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stimation of Nitrogen Fertilizer Use Efficiency in Dryland Agroecosystem 被引量:2
1
作者 LI Shi-qing LI Sheng-xiu 《Agricultural Sciences in China》 CAS CSCD 2001年第1期89-94,共6页
A field trial was carried out to study the nitrogen fertilizer recovery by four crops in succession in manurial loess soil in Yangling.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nitrogen fertilizer not only had the significant effe... A field trial was carried out to study the nitrogen fertilizer recovery by four crops in succession in manurial loess soil in Yangling.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nitrogen fertilizer not only had the significant effects on the first crop , but also had longer residual effects, even on the fourth crop. The average apparent nitrogen fertilizer recovery by the first crop was 31.7%, and the accumulative nitrogen recovery by the 4 crops was high as 62.3%, and the latter was double as the former. It is quite clear that the nitrogen fertilizer recovery by the first crop was not reliable for estimating the nitrogen fertilizer unless the residual effect of nitrogen fertilizer was includ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ry FARMING Ecological systen of FARMLAND nitrogen fertilizer recovery Residual effect
下载PDF
External Costs and Optimum Use of Nitrogen Fertilizer Based on the Balance of Economic and Ecological Benefits in the Paddy Field System of the Dongting Lake Area, China 被引量:1
2
作者 XIANG Ping-an ZHOU Yan +3 位作者 JIANG Ju-ao ZHENG Hua YAN Hui-min HUANG Huang 《Agricultural Sciences in China》 CAS CSCD 2007年第3期347-354,共8页
The external costs and the optimum use of nitrogen fertilizer based on the balance of economic and ecological benefits was studied with the paddy field system of Dongting Lake area, one of the main food production reg... The external costs and the optimum use of nitrogen fertilizer based on the balance of economic and ecological benefits was studied with the paddy field system of Dongting Lake area, one of the main food production regions in China. The environmental impact was economically evaluated using methods of the environmental impact economical evaluation. The optimum use of nitrogen fertilizer was calculated based on the exterior diseconomy theory and by using the production function model. Both ecological benefits and farmers' economic benefits were considered. It was calculated on the data from 2002 that the losses caused by inappropriate utilization of nitrogen fertilizer in the process of food production were fishery, 0.1 × 10^7 RMB