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ale/Female Relationships in Strange Interlude
1
作者 康晓亚 夏霁 《教育教学论坛》 2012年第9期219-220,共2页
Strange Interlude has been considered the most complicated play ever written by Eugene O'Neill,not only because of it's great length,but also because of the complex in structure.The play conversal most the ent... Strange Interlude has been considered the most complicated play ever written by Eugene O'Neill,not only because of it's great length,but also because of the complex in structure.The play conversal most the entire life of a woman,right from her girlhood to old age.This paper intends to analyze diverse male/fem ale relationships that are evident in thispla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le/female relationships Oedepus complex electra complex
下载PDF
恋父、审父、弑父的宿命纠缠——李安电影文本的一种症候阅读 被引量:4
2
作者 袁萍 齐林华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28-132,共5页
李安的电影除早期的《荫凉湖畔》(1982)及《分界线》(1984)外,其余的10部影片,无论是最初的"父亲三部曲"(《推手》、《喜宴》、《饮食男女》),还是后来的《卧虎藏龙》、《断背山》、《色戒》等,无不宿命般交织着一种恋父、审... 李安的电影除早期的《荫凉湖畔》(1982)及《分界线》(1984)外,其余的10部影片,无论是最初的"父亲三部曲"(《推手》、《喜宴》、《饮食男女》),还是后来的《卧虎藏龙》、《断背山》、《色戒》等,无不宿命般交织着一种恋父、审父、弑父的复杂症候,有的作品以恋父为主,有的又以弑父为主,或以审父为主。且恋中有审,弑中有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安 电影文本 症候阅读 恋父 审父 弑父
下载PDF
虐恋之花:艾米莉·狄金森精神分析初探 被引量:7
3
作者 孙立恒 《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93-95,共3页
艾米莉·狄金森 2 5岁始弃绝社交 ,退隐在家 ,在非凡的孤独中埋头创作 ,留下诗稿 170 0余首 ,其中很多充满了激情澎湃的爱欲描写以及对统治与屈从关系和心理与肉体痛苦及死亡过程的无限想象和刻意描绘。透过精神分析方法研究发现她... 艾米莉·狄金森 2 5岁始弃绝社交 ,退隐在家 ,在非凡的孤独中埋头创作 ,留下诗稿 170 0余首 ,其中很多充满了激情澎湃的爱欲描写以及对统治与屈从关系和心理与肉体痛苦及死亡过程的无限想象和刻意描绘。透过精神分析方法研究发现她是一个具有虐恋情结的诗人。导致她虐恋情结的主要原因是其恋父欲望的负罪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米莉 恋父情结 受虐心理 死亡
下载PDF
恋父情结书写与女性意识的渺茫走向 被引量:4
4
作者 于文秀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05-113,共9页
