依据,提出混作品种的筛选应基于功能性状、目标导向和实际的生产需求,并以产量、产量稳定性和抗胁迫能力等指标对混作性能进行综合性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多样性 生态机制 植物性状 品种混作
下载PDF
7种园林绿化灌木叶片功能性状及生态化学计量特征 被引量:1
14
作者 霍灿灿 朱栗琼 +1 位作者 龙孟元 招礼军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37-346,共10页
研究南宁市大学东路分车绿带7种绿化灌木叶片功能性状及生态化学计量特征,为类似环境下城市道路绿化植物的选择、配置及城市生态工程建设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7种灌木的叶面积(LA)、比叶面积(SLA)、干物质含量(LDMC)、叶含水量(LWC)... 研究南宁市大学东路分车绿带7种绿化灌木叶片功能性状及生态化学计量特征,为类似环境下城市道路绿化植物的选择、配置及城市生态工程建设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7种灌木的叶面积(LA)、比叶面积(SLA)、干物质含量(LDMC)、叶含水量(LWC)和叶绿素含量(Chl)平均值分别为15.68 cm^(2)、136.33 cm^(2)/g、0.24 g/g、76.42%和9.36 mg/g;叶片N、P、K含量,N∶P、N∶K和K∶P的平均值分别为21.23 mg/g、0.39 mg/g、9.37 mg/g、55.48、2.28和25.14。不同灌木种叶片功能性状与生态化学计量之间存在显著差异。相关性分析表明:叶片N、N∶P、N∶K与SLA、Chl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叶片P与LWC呈显著正相关,叶片K与LWC呈显著正相关。冗余分析表明:第1、2排序轴共同解释了叶片生态化学计量特征总变异的93.51%,其中对叶片生态化学计量影响显著的叶功能性状因子为SLA、LWC、Chl。主成分综合分析表明:金叶假连翘、朱槿和台琼海桐表现出较好的生长状况和资源利用效率,对研究区的环境有更好适应能力,因此适合作为城市园林规划所需的重要树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园林绿化灌木 叶片 功能性状 生态化学计量 相关性分析
下载PDF
茂兰喀斯特森林不同演替阶段植物叶片功能性状与土壤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1
15
作者 吴陶红 龙翠玲 +2 位作者 熊玲 李娟 刘奇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63-472,共10页
植物如何改变功能性状来适应环境一直是生态学的研究征点。为探究茂兰喀斯特森林不同演替阶段植物叶片的适应策略,该文以茂兰自然保护区5个不同演替阶段(草本、灌木、灌乔、乔木和顶极群落阶段)优势种为研究对象,测定不同演替阶段的优... 植物如何改变功能性状来适应环境一直是生态学的研究征点。为探究茂兰喀斯特森林不同演替阶段植物叶片的适应策略,该文以茂兰自然保护区5个不同演替阶段(草本、灌木、灌乔、乔木和顶极群落阶段)优势种为研究对象,测定不同演替阶段的优势植物叶片功能性状与土壤理化性质。结果表明:(1)随着植被正向演替的进行,土壤全氮(STN)含量、土壤有机质(SOM)含量、土壤含水量(SWC)逐渐增加,土壤全磷(STP)含量和土壤全钾(STK)含量先增加后减少,土壤pH值整体呈减小的趋势。(2)随着植被演替的进行,叶面积(LA)、叶干物质含量(LDMC)、叶厚度(LT)和叶片碳含量(LCC)逐渐上升,比叶面积(SLA)与叶片钾含量(LKC)则与之相反,叶片氮含量(LNC)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叶片磷含量(LPC)呈先降后升的趋势。(3)冗余分析表明,演替初期植物主要分布在土壤pH值高而STK、STP、SWC、SOM、STN相对低的环境中,群落内植物叶片采取高SLA、LNC、LPC,低LA、LDMC、LT、LWC的性状组合,演替晚期植物主要分布在土壤水分和养分含量较高的环境,LDMC、LT、LA、LWC与演替初期相比呈上升趋势,SLA、LNC、LPC与演替初期相比呈下降趋势。综上表明,随着植被演替的进行,植物通过改变功能性状来适应环境,叶片功能性状由演替初期的开放性策略转向后期的保守性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森林 演替阶段 叶片功能性状 土壤因子 生态策略
下载PDF
西藏芒康山莽措湖退化草地中瑞香狼毒的植物性状:不同海拔和发育阶段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宁 王金牛 +2 位作者 朱牛 张林 田炳辉 《西藏科技》 2023年第11期29-38,共10页
