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athematical Wave Functions and 3D Finite Element Modelling of the Electron and Positron
1
作者 Declan Traill 《Journal of Applied Mathematics and Physics》 2024年第4期1134-1162,共29页
The wave/particle duality of particles in Physics is well known. Particles have properties that uniquely characterize them from one another, such as mass, charge and spin. Charged particles have associated Electric an... The wave/particle duality of particles in Physics is well known. Particles have properties that uniquely characterize them from one another, such as mass, charge and spin. Charged particles have associated Electric and Magnetic fields. Also, every moving particle has a De Broglie wavelength determined by its mass and velocity. This paper shows that all of these properties of a particle can be derived from a single wave function equation for that particle. Wave functions for the Electron and the Positron are presented and principles are provided that can be used to calculate the wave functions of all the fundamental particles in Physics. Fundamental particles such as electrons and positrons are considered to be point particles in the Standard Model of Physics and are not considered to have a structure. This paper demonstrates that they do indeed have structure and that this structure extends into the space around the particle’s center (in fact, they have infinite extent), but with rapidly diminishing energy density with the distance from that center. The particles are formed from Electromagnetic standing waves, which are stable solutions to the Schrödinger and Classical wave equations. This stable structure therefore accounts for both the wave and particle nature of these particles. In fact, all of their properties such as mass, spin and electric charge, can be accounted for from this structure. These particle properties appear to originate from a single point at the center of the wave function structure, in the same sort of way that the Shell theorem of gravity causes the gravity of a body to appear to all originate from a central point. This paper represents the first two fully characterized fundamental particles, with a complete description of their structure and properties, built up from the underlying Electromagnetic waves that comprise these and all fundamental particl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LECTRON POSITRON Wave Function Solution Electromagnetic Spin Mass Charge Proof Fundamental Particle Properties Quantum Mechanics Classical Physics Computer 3d Model Schrödinger Equation RMS KLEIN GORDON Electric magnetic Lorentz Invariant Hertzian Vector Point Potential field Density Phase Flow Attraction REPULSION Shell Theorem Ehrenfest VIRIAL Normalization Harmonic Oscillator
