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07篇文章
< 1 2 3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On the Choice of the Path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Rule of Law in China: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mproving the Rule of Law Quality by Promoting the Substantive Rule of Law
1
作者 Gu Rongxin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212-223,共12页
The continuous debate on the formal rule of law and the substantive rule of law i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rule of law in China not only affects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connotation of the rule of law in China,but als... The continuous debate on the formal rule of law and the substantive rule of law i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rule of law in China not only affects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connotation of the rule of law in China,but also the choice of the path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rule of law in China.In the new stage of “comprehensively advancing the Law-Based Governance of China”,the process of “comprehensively advancing the Law-Based Governance of China” is also a process of continuously improving the rule of law quality in China.And from this perspective,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formal rule of law and the substantive rule of law has got a new meaning.Promoting the substantive rule of law is an important way to realiz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rule of law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he rule of law.At the same time,the promotion of the substantive rule of law should follow the “people-centered” nature of the rule of law and the objective is conducive to the promotion of the rule of law and the formation of the “rule of law ecolog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ormal rule of law SUBSTANTIVE rule of law rule of law QUALITY rule of law ecology rule of law development
下载PDF
Roadmap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an Ecological Rule of Law in China
2
作者 Lü Zhongmei 《Social Sciences in China》 2013年第4期162-170,共9页
The Report of the 18th CPC National Congress in 2012 emphasizes building a socialist country based on the rule of law as China's overall governance strategy. At the same time, it has expanded the "four in one" to ... The Report of the 18th CPC National Congress in 2012 emphasizes building a socialist country based on the rule of law as China's overall governance strategy. At the same time, it has expanded the "four in one" to "five in one"; i.e. the construction of an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has been added to the other major tasks in socialist construction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economic construction, political construction, cultural construction, and social construction, thus setting out the roadmap for China's construction of an environmental system based on the rule of law. The aim of this construction is to establish an environmental legal system that corresponds to China's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and its main task is to integrate environmental rationality into the operation of the rule of law by improving environmental legal mechanisms and institu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environmental rule of law environmental rationality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原文传递
