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ESEARCH ON COMPLICATED DAM FOUNDATION DURING EXCAVATION WITH THREE DIMENSION VISCO ELASTIC PLASTIC CONDENSED FEM 被引量:1
1
作者 张兴强 戚蓝 《Transactions of Tianjin University》 EI CAS 2000年第1期60-64,共5页
On the basis of the two geological factors rock structure and ground stress environment,a visco elastic plastic model is established to analyze the rock stability of dam foundation and dam abutment during excavation... On the basis of the two geological factors rock structure and ground stress environment,a visco elastic plastic model is established to analyze the rock stability of dam foundation and dam abutment during excavation by a kind of FE condensed method.Rock mechanics is applied in analysing the dynamic process of displacements,stresses,yielding destruction of construction base level,soft interface of dam foundation.Results of the FE analysis indicate that theories and methods in this paper are reasonable and reliabl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ndensed visco elastic plastic ground stress soft interface
全文增补中
An analytical solution for the elastic fields near spheroidal nano-inclusions 被引量:4
2
作者 Z. Y. Ou G. F. Wang T. J. Wang Department of Engineering Mechanics,MOE Key Laboratory for Strength and Vibration,Xi’an Jiaotong University, Xi’an 710049, China 《Acta Mechanica Sinica》 SCIE EI CAS CSCD 2009年第6期821-830,共10页
When the size of an inclusion shrinks to nanometers, interface energy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deformation around it. In the present paper, we consider the effect of interface energy on the elastic fields near a... When the size of an inclusion shrinks to nanometers, interface energy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deformation around it. In the present paper, we consider the effect of interface energy on the elastic fields near a spheroidal nanoinclusion embedded in an elastic medium on the basis of surface elasticity theory. Using Boussinesq-Sadowsky potential function method, we obtain the deformation field near the inclusion subjected to a uniformly uniaxial loading at infinity.