下载PDF
Role of magnetic fields on the outer crust in a magnetar
2
作者 蒋威 陈晏军 《Chinese Physics C》 SCIE CAS CSCD 2024年第7期160-167,共8页
We explore the properties of 4110 nuclides from Z=5 to Z=82 with the Sky3D code and the composition of the outer crust in magnetars under extreme magnetic fields.The effects of the variation in nuclear masses due to m... We explore the properties of 4110 nuclides from Z=5 to Z=82 with the Sky3D code and the composition of the outer crust in magnetars under extreme magnetic fields.The effects of the variation in nuclear masses due to magnetic fields on the outer crust are comprehensively studied.The neutron-drip transition pressure,equation of state,and neutron fraction in the outer crust are also discus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uter crust in a magnetar magnetic fields nuclear masses Sky3d code
原文传递
Study on three dimensional electromagnetic model for permanent magnet linear synchronous motor 被引量:2
3
作者 汪旭东 王兆安 袁世鹰 《Journal of Coal Science & Engineering(China)》 2002年第1期87-90,共4页
In this paper, with the non-salient pole permanent magnet linear synchronous motor (PMLSM)being cited, by using Fourier transform method and "slot-by-slot", "pole -by-pole" current approach, a 3D e... In this paper, with the non-salient pole permanent magnet linear synchronous motor (PMLSM)being cited, by using Fourier transform method and "slot-by-slot", "pole -by-pole" current approach, a 3D electromagnetic field model of PMLSM is established. Special attention is paid to its structure and the influence of longitudinal and transverse end effect. The distribution of electromagnetic field of PMLSM can be obtained directly and promptly by using FFT algorithm. It can also be used for the analysis of other LS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rmanent magnet linear synchronous motor quasi-3d electromagnetic field model Fourier transform
下载PDF
Magnetic Structure of the Earth’s Crust in the White Sea Region
4
作者 Lyubov Bakunovich Mikhail Nilov +1 位作者 Nikolay Sharov Boris Belashev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Geosciences》 2021年第11期1007-1020,共14页
