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pileptic brain network mechanisms and neuroimaging techniques for the brain network
1
作者 Yi Guo Zhonghua Lin +1 位作者 Zhen Fan Xin Tian 《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24年第12期2637-2648,共12页
Epilepsy can be defined as a dysfunction of the brain network,and each type of epilepsy involves different brain-network changes that are implicated diffe rently in the control and propagation of interictal or ictal d... Epilepsy can be defined as a dysfunction of the brain network,and each type of epilepsy involves different brain-network changes that are implicated diffe rently in the control and propagation of interictal or ictal discharges.Gaining more detailed information on brain network alterations can help us to further understand the mechanisms of epilepsy and pave the way for brain network-based precise therapeutic approaches in clinical practice.An increasing number of advanced neuroimaging techniques and electrophysiological techniques such as diffusion tensor imaging-based fiber tra ctography,diffusion kurtosis imaging-based fiber tractography,fiber ball imagingbased tra ctography,electroencephalography,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agnetoencephalography,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molecular imaging,and functional ultrasound imaging have been extensively used to delineate epileptic networks.In this review,we summarize the relevant neuroimaging and neuroelectrophysiological techniques for assessing structural and functional brain networks in patients with epilepsy,and extensively analyze the imaging mechanisms,advantages,limitations,and clinical application ranges of each technique.A greater focus on emerging advanced technologies,new data analysis software,a combination of multiple techniques,and the construction of personalized virtual epilepsy models can provide a theoretical basis to better understand the brain network mechanisms of epilepsy and make surgical decis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lectrophysiological techniques EPILEPSY functional brain network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functional near-infrared spectroscopy machine leaning molecular imaging neuroimaging techniques structural brain network virtual epileptic models
下载PDF
Network mechanism of effective constituents from the compound Yizhihao against influenza
2
作者 Lyu-jie XU Hao JIA +3 位作者 Wen JIANG Jian-guo XING Ai-lin LIU Guan-hua DU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20-320,共1页