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elastic fields near the nano-inclusion depend strongly on the interface properties, the size and shape of inclusion. These new characteristics may be helpful to understand various relevant mechanical performances of nanosized inhomogeneit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terface energy .elastic fields .Inhomogeneity - Nanometer
下载PDF
岩体结构面非线性弹性-塑性软化本构模型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徐磊 任青文 +1 位作者 王威 陈桂 《应用力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462-465,共4页
在总结评述现有岩体结构面本构模型的基础上,将非线性弹性模型和弹塑性模型结合起来,并采用起伏角磨损演化方程来定量描述结构面的磨损软化,建立了岩体结构面非线性弹性-塑性软化本构模型。利用新建立的模型对岩体结构面直剪试验进行了... 在总结评述现有岩体结构面本构模型的基础上,将非线性弹性模型和弹塑性模型结合起来,并采用起伏角磨损演化方程来定量描述结构面的磨损软化,建立了岩体结构面非线性弹性-塑性软化本构模型。利用新建立的模型对岩体结构面直剪试验进行了预测,模型预测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良好,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和模拟能力。该模型概念清晰,参数易于确定,能够合理描述岩体结构面的非线性变形、塑性软化、弹塑性耦合、剪胀和磨损等主要力学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体结构面 本构模型 非线性弹性 塑性软化 岩石力学
下载PDF
圆形硐室广义Hoek-Brown围岩弹塑性交界面上径向应力的近似解 被引量:4
4
作者 曾钱帮 马平 刘彤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85-92,共8页
基于广义Hoek-Brown剪切强度包络线与Mohr应力圆、Mohr-Coulomb强度直线均相切的几何性质,引进一个与瞬时内摩擦角有关的参数——最大剪应力模数,获得最大和最小主应力、潜在破坏面上的正应力和剪切力、Mohr应力圆半径和瞬时内聚力与该... 基于广义Hoek-Brown剪切强度包络线与Mohr应力圆、Mohr-Coulomb强度直线均相切的几何性质,引进一个与瞬时内摩擦角有关的参数——最大剪应力模数,获得最大和最小主应力、潜在破坏面上的正应力和剪切力、Mohr应力圆半径和瞬时内聚力与该参数的函数关系,为轴对称平面应变条件下遵守广义Hoek-Brown破坏准则的圆形硐室围岩塑性区半径及重分布应力场的解答提供了简捷途径。通过弹塑性交界面上环向应力和径向应力之和一定的条件,结合最大剪应力模数与由弹塑性交界面上的径向应力与环向应力决定的Mohr圆半径间的关系,得到最大剪应力模数与正规化初始应力满足的非线性表达式,进而运用Newton-Raphson迭代法求得弹塑性交界面上的径向应力的接近于真实值的近似解,并研究弹塑性交界面上的瞬时内摩擦角、正规化瞬时内聚力和正规化径向环向应力比随正规化初始应力和Hoek-Brown物性参数的变化关系。结果表明,随着正规化初始应力的增大,相同岩体质量的围岩弹塑性交界面上的应力状态由近似单轴压缩过渡到两向压缩应力状态,瞬时内摩擦角逐渐变小,而正规化内聚力逐渐变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义Hoek-Brown剪切强度包络线 Mohr应力圆 最大剪应力模数 瞬时强度参数 圆形硐室 塑性区半径 弹塑性交界面 径向应力
下载PDF
复合层板L-T取向疲劳裂纹的扩展行为 被引量:1
5
作者 余历军 雷闫盈 陈立宇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15-18,23,共5页
