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6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n Empirical Study on the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Circular Economy Based on Ecological Efficiency: A Case Study of Jiangsu Province
1
作者 Liu Binglin Zhang Chao +4 位作者 Wang Huan Hu Qing Dai Yihao Shen Wei Zhang Wenbo 《Meteor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Research》 CAS 2017年第5期78-86,共9页
Based on the theory of ecological efficiency,an empirical study on ecological efficiency and its changing path in Jiangsu Province during2005-2014 was conducted,and the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conomic development a... Based on the theory of ecological efficiency,an empirical study on ecological efficiency and its changing path in Jiangsu Province during2005-2014 was conducted,and the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environmental pressure in the province was discussed by decoupling analysis. Finally,the main influencing factors of changes in ecological efficiency were analyzed by grey relational analysis metho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from 2005 to 2014,the resource efficiency of each indicator in Jiangsu Province fluctuated,while the environmental efficiency of most indicators increased slightly. The comprehensive resource efficiency and environmental efficiency also fluctuated,and the fluctuation range of the comprehensive environmental efficiency was larger than that of the comprehensive resource efficiency. Seen from the temporal evolution of ecological efficiency and circulation economy development pattern in Jiangsu Province,the leaping development mode was adopted in the province.The decoupling state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environmental pressure in Jiangsu Province was unstable,and they were in a state of strong decoupling,weak decoupling and expensive recoupling in most years.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of grey relational analysis,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 of solid waste,industrial electricity consumption,electricity consumption of the whole society,domestic energy consumption,discharge of urban domestic sewage,and production of common industrial solid waste were the main influencing factors of changes in ecological efficiency in Jiangsu Provin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cological efficiency regionAL CIRCULAR ECONOMY Measurement jiangsu PROVinCE
下载PDF
Occurrence Regularity and Ecological Control Technology of Diseases of Hedgerow Commonly Used in Greening in Five Cities of Southern Jiangsu
2
作者 SHEN Yaoming MA Guosheng 《Journal of Landscape Research》 2019年第6期141-144,共4页
