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5篇文章
< 1 2 2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ublic Policy Supply for Successful Practice of the Xin’anjiang River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Mechanism
1
作者 Lu Weiling Yuan Weihai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228-235,共8页
The ecological protection of the inter-provincial river basin of Xin’anjiang River takes the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mechanism as the starting point and achieves good results.The success of the mechanism is best refl... The ecological protection of the inter-provincial river basin of Xin’anjiang River takes the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mechanism as the starting point and achieves good results.The success of the mechanism is best reflected in its innovation of public policy supply,which is not only a vivid practice of Xi Jinping’s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thought in the new era,but also establishes a model for absorption,transformation and export of policy supply.The effective supply of public policies on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s the realistic choice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in the new er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Xin’anjiang river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mechanism public policy supply
下载PDF
A study of benef its compensation mechanism for agricultural water rights trading under the restriction of ecological reconstruction:a case study of Shiyang River basin
2
作者 Zhao Xuetao Shi Minjun Tao Weichun 《Ecological Economy》 2008年第4期454-461,共8页
Agricultural water allocation system based on priority rights has caused regional conflicts and downstream ecological degradation. It is the urgent need to introduce the concept of the initial water rights and establi... Agricultural water allocation system based on priority rights has caused regional conflicts and downstream ecological degradation. It is the urgent need to introduce the concept of the initial water rights and establish benefits compensation mechanism to resolve such problems. This paper takes the Shiyang River basin as an example to calculate the opportunity cost of 0.97×10^8 m^3 of agricultural water encroached by the middle reach based on initial water right allocation system under which water is allocated in accordance with the ratio between agricultural population of two different regions concerning the downstream ecological reconstruction needs with Bio-economic model (BEM).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total economic loss of Minqin County for ecological reconstruction amounts to 2.5 7×10^8 yuan, of which 1.68×10^8 yuan is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representing the economic loss Minqin suffered for ecological reconstruction which shouM burden beneficial groups of ecological reconstruction and 0.89 ×10^8 yuan is the economic loss Minqin suffered due to Liangzhou's encroachment behavior which should be compensated by Liangzhou.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cological reconstruction Water right trading Benefit compensation Shiyang river basin