全球气候变暖与人类活动加剧的背景下,多年生毒杂草瑞香狼毒不断侵入高寒退化草地并成为其优势种。研究该物种的功能性状变异及生长繁殖策略可为退化草地健康功能的恢复与适应性管理提供基础数据和理论支持。据此,本研究分析了西藏芒康... 全球气候变暖与人类活动加剧的背景下,多年生毒杂草瑞香狼毒不断侵入高寒退化草地并成为其优势种。研究该物种的功能性状变异及生长繁殖策略可为退化草地健康功能的恢复与适应性管理提供基础数据和理论支持。据此,本研究分析了西藏芒康山莽措湖退化草地瑞香狼毒不同发育阶段(营养生长阶段和开花繁殖阶段)与三处海拔生境(4000m、4169m和4300m)下小枝功能性状及生物量分配的差异,并结合不同器官或部位的相关生长关系明确植物性状响应及生长策略的适应性。结果显示:1)不同海拔下植物叶片性状与生物量分配差异显著;营养生长阶段与开花繁殖阶段下,叶片数量、茎长和茎粗均在4169m海拔处表现出最大值(46.8片、62.1片;22.6cm、25.1cm;2.3mm、2.4mm),单叶面积、单叶质量则为最小值(0.91cm^(2)、0.23cm^(2);0.005g,0.004g);而繁殖阶段的花个数、总花生物量、总叶面积、总叶生物量均随海拔上升而增加,且在4169m和4300m海拔处显著高于生长阶段。2)低海拔处总叶生物量(0.211g>0.227g>0.213g)、茎生物量(0.179g>0.172g>0.213g)表现为营养生长阶段显著高于开花繁殖阶段。整体上,比叶面积在营养生长阶段与开花繁殖阶段均表现为随海拔上升而下降,花个数与总花生物量在低海拔处呈现最小值,表明低海拔处主要偏好于营养生长,通过增加叶生物量分配、提高光合产物积累效率来提高竞争力。3)海拔4169m处的茎生物量分配增加,且茎生物量与总叶生物量相关生长关系速率快于低海拔二者的生长关系,即为高海拔繁殖生长提供支持与养分运输。4)高海拔植物个体则偏向于繁殖生长,花的数量最多但单花质量最小,通过提高花的生物量分配以提高传粉成功率。总体而言,瑞香狼毒以低海拔偏好于营养生长、高海拔偏好于繁殖生长的策略来适应高寒生境,为其能不断侵入退化草地生境提供了一定的机理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化草地 发育阶段 植物性状 相关生长 生态适应性
下载PDF
河北省野生红树莓种质资源分布及其植株表型性状对非生物生态因子的响应 被引量:1
17
作者 黄洁帆 顾玉红 +3 位作者 张雪梅 牟洪香 刘炳响 谷佳旭 《河北林业科技》 2023年第1期1-8,共8页
为了研究野生红树莓在河北省内的资源现状,掌握其在不同区域内的分布特征并探讨其表型性状对非生物生态因子的响应规律,该研究通过实地调查、典型植株取样,记录了野生红树莓在不同区域的生境条件和植株差异,并结合其表型性状指标与非生... 为了研究野生红树莓在河北省内的资源现状,掌握其在不同区域内的分布特征并探讨其表型性状对非生物生态因子的响应规律,该研究通过实地调查、典型植株取样,记录了野生红树莓在不同区域的生境条件和植株差异,并结合其表型性状指标与非生物生态因子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野生红树莓在冀东区、冀北区、冀西北区和冀西太行山区均有不同程度的群落分布,介于海拔116~1767m之间。其适生土壤质地多为砂质壤土,且在砾石质量含量百分率44.44%以下、pH 5.33~7.61之间的土壤中均可正常生长。不同区域的野生红树莓具有相似的生境和植物群落,而分布类型存在差异;野生红树莓的叶形存在种质差异,主要分为掌状单叶和三出复叶两种类型。经相关性分析发现,非生物生态因子中的年积温和海拔对野生红树莓的表型性状起到了显著或极显著的调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红树莓 分布特征 植株差异 表型性状 生态因子
下载PDF
贵州喀斯特地区植物叶片C、N、P化学计量特征对气候环境和土壤养分的响应
18
作者 杜娇艳 蔡国俊 +1 位作者 张红玉 李安定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2154-2165,共12页
研究区域尺度上植物叶片C、N、P含量及其计量特征,对于了解植物对区域环境适应及其影响机制具有重要意义。为研究贵州喀斯特区域植物叶片C、N、P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及其对区域环境的响应,通过搜集整理已发表的文献数据,分析了贵州喀斯特地... 研究区域尺度上植物叶片C、N、P含量及其计量特征,对于了解植物对区域环境适应及其影响机制具有重要意义。为研究贵州喀斯特区域植物叶片C、N、P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及其对区域环境的响应,通过搜集整理已发表的文献数据,分析了贵州喀斯特地区101个采样点的植物叶片的C、N、P的化学计量学特征,并研究了它们与气候、纬度、海拔、土壤养分等环境因子间关系,比较了不同生活型植物叶片化学计量特性的差异。