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投入-产出法的电力失负荷价值研究 被引量:28
1
作者 何永秀 黄文杰 +3 位作者 谭忠富 李莹 刘小丽 赵四化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44-49,共6页
电力工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科学评估电力失负荷价值(Valueoflostload,VOLL),可为我国在制定电力规划、电力市场经济运行、电力需求侧管理与电力产业政策决策等方面提供科学的依据。基于国家或地区的投入?产出表与投入产出分析方法,... 电力工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科学评估电力失负荷价值(Valueoflostload,VOLL),可为我国在制定电力规划、电力市场经济运行、电力需求侧管理与电力产业政策决策等方面提供科学的依据。基于国家或地区的投入?产出表与投入产出分析方法,作者提出了分析VOLL的数学模型。首先分析了各用电部门与最终消费者的电力消耗系数、电力经济价值、电力感应度系数等;然后从经济的角度,按照各类用户对电力需求价值的大小来对用户进行排序;进而按照电力对各类用户价值的不同,从价值损失最小的角度,推导出VOLL的计算公式。以我国2000年投入产出表为例进行的分析证明所提出的方法具有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市场 投入产出法 电力需求 感应度系数 电力失负荷价值
下载PDF
完全用水系数及增加值用水系数的计算方法 被引量:22
2
作者 许健 陈锡康 杨翠红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CSCD 2003年第2期17-20,共4页
完全用水系数和增加值用水系数是利用投入产出技术研究水资源利用状况的两个重要指标 .完全用水系数比传统的直接用水系数更准确地度量了部门生产活动对水资源使用的影响 ,而将占用和进口 (输入 )因素引入完全用水系数的计算可克服传统... 完全用水系数和增加值用水系数是利用投入产出技术研究水资源利用状况的两个重要指标 .完全用水系数比传统的直接用水系数更准确地度量了部门生产活动对水资源使用的影响 ,而将占用和进口 (输入 )因素引入完全用水系数的计算可克服传统计算方法的两个主要缺点 ,使计算结果更加合理 ,更具有实际价值 ;增加值用水系数也在度量各部门水资源经济效益方面比传统的用水定额具有优势 .根据所提出的计算方法 ,利用 1999年全国水利投入占用产出表进行了实际计算 ,并应用它来分析中国 1999年的主要产业用水情况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 直接用水系数 完全用水系数 增加值用水系数 计算
下载PDF
基于投入产出法的电力失负荷价值研究拓展 被引量:12
3
作者 谭显东 胡兆光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51-55,共5页
利用投入产出法拓展了电力价值的概念与计算公式。按照新的电力价值从小到大的顺序对各部门进行排序,在此基础上分别以国民经济价值损失最小和最大为目标推导出最大电力失负荷价值和最小电力失负荷价值的计算公式。以2002年投入产出数... 利用投入产出法拓展了电力价值的概念与计算公式。按照新的电力价值从小到大的顺序对各部门进行排序,在此基础上分别以国民经济价值损失最小和最大为目标推导出最大电力失负荷价值和最小电力失负荷价值的计算公式。以2002年投入产出数据为例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是合理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失负荷价值(VOLL) 投入产出法 电力价值 直接消耗系数
下载PDF
基于IO模型的2008年冰雪灾害对湖南省经济影响的定量评估 被引量:5
4
作者 李春华 张德琼 +1 位作者 方益杭 尹文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2-16,共5页
自然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包括直接经济损失和间接经济损失,而间接经济损失是刻画自然灾害强度、衡量经济系统脆弱性的重要指标,加强间接经济损失评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以2008年湖南省冰雪灾害为例,应用投入产出模型对灾害过程中电力... 自然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包括直接经济损失和间接经济损失,而间接经济损失是刻画自然灾害强度、衡量经济系统脆弱性的重要指标,加强间接经济损失评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以2008年湖南省冰雪灾害为例,应用投入产出模型对灾害过程中电力供应故障对湖南省造成的经济影响进行评估,结果显示:2008年雪灾中的电力供应故障造成湖南省产业部门总产品的间接经济损失接近27.5亿元、总的增加值损失为7.99亿元。通过投入产出模型分析部门总产出的间接经济和增加值损失,有助于制定减灾政策和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决策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投入产出模型 部门总产出损失 增加值损失 电力供应故障
下载PDF
完全经济效益的研究——兼论提高经济效益的途径 被引量:6
5
作者 陈宏 银路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5期551-559,共9页
在文献[1]的基础上提出了完全经济效益系数的概念,建立了计算公式,分析了影响完全经济效益系数的因素,讨论了提高完全经济效益的一些途径,建立了完全经济效益系数变动的基本方程,讨论了生产要素系数变动的影响力。
关键词 完全经济效益 投入产出 经济效益
下载PDF
1992—2002年中国产业结构的变化——基于列标尺量模型的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唐志鹏 王志标 祝坤福 《统计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8-43,共6页