下载PDF
Estimation of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Standards in the Yellow River Basin 被引量:1
3
作者 Shuguang Wei Yihua Zhang 《Proceedings of Business and Economic Studies》 2022年第5期31-37,共7页
It is crucial to establish a reasonable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mechanism for the Yellow River Basin.This study uses a calculating model to estimate the value of the total cost of ecological protection in the upstream... It is crucial to establish a reasonable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mechanism for the Yellow River Basin.This study uses a calculating model to estimate the value of the total cost of ecological protection in the upstream.On this basis,an apportion model is used to reach the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standard value of each province in the midstream and downstream.The results provide a scientific reference for the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standards in the Yellow River Bas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PES Yellow river Basin
下载PDF
Measure of Watershed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Standard Based on WTP and WTA 被引量:1
4
作者 Dawei XU Jinfang RONG +1 位作者 Na YANG Wen ZHANG 《Asian Agricultural Research》 2013年第7期12-16,21,共6页
In this paper,Liao River Basin was taken as the research object and field surveys were conducted in Fudedian,the source of Liao river mainstream and Panjin,the estuary of Liao River. Through the questionnaires,the wil... In this paper,Liao River Basin was taken as the research object and field surveys were conducted in Fudedian,the source of Liao river mainstream and Panjin,the estuary of Liao River. Through the questionnaires,the willingness to pay ( WTP) and willingness to accept ( WTA) of the residents in Liao River Basin were analyzed. Then based on analysis of the existing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standard measuring methods,the WTP and WTA using contingent valuation method ( CVM) were measured and analyzed. Without considering other factors,and based on using the nonparametric estimation method,it was concluded the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standard of Liao River Basin was 160. 72 yuan/person·years. When considering other factors,using the parametric estimation we obtain that the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standard of Liao River Basin was 255. 