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8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项目贯穿、任务驱动”德技美共育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实践--以“网页布局设计”模块为例 被引量:2
1
作者 周怡燕 《高教学刊》 2024年第S02期128-134,共7页
通过采用“项目贯穿、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以项目为载体贯穿课程,以任务为导向驱动学习,开展“课前启化、课中内化,课后优化”的三段式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整个教学过程按“导入项目一明确任务、研讨项目一讨论任务、项目实践一完成... 通过采用“项目贯穿、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以项目为载体贯穿课程,以任务为导向驱动学习,开展“课前启化、课中内化,课后优化”的三段式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整个教学过程按“导入项目一明确任务、研讨项目一讨论任务、项目实践一完成任务、评价项目一反思任务”的思路开展“学、顾、引、析、践、汇、评、用”八个环节的课堂教学流程,前后衔接、递阶推进,帮助学生完成知识、技能的主动建构,同时以美的教育开展课堂思政教学,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兴趣。该课堂模式使课程教学与社会需求的精准对接,教学范式从“教学模式”向“学习模式”转变,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和专业教育、美育教育有机融合,切实解决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与目标岗位需求脱节”“学生以被动接受为特征的传统学习方式”“教学重技能轻素养”等问题,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堂革命 项目化 课程体系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 德技美共育
下载PDF
高校啦啦操课程思政的学理依据、三重维度与实践路向
2
作者 周丽华 唐强 《武术研究》 2024年第10期136-138,共3页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以追求“真、善、美”为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研究视角,深入挖掘啦啦操课程思政元素,对高校啦啦操课程思政培育“真、善、美”的学理依据、三重维度和实践路向进行深入探讨。
关键词 “真、善、美” 啦啦操 体育课程思政 高校
下载PDF
“真善美”三维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的内涵、意义与路径
3
作者 杨巧蓉 《北京教育学院学报》 2024年第5期72-78,共7页
追求“真善美”和成就“真善美”是教育的根本指向,也是人的一生的价值目标。在不同的成长阶段,人们对“真善美”的认知深度和接纳程度存在一定差异,任一阶段教育引导断裂或弱化都不利于其价值目标的达成。正是在这一意义上,推进大中小... 追求“真善美”和成就“真善美”是教育的根本指向,也是人的一生的价值目标。在不同的成长阶段,人们对“真善美”的认知深度和接纳程度存在一定差异,任一阶段教育引导断裂或弱化都不利于其价值目标的达成。正是在这一意义上,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是贯通人们在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塑形关键期对“真善美”内在需要的重要举措,意义深远。立足新时代,深化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实践应聚焦课程体系建构、教学方法创新、师资结构优化及评价体系改革,确保教育连贯互动、师资精进与评价多元,促进学生在“真善美”三维上的和谐全面发展,从而为培育德才兼备、审美高雅的时代新人奠定坚实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 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 “真善美”
下载PDF
开展课程思政五问 探究课程思政核心内涵
4
作者 赵定柱 彭玉林 欧斌 《教育教学论坛》 2024年第20期169-172,共4页
一切真、善、美的元素都可以是思政元素,只有从课程本身凝练出来的元素,才可以自然而然地融入教学。课程思政虽然是新理念,但教学的育人本质一直未曾改变,强调课程思政实际是回归教育本源。课程思政也并不仅仅是教师影响学生的单向过程... 一切真、善、美的元素都可以是思政元素,只有从课程本身凝练出来的元素,才可以自然而然地融入教学。课程思政虽然是新理念,但教学的育人本质一直未曾改变,强调课程思政实际是回归教育本源。课程思政也并不仅仅是教师影响学生的单向过程,而是学生也同时在影响教师的双向过程,在互相影响的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朝着更美好的方向发展。一门课程要想有效开展课程思政建设,必须调整思路,掌握方法,从课程自身入手,反复凝练课程自身蕴含的育人资源,才能潜移默化地发挥课程强大的育人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思政 真善美 核心内涵 教育本源 双向影响