The disease types, symptom characteristics, pathogenesis and ecological control technology of hedgerow commonly used in landscape greening in Nanjing, Zhenjiang, Changzhou, Wuxi and Suzhou were systematically studied.... The disease types, symptom characteristics, pathogenesis and ecological control technology of hedgerow commonly used in landscape greening in Nanjing, Zhenjiang, Changzhou, Wuxi and Suzhou were systematically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re were 10 kinds of common diseases of flowers and shrubs in landscape greening in five cities of southern Jiangsu. Among them, 8 were caused by deuteromycotina and 2 were caused by subphylum basidiomycetes. It was pointed out that the disease regularity was directly related to the pathogenic bacteria, temperature and humidity, microclimate and hedgerow growth. For the first time, the ecological control method of hedgerow disease which focused on ecological health maintenance was put forwar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IVE CITIES in southern jiangsu HEDGEROW Plant DISEASES Occurrence REGULARITY ecologicalcontrol technology
下载PDF
陕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区域合作困境与突破策略
3
作者 石林 张欢 龙志祥 《陕西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5期86-92,共7页
陕南作为我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涵养地和秦巴生物资源多样性保护区,是重要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试验示范区。当前,区域合作对陕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十分必要。面对地方政府合作意愿与能力不足、生态产品相关标准体系残缺混乱、区域... 陕南作为我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涵养地和秦巴生物资源多样性保护区,是重要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试验示范区。当前,区域合作对陕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十分必要。面对地方政府合作意愿与能力不足、生态产品相关标准体系残缺混乱、区域生态资本化运营能力薄弱、产品经营开发机制碎片化等现实困境,陕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应以生态资源区域化整合打造产品稀缺性、以区域生态资本化运营推动产品价值转化增值、以体制机制创新提升区域合作动力、以系统经营开发提升区域运营效率。针对当前所面临的困境,从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路径出发,提高地方政府合作意愿与能力,健全完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相关标准体系,提高生态资本化运营的整体能力,系统构建价值实现的经营开发机制将是推进陕南地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区域合作的努力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南 区域合作 生态产品价值 基本路径 推进对策
下载PDF
苏南“森林乡镇”生态空间优化提升——以无锡洛社镇为例
4
作者 王昆 王秋杨 《小城镇建设》 2024年第4期40-47,共8页
“森林乡镇”建设是响应绿色发展战略、践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首先,本文提出“森林乡镇”生态空间建设需要由只重绿量增长向量质兼顾的生态模式转化,由推动乡镇生态环境建设向全面提高乡镇宜居性转变。其次,以典型苏南乡镇—江... “森林乡镇”建设是响应绿色发展战略、践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首先,本文提出“森林乡镇”生态空间建设需要由只重绿量增长向量质兼顾的生态模式转化,由推动乡镇生态环境建设向全面提高乡镇宜居性转变。其次,以典型苏南乡镇—江苏无锡洛社镇作为案例,分析其建设“森林乡镇”面临的生态空间格局破坏、空间组织方式混乱无序、生态要素质量快速下降的主要空间问题。最后,提出复合生态视角下洛社“森林乡镇”生态空间优化提升策略,提出重点关注3个空间层面的问题,即宏观层面构建健康稳定的“森林乡镇”生态网络格局,中观层面构建具有江南水乡特色的产、居、野高度融合的空间模式,微观层面强化“森林乡镇”生态惠民、生态空间要素复合价值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乡镇 复合生态 生态空间 苏南乡镇 无锡洛社镇