The geological structure of the White Sea area and the surrounding land areas has been well studied in the framework of individual case studies. There are a number of local models of the deep structure of the Earth’s... The geological structure of the White Sea area and the surrounding land areas has been well studied in the framework of individual case studies. There are a number of local models of the deep structure of the Earth’s crust available. We propose a uniform assessment of deep crustal bodies responsible for long-period (regional) magnetic anomalies and consider their correlation with surface structures. The aim of the study is to build a three-dimensional magnetic model of the Earth’s crust in the White Sea region using aeromagnetic data and modeling technologies of the Integro software package. The model is formed on the basis of a digital map of the anomalous magnetic field reduced to the pole. The sources of magnetic anomalies are considered to be located in the Earth’s crust. The 3D distribution of the relative magnetic susceptibility of rocks was obtained by solving the inverse problem of <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the </span><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magnetic survey. To separate the magnetic sources by frequency and depth, it was necessary to continue the magnetic field of the model upward and to calculate the TDR derivatives, which determine the lateral boundaries of the sources of positive magnetic field anomalies. 2D distributions of magnetic sources of the model for vertical and horizontal sections with depths of 10, 15 and 20 km are analyzed.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surface and deep structures of magnetic sources of the Earth’s crust in the region is shown.</spa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hite Sea Earth’s Crust Anomalous magnetic field Effective magnetic Sus-ceptibility 3d Model
下载PDF
银额盆地苏红图坳陷重磁场与岩浆岩分布特征研究
5
作者 刘建利 强洋洋 +2 位作者 段瑞锋 李博克 刘磊 《物探化探计算技术》 CAS 2023年第4期453-462,共10页
岩浆岩的空间展布是地球物理资料解释中的重点也是难点。为了解地下岩体的分布特征,这里根据银额盆地苏红图坳陷1:50000重磁数据及其物性特征,利用RGIS软件平台的随机子域加权物性反演法及结合约束条件实现了重磁三维反演研究,获得了研... 岩浆岩的空间展布是地球物理资料解释中的重点也是难点。为了解地下岩体的分布特征,这里根据银额盆地苏红图坳陷1:50000重磁数据及其物性特征,利用RGIS软件平台的随机子域加权物性反演法及结合约束条件实现了重磁三维反演研究,获得了研究区内岩浆岩的空间展布形态,其岩体分布与构造单元基本对应。通过地质、钻探资料推断其可能为酸性岩体,但也有部分低密度体可能是低密度沉积岩的反映。结合剩余磁异常推断其可能为超基性-中基性岩体,该结果不仅对区内岩体空间发育范围和分布规律具有重要研究价值,而且对银额盆地油气地质勘探及深部找矿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红图坳陷 重磁场特征 三维反演 岩浆岩分布
下载PDF
脉冲磁场去除钢中Al_(2)O_(3)夹杂物的研究
6
作者 罗坤坤 李涛 +2 位作者 李莉娟 刘海宁 翟启杰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41-150,共10页
