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6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valuation of oasis ecosystem risk by reliability theory in an arid area: A case study in the Shiyang River Basin, China 被引量:12
1
作者 LI Wei-de LI Zi-zhen WANG Ji-quan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2007年第4期508-512,共5页
Ecosystem risk is a new concept in understanding environmental problems. It is important to study and develop quantitative methods for regional ecosystem risk analysis. In this study, some new indicators and methods f... Ecosystem risk is a new concept in understanding environmental problems. It is important to study and develop quantitative methods for regional ecosystem risk analysis. In this study, some new indicators and methods for measuring oasis ecosystem risk were established using reliability theory. These indicators are linked to water resource, which is the key restricting factor in arid area oasis ecosystems. They have clear meanings and can also be compared in different arid area oases. A case study in the Liangzhou oasis of the Shiyang River Basin in China shows how to calculate these ecosystem risk indicators. The results of the case study are as follows: the reliability indicator, risk indicator, stability indicator, and integrated loss indicator of the Liangzhou oasis are 0.686, 0.314, 0.743, and 0.301, respectively. This means that the reliability degree of the oasis's ecosystem safety is 68.6%; the degree of risk that it is unsafe is 31.4%; the stability degree is 74.3%; and 30.1% of the oasis's area is supported by over-exploiting underground water and damaging the lower reaches of the ecosystem. This result can be used as a guide in controlling and managing ecosystem risk in the research are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cosystem risk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Shiyang River Basin risk analysis
下载PDF
Risk Assessment of Carbon Sequestration for Terrestrial Ecosystems in China
2
作者 Shi Xiaoli Wu Shaohong +2 位作者 Dai Erfu Zhao Dongsheng Pan mao 《Chinese Journal of Population,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2012年第1期19-26,共8页