97 yuan/person·years. Measuring the respondents' WTP and WTA at the same time and processing the average can actually reflect the respondents' real WTP,thus to a certain extent solving the problems of high compensation caused by formulating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standards according to measuring WTP of respondents separately. In addition,the policy suggestions have been proposed from three aspects including financial transfer payment,ecological compensation forms and public participation system. This will not only protect residents' right to know and strengthen public participation and supervision,but also benefit the comprehensive implementation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of Liao River Basin and establishment of a long-term mechanism of water resources prote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WTP WTA CVM Liao river BAS
下载PDF
Mechanism of Ecological Compensating and Carbon Sink Trade in Qinghai-Tibet Plateau
5
作者 Wang Tianjin 《Meteor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Research》 CAS 2014年第12期25-28,31,共5页
The Tibetan, Han and other ethnic people in Tibetan Autonomous Region labored hard to protect the forests and steppes and produce invisible ecological products. The forests and steppes in Qinghai -Tibet Plateau conser... The Tibetan, Han and other ethnic people in Tibetan Autonomous Region labored hard to protect the forests and steppes and produce invisible ecological products. The forests and steppes in Qinghai -Tibet Plateau conserved water and added the Jinsha River. In order to achiev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t needs to construct compensating mechanism inter Provinces between the upper Yangtze River and the middle and lower Yangtze River, to implement carbon sink trading, and to assist farmers and herdsmen in the Tibet to get rich as soon as possibl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Yangtze river basin Qinghai- Tibet Plateau ecological compensating mechanism Carbon sink market China
下载PDF
黄河流域新型城镇化—生态安全—公共健康协调发展研究——以内蒙古自治区为例 被引量:1
6
作者 孙斌 杜松朴 +1 位作者 薛建春 孙涛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5-127,共13页
探究黄河流域新型城镇化-生态安全-公共健康耦合机理,对于实现区域高质量发展、全面贯彻落实中国式现代化要求、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和边疆安全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综合评价模型、耦合协调度模型和障碍度模型分析位于黄河流域中上游的内蒙... 探究黄河流域新型城镇化-生态安全-公共健康耦合机理,对于实现区域高质量发展、全面贯彻落实中国式现代化要求、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和边疆安全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综合评价模型、耦合协调度模型和障碍度模型分析位于黄河流域中上游的内蒙古自治区新型城镇化-生态安全-公共健康耦合发展水平及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2005-2021年内蒙古新型城镇化、生态安全、公共健康各子系统发展水平均有所提升,空间分异明显。新型城镇化水平由2005年的0.26提升到2021年的0.69,生态安全水平由2005年的0.26提高到2021年的0.57,公共健康水平在2021年达到0.64;新型城镇化、生态安全与公共健康耦合协调水平呈现波动增长态势,由2005年的0.22上升到2021年的0.62,表现为呼和浩特市、包头市耦合协调水平较高,其余盟市较低的空间格局;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均GDP、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等是制约系统协调发展的主要障碍因素,年均障碍度分别为17.32%、8.74%、7.33%。基于研究结果提出促进内蒙古新型城镇化-生态安全-公共健康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旨在为实现区域高质量发展和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支持和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新型城镇化-生态安全-公共健康 耦合机理 障碍度模型 黄河流域
下载PDF
基于共享视角的黄河流域综合生态补偿机制 被引量:1
7