下载PDF
高职数学课程思政建设路径探索 被引量:1
5
作者 赵永辉 滑会超 《成才之路》 2023年第14期21-24,共4页
高职数学作为公共基础课,既要让学生掌握必需的数学知识,又要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有效开展课程思政教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文章分析高职院校学生学习数学的现状,论述通过数学之美帮助学生理解数学... 高职数学作为公共基础课,既要让学生掌握必需的数学知识,又要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有效开展课程思政教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文章分析高职院校学生学习数学的现状,论述通过数学之美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的魅力的理论依据,探索通过数学之美的教育渗透思政教育的有效途径,即通过我国数学家所作贡献中体现的数学之美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通过应用数学典型情境中的数学之美使学生认识到数学的实用价值,通过数学严谨的逻辑之美让学生体会数学在科学领域的巨大作用,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升高职数学课程思政教学效果,培养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职数学 课程思政 数学之美 立德树人 理论依据 途径
下载PDF
高职院校“美善相谐”艺术教育实施途径的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王铃 陈想 《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 2023年第8期87-89,共3页
在信息高速发展的当今社会,人们在物质上已经得到了极大的满足,但在精神世界上人们往往会感到存在一定的空缺。进而高职院校学生在思想品质上出现的问题,也成为社会与高校普遍关注的现象之一。艺术教育进而成为高职院校教学学科的一个学... 在信息高速发展的当今社会,人们在物质上已经得到了极大的满足,但在精神世界上人们往往会感到存在一定的空缺。进而高职院校学生在思想品质上出现的问题,也成为社会与高校普遍关注的现象之一。艺术教育进而成为高职院校教学学科的一个学科,“美善相谐”的艺术肩负起育人与授艺的双重教育责任,启迪高职教师应将学生培养成为一个具有艺术审美、品德高尚的人,作为自己的一项责任。本文探讨了“美善相谐”艺术教学的价值和内涵,最后指出了“美善相谐”艺术教学具体实践举措,给高职院校艺术教学实践带来了一些有益的启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职 美善相谐 艺术教育 途径
下载PDF
高职院校课程思政改革背景下工匠精神培育探索——以《汽车美容与装饰》课程为例 被引量:5
7
作者 陈强 于志委 欧思婷 《时代汽车》 2023年第6期57-59,共3页
高职汽车专业课程中的《汽车美容与装饰》课程根据岗位职责要求与市场需求而设立,不仅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而且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和工匠精神的培养。“课程思政”建设聚焦“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以培养高素养技术技能人才为目标... 高职汽车专业课程中的《汽车美容与装饰》课程根据岗位职责要求与市场需求而设立,不仅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而且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和工匠精神的培养。“课程思政”建设聚焦“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以培养高素养技术技能人才为目标。工匠精神则代表着职业的精益求精,爱岗敬业等优秀职业价值观。二者在精神内核层面相互契合,为工匠精神培育有机融入“课程思政”建设奠定了理论基础。在高职院校“课程思政”中培育工匠精神的路径研究中,以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汽车美容课的“课程思政”教学实践为现实依据,分别从老师和学生两个角度出发,探索任课老师互助机制与科学评价体系的有效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思政”建设 工匠精神 高职教育 汽车美容与装饰
下载PDF
浅谈新课标背景下的“美润教育”教学管理模式
8
作者 田华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23年第12期82-86,共5页
伴随着基础教育的发展,教育模式也在经历转型。新课标背景下,教学改革离不开学校管理机制的重塑,唯有积极创立科学的教育管理新方法和新模式,持续改善培养环境,加强学校的教育管理变革,我们的学校才会更具备应对当前机遇带来的挑战。本... 伴随着基础教育的发展,教育模式也在经历转型。新课标背景下,教学改革离不开学校管理机制的重塑,唯有积极创立科学的教育管理新方法和新模式,持续改善培养环境,加强学校的教育管理变革,我们的学校才会更具备应对当前机遇带来的挑战。本文结合学校实际,阐述“美润教育”教学管理方法、教学管理特色,为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提升教育水平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润教育 和美+课堂 五自五育 “寻美”课程体系设 “至美”教师队伍建设