为测定国民经济产业结构的变动,本文创建了一个基于投入产出技术的列标尺量模型。它将部门的结构系数变动分为直接产品消耗系数的变动和增加值结构系数的变动。该模型对中国1992—2002年间部门结构变动作了计算分析,主要结论是这一阶段... 为测定国民经济产业结构的变动,本文创建了一个基于投入产出技术的列标尺量模型。它将部门的结构系数变动分为直接产品消耗系数的变动和增加值结构系数的变动。该模型对中国1992—2002年间部门结构变动作了计算分析,主要结论是这一阶段我国经济结构变动中,农业、煤炭采选业、石油加工和天然气开采业、化学工业、金属制品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及商业饮食业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增加值结构系数的变动,但直接产品消耗系数对其他工业、建筑业、食品制造和烟草加工及其他社会服务业的影响也逐渐显著,列标尺量模型的提出为产业的规划调整提供了有效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绝对列标尺量 相对列标尺量 直接产品消耗系数 增加值结构系数
下载PDF
不确定性系统投入产出分析模型及预测 被引量:2
7
作者 赵秀恒 王清印 《运筹与管理》 CSCD 2001年第1期1-5,共5页
本文综述了不确定性经济系统投入产出模型中直接消耗系数矩阵 A=( aij) n 的预测方法— RAS方法及其改进方法。定义了灰直接消耗系 G( aij) 。
关键词 投入产出分析模型 不确定性经济系统 直接消耗系数 RAS方法 灰色理论
下载PDF
多项式形的静态非线性投入产出模型解的存在性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李桥兴 刘思峰 李影 《运筹与管理》 CSCD 2006年第2期91-93,共3页
经济系统时常表现明显的非线性特征,研究非线性投入产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假定直接消耗系数是关于部门总产品的多项式函数的条件下,利用不动点理论求得在一定条件下,静态非线性投入产出模型的解的范围。由于多项式函数具有分段区... 经济系统时常表现明显的非线性特征,研究非线性投入产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假定直接消耗系数是关于部门总产品的多项式函数的条件下,利用不动点理论求得在一定条件下,静态非线性投入产出模型的解的范围。由于多项式函数具有分段区间单调性的特点,使得多项式型的非线性投入产出模型突破了以往的研究中要求直接消耗系数仅仅是关于部门总产品的单调递减或单调递增的函数的限制,使建立非线性投入产出模型的条件更为宽松,更能描述现实的经济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量经济学 非线性投入产出 多项式 不动点 直接消耗系数
下载PDF
一类动态投入产出模型的解 被引量:1
9
作者 张京 《辽宁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1995年第4期5-10,共6页
本文讨论动态投入产出模型(连续型和离散型)的求解问题。利用矩阵分析的理论和常微分方程的方法,在一定条件下,将n个变量方程的求解化为,个变量(r<n)方程的求解。
关键词 投入产出模型 直接消耗系数 最终净产品
下载PDF
1980-2000:广东三大经济特区投入产出配比价值系数分析
10
作者 王关义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3期33-39,45,共8页
改革开放 2 0多年来 ,经济特区在我国经济建设中起到了巨大的拉动、示范和辐射作用 ,特区经济取得了令世人惊叹的成就。在特区经济建设经历了一段较长时期的高速运行之后 ,系统地反思和分析特区经济建设过程中投入产出之间的配比关系 ,... 改革开放 2 0多年来 ,经济特区在我国经济建设中起到了巨大的拉动、示范和辐射作用 ,特区经济取得了令世人惊叹的成就。在特区经济建设经历了一段较长时期的高速运行之后 ,系统地反思和分析特区经济建设过程中投入产出之间的配比关系 ,对于未来提高投资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东 经济特区 投入产出 价值系数
下载PDF
基于投入产出表的中国八大区域碳排放强度分析 被引量:10
11
作者 尹伟华 张亚雄 +2 位作者 李继峰 徐丽萍 王玢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2258-2264,共7页
随着经济一体化程度不断加深,碳减排问题研究不能不考虑中国区域间经济关联。本文利用最新的区域间投入产出表和结构分解分析对2007—2012年中国区域碳排放强度进行了解析,据此判断中国各区域碳排放强度的变动趋势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 随着经济一体化程度不断加深,碳减排问题研究不能不考虑中国区域间经济关联。本文利用最新的区域间投入产出表和结构分解分析对2007—2012年中国区域碳排放强度进行了解析,据此判断中国各区域碳排放强度的变动趋势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2007—2012年中国整体和八大区域的碳排放强度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趋势,其中,中部区域降幅最高,南部沿海区域降幅最低;(2)中国碳排放强度降幅度较大的主要集中在经济发展相对欠发达区域,而碳排放强度降幅较小的主要集中在经济发展相对发达区域,碳排放强度下降具有收敛性;(3)得益于节能技术进步、自主创新能力提升、产业结构转型等,直接碳排放系数效应、增加值系数效应、中间投入技术结构效应导致中国碳排放强度降低,而最终需求总规模效应则抑制碳排放强度降低;(4)直接碳排放系数效应对碳排放强度降低的贡献最大,而增加值系数效应、中间投入技术结构效应的贡献却相对较小;(5)中国各区域碳排放强度的影响因素存在一定差异性。未来中国碳减排政策应避免"一刀切",还要注重区域间横向联合减排,加强节能减排技术研发和产业投入,突破制约产业优化升级的核心技术,减少对高碳性产品的依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间投入产出表 碳排放强度 结构分解分析 直接碳排放系数效应 增加值系数效应 中间投入产出技术结构效应 最终需求总规模效应 中国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