作者 张婕 古明敏 王陈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92-204,共13页
生态补偿机制是打破黄河流域零散化环境保护,应对流域生态环境变化,推动流域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制度创新。该研究在共享视角下,利用微分博弈模型和最优控制理论,结合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具体情况与出台的相关支持政策,引入径流增加量和泥沙... 生态补偿机制是打破黄河流域零散化环境保护,应对流域生态环境变化,推动流域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制度创新。该研究在共享视角下,利用微分博弈模型和最优控制理论,结合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具体情况与出台的相关支持政策,引入径流增加量和泥沙治理量两个环境保护衡量指标构建了黄河流域综合生态补偿机制的博弈模型,探讨在完全共享生态补偿机制、不完全共享无横向生态补偿机制以及不完全共享有横向生态补偿机制3类情形下的最优策略,并针对共享效益系数、生态补偿系数等展开了参数影响分析。结果显示:①完全共享生态补偿机制以及不完全共享有横向生态补偿机制均可以提高政府对生态保护的投入,完全共享生态补偿机制是最优机制,不完全共享有横向生态补偿机制更具有实践性和操作性。②区域政府的生态保护投入、环境改善效果以及流域整体的经济利益与生态保护成本系数负相关,与生态保护效果系数正相关,共享效益系数是各区域政府关于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博弈后的结果,实现合理的共享效益系数有利于加强长期跨界合作关系的稳定。③在预期收益对生态环境更加敏感的区域,开展综合生态补偿机制有利于形成生态环境改善与预期收益增加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最后通过实证分析验证了结论的有效性,并从发挥中央政府统筹作用、健全流域信息共享机制以及均衡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关系3个方面为构建黄河流域综合生态补偿机制提出了对策建议,进一步推动了黄河流域的协同治理,完善了黄河流域生态补偿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补偿 黄河流域 共享理念 微分博弈
下载PDF
黄河流域城市群新型城镇化-生态安全-公共健康协调发展研究
8
作者 孙斌 杜松朴 +1 位作者 薛建春 姜慧敏 《资源开发与市场》 CAS 2024年第9期1298-1306,共9页
为改善黄河流域生态环境、加强黄河治理保护、促进沿黄地区高质量发展,选取2002-2021年黄河流域7个城市群60个地级市(州)的面板数据,运用熵权法、综合评价模型、耦合协调度模型和BP神经网络模型分析探讨了黄河流域7个城市群的新型城镇化... 为改善黄河流域生态环境、加强黄河治理保护、促进沿黄地区高质量发展,选取2002-2021年黄河流域7个城市群60个地级市(州)的面板数据,运用熵权法、综合评价模型、耦合协调度模型和BP神经网络模型分析探讨了黄河流域7个城市群的新型城镇化-生态安全-公共健康协调发展状况及其时空演化特征与未来发展趋势。结果表明:①2002-2021年黄河流域城市群新型城镇化、生态安全和公共健康子系统发展水平均有所提升;②新型城镇化-生态安全-公共健康系统耦合协调水平总体上呈现波动增长态势,在整体格局上,位于黄河流域中下游的山东半岛城市群和中原城市群系统发展水平较好,而其他城市群则较差;③预测2022-2026年黄河流域各城市群新型城镇化-生态安全-公共健康系统协调水平将整体显著提升。根据评估与预测结果,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生态安全—公共健康 BP神经网络模型 耦合协调机制 黄河流域城市群
下载PDF
双碳背景下流域横向生态补偿政策对碳排放的影响
9
作者 袁汝华 贾葵源 《农林经济管理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77-386,共10页
基于2008—2021年长江经济带108个地级市面板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实证分析流域横向生态补偿政策对碳排放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流域横向生态补偿政策显著抑制碳排放量,政策实施力度每增加一个单位,碳排放量平... 基于2008—2021年长江经济带108个地级市面板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实证分析流域横向生态补偿政策对碳排放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流域横向生态补偿政策显著抑制碳排放量,政策实施力度每增加一个单位,碳排放量平均减少3.7701个单位,且经过一系列检验后结果仍然稳健;机制检验表明,政策实施通过提升金融发展水平和促进科学技术创新两条作用渠道实现碳减排;异质性分析结果验证政策实施效果受社会经济和创新创业双因素的影响,政策实施力度每增加一个单位,一般城市的碳排放量减少2.5230个单位,与低创新创业环境城市相比,高创新创业环境城市在碳减排效果上表现出更明显的优势。据此,建议中小流域因城施策,在推广创新技术和建立监测评估机制、强化政策和资金投入等方面予以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域横向生态补偿 碳排放 双重差分法 长江经济带
下载PDF
新时期长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与关键科学问题研究
10
作者 许继军 刘建峰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6-21,共6页