下载PDF
耦合生态系统服务供需的生态安全格局构建——以苏南地区为例 被引量:3
5
作者 梁坤宇 金晓斌 +5 位作者 张晓琳 宋家鹏 李权荃 应苏辰 祁曌 周寅康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3880-3896,共17页
生态系统服务供需平衡是保障生态安全的基础,将生态系统服务供需作用流动机制融入生态安全格局构建对保障区域生态安全和提升人类生态福祉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景观生态学原理,提出耦合生态系统服务供需的生态安全格局构建逻辑方法,以苏... 生态系统服务供需平衡是保障生态安全的基础,将生态系统服务供需作用流动机制融入生态安全格局构建对保障区域生态安全和提升人类生态福祉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景观生态学原理,提出耦合生态系统服务供需的生态安全格局构建逻辑方法,以苏南地区为研究区构建了景观生态安全格局和社会生态安全格局。研究结果表明:(1)耦合生态系统服务供需的生态安全格局应以维系区域生态安全和保障区域人类生态福祉为构建目标。其中,生态安全以生态系统服务与生态风险为核心关注对象,人类生态福祉的实现依赖于人类主动获取与生态系统服务流;(2)苏南地区生态系统服务供需间存在错配格局,在此基础上分别识别生态源地与需求源地4247.46km^(2)、1882.16km^(2),生态廊道与供需廊道1614.02km、1915.82km,生态夹点29处、生态障碍点23处、生态供需节点20处;(3)形成“三区四带两组团”的社会-景观生态安全格局优化布局方案,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针对性保护修复策略,推动经济-生态空间协同发展。研究可为丰富区域生态安全格局构建理论和方法、推动国土空间优化与管控提供参考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安全格局 生态系统服务供需 人类生态福祉 生态网络 苏南地区
下载PDF
基于土地利用变化的苏南生境质量与生态红线评估
6
作者 赵柄婷 王维枫 +3 位作者 阮宏华 宁卓 闫珂 陈智立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00-111,共12页
【目的】评估和模拟快速城镇化对生境质量的影响,为优化生态红线区和生态敏感区调整提供科学依据,进而优化国土空间规划和加强生态空间管控。【方法】以江苏省南部为例,基于PLUS模型、InVEST模型和热点分析等方法,评估2000、2010、2020... 【目的】评估和模拟快速城镇化对生境质量的影响,为优化生态红线区和生态敏感区调整提供科学依据,进而优化国土空间规划和加强生态空间管控。【方法】以江苏省南部为例,基于PLUS模型、InVEST模型和热点分析等方法,评估2000、2010、2020年的土地利用变化规律、生境质量与退化度的时空演变、预测2030年的变化趋势,并综合定量评估生态红线区生境质量。【结果】(1)2000—2020年,苏南地区土地利用发生显著变化,主要表现为耕地向建设用地和水域转移;生境质量均值呈下降趋势,空间上形成了东西高,中间低的分布格局;生境退化度呈现“中心低–外部高”的圈层分布。(2)2030年3种土地利用模拟情景中,城镇发展情景下,耕地面积减少最多;生态保护情景下,森林和湖泊得到严格保护;可持续发展情景下建设用地规模得到控制。生境质量均值的排序为生态保护情景>可持续发展情景>城镇发展情景。(3)热点分析得出,2020年苏南地区乡镇尺度的生境质量和退化度呈集中分布,城镇中心为冷点区域,热点主要分布在森林和山脉,水域为生境质量的高值区。(4)生态红线区域内的生境质量整体高且相对稳定;在未来预测中,生态保护情景会扩大错位面积,可持续发展情景会降低错位面积。【结论】快速城镇化和人类活动剧烈是导致苏南地区和部分生态红线区内生境质量下降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境质量 苏南地区 inVEST模型 PLUS模型 生态红线
下载PDF
The quality attribute of watershed ecosystem is more important than the landscape attribute in controlling erosion of red soil in southern China 被引量:3
7
作者 Qing Zhu Xi Guo +4 位作者 Jiaxin Guo Jun Wu Yingcong Ye Wenbo Cai Shiyu Liu 《International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Research》 SCIE CSCD 2022年第3期507-517,共11页