Influenza caused by influenza virus,seriously threaten human life and health.Drug treatment is one of the effective measurement.However,there are only two classes of drugs,one class is M2 blockers and another is neura... Influenza caused by influenza virus,seriously threaten human life and health.Drug treatment is one of the effective measurement.However,there are only two classes of drugs,one class is M2 blockers and another is neuraminidase(NA) inhibitors.The recent antiviral surveillance studies reported a global significant increase in M2 blocker resistance among influenza viruses,and the resistant virus strains against NA inhibitor are also reported in clinical treatment.Therefore thediscovery of new medicines with low resistance has become very urgent.As all known,traditional medicines with multi-target features and network mechanism often possess low resistance.Compound Yizhihao,which consists of radix isatidis,folium isatidis,Artemisia rupestris,is one of the famous traditional medicine for influenza treatment in China,however its mechanism of action against influenza is unclear.In this study,the multiple targets related with influenza disease and the known chemical constituents from Compound Yizhihao were collected,and multi-target QSAR(mt-QSAR) classification models were developed by Na?e Bayesian algorithm and verified by various datasets.Then the classification models were applied to predict the effective constituents and their drug targets.Finally,the constituent-target-pathway network was constructed,which revealed the effective constituents and their network mechanism in Compound Yizhihao.This study will lay important basis for the clinical uses for influenza treatment and for the further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f the effective constitu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感病毒 神经氨酸酶 治疗方法 临床分析
下载PDF
补骨脂-淫羊藿对类风湿关节炎抗炎机制的分子对接分析:动物实验验证 被引量:2
3
作者 冉磊 韩海慧 +4 位作者 徐博 王建业 沈军 肖涟波 施杞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08-215,共8页
背景:临床上补骨脂-淫羊藿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疗效明显,但两者所含有效成分复杂,在分子水平上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作用机制仍不明确。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建立胶原诱导型关节炎模型,验证补骨脂-淫羊藿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可能... 背景:临床上补骨脂-淫羊藿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疗效明显,但两者所含有效成分复杂,在分子水平上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作用机制仍不明确。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建立胶原诱导型关节炎模型,验证补骨脂-淫羊藿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可能的作用靶点及通路,为以补骨脂-淫羊藿为主的临床方剂使用提供可靠的实验依据。方法:借助中医药研究平台、中医百科全书和上海有机所的中药与化学成分数据库等检索并筛选有效成分,从PubChem平台获取3D分子式,通过PharmMapper和SwissTargetPrediction平台进行靶标预测;结合DrugBank、GeneCards、OMIM等基因数据库完成类风湿关节炎的疾病靶点获取,经Uniport数据库校准靶标,借助VENNY 2.1获取补骨脂-淫羊藿与疾病交集靶点并绘制韦恩图;采用STRING平台构建蛋白质互作网络图;使用Metascape平台进行基因本体论功能分析及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分析,进行数据可视化,利用Cytoscape 3.9.0构建中药-成分-靶点-疾病-通路四重网络模型;运用AutoDock-Vina软件将主要有效成分与核心靶点进行分子对接验证,探索最佳结合靶点。