采用四点弯曲试样在高频疲劳试验机上对铝基复合层板进行了疲劳试验,采用直流电势法测量裂纹长度,用扫描电镜和光学显微镜观察其疲劳断口及疲劳裂纹形貌,通过对比性试验,考察了组元性能错配和界面结合强度对复合板L-T取向疲劳裂纹扩展... 采用四点弯曲试样在高频疲劳试验机上对铝基复合层板进行了疲劳试验,采用直流电势法测量裂纹长度,用扫描电镜和光学显微镜观察其疲劳断口及疲劳裂纹形貌,通过对比性试验,考察了组元性能错配和界面结合强度对复合板L-T取向疲劳裂纹扩展行为的影响,并用断裂力学理论对其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性能错配的复合双层板两侧面的疲劳裂纹扩展通过界面产生牵扯作用,扩展速率相对于整体材料发生变化,近似符合混和定则;界面对层合板L-T取向疲劳性能的韧化作用以分层韧化为主,结合强度不同,产生的影响也不一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层板 疲劳裂纹 界面结合强度 性能错配
下载PDF
幂硬化弹塑性-刚性界面Ⅲ型定常扩展裂纹尖端的渐近场
6
作者 唐立强 姜民政 刘长海 《力学季刊》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82-188,共7页
对幂硬化弹塑性材料-刚性材料界面上裂纹以定常方式扩展的Ⅲ型问题进行弹塑性渐近分析,给出裂纹尖端的应力、应变和位移场解。通过数值计算,考察了不同Mach数以及裂纹尖端混合参数对场解的构造以及应力、应变分布的影响,为给出合理的断... 对幂硬化弹塑性材料-刚性材料界面上裂纹以定常方式扩展的Ⅲ型问题进行弹塑性渐近分析,给出裂纹尖端的应力、应变和位移场解。通过数值计算,考察了不同Mach数以及裂纹尖端混合参数对场解的构造以及应力、应变分布的影响,为给出合理的断裂准则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幂硬化 弹塑性材料 界面裂纹 定常扩展裂纹 渐近解
下载PDF
ITER第一壁铍-铜界面缺陷的热应力及弹塑性结构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冷桢 谌继明 +2 位作者 王坤 康伟山 黄攀 《核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99-204,共6页
为保障第一壁板铍/铜连接的性能满足ITER运行要求,需通过高热负荷疲劳试验评估缺陷的影响,确定可接受的缺陷尺寸、形状、位置等。针对该试验用增强热负荷(EHF)第一壁小模块,通过温度场及弹塑性结构分析,研究试验工况下铍/铜界面预制人... 为保障第一壁板铍/铜连接的性能满足ITER运行要求,需通过高热负荷疲劳试验评估缺陷的影响,确定可接受的缺陷尺寸、形状、位置等。针对该试验用增强热负荷(EHF)第一壁小模块,通过温度场及弹塑性结构分析,研究试验工况下铍/铜界面预制人工缺陷对模块性能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缺陷位置和尺寸都会对缺陷附近的弹塑性应变产生直接影响,从而影响模块的热疲劳性能;缺陷越大,影响范围越大;边缘型缺陷的影响远大于中心位置缺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TER第一壁 界面缺陷 热应力 弹塑性结构分析 高热负荷试验
下载PDF
夹心杆系统中一维弹塑性波演化精细分析(Ⅱ):弹塑性交界面与平台段反射衰减
8
作者 高光发 《爆炸与冲击》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20-130,共11页
相对于入射波加载阶段透反射分析过程,入射波平台段持续时间长且弹塑性传播与演化行为复杂得多,此阶段试件内弹塑性波相互作用的影响非常明显。开展了矩形入射波作用下试件内弹塑性波的相互作用及其在两个界面上的弹塑性透反射行为计算... 相对于入射波加载阶段透反射分析过程,入射波平台段持续时间长且弹塑性传播与演化行为复杂得多,此阶段试件内弹塑性波相互作用的影响非常明显。开展了矩形入射波作用下试件内弹塑性波的相互作用及其在两个界面上的弹塑性透反射行为计算,定量研究了夹心杆系统中反射波的衰减特征。结果表明:强入射波作用下,由于弹塑性波相互作用,试件内形成了曲线型弹塑性交界面,使透射端达到屈服状态的时间明显提前,该弹塑性交界面以大于弹性声速的速度向反射端变速传播;在塑性阶段,反射波的衰减是试件截面积增大引起的广义波阻抗增大和压缩引起的塑性波往返次数增加两个方面导致的衰减量之和。计算显示,试件的密度变化虽然明显影响其波速和广义波阻抗,但两个方面引起的衰减量之和正好接近于零,使得密度变化对透反射波平台段变化的影响可以忽略;塑性模量的增大使得反射波在平台端衰减更快,而试件直径对反射波衰减速度的影响并不是单调的,从4 mm增大到10 mm,反射波衰减速度增大,但增大到12 mm后衰减量反而有所减小。研究结果可为分离式Hopkinson压杆试验透反射波形的深入分析以及精细化试验设计与数据处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离式HOPKINSON压杆 弹塑性交界面 应力衰减 反射波 透射波 广义波阻抗
下载PDF
螺栓结合面微观接触模型 被引量:27
9