Landscape and quality attributes are major ecosystem characteristics closely associated with soil conservation service(SCS).However,the intrinsic mechanisms by which these two attributes influence SCS are still unclea... Landscape and quality attributes are major ecosystem characteristics closely associated with soil conservation service(SCS).However,the intrinsic mechanisms by which these two attributes influence SCS are still unclear.Therefore,this study quantitatively analyzed the landscape pattern,ecological quality,and SCS in the Lianshui River watershed(a typical soil and water loss area of red soil in southern China)and its sub-watersheds in 2019.The boosted regression tree model was used to explore the influence of 15 factors(i.e.,landscape and quality attributes)on SCS at the sub-watershed scale.According to the results,compared with the landscape attribute,the quality attribute of the watershed ecosystem could better explain the spatial heterogeneity of SCS across 66 sub-watersheds.The overall degree of influence of five quality factors on SCS reached 57.81%,with the highest being the normalized differential build-up and bare soil index(NDBSI),at 25.11%.Among 10 landscape factors,aggregation had the greatest influence on SCS,at 28.64%.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key influencing factors and SCS were nonmonotonic and non-linear,with threshold effects.For example,NDBSI values of 0.18e0.41 had a positive influence on SCS,while NDBSI values of 0.41e0.65 had a negative influence on SCS.The findings broaden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response of SCS to changes in landscape and quality attributes at the sub-watershed scale,and could offer comprehensive support for soil erosion management in the watershed ecosyste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ndscape pattern ecological quality Soil conservation service Boosted regression tree Red soil region in southern China
原文传递
共生理论视角下市域产教联合体实践的问题审视和建构路径——以苏南地区为例
8
作者 陆丽丹 苏建青 《江苏高职教育》 2024年第4期93-100,共8页
共生理论在市域产教联合体建设中具有适用性。当下苏南地区市域产教联合体的建设实践中,存在着共生单元间价值取向和利益诉求存在差异、共生环境缺乏有效政策和保障机制支撑、多元主体共生发展受到制约等现实问题。可以从增强共生主体... 共生理论在市域产教联合体建设中具有适用性。当下苏南地区市域产教联合体的建设实践中,存在着共生单元间价值取向和利益诉求存在差异、共生环境缺乏有效政策和保障机制支撑、多元主体共生发展受到制约等现实问题。可以从增强共生主体的兼容与协同性出发,在行为方式上构建互惠共生模式,在组织程度上构建一体化共生模式,通过畅通共生界面、构建共享平台、优化共生环境、加强政策保障等有效路径来构建市域产教联合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生理论 苏南地区 市域产教联合体 区域发展
下载PDF
苏南丘陵地区森林土壤酶活性季节变化 被引量:45
9
作者 陶宝先 张金池 +1 位作者 愈元春 丛日亮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2349-2354,共6页
研究了苏南丘陵区不同林分土壤养分、酶活性的剖面分布以及酶活性的季节动态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偏酸性,土壤中TN质量分数较高,有机质、TK、AK质量分数中等,TP、AP质量分数较低,土壤TN、有机质、AK、AP的质量分数及蔗糖... 研究了苏南丘陵区不同林分土壤养分、酶活性的剖面分布以及酶活性的季节动态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偏酸性,土壤中TN质量分数较高,有机质、TK、AK质量分数中等,TP、AP质量分数较低,土壤TN、有机质、AK、AP的质量分数及蔗糖酶、脲酶、H2O2酶、磷酸酶活性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土壤酶活性在不同季节也存在差异,蔗糖酶活性的季节变化表现为:秋季>夏季>春季>冬季,脲酶活性为:夏季>春季>秋季>冬季,毛竹林土壤的磷酸酶活性为:秋季>春季>夏季>冬季,其它3种林分土壤的磷酸酶活性为:秋季>夏季>春季>冬季,H2O2酶活性在马尾松、麻栎、毛竹林土壤内表现为:春季>秋季>夏季>冬季,在杉木内林土壤内表现为:春季>夏季>秋季>冬季。在α=0.01或α=0.05水平下,土壤酶活性与土壤TN、AP、AK、有机质及重元素Pb、Cu、Zn、Cr、Ni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与土壤容重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冬季蔗糖酶与其它3个季节的蔗糖酶呈现极显著或显著正相关;秋季磷酸酶与其它3个季节的磷酸酶呈现极显著或显著正相关;夏季脲酶与其它3个季节的脲酶呈现极显著正相关;夏季H2O2酶与其它3个季节的H2O2酶呈现极显著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酶活性 森林土壤 苏南丘陵地区