现当代女作家笔下关于女性恋父情结的书写无疑属具有另类色彩的题材,在此方面最有代表性的作家是张爱玲、张洁、陈染、张悦然等。在梳理考察现当代女作家笔下的恋父情结书写时,会发现这样两个特点:一是经历了从占有报复,到爱恨兼有,再... 现当代女作家笔下关于女性恋父情结的书写无疑属具有另类色彩的题材,在此方面最有代表性的作家是张爱玲、张洁、陈染、张悦然等。在梳理考察现当代女作家笔下的恋父情结书写时,会发现这样两个特点:一是经历了从占有报复,到爱恨兼有,再到美化男性并与男性全盘和解的演进历程;二是女性恋父的情感选择呈现从宿命色彩到自我选择的走向。女性的恋父情结文本必然涉及母女关系的描写和母亲形象的塑造,母亲形象则经过了从对女儿和丈夫单向的忍受与爱乃至无怨无悔的承受,到爱怨交织,再到自私、势利、冷酷的演进路向。这些女作家在同性之谊的书写中,呈现了难以言说的复杂意味,而这种关系成为母女关系的衍生、补充乃至替代品,现当代女作家笔下同性之谊的书写呈现出从广义到狭义的演进脉络。在上述各种关系的书写过程中不难看出女作家的立场嬗变趋向,即性别对抗意味渐趋冲淡,女性文学原本意义上的女性意识似乎也渐行渐远,女性文学的未来走向不免堪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文学 恋父情结 女性意识
下载PDF
李清照文学成就原因的女性主义阐释 被引量:3
5
作者 王绪霞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62-64,共3页
在父权制的阴影下 ,何以成长起来李清照这样一个可以抗衡于男性的女作家 ,这一直是个谜。人们在试图解释的时候 ,常常不自觉地受到传统的男性中心主义立场的干扰。我们尝试以女性主义的理论立场对李清照的生平与文本进行考察 ,惊奇地发... 在父权制的阴影下 ,何以成长起来李清照这样一个可以抗衡于男性的女作家 ,这一直是个谜。人们在试图解释的时候 ,常常不自觉地受到传统的男性中心主义立场的干扰。我们尝试以女性主义的理论立场对李清照的生平与文本进行考察 ,惊奇地发现 ,她走的是父权制规定的道路 ,但社会意识却未能模塑她的性格。她生活中几个偶然机遇组成了一个环环相扣的链条 ,各个环节都朝着有利于她发展和发挥文学才能的统一指向。同时 ,这几个关键都在父权制的“天理”与“人欲”的契合点上 ,李清照的创作就在天理与人欲媾和的狭小空间中作边缘生存。在“去人欲 ,存天理”的时代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清照 女性主义 恋父情结 女性体验 价值代偿 女性话语方式 边缘生存 文学成就 爱情
下载PDF
现代悲剧里的罪与罚——尤金·奥尼尔的剧作《悲悼》的原型解读 被引量:2
6
作者 詹春娟 《山东外语教学》 2006年第5期103-108,共6页
尤金·奥尼尔从古希腊神话传说中汲取悲剧因素,并把它移植到现代环境中,对现代西方文明所造成的人类精神的异化,以及新大陆清教文化对人性的摧残进行了彻底的批判。本文从原型批评的角度解读《悲悼》,指出该剧之所以有经久不衰的生... 尤金·奥尼尔从古希腊神话传说中汲取悲剧因素,并把它移植到现代环境中,对现代西方文明所造成的人类精神的异化,以及新大陆清教文化对人性的摧残进行了彻底的批判。本文从原型批评的角度解读《悲悼》,指出该剧之所以有经久不衰的生命力,主要是因为它蕴涵了各种原型意象:悲剧主题的复仇原型,悲剧情节的乱伦原型,悲剧人物的人格原型和悲剧社会的道德原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悲悼》 原型 情结 清教文化 集体无意识 置换变异 悲剧 尤金·奥尼尔 美国 现代戏剧 解读 神话
下载PDF
“恋父”与“审父”——论20世纪90年代女性成长小说中的父亲文化形象 被引量:3
7
作者 高小弘 《绥化学院学报》 2008年第2期55-58,共4页
具有"慈爱"和"禁止"双重功能的父亲文化形象,使女性在成长过程中常常陷入"恋父"与"审父"的情感纠葛中,这种复杂矛盾的心态显然与成长男性对父亲的超越有着不同的意义。女性成长历程中纠缠着的... 具有"慈爱"和"禁止"双重功能的父亲文化形象,使女性在成长过程中常常陷入"恋父"与"审父"的情感纠葛中,这种复杂矛盾的心态显然与成长男性对父亲的超越有着不同的意义。女性成长历程中纠缠着的父亲情结以及这一情结给女性造成的成长创伤,反映了现实历史中女性依然笼罩在父权阴影中,因此,女性要实现主体和自我的确立,就必须用理性力量破解和抗衡被父亲权威及其所代表的父权统治所宰制的命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恋父” “审父” 女性成长
下载PDF
论父爱缺失对简·爱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王晓燕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09年第7期54-56,共3页