作者 李玲 蔡安江 +1 位作者 蔡力钢 阮晓光 《机械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205-212,共8页
针对螺栓结合面弹塑性区域内的接触机理难以确定问题,根据在变形状态转变的临界点处微凸体真实接触面积与接触载荷转化均满足连续和光滑条件,构造新的多项式函数来描述接触变形与接触面积之间的关系。利用统计学方法建立螺栓结合面真实... 针对螺栓结合面弹塑性区域内的接触机理难以确定问题,根据在变形状态转变的临界点处微凸体真实接触面积与接触载荷转化均满足连续和光滑条件,构造新的多项式函数来描述接触变形与接触面积之间的关系。利用统计学方法建立螺栓结合面真实接触面、接触载荷与接触刚度模型。理论计算结果表明:随着平均表面距离的减少,接触载荷、接触面积和接触刚度随之增加;接触面积和接触刚度,随着接触载荷的增加而增加,当接触载荷增加一定程度后接触刚度和接触面积值分别趋于理想接触刚度和名义接触面积值;当螺栓结合面处于弹性和弹塑性接触状态时,塑性指数越大,接触面积越大,而平均接触距离和接触刚度就越小,当处于完全塑性状态时,塑性指数越大,刚度和平均接触距离就越大,而真实接触面积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栓结合面 微凸体 弹塑性接触模型 接触力学 统计学方法
下载PDF
一种考虑侧接触的微凸体弹塑性接触力学模型 被引量:10
10
作者 朱林波 庄艳 +1 位作者 洪军 杨国庆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48-52,104,共6页
为了准确预测复杂机械系统装配界面的接触特性,构建了一种考虑侧接触的微凸体弹塑性接触力学模型。利用塑性流动下体积守恒的原理,解决了单对微凸体在侧接触形式下接触力学模型难以表征的问题。以微凸体接触力学模型为基础,通过引入微... 为了准确预测复杂机械系统装配界面的接触特性,构建了一种考虑侧接触的微凸体弹塑性接触力学模型。利用塑性流动下体积守恒的原理,解决了单对微凸体在侧接触形式下接触力学模型难以表征的问题。以微凸体接触力学模型为基础,通过引入微凸体接触点处的等效曲率半径参数,结合装配界面微凸体、装配界面压力的分布规律,将微凸体接触特性扩展到复杂机械系统的整个装配界面。与弹性-塑性接触模型在接触载荷方面的预测结果比较表明,提出的微凸体侧接触弹塑性力学模型与弹性-塑性接触模型在弹性接触载荷预测方面基本相同,但在完全塑性接触载荷预测方面存在较大差异,且两者预测结果的差距随塑性指数和载荷的增加而增加,因此所提出的模型在完全塑性接触载荷预测方面更为接近有限元分析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装配界面 微凸体 侧接触 弹塑性模型
下载PDF
考虑微凸体弹塑性变形的结合面分形接触模型 被引量:15
11
作者 缪小梅 黄筱调 袁鸿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248-252,共5页
基于分形接触理论,建立了考虑微凸体弹塑性变形的结合面分形接触模型。通过对所建模型的数值仿真,直观揭示了接触载荷与实际接触面积间的非线性关系,以及弹塑性变形对结合面接触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接触载荷随着实际接触面积的增加而... 基于分形接触理论,建立了考虑微凸体弹塑性变形的结合面分形接触模型。通过对所建模型的数值仿真,直观揭示了接触载荷与实际接触面积间的非线性关系,以及弹塑性变形对结合面接触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接触载荷随着实际接触面积的增加而增加,两者呈近似线性关系。同样的接触面积下,接触载荷随着分形粗糙度系数G的增加而增加,随着分形维数D变化的规律比较复杂。弹塑性接触面积占总接触面积的比例随着接触面积的增加而略微减小,同时随着G的增加而增加。弹塑性接触面积所占比例与D的关系是复杂的。弹塑性接触载荷不可忽略,弹塑性载荷占总载荷的比例与粗糙度系数及接触面积无关,只随着分形维数的增加而减小。忽略微凸体弹塑性接触时,接触载荷会略大于考虑弹塑性接触时的结果,误差在5%~60%之间,误差随着分形维数的增加而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合面 微凸体 弹塑性变形 分形模型 仿真
下载PDF
脆性涂层/韧性基体材料在拉伸应变作用下的开裂行为 被引量:11
12
作者 杨班权 陈光南 +2 位作者 张坤 罗耕星 肖京华 《机械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57-61,共5页