下载PDF
苏南丘陵不同林分类型土壤质量评价 被引量:14
10
作者 陶宝先 张金池 +4 位作者 林杰 张波 崔志华 孔雨光 俞元春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74-78,共5页
以苏南丘陵区杉木、马尾松、栎林、毛竹等4种林分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全氮、全磷、有效磷、速效钾、pH、土壤密度、有机质、蔗糖酶、脲酶、磷酸酶、全铜、全锌、全铅、全铬、全镍等15个指标,分别从土壤肥力质量、生物学质量和环境质量... 以苏南丘陵区杉木、马尾松、栎林、毛竹等4种林分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全氮、全磷、有效磷、速效钾、pH、土壤密度、有机质、蔗糖酶、脲酶、磷酸酶、全铜、全锌、全铅、全铬、全镍等15个指标,分别从土壤肥力质量、生物学质量和环境质量3个方面,研究各林分的土壤质量,并将研究区的土壤质量分为5级。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4种林分的土壤质量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土壤质量综合评价指数均在0.4~0.6,土壤质量为llI级,土壤质量指数从大到小依次为毛竹、杉木、马尾松、栎林、对照(裸地),表明该地区的土壤质量总体处于中等水平。土壤磷、钾元素含量低是造成土壤质量不高的主要原因,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土壤的肥力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南丘陵地区 土壤质量 土壤肥力水平
下载PDF
苏南丘陵区典型森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估算 被引量:15
11
作者 陶宝先 张金池 俞元春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2054-2060,共7页
针对苏南丘陵区杉木、马尾松、毛竹、栎林等4种典型森林生态系统,实测了其主要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运用多种生态经济学方法估算了4种林分的生态服务价值。生态服务价值包括直接使用价值和间接使用价值,间接使用价值包括气体调节、涵养... 针对苏南丘陵区杉木、马尾松、毛竹、栎林等4种典型森林生态系统,实测了其主要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运用多种生态经济学方法估算了4种林分的生态服务价值。生态服务价值包括直接使用价值和间接使用价值,间接使用价值包括气体调节、涵养水源、保土固肥、防止水库淤积、营养物质循环、净化环境价值等。研究区杉木、马尾松、栎林、毛竹4种林分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中,间接经济价值分别是其直接经济服务价值的1.82、2.12、3.16、4.04倍,单位面积的森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分别为192397.30、113262.69、88350.51、103289.69元·hm-2·a-1。在区域研究中,根据地方实测的数据进行估算,能提高计量森林生态服务功能价值的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 生态服务价值 苏南丘陵区
下载PDF
文化生态学视野下南部沿海区域大众体育的发展 被引量:12
12
作者 陈琦 吕树庭 +3 位作者 龚建林 周良君 王菁 王宝珠 《体育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0-14,共5页
借鉴文化生态学的理论与方法,对南部沿海区域大众体育发展进行研究。南部沿海区域休闲体育、学校体育和体育产业的发展均与该区域文化生态环境密切相关。体育之乡的形成,就是体育在发展过程中与区域文化生态环境相适应的产物。
关键词 大众体育 文化生态学 文化生态环境 南部沿海区域
下载PDF
以生态-经济为导向的江苏省土地开发适宜性分区 被引量:48
13
作者 陈雯 孙伟 +1 位作者 段学军 陈江龙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12-317,共6页