Climate change will alter the capacity of carbon sequestration,and the risk assessment of carbon sequestration for terrestrial ecosystems will be helpful to the decision-making for climate change countermeasures and i... Climate change will alter the capacity of carbon sequestration,and the risk assessment of carbon sequestration for terrestrial ecosystems will be helpful to the decision-making for climate change countermeasures and international climate negotiations.Based on the net ecosystem productivity of terrestrial ecosystems simulated by Atmosphere Vegetation Integrated Model,each grid of the risk criterion was set by time series trend analysis.Then the risks of carbon sequestration of terrestrial ecosystems were investigated.The results show that,in the IPCCSRES-B2 climate scenario,climate change will bring risks of carbon sequestration,and the high-risk level will dominate terrestrial ecosystems.The risk would expand with the increase of warming degree.By the end of the long-term of this century,about 60% of the whole country will face the risk;Northwest China,mountainous areas in Northeast China,middle and lower reaches plain of Yangtze River areas,Southwest China and Southeast China tend to be extremely vulnerable.Risk levels in most regions are likely to grow with the increase of warming degree,and this increase will mainly occur during the near-term to mid-term.Northwest China will become an area of high risks,and deciduous coniferous forests,temperate mixed forests and desert grassland tend to be extremely vulnerabl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地生态系统 中国西北地区 风险评估 碳封存 净生态系统生产力 气候变化 长江流域地区 气候变暖
下载PDF
城市生态防减灾中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的进展与逻辑框架 被引量:1
3
作者 戴代新 薄茗洋 戴开宇 《灾害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5-152,共8页
在全球气候变化影响下,传统工程防灾难以解决自然灾害风险的不确定性问题。生态防减灾(Eco-DRR)作为国际韧性城市的前沿理论,对我国韧性城市发展有重要参考价值,人工智能(AI)技术可以很好地解决城市生态防减灾的不确定性问题,然而当前Ec... 在全球气候变化影响下,传统工程防灾难以解决自然灾害风险的不确定性问题。生态防减灾(Eco-DRR)作为国际韧性城市的前沿理论,对我国韧性城市发展有重要参考价值,人工智能(AI)技术可以很好地解决城市生态防减灾的不确定性问题,然而当前Eco-DRR理论研究与AI技术的实践应用存在断层。该文使用PRISMA2020框架调查城市Eco-DRR中AI技术应用的实践案例,通过质性研究总结城市Eco-DRR中AI技术的应用场景,从生态系统灾害调节服务评估、自然灾害风险评估、Eco-DRR方案决策以及Eco-DRR实施监测与后评估4个阶段剖析城市Eco-DRR中AI技术应用的典型案例。最后基于案例研究提出城市Eco-DRR领域AI技术应用的逻辑框架,总结其在应用过程中工具选择和数据准备的实践经验,探讨城市防灾中Eco-DRR的智能实现途径,为我国城市综合防灾和韧性城市建设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防减灾(Eco-DRR) 人工智能 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Nbs) 城市防灾 案例研究
下载PDF
河南省森林生态系统牛膝菊入侵风险评价
4
作者 胡京枝 尚兵 +2 位作者 王颖 刘国伟 杨海青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7-10,68,共5页
牛膝菊(Galinsoga parviflora Cav.)适应能力强,扩展速度快,量大,难以根除,对森林生态系统破坏大。通过历史资料查阅及野外调查,并结合其生物学、生态学特性,对河南省森林生态系统牛膝菊入侵风险定量分析,计算出风险值为2.09,属于中风... 牛膝菊(Galinsoga parviflora Cav.)适应能力强,扩展速度快,量大,难以根除,对森林生态系统破坏大。通过历史资料查阅及野外调查,并结合其生物学、生态学特性,对河南省森林生态系统牛膝菊入侵风险定量分析,计算出风险值为2.09,属于中风险入侵植物,会造成入侵地生物多样性降低,破坏当地森林生态系统,应严加防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南省 森林生态系统 牛膝菊 风险评价