yuan; water treatment, 1.02 × 10^8 RMB yuan; tour business, 0.11 ×10^8 RMB yuan, and habitation environment, 0.3 × 10^7 RMB yuan, totally equivalent to 0.41 RMB yuan kg^-1 N. The economically satisfactory and the ecological agronomic nitrogen fertilizer dose for current production was 138 and 137 kg ha^-1, respectively. The research showed that the actual nitrogen fertilizer application amount in the paddy field system of the Dongting Lake area already reached or exceeded the farmers' economic satisfaction and the ecological agronomic nitrogen fertilizer dose for current production. An environmental tax is suggested to impose on over-use of nitrogen fertiliz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trogen fertilizer external costs economic benefit ecological benefit Dongting Lake area
下载PDF
Yields and Nitrogen Use Efficiencies of Rice (Oryza sativa) at Different Sites Using Different Nitrogen Fertilizer Application Rates and Controlled-release Urea to Conventional Urea Ratios
3
作者 Hong XIONG Lin ZHANG +5 位作者 Yongchuan ZHU Xiaoyi GUO Peng JIANG Mao LIU Xingbin ZHOU Fuxian XU 《Agricultural Biotechnology》 CAS 2018年第3期149-157,206,共10页
Rice yields and nitrogen use efficiencies were studied at five sites in southwest China using two nitrogen fertilization rates and five controlled-release urea( CRU) to ordinary urea( U) ratios. The fertilizer tre... Rice yields and nitrogen use efficiencies were studied at five sites in southwest China using two nitrogen fertilization rates and five controlled-release urea( CRU) to ordinary urea( U) ratios. The fertilizer treatment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rice yields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no nitrogen added) yields to different degrees at different sites. Applying CRU and U increased the rice yield more than adding the same amount of nitrogen as U only. Higher increasing production rate were found using a nitrogen application rate of 105 kg/hm2 than 150 kg/hm2. A 70∶ 30 CRU∶ U ratio increased the yield more than other four ratios. Nitrogen use efficiency was 21. 9% higher using a nitrogen application rate of 105 kg/hm^2 than 150 kg/hm^2,and 46. 6%,38. 1%,34. 7%,and 22. 2% higher than when only U was applied when CRU∶ U ratios of 70 ∶ 30,50 ∶ 50,100 ∶ 0,and 30 ∶ 70,respectively,were used. A 70 ∶ 30 CRU ∶ U ratio gave the highest economic output( yuan/hm^2). Applying both CRU and U gave an output 3 078. 