法理学视阈下的生态文明法治 被引量:1
3
作者 米良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0-118,共9页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生态文明建设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提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理念,强调人与自然关系在新高度上的辩证统一关系,让人类对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认识达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生态文明”成为我国的治国方略写...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生态文明建设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提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理念,强调人与自然关系在新高度上的辩证统一关系,让人类对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认识达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生态文明”成为我国的治国方略写进了宪法,标志着“生态法治”成为我国法治一项新的重要内容。“生态法治”已经成为我国法治的一个重要价值理念,成为我国社会主义法治所要追求的目标之一,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思想的升级进步。它把此前“保护环境”的制度规范上升到“法理价值”的哲学层面,从而将对我国整个法律体系带来根本性的影响。从法理学的角度阐释“生态法治”,可以丰富我国法学理论的内容,还能为“生态法治”建设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理学 生态文明 生态法治
下载PDF
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的基本逻辑、运行样态与法治进路 被引量:1
4
作者 秦鹏 徐燕飞 《中国软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3-26,共14页
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作为中国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的特色制度创新,不仅是优化国土空间保护利用新格局的战略部署,也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引领下的实践范例。对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的逻辑论证和运行观察,发现:作为生态环境源头预防的基本性制度,... 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作为中国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的特色制度创新,不仅是优化国土空间保护利用新格局的战略部署,也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引领下的实践范例。对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的逻辑论证和运行观察,发现:作为生态环境源头预防的基本性制度,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根植于空间转向理论,蕴含着深厚的空间治理逻辑;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以实现空间正义为价值目标,法治化是其制度发展的应然理路;法制供给滞后、法律内容残缺、配套机制缺失是掣肘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战略实施和制度转型的主要动因。因此,提出要在明确立法策略的基础之上,按照内外在机理构筑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的法治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分区管控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国土空间 三线一单 空间正义 行政法治
下载PDF
劳动幸福观融入思政课教学的价值理路、基本原则与实施路径——以大学生“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为例 被引量:1
5
作者 王伟 陈东利 《职业技术》 2024年第4期1-7,共7页
劳动幸福观是对劳动价值的自我体认与情感认同,是劳动实践的动力之源与精神支撑,对培养当代大学生的劳动素养与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基础性意义。劳动幸福观融入思政课教学,应坚持把握育人导向、遵循教育规律、体现时... 劳动幸福观是对劳动价值的自我体认与情感认同,是劳动实践的动力之源与精神支撑,对培养当代大学生的劳动素养与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基础性意义。劳动幸福观融入思政课教学,应坚持把握育人导向、遵循教育规律、体现时代特征、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在实施路径上应形成以明确教学目标为先导、以优化教学内容为基础、以突出学生主体为根本、以改革教学评价为保障、以外化教学成果为支撑的系统化推进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幸福观 思想道德与法治 教学原则 实施路径
下载PDF
论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法治理论体系
6
作者 范进学 《交大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25,共21页
习近平法治思想蕴含着丰富而深邃的法治法理思想,并形成了思想深刻、内容完整、体系宏大、逻辑严密的法治理论体系。该理论体系具体包括法治概念论、法治本质论、法治目的论、法治精神论、法治规范论、法治体系论、法治方法论、法治教... 习近平法治思想蕴含着丰富而深邃的法治法理思想,并形成了思想深刻、内容完整、体系宏大、逻辑严密的法治理论体系。该理论体系具体包括法治概念论、法治本质论、法治目的论、法治精神论、法治规范论、法治体系论、法治方法论、法治教育论、法治信仰论、法治自信论、法治文化论等。前五论阐明了法治内在与外在的理论与制度的本体问题,概念论阐释法治是什么,本质论诠释法治的政治方向与定位,目的论解决法治的意义与归属,精神论阐明法治的灵魂何谓,规范论则为作为理想、理念、价值的法治找到安身立命的制度载体。因此,前五论关乎法治的内在道德与外在规范以及相互之间的内在联系与原理。后六论阐释了法治的全过程、全领域的运行过程及其规律,解决法治的目的、精神、本质、规范何以实现以及怎样实现的战略、战术与策略问题:体系论确立了法治建设的目标与法治运行规律,方法论解决了法治战略目标如何实现的路径、方法、方式问题,教育论解决了法治何以使人尊法守法用法的问题,信仰论解决了人们对待法治的根本道德态度、道德习惯与道德义务问题,自信论解决了人们对待本国法治的信心与内在认同问题,文化论阐释了法治的意识形态构成与人文精神积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法治思想 法治概念 法治精神 法治规范体系 法治信仰 法治十一论