下载PDF
基于共生理论的“互联网+”企业创新生态系统关系治理模式研究
5
作者 周青 吴翌晨 曹鑫 《科技管理研究》 2024年第8期171-181,共11页
促进“互联网+”企业创新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要求妥善处理好系统中的关系风险。目前“互联网+”企业创新生态系统的相关研究在关系治理、主体互动关系及其可能产生的关系风险和治理机制等方面仍不足。为此,基于共生理论,通过对现有文献... 促进“互联网+”企业创新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要求妥善处理好系统中的关系风险。目前“互联网+”企业创新生态系统的相关研究在关系治理、主体互动关系及其可能产生的关系风险和治理机制等方面仍不足。为此,基于共生理论,通过对现有文献的梳理汇总,探讨“互联网+”企业创新生态系统3种关系治理模式的互动方式、关系风险和治理机制,并以小米(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抖音、微信小程序等典型案例分析验证。研究发现:偏利共生型关系治理模式下,机构型创新主体为主导者,以效率为导向,实现创新行为的控制,其治理机制为核心企业控治;寄利共享型关系治理模式下,社群型创新主体为主导者,以公平为导向,实现创新关系的扩散,其治理机制为“社群自治+核心企业同治”;互利共赢型关系治理模式下,创新主体间平等合作,以民主为导向,实现创新效能质的提升,其治理机制为社群与核心企业共治。此外,这3种关系治理模式均以技术和创意等资源作为生态系统战略利益的根本来源,并借助其向创新主体表达自己的价值导向。然而,不同的关系特征会引起不同的共生风险,主要包括创新资源投入不平衡、主体利益分配不公平、竞合关系维持不稳定。基于此,要明确“互联网+”企业创新生态系统中主体的角色,核心企业应根据情况选择不同的关系治理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企业创新 创新生态系统 互动方式 风险防范 关系治理 共生理论
下载PDF
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1
6
作者 纪丹 田健 +2 位作者 艾合麦提·那麦提 贺蔚杰 曾坚 《灾害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6-134,共9页
面对日益频发的自然灾害挑战,传统防灾减灾方案难以应对,城市亟须采用新的方案,提升防灾减灾的效率及效益。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Nature-based Solutions,NbS)是一种由自然启发和支持,主动进行可持续管理、保护和恢复生态系统的方案,已... 面对日益频发的自然灾害挑战,传统防灾减灾方案难以应对,城市亟须采用新的方案,提升防灾减灾的效率及效益。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Nature-based Solutions,NbS)是一种由自然启发和支持,主动进行可持续管理、保护和恢复生态系统的方案,已在防灾减灾领域展现出广阔的应用潜力。该文梳理了NbS的概念发展、应用原则、实践措施、常见应用领域及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流程等,并对NbS在防灾减灾应用特征进行了概括,同时根据灾前准备、灾中应对、灾后恢复三个阶段对NbS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进展进行了归纳。总结可知:NbS在减灾防灾中的应用是对传统方案的升级,可长期有效地管理自然灾害风险。NbS在灾前工作中的风险管理、风险评估、群体接受度提高、政策制定等措施均可有效提升前期防灾效率;灾中NbS则可进行应灾方案制定、提升基础设施综合效益、提供监测数据为城市防灾规划创建有效思路;灾后NbS通过生态修复、社会恢复、生态系统服务调节、复原力提升等恢复与重建工作,来提升区域适应未来威胁的能力。因此未来需重点关注:(1)如何将NbS纳入政策主流;(2)实时监测、量化效率、效益评估等NbS相关技术提升;(3)NbS本土化实践与经验累积的加强;(4)NbS在规划与实施阶段的可行性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NbS) 防灾减灾 自然灾害风险 生态系统 应用进展
下载PDF
生态安全视角下乌鲁木齐市土地利用冲突时空格局演变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彭娅 王娟娟 +3 位作者 王珊珊 田柳兰 刘婕 毋兆鹏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1-92,共12页