下载PDF
“高等数学”课程提升学生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实践探索
9
作者 陈辉 倪岚 潘晓丽 《教育教学论坛》 2023年第2期157-160,共4页
通过对数学美的深入剖析,详细论述了数学的和谐美、简洁美和对称美,分别从“数”和“形”两方面举例说明高等数学中关于美的例子,增强学生认识美和发现美的能力,陶冶情操,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数学之美与诗词之美有异曲同工之处,都具有... 通过对数学美的深入剖析,详细论述了数学的和谐美、简洁美和对称美,分别从“数”和“形”两方面举例说明高等数学中关于美的例子,增强学生认识美和发现美的能力,陶冶情操,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数学之美与诗词之美有异曲同工之处,都具有简洁性。诗词中巧妙运用数学中的数、形和思维,不仅能够表达诗词的意境,而且能够表现数学的力量和美。在高等数学课堂引入中国诗词,让数学与人文有机融合,拓展高等数学课程思政教学内容,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性,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文化自信和家国情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学美 高等数学 课程思政 中国诗词
下载PDF
和谐理念下的高校全人教育课程探索 被引量:15
10
作者 谢安邦 覃玉荣 《复旦教育论坛》 CSSCI 2008年第4期28-32,共5页
全人教育以培养和谐发展的人为理念,从身心、智力、审美和情感意识、个人责任和精神价值等多方面整合人类个体知识。约翰.米勒提出"平衡、包容与联结"为全人教育课程遵循的三原则,为我们提供了实践全人教育理念的途径。和谐... 全人教育以培养和谐发展的人为理念,从身心、智力、审美和情感意识、个人责任和精神价值等多方面整合人类个体知识。约翰.米勒提出"平衡、包容与联结"为全人教育课程遵循的三原则,为我们提供了实践全人教育理念的途径。和谐理念下的高校全人教育课程与通识教育课程,都是培养全面和谐大学生和提高文化素质的模式,以整合的理念整体思考高校课程体系,融课程规划、目标、内容、评价和管理为一体。以公共基础课程、通识课程和课外学术活动或业余活动为主要实践阵地和实施途径,在专业课程教学中贯穿其理念和思想,在教师教学方法中融渗全人教育理念和思想。此外,建立专门机构进行课程的规划、审核与实施,建立评价体系是落实全人课程和保障质量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人 全人教育 全人教育课程 通识课程
下载PDF
课程失衡:民族地区农村学校课程的多元文化解析 被引量:10
11
作者 洪俊 齐阿娜尔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34-39,共6页
课程文化的失衡对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学生的发展具有种种不利的影响。笔者基于多元文化教育的视角,分析了民族地区部分农村民族学校的课程文化失衡现象,阐述了其各种表现与影响,从不同角度分析了其原因,提出了增强少数民族地区农村义务教... 课程文化的失衡对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学生的发展具有种种不利的影响。笔者基于多元文化教育的视角,分析了民族地区部分农村民族学校的课程文化失衡现象,阐述了其各种表现与影响,从不同角度分析了其原因,提出了增强少数民族地区农村义务教育课程文化适切性的相应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谐文化建设 少数民族教育 农村教育 多元文化教育 课程文化 文化失衡 课程适切性
下载PDF
国家精品课程建设中构建和谐教学体系的思考 被引量:15
12
作者 师黎 常永英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51-153,共3页
精品课程建设是一项涉及授课教师、学生、教辅人员、实验工程技术人员以及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等各方面关系的繁杂的系统工程。和谐教学体系的构建有助于贯彻以学生为本的现代教育思想,正确处理精品课程建设中所遇到的诸多问题,可以在教... 精品课程建设是一项涉及授课教师、学生、教辅人员、实验工程技术人员以及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等各方面关系的繁杂的系统工程。和谐教学体系的构建有助于贯彻以学生为本的现代教育思想,正确处理精品课程建设中所遇到的诸多问题,可以在教学队伍建设、教学内容建设、先进教学方法和手段采用、教材建设、实验与实践建设和激励机制建设等方面提升精品课程的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品课程 和谐教学体系 教学改革
下载PDF
论高校德育隐性课程开发 被引量:9
13
作者 齐佩芳 韦世艺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4期122-125,共4页
