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tudy on Physical Process of Surface Oxidation of Rare Earth-Transition Metal Amorphous Magneto-Optical Thin Films
1
作者 沈德芳 金丽娜 +1 位作者 俞祥游 王丽娟 《Journal of Rare Earths》 SCIE EI CAS CSCD 1992年第4期280-284,共5页
By using surface effects(Auger electron spectroscopy,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polar Kerr effect)and volume effects(magnetization,torque curve)the physical process of surface oxidation of rare earth-transition ... By using surface effects(Auger electron spectroscopy,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polar Kerr effect)and volume effects(magnetization,torque curve)the physical process of surface oxidation of rare earth-transition metal amorphous magneto-optical thin films was studied in this paper.The rare earth elements oxidize preferentially and rich at the film surface,and the transition metals deplete in oxidation layer.Fe_2O_3 in the surface oxidation layer contributes to the planar magnetization,and thereby the anomalous peak appears near 180° on the torque curves and the amplitude of the peaks is related to the depth of surface oxidation layers.The iron bonds to oxygen easier than the cobolt.RE-Co magneto-optieal thin films have good properties of resistance to oxidation and humid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re earth Magneto-o tical thin film Thin film oxidation surface energy spectroscopy Magneto-optical effect
下载PDF
Estimate Totel Number of the Earth Atmospheric Particle with Standard Atmosphere model
2
作者 GAOChong-Yi 《Communications in Theoretical Physics》 SCIE CAS CSCD 2001年第5期639-640,共2页
The total number of atmospheric particle (AP) is an important datum for planetary science and geoscience. Estimating entire AP number is also a familiar question in general physics. With standard atmosphere model, con... The total number of atmospheric particle (AP) is an important datum for planetary science and geoscience. Estimating entire AP number is also a familiar question in general physics. With standard atmosphere model, considering the number difference of AP caused by rough and uneven in the earth surface below, the sum of dry