从生态安全角度识别区域土地利用冲突,处理好城市发展和土地利用的协调关系,对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尤为重要。在土地利用冲突理论分析框架和“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下,借助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和生态风险评价因子构建了一个土地利用冲... 从生态安全角度识别区域土地利用冲突,处理好城市发展和土地利用的协调关系,对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尤为重要。在土地利用冲突理论分析框架和“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下,借助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和生态风险评价因子构建了一个土地利用冲突测度模型,对2000、2010年和2020年乌鲁木齐市土地利用冲突的时空演变格局分析方法,并且利用FLUS模型对2030年土地利用冲突变化进行模拟预测。结果表明:(1)2000—2020年,乌鲁木齐市73%以上的面积是无冲突和轻度冲突区域。土地利用冲突的热点区由乌鲁木齐中心城区北部及西南地区蔓延至其南部及北部的山区林地周边、达坂城区盐湖两边的冲积扇附近,分布范围有所扩大;冷点区主要聚集于中心城区周边以及东、南部的山区林地范围内。(2)气候、地形地貌等自然因素仍是土地利用冲突强度空间分异的主导因素。(3)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与土地利用冲突之间存在空间正相关,而生态风险与土地利用冲突之间则存在显著的空间负相关关系。(4)2030年,虽然乌鲁木齐市的土地利用高度冲突区增幅最大,但无冲突、轻度冲突区仍居于优势地位。研究结果为乌鲁木齐市土地利用冲突提供了一个诊断指标体系和方法,这对于深度了解乌鲁木齐市土地利用冲突时空演变特征以及冲突机理提供了例证和科学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冲突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生态风险 FLUS模型 乌鲁木齐市
下载PDF
林丹淡水生物水质基准、生态风险及有害结局路径研究
8
作者 郑逸心 李全威 +2 位作者 钱亚茹 王菲菲 全占军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18-329,共12页
为多角度评估我国淡水水体中林丹生态风险,按照HJ 831—2022《淡水生物水质基准推导技术指南》方法推导,获得林丹短期和长期淡水水质基准值分别为6.15和0.12μg/L,再依据林丹基准值对我国主要淡水水体中林丹生态风险进行评价。结果显示... 为多角度评估我国淡水水体中林丹生态风险,按照HJ 831—2022《淡水生物水质基准推导技术指南》方法推导,获得林丹短期和长期淡水水质基准值分别为6.15和0.12μg/L,再依据林丹基准值对我国主要淡水水体中林丹生态风险进行评价。结果显示,我国长江流域的太湖以及岷江、黄河、海河和大辽河河口等水体林丹生态风险处于高风险水平。目前生态风险评价的毒性效应终点仍为一般毒性效应终点(MATC、EC_(10)、EC_(20)、NOEC、LOEC、EC_(50)和LC_(50)等),而有害结局路径(AOP)从基因、细胞、组织及器官水平对污染物毒性效应的因果关系进行定性和定量,可为未来精细化生态风险评价提供科学依据。因此,基于林丹淡水生物毒性研究的文献计量学分析结果,按照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指导原则,从生物毒性机制的角度构建了肝损伤、生殖损伤和神经损伤3条有害结局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丹 水质基准 生态风险 有害结局路径 淡水环境
下载PDF
农田微塑料污染现状及对土壤生态系统的危害
9
作者 袁征 郑志杰 +4 位作者 覃卫林 李励漫 魏谋勇 涂昊泽 林杉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76-184,共9页
微塑料由塑料分解而来,具有颗粒小、化学性质稳定、吸附性强等特点,广泛分布于环境中。农业中常见的农膜覆盖、肥料施用、农田灌溉等方式会造成大量的微塑料输入,且对土壤生态系统造成一定的影响和潜在威胁。为加深对农田土壤微塑料污... 微塑料由塑料分解而来,具有颗粒小、化学性质稳定、吸附性强等特点,广泛分布于环境中。农业中常见的农膜覆盖、肥料施用、农田灌溉等方式会造成大量的微塑料输入,且对土壤生态系统造成一定的影响和潜在威胁。为加深对农田土壤微塑料污染现状的了解,更好地防范其带来的生态风险,本研究综述了农田土壤微塑料的来源、污染现状、迁移和降解机制及对土壤生态系统的影响,在总结当前研究的基础上,为未来的土壤微塑料研究提供方向和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塑料 农田土壤 来源 土壤生态系统 生态风险
下载PDF
基于景观生态风险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海岸带地区生态修复分区研究——以防城港市为例
10
作者 沈杨 汪晗 聂鑫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66-1076,共11页