建立Ⅱ型胶原+佐剂诱导型关节大鼠模型,用补骨脂-淫羊藿干预21 d后,观察其对相关通路靶点及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结果与结论:①筛选补骨脂与淫羊藿活性成分28个,与类风湿关节炎交集靶点共288个,主要成分有异补骨脂素、补骨脂定、淫羊藿苷等;交集靶点主要有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1(AKT1)、肿瘤坏死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等;②基因本体论分析获得生物过程2232条,主要与丝氨酸蛋白磷酸化、AKT正调控、活性氧代谢过程等功能有关;③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富集分析结果202条,主要有PI3K/AKT信号通路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信号通路等,可能通过调节滑膜细胞凋亡与增殖、抑制炎性因子等发挥治疗作用;④分子对接结果表明补骨脂-淫羊藿主要与AKT1及雌激素受体转录因子1结合活性最强,并形成稳定结构,与PI3K/AKT等凋亡增殖、炎性介导等调控信号通路密切相关;⑤补骨脂-淫羊藿可降低胶原诱导型关节炎大鼠模型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β、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的表达;⑥补骨脂-淫羊藿可调低胶原诱导型关节炎大鼠模型关节滑膜中p-PI3K、p-AKT、p-FOXO1蛋白的表达;⑦结果证明,补骨脂-淫羊藿可能经PI3K/AKT/FOXO1信号通路抑制关节滑膜细胞增殖和抑制炎性因子表达等发挥治疗作用,这可能与类风湿关节炎关节炎症和骨破坏的发生密切相关,同时为临床的合理使用及新药开发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补骨脂 淫羊藿 类风湿关节炎 凋亡 增殖 体内实验 胶原诱导型关节炎 动物模型
下载PDF
层流信道中基于模型驱动的信道建模方法
4
作者 王悦 鲍煦 林锋 《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09-315,322,共8页
针对已有的层流信道模型不能直接应用于存在目标的复杂层流信道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模型驱动的信道建模方法.研究了存在目标的层流扩散信道的系统模型,在无目标平流模型的基础上加入参数,考虑层流和目标对接收分子的影响.结合仿真结果,... 针对已有的层流信道模型不能直接应用于存在目标的复杂层流信道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模型驱动的信道建模方法.研究了存在目标的层流扩散信道的系统模型,在无目标平流模型的基础上加入参数,考虑层流和目标对接收分子的影响.结合仿真结果,将有目标的复杂层流信道近似为两个稳定的层流信道,建立有目标的点源-接收机层流扩散信道模型.结合神经网络使用Levenberg-Marquardt算法对信道模型参数进行学习和预测,同时提出基于数据和模型驱动结合(combination of data and model driven, CDMD)的检测方法对目标进行检测.结果表明:通过公式数据与仿真数据对比验证了其信道模型的准确性,所有数据的相关系数为0.999 15,该神经网络模型具有可行性;使用神经网络二分类算法验证提出的目标检测方法,检测准确率达到98.8%时,提出的CDMD检测方法所需数据量约为基于数据检测方法的1/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通信 层流扩散 信道建模 模型驱动 神经网络 目标检测
下载PDF
基于分子力模型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定位算法
5
作者 杨江峰 王万升 刘明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6期731-735,752,共6页
无线传感器网络中利用节点发送与接收无线信号,确定物体的位置被称为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定位,它是无线传感器网络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基于测距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定位算法,其关键步骤是通过接收信号的强弱来估计信标节点与未知节点的距离... 无线传感器网络中利用节点发送与接收无线信号,确定物体的位置被称为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定位,它是无线传感器网络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基于测距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定位算法,其关键步骤是通过接收信号的强弱来估计信标节点与未知节点的距离.提出了一种基于分子力模型的WSN定位算法,本算法也是基于测距思想,其中,引入排斥力和吸引力的概念,并假设未知节点处于平衡状态,这两种力此时合力为零.算法求解使用迭代算法.论文实验证明,所提算法的时间复杂度和空间复杂度较小,且具备较好的定位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力模型 无线传感器网络 WSN定位算法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动物实验探究桑寄生对牙周炎的防治作用
6
作者 冯凯 张文杰 +2 位作者 吴泽钰 姬晓炜 赵今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4期461-470,共10页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探究桑寄生治疗牙周炎的作用机制并通过分子对接和体内实验验证,探究桑寄生乙醇提取物对牙龈卟啉单胞菌(Porphyromonas gingivalis,P.g)生长作用的影响以及对实验性大鼠牙周炎的治疗效果。方法在中药系统药理学...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探究桑寄生治疗牙周炎的作用机制并通过分子对接和体内实验验证,探究桑寄生乙醇提取物对牙龈卟啉单胞菌(Porphyromonas gingivalis,P.g)生长作用的影响以及对实验性大鼠牙周炎的治疗效果。方法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ystems pharmacology database and analysis platform,TCMSP)中检索桑寄生有效作用成分,通过Swiss Target Prediction数据库预测作用靶点,经GeneCards、DisGeNET和OMIM数据库检索得到牙周炎相关靶点,通过Venny分析获得共同靶点。采用STRING数据库构建PPI网络并筛选关键基因,经DAVID数据库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采用Cytoscape 3.10.0软件构建桑寄生“药物-成分-靶点-通路”网络,经分子对接验证药物成分与靶点的结合情况。