为了探究脉冲磁场对钢中Al_(2)O_(3)夹杂物的去除效果,使用中频感应炉进行了熔炼实验。利用COMSOL多物理场软件对脉冲磁场作用下钢液流场和不同尺寸夹杂物的去除行为进行了数值模拟,将数值模拟与实验结果相结合,探讨了脉冲磁场作用对钢... 为了探究脉冲磁场对钢中Al_(2)O_(3)夹杂物的去除效果,使用中频感应炉进行了熔炼实验。利用COMSOL多物理场软件对脉冲磁场作用下钢液流场和不同尺寸夹杂物的去除行为进行了数值模拟,将数值模拟与实验结果相结合,探讨了脉冲磁场作用对钢中Al_(2)O_(3)夹杂物的去除机制。实验发现,施加脉冲磁场处理后,钢中Al_(2)O_(3)夹杂物整体含量减少,小尺寸的Al_(2)O_(3)夹杂物数量百分比降低,大尺寸的Al_(2)O_(3)夹杂物数量百分比有所增加,表明施加脉冲磁场促进了Al_(2)O_(3)夹杂物的去除和碰撞长大。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施加脉冲磁场处理时,钢液中形成上下双环流,促进了夹杂物的去除,且夹杂物尺寸越大,去除效率越高;同时,夹杂物大部分被分离至壁面,与实验观察结果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值模拟 脉冲磁场 Al_(2)O_(3)夹杂物 去除效率
下载PDF
基于流体传热理论永磁风力发电机温度场计算 被引量:18
7
作者 李伟力 袁世鹏 +1 位作者 霍菲阳 张奕黄 《电机与控制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56-62,共7页
采用流体传热理论和有限体积法计算自然风冷式兆瓦级永磁同步风力发电机的三维温度场。确定热源及等效导热系数的计算方法,建立三维流体的数学模型;对一台实验样机建立三维流动与传热耦合计算的模型,并通过与实验结果的对比,验证计算方... 采用流体传热理论和有限体积法计算自然风冷式兆瓦级永磁同步风力发电机的三维温度场。确定热源及等效导热系数的计算方法,建立三维流体的数学模型;对一台实验样机建立三维流动与传热耦合计算的模型,并通过与实验结果的对比,验证计算方法的合理性。利用相同方法对一台1.5 MW永磁同步风力发电机的三维温度场进行计算与分析,在此基础上,根据大功率永磁风力发电机的实际运行特点,计算该发电机额定风速下额定负载运行时的三维温度场分布,并绘制了不同环境温度时电机额定状态下各部分的温度变化图。仿真计算在不同风速下发电机的温度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磁同步发电机 耦合传热 三维温度场 三维流体场 有限体积法
下载PDF
一种具有横纵磁场的新型真空灭弧室触头三维磁场仿真 被引量:15
8
作者 董华军 杨海军 +3 位作者 郭英杰 向川 康凯 郭方准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11-118,共8页
对一种由螺旋槽横磁触头和杯状纵磁触头并联组成的新型真空灭弧室触头结构进行了磁场仿真,该触头内部的横磁触头和环形触头片材料为CuCr50,外部的纵磁触头的杯座材料为不锈钢。建立了三维触头结构模型,采用有限元分析方法对电流处于峰... 对一种由螺旋槽横磁触头和杯状纵磁触头并联组成的新型真空灭弧室触头结构进行了磁场仿真,该触头内部的横磁触头和环形触头片材料为CuCr50,外部的纵磁触头的杯座材料为不锈钢。建立了三维触头结构模型,采用有限元分析方法对电流处于峰值时和电流过零时动、静触头表面和触头间隙中心处的静态磁场和瞬态磁场进行仿真,瞬态磁场计算过程中考虑到了涡流的影响。结果表明,该结构触头产生的纵向磁场在动、静触头表面及触头间隙中心处分布较均匀且磁通密度满足要求,有效磁通密度区域占触头表面积较大,电流过零后剩余磁场少,磁场滞后时间小,且导体电阻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空灭弧室 触头结构 三维磁场 仿真
下载PDF
126kV真空灭弧室1/2线圈纵磁触头三维磁场仿真 被引量:12
9
作者 郝建成 杨嘉祥 +1 位作者 王新掌 上官霞南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8期83-88,共6页
建立了126kV、1/2线圈纵磁触头三维电极结构模型,并利用有限元法对考虑了电弧影响的有限元模型进行了三维静磁场和涡流场仿真。结果表明静磁场下纵向磁场在触头片开槽处发生畸变,在触头间隙中心平面分布呈“平顶帐篷”形状。在涡流场下... 建立了126kV、1/2线圈纵磁触头三维电极结构模型,并利用有限元法对考虑了电弧影响的有限元模型进行了三维静磁场和涡流场仿真。结果表明静磁场下纵向磁场在触头片开槽处发生畸变,在触头间隙中心平面分布呈“平顶帐篷”形状。在涡流场下,当电流处于峰值时,纵向磁场在触头片上的分布和触头间隙中心平面上的分布与静磁场作用下相似:在电流过零时,纵向磁场在触头片中心形成一个最高峰,在最高峰周围形成6个次高峰;而在触头间隙中心平面分布呈“尖顶帐篷”形;沿路径(0,-60,110)~(0,60,110)纵向磁场的分布为开口向上的抛物线型,最大滞后时间0.36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空灭弧室 1/2线圈纵磁触头 三维静磁场 三维涡流场 仿真 电极结构
下载PDF
高压永磁同步电动机实心转子三维温度场分析 被引量:40
10
作者 李伟力 陈婷婷 +1 位作者 曲凤波 李志鹏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8期55-60,共6页
为了更准确地研究高压大功率永磁同步电动机的温升情况,对315 kW,6 kV永磁自起动同步电动机进行分析。以二维电磁场分析得到的损耗为热源,建立了永磁同步电动机实心转子三维温度场的物理模型和数学模型。由于转子端部的构件比较复杂,故... 为了更准确地研究高压大功率永磁同步电动机的温升情况,对315 kW,6 kV永磁自起动同步电动机进行分析。以二维电磁场分析得到的损耗为热源,建立了永磁同步电动机实心转子三维温度场的物理模型和数学模型。由于转子端部的构件比较复杂,故采用反推迭代法确定端部表面散热系数。其后通过给定求解域内的基本假设和边界条件,利用三维有限元法对电机进行了温度场计算,将最终计算结果与实测值进行比较,验证其满足工程精度的要求,为以后表面散热系数的确定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 永磁同步电动机 实心转子 三维温度场 散热系数