以防城港市海岸带地区为例,计算其在不同时期内的景观生态风险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利用空间自相关分析二者的空间关联性,基于分析结果划定海岸带地区的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分区。结果表明:2000—2020年防城港市海岸带地区的土地利用类型以... 以防城港市海岸带地区为例,计算其在不同时期内的景观生态风险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利用空间自相关分析二者的空间关联性,基于分析结果划定海岸带地区的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分区。结果表明:2000—2020年防城港市海岸带地区的土地利用类型以林地为主,约占研究区面积的50%,其次为海域(18%)、耕地(16%)和建设用地(6%),在研究期间海岸带地区林地、海域和建设用地的类型转换最为剧烈。研究区整体生态风险等级以较低生态风险为主,约占研究区面积的32%,其次为中生态风险(26%)、低生态风险(18%)和较高生态风险(16%),而高生态风险的面积较少,约占研究区面积的8%,研究期间较低生态风险和中生态风险的范围呈现缩减趋势,而低生态风险、较高生态风险和高生态风险的范围呈现扩张趋势。研究区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20年间累计减少5.43亿元。基于景观生态风险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空间集聚分析结果,将研究区划分为生态优先修复区、生态重点修复区、生态综合提升区、生态预防治理区和生态保育涵养区,针对不同分区分别提出了滨海湿地修复、农地肥力培育、城市内河治理、提升生态用地完整度和促进林草自然更新等生态修复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生态风险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生态修复分区 海岸带 防城港市
下载PDF
生成式人工智能融入高等教育生态系统的风险表征、预警及化解
11
作者 黄蓓蓓 宋子昀 钱小龙 《现代教育技术》 2024年第5期16-26,共11页
在生成式人工智能迅猛发展的背景下,认识、防范和化解生成式人工智能给高等教育生态系统带来的教育风险迫在眉睫。对此,文章首先剖析了生成式人工智能融入高等教育生态系统的风险表征,主要表现为师生主权消解、知识内容扭曲、安全包容... 在生成式人工智能迅猛发展的背景下,认识、防范和化解生成式人工智能给高等教育生态系统带来的教育风险迫在眉睫。对此,文章首先剖析了生成式人工智能融入高等教育生态系统的风险表征,主要表现为师生主权消解、知识内容扭曲、安全包容破坏和人才培养异化。随后,文章构建了由风险预警主体、风险预警内容、风险预警保障、风险预警流程四个模块组成的生成式人工智能融入高等教育生态系统的风险预警机制。最后,文章提出从激发主体意识、鉴别知识内容、优化数字环境、培养创新人才等方面入手,来化解生成式人工智能融入高等教育生态系统的风险。文章的研究可为生成式人工智能教育风险治理提供理论指导,并推动生成式人工智能在高等教育中的安全应用,从而为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和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成式人工智能 ChatGPT 高等教育生态系统 教育风险 风险预警
下载PDF
基于生态系统服务的青海湖流域生态风险评估及其空间异质性影响因素分析
12
作者 梅子钰 张雅茹 +1 位作者 黄心言 刘志成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4973-4986,共14页
青海湖流域是我国西北部的“气候调节器”和“空气加湿器”,其生态风险管控对青藏高原乃至我国西部的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都有着重要意义。基于InVEST模型对青海湖流域2005年、2010年、2015年、2020年产水量、土壤保持、生境质量和碳储... 青海湖流域是我国西北部的“气候调节器”和“空气加湿器”,其生态风险管控对青藏高原乃至我国西部的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都有着重要意义。基于InVEST模型对青海湖流域2005年、2010年、2015年、2020年产水量、土壤保持、生境质量和碳储存4项生态系统服务进行定量评估,借助熵权—TOPSIS法,以生态系统服务的相对损失量来构建区域生态风险指数,并运用地理探测器和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分析自然—社会要素对青海湖流域生态风险空间异质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2005—2020年青海湖流域产水量、土壤保持、生境质量和碳储存均呈现波动增加的趋势,增幅分别为10.17%、18.36%、9.84%、3.47%,各项生态系统服务的高值区分布于河流上游的河源区和植被覆盖率高的林地区域;(2)2005—2020年青海湖流域生态风险较高,但呈现波动降低的趋势。高风险区主要位于湖区、环湖区、布哈河河谷以及流域西北部;(3)青海湖流域生态风险的空间格局受地形及高程因子主导,但人为干扰度的影响力呈逐年上升趋势。驱动因子交互作用的解释力显著高于单因子;(4)主要驱动因子对研究区生态风险的作用方向及强度存在明显的空间分异特征,坡度呈正相关,年平均气温呈负相关,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和人为干扰度呈现出正负两种效应,但以正向效应为主。研究结果对青海湖流域生态风险管控和高原生态环境保护有一定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湖流域 生态系统服务 生态风险 地理探测器 地理加权回归
下载PDF
典型海洋生态系统抗生素抗性基因研究进展
13