clean atmosphere particle is . So the whole number of AP including water vapor is . The rough estimation for the total number of AP on other planets (or satellites) in condensed state is also discussed on the base of i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lanetary atmosphere earth atmosphere neutral atmosphere total number of atmospheric particle standard atmosphere model effect of uneven in the earth surface estimation
下载PDF
River basin landscape pattern and its modern earth surface process of the LRGR
3
作者 GAN Shu HE Daming FENG Yan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2006年第B11期33-38,共6页
关键词 江河流域风光 现代地球表面作用 生态水文学效 数据分析
原文传递
基于倾斜滑裂面假设的浅埋盾构隧道松动土压力研究
4
作者 梁连 方焘 方立建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7-106,共10页
随着地铁建设的快速发展,隧道上方松动土压力的计算成了隧道工程领域的研究热点,而隧道松动区的确定对松动土压力的计算至关重要。为简便而准确地确定松动区的范围,首先假设松动区的边界为倾斜直线,然后基于Mohr-Coulomb破坏准则并考虑... 随着地铁建设的快速发展,隧道上方松动土压力的计算成了隧道工程领域的研究热点,而隧道松动区的确定对松动土压力的计算至关重要。为简便而准确地确定松动区的范围,首先假设松动区的边界为倾斜直线,然后基于Mohr-Coulomb破坏准则并考虑隧道尺寸、埋深等因素的影响推导滑裂角计算式,进而确定隧道周围地层的松动区范围。最后结合松动区土体主应力轴旋转理论以及倾斜滑裂面的假设,推导出滑裂面上的侧压力系数以及隧道松动土压力的计算式。结果表明:滑裂角随土体内摩擦角的增大而增大,随隧道埋深比的增大先减小然后趋于稳定;大主应力轨迹线为圆弧时计算更为简便、更易推广,可采用圆弧形大主应力轨迹的假设计算隧道松动土压力;松动土压力计算式所得结果和实际的试验结果吻合较好,因此该计算式可应用于砂土地质条件下浅埋盾构隧道上方的松动土压力计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工程 松动区 土压力 土拱效应 滑裂面 数值模拟
下载PDF
Synergistic effects of PtFe/CeO_(2)catalysts afford high catalytic performance in selective hydrogenation of cinnamaldehyde 被引量:1
5
作者 Xia Gong Quanquan Shi +5 位作者 Xinyu Zhang Jinmei Li Guichen Ping Hui Xu Hongjing Ding Gao Li 《Journal of Rare Earths》 SCIE EI CAS CSCD 2023年第2期233-239,共7页
Selective hydrogenation of unsaturated aldehydes remains a grand challenge in controlling chemoselectivity up to now.We synthesized a series of PtFex/CeO_(2)catalysts,which were characterized by X-ray diffraction(XRD)... Selective hydrogenation of unsaturated aldehydes remains a grand challenge in controlling chemoselectivity up to now.We synthesized a series of PtFex/CeO_(2)catalysts,which were characterized by X-ray diffraction(XRD),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TEM),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XPS)as well as