87 yuan/hm^2 higher at a nitrogen application rate of 150 kg/hm^2 than at a nitrogen application rate of 105 kg/hm^2. Economic output was always higher using both CRU and U than using U only. The highest economic output was given using a 70∶ 30 CRU∶ U ratio.Increasing the amount of nitrogen added decreased the output efficiency( per hm2) because CRU is expensive. Significant relationships were found between the yield increase rate and the proportion of CRU added( regression equation y = 7. 429 x-185. 7,R^2= 0. 663) and between the total rainfall over the whole growth period and the proportion of CRU added( y =-0. 087 1 x + 112. 29,R^2= 0. 687 9). These regression equations can be used to determine the appropriate proportion of CRU that should be added at a site,depending on the rainfall and target rice yiel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cological conditions Fertility CRU: U Yield nitrogen use efficiency Output efficiency
下载PDF
不同频次氮素添加对大豆农田生态系统土壤线虫的影响
4
作者 张慧营 田孟洋 +3 位作者 姚宇腾 乔宁 刘银占 苗原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72-682,共11页
土壤线虫在维持陆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促进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方面起着重要作用。而氮肥的添加是影响农田土壤线虫的重要因素,农田施肥是增加农作物产量和提高经济效益的有效措施。然而以往研究大多关注氮肥添加量对土壤线虫的影响,对... 土壤线虫在维持陆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促进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方面起着重要作用。而氮肥的添加是影响农田土壤线虫的重要因素,农田施肥是增加农作物产量和提高经济效益的有效措施。然而以往研究大多关注氮肥添加量对土壤线虫的影响,对于氮添加频次对农田生态系统土壤线虫群落影响的认识不足。以农田生态系统大豆作物为研究对象,设置对照(C)、低频施氮(NL)和高频施氮(NH)3种处理,研究土壤线虫群落对不同频次氮添加的响应,分析不同频次氮添加对农田土壤线虫群落结构的影响及其机制,从而为农田生态系统管理提供基础数据和科学依据。结果表明:(1)施氮处理后,土壤线虫物种丰富度和密度无显著变化。在0~10 cm土层,低频施氮使食真菌线虫相对丰度显著提升197.33%,植食性线虫相对丰度显著降低64.51%;高频施氮使食细菌线虫相对丰度显著升高26.49%,植食性线虫相对丰度显著降低47.13%(P<0.05)。(2)在0~10 cm土层,低频施氮显著提高cp-1类群比例,并显著降低cp-3类群比例;高频施氮使cp-1类群比例显著升高(P<0.05)(cp-1表示cp值为1的线虫类群)。(3)低频施氮使0~10 cm土层线虫通道比值显著降低,>10~20 cm土层线虫群落基础指数显著升高,0~10和>10~20 cm土层线虫群落结构指数显著降低(P<0.05)。在0~10 cm土层,低频和高频施氮使线虫群落富集指数显著上升(P<0.05)。(4)冗余分析表明,铵态氮含量、含水率和硝态氮含量是驱动土壤线虫群落变化的主要环境因子。总的来说,施氮会改变土壤环境和线虫营养类群结构。施氮可使偏r对策者cp-1类群数量显著增加,加快土壤线虫类群的世代交替和能量流动,降低土壤生态群落稳定性。低频施氮显著降低线虫通道比值,这表明土壤分解路径中的真菌分解路径得到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氮频次 土壤线虫 大豆农田生态系统 氮肥 营养类群 生态指数
下载PDF
不同生态条件下氮肥对玉米干物质积累、氮素分配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5
5
作者 杨绣娟 孙继颖 +8 位作者 高聚林 刘剑 孟繁盛 张悦忠 温晓亮 王志刚 于晓芳 刘文翔 王彦淇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08-120,共13页