采用倍比稀释法测定桑寄生乙醇提取物对牙龈卟啉单胞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inimum bactericidal concentration,MBC)。将42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溶剂组、模型组、盐酸米诺环素组、桑寄生高、中、低剂量组。丝线结扎左上第一磨牙并接种P.g构建实验性大鼠牙周炎模型,每天对各组大鼠进行相应药物干预并记录体重、探诊深度(Probing depth,PD)、龈沟出血指数(Sulcus bleeding index,SBI)。14 d后拍摄X线片确定建模成功,处死各组大鼠获取血清、颌骨及牙龈组织标本。RT-PCR检测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 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9,MMP-9)、Runt相关转录因子2(Runt-related transcription factor 2,RUNX2)、骨钙素(Osteocalcin,OCN)、骨保护素(Osteoprotegerin,OPG)、核因子κB受体激活配体(Receptor activator of nuclear factor-κB ligand,RANKL)mRNA表达水平。ELISA检测血清中IL-6、TNF-α、MMP-9表达水平。HE染色观察炎症浸润情况。免疫组化染色观察RUNX2、OCN蛋白表达情况。结果筛选得到4个桑寄生有效成分,545个药物靶点,4151个牙周炎治疗靶点,Venny分析得到186个桑寄生治疗牙周炎的潜在靶点。PPI网络分析得到IL-6、TNF-α、MMP9等10个核心靶点。富集分析得到的主要通路为PI3K-Akt信号通路等。分子对接结果表明桑寄生有效成分与关键靶点具有较好的结合能力。桑寄生乙醇提取物对P.g的MIC为0.5 g/L,MBC为2 g/L。桑寄生乙醇提取物对实验性大鼠牙周炎的PD、SBI有良好的改善作用,可降低血清中IL-6、TNF-α、MMP-9表达,缓解牙周组织炎症情况。可促进牙周组织中RUNX2、OCN、OPG的表达,抑制RANKL的表达,调节骨稳态,缓解牙周骨组织流失。结论桑寄生乙醇提取物对P.g具有抑制和杀灭作用,可减轻炎症反应、调节骨稳态,通过多组分、多靶点、多通路的协同作用治疗牙周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寄生 牙周炎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牙龈卟啉单胞菌 动物模型 作用机制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人参皂苷Rg1对神经母细胞瘤作用机制
7
作者 孙天霞 秦华聪 +6 位作者 卢佳宏 段启栋 赵雨 刘志美 杨晶晶 慧芳 惠歌 《亚太传统医药》 2024年第5期169-174,共6页
目的:从网络药理学角度探讨人参皂苷Rg1与神经母细胞瘤(NB)的核心靶点及其分子作用机制。方法:利用PharmMapper等数据库筛选Rg1治疗NB的作用靶点并进行GO/KEGG富集分析、核心靶点筛选、Hub基因预后模型以及分子对接模型,分析Hub基因在... 目的:从网络药理学角度探讨人参皂苷Rg1与神经母细胞瘤(NB)的核心靶点及其分子作用机制。方法:利用PharmMapper等数据库筛选Rg1治疗NB的作用靶点并进行GO/KEGG富集分析、核心靶点筛选、Hub基因预后模型以及分子对接模型,分析Hub基因在神经母细胞瘤作用机制。结果:初步筛选出Rg1-NB交集靶点129个,GO、KEGG分析结果发现Rg1可能通过PI3K/Akt、MAPK、JAK/STAT信号通路影响神经母细胞瘤增殖、迁移、凋亡等生物过程;PPI互作聚类分析结果表明,Rg1可能通过调控细胞凋亡、生物节律、酪氨酸蛋白激酶等发挥治疗作用;通过对Rg1治疗NB作用靶点进行Hub基因筛选以及基因、表型分析,发现Rg1治疗Hub基因为AKT1、MTOR、STAT3,进一步预后模型分析发现STA3高表达组的NB患者的生存率显著高于低表达,说明STAT3为预后保护因素,且Rg1与STAT3有9个结合位点,结合自由能为-6.57 kcal/mol,结合效果较好。结论:通过数据库筛选出3个人参皂苷Rg1治疗神经母细胞瘤核心靶点依次为AKT1、MTOR、STAT3,进一步通过建立核心基因预后模型、分子对接实验及GO、KEGG分析表明,人参皂苷Rg1可能通过JAK/STAT信号通路发挥功能,影响神经母瘤细胞的发展,为Rg1治疗神经母细胞瘤分子机制、药物靶点的选择及新型治疗技术的开发提供一定的参考和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参皂苷RG1 神经母细胞瘤 网络药理学 分子机制 预后模型
下载PDF
HTPB/Al/AP/RDX推进剂初始燃烧的分子模拟
8
作者 初庆钊 付小龙 +2 位作者 郑学明 刘金龙 陈东平 《火炸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54-261,I0005,共9页
针对一种四组元HTPB推进剂(HTPB/Al/AP/RDX)关键组分,基于第一性原理计算的数据集,使用深度神经网络模型开发了一个机器学习势函数;基于新开发的势函数,建立了四组元HTPB推进剂燃面模型,并进行了大规模的分子动力学模拟计算,对推进剂燃... 针对一种四组元HTPB推进剂(HTPB/Al/AP/RDX)关键组分,基于第一性原理计算的数据集,使用深度神经网络模型开发了一个机器学习势函数;基于新开发的势函数,建立了四组元HTPB推进剂燃面模型,并进行了大规模的分子动力学模拟计算,对推进剂燃烧时的微观结构、温度、反应组分的时空演化进行了系统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新开发的势函数能够准确描述推进剂组分单质及两两之间界面的能量和受力特性,是一个高精度、高效率的机器学习势函数;燃面模型实现了对推进剂燃烧过程中的AP、RDX、HTPB热解过程精准模拟,阐明了扩散火焰的形成机理以及铝粉从燃面剥离等微观过程,揭示了其中的各组分界面相互作用机制。表明分子动力学模拟能够在原子尺度上实现时间分辨的三维重建,进而获得推进剂燃烧的微观机理,可为固体推进剂的理论研究提供了新的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理化学 HTPB推进剂 燃烧性能 机器学习势函数 分子动力学 神经网络模型