隐性课程是独立存在的一种课程形式,它对人的影响本质上是一种价值影响,其德育影响是最大的,居于核心的地位。站在建设和谐社会的高度,从课程理论的角度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的不和谐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低效... 隐性课程是独立存在的一种课程形式,它对人的影响本质上是一种价值影响,其德育影响是最大的,居于核心的地位。站在建设和谐社会的高度,从课程理论的角度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的不和谐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低效现象的根本原因。对高校德育中的隐性课程进行有目标、有计划的设计与优化,就是要最大限度地实现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的和谐,提高高校德育的实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德育 和谐社会 隐性课程 课程开发
下载PDF
以特色课程建设创特色强校之路——以江苏省沭阳高级中学“致和”教育特色为例 被引量:2
14
作者 周洪兵 张峰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4年第S2期73-75,共3页
走特色化发展道路是当今中小学改革与发展的必然选择。借鉴儒家中和思想,可以通过致和课程建设形成学校致和教育特色,具体的创建途径是:注重以校园文化为核心的隐性课程的建设,彰显学校的"致和"文化特色;创新育人模式,彰显学... 走特色化发展道路是当今中小学改革与发展的必然选择。借鉴儒家中和思想,可以通过致和课程建设形成学校致和教育特色,具体的创建途径是:注重以校园文化为核心的隐性课程的建设,彰显学校的"致和"文化特色;创新育人模式,彰显学校"致和"教育特色;开发校本课程,形成学校"致和"课程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建设 校本课程 致和 致和课程 致和教育
下载PDF
大学生书法教育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史春霖 鲍丙刚 周友泉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2期89-91,共3页
本文旨在阐述书法艺术的美学特征和美学构成及其所独有的芬芳和魅力,以及传承和发扬这门古老的艺术以及素质教育视野下的书法教育所具有的基本功能——传统文化教育功能、德育教化功能、益智功能和审美功能,论证必须重视书法教育,建立... 本文旨在阐述书法艺术的美学特征和美学构成及其所独有的芬芳和魅力,以及传承和发扬这门古老的艺术以及素质教育视野下的书法教育所具有的基本功能——传统文化教育功能、德育教化功能、益智功能和审美功能,论证必须重视书法教育,建立科学、系统化的现代书法教育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法 和谐 审美 思想政治教育
下载PDF
“生态学概论”通识课程体系构建与实践——以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为例 被引量:2
16
作者 顾延生 郑敏 +3 位作者 程丹丹 杨晓菁 葛继稳 蒋永光 《中国地质教育》 2021年第4期66-70,共5页
随着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深入推进,生态学通识教育势在必行,构建通识性生态学知识教育体系是我国高校当前面临的一项紧迫的重要任务。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结合学校中长期建设战略规划需要,率先在全校本科生推行“生态学概论”通识必修课,... 随着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深入推进,生态学通识教育势在必行,构建通识性生态学知识教育体系是我国高校当前面临的一项紧迫的重要任务。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结合学校中长期建设战略规划需要,率先在全校本科生推行“生态学概论”通识必修课,旨在培养未来社会优秀的决策者、教育者和管理者,致力于宜居地球管理和服务美丽中国建设,这一里程碑式的行动必将掀起当代中国大学生生态素质教育的新浪潮。本文详细介绍了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开设“生态学概论”通识教育课程的时代背景、课程体系构建及面临的问题与思考等。“生态学概论”采取线上线下混合教学形式,立足我校地球科学与环境科学优势,体现生态学与多学科的交叉融合,主要讲述美丽中国与宜居地球视野下的生态学基础知识及关注热点。总之,开展生态学通识教育教学活动不仅是当前生态环境形势的迫切需求,而且高度契合我校学科战略规划和人才培养的需求,助推生态文明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学概论 通识教育 课程体系 美丽中国 宜居地球
下载PDF
高校和谐人文校园体育文化与特色体育课程构建 被引量:20
17
作者 王能干 李吉远 《吉林体育学院学报》 2007年第4期39-39,139,共2页