为探明内蒙古不同生态条件下氮肥施用量对玉米关键生育期干物质、氮素积累分配特点及对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于2021年在内蒙古包头市土默特右旗、赤峰市松山区喀喇沁旗和巴彦淖尔市五原县3个生态区进行试验。以玉米品种先玉335、郑单... 为探明内蒙古不同生态条件下氮肥施用量对玉米关键生育期干物质、氮素积累分配特点及对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于2021年在内蒙古包头市土默特右旗、赤峰市松山区喀喇沁旗和巴彦淖尔市五原县3个生态区进行试验。以玉米品种先玉335、郑单958和京科968为试验材料,研究施氮量对玉米不同器官干物质和氮素积累、分配、转运及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生态区和氮肥互作对玉米干物质积累与分配、氮素积累与分配、产量及其构成因素有极显著影响。不同生态区玉米品种各器官干物质所占比重有差异,依次为籽粒>茎秆>苞叶+穗轴>叶片,差异主要表现在吐丝—成熟期阶段。N2水平下,先玉335具有较高的花前干物质积累量,郑单958具有较高的花后干物质积累量。N1水平下,京科968茎秆转运量、茎秆转运率、茎秆贡献率表现较好。不同氮效率玉米品种氮素积累量均随着生育期的推进呈现递增趋势。成熟期氮素在各器官分布表现为籽粒>叶片>苞叶+穗轴>茎秆。不同生态区玉米产量表现为喀喇沁旗>五原县>土默特右旗。土默特右旗N0水平下,产量表现为先玉335>京科968>郑单958;N1与N2水平下,产量表现为郑单958>京科968>先玉335。五原县与喀喇沁旗在不同氮水平下,产量均表现为郑单958>京科968>先玉335,且品种间差异显著(P<0.05)。可见,氮肥水平对先玉335干物质积累的响应在五原县和土默特右旗较好,京科968和郑单958干物质积累的响应在喀喇沁旗较好。与京科968相比,先玉335、郑单958在生育后期能够更充分的利用氮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生态条件 氮肥 干物质积累 产量
下载PDF
氮肥和播种量互作对冬小麦产量、生长发育和生态场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周琦 李岚涛 +2 位作者 张露露 苗玉红 王宜伦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3100-3109,共10页
探究施氮量和播种量互作对冬小麦产量、生长发育和生态场特性的影响,利用生态场理论揭示不同小麦群体竞争力差异及其与产量的关系,明确冬小麦适宜的氮肥用量和播种量,为冬小麦高产高效生产提供依据。2020年10月至2022年6月于河南省温县... 探究施氮量和播种量互作对冬小麦产量、生长发育和生态场特性的影响,利用生态场理论揭示不同小麦群体竞争力差异及其与产量的关系,明确冬小麦适宜的氮肥用量和播种量,为冬小麦高产高效生产提供依据。2020年10月至2022年6月于河南省温县设置冬小麦氮肥用量和播种量双因素交互田间试验,研究了施氮量(0、90、180、270、360 kg N hm^(–2))和播种量(135、180、225、270 kg hm^(–2))对冬小麦籽粒产量、氮积累量等的影响,测定小麦株高、冠幅和单株分蘖等生长发育指标,计算个体生态势和群体生态场并分析其与产量间关系。结果表明,两年取得最高产量的播种量均为225 kg hm^(–2),施氮量分别为270 kg hm^(–2)和180 kg hm^(–2),较其他处理平均增产7.5%和18.1%;施氮后小麦氮积累量提高57.3%,生态势提高72.7%;提高播种量后群体茎蘖数提高34.7%,单株小麦发育水平下降,生态势下降11.4%。施氮量和播种量通过共同影响株高和冠幅影响生态势影响距离,其他处理较135 kg hm^(–2)播种量不施氮处理影响距离提高23.0%。冬小麦群体生态场面积与产量呈一元二次函数关系,施氮和提高播种量,冬小麦群体生态场面积分别提高116.7%和52.5%。本试验条件下,通过氮肥用量和播种量调控冬小麦群体发育质量,控制群体竞争力,构建了理想群体,实现了冬小麦高产与高效生产;冬小麦氮密优化组合施氮量239.8 kg hm^(–2)、播种量228.7 kg hm^(–2),具有适宜的生态场和理想群体,产量较高,可在豫北地区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氮肥 播种量 产量 生态场 相互作用
下载PDF
减氮配施有机肥对燕麦土壤细菌群落特征影响与生态功能预测 被引量:1
7
作者 郑敏娜 邹璨阳 +1 位作者 康佳惠 杨富 《山西农业科学》 2023年第10期1196-1202,共7页
为了探讨减氮配施有机肥处理下燕麦根际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的差异状况,以晋燕17号为试验材料,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不施肥(CK)、仅施用尿素(T1,180 kg/hm^(2))和尿素与有机肥分别按照9∶1(T2)、8∶2(T3)、7∶3(T4)、6∶4(T5)和5∶5(... 为了探讨减氮配施有机肥处理下燕麦根际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的差异状况,以晋燕17号为试验材料,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不施肥(CK)、仅施用尿素(T1,180 kg/hm^(2))和尿素与有机肥分别按照9∶1(T2)、8∶2(T3)、7∶3(T4)、6∶4(T5)和5∶5(T6)的比例配施等7个处理对土壤养分状况和细菌群落多样性的影响,并利用PICRUSt法预测其生态功能。结果表明,减氮配施有机肥处理下,随着有机肥添加比例的增加,土壤中有机质含量逐渐增加,且在T6处理时达到最大(14.86 g/kg),籽粒产量在T4处理下达到最高(4357.61 kg/hm2);与不施有机肥土壤相比,增施有机肥后显著提升了变形菌门、厚壁菌门的相对丰度,丰度前5的优势细菌门依次为变形菌门、厚壁菌门、拟杆菌门、放线菌门、绿弯菌门;影响燕麦田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的主要环境因子是速效氮(AN)、有机质(OM)、速效钾(AK)、全氮(TN)。PICRUSt预测结果表明,减氮配施有机肥后明显降低了土壤细菌细胞转化功能基因的丰度,明显增加了生物体系统功能基因的丰度。综上,T4处理(126 kg/hm2尿素+54 kg/hm2有机肥)下生物产量最高,且其优势菌群更有利于土壤的可持续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减施氮肥 有机肥 高通量测序 PICRUSt法 土壤细菌群落特征 生态功能预测