temperature-programmed-reduction by hydrogen(H2-TPR).The catalytic performance of PtFex/CeO_(2),including cinnamaldehyde(CAL)conversion and selectivity toward cinnamyl alcohol(COL),is improved remarkably by introduction of Fe species in the Pt particles in the selective CAL hydrogenation under mild conditions.XPS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electron transfer from Fe to Pt promotes CAL adsorption,resulting in the enhanced CAL conversion.And the COL selectivity is improved by CAL adsorption via an interaction of C=O group with surface oxygen defect sites because of interaction between PtFe and CeO_(2)support.In all,this study may provide some hints to design efficient nano Pt particles for the selective hydrogen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tFex/CeO_(2) Synergistic effect Selective hydrogenation CinNAMALDEHYDE surface oxygen defect Rare earths
原文传递
多工作面连续开采地表沉陷与强矿震联动响应规律
6
作者 张广超 张广有 +5 位作者 周广磊 张照允 吕凯 尹茂胜 闫宪洋 李振国 《采矿与岩层控制工程学报》 E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3-126,共14页
深部矿井多工作面大空间开采导致大能量强矿震事件频发,同时地表伴随剧烈的下沉变形,掌握具体地层条件下地表移动与强矿震时空分布响应规律对于深部矿井动力灾害防控意义重大。以兖州矿区东滩煤矿63_(上)04,63_(上)05,63_(上)06工作面... 深部矿井多工作面大空间开采导致大能量强矿震事件频发,同时地表伴随剧烈的下沉变形,掌握具体地层条件下地表移动与强矿震时空分布响应规律对于深部矿井动力灾害防控意义重大。以兖州矿区东滩煤矿63_(上)04,63_(上)05,63_(上)06工作面为工程背景,基于关键层理论与复合破断原理,对东滩煤矿复杂地层进行了科学划分,现场实测了深井厚硬岩层下多工作面开采地表沉降规律及强矿震时空分布特征,分析了多工作面连续开采下关键层组运移演化规律,揭示了关键层组破断演化、地表沉陷规律与大能量强矿震分布的联动效应。研究结果表明:(1)东滩煤矿六采区地层可以划分出4个关键层组,每个关键层组包含一层关键层和若干坚硬岩层,相比单一关键层,关键层组发生复合破断时的矿震能量更高、破断步距更大,对上覆岩层的运移及地表下沉影响也更为突出。(2)地表沉陷观测结果显示,63_(上)04,63_(上)05工作面开采结束,地表下沉系数分别为0.189,0.458;63上06工作面当前已开采808.29 m,地表下沉系数为0.492,受多关键层组地质赋存特征影响,东滩煤矿六采区地表下沉系数远小于兖州矿区其他矿井平均地表下沉系数(0.75~0.85),地表未达到充分采动,下沉趋势为:无明显下沉–下沉空间显著–下沉空间逐渐增大。(3)矿震监测结果显示,63上04工作面开采时,大能量强矿震事件主要集中在低位关键层组Ⅰ,Ⅱ层位,随着多工作面连续开采,大能量强矿震逐渐向高位转移,逐渐集中至关键层组Ⅱ,Ⅲ层位。(4)由地表沉陷及大能量强矿震实测数据可知,东滩煤矿六采区多工作面连续开采下关键层组复合破断覆岩结构呈“断悬”结构–“铰接”结构交替上升,逐层演化过程验证了覆岩运动、地表沉陷及大能量强矿震3者之间存在一定的联动效应。研究成果可对类似工程地质条件下多关键层组复合破断研究及大能量强矿震预控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键层组 复合破断 强矿震 地表沉陷 覆岩运移 联动效应
下载PDF
基于三角形滑移面的地基松动土压力研究
7
作者 王家全 陈家明 +1 位作者 林志南 唐毅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697-707,共11页