下载PDF
适应性海洋法治理念在全球海洋治理中的适用
7
作者 罗国强 魏寒冰 《中国海商法研究》 CSSCI 2024年第2期64-76,共13页
新形势下,以《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为核心的海洋法体系在应对海洋治理中的传统安全问题和非传统安全问题时呈现一定的不适应性。普芬道夫自然法哲学中的社会性义务要求社会主体承担不损害他人正当权益的普遍义务,具备此种消极调和特征的... 新形势下,以《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为核心的海洋法体系在应对海洋治理中的传统安全问题和非传统安全问题时呈现一定的不适应性。普芬道夫自然法哲学中的社会性义务要求社会主体承担不损害他人正当权益的普遍义务,具备此种消极调和特征的公平原则强调规则与历史演替中的社会关系保持一致,主要表现为在承认变化的基础上适应变化。通过将适应理念嵌入海洋法体系,补充法治理念的内容,并表现为面向未来的开放式规则、利益相关者的多元参与和《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演化解释,海洋法将更加灵活地调整权利义务关系。适应性海洋法治理念具备内在延展性,能够为解决南海问题、日本倾倒核污水等海洋危机以及未来可能出现的类似问题提供借鉴思路。中国的综合实力不断提高,海洋利益诉求也随之变化拓展。中国需要兼顾本国利益与国际社会整体利益,适时调整立场态度,通过建立适应性的国内涉海法律体系、转化参与国际海洋治理的法律逻辑,实现国内涉海管理和全球海洋治理的相互协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适应理念 海洋法治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 全球海洋治理
下载PDF
我国农村生态文明法治建设面临的挑战与应对
8
作者 郭剑平 于岱卿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4年第1期98-104,共7页
农村生态文明法治建设的当代价值体现在有利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贯彻落实,有利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推进,有利于共同富裕目标的扎实推进。在实践中,农村生态文明法治建设面临立法不健全、执法不严格、主体法治意识不... 农村生态文明法治建设的当代价值体现在有利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贯彻落实,有利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推进,有利于共同富裕目标的扎实推进。在实践中,农村生态文明法治建设面临立法不健全、执法不严格、主体法治意识不足和监督体系不完善等现实挑战。我国应该通过健全农村生态文明法治立法、强化农村生态文明法治建设中的执法力度、增强农村生态文明法治建设相关主体的法治意识和完善农村生态文明法律监督体系等措施来推进农村生态文明法治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生态文明法治 乡村振兴战略 法律监督体系 农村生态环境治理
下载PDF
新时代我国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建设面临的突出问题、主要原因与破解维度
9
作者 陶火生 《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1-10,170,共11页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建设取得一系列成就,实现了历史性变革,但是也存在几个突出问题:深层次的体制障碍有待改革、法治体系的全面建构有待进一步完善、制度的系统完整性还不够严密、环境管理的人治痕迹仍然比较明显等...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建设取得一系列成就,实现了历史性变革,但是也存在几个突出问题:深层次的体制障碍有待改革、法治体系的全面建构有待进一步完善、制度的系统完整性还不够严密、环境管理的人治痕迹仍然比较明显等。这些问题的形成原因有很多,主要有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矛盾性、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不发达性、国内资源环境条件的有限性、“三期叠加”阶段的复杂性、国际环境治理的逼迫性等。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牢牢抓住始终保持制度体系建设的战略主动性、大力推进完善的生态法治体系、全面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机制改革等基本维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明制度体系 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 生态法治 战略主动性
下载PDF
习近平生态文明法治理论的基础命题:环境与经济协同发展
10
作者 刘卫先 《法治社会》 2024年第2期11-24,共14页
习近平生态文明法治理论的基础命题是环境与经济协同发展。习近平生态文明法治理论将生态环境保护的地位提升至前所未有的高度,目的并不是为了使生态环境保护在整体上处于优先经济发展的地位,而是为了补齐生态环境保护相对于经济发展而... 习近平生态文明法治理论的基础命题是环境与经济协同发展。习近平生态文明法治理论将生态环境保护的地位提升至前所未有的高度,目的并不是为了使生态环境保护在整体上处于优先经济发展的地位,而是为了补齐生态环境保护相对于经济发展而言所存在的短板。环境与经济协同发展也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法治理论的逻辑主线,体现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法治理论的主要内容之中,它将习近平生态文明法治理论的各个部分融贯成一个体系。习近平生态文明法治理论不仅从各个方面全面论述和揭示了环境与经济协同发展的深刻道理,而且为环境与经济协同发展的实现提供了完备的方法论指导和保障,引领并推动人与自然和谐之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更快更好地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生态文明法治理论 环境保护 经济发展 协同共进
下载PDF
乡村生态振兴的理论指引、现实挑战与实践路径 被引量:4
11
作者 李志浩 白雪 《安徽乡村振兴研究》 2024年第2期106-112,共7页