下载PDF
太湖地区黄泥土壤水稻氮素利用与经济生态适宜施氮量 被引量:60
8
作者 黄进宝 范晓晖 +3 位作者 张绍林 葛高飞 孙永红 冯霞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588-595,共8页
通过田间试验对不同施肥水平下太湖地区黄泥土壤水稻的氮肥吸收规律和氮肥利用效率进行了研究,并应用^13N微区试验测定不同氮肥水平下氮肥损失数量。在此研究数据基础上,引入数学的微积分原理和环境经济学的Coase原理,对该地区水稻... 通过田间试验对不同施肥水平下太湖地区黄泥土壤水稻的氮肥吸收规律和氮肥利用效率进行了研究,并应用^13N微区试验测定不同氮肥水平下氮肥损失数量。在此研究数据基础上,引入数学的微积分原理和环境经济学的Coase原理,对该地区水稻田氮肥施用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进行评价,求得219-255kghm^-2为太湖地区黄泥土上目前生产条件下,兼顾生产、生态和经济三效益比较合理的水稻施肥量,相应的经济、生态适宜产量为8601—8662kg 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肥吸收利用 ^15N示踪技术 经济生态施氮量
下载PDF
氮肥减量施用技术及其对作物产量和生态环境的影响综述 被引量:101
9
作者 刘兆辉 薄录吉 +4 位作者 李彦 孙明 仲子文 张英鹏 井永苹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8,共8页
氮肥对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具有重要作用,但过量施氮不仅会影响作物产量和品质,还会对生态环境产生负面影响,而适当减量施氮,既能保证作物产量、提高肥料利用率,又能减少对环境的危害,从而实现农业高产、高效、持续健康的发展。本文综述了... 氮肥对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具有重要作用,但过量施氮不仅会影响作物产量和品质,还会对生态环境产生负面影响,而适当减量施氮,既能保证作物产量、提高肥料利用率,又能减少对环境的危害,从而实现农业高产、高效、持续健康的发展。本文综述了氮肥减量施用技术及其对农作物产量和生态环境影响的最新研究进展,提出了减量施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展望,旨在为保证作物高产和兼顾环境友好的氮肥减量施用技术提供思路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减量施氮 农作物 产量 生态环境 技术
下载PDF
苏南太湖流域水稻经济生态适宜施氮量研究 被引量:160
10
作者 崔玉亭 程序 +1 位作者 韩纯儒 李荣刚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658-662,共5页
针对苏南太湖流域无机化、高氮量施肥方式 ,造成氮肥利用率下降、水环境污染日益严重这种现象 ,研究了不同氮肥施用水平下水稻的产量、氮肥利用率及氮肥水环境损失。并在以下研究结果的基础上 ,引入环境经济学的 Coase原理和农业技术经... 针对苏南太湖流域无机化、高氮量施肥方式 ,造成氮肥利用率下降、水环境污染日益严重这种现象 ,研究了不同氮肥施用水平下水稻的产量、氮肥利用率及氮肥水环境损失。并在以下研究结果的基础上 ,引入环境经济学的 Coase原理和农业技术经济学的边际收益分析原理求得 ,2 2 1 .5~ 2 61 .4 kg N/hm2 为苏南太湖流域目前生产条件下 ,兼顾生产、生态和经济三效益比较合理的水稻施肥量 ,相应的经济、生态适宜产量为 7379.6~ 754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肥 水稻 施用量 产量 综合效益
下载PDF
蚕豆/玉米间作系统经济生态施氮量及对氮素环境承受力 被引量:40
11
作者 李玉英 余常兵 +3 位作者 孙建好 李春杰 李隆 程序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23-227,共5页
通过河西走廊灌区田间试验,对不同施氮水平下蚕豆/玉米间作系统的生产力、氮素吸收利用率及土壤无机氮累积量进行了研究,并利用线性加平台模型探讨了间作系统的经济生态施氮量。结果表明间作系统的生产力与施氮量的线性加平台模型的相... 通过河西走廊灌区田间试验,对不同施氮水平下蚕豆/玉米间作系统的生产力、氮素吸收利用率及土壤无机氮累积量进行了研究,并利用线性加平台模型探讨了间作系统的经济生态施氮量。结果表明间作系统的生产力与施氮量的线性加平台模型的相关性达到极显著水平(P<0.001),0~160 cm土壤无机氮累积量与施氮量间以二次曲线模型相关性最高;种间互作显著提高系统生产力和氮素吸收,增幅分别为23%和33%;间作系统生产力、养分吸收量及土壤无机氮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高氮肥量和种间互作使作物发生氮素"奢侈吸收"。如果充分考虑到生产、生态和经济效益,则间作系统适宜施氮量为186 kg/hm2,对应生产力为10.6×103 kg/hm2,增产14%,节约38%氮,减少75%土壤无机氮残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蚕豆/玉米间作 氮素吸收利用率 土壤无机氮累积 适宜施氮量