流域生态补偿是协调长江经济带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矛盾的重要手段。当前,长江流域生态补偿实践中仍面临着整体性和系统性不足、补偿标准依据缺乏、市场体系不健全、责权利不清晰等问题。根据新时代长江保护与发展的战略需求,新... 流域生态补偿是协调长江经济带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矛盾的重要手段。当前,长江流域生态补偿实践中仍面临着整体性和系统性不足、补偿标准依据缺乏、市场体系不健全、责权利不清晰等问题。根据新时代长江保护与发展的战略需求,新时期长江流域生态补偿需要具备更为丰富的内涵,亟需针对长江流域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资产保护的多维互馈关系及良性协同机制、流域生态资产的定量核算方法与生态服务空间流转特征、多元化流域生态补偿格局与长效运行机制、区域试点示范引领与全流域统筹协调推进之间的关系等关键科学问题开展系统研究,并从创新体制机制、完善技术体系、强化立法保障、培育市场主体等方面为探索制定长江流域生态补偿总体框架提供科技支撑和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补偿 补偿标准 市场体系 生态环境保护 长江流域
下载PDF
黄河流域林业生态治理的政策演进与展望
11
作者 李静 徐斌 刘昭君 《林草政策研究》 2024年第1期41-47,共7页
随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林业在黄河流域治理中所担负的职责也越来越重要。文中对1949年以来黄河流域林业生态治理的政策历程进行阶段性划分,并对其进程和演变特征进行梳理,认为黄河流域林业生态治理的政... 随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林业在黄河流域治理中所担负的职责也越来越重要。文中对1949年以来黄河流域林业生态治理的政策历程进行阶段性划分,并对其进程和演变特征进行梳理,认为黄河流域林业生态治理的政策演进表现出明显的渐进化、科学化特征;同时,当前黄河流域林业生态治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治理机制不完善导致治理协同度不足、理念认识不充分导致实践系统性不强、科技支撑不牢固导致工程成效不稳、投入机制不健全导致治理质量不高等,均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生态治理成效的发挥。基于此,提出黄河流域林业生态治理的建议,即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强化林业生态治理科技支撑、推动生态治理投入机制革新、健全适应流域高质量发展的产业体系,以期为林业更好地服务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业 生态治理 政策机制 对策 黄河流域
下载PDF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的协同推进机制 被引量:12
12
作者 何苗 任保平 《经济与管理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29,共15页
探索如何更好地实现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协调具有重大意义且迫在眉睫。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协调需要以协同学为理论基础,以黄河流域的客观现实为基本考量,寻求流域一体化的协同发展模式。推进黄河流... 探索如何更好地实现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协调具有重大意义且迫在眉睫。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协调需要以协同学为理论基础,以黄河流域的客观现实为基本考量,寻求流域一体化的协同发展模式。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协调是一个涉及多个系统、多重目标、多个区域、多方利益、多元主体、多种关系、多个阶段的复杂系统性工程,需从功能协同、产业协同、空间协同和治理协同四大维度出发形成相应协同推进机制,并构建权责明晰的功能定位体系、优势互补的产业联动体系、统筹规划的区域治理体系和多元参与的全流域大治理体系,形成流域一体化发展的强大合力,以期早日实现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水平的提档升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流域 生态保护 高质量发展 耦合协调 协同推进机制
下载PDF
“双碳”目标下黄河流域九省区横向区域碳补偿机制构建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刘宜卓 石悦泽 荆克迪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9-37,共9页
在“双碳”目标大背景下,黄河流域九省区碳减排压力日益凸显,为此亟须构建科学合理的横向区域碳补偿机制,推动黄河流域省区解决碳排放不平衡性,公平削减二氧化碳排放。基于国内外前沿研究方法,综合确定横向区域碳补偿标准的确定依据与方... 在“双碳”目标大背景下,黄河流域九省区碳减排压力日益凸显,为此亟须构建科学合理的横向区域碳补偿机制,推动黄河流域省区解决碳排放不平衡性,公平削减二氧化碳排放。基于国内外前沿研究方法,综合确定横向区域碳补偿标准的确定依据与方法,并基于黄河流量碳排放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指出,通过碳补偿修正系数和影子价格定价法,确定黄河流域九省区横向区域碳补偿机制的补偿标准等具体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补偿机制 黄河流域 “双碳”目标
下载PDF
粮食安全与“双碳”视角下黄河流域农田生态补偿额度 被引量:1
14
作者 姚石 张秋泽 +3 位作者 刘俊娟 胡悦 侯建 马恒运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99-407,共9页