下载PDF
基于组合式场路耦合法的多绕组变压器建模与阻抗参数设计 被引量:27
11
作者 谢冰若 陈乔夫 +1 位作者 康崇皓 王华军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04-111,共8页
为解决低励磁阻抗多绕组变压器建模、多绕组变压器复合短路阻抗及多并联支路间电流分配计算的问题,基于组合式场路耦合分析,给出一种高效、通用的多绕组变压器建模和阻抗参数设计方法。根据初步设计的变压器结构,采用磁场能量法,二次开... 为解决低励磁阻抗多绕组变压器建模、多绕组变压器复合短路阻抗及多并联支路间电流分配计算的问题,基于组合式场路耦合分析,给出一种高效、通用的多绕组变压器建模和阻抗参数设计方法。根据初步设计的变压器结构,采用磁场能量法,二次开发出基于ANSYS参数化设计语言(ANSYS parametric design language,APDL)的三维静态磁场专用分析程序,计算出多绕组电感矩阵,并以此为依据构建多绕组变压器的线性仿真模型,进行相关仿真研究。通过仿真结果反馈的信息适当修改变压器结构以满足要求。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能够准确计算出多并联支路间电流分配,各种短路工况下复合短路阻抗计算结果可满足工程实践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合式场路祸合法 多绕组变压器 建模 阻抗参数 磁场能量法 三维有限元法 电感矩阵
下载PDF
一种表面-内置式永磁转子同步电机三维全域温度场分析 被引量:8
12
作者 司纪凯 张露锋 +2 位作者 封海潮 许孝卓 张新良 《电机与控制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5-31,共7页
针对表面-内置式永磁转子同步电机(SIPMSM)具有结构紧凑和功率密度高的特点,准确计算SIPMSM各部件的温度分布非常重要。采用电磁场-温度场耦合分析的方法对SIPMSM的三维全域温度场进行计算。建立SIPMSM的电磁场和温度场有限元模型,分析... 针对表面-内置式永磁转子同步电机(SIPMSM)具有结构紧凑和功率密度高的特点,准确计算SIPMSM各部件的温度分布非常重要。采用电磁场-温度场耦合分析的方法对SIPMSM的三维全域温度场进行计算。建立SIPMSM的电磁场和温度场有限元模型,分析在同步运行速度下负载和永磁体退磁对SIPMSM三维全域温度场的影响,也分析了在额定负载下运行速度对SIPMSM三维全域温度场的影响。通过仿真与实验结果的对比分析,验证了样机模型的合理性和计算结果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内置式永磁转子同步电机 有限元法 三维全域 电磁场 温度场 耦合分析
下载PDF
轴向磁化多环磁力联轴器的三维磁场计算及分析 被引量:6
13
作者 杨超君 郑武 +1 位作者 李直腾 李志宝 《微电机》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9-12,共4页
为研究轴向磁化多环磁力联轴器的结构参数对磁转矩的影响,采用有限元方法对其三维磁场进行数值计算,得出了轴向磁化多环磁力联轴器的三维磁场分布。分析了主动转子转角、气隙厚度、永磁体厚度和磁极对数对磁转矩的影响,即以一对磁极转... 为研究轴向磁化多环磁力联轴器的结构参数对磁转矩的影响,采用有限元方法对其三维磁场进行数值计算,得出了轴向磁化多环磁力联轴器的三维磁场分布。分析了主动转子转角、气隙厚度、永磁体厚度和磁极对数对磁转矩的影响,即以一对磁极转角为周期,磁转矩与转角成类似正弦曲线关系变化,且在360°/2p时磁转矩存在最大值;随着气隙厚度的增加,联轴器的磁转矩降低;增大永磁体厚度,可提高磁转矩,但当永磁体厚度增大到一定程度后,磁转矩曲线的斜率逐渐变小,增加变慢;在一定范围内,增加联轴器的磁极对数,磁转矩增大,但磁极对数增加到一定数目后,随着磁极对数的继续增加,磁转矩降低。其分析结果可对该类磁力联轴器性能分析和设计起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轴向磁化 三维磁场 磁转矩 有限元
下载PDF
磁控溅射靶磁场的分布 被引量:6
14
作者 胡作启 李佐宜 +1 位作者 刘卫忠 熊锐 《华中理工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1期39-41,共3页
用麦克斯韦方程,推导了射频磁控溅射靶磁场的数学表达式,并研究了靶磁场的三维分布规律,得到了磁控靶的磁场在中心圆环有较强的水平分量、边缘有较强的垂直分量的结果,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相符.
关键词 磁控溅射 磁场 刻蚀 半导体器件
下载PDF
行波磁场作用下金属液体运动行为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5
15
作者 王芳 李宝宽 沈峰满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143-1146,共4页
将行波磁场理论和流体运动N-S方程相结合,建立了行波磁场作用下材料制备用容器内三维流场的数学模型,并引入了新的电磁力计算模型.通过与文献中实验结果的对比,验证了本模型及计算程序的可靠性.研究还发现,行波磁场作用下装置内纵截面... 将行波磁场理论和流体运动N-S方程相结合,建立了行波磁场作用下材料制备用容器内三维流场的数学模型,并引入了新的电磁力计算模型.通过与文献中实验结果的对比,验证了本模型及计算程序的可靠性.研究还发现,行波磁场作用下装置内纵截面形成了两个对称的大环流;当径高比降低时,容器内的流场结构没有改变,仍然为两个对称的旋流,形状由椭圆形变成长方形.当电磁力增大时,轴向速度曲线由平顶变为尖顶的抛物线,并且电磁力越大,波顶离底部壁面的距离越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波磁场 数值模拟 流体运动 三维流场 电磁力