下载PDF
生态肥与化肥配施对水稻产量和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10
12
作者 朱练峰 禹盛苗 +4 位作者 欧阳由男 康文启 董成琼 许德海 金千瑜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631-636,共6页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绿营高TM"生态肥与化肥不同比例配施对水稻产量和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配施绿营高生态肥各处理分蘖增长平缓,成穗率高,而对照(单施化肥)分蘖前期分蘖发生快,无效分蘖多。生态肥与化肥配施各处理灌浆期叶...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绿营高TM"生态肥与化肥不同比例配施对水稻产量和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配施绿营高生态肥各处理分蘖增长平缓,成穗率高,而对照(单施化肥)分蘖前期分蘖发生快,无效分蘖多。生态肥与化肥配施各处理灌浆期叶面积指数和干物质积累量明显高于对照,使汕优63增产6.40%~9.53%,秀水63增产6.70%~9.52%,差异均达5%显著水平,不同配施处理间产量差异不显著。汕优63和秀水63生态肥配施各处理的氮肥农学效率和氮肥回收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表明合理配施生态肥可以促进水稻健壮生长,中后期可提供较多的养分,增加灌浆期绿叶面积,促进光合产物向籽粒转运,增加干物质产量和稻谷产量,而且还可以减少氮肥施用量,提高氮肥利用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生态肥 化肥 产量 氮肥利用效率
下载PDF
不同生态条件下氮肥对玉米氮素吸收利用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2
13
作者 李强 马晓君 +4 位作者 豆攀 程秋博 余东海 袁继超 孔凡磊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56-164,共9页
探明不同生态条件下氮肥对玉米氮素吸收利用及产量形成的影响,为不同生态区玉米生产合理施用氮肥提供理论与实践依据。采用裂区试验设计,研究氮肥对四川成都平原双流和川中丘陵区简阳玉米生长发育、干物质积累与分配、氮素积累与分配、... 探明不同生态条件下氮肥对玉米氮素吸收利用及产量形成的影响,为不同生态区玉米生产合理施用氮肥提供理论与实践依据。采用裂区试验设计,研究氮肥对四川成都平原双流和川中丘陵区简阳玉米生长发育、干物质积累与分配、氮素积累与分配、氮素利用效率、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生态条件和氮肥对玉米的生长发育、干物质积累与分配、氮素积累与分配、氮素利用效率、产量及其构成因素有显著影响。成都平原降水丰富,光热水集中,土层深厚,土壤肥沃使其玉米株高、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量、氮素积累量和产量均高于川中丘陵区,而无效生长过多,收获指数较低,氮素利用效率、农学效率及产谷效率不高是限制该区域玉米产量进一步提高的主要因素;而川中丘陵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土层浅薄,土壤贫瘠使其玉米前期生长不足,后期养分不足,从而不利于高产,但氮肥增产幅度较大,收获指数及氮素利用效率、农学效率、产谷效率较高使其在一定的施氮水平下仍能获得较高产量。在双流等成都平原地区种植玉米可以适当降低施氮量以充分利用土壤中充足的养分,促进氮素的转运,减少无效生长,提高收获指数来获得稳产;而在简阳等川中丘陵区,则可适当增加施氮量以促进玉米前期的营养生长,保证生育后期的养分供应提高玉米的干物质和氮素积累来获得高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条件 氮肥 玉米 氮素利用 产量
下载PDF
施氮对白背飞虱在水稻上适应性的影响 被引量:9
14
作者 徐红星 张珏锋 +2 位作者 郑许松 俞晓平 吕仲贤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19-222,共4页
以杂交稻组合汕优63、常规粳稻品种秀水63和常规籼稻品种浙733为材料,采用室内继代饲养的方法,研究了不同类型水稻品种上施用氮肥对白背飞虱生长发育、存活率和繁殖等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氮肥可以显著提高白背飞虱种群生态适应性。同... 以杂交稻组合汕优63、常规粳稻品种秀水63和常规籼稻品种浙733为材料,采用室内继代饲养的方法,研究了不同类型水稻品种上施用氮肥对白背飞虱生长发育、存活率和繁殖等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氮肥可以显著提高白背飞虱种群生态适应性。同一水稻品种,在施用氮肥的植株上白背飞虱若虫历期缩短,随着取食代数的增加,在不施氮稻株上的若虫历期明显延长,而在施氮稻株上的若虫历期则明显缩短。白背飞虱若虫存活率随着施氮而显著提高,品种和饲养代数对其存活率也均有着极显著的影响。在施氮水稻植株上的白背飞虱雌成虫体质量和产卵量均显著高于不施氮肥上的。随着饲养代数的增加,同一品种的施氮稻株上雌成虫体质量、产卵量及卵孵化率均增加,而在不施氮稻株上则相反。水稻品种、饲养代数和氮肥水平对白背飞虱雌成虫体质量和产卵量均有着极显著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背飞虱 水稻品种 氮肥 生长发育 生态适应性 饲养世代