简·爱的故事家喻户晓,世界各地都有很多读者赞美简.爱的爱情故事。但是运用心理分析的方法对整个故事分析之后不难发现,简.爱的故事是恋父情结酿成的爱情苦果:童年生活中的父爱缺失形成了简.爱的恋父情结,所以她一生苦苦追求的爱... 简·爱的故事家喻户晓,世界各地都有很多读者赞美简.爱的爱情故事。但是运用心理分析的方法对整个故事分析之后不难发现,简.爱的故事是恋父情结酿成的爱情苦果:童年生活中的父爱缺失形成了简.爱的恋父情结,所以她一生苦苦追求的爱人不过是父亲形象的一个替代品;怀有恋父情结的作者自然地将简·爱送进了恋父的爱情陷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恋父情结 父爱缺失 心理分析 爱情
下载PDF
《边城》中的恋父情结与情爱悲剧 被引量:1
9
作者 段新权 《黄冈师范学院学报》 2003年第2期36-39,共4页
沈从文的《边城》展示了一个地处边远的田园牧歌世界 .生存的默契与依恋跨越了伦理界限 ,凸现在翠翠与祖父的情感世界中。这种默契与依恋铸就了翠翠的情爱悲剧。
关键词 《边城》 恋父情结 情爱悲剧 沈从文 伦理 小说 人物形象 文学评论
下载PDF
简·奥斯汀三部小说中女主人公形象的解读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永霞 《甘肃高师学报》 2011年第3期43-45,共3页
运用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解读奥斯汀三部代表作《理智与情感》、《傲慢与偏见》和《爱玛》中女主人公的形象,试图找到奥斯汀塑造人物的动机。奥斯汀的心中存在着恋父情结,在这种恋父情结的驱使下,奥斯汀将三部小说中的女主人公塑造成... 运用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解读奥斯汀三部代表作《理智与情感》、《傲慢与偏见》和《爱玛》中女主人公的形象,试图找到奥斯汀塑造人物的动机。奥斯汀的心中存在着恋父情结,在这种恋父情结的驱使下,奥斯汀将三部小说中的女主人公塑造成母亲的替代者。《理智与情感》中的爱丽诺和玛丽安分别是现实意义和象征意义上母亲的替代者;《傲慢与偏见》中的伊丽莎白则在感情意义上完成了对母亲的替代;而爱玛则集这三位为一体,是现实意义、象征意义和感情意义上母亲的替代者,从而实现了对母亲全面彻底地替代,完美地满足了奥斯汀的恋父情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斯汀 恋父情结 母亲 替代者
下载PDF
“英雄”的解构与重构——兼论当代军旅作家石钟山的“父亲系列小说” 被引量:3
11
作者 苏美妮 《涪陵师范学院学报》 2006年第4期96-100,共5页
英雄主义是军旅文学的灵魂,从20世纪80年代到21世纪初,这一主题经历了解构与重构两个发展时期。80年代初至90年代中期,是军旅文学对传统英雄主题的解构时期,90年代中后期至21世纪初,是军旅文学现代英雄主题的重构时期。石钟山的“父亲... 英雄主义是军旅文学的灵魂,从20世纪80年代到21世纪初,这一主题经历了解构与重构两个发展时期。80年代初至90年代中期,是军旅文学对传统英雄主题的解构时期,90年代中后期至21世纪初,是军旅文学现代英雄主题的重构时期。石钟山的“父亲系列小说”是其中的代表作品。石钟山的“父亲系列小说”在重构“英雄”的努力中也阐释了现代人对英雄主义的理解。同时,“重构”英雄也意味着军旅文学领域对平庸化和非英雄化创作思想的反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构 重构 农民情结 英雄主义 恋父情结
下载PDF
论川端康成《生为女人》的厄勒克特拉情结 被引量:1
12
作者 叶婷 《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第1期14-17,共4页
《生为女人》是川端康成的一部"中间小说",基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法,我们发现女主人公三浦荣具有"厄勒克特拉情结"。"厄勒克特拉情结"表现在三浦荣亲父反母与寻父、恋父变异为弑父恨父,这种情结不仅给... 《生为女人》是川端康成的一部"中间小说",基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法,我们发现女主人公三浦荣具有"厄勒克特拉情结"。"厄勒克特拉情结"表现在三浦荣亲父反母与寻父、恋父变异为弑父恨父,这种情结不仅给阿荣的性格、爱情和婚姻造成了极大的伤害,并且导致了阿荣的堕落,而阿荣会出现"厄勒克特拉情结"一是由于家庭环境背景二是向往新式生活。川端康成正是通过对女性不幸命运的描绘,呼唤父母承担其责任,同时表达了对女性的深厚同情,体现了对女性的人文关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端康成 《生为女人》 三浦荣 恋父情结 悲剧