[目的]测算从粮食安全和“双碳”两个视角下的农田生态补偿额度,并将流域上中下游的地理空间、经济贡献度等因素综合考虑在内划分生态补偿区域,为流域高标准农田建设、农业低碳发展、健全利益补偿机制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首先从粮食安... [目的]测算从粮食安全和“双碳”两个视角下的农田生态补偿额度,并将流域上中下游的地理空间、经济贡献度等因素综合考虑在内划分生态补偿区域,为流域高标准农田建设、农业低碳发展、健全利益补偿机制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首先从粮食安全的角度对黄河流域内60个地级市进行了农田盈亏量的测算,基于机会成本法建立了粮食安全视角下的农田生态补偿标准;接着,计算黄河流域各市农业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农业资源与农作物生长过程所产生的碳排放量,估计农作物生长中通过光合作用吸收碳的总量。根据所得碳源、碳汇量计算该区域内农田的总净碳汇量。以2021年碳交易平均价格为补偿标准,求出“双碳”视角下区域内农田生态补偿标准。最后,在分别计算粮食安全与“双碳”视角下的农田生态补偿额度的基础上,得出双视角下黄河流域的农田生态补偿额度。[结果]青海、河南省内黄河流经的市大多都接受一定的补偿。部分省会城市如西安、郑州与太原市因城镇化与工业化水平较高,经济发展情况良好,需要支付的农田生态补偿额度较高,说明当地农田安全与粮食、生态安全间的矛盾问题更严重。[结论]在高标准农田的建设中,为更合理地进行农田生态补偿,应在保障粮食安全的前提下,结合考虑农业生产过程中的碳排放与碳吸收量,以实现中国的“双碳”目标,助力农业强国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流域 高标准农田 农田生态补偿 粮食安全 碳源 碳汇
下载PDF
生态补偿政策差异对农户就业和收入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李坦 张晓慧 +3 位作者 靳财 苏越 朱从谋 苑韶峰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8-47,共10页
研究目的:探讨不同类型生态补偿政策对农户就业和收入的影响差异,以期评估和揭示不同类型生态补偿政策实施的效果及有效性,为完善生态补偿政策、提高农户福利提供参考。研究方法:内生转换模型和内生转换Probit模型。研究结果:(1)人力资... 研究目的:探讨不同类型生态补偿政策对农户就业和收入的影响差异,以期评估和揭示不同类型生态补偿政策实施的效果及有效性,为完善生态补偿政策、提高农户福利提供参考。研究方法:内生转换模型和内生转换Probit模型。研究结果:(1)人力资本水平对农户参与“造血型”生态补偿政策具有显著影响;农户年龄和教育水平、家庭劳动力数量对农户参与“造血型”补偿政策具有正向作用,家庭生产性耐用品数量、耕地面积和质量、距乡镇中心距离对农户参与“造血型”补偿政策具有负向作用。(2)相比“输血型”生态补偿政策,参与“造血型”生态补偿政策的农户总收入减少4.2%,但非农就业概率显著提高26.4%。(3)“造血型”生态补偿政策对中低收入农户的发展机会型收入具有显著正向影响,释放了一定的流动性,但对资源依赖型收入没有显著影响。研究结论:应继续优化“造血型”生态补偿政策,采用多元化措施提升农户的人力资本水平以拓宽就业增收途径,以保障生态补偿政策实施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补偿政策 农户收入 非农就业 内生转换模型 新安江流域
下载PDF
跨界流域生态补偿与受偿县域经济增长——基于新安江第三轮生态补偿的准自然实验 被引量:1
16
作者 杨永亮 王维 覃琼霞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923-2936,共14页
跨界流域生态补偿机制是协同推进经济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促进区域高质量协调发展的重要制度创新.本文采用双重差分法评估新安江第三轮跨界流域生态补偿政策对受偿县域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新安江第三轮跨界流域生态补偿政策显... 跨界流域生态补偿机制是协同推进经济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促进区域高质量协调发展的重要制度创新.本文采用双重差分法评估新安江第三轮跨界流域生态补偿政策对受偿县域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新安江第三轮跨界流域生态补偿政策显著的促进了受偿县域经济增长,受偿县域的地区生产总值和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的分别提升了约4.4%和4.3%,历时9年3轮的跨界流域生态补偿政策具有明显的动态累积效应,统筹分析发现新安江的3轮跨界流域生态补偿政策对受偿县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本文通过事件研究法、随机生成实验组、合成控制法等一系列检验证明了研究结论的稳健性.进一步,本文通过机制分析验证了经济发展水平和地区财政压力的不同会对县域经济增长产生差异化的影响,杭黄高铁的开通也深化了跨界流域生态补偿政策对受偿县域经济增长的正向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界生态补偿 县域经济增长 新安江 机制分析
下载PDF
吉林省辽河流域耕地的生态补偿主体及差异化补偿标准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盼盼 鄂施璇 张文琦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71-179,200,共10页
[目的]明确流域及流域内各区域耕地生态价值空间分异特征,建立差异化的耕地生态补偿标准测算模型,完善耕地保护生态补偿机制,为流域耕地保护生态补偿政策的制定及实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吉林省辽河流域为例,界定耕地生态补偿支付主... [目的]明确流域及流域内各区域耕地生态价值空间分异特征,建立差异化的耕地生态补偿标准测算模型,完善耕地保护生态补偿机制,为流域耕地保护生态补偿政策的制定及实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吉林省辽河流域为例,界定耕地生态补偿支付主体及受偿主体,分析流域耕地生态价值空间差异,在此基础上,衡量耕地生态外溢效益及边界,结合区域耕地资源禀赋、社会经济发展阶段等关键因素,建立差别化耕地生态补偿标准测算模型,制定研究区耕地生态补偿标准及额度。[结果](1)2020年,流域耕地整体存在生态盈余,属于耕地生态受偿区。流域范围内,除铁西区、龙山区及西安区属于耕地生态支付区。其他区域耕地生态服务可持续性良好,对区域内的耕地生态消耗具有较强的承载作用,均属于耕地生态受偿区。(2)流域耕地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且空间差异显著。流域耕地生态外溢价值达8.73×10^(9)元,为其他区域提供了重要的生态产品及服务。流域范围内,公主岭市和梨树县是主要的耕地生态价值外溢区。(3)流域耕地生态补偿标准为5191.16元/hm^(2),总受偿额度为5.98×10^(9)元,各区域间由于耕地生态价值、耕地生态盈亏面积、耕地保护责任及发展阶段等差异,其补偿标准及额度差异较大。[结论]判别耕地生态补偿相关利益主体,确定耕地生态外溢效益,考虑空间尺度及地区实际,进行差异化耕地生态补偿,可以完善耕地生态补偿机制,提高生态补偿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生态补偿 补偿标准 补偿主体 差异化 辽河流域