乡村生态振兴是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支撑,但在实践中却面临着诸多挑战:乡村生态治理体系尚不健全、乡村生态法治保障不够充分、乡村生态文化建设相对滞后等。因此,需要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指引下,运用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 乡村生态振兴是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支撑,但在实践中却面临着诸多挑战:乡村生态治理体系尚不健全、乡村生态法治保障不够充分、乡村生态文化建设相对滞后等。因此,需要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指引下,运用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从三个方面探寻我国乡村生态振兴的实践路径。第一,践行生态民生观,推进生态多元共治;第二,践行生态法治观,加大生态保护力度;第三,践行生态文明观,构建生态文化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生态振兴 生态民生观 生态法治观 生态文明观
下载PDF
“保障生态安全”的环境立法表达——以流域生态安全为中心展开
12
作者 孟庆瑜 李佳萌 王耀华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53-161,共9页
相较于一般意义的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保障生态安全”因更加突出的底线控制思维与短板效应视角而兼具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缘于生态安全尚存概念不清、定位不明的学理困境,“保障生态安全”虽在环境立法中提出,但未能具体且充分展开... 相较于一般意义的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保障生态安全”因更加突出的底线控制思维与短板效应视角而兼具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缘于生态安全尚存概念不清、定位不明的学理困境,“保障生态安全”虽在环境立法中提出,但未能具体且充分展开。实现“保障生态安全”在环境立法的表达完善应首先明晰生态安全的现有表达分异,并对其内涵与定位作出明确。鉴于生态安全必须从区域尺度衡量的基本特性,以及现有环境法律体系由基本法和大量以生态空间与要素为类型的单行法构成的基本情况,选取流域这一重要且典型的自然生态区域作为主要分析对象,阐明保障流域生态安全内容的具体构成,并分析保障流域生态安全在环境立法中的应然与实然。流域生态安全立法的完善理论上应当达至层级与要素的多维度关照、价值明确与内容充实的全面化展开,反观当前立法现状,相关立法关涉流域生态安全保障的规范则处于空白与重叠并存、模糊与整体关照不足的实然境地。生态环境法典编纂是推进生态环境法律体系化的重要方式,实现“保障生态安全”在环境立法中的良好表达可以生态环境法典编纂为契机。应首先明确生态安全整体性融入生态环境法律体系的路径选择,即不制定综合性较强的生态安全法,而是以“理念指引-原则遵循-制度实施”体系贯彻,在以“纂”为主的总则编中规定“保障生态安全”的立法目的、基本原则与基本制度,在以“编”为主的分编中体系化贯彻具体制度的构建,以最终形成整体上生态安全价值理念的立法彰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安全 流域 生态区域 环境法制 生态环境法典
下载PDF
当代大学生法治观教育的问题及路径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玲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42-46,共5页
作为未来国家建设中流砥柱的大学生的法治观教育任重而道远。当前,大学生法治观教育存在社会法治环境缺失影响法治观培养,家庭法治教育的基础性作用未得到充分发挥,高校法治观教育体系不健全,大学生法律知识水平和实践能力不足等问题。... 作为未来国家建设中流砥柱的大学生的法治观教育任重而道远。当前,大学生法治观教育存在社会法治环境缺失影响法治观培养,家庭法治教育的基础性作用未得到充分发挥,高校法治观教育体系不健全,大学生法律知识水平和实践能力不足等问题。完善当代大学生法治观教育的路径是: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发挥家庭法治教育的基础性作用,健全高校法治教育体系,提升大学生法律认知水平和实践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提升大学生法律意识与法律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法治观 法治教育 法治环境 家庭法治教育 法治教育体系 法律认知与实践能力
下载PDF
大概念下高中思政课法治教育的整体教学设计——以必修三《政治与法治》为例 被引量:1
14
作者 刘晓菲 杨伟东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12,共6页
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是全面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础工程。高中思政课是在高中阶段开展法治教育的关键课程,大概念视角下的整体教学设计能有效破解法治教育浅层化的困局。研究认为,大概念视角下的高中思政课法治教育... 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是全面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础工程。高中思政课是在高中阶段开展法治教育的关键课程,大概念视角下的整体教学设计能有效破解法治教育浅层化的困局。研究认为,大概念视角下的高中思政课法治教育有着法治认知的关联性和结构化、法治观念的深层理解与内化、法治实践的真实性与生活性的三重价值追求。需要在大概念“具体——抽象——具体”的思维框架指引下,遵循“自下而上”“自上而下”“横向联通”整体设计的逻辑表征形态。大概念视角下高中思政课法治教学的实践理路是:找准概念定位,建构法治大概念群;把握概念机理,创新结构化法治内容;关注概念载体,创设真实性法治情境;指向概念理解,生成思辨性法治议题;实现概念迁移,设计表现性评价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中思政课 大概念 法治教育 整体教学设计
下载PDF
生态文明视域下湘西少数民族的制度性生态民俗
15
作者 高翔 成辉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35-41,共7页
制度性生态民俗是指以制度规则为主要内容的生态民俗,属于非正式制度的范畴,相对于普通生态民俗而言,具有规范性、补充性和调整性等典型特征。以调整对象和规制目的为依据,可将湘西的制度性生态民俗大致分为三大类型:一是主要调整“人-... 制度性生态民俗是指以制度规则为主要内容的生态民俗,属于非正式制度的范畴,相对于普通生态民俗而言,具有规范性、补充性和调整性等典型特征。以调整对象和规制目的为依据,可将湘西的制度性生态民俗大致分为三大类型:一是主要调整“人-神”关系的自然禁忌型生态民俗,如苗族的枫树禁忌民俗;二是主要调整“民-民”关系的村民公约型生态民俗,如禁止越界砍伐林木的苗族榔规;三是主要调整“人-天(自然)”关系的技术规则型生态民俗,如侗族的“林粮间作”民俗。在新时代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中国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应增强对制度性生态民俗的文化自觉,推进湘西少数民族传统生态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民俗 环境习惯法 自然禁忌 村规民约 生态文化
下载PDF