下载PDF
主角即替身母亲——《爱玛》中的恋父情结解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李永霞 《海外英语》 2011年第6X期247-248,共2页
弗洛伊德认为恋父情结核心内容是女孩子渴望代替母亲,占有父亲的爱。基于此理论,该文分析了简·奥斯汀的小说《爱玛》,并且发现女主人公爱玛具有恋父情结。爱玛的恋父情结主要体现在她对母亲两个层面的意义的替代:现实意义的和象征... 弗洛伊德认为恋父情结核心内容是女孩子渴望代替母亲,占有父亲的爱。基于此理论,该文分析了简·奥斯汀的小说《爱玛》,并且发现女主人公爱玛具有恋父情结。爱玛的恋父情结主要体现在她对母亲两个层面的意义的替代:现实意义的和象征意义的替代。作者在故事伊始就确定了第一个层面:深爱着父亲的爱玛早早就成为庄园女主管,完成了对母亲现实意义的替代。故事情节的铺陈逐渐揭示出第二层面的意义:通过嫁给父亲的替代人奈特利先生并且让他入赘到哈特菲尔德庄园,爱玛成就了她对母亲象征意义的替代,从而使她的恋父情结得到满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爱玛 恋父情结 替代 母亲
下载PDF
圣殿的坍塌——陈染对父权制神话的解构 被引量:3
14
作者 陈平 《邢台学院学报》 2003年第2期32-34,共3页
恋父与弑父,恋母与恐母是陈染作品中的一个主题,这其中包含了一个成熟的女性对父权制文化的洞见和对自身困境的深切体察。
关键词 陈染 父权制 女性 中国 伦理道德 文学
下载PDF
论《天使,望故乡》中的畸形情爱 被引量:2
15
作者 刘积源 《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5期50-53,共4页
托马斯·沃尔夫的长篇名作《天使,望故乡》是一部自传性很强的作品。作品中,甘特家的所有成员都无法以正常的方式爱其他人。他们的爱既不自然,也不正常。一方面,伊丽莎和甘特之间没有夫妻之爱;另一方面,他们身为父母很少关心过自己... 托马斯·沃尔夫的长篇名作《天使,望故乡》是一部自传性很强的作品。作品中,甘特家的所有成员都无法以正常的方式爱其他人。他们的爱既不自然,也不正常。一方面,伊丽莎和甘特之间没有夫妻之爱;另一方面,他们身为父母很少关心过自己的子女,而子女对父母亦心存怨恨。通过运用弗洛伊德关于"俄狄浦斯情结"的理论以及荣格关于"埃拉克特拉情结(恋父情结)"的理论,并结合父母与子女的关系,能较好地阐释作品中的畸形情感,剖析出人物的精神与心理状态,揭示20世纪初战后美国年轻一代的消极心理根源以及现代哲学和心理学思潮对作家创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使 望故乡》 畸形情爱 俄狄浦斯情结 埃拉克特拉情结
下载PDF
从叛逆者到天使——由朱迪丝的成长看福克纳的南方情结
16
作者 田俊武 姜德成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5期90-93,共4页
本文根据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对小说《押沙龙,押沙龙!》(以下简称《押沙龙》)中朱迪丝这个人物形象进行了解读,认为生于一个种族主义盛行的南方家族,朱迪丝的成长历经了三个阶段:叛逆、觉醒、救赎。其中成年期间的转折是埃勒克特拉情... 本文根据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对小说《押沙龙,押沙龙!》(以下简称《押沙龙》)中朱迪丝这个人物形象进行了解读,认为生于一个种族主义盛行的南方家族,朱迪丝的成长历经了三个阶段:叛逆、觉醒、救赎。其中成年期间的转折是埃勒克特拉情结(Electra Complex)即恋父情结失败后作的一次调整,是朱迪丝童年心理经历的一次解脱,她的变化寄托了作者福克纳对堕落的南方尚存的一丝希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埃勒克特拉情结 叛逆 成长 救赎 朱迪丝 福克纳