阐述了我国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内涵、校园体育文化的和谐与人文精神,及特色体育课程的设置,完善高校体育健康教育体系。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对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各类体育文化活动,养成正确的体育意识和科学体育锻炼方法,树立"健康第一... 阐述了我国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内涵、校园体育文化的和谐与人文精神,及特色体育课程的设置,完善高校体育健康教育体系。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对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各类体育文化活动,养成正确的体育意识和科学体育锻炼方法,树立"健康第一、终身体育"理念,营造崇尚健康文化氛围,推动高校和谐人文校园体育文化的构建具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校园体育文化 健康教育 和谐 人文 体育课程
下载PDF
和谐社会与课程的和谐伦理指向——“和谐社会”视域下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思考 被引量:3
18
作者 彭泽平 姚琳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53-56,共4页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使命的提出,不仅为当前我国建设小康社会指明了方向,同时也对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它赋予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和谐伦理的指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承担起服务和谐社会构建的使命,必须促进基础...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使命的提出,不仅为当前我国建设小康社会指明了方向,同时也对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它赋予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和谐伦理的指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承担起服务和谐社会构建的使命,必须促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公平、正义与和谐,致力于每一位学生全面、和谐、整体发展,使基础教育真正成为和谐社会构建的力量之源与社会和谐的体现之"场"。和谐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不仅是和谐社会的重要支持系统和奠基工程,而且其本身亦是和谐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和具体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谐社会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多元文化教育
下载PDF
论《吕氏春秋》与《乐记》音乐美学思想的趋同 被引量:10
19
作者 薛永武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21-125,共5页
《吕氏春秋》与《乐记》在音乐发生学、中和之美和音乐教化等方面存在诸多相同或相通之处。关于音乐发生学,二者都认为乐是由人心产生的,人的心里有所感受,就会在音乐中表现出来,音乐表现于外而能够化育于内;关于中和之美,《吕氏春秋》... 《吕氏春秋》与《乐记》在音乐发生学、中和之美和音乐教化等方面存在诸多相同或相通之处。关于音乐发生学,二者都认为乐是由人心产生的,人的心里有所感受,就会在音乐中表现出来,音乐表现于外而能够化育于内;关于中和之美,《吕氏春秋》把"和"视为"乐之本",《乐记》则从天地之和阐释音乐之和的作用,二者都倡导音乐的中和之美;关于音乐的教化作用,《吕氏春秋》和《乐记》都认为乐的美以善为前提,都认为乐与政通,应该发挥音乐的教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吕氏春秋》 《乐记》 音乐发生学 “中和之美” 音乐教化
下载PDF
高校体育课程与和谐人文校园体育文化建设 被引量:9
20
作者 金瑞静 肖玉红 《合肥师范学院学报》 2010年第6期122-124,共3页
高校作为和谐社会建设的一部分又是引领社会发展与文明进步的机构,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本文通过对和谐人文校园体育文化的涵义、功能进行具体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普通高校特色体育课程设置的构想,并且对普通高... 高校作为和谐社会建设的一部分又是引领社会发展与文明进步的机构,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本文通过对和谐人文校园体育文化的涵义、功能进行具体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普通高校特色体育课程设置的构想,并且对普通高校特色体育课程与和谐人文校园体育文化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色体育课程 和谐 校园体育文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