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经济发达地区大量的农业及生态保护用地被侵占,开发可持续性受到威胁。从协调经济、人口、资源、环境相互关系出发,空间开发强调因地制宜,即让开发成本低、资源环境容量大的地区承担高强度的工业化和城市... 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经济发达地区大量的农业及生态保护用地被侵占,开发可持续性受到威胁。从协调经济、人口、资源、环境相互关系出发,空间开发强调因地制宜,即让开发成本低、资源环境容量大的地区承担高强度的工业化和城市化等社会经济活动;而让生态价值高、开发难度大的区域承担农业和生态维护功能。土地开发适宜性分区,以生态-经济为导向,借鉴已有区划方法,采用要素层-关系层-逻辑层-应用层的技术路线,评价适宜各单元的开发强度,划分开发与保护空间。将这一方法运用于江苏省的案例研究之中,以县和省辖市市区为基本评价单元,通过选择自然生态与经济社会两方面的指标,综合分析生态和经济重要性指数,将江苏全省划分为优先开发区域、适度开发区域、适度保护区域、优先保护区域和灰色区域等五大类型区。这一结果可以作为引导空间开发秩序、实施区域建设空间管制的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开发适宜性分区 生态重要性指数 经济重要性指数 江苏省
下载PDF
宁南黄土丘陵区不同生态恢复与重建中的土壤水分变化研究 被引量:23
14
作者 王月玲 张源润 +2 位作者 蔡进军 李生宝 蒋齐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05年第7期367-369,376,共4页
针对宁南黄土丘陵区存在的生态脆弱、环境恶化的突出问题,对黄土丘陵区不同生态恢复过程中的土壤水分变化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退化山地的植被恢复过程中,0 ̄60cm土层,土壤水分含量随恢复年限的增长而增加,在60cm土层以下,土壤... 针对宁南黄土丘陵区存在的生态脆弱、环境恶化的突出问题,对黄土丘陵区不同生态恢复过程中的土壤水分变化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退化山地的植被恢复过程中,0 ̄60cm土层,土壤水分含量随恢复年限的增长而增加,在60cm土层以下,土壤含水量随着退耕年限的不断增长不断减小;对于不同恢复方式的土壤水分含量,88542水平沟>人工草地>鱼鳞坑>天然草地;对于不同植被类型的土壤水分含量,草地>灌木地>林地;对于不同地形的土壤水分含量,阴坡>半阴坡>阳坡,坡下部>坡中部>坡上部,并且随着坡度的不断增加,土壤水分含量不断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丘陵区 水分变化 生态恢复 宁南 土壤水分含量 重建 恢复过程 土壤含水量 生态脆弱 环境恶化 退化山地 研究结果 天然草地 人工草地 恢复方式 植被类型 鱼鳞坑 水平沟 半阴坡 土层 年限 减小 林地 灌木 坡度
下载PDF
江苏沿海地区耕地景观生态安全格局变化与驱动机制 被引量:45
15
作者 王千 金晓斌 周寅康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0期5903-5909,共7页
沿海地区是土地利用变化剧烈区,同时也是生态系统敏感脆弱区。以江苏省沿海为研究区,基于景观生态安全理论,结合遥感技术与空间分析技术,从景观生态安全角度测算沿海19个县耕地景观生态安全指数,在此基础上,重点讨论1995—2005年江苏沿... 沿海地区是土地利用变化剧烈区,同时也是生态系统敏感脆弱区。以江苏省沿海为研究区,基于景观生态安全理论,结合遥感技术与空间分析技术,从景观生态安全角度测算沿海19个县耕地景观生态安全指数,在此基础上,重点讨论1995—2005年江苏沿海地区耕地景观生态安全格局变化特征与驱动机制。研究结果显示:江苏沿海地区15a来耕地景观安全格局变化显著,Ⅰ级区范围呈扩大趋势,Ⅱ级区格局变化较为分散,Ⅲ级区的范围逐渐缩小,呈现由南部地区向中部地区减少,由内陆向沿海推进的格局变化特征;回归模型显示,县级层次耕地景观生态安全主要驱动力为土地整理项目数量、国民经济总产值和人口密度,其回归系数分别为0.253、-0.224和-0.17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变化 景观生态安全 驱动机制 江苏沿海
下载PDF
苏南城市群河流表层沉积物中二噁英和共平面多氯联苯的浓度水平、来源和生态风险 被引量:6
16
作者 张烃 陈社军 +9 位作者 李楠 刘爱民 张利飞 史殿龙 郑森 赵虎 齐丽 麦碧娴 黄业茹 董亮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445-1455,共11页
对25个苏南城市群河流表层沉积物中二噁英及17个样品中共平面多氯联苯的监测表明,PCDD/Fs和dl-PCBs中位值分别为6.61 ng WHO1998TEQ·kg-1和1.43 ng WHO1998TEQ·kg-1,均处于我国和亚洲河流表层沉积物的中等水平.PCDD/Fs和dl-P... 对25个苏南城市群河流表层沉积物中二噁英及17个样品中共平面多氯联苯的监测表明,PCDD/Fs和dl-PCBs中位值分别为6.61 ng WHO1998TEQ·kg-1和1.43 ng WHO1998TEQ·kg-1,均处于我国和亚洲河流表层沉积物的中等水平.PCDD/Fs和dl-PCBs含量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和工业规模呈现正相关.开发区新建企业是PCDD/Fs的新排放源之一.统计分析表明,南通PCDD/Fs的排放以燃煤和农药五氯酚的使用为主,无锡来源于农业活动和少量工业污染源,苏州则受到目前工业排放源的影响,3个城市的PCBs主要来源于历史上PCBs工业品的使用.96%的采样点总毒性当量浓度(TEQ)超过加拿大沉积物质量指导值(ISQGs),88%的采样点超过美国EPA ISQGs,表明苏南城市群表层沉积物PCDD/Fs和dl-PCBs具有一定生态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南城市群 表层沉积物 二噁英类 来源 生态风险
下载PDF
江苏沿海化工快速发展下区域生态风险评价模型研究 被引量:12
17
作者 凌虹 孙翔 +2 位作者 朱晓东 王惠中 李扬帆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138-1142,共5页