下载PDF
追溯《长日入夜行》中弗洛伊德影响的痕迹 被引量:2
17
作者 芦红娟 《新疆教育学院学报》 2006年第4期87-90,共4页
本文以《长日入夜行》为例,旨在探索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对美国剧作家尤金·奥尼尔的影响。重点分析了俄狄浦斯情结、埃勒克特拉情结和死亡本能在剧中人物身上的体现。
关键词 弗洛伊德 尤金·奥尼尔 俄狄浦斯情结 埃勒克特拉情结 死亡本能
下载PDF
论张洁作品的女性独语——以《拣麦穗》为例
18
作者 曹晨光 王丽滨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1期59-64,共6页
张洁的《拣麦穗》以女性特有的独语,反映了一种世俗的荒诞意识,在对非功利的纯真感情的执著追求与呼唤中,折射出作者的"恋父情结"与"柏拉图式精神恋爱"。《拣麦穗》题材新颖、构思独特、用戏剧化的话语结构、象征... 张洁的《拣麦穗》以女性特有的独语,反映了一种世俗的荒诞意识,在对非功利的纯真感情的执著追求与呼唤中,折射出作者的"恋父情结"与"柏拉图式精神恋爱"。《拣麦穗》题材新颖、构思独特、用戏剧化的话语结构、象征主义手法和寓意,以独步卓然的创新足迹,对推动散文文体的时代嬗变,作出了探索性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洁 《拣麦穗》 非功利 恋父情结 精神恋爱
下载PDF
谁的名字是弱者?——《荆棘鸟》中的女人们 被引量:1
19
作者 谢小琼 《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年第2期105-106,115,共3页
本文分析了《荆棘鸟》中三个女人形象:菲、麦琪、贾斯丁祖孙三代,并试从作女儿、作爱人、作母亲三个方面论述了女人和男人的关系。同时指出在生活的艰难历程中,女人始终是以一个强者的身份站在男人身边,女人的弱者名称仅仅是男人对女人... 本文分析了《荆棘鸟》中三个女人形象:菲、麦琪、贾斯丁祖孙三代,并试从作女儿、作爱人、作母亲三个方面论述了女人和男人的关系。同时指出在生活的艰难历程中,女人始终是以一个强者的身份站在男人身边,女人的弱者名称仅仅是男人对女人狭隘的认识和男权文化的反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男权主义 女性主义 恋母情结 恋父情结
下载PDF
从心理分析批评角度看劳伦斯《公主》中的恋父情结(英文)
20
作者 王兴伟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S2期227-228,共2页
In D.H.Lawrence’s short story"The Princess,"we can find a spinster who cannot love others nor be loved.From the psychological point of view,her tragedy can be interpreted as the result of the counter-Electr... In D.H.Lawrence’s short story"The Princess,"we can find a spinster who cannot love others nor be loved.From the psychological point of view,her tragedy can be interpreted as the result of the counter-Electra complex of the father towards the daughter and the resulted Electra complex of the daughter to the father.From the analysis,this paper tries to reveal Lawrence’s concern over such Freudian psychological proble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e Princess" PSYCHOANALYSIS the electra complex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