下载PDF
洞庭湖区氮肥外部成本及稻田氮素经济生态最佳投入研究 被引量:13
15
作者 向平安 周燕 +3 位作者 江巨鳌 郑华 燕惠民 黄璜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2531-2537,共7页
目的以中国粮食主产区之一的洞庭湖区为研究对象,研究氮肥的外部成本和稻田经济生态最佳投入量。方法采用环境影响经济评价方法估算氮肥的外部成本,运用外部不经济性原理和生产函数模型方法研究兼顾农户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的稻田适宜施... 目的以中国粮食主产区之一的洞庭湖区为研究对象,研究氮肥的外部成本和稻田经济生态最佳投入量。方法采用环境影响经济评价方法估算氮肥的外部成本,运用外部不经济性原理和生产函数模型方法研究兼顾农户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的稻田适宜施氮量。结果2002年洞庭湖区因氮肥施用不当带来的渔业损失0.1×107元,饮用水源污染损失1.02×108元,旅游业损失0.9×107元和居住环境损失0.3×107元。每公斤纯氮的外部成本约为0.41元。兼顾生产与农户经济效益的施氮量为138kg·ha-1,兼顾生产与生态效益的施氮量为137kg·ha-1。结论洞庭湖区实际施氮量已经达到并超过农户经济效益最佳施氮量和生态施氮量,氮肥给生态环境带来的负外部影响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建议政府在一些氮肥高投入、高污染的县(市)征收环境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肥 外部成本 经济效益 生态效益 洞庭湖区
下载PDF
不同生态稻作区氮肥增产效应及其利用率 被引量:7
16
作者 李贵勇 张朝钟 +6 位作者 何清兰 陈路华 夏林 夏琼梅 龙瑞平 朱海平 杨从党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85-89,113,共6页
在4个典型生态粳稻区,以广适性的5个品种为材料,研究氮肥对不同稻区产量影响,并分析氮肥利用率及其不同稻区施氮效果的差异。结果表明:氮肥施用显著提高不同稻区产量,施氮增产率及其贡献率大小顺序为温暖粳稻区〉寒冷粳稻区〉籼粳交错... 在4个典型生态粳稻区,以广适性的5个品种为材料,研究氮肥对不同稻区产量影响,并分析氮肥利用率及其不同稻区施氮效果的差异。结果表明:氮肥施用显著提高不同稻区产量,施氮增产率及其贡献率大小顺序为温暖粳稻区〉寒冷粳稻区〉籼粳交错区〉冷凉粳稻区,寒冷粳稻区产量提高主要是有效穗数和千粒重的增加,而其它3个稻区产量的提高主要是有效穗数和每穗粒数的增加所致。生产等量的稻谷氮肥需要量的大小顺序为寒冷粳稻区〉冷凉粳稻区〉籼粳交错区〉温暖粳稻区。不同稻区对氮肥的利用效率存在差异,氮肥农学利用率大小顺序为温暖粳稻区〉籼粳交错区〉冷凉粳稻区〉寒冷粳稻区,氮肥吸收利用率大小顺序为籼粳交错区〉温暖粳稻区〉冷凉粳稻区〉寒冷粳稻区,4个稻作区的土壤氮素贡献率在61.10%~66.09%之间,说明各稻作区吸收的氮肥主要来自土壤,通过培肥地力,维持较高的地力水平对稻谷的超高产、高效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生态粳稻区 氮肥 产量 氮肥利用率
下载PDF
氮密互作对陆两优996冠层特性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3
17
作者 刘文祥 青先国 +1 位作者 艾治勇 朱佳文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213-220,共8页
以超级杂交稻陆两优996为材料,设置不同氮肥水平(纯N 0,90,135,180 kg/hm2)和栽插密度(22万,30万,45万穴/hm2),分析两因素及其互作对群体冠层生理生态特性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中氮和中密处理均能使高温季节高温时段水稻冠层的温度降... 以超级杂交稻陆两优996为材料,设置不同氮肥水平(纯N 0,90,135,180 kg/hm2)和栽插密度(22万,30万,45万穴/hm2),分析两因素及其互作对群体冠层生理生态特性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中氮和中密处理均能使高温季节高温时段水稻冠层的温度降低,并增加冠层相对湿度及改善群体内部的微气象环境,使冠层叶片SPAD值及剑叶光合速率和光能截获率提高,延长了冠层叶片光合作用时间,N135D30互作处理产量最高,为10 489.30 kg/hm2。氮肥用量和密度对穗粒数、结实率影响不大,对有效穗和千粒质量影响较大,氮肥和密度互作对有效穗影响达显著水平,施氮180 kg/hm2虽然有一定的增穗作用但每穗粒数、结实率、千粒质量却降低,因此不能高产。在本试验条件下,早稻移栽密度为36.6×104穴/hm2再配合施氮141.2 kg/hm2,能构建高产群体,实现足穗和大穗以及结实率和千粒质量关系的协调,获得高产;因此适当加大密度和减少氮肥用量是高产高效的栽培技术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肥 密度 微气象环境 生理生态特性
下载PDF
氮肥对斜纹夜蛾食物利用及生长发育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8
18