作者 王维 张晓迪 +5 位作者 高会 杨松岳 游俊杰 张银天 支利文 那广水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325-3333,共9页
海洋生态系统中抗生素抗性基因(ARGs)污染具有隐蔽、难以治理的特征,会对生态和人类健康构成潜在风险.但目前研究多数是针对某一特定的海洋生态系统或海域,缺乏对中国海洋生态系统ARGs污染的整体概述和比较分析.本研究归纳了红树林、珊... 海洋生态系统中抗生素抗性基因(ARGs)污染具有隐蔽、难以治理的特征,会对生态和人类健康构成潜在风险.但目前研究多数是针对某一特定的海洋生态系统或海域,缺乏对中国海洋生态系统ARGs污染的整体概述和比较分析.本研究归纳了红树林、珊瑚礁、河口以及海湾生态系统中ARGs的赋存状况,分析了其主要的传播途径和影响因素,探讨了所造成的生态风险及评估方法.结果显示,ARGs在我国典型海洋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且组成复杂,外源输入是其流行的主要驱动因素,环境变量的调节作用也不容忽视.ARGs对海洋生态系统具有潜在危害,现有的生态风险定量评估体系尚不完善,以期为进一步全面评估和有效控制中国典型海洋生态系统中ARGs污染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生素抗性基因 典型海洋生态系统 赋存特征 生态风险
下载PDF
基于健康与恢复力的生态系统退化风险研究——以坝上高原察汗淖尔流域为例
14
作者 陈鹏 张冰 +4 位作者 马荣 石建省 司乐天 吴俊 赵乐凡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34-1045,共12页
【研究目的】基于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与恢复力,构建湖泊流域生态系统退化风险评估体系,从流域尺度为生态环境保护及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研究方法】以坝上高原察汗淖尔流域为例,创建生态系统健康与恢复力交互风险评估矩阵,建立生... 【研究目的】基于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与恢复力,构建湖泊流域生态系统退化风险评估体系,从流域尺度为生态环境保护及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研究方法】以坝上高原察汗淖尔流域为例,创建生态系统健康与恢复力交互风险评估矩阵,建立生态退化风险评估体系,开展察汗淖尔流域生态系统退化风险评估。【研究结果】察汗淖尔流域内91.10%的区域生态健康状态处于良好,6.66%为优秀;流域22.76%的区域生态恢复力等级为1~2级,75.00%处于3~4级。交互评估结果表明流域27.51%的区域为低生态退化风险较状态,70.25%的区域处于中等状态。【结论】察汗淖尔流域生态系统总体较好,但局部地区由于恢复力较差,导致生态退化风险处于中等。本次研究所提出的评估方法可精准划分流域尺度生态退化风险等级,为科学制定精准生态保护与退化控制措施提供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健康 生态恢复力 风险评估 察汗淖尔流域 水文地质调查工程 坝上高原 内蒙古
下载PDF
纳塑料对淡水生物的效应概述
15
作者 王祯 缪爱军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2-125,共14页
塑料污染日益严重,已成为当今世界最受关注的环境问题之一。环境中的塑料碎片会进一步破碎降解形成粒径小于1μm的塑料颗粒,即纳塑料(nanoplastics)。当前,有关纳塑料的行为效应研究主要集中于海洋生态系统,而对淡水生态系统这一塑料污... 塑料污染日益严重,已成为当今世界最受关注的环境问题之一。环境中的塑料碎片会进一步破碎降解形成粒径小于1μm的塑料颗粒,即纳塑料(nanoplastics)。当前,有关纳塑料的行为效应研究主要集中于海洋生态系统,而对淡水生态系统这一塑料污染重灾区研究较少。有鉴于此,本文梳理了纳塑料对淡水生态系统中生物的毒性效应及主要致毒机制的相关文献,并按照营养级由低到高的顺序(微藻、浮游动物、鱼类)对其生物效应进行概述。已有研究表明,纳塑料能够通过抑制光合作用、促进细胞异质团聚、破坏细胞结构、诱导氧化胁迫等多种途径影响微藻细胞生长。纳塑料还能使浮游动物和鱼类行为活动异常,破坏其能量平衡,引发氧化胁迫与基因毒性,进一步抑制它们的生长发育与繁殖。然而,现有研究依然存在纳塑料及受试生物类别单一,试验纳塑料浓度与真实环境浓度脱节;试验介质多为人工培养基,组成简单,无法准确反映自然体系的复杂性;且试验设计未充分考虑纳塑料的老化、与天然有机质或其他污染物的相互作用等问题。因此,未来的研究应聚焦于环境浓度相对较高的纳塑料和丰度高、敏感性强的生物种群,并设计更贴合真实环境的试验条件,以更好地评估纳塑料的生物效应,为淡水生态系统中纳塑料的污染防治、相关标准的制定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塑料 淡水生态系统 毒性 致毒机制 生态风险
下载PDF
城市化背景下粤港澳大湾区生态风险时空演变及生态分区识别研究
16
作者 李超 牛文浩 +2 位作者 黄怀玉 姚顺波 龚直文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62-573,共12页