由岩溶塌陷、隧道开挖等方面引起的土体变形往往会对基础建设和基础结构等造成不均匀沉降、地面塌陷及开裂等危害,确定土体结构顶部松动土压力的分布情况并准确地分析土体变形与土拱效应间关系显得尤为重要。为了揭示土体变形和沉降对... 由岩溶塌陷、隧道开挖等方面引起的土体变形往往会对基础建设和基础结构等造成不均匀沉降、地面塌陷及开裂等危害,确定土体结构顶部松动土压力的分布情况并准确地分析土体变形与土拱效应间关系显得尤为重要。为了揭示土体变形和沉降对结构顶部松动土压力的变化规律,进行了一系列不同H/B的活动门试验(H为地基高度,B为活动门宽度)。基于试验结果,提出以三角形作为力学模型分析不同滑移面时松动土压力的数学模型,考虑了滑移面角度与土体变形及主应力偏转三者之间的关系,分析了滑移面内任意水平微分土条的主应力偏转情况并建立受力平衡微分方程,根据不同滑移面形态下的边界条件求解松动土压力理论公式,与已有试验结果对比验证了理论公式的合理性。通过对滑移面角度、侧向土压力系数和内摩擦角等主要参数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较小相对位移下(1%~3%)土体应力迅速发生转移和重分布,初始滑移面角度略小于π/4+φ/2(φ为内摩擦角),随着H/B增大土体应力比缓慢增长最终趋于稳定;地基内封闭三角形滑移面的松动土压力与相对位移及内摩擦角相关;内摩擦角的增加使得土拱效应得到充分发挥,加强了应力转移,降低了土拱应力比;内摩擦角的增大减小了水平向应力分量,从而降低了侧向土压力系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动土压力 土拱效应 三角形滑移面 应力偏转
下载PDF
砂土拱效应滑移面几何轮廓与松动土压力分析
8
作者 周思危 冷伍明 +3 位作者 聂如松 李亚峰 狄宏规 陈伟庚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413-1422,共10页
土拱效应本质上是由于土体内部松动引起的应力转移现象,土体松动过程伴随着滑移面的形成和延展,但目前针对滑移面几何轮廓、松动影响范围以及考虑松动区动态演变对松动土压力的影响等方面的研究尤待深入.利用Trapdoor试验对砂土拱效应... 土拱效应本质上是由于土体内部松动引起的应力转移现象,土体松动过程伴随着滑移面的形成和延展,但目前针对滑移面几何轮廓、松动影响范围以及考虑松动区动态演变对松动土压力的影响等方面的研究尤待深入.利用Trapdoor试验对砂土拱效应滑移面轮廓及演变开展研究,获得滑移面几何轮廓及其演变模式在不同填土高度、活动门下移和宽度以及砂料密度下的表征区别.通过界定滑移面影响范围内松动核心区域,提出基于核心区几何形状的松动应力计算方法.分析松动应力-活动门下移曲线特征,以揭示最大、最小拱状态条件下的曲线特征随填土高度、活动门下移和宽度以及砂密度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1)滑移面轮廓随活动门下移的演化过程为三角形—子弹头形—椭圆形,填土高度越高,活动门宽度越小,初始和次级滑移面轮廓越尖锐;2)初始、次级滑移面高度随活动门下移递增,第Ⅲ级滑移面拐点高度随活动门下移递减,初始、次级滑移面夹角随活动门下移先增后减,第Ⅲ级滑移面上半夹角与下半夹角均随活动门下移递增;3)随着填土高度的增加,松动核心区形状演化过程为三角形—梯形—矩形,核心区高度为填土高度的0.5倍~0.8倍,核心区夹角与核心区面积均随内摩擦角的增加近似线性递减;4)基于核心区面积的松动应力计算方法相比,Terzaghi等方法更具适用性,且其适用于计算低填土试验组的临界应力和高填土试验组的极限应力.研究成果为更精确地描述砂土松动区的位移破坏模式及其界定标准以及松动区稳定性评价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拱效应 Trapdoor试验 滑移面轮廓 松动区 松动土压力
下载PDF
含非理想界面的稀土准晶增强纳米复合材料的有效力学性能
9
作者 王磊 郭俊宏 +1 位作者 王莹楠 杨华 《内蒙古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32-141,共10页
基于Gurtin-Murdoch表/界面模型,研究具有非理想界面的稀土准晶纳米涂层圆夹杂增强复合材料的反平面剪切问题,利用复势法获得夹杂、涂层和基体内的声子场、相位子场的应力和应变的解析解,进一步利用广义自洽法预测具有非理想界面和表界... 基于Gurtin-Murdoch表/界面模型,研究具有非理想界面的稀土准晶纳米涂层圆夹杂增强复合材料的反平面剪切问题,利用复势法获得夹杂、涂层和基体内的声子场、相位子场的应力和应变的解析解,进一步利用广义自洽法预测具有非理想界面和表界面效应的稀土准晶增强纳米复合材料受反平面机械载荷作用下的有效力学性能。通过数值算例,分析非理想界面参数和表/界面效应对稀土准晶增强纳米复合材料有效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当夹杂和涂层的尺寸非常小时,非理想界面和表/界面效应对稀土准晶增强纳米复合材料有效力学性能的影响比较显著。因此,通过改变夹杂和涂层厚度及非理想界面材料参数可有效地提高稀土准晶增强纳米复合材料的有效力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准晶增强纳米复合材料 表/界面效应 非理想界面 广义自洽法 有效力学性能