下载PDF
柴芩复方抗小鼠肠炎作用机制的网络药理学分析及体外验证研究
9
作者 武慧宁 郭梦如 +9 位作者 张进 赵林露 何洁仪 秦炳臻 邓浩楚 沈津津 陈诺 张宁毅 陈进军 刘晓曦 《黑龙江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1期107-113,129,130,共9页
为了探究柴芩复方对肠炎小鼠的作用及潜在治疗靶点,试验用柴胡、黄芩、白头翁等7种中药自拟柴芩复方,通过网络药理学软件分析柴芩复方抗小鼠肠炎的作用靶点,对靶点进行GO功能注释和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及分子对接;利用脂多糖(LPS)诱导... 为了探究柴芩复方对肠炎小鼠的作用及潜在治疗靶点,试验用柴胡、黄芩、白头翁等7种中药自拟柴芩复方,通过网络药理学软件分析柴芩复方抗小鼠肠炎的作用靶点,对靶点进行GO功能注释和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及分子对接;利用脂多糖(LPS)诱导小鼠肠上皮细胞建立体外炎症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从柴芩复方中共得到槲皮素、山柰酚、异鼠李素等126种活性成分,其主要作用靶点为TNF、Akt1,富集在肠炎相关TNF-α、PI3K/Akt信号通路中;槲皮素、山柰酚、异鼠李素和靶点TNF、Akt1都具有良好的分子结合活性。与LPS组相比,柴芩复方组IL-6、TNF-α含量极显著降低(P<0.01),p-Akt/Akt蛋白相对表达量极显著降低(P<0.01)。说明柴芩复方可通过抑制Akt蛋白的磷酸化、降低IL-6和TNF-α等炎症因子含量的方式发挥抗小鼠肠炎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芩复方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小鼠肠上皮细胞 炎症模型
下载PDF
Kinetic network models to elucidate aggregation dynamics of aggregation-induced emission systems
10
作者 Zige Liu Michae L.Kalin +2 位作者 Bojun Liu Siqin Cao Xuhui Huang 《Aggregate》 EI CAS 2024年第1期1-8,共8页
Aggregation-induced emission(AIE)is a phenomenon where a molecule that is weakly or non-luminescent in a diluted solution becomes highly emissive when aggregated.AIE luminogens(AIEgens)hold promise in diverse applicat... Aggregation-induced emission(AIE)is a phenomenon where a molecule that is weakly or non-luminescent in a diluted solution becomes highly emissive when aggregated.AIE luminogens(AIEgens)hold promise in diverse applications like bioimaging,chemical sensing,and optoelectronics.Investigation in AIE luminescence is also critical for understanding aggregation kinetics as the aggregation process is an essential component of AIE emission.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of AIEgen aggregation is challenging due to the fast timescale of the aggregation and the amorphous aggregate structures.Computer simulations such as molecular dynamics(MD)simulation provide a valuable approach to complement experiments with atomic-level knowledge to study the fast dynamics of aggregation processes.However,individual simulations still struggle to systematically elucidate heterogeneous kinetics of the formation of amorphous AIEgen aggregates.Kinetic network models(KNMs),constructed from an ensemble of MD simulations,hold great potential in addressing this challenge.In these models,dynamic processes are modeled as a series ofMarkovian transitions occurring among metastable conformational states at discrete time intervals.In this perspective article,we first review previous studies to characterize the AIEgen aggregation kinetics and their limitations.We then introduce KNMs as a promising approach to elucidate the complex kinetics of aggregations to address these limitations.More importantly,we discuss our perspective on linking the output of KNMs to experimental observations of time-resolved AIE luminescence.We expect that this approach can validate the computational predictions and provide great insights into the aggregation kinetics for AIEgen aggregates.These insights will facilitate the rational design of improved AIEgens in their applications in biology and materials scienc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ydrophobic aggregation kinetic network models molecular dynamics simulations