作者 卢毅 李保平 孟玲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72-76,共5页
为揭示大豆施氮对斜纹夜蛾幼虫的营养生态学和适合度相关发育参数的影响,用全营养液盆栽大豆,设置5个氮肥处理水平,以适宜浓度水平氮含量(100 mg·L-1)为基准各减少(20和50 mg·L-1)和增加(200和300 mg·L-1)2个水平,用斜... 为揭示大豆施氮对斜纹夜蛾幼虫的营养生态学和适合度相关发育参数的影响,用全营养液盆栽大豆,设置5个氮肥处理水平,以适宜浓度水平氮含量(100 mg·L-1)为基准各减少(20和50 mg·L-1)和增加(200和300 mg·L-1)2个水平,用斜纹夜蛾4龄幼虫测定取食和食物利用指数。观察比较不同氮肥水平处理间斜纹夜蛾幼虫食物利用指标的差异;从初孵幼虫开始饲喂不同处理大豆叶片,观察生活史特征随施氮量增加的变化趋势。对取食和食物利用指数的方差分析表明,不同氮肥处理间相对取食率、近似消化率和食物转化率均差异显著,但相对生长率和食物利用率没有显著差异。相对取食率和近似消化率在适宜氮浓度水平下最高,但食物转化率最低;施氮量显著影响斜纹夜蛾的生活史特征,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斜纹夜蛾幼虫发育历期呈先缩短后延长的曲线变化格局;蛹体质量、成虫寿命和成虫体质量均随施氮量增加而直线增大,蛹体质量从低氮到高氮处理增加了26.9%,成虫寿命延长了1.31 d,成虫干质量增加21.4%。根据研究结果推论,大豆增施氮可提高斜纹夜蛾幼虫的取食和食物利用效率,并促进幼虫的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肥 食物利用 大豆 生长 营养生态学
下载PDF
不同氮肥形态和腐殖酸对陕西典型生态区烤烟化学成分和产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32
19
作者 张喜峰 张立新 +4 位作者 高梅 韦成才 马英明 王平平 耿伟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60-67,共8页
选取陕西3个典型生态区,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不同形态氮肥和配施腐殖酸处理对烤烟化学成分和产质量的影响,为烤烟优质适产栽培提供理论及实践依据。结果表明,单施氮肥和氮肥与腐殖酸配施均可提高烟碱和氮含量,降低还原糖含量;钾和氯含... 选取陕西3个典型生态区,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不同形态氮肥和配施腐殖酸处理对烤烟化学成分和产质量的影响,为烤烟优质适产栽培提供理论及实践依据。结果表明,单施氮肥和氮肥与腐殖酸配施均可提高烟碱和氮含量,降低还原糖含量;钾和氯含量因不同地区表现有差异;氮肥配施腐殖酸能更好地协调烟叶各化学成分含量,其效果好于单施氮肥。烤烟产量表现为陇县>洛南>旬阳,产值表现为陇县与旬阳相当,且均小于洛南。单施氮肥和氮肥与腐殖酸配施均对烤烟产质量具有促进作用,且效果因地区而异;陇县适合的氮肥形态为酰胺态氮,洛南为铵态、硝态及酰胺态等量混合态氮,旬阳为硝态氮,且前2个地区配施腐殖酸的效果好于单施氮肥,而旬阳地区氮肥单施与腐殖酸配施效果相当。说明不同典型生态区,适宜的氮肥类型存在差异,且合理配施腐殖酸能更好地促进烤烟生长发育,提高烤烟产量,协调烟叶化学成分,改善烟叶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烤烟 氮肥形态 腐殖酸 化学成分 产质量 生态区
下载PDF
施肥对干热河谷生态恢复区林木生长及土壤碳氮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11
20
作者 唐国勇 李昆 张昌顺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85-189,共5页
对比研究了施肥对干热河谷生态恢复区4年生印楝(Azadirachta indicaA.)、新银合欢(Leucaena leuca-cephala)和大叶相思(Acacia auriliformisA.)生长量和土壤碳氮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雨季生长期内,施肥措施下印楝、新银合欢和... 对比研究了施肥对干热河谷生态恢复区4年生印楝(Azadirachta indicaA.)、新银合欢(Leucaena leuca-cephala)和大叶相思(Acacia auriliformisA.)生长量和土壤碳氮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雨季生长期内,施肥措施下印楝、新银合欢和大叶相思地径增量分别是不施肥的2.0倍、1.4倍和2.0倍,树高增量是不施肥的1.6倍、1.4倍和1.5倍。生态恢复区土壤有机碳(SOC)和全氮(TN)含量比恢复前高7.8%和19.1%。施肥对SOC和TN含量的方差贡献率(84.6%和75.4%)明显高于林分类型(39.3%和56.2%)。3类林分SOC含量在3.42~3.60 g/kg之间,大叶相思(0.62 g/kg)和新银合欢(0.57 g/kg)林地TN含量显著高于印楝(0.50 g/kg)。肥料配施处理下SOC和TN含量明显高于肥料单施,而不施肥处理含量最低。研究得出,施肥可以显著促进干热河谷人工林的生长,肥料配施效果尤为明显;施肥措施是生态恢复区SOC和TN含量变异的主要原因。该地区生态恢复时宜筛选根瘤菌可以侵染的树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肥 干热河谷 生态恢复 土壤有机碳 土壤全氮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