下载PDF
一种带钢铠的低压电力电缆故障精确定位新方法 被引量:17
16
作者 王广柱 贾春娟 张立斌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61-165,共5页
提出了一种带钢铠的低压电力电缆故障点精确定位新方法,该方法利用电缆钢铠的绕制特点,在故障电缆芯线与钢铠之间施加高压脉冲并产生闪络放电,通过检测和比较故障电缆周围及故障点前后的合成三维瞬变磁场信号变化,来判断电缆故障点的精... 提出了一种带钢铠的低压电力电缆故障点精确定位新方法,该方法利用电缆钢铠的绕制特点,在故障电缆芯线与钢铠之间施加高压脉冲并产生闪络放电,通过检测和比较故障电缆周围及故障点前后的合成三维瞬变磁场信号变化,来判断电缆故障点的精确位置。对流过钢铠的闪络放电电流产生的磁场进行了理论分析和仿真计算,现场试验结果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基于该方法原理,研制了样机,并被应用于实际电缆故障点定位。该方法是一种非接触式的电缆故障点定位方法,它不仅可用于直埋敷设式电缆,而且也可用于管道或地沟敷设式电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电缆 故障定位 电缆钢铠 三维瞬变磁场
下载PDF
基于光纤技术的电磁脉冲3维电、磁场测量系统 被引量:27
17
作者 孔旭 谢彦召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339-345,共7页
为对空间中任意极化方向的电磁脉冲进行测量,研制了一套3维电场和磁场测量系统。分别选择棒状电小天线与B.dot天线作为电场、磁场传感器的接收天线,并通过改变天线几何尺寸来满足工作带宽与灵敏度的测量要求;通过光电转换模块将调... 为对空间中任意极化方向的电磁脉冲进行测量,研制了一套3维电场和磁场测量系统。分别选择棒状电小天线与B.dot天线作为电场、磁场传感器的接收天线,并通过改变天线几何尺寸来满足工作带宽与灵敏度的测量要求;通过光电转换模块将调理后的天线输出信号转换为光强度信号并通过光纤传输;最终通过建模仿真与标定试验来验证测量系统的性能。实验结果表明:所研制的测量系统体积小、抗干扰能力强、对电磁脉冲的纳秒级前沿响应快,其响应前沿〈3ns,电场测量系统的动态范围可达-8.5~8.5kV/m,磁场测量系统的动态范围可达-10~10A/m;且可以通过3维矢量合成的方法方便地测量空间任意极化方向的电磁脉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维电磁场传感器 电磁脉冲 光纤传输 电小天线 B—dot天线 宽带
下载PDF
磁场分布测量系统的设计 被引量:3
18
作者 徐亚雪 秦会斌 +3 位作者 郑梁 李方芳 陈晓宁 邵李焕 《电子器件》 CAS 2009年第2期382-385,共4页
介绍了磁场分布测量系统的硬件结构和软件设计方案。该系统将单片机为核心的小系统,结合霍尔传感器作为前端的数据采集系统,将采集到的数据利用串口传送到PC主系统。在LabVIEW环境下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显示并保存。经测试,系统能方... 介绍了磁场分布测量系统的硬件结构和软件设计方案。该系统将单片机为核心的小系统,结合霍尔传感器作为前端的数据采集系统,将采集到的数据利用串口传送到PC主系统。在LabVIEW环境下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显示并保存。经测试,系统能方便灵活地测量磁场,3个方向的测量范围均可达到-900^+900 Gauss,测量精度达1%,并且磁场的测量结果能通过三维图形显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场测量 磁场分布 三维 数据采集 LABVIEW
下载PDF
三维磁场精密测量系统的研制 被引量:8
19
作者 陈棣湘 潘孟春 +1 位作者 罗飞路 康中尉 《测试技术学报》 EI 2005年第3期279-282,共4页
介绍了三维磁场精密测量系统的研制,利用差动方式连接的6个霍尔元件构成三维磁场传感器,通过压频变换器完成数据采集,并采用电压比测量法来补偿温度变化对霍尔元件输入电阻的影响.对系统进行了高精度的标定,消除了温度变化对霍尔元件灵... 介绍了三维磁场精密测量系统的研制,利用差动方式连接的6个霍尔元件构成三维磁场传感器,通过压频变换器完成数据采集,并采用电压比测量法来补偿温度变化对霍尔元件输入电阻的影响.对系统进行了高精度的标定,消除了温度变化对霍尔元件灵敏度系数的影响.标定后的系统达到了0.5%的精度,并利用这一系统对高速磁悬浮列车的气隙磁场进行了测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磁场测量 霍尔效应 电压比测量法 计算线圈法 温度补偿
下载PDF
三维永久磁铁磁场的标量磁位数值计算 被引量:9
20
作者 刘福贵 杨庆新 《河北工业大学学报》 CAS 1997年第3期49-54,共6页
论述了三维永久磁铁磁场的标量磁位有限元计算方法,并通过实例将标量磁位方法与矢量磁位方法作了比较.结果表明,在计算精度相同的条件下,标量磁位方法比矢量磁位方法耗用较少时间,占用较少的计算机内存.
关键词 永久磁铁 磁场 标量磁位 矢量磁位 数值计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