下载PDF
中国古地理学研究进展与关键科学问题 被引量:12
10
作者 陈洪德 侯明才 +4 位作者 陈安清 时志强 邢凤存 黄可可 刘欣春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888-901,共14页
古地理学着重于研究和重建地史时期地球表面自然地理状况。国际古地理学主要是在板块构造理论指导下,依托古地磁、古生物和地球化学等手段,重建地史时期的大陆位置、板块边界、海陆分布,侧重于板块尺度的板块构造古地理。中国古地理学... 古地理学着重于研究和重建地史时期地球表面自然地理状况。国际古地理学主要是在板块构造理论指导下,依托古地磁、古生物和地球化学等手段,重建地史时期的大陆位置、板块边界、海陆分布,侧重于板块尺度的板块构造古地理。中国古地理学主要侧重于以矿产资源勘探服务为导向的不同尺度的盆内岩相古地理研究及编图。当前中国古地理研究对前寒武纪板块构造体制之前的古地理研究仍处于探讨和假说阶段,对显生宙重大古地理变迁的构造机制、地表过程、生命效应是最具挑战的科学问题,诸如古生代与生物大灭绝事件相伴生的古地理变化,中三叠世末扬子板块与华北板块拼合后的古地理效应,白垩纪以来中国地势由东高西低转变为西高东低的过程和机制等。未来中国古地理学研究不仅要继续加强服务于页岩气等新矿产资源勘探的应用岩相古地理研究,还应建设对接国际的多学科融合的中国古地理数据库,系统重建中国小陆块群聚散的多重古地理演变过程,深入认识全球古地理演变的中国地质记录及其地球生命环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地理学 板块构造 地表过程 生命效应 矿产资源
下载PDF
地面电导率对地闪回击辐射场传输的影响 被引量:14
11
作者 张其林 郄秀书 +3 位作者 王振会 杨仲江 李霞 施广全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2036-2040,共5页
为了探讨地闪回击辐射场沿有限电导率σ地表面的传播特性,用表面波理论,结合地闪回击过程的推迟势效应,分析讨论了时域和频域地闪回击辐射场沿不同σ地表面的传播特性(如湿地、干地、湖泊和沙漠)。结果表明,远距离地表面附近的辐射场主... 为了探讨地闪回击辐射场沿有限电导率σ地表面的传播特性,用表面波理论,结合地闪回击过程的推迟势效应,分析讨论了时域和频域地闪回击辐射场沿不同σ地表面的传播特性(如湿地、干地、湖泊和沙漠)。结果表明,远距离地表面附近的辐射场主要是表面波,表面波强度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地面σ对地闪回击辐射场传输存在较大的影响,σ越小,影响越大,回击辐射场沿不同σ地表面的传播并不是按照距离反比关系衰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限电导率 辐射场 表面波 回击 电场 影响
下载PDF
镧对微囊藻的生长效应及被富集的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13
12
作者 林俊 李韬 +5 位作者 沈宏 郑振华 周培疆 宋立荣 沈银武 刘永定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75-79,共5页
研究了稀土元素La3+对微囊藻生长效应及其被微囊藻富集的动力学过程 .结果表明 :当La3+的添加浓度小于 2mg·l- 1 时 ,对微囊藻的生长有促进作用 ,当La3+的添加浓度大于 2mg·l- 1 时 ,微囊藻的生长受到抑制 .
关键词 稀土元素La^3+ 微囊藻 富集 生长效应 表面配位模型 环境污染
下载PDF
球近似下地球外空间任意类型场元的地形影响 被引量:15
13
作者 章传银 晁定波 +1 位作者 丁剑 张利明 《测绘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28-34,共7页