区域生态风险评价是区域建立生态风险预警机制,实现有效生态风险管理的基础,而其中区域生态风险评价模型的构建是关键。本研究在分析江苏沿海化工风险源及危害性、风险受体以及风险相应能力的基础上,根据科学性、可操作性、动态性与静... 区域生态风险评价是区域建立生态风险预警机制,实现有效生态风险管理的基础,而其中区域生态风险评价模型的构建是关键。本研究在分析江苏沿海化工风险源及危害性、风险受体以及风险相应能力的基础上,根据科学性、可操作性、动态性与静态性相结合、定性与定量相结合以及因地制宜的原则,选取代表性强、表征明显、简明且易于统计量化的要素和因子,在传统数学模式的基础上,运用系统动力学、景观生态学以及GIS分析、引入区域化工风险压力、化工园区风险度、区域环境敏感指数等指数,采用Delphi、AHP法构建了包括化工风险压力指数、区域环境状态指数、区域生态风险管理指数的区域化工生态风险的多指标综合评价模型。建立的评价模型为研究区域尺度政策实施的生态风险状态及发展趋势提供了一种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生态风险 评价模型 化学工业 江苏沿海
下载PDF
城市群型自主创新示范区创新一体化路径研究——以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为例 被引量:10
18
作者 陆红娟 丁宏 +2 位作者 朱军 何程 黄倧睿 《科技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31-139,共9页
以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为例,从空间、主体、客体、环境、成果等五个维度对区域创新一体化内涵进行研究性界定,对标先于其建设的4个自创区,分别从苏南自身一体化工作推进和创新绩效横向对比两个角度分析其创新一体化的优势与短板。结... 以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为例,从空间、主体、客体、环境、成果等五个维度对区域创新一体化内涵进行研究性界定,对标先于其建设的4个自创区,分别从苏南自身一体化工作推进和创新绩效横向对比两个角度分析其创新一体化的优势与短板。结果表明,由省级层面自上而下推进的创新一体化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由于各城市和高新区参与度不高,即使整合了9个国家高新园区资源,苏南的创新发展绩效仍较中关村等自创区存在较大差距。据此,得到共谋一体化创新空间布局、合力提升主体创新能级、协作集聚创新资源要素、共塑开放融合的“双创”生态环境、共研共享共用区域科技成果等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南 创新 区域 一体化 自创区
下载PDF
生态风险分析用于苏北滩涂土壤盐渍化风险评估研究 被引量:22
19
作者 李冬顺 杨劲松 姚荣江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857-864,共8页
针对制约苏北滩涂土壤资源开发利用的盐渍障碍因素,将生态风险理论引进该区域农田生态系统的盐渍化风险评价中,探讨了生态风险分析的方法与过程,建立了土壤盐渍化风险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了风险评价模型,并对区域土壤盐渍化风险状况进行... 针对制约苏北滩涂土壤资源开发利用的盐渍障碍因素,将生态风险理论引进该区域农田生态系统的盐渍化风险评价中,探讨了生态风险分析的方法与过程,建立了土壤盐渍化风险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了风险评价模型,并对区域土壤盐渍化风险状况进行了定量评估与分级。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盐渍化风险总体较高且不同部位风险差异较大,其综合风险值介于0.26~0.91之间,平均值达0.53;盐渍化风险分布表现出与土壤盐分、地下水矿化度较为相似的空间规律,受种植制度与耕作措施的影响,研究区东部水稻地盐渍化风险总体高于西部棉花地。研究区内风险较大的区域占总面积比例为63.54%,风险一般的占30.53%,风险很大的占5.01%,风险较小的仅占0.92%;其中较大风险和一般风险区分布面积最大,是土壤改良治理的重点区域。该结果可为滩涂区中、低产地改造、障碍土壤的科学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风险分析 苏北 滩涂 盐渍化 风险评估
下载PDF
基于物元模型的苏南地区土地生态安全评价 被引量:18
20
作者 刘雯波 郑华伟 刘友兆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75-180,共6页
运用物元模型对江苏省苏南地区5个城市的土地生态安全进行了评价,结合区域特征分析苏南5市的土地生态安全随时间变化的趋势及其影响因素的区域差异,进而从总体上评价了苏南5市的土地生态安全动态变化。结果表明:(1)经济因素是促进苏南5... 运用物元模型对江苏省苏南地区5个城市的土地生态安全进行了评价,结合区域特征分析苏南5市的土地生态安全随时间变化的趋势及其影响因素的区域差异,进而从总体上评价了苏南5市的土地生态安全动态变化。结果表明:(1)经济因素是促进苏南5市土地生态安全的主导因素,抑制因素表现出明显的区域差异,农药的使用严重威胁无锡、常州、苏州和镇江市的土地生态安全;工业废气排放显著抑制南京市的土地生态安全,工业废水排放对苏州和无锡地区带来一定影响;人口密度对苏南5市的影响也不尽相同。(2)总体来说,苏南5市的土地生态安全从2003年到2009年以稳步发展和跳跃式发展两种方式向较高等级转化,南京、常州和镇江地区的土地生态安全存在进一步优化的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生态安全 物元模型 苏南地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