乡村生态振兴法治保障的困境与出路 被引量:1
16
作者 侯军亮 吴家文 《肇庆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7-12,共6页
在中国式现代化和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推进乡村全面依法治理是时代必然。乡村生态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环节,亦是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应有之义。我国推进乡村生态振兴具有深厚的思想渊源与理论基础,但这需要法治的保障。当前在乡... 在中国式现代化和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推进乡村全面依法治理是时代必然。乡村生态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环节,亦是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应有之义。我国推进乡村生态振兴具有深厚的思想渊源与理论基础,但这需要法治的保障。当前在乡村生态环境方面存在生态立法不够完备,执法权责模糊,司法能动不足,监督体系不严等问题。因此,未来需要通过强化法治自觉,落实法治行动,深化法治担当,提升法治理念,来完善乡村生态振兴立法体系,严格乡村生态振兴执法规范,发挥乡村生态振兴司法能动性为乡村生态振兴注入新动能提供法治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治思想 乡村振兴 生态保护 法治保障
下载PDF
“法治中国”背景下高校法治教育发展路径研究——以内蒙古为例
17
作者 李敏轩 张莉蔚 《教育教学论坛》 2024年第34期161-164,共4页
随着我国法治教育的发展进步,高校法治教育已成为培养学生法律素养的重要抓手和主要阵地,是建设法治社会、法治中国的关键一环。当前,内蒙古地区高校法治教育还存在诸多问题,如法治教育的目标不清晰、教育内容缺乏科学性、教育方式相对... 随着我国法治教育的发展进步,高校法治教育已成为培养学生法律素养的重要抓手和主要阵地,是建设法治社会、法治中国的关键一环。当前,内蒙古地区高校法治教育还存在诸多问题,如法治教育的目标不清晰、教育内容缺乏科学性、教育方式相对单一。因此,有必要从高校法治教育的基本要求出发,立足内蒙古高等教育阶段的法治教育现状,在肯定内蒙古高校法治教育取得一定成效的同时,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考察研究,以期能提出符合内蒙古高校法治教育的可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高校 法治教育 法治思维 发展路径
下载PDF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生态环境治理的法治进路 被引量:1
18
作者 周利海 刘芳 +1 位作者 路明 梁磊 《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60-63,共4页
农村环境治理有助于乡村振兴、可持续发展、缩小城乡差距,但现阶段我国农村环境治理的法治化进程存在法治体系不健全,职责不清、执法能力亟待加强,领导、群众环境法律意识较差,环境侵权司法救济通道不通畅等问题。通过研究提出完善农村... 农村环境治理有助于乡村振兴、可持续发展、缩小城乡差距,但现阶段我国农村环境治理的法治化进程存在法治体系不健全,职责不清、执法能力亟待加强,领导、群众环境法律意识较差,环境侵权司法救济通道不通畅等问题。通过研究提出完善农村环境法律体系,提高广大村民的环境法律素养,让群众依法参与环境保护,强化司法与执法,为乡村振兴提供环境法治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环境法治 生态环境 村民
下载PDF
新修订《畜牧法》助力畜牧业高质量发展 被引量:1
19
作者 孟婷钰 岳兴 《中国畜禽种业》 2024年第5期77-86,共10页
畜牧业高质量发展是满足人民对优质、安全畜牧产品持续增长需求的关键手段。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推动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决策部署,运用法治力量助力畜牧业转型升级和持续健康发展成为新发展阶段的有效途径。该文在对新修订《畜牧... 畜牧业高质量发展是满足人民对优质、安全畜牧产品持续增长需求的关键手段。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推动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决策部署,运用法治力量助力畜牧业转型升级和持续健康发展成为新发展阶段的有效途径。该文在对新修订《畜牧法》制度创新与亮点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从动物疫病、养殖环保、资源短缺、贸易保护主义4个方面对阻碍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疑难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加快推进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4条政策路径,包括建立健全动物防疫与食品安全法律体系、以生态文明法治建设助力畜牧业绿色发展、完善畜产品市场持续稳定供给保障政策、提升双循环格局下畜产品国际竞争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畜牧法 畜牧业高质量发展 生态文明 法治
下载PDF
新时代背景下完善法学教育的若干思考 被引量:5
20
作者 魏健馨 冯晟 《河北法律职业教育》 2024年第3期4-18,共15页
新时代背景下,全球化、多元化、信息化趋势对中国的法学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更高的要求,法学教育任重道远。法学教育对培养法治人才、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具有多重实践意义。为有效应对新格局和新形势,需要以法学教育为主题展开深入思考,... 新时代背景下,全球化、多元化、信息化趋势对中国的法学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更高的要求,法学教育任重道远。法学教育对培养法治人才、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具有多重实践意义。为有效应对新格局和新形势,需要以法学教育为主题展开深入思考,在此基础上,厘清新时代赋予法学教育的新理念。在回溯法学教育历史的基础上,应当检视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并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找出解决的办法和方案。由此,新时代背景下法学教育应当在塑造职业人格、强化实践力以及培养涉外法治人才上下功夫,以满足国家和社会发展对高端法治人才的迫切需求,法学教育的宗旨、培养计划和目标、教学实践等都要有所调整,保持与时俱进的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新理念 法治国家 法学教育 高端法治人才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