传统的重力归算方法只适用于地球表面上的重力异常,不能用于扰动重力、垂线偏差、重力梯度等其他类型扰动重力场元,不适合处理除地面外其他高度上场元的地形影响问题。当前,地球重力场探测的场元类型越来越丰富,探测的高度也逐渐转向航... 传统的重力归算方法只适用于地球表面上的重力异常,不能用于扰动重力、垂线偏差、重力梯度等其他类型扰动重力场元,不适合处理除地面外其他高度上场元的地形影响问题。当前,地球重力场探测的场元类型越来越丰富,探测的高度也逐渐转向航空和卫星高度,精确处理地球外空间各种类型重力场元的地形影响已成为地球重力场领域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通过直接分解由地形生成的具有调和性质的引力场,从而导出地球外空间任意高度、任意类型扰动重力场元的地形影响,在此基础上给出在球近似下地形影响的严密算法和高精度快速算法。利用本文推荐的地形影响计算方案,可以方便地处理各种类型地面重力、海洋重力、航空重力、卫星重力、卫星测高数据的地形影响,从而丰富重力场数据处理的内涵,改善地球重力场算法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形影响 地球外空间 任意类型 快速算法
下载PDF
基于曲线滑裂面的挡墙主动土压力分析 被引量:12
14
作者 杨贵 王阳阳 刘彦辰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2182-2188,共7页
土体滑裂面形状对挡土墙主动土压力有重要影响。以无黏性填土挡墙为研究对象,假设在考虑土拱效应时,极限状态下墙后土体的滑裂面为曲线,基于水平微分单元法推导出平动模式下挡土墙主动土压力的分布。首先将计算与模型试验结果及已有理... 土体滑裂面形状对挡土墙主动土压力有重要影响。以无黏性填土挡墙为研究对象,假设在考虑土拱效应时,极限状态下墙后土体的滑裂面为曲线,基于水平微分单元法推导出平动模式下挡土墙主动土压力的分布。首先将计算与模型试验结果及已有理论研究成果进行对比分析,验证了方法的可靠性;其次,研究土体内摩擦角和墙-土摩擦角对主动土压力分布、合力大小和作用点高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基于曲线滑裂面假设得到的滑动楔体范围略大于采用直线滑裂面的假设;对于不同高度的挡土墙,建议的计算结果与模型试验结果更为符合;对于不同的土体内摩擦角和墙-土摩擦角,土压力的分布形式和合力作用点与Paik解较为接近,但合力略大于Paik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曲线滑裂面 挡土墙 土拱效应 主动土压力
下载PDF
低轨道卫星表面充电模拟 被引量:8
15
作者 杨集 陈贤祥 夏善红 《微纳电子技术》 CAS 2007年第7期25-27,共3页
卫星在太空运行过程中,在周围等离子体和光电效应等综合作用下,会带上与周围等离子体环境不同的悬浮电位,这个电位会影响星上测量载荷的测量精度和测量范围。利用航天器与等离子体相互作用系统软件SPIS,采用粒子分室法模拟了低轨道(710... 卫星在太空运行过程中,在周围等离子体和光电效应等综合作用下,会带上与周围等离子体环境不同的悬浮电位,这个电位会影响星上测量载荷的测量精度和测量范围。利用航天器与等离子体相互作用系统软件SPIS,采用粒子分室法模拟了低轨道(710km)卫星的充电特性。结果表明,由于等离子体温度低、浓度高,卫星的充电电位较低(-0.719V);而周围的等离子体环境受卫星尾迹效应的影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充电 低轨道 尾迹效应
下载PDF
湘西表生环境中的砷及其生态健康效应 被引量:6
16
作者 卢新卫 王五一 +1 位作者 解庆林 马东升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79-82,共4页
湘西是金、砷、锑、汞等有色金属的重要成矿带。区域地层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研究表明 ,湘西所出露的地层均显著富集砷 ,是砷的高区域地球化学异常区。元素存在相态的实验进一步表明 ,新元古界至寒武系中的砷以易迁移形式为主。母岩的这一... 湘西是金、砷、锑、汞等有色金属的重要成矿带。区域地层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研究表明 ,湘西所出露的地层均显著富集砷 ,是砷的高区域地球化学异常区。元素存在相态的实验进一步表明 ,新元古界至寒武系中的砷以易迁移形式为主。母岩的这一性质决定了其风化土壤中砷的含量较高 ,土壤砷的高背景特征受人为采矿活动的影响 ,局部地区呈现高异常。土壤、水体砷的高异常已影响到居民的身体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生环境 元素存在相态 生态健康效应 土壤 水体
下载PDF
表面对纳米微粒中稀土离子光谱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2
17
作者 黄世华 由芳田 +5 位作者 彭洪尚 罗文雄 冯颖 吕少哲 孙聆东 严纯华 《中国稀土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96-401,共6页