为揭示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30年间土地利用类型转移变化规律,基于1990—2020年共4期Landsat遥感影像,分析研究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SV)及生态风险值时空演变特征并构建生态功能分区。结果表明:30年间,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用地面积累计增加56... 为揭示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30年间土地利用类型转移变化规律,基于1990—2020年共4期Landsat遥感影像,分析研究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SV)及生态风险值时空演变特征并构建生态功能分区。结果表明:30年间,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用地面积累计增加5616 km^(2),增幅达179%,主要源于林地和耕地的转移变化;ESV在时间上总体呈先增加后减少趋势,在空间上呈中部低、四周高特征;生态风险在时间上呈不断增加趋势,风险等级向中高风险类型转移,在空间上呈中部高、四周低分布特征且表现出一定的空间集聚现象;根据ESV与生态风险值分布,可将研究区划分为严格管控区、重点管控区、一般管控区与生态保护区4种功能生态分区,其中严格管控区面积呈扩大趋势,重点管控区面积呈先增后减趋势,而生态保护区面积呈持续缩小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群 土地利用变化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生态风险 生态分区 粤港澳大湾区
下载PDF
智能时代教学生态系统:表征形态、潜在风险与实践向度
17
作者 龚旭凌 曲铁华 《当代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1-29,共9页
教学生态系统是教育场域内部各要素之间及各要素与外部环境共同作用而形成的动态整体。智能技术对教学生态系统的迭代升级产生了革命性影响,其内部各个要素将呈现新的表征形态,即教学生态主体从在场交互转变为人机交互;生态介体从大规... 教学生态系统是教育场域内部各要素之间及各要素与外部环境共同作用而形成的动态整体。智能技术对教学生态系统的迭代升级产生了革命性影响,其内部各个要素将呈现新的表征形态,即教学生态主体从在场交互转变为人机交互;生态介体从大规模集体授课转变为个性定制教学;生态环体从固定物理空间变为虚实结合的多维空间。人工智能热潮狂飙猛进,也引发教学生态系统的多重潜在风险:过度依赖智能技术,诱发生态主体弱化;智能算法精准推送,造成生态介体低质化、同质化;虚实空间边界模糊,引发生态环体失真。为了促进智能时代教学生态系统动态、平衡发展,应明晰生态主体角色定位,探求人机共生关系;发挥智能技术中轴作用,靶向核心素养培育;创设虚实交互教学环境,加强情感补位作用;遵从整体性原则,构建高质量智能教学生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时代 教学生态系统 潜在风险 实践向度
下载PDF
基于生态系统的防灾减灾(Eco-DRR)在日本的经验与启示
18
作者 王闻 谢于松 赖文波 《园林》 2024年第3期23-32,共10页
基于生态系统的防灾减灾(Eco-DRR)策略是当前日本灾害应对实施中被广泛提及和运用的概念。研究系统性地探讨了Eco-DRR的基本概念及其在日本防灾减灾研究实践中的发展历程。同时,阐述了Eco-DRR的三大举措:抑制危险自然现象的发生,避免风... 基于生态系统的防灾减灾(Eco-DRR)策略是当前日本灾害应对实施中被广泛提及和运用的概念。研究系统性地探讨了Eco-DRR的基本概念及其在日本防灾减灾研究实践中的发展历程。同时,阐述了Eco-DRR的三大举措:抑制危险自然现象的发生,避免风险暴露性,减少脆弱性,并分别列举了相关地方案例。归纳并总结了Eco-DRR在日本防灾减灾工作和生态系统保护中的推行体制和研究方向,明确了Eco-DRR在实际案例中的可操作性。最后,针对中国当前对于Eco-DRR概念的运用与实践现状,提出开展对各地传统EcoDRR智慧的调研和整理,在政策体系构建中引入Eco-DRR概念并鼓励多方参与,学术研究中注重跨学科交流等三个方面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于生态系统防灾减灾 气候变化应对策略 生物多样性 多方协作 传统智慧
下载PDF
A Risk-Based Multi-Criteria Decision Analysis Approach to Evaluating Transboundary Water Development—The Case of Lower Mekong River Basin
19
作者 Nguyen Phuong Lan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2021年第5期345-370,共26页