下载PDF
生态公平视域下额尔齐斯河流域生态补偿标准及空间选择
18
作者 罗万云 周杨 王小娟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1期9751-9766,共16页
如何在生态公平视域下厘清流域生态补偿的权责关系,确定乡镇尺度的生态补偿标准与空间,对于打破流域补偿资金分摊困境,推进生态补偿工作具有重要意义。论文基于生态服务价值构建额尔齐斯河流域生态补偿标准测算框架,运用最小二乘虚拟变... 如何在生态公平视域下厘清流域生态补偿的权责关系,确定乡镇尺度的生态补偿标准与空间,对于打破流域补偿资金分摊困境,推进生态补偿工作具有重要意义。论文基于生态服务价值构建额尔齐斯河流域生态补偿标准测算框架,运用最小二乘虚拟变量模型确定流域补偿标准,采用补偿优先级判别方法对流域补偿空间选择问题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2000—2020年额尔齐斯河流域土地利用转换呈现“林转草、草转其他”特征,尤其2000—2010年林地、草地净转出规模达到2088.34km^(2)(占比为7.16%)、5916.94km^(2)(占比为12.21%)。②2000—2020年额尔齐斯河流域受偿总金额与补偿总金额存在两阶段趋势,相应的金额在2010年之后趋于稳定,2020年受偿强度相比2000年下降了56.06%,补偿强度下降了23.72%。③额尔齐斯河流域生态补偿空间分区具有显著“北受-南补”特征,2020年,额尔齐斯河流域优先受偿资金规模为14.53亿元,优先补偿资金规模为19.23亿元,相对应的面积分别达到1665km^(2)和720km^(2)。论文提供的流域生态补偿方案对乡镇单元展开多元化的生态补偿工作具有科学参考价值,相关部门可以据此提高生态转移支付的精准性,制定出多方认可的生态补偿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生态公平 流域生态补偿 空间选择 额尔齐斯河流域
下载PDF
流域水资源和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启示--千岛湖及新安江流域案例
19
作者 张昊泽 黄会斐 +3 位作者 高凯拓 郭帅 刘冰心 周佳恒 《净水技术》 CAS 2024年第3期61-67,91,共8页
流域生态综合治理对推动流域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基于浙江千岛湖及新安江流域水资源与生态环境保护项目,对其在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中获得的成果及经验进行总结,并对后续流域生态综合治理提出建议。研究表明,项目采用SWAT模... 流域生态综合治理对推动流域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基于浙江千岛湖及新安江流域水资源与生态环境保护项目,对其在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中获得的成果及经验进行总结,并对后续流域生态综合治理提出建议。研究表明,项目采用SWAT模型进行污染特征识别,明确了主要污染形式及来源,给出了针对性生态修复意见,提高了综合治理效率。进而以小流域治理为单元,通过农业面源污染控制、森林生态系统修复、水资源管理等工作修复了流域生态系统。同时,基于《新安江流域水环境补偿协议》及千岛湖水基金,构建了多元化的流域生态补偿机制,为全国生态补偿体系贡献了浙江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安江 千岛湖 流域生态综合治理 生态补偿 综合规划
下载PDF
生态保护补偿政策能否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来自黄河流域制造业的经验证据 被引量:1
20
作者 简冠群 任淑瑜 《中国环境管理》 CSSCI 2024年第2期92-102,共11页
黄河流域环境污染与高质量发展已成为当前国内关注的重要问题,我国为应对黄河流域生态恶化带来的挑战制定了一系列环保政策。本文立足生态补偿政策并构建准自然实验,以2005—2019年黄河流域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运用多期双重差... 黄河流域环境污染与高质量发展已成为当前国内关注的重要问题,我国为应对黄河流域生态恶化带来的挑战制定了一系列环保政策。本文立足生态补偿政策并构建准自然实验,以2005—2019年黄河流域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运用多期双重差分法实证检验生态保护补偿政策对黄河流域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生态保护补偿政策的实施促进了黄河流域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的提高且存在明显的区域异质性和产权异质性,具体表现在对黄河流域上游和国有企业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促进作用明显高于中下游地区和非国有企业。社会责任承担和政府补助增加是生态保护补偿政策推进黄河流域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式,上述研究结论在经过PSM-DID、更换被解释变量、安慰剂检验后仍然具有稳健性。研究全面考虑了生态保护补偿政策在流域内不同区域发挥作用的渠道,有利于充分发挥生态保护补偿政策在黄河流域生态治理和高质量发展中的功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保护补偿 黄河流域 制造业 高质量发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