原文传递
类金刚石结构的分子动力学与人工神经网络耦合研究
11
作者 石湛杨 陈志立 杜广煜 《真空与低温》 2024年第2期119-125,共7页
掺氮类金刚石薄膜(N-DLC)可以改善零件表面的摩擦学性能,近些年来对N-DLC薄膜摩擦学特性研究的热度居高不下。由于计算资源与计算机运行时间有限,难以获得大量数据对N-DLC薄膜摩擦实验中界面结构演化规律进行微观模拟。为了探究分子动... 掺氮类金刚石薄膜(N-DLC)可以改善零件表面的摩擦学性能,近些年来对N-DLC薄膜摩擦学特性研究的热度居高不下。由于计算资源与计算机运行时间有限,难以获得大量数据对N-DLC薄膜摩擦实验中界面结构演化规律进行微观模拟。为了探究分子动力学和人工神经网络交叉使用的可行性,全面了解N-DLC的摩擦学性质及规律,将BP神经网络、KELM神经网络引用到N-DLC的研究中。通过LAMMPS软件对N-DLC进行建模,将分子动力学模拟的数据作为人工神经网络的数据来源,对两种神经网络进行训练。利用验证样本对训练好的两种模型进行验证,将两种神经网络的预测结果进行对比,选出性能最佳的网络模型。结果表明,采用神经网络可以预测N-DLC内部杂化键的变化趋势,且效率更高,所需计算资源更少,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代替分子动力学模拟结果,为人们提供进一步的分析判断。研究为促进分子动力学与人工神经网络两种方法的共同发展提供了有益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金刚石薄膜 分子动力学 神经网络 计算资源 预测模型
下载PDF
结合网络药理学与分子对接研究中药香囊干预慢性束缚应激诱导焦虑模型小鼠的作用机制
12
作者 徐智慧 于文欣 +1 位作者 欧阳珺瑜 曾宇 《广东药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6期40-47,共8页
目的探究中药香囊对焦虑模型小鼠焦虑样行为的干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慢性束缚应激法(CRS)建立焦虑小鼠模型,通过旷场、高架十字迷宫实验探讨中药香囊对小鼠焦虑样行为的影响,ELISA法检测小鼠海马和血清中5-羟色胺(5-HT)、皮质酮(CO... 目的探究中药香囊对焦虑模型小鼠焦虑样行为的干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慢性束缚应激法(CRS)建立焦虑小鼠模型,通过旷场、高架十字迷宫实验探讨中药香囊对小鼠焦虑样行为的影响,ELISA法检测小鼠海马和血清中5-羟色胺(5-HT)、皮质酮(CORT)水平。从TCMSP平台挖掘中药香囊活性成分作用靶点,OMIM、GeneCards、DisGeNET数据库获得焦虑疾病靶点。利用Venny平台获得成分-疾病的交集靶点,进行GO和KEGG富集,通过Cytoscape可视化分析构建“活性成分-靶点-通路”网络,并选取Degree较大的活性成分与关键靶点进行分子对接验证。结果中药香囊可以显著改善CRS小鼠的焦虑样行为,显著增加海马和血清中5-HT水平,显著降低血清中CORT水平。网络药理学结果显示中药香囊中多个活性成分(刺槐素、柚皮素、汉黄芩素等)可以作用于多个关键靶点(AKT1、SRC、ESR1、CASP3等),调控多条信号通路(癌症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等)发挥作用。分子对接结果显示活性成分(洋川芎醌、刺槐素、胡萝卜苷、芫花素、柚皮素、汉黄芩素)与关键核心靶点(SRC、ESR1、CASP3、EGFR)具有较高的结合活性。结论中药香囊可以改善CRS小鼠焦虑样行为和体内5-HT、CORT水平,可以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干预焦虑症,为进一步的机制研究指明了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香囊 焦虑 慢性束缚应激模型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与实验验证探讨白芷方干预偏头痛大鼠有效成分及作用机制
13
作者 吴信华 刘渝 +4 位作者 陈风晨 杨素德 曹馨慈 孙仁弟 黄广伟 《亚太传统医药》 2024年第8期10-16,共7页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及体外实验验证,探讨白芷方(BZD)治疗偏头痛潜在机制及初步药效作用。方法:构建硝酸甘油致大鼠偏头痛模型,评价白芷方治疗偏头痛活性。通过在线数据库和文献检索收集复方活性成分、作用靶点和偏头痛相关疾病靶点,构...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及体外实验验证,探讨白芷方(BZD)治疗偏头痛潜在机制及初步药效作用。方法:构建硝酸甘油致大鼠偏头痛模型,评价白芷方治疗偏头痛活性。通过在线数据库和文献检索收集复方活性成分、作用靶点和偏头痛相关疾病靶点,构建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PPI),并利用DAVID数据库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使用Cytoscape软件构建“活性成分-核心靶点-通路”网络;最后通过AutoDock软件将关键活性成分和关键潜在靶点进行分子对接,并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与模型组相比,白芷方可升高大鼠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降低丙二醛(MDA)、一氧化氮(NO)水平;升高血浆内皮素(ET)水平,降低血浆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水平;同时升高脑匀浆肾上腺素(EPI)、去甲肾上腺素(NE)、5-羟色胺(5-HT)水平,并且都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网络药理学结果显示,白芷方中天麻素、阿魏酸、欧前胡素、藁本内酯等20个关键活性成分通过作用于PTGS2、RELA、JUN、MMP9、TNF等关键潜在靶点,调控206个GO项目和109条信号通路发挥干预偏头痛的作用。