The Lower Mekong River basin (LMB) covers the lower part of the Mekong river basin, including Laos, Thailand, Cambodia and Vietnam. Due to numerous pressures from high population growth and intensive hydropower develo... The Lower Mekong River basin (LMB) covers the lower part of the Mekong river basin, including Laos, Thailand, Cambodia and Vietnam. Due to numerous pressures from high population growth and intensive hydropower development, the LMB has been facing significant challenges concerning its biodiversity and ecosystem. In 2017, Mekong River Commission (MRC), an intergovernmental organisation founded in 1995 among LMB countries, established the Council Study, which analysed the impacts of water development scenarios concerning the environmental, socioeconomic aspects of the LMB.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nature of risks to the LMB water development and subsequently evaluates LMB’s water development scenarios described in the Council Study by using a multi-criteria decision analysis (MCDA) method. MCDA method has been widely applied in the field of wate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order to assist the decision-making process by systematically evaluating a certain number of alternatives against well-selected criteria through a preference rating scheme. By implementing a risk-based comprehensive assessment of the LMB transboundary water, this study provides insights into the impacts of the increasing risks to the ecosystem and human beings on the water development of the basin over time, which assists to change the awareness and the perspective toward humans’ risks and transboundary river ecosystem of decision-makers. This paper provides valuable recommendations for MRC to improve their policy concerning benefit-sharing scheme, water planning and risk mitigation strateg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ower Mekong Basin Multi-Criteria Decision Analysis Transboundary River Basin Water Development Scenario ecosystem risk
下载PDF
基于相对风险模型的区域生态风险评价
20
作者 朱家兵 吴建廷 +3 位作者 张华 崔言辉 梁甲迪 李西春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3020-3033,共14页
部分生态系统在现代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而生态风险评价是对生态系统健康状况最重要的衡量方法之一。以云南省为研究区,选取4类主要风险源,划分5类生境,以生态系统为风险受体,4类生态系统服务为评价终点,采用相对... 部分生态系统在现代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而生态风险评价是对生态系统健康状况最重要的衡量方法之一。以云南省为研究区,选取4类主要风险源,划分5类生境,以生态系统为风险受体,4类生态系统服务为评价终点,采用相对风险模型(relative risk model, RRM),分别计算云南省各生境、风险源、评价终点及评价单元的生态风险值,并划分风险等级;利用蒙特卡洛模拟方法进行不确定性分析,并结合评价结果进行风险管理分析。结果表明:云南省生态风险整体状况良好,空间差异较小;昭通市的相对风险等级最高,但结果误差最大;城市生态系统生境受到的风险、人口负荷风险源对生态系统造成的风险、调节服务对生态风险的响应,三者评价结果均为最高;风险源的不确定性对风险结果的影响存在低估现象,且风险演变模拟结果趋向收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风险评价 RRM 生态系统 不确定性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