结果表明,1)贵州喀斯特地区植物叶片C、N、P计量特征表现出不同的变异程度,其中,叶片C含量变异系数最小,属弱变异性;叶片N含量和N:P属中等变异性;而叶片P含量、C:N、C:P均属强变异性。2)基于生态化学计量特征表明,贵州喀斯特地区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采取不同的生态适应策略应对变化的环境。3)区域尺度上,植物叶片C、N、P化学计量特征受海拔、气候及土壤养分的共同影响,但植物叶片C、N含量受气候环境的影响更为显著,而叶片P含量可能受限于土壤TP含量。该研究认为,贵州喀斯特区域植被在长期进化过程中趋于发育一套适应异质性强、生态脆弱的叶片性状组合,表现为较高的C含量、C:N、C:P以及较低的N、P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 植物功能性状 生活型 生态化学计量学 适应策略 区域生态
下载PDF
不同生态修复措施对藏东南工程边坡植被重建的作用
19
作者 蒋云清 王国严 +7 位作者 黄梦月 张鸿南 彭培好 裴向军 李景吉 唐晓鹿 印大秋 王世军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87-194,共8页
[目的]评价青藏高原派墨公路生态恢复过程中环境因素对边坡植物群落的影响,为藏东南工程扰动区生态恢复计划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藏东南新修派墨公路为研究对象,基于沿线边坡生态恢复植物群落调查,分析群落盖度、物种多样性指数(Shann... [目的]评价青藏高原派墨公路生态恢复过程中环境因素对边坡植物群落的影响,为藏东南工程扰动区生态恢复计划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藏东南新修派墨公路为研究对象,基于沿线边坡生态恢复植物群落调查,分析群落盖度、物种多样性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多样性指数、Margalef丰富度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群落加权性状值(比叶面积、叶干物质含量、叶氮含量、叶磷含量)与环境变量(海拔、修复措施)的关系,探究当前恢复重建植物群落对环境变量及工程措施的响应。[结果](1)海拔显著影响Margalef丰富度指数、叶干物质含量(p<0.05);(2)高强度的措施显著提高群落盖度、比叶面积、叶氮含量(p<0.05),但对叶磷含量有显著负向作用(p<0.05);(3)人为高度干预的SJP技术能够显著增加高海拔植物的叶干物质含量,对群落修复效果总体较好。[结论]海拔高度和修复措施是派墨公路沿线边坡植物群落恢复的主要影响因素。随着海拔升高,植被自然恢复难度增大。应加大人为修复措施强度,避免引起高寒地区生态退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修复 植被重建 海拔高度 物种多样性 群落加权性状
下载PDF
生态因子对甜玉米穗部性状表达的影响
20
作者 卢俊浩 樊应虎 +6 位作者 李琰聪 陈怀军 胡美静 寸婕 黄晓蓉 张婷 张建华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73-480,共8页
【目的】探究云南不同生态条件下玉米穗部性状表达的差异,明确纬度、海拔、光照、温度和降水因子对穗部不同性状表达的作用和影响程度。【方法】基于DUS测试技术,在云南省4个玉米生态区,研究2个甜玉米品种的26个穗部性状的表达及其与生... 【目的】探究云南不同生态条件下玉米穗部性状表达的差异,明确纬度、海拔、光照、温度和降水因子对穗部不同性状表达的作用和影响程度。【方法】基于DUS测试技术,在云南省4个玉米生态区,研究2个甜玉米品种的26个穗部性状的表达及其与生态因子的关系。【结果】质量性状“果穗:籽粒颜色数量”的表达稳定;假质量性状“果穗:籽粒顶端主要颜色”“果穗:籽粒背面主要颜色”“果穗:籽粒形状”的差异不大,较适用于品种特异性判定;数量性状“雄穗:小穗密度”“雄穗:侧枝与主轴夹角”“雄穗:一级侧枝数目”“雄穗:侧枝长度”不适合用来判定品种真实性;保山点的生态因子特征较有利于参试甜玉米幼穗分化;出苗—抽雄期,生态因子对果穗和籽粒性状影响显著;出苗—抽丝期,生态因子对雄穗和果穗性状的影响显著。回归模型表明,8个性状模型的决定系数R2较高,能有效地对性状的表达状态进行模拟预测。【结论】不同生态区玉米穗部性状表达情况存在差异,不同性状在不同生态区表达的稳定性不同,因此在进行玉米品种真实性的田间鉴定时,应重点关注表达稳定的质量性状和假质量性状,而大部分数量性状不适用于品种田间鉴定。在进行品种真实性鉴定时,应充分考虑品种的生态适应性,运用回归模型,快速、准确判断出性状的表达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玉米 生态因子 性状表达 纯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