分子对接结果表明,白芷方关键活性成分与靶点对接结果良好。结论:初步探讨了白芷方对偏头痛的药效作用和潜在机制,为临床应用白芷方治疗偏头痛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芷方 偏头痛 动物模型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研究高山金莲花素对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炎细胞模型的作用机制
14
作者 王泽杰 吴高义 《口腔疾病防治》 2024年第8期578-588,共11页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与分子对接方法探讨高山金莲花素(alpinumisoflavone,AIF)对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炎(temporomandibular joint osteoarthritis,TMJOA)细胞模型的作用机制,为AIF治疗TMJOA提供研究基础。方法运用GeneCards、OMIM、DisGeNET...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与分子对接方法探讨高山金莲花素(alpinumisoflavone,AIF)对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炎(temporomandibular joint osteoarthritis,TMJOA)细胞模型的作用机制,为AIF治疗TMJOA提供研究基础。方法运用GeneCards、OMIM、DisGeNET和PharmGKB数据库获取TMJOA疾病靶点,PharmMapper和HERB获取AIF作用靶点,取化合物与疾病交集靶点上传至STRING数据库得到关键靶点后做GO和KEGG富集分析,分子对接评估相关信号通路中关键靶点。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的审批,提取3周龄SD大鼠髁突软骨细胞。CCK8检测AIF对髁突软骨细胞的毒性。用10 ng/mL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 1β,IL⁃1β)诱导髁突软骨细胞24 h构建TMJOA细胞模型。实验分为3组,其中,对照组:DMEM培养基培养髁突软骨细胞48 h;IL⁃1β组(TMJOA细胞模型):预使用DMEM培养基培养髁突软骨细胞24 h后,保留原培养基的情况下加入IL⁃1β使终浓度达10 ng/mL继续培养24 h;IL⁃1β+10μmol/L AIF组:预使用含10μmol/L AIF的DMEM培养基培养髁突软骨细胞24 h,保留原培养基情况下加入IL⁃1β使终浓度达10 ng/mL继续培养24 h,流式细胞术检测AIF对TM⁃JOA细胞模型中的髁突软骨细胞凋亡的影响。进一步,实验分为对照组、IL⁃1β组、IL⁃1β+10μmol/L AIF组和IL⁃1β+30μmol/L AIF组共4组,其中,IL⁃1β+30μmol/L AIF组:预使用含30μmol/L AIF的DMEM培养基培养24 h,保留原培养基情况下加入IL⁃1β使终浓度达10 ng/mL继续培养24 h;其余3组方法同前。以qPCR与Western blot分别检测AIF对TMJOA细胞模型中与细胞凋亡相关的B淋巴细胞瘤2(B⁃cell leukemia/lymphoma⁃2,Bcl2)、天冬氨酸特异的半胱氨酸蛋白酶3(cysteinyl aspartate specific protease 3,Caspase⁃3)及基质降解相关的解聚蛋白样金属蛋白酶4(a disintegrin and metalloproteinase with thrombospondin motifs 4,ADAMTS4)、基质金属蛋白酶3(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3,MMP3)和基质金属蛋白酶13(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13,MMP13)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PharmMapper与HERB数据库检索得到AIF化合物靶点300个,GeneCards、OMIM、DisGeNET和PharmGKB数据库检索得到TMJOA疾病靶点378个,将化合物与疾病靶点交集得33个潜在靶点,将其上传至STRING数据库得31个关键靶点,主要与细胞凋亡和细胞外基质降解相关。这一过程可能涉及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雌激素及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等信号通路。分子对接结果表明AIF与MAPK和雌激素信号通路中的关键靶点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extr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 kinase 1/2,ERK1/2)和雌激素受体基因1/2(estrogen receptor gene 1/2,ESR1/2)具有较好的结合活性。CCK8结果表明AIF对髁突软骨细胞无明显细胞毒性。与IL⁃1β组相比,IL⁃1β+10μmol/L AIF组中AIF可抑制髁突软骨细胞凋亡;与IL⁃1β组相比,IL⁃1β+10μmol/L AIF组和IL⁃1β+30μmol/L AIF组中AIF可上调Bcl2和下调Caspase⁃3 mRNA和蛋白表达,抑制ADAMTS4、MMP3和MMP13 mRNA和蛋白表达。结论AIF可通过上调Bcl2与下调Caspase⁃3 mRNA和蛋白表达抑制TMJOA细胞模型中髁突软骨细胞凋亡,同时抑制由IL⁃1β诱导的细胞外基质降解,延缓TMJOA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下颌关节 骨关节炎 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炎细胞模型 高山金莲花素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黄酮类化合物 下颌髁突软骨细胞 细胞凋亡 细胞外基质降解 白细胞介素⁃1β B淋巴细胞瘤2 天冬氨酸特异的半胱氨酸蛋白酶3