提出一种在脆性涂层/韧性基体材料中含弹塑性界面层的剪滞模型。研究脆性涂层/韧性基体材料在拉伸应变作用下,其表面脆性涂层的开裂行为特征,探讨涂层内正应力、界面切应力、涂层的裂纹密度与涂层几何、力学等参数之间的内在联系,获得... 提出一种在脆性涂层/韧性基体材料中含弹塑性界面层的剪滞模型。研究脆性涂层/韧性基体材料在拉伸应变作用下,其表面脆性涂层的开裂行为特征,探讨涂层内正应力、界面切应力、涂层的裂纹密度与涂层几何、力学等参数之间的内在联系,获得了涂层内正应力、界面切应力和(饱和)裂纹密度的解析表达式。最后利用这些参量及其间的内在联系,以工程实际中的脆性Cr涂层/韧性钢基体材料为研究对象,研究该种材料在拉伸过程中出现的断裂行为特征。研究结果表明,该材料在拉伸应变作用下出现的饱和裂纹密度与理论结果预测值符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脆性涂层 韧性基体 弹塑性界面层 拉伸应变 断裂特征
下载PDF
接触面弹粘塑性本构关系研究 被引量:28
13
作者 安关峰 高大钊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88-91,共4页
推导了三维接触面的弹粘塑性本构关系,并将其与普通单元耦合,研制了三维弹粘塑性有限元软件。以简单案例对有(无)接触面单元物体表面位移进行了对比。
关键词 弹粘塑性 三维接触面 有限元 本构关系
下载PDF
棒材拉拔问题的弹塑性无网格法分析 被引量:9
14
作者 卿启湘 李光耀 刘潭玉 《机械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85-89,共5页
建立了一种基于初始构形及热力学第二定律的有限变形的弹塑性本构关系,并由空间描述的Galerkin能量弱变分原理,经一致转换得一整体拉格朗日方程描述下的平衡方程。同时经线性化处理给出了显示中心差分法求解格式,以棒材通过锥形模的拉... 建立了一种基于初始构形及热力学第二定律的有限变形的弹塑性本构关系,并由空间描述的Galerkin能量弱变分原理,经一致转换得一整体拉格朗日方程描述下的平衡方程。同时经线性化处理给出了显示中心差分法求解格式,以棒材通过锥形模的拉拔成形为例,对拉拔成形中的材料特性参数、减缩率、拉模锥角、摩擦和拉拔力相互作用以及回弹量等进行了全面的EFG法数值模拟,从而证明了有限变形弹塑性:EFG法对实际金属塑性成形工艺分析、优化及设计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棒材拉拔 无网格法 有限变形 弹塑性 接触摩擦
下载PDF
垃圾填埋场边坡上土工膜的受力分析 被引量:10
15
作者 冯世进 高丽亚 王印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484-1489,共6页
在垃圾填埋场中,土工膜可以隔离垃圾体与周围环境,避免地下水受到污染。在土工膜上填埋垃圾和土层,沿其长度方向将有剪应力作用,使得土工膜发生变形,内部产生拉力,为保证土工膜的安全使用,需要对土工膜的拉力进行分析。将土工膜与黏土... 在垃圾填埋场中,土工膜可以隔离垃圾体与周围环境,避免地下水受到污染。在土工膜上填埋垃圾和土层,沿其长度方向将有剪应力作用,使得土工膜发生变形,内部产生拉力,为保证土工膜的安全使用,需要对土工膜的拉力进行分析。将土工膜与黏土界面的剪应力–位移关系曲线分为弹性、软化和残余强度3阶段,采用三阶段弹塑性模型来描述土工膜与黏土界面的剪切变形特性,推导出了界面处于弹性、软化和残余强度3阶段时土工膜位移–拉力的微分控制方程,由于3个阶段分界点的位置是未知的,利用迭代法求解土工膜的拉力,分析了填埋高度和坡度的变化对土工膜拉力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工膜 接触面 弹塑性模型 软化 拉力 残余强度
下载PDF
土–界面–结构体系计算模型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6
作者 孔宪京 刘京茂 +4 位作者 邹德高 宋永臣 陈楷 屈永倩 龚瑾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97-405,共9页
土与结构的相互作用是水利和土木工程的一个关键共性问题,其分析是揭示工程中结构损伤破坏机理的重要环节。将土–界面–结构作为一个体系进行整体分析是精细研究土–结构相互作用的基础,但在大型工程应用时面临着一系列难题,包括:土–... 土与结构的相互作用是水利和土木工程的一个关键共性问题,其分析是揭示工程中结构损伤破坏机理的重要环节。将土–界面–结构作为一个体系进行整体分析是精细研究土–结构相互作用的基础,但在大型工程应用时面临着一系列难题,包括:土–结构接触边界约束,土–结构接触力学特性,以及土–界面–结构体系建模和分析等。本文对这些问题的相关研究进行了综述和总结,并对今后的主要发展方向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结构相互作用 接触面 弹塑性 跨尺度 比例边界有限元