对于稀土和过渡金属这样的离子中心,由于电子轨道的半径小,纳米尺度的限域对能级位置和跃迁速率的影响并不显著,表面效应成为这类材料与相应体材料光谱性质出现差异的主要因素。把使稀土离子光谱性质产生可测量变化的环境用一个以其为... 对于稀土和过渡金属这样的离子中心,由于电子轨道的半径小,纳米尺度的限域对能级位置和跃迁速率的影响并不显著,表面效应成为这类材料与相应体材料光谱性质出现差异的主要因素。把使稀土离子光谱性质产生可测量变化的环境用一个以其为中心、半径为D的作用球表示,可以定义纳米材料厚度为D的表面层。用完整晶格的晶体场和一个补偿电荷的场近似描述表面层中稀土离子的晶体场。本文用这个模型分析了纳米微粒中稀土离子光谱的非均匀宽化,激光选择激发下发射光谱随激发波长的变化,非选择激发下发射光谱随温度的变化以及跃迁分支比的变化等实验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微粒 光谱性质 表面效应 稀土
下载PDF
土钉支护面层受力探讨 被引量:10
18
作者 成峰 张远芳 +1 位作者 刘威 万永祥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527-1533,共7页
土钉墙面层受不受力一直存在着争议。根据规程可知土钉面层不受力,所以喷射混凝土面层一般按构造进行设计。但实际上土钉墙面层土压力对基坑变形及墙体的应力分布有重要影响,特别是在软弱土地层深基坑中,面层受力较大。在提出有效下滑... 土钉墙面层受不受力一直存在着争议。根据规程可知土钉面层不受力,所以喷射混凝土面层一般按构造进行设计。但实际上土钉墙面层土压力对基坑变形及墙体的应力分布有重要影响,特别是在软弱土地层深基坑中,面层受力较大。在提出有效下滑力概念的前提下,并结合增量法,对滑楔平衡法进行了改进。通过这种复合型算法计算得出土钉面层是受力的,并和实测值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这种计算方法贴近实际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钉支护 面层土压力 增量法 滑楔平衡法 有效下滑力
下载PDF
物探方法在土石坝隐患探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9
作者 赵楠 王志豪 +2 位作者 赵吉祥 邱锴 何灿高 《工程勘察》 2014年第10期83-88,98,共7页
土石坝工程经多年运行后会不同程度地形成一些隐患,甚至会发展为病险工程,查明隐患成因、分布及影响范围对工程除险加固处理方案的设计与施工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本文结合几个工程实例对土石坝常见病险隐患的探测方法及效果和灌浆处理效... 土石坝工程经多年运行后会不同程度地形成一些隐患,甚至会发展为病险工程,查明隐患成因、分布及影响范围对工程除险加固处理方案的设计与施工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本文结合几个工程实例对土石坝常见病险隐患的探测方法及效果和灌浆处理效果检测做了介绍,阐述了用于隐患探测的常用物探方法在工作布置、参数设置和资料分析等方面的问题和综合物探的意义,以供类似工程参考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石坝 隐患探测 松散 裂缝 不均匀沉陷 灌浆效果检测
下载PDF
考虑土拱效应和平移的刚性挡土墙被动土压力 被引量:7
20
作者 周亦涛 孙文君 +2 位作者 王学民 杨鹏志 王蓉蓉 《兰州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19-123,共5页
根据土拱效应原理,得到考虑填土内摩擦角和墙土摩擦角的平移模式下挡土墙的被动滑裂面倾角和侧向被动土应力系数,并将其用于水平微分层法的平移模式下的刚性挡土墙墙背被动土应力的分析中,得到被动土应力、被动土压力及其作用点的计算公... 根据土拱效应原理,得到考虑填土内摩擦角和墙土摩擦角的平移模式下挡土墙的被动滑裂面倾角和侧向被动土应力系数,并将其用于水平微分层法的平移模式下的刚性挡土墙墙背被动土应力的分析中,得到被动土应力、被动土压力及其作用点的计算公式,并与朗肯理论、库仑理论、吴明法、侯键法、模型试验数据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本文方法得到的平移模式下刚性挡土墙墙背被动土应力分布与模型试验结果吻合最好,且偏于安全的;被动土应力随填土内摩擦角的增加而增加,在墙顶附近随墙土摩擦角的增加而减小,在墙中下部却随墙土摩擦角的增加而增加;被动滑裂面倾角随墙土摩擦角增大而增大,随填土内摩擦角增大而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拱效应 刚性挡土墙 平移模式 被动土应力分布 被动破裂角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