下载PDF
高分子材料平面应变拉伸变形局部化 被引量:5
15
作者 胡平 Y.Tomita 《力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5期564-574,共11页
将基于应变软化玻璃状高分子材料微观特征建立的BPA8-链分子网络模型引入UpdatingLagrange有限元方法,建立了适于变形局部化分析的大变形弹塑性有限元驱动应力法.在此基础上,数值模拟了初始各向同性高分子材料... 将基于应变软化玻璃状高分子材料微观特征建立的BPA8-链分子网络模型引入UpdatingLagrange有限元方法,建立了适于变形局部化分析的大变形弹塑性有限元驱动应力法.在此基础上,数值模拟了初始各向同性高分子材料平面应变拉伸变形局部化的传播过程.探讨了BPA模型对具有加工硬化特性的结晶性高分子材料变形分析的适应性;分析了局部化传播过程中颈缩截面的非均匀应力三轴效应;最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限元 高分子材料 平面应变拉伸
下载PDF
网络药理学--中医药研究开发的新技术 被引量:20
16
作者 马伟 孙嘉莹 +2 位作者 任伟超 徐姣 刘秀波 《世界中医药》 CAS 2023年第3期412-415,共4页
目前单一靶点的药物难以对复杂疾病产生良好的疗效,而且中药的作用机制比较复杂,在临床上配伍使用时较难达到预期治疗效果。网络药理学为近年来发展的新兴学科,在系统生物学的基础上融合了多个学科的前沿技术和内容,揭示中药成分与相关... 目前单一靶点的药物难以对复杂疾病产生良好的疗效,而且中药的作用机制比较复杂,在临床上配伍使用时较难达到预期治疗效果。网络药理学为近年来发展的新兴学科,在系统生物学的基础上融合了多个学科的前沿技术和内容,揭示中药成分与相关靶点相互作用的机制,系统地、整体地揭示疾病与靶点蛋白、靶点蛋白与药物、药物与药物之间的关系,从网络层面的角度观察药物对疾病的影响,以不同以往的角度设计新的药物分子,研制新药。为了促进中医药的持续发展,网络药理学近年被广泛应用于中药领域,现综述网络药理学在中药领域的研究方法以及近几年的应用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药 网络药理学 新药开发 蛋白网络 分子互作 多靶点 网络模型 研究进展
下载PDF
利用分子路径指数矢量对烷烃摩尔响应值的估计与预测 被引量:3
17
作者 周丽平 夏之宁 +2 位作者 刘树深 张梦军 李志良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480-486,共7页
利用分子路径指数矢量表示烷烃分子结构方法 ,结合多元线性回归算法及反传神经网络算法 ,对烷烃摩尔响应值进行处理 ,获得了比文献更佳的预测效果 ,交互校验的相关系数达 0 96
关键词 摩尔响应值 分子路径指数矢量 QSRR 烷烃 色谱
下载PDF
页岩油(气)微尺度流动中的若干问题 被引量:10
18
作者 林缅 江文滨 +2 位作者 李勇 易智星 张召彬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8-28,1-2,共11页
本文调研了国内外近些年在页岩油(气)微尺度流动方面的研究成果。从分子动力学方法(MD)、格子玻尔兹曼方法(LBM)、孔隙网络模型(PNM)3种计算模型的角度展开分析,同时结合作者的前期工作,分析了影响页岩油(气)流动输运的关键因素,指出3... 本文调研了国内外近些年在页岩油(气)微尺度流动方面的研究成果。从分子动力学方法(MD)、格子玻尔兹曼方法(LBM)、孔隙网络模型(PNM)3种计算模型的角度展开分析,同时结合作者的前期工作,分析了影响页岩油(气)流动输运的关键因素,指出3种方法的局限性及存在的问题,认为PNM方法可作为微尺度流动研究的基础模型,并将3种方法之间的联系有机地体现在研究路线框图中,为页岩油(气)微尺度流动的研究指明了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油(气) 分子动力学方法 格子玻尔兹曼方法 孔隙网络模型 升尺度
下载PDF
橡胶材料分子链网络本构模型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9
作者 谭江华 罗文波 《材料导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31-34,共4页
橡胶材料本构模型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基于应变能函数的唯象模型和基于分子链网络的统计模型。概述了分子链网络本构模型中的几个典型代表及其优缺点,以及近年来发展的几种修正模型。
关键词 橡胶弹性 分子链网络 非高斯链 本构模型
下载PDF
萃取精馏溶剂的选择(Ⅰ)溶剂分子QSPR的人工神经网络模型 被引量:4
20
作者 宋海华 张学岗 宋高鹏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2010-2015,共6页
在分子模拟的基础上选择萃取精馏溶剂首先要建立描述溶剂分子结构与其性质之间定量关系(QSPR)的数学模型。本文采用分子连接性指数(MCI)表示溶剂分子的二维拓扑结构,它不仅可以表示构成分子的原子或基团的种类与数目,而且还可以反映原... 在分子模拟的基础上选择萃取精馏溶剂首先要建立描述溶剂分子结构与其性质之间定量关系(QSPR)的数学模型。本文采用分子连接性指数(MCI)表示溶剂分子的二维拓扑结构,它不仅可以表示构成分子的原子或基团的种类与数目,而且还可以反映原子或基团之间相互连接的特征;而溶剂主要的性质指标,如选择性与溶解性,都是无限稀释活度因子γ∞的函数。由于分子结构与γ∞之间的关系十分复杂,所以利用人工神经网络(ANN)模型描述溶剂的QSPR。组建了具有广泛代表性的数据库,并采用BP算法对ANN模型进行训练,证明训练成熟的ANN模型可以更准确地计算γ∞,优于当前普遍使用的UNIFAC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萃取精馏溶剂 定量的结构-性质关系 分子连接性指数 人工神经网络模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