下载PDF
双材料界面裂纹的弹塑性问题 被引量:3
17
作者 肖万伸 唐国金 周建平 《固体火箭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55-57,共3页
研究Ⅰ型弹塑性界面裂纹问题。用傅里叶正、余弦变换及逐段定积分变换方法将边值问题的方程化为奇异积分方程组。解方程后计算了裂纹尖端塑性区尺寸及裂纹尖端张开位移COD ,给出了应变能释放率算式。结果表明 ,裂纹尖端塑性区尺寸和COD... 研究Ⅰ型弹塑性界面裂纹问题。用傅里叶正、余弦变换及逐段定积分变换方法将边值问题的方程化为奇异积分方程组。解方程后计算了裂纹尖端塑性区尺寸及裂纹尖端张开位移COD ,给出了应变能释放率算式。结果表明 ,裂纹尖端塑性区尺寸和COD均仅与两种材料的较小屈服极限有关 ,较小屈服极限越大 ,则裂纹尖端塑性区尺寸和COD越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弹塑性断裂 界面裂纹 双材料 屈服极限 塑性区
下载PDF
纤维增强韧性基体界面力学行为 被引量:4
18
作者 贾普荣 矫桂琼 刘达 《固体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51-355,共5页
分析了纤维增强韧性基体的界面力学行为及其失效机理 .按剪滞理论和应变硬化规律研究微复合材料的弹塑性变形和应力状态 .讨论了幂硬化和线性硬化基体的弹塑性变形和界面应力分布 ,并给出纤维应力和位移的表达式 .按最大剪应力强度理论... 分析了纤维增强韧性基体的界面力学行为及其失效机理 .按剪滞理论和应变硬化规律研究微复合材料的弹塑性变形和应力状态 .讨论了幂硬化和线性硬化基体的弹塑性变形和界面应力分布 ,并给出纤维应力和位移的表达式 .按最大剪应力强度理论建立了纤维 基体界面失效准则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弹塑性界面 复合材料 细观力学 失效准则 纤维增强韧性基体 界面力学行为 剪滞理论 弹塑性变形 平均界面应力 纤维埋入深度
下载PDF
基于简支梁模型的岩体超低摩擦效应理论分析 被引量:7
19
作者 李利萍 潘一山 章梦涛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A01期2715-2720,共6页
考虑深部煤层开采情况,基于塑性动力学理论建立岩体超低摩擦效应简支梁模型,通过理论推导得到动载荷作用下顶板在弹性阶段和弹塑性阶段,岩层与顶板间接触界面法向应力解析表达式,分析动荷载P(t)作用下接触面法向应力与初始接触面法向应... 考虑深部煤层开采情况,基于塑性动力学理论建立岩体超低摩擦效应简支梁模型,通过理论推导得到动载荷作用下顶板在弹性阶段和弹塑性阶段,岩层与顶板间接触界面法向应力解析表达式,分析动荷载P(t)作用下接触面法向应力与初始接触面法向应力的比值(q/p)与顶板位置参数ξ及时间t的关系曲线,据此得到岩体接触界面摩擦力变化规律,从塑性动力学角度解释岩体超低摩擦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动载荷作用下,顶板在弹性和弹塑性状态,岩层与顶板间接触界面法向应力均有所降低,且降低幅度十分显著,即其接触界面摩擦力急剧下降,具有"摩擦消失"效应,这充分说明岩体超低摩擦效应的存在;比较弹性变形阶段与弹塑性变形阶段接触界面法向应力变化,前者降低幅度更大,说明顶板在弹性阶段岩层与顶板间接触界面更易发生超低摩擦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力学 超低摩擦效应 接触界面 弹塑性 简支梁模型
下载PDF
在役自增强反应管残余应力衰减规律及影响 被引量:6
20
作者 朱金花 秦宗川 徐鹏 《压力容器》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7-9,14,共4页
采用Sachs内孔逐层镗削应力释放法测试AISI4333 M4在役自增强反应管残余应力。结果显示,在役反应管经过17年的运行使用后,周向残余应力衰减了18.0%。分析表明,在长期的交变压力和高温作用下,在役反应管的应力松弛随管壁厚度呈V字形变化... 采用Sachs内孔逐层镗削应力释放法测试AISI4333 M4在役自增强反应管残余应力。结果显示,在役反应管经过17年的运行使用后,周向残余应力衰减了18.0%。分析表明,在长期的交变压力和高温作用下,在役反应管的应力松弛随管壁厚度呈V字形变化,弹塑性界面沿半径外扩,疲劳强度减小,这为在役反应管安全评估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应管 自增强 残余应力 应力松弛 弹塑性界面 疲劳强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