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201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Unveiling the redox electrochemistry of 1D,urchin-like vanadium sulfide electrodes for high-performance hybrid supercapacitors 被引量:1
1
作者 K.Karuppasamy Dhanasekaran Vikraman +6 位作者 Sajjad Hussain Balamurugan Thirumalraj P.Santhoshkumar Hemalatha Parangusan Hyun-Chang Park Jongwan Jung Hyun-Seok Kim 《Journal of Energy Chemistry》 SCIE EI CAS CSCD 2023年第4期569-580,共12页
Exploring novel versatile electrode materials with outstanding electrochemical performance is the key to the development of advanced energy conversion and storage devices.In this work,we aim to construct new-fangled o... Exploring novel versatile electrode materials with outstanding electrochemical performance is the key to the development of advanced energy conversion and storage devices.In this work,we aim to construct new-fangled one-dimensional(1D)quasi-layered patronite vanadium tetrasulfide(VS_(4))nanostructures by using different sulfur sources,namely thiourea,thioacetamide,and L-cysteine through an ethyleneaminetetraacetic-acid(EDTA)-mediated solvothermal process.The as-prepared VS4exhibits several unique morphologies such as urchin,fluffy nanoflower,and polyhedron with appropriate surface areas.Among the prepared nanostructures,the VS_(4)-1@NF nanostructure exhibited excellent electrochemical properties in 6 M KOH solution,and we explored its redox electrochemistry in detail.The asprepared VS_(4)-1@NF electrode exhibited battery-type redox characteristics with the highest capacity of280 C g^(-1)in a three-electrode assembly.Moreover,it offered a capacity of 123 F g^(-1)in a hybrid twoelectrode set-up at 1 A g^(-1)with the highest specific energy and specific power of 38.5 W h kg^(-1)and750 W kg^(-1),respectively.Furthermore,to ensure the practical applicability and real-world performance of the prepared hybrid AC@NF//VS_(4)-1@NF cell,we performed a cycling stability test with more than 5,000galvanostatic charge–discharge cycles at 2 A g^(-1),and the cell retained around 84.7%of its capacitance even after 5,000 cycles with a CE of 96.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tronite Redox electrochemistry Urchin VS_(4) 1D material MESOPOROUS
下载PDF
Sustainable Generation of Sulfate Radicals and Decontamination of Micropollutants via Sequential Electrochemistry
2
作者 Wentian Zheng Shijie You +4 位作者 Yuan Yao Nanqi Ren Bin Ding Fang Li Yanbiao Liu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CSCD 2023年第11期144-152,共9页
The removal of emerging micropollutants in the aquatic environment remains a global challenge.Conventional routes are often chemically,energetically,and operationally intensive,which decreases their sustainability dur... The removal of emerging micropollutants in the aquatic environment remains a global challenge.Conventional routes are often chemically,energetically,and operationally intensive,which decreases their sustainability during applications.Herein,we develop an advanced chemical-free strategy for micropollutants decontamination that is solely based on sequential electrochemistry involving ubiquitous sulfate anions in natural and engineered waters.This can be achieved via a chain reaction initiated by electrocatalytic anodic sulfate(SO_(4)^(2-))oxidation to produce persulfate(S_(2)O_(8)^(2-))and followed by a cathodic persulfate reduction to produce sulfate radicals(SO_(4)^(·-)).These SO_(4)^(·-)are powerful reactive species that enable the unselective degradation of micropollutants and yield SO_(4)^(2-)again in the treated water.The proposed flow-through electrochemical system achieves the efficient degradation(100.0%)and total organic carbon removal(65.0%)of aniline under optimized conditions with a single-pass mode.We also reveal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proposed system for the degradation of a wide array of emerging micropollutants over a broad pH range and in complex matrices.This work provides the first proof-ofconcept demonstration using ubiquitous sulfate for micropollutants decontamination,making water purification more sustainable and more economica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dvanced oxidation Chain reaction Sulfate radical MICROPOLLUTANTS Sequential electrochemistry
下载PDF
Hot electron electrochemistry at silver activated by femtosecond laser pulses
3
作者 Oskar Armbruster Hannes Pöhl Wolfgang Kautek 《Opto-Electronic Advances》 SCIE EI CAS CSCD 2023年第6期31-36,共6页
A silver microelectrode with a diameter of 30μm in an aqueous K_(2)SO_(4) electrolyte was irradiated with 55 fs and 213 fs laser pulses.This caused the emission of electrons which transiently charged the electrochemi... A silver microelectrode with a diameter of 30μm in an aqueous K_(2)SO_(4) electrolyte was irradiated with 55 fs and 213 fs laser pulses.This caused the emission of electrons which transiently charged the electrochemical double layer.The two applied pulse durations were significantly shorter than the electron-phonon relaxation time.The laser pulse durations had negligible impact on the emitted charge,which is incompatible with multiphoton emission.On the other hand,the ob-served dependence of emitted charge on laser fluence and electrode potential supports the thermionic emission mechanis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ot electron emission femtosecond laser laser electrochemistry silver electrode
下载PDF
Conversion electrochemistry of copper selenides for robust and energetic aqueous batteries
4
作者 Yichun Wang Boya Wang +3 位作者 Jinshu Zhang Dongliang Chao Jiangfeng Ni Liang Li 《Carbon Energy》 SCIE CSCD 2023年第2期85-93,共9页
The development of highly safe and low-cost aqueous batteries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in the background of carbon neutrality.However,the practical deployment of aqueous batteries has been plagued due to their relativ... The development of highly safe and low-cost aqueous batteries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in the background of carbon neutrality.However,the practical deployment of aqueous batteries has been plagued due to their relatively low capacity and poor cycling stability.Herein,we propose unique conversion electrochemistry of copper selenides for robust and energetic aqueous charge storage.In situ X-ray diffraction and operando Raman techniques reveal a reversible transformation from CuSe to Cu_(2)Se through the intermediates of Cu_(3)Se_(2) and Cu_(1.8)Se.Such a conversion process activates the redox carrier of Cu^(2+)ion and delivers a remarkable rate capability of 285 mAh g^(-1) at 20 A g^(-1) and electrochemical durability up to 30,000 cycles.Furthermore,Cu^(2+)and H+coinsertion chemistry is proposed to facilitate the conversion process.As a proof-of-concept,a hybrid aqueous pouch cell coupling CuSe//Zn is capable of affording maximum energy and power densities of 190 Wh kg^(-1) and 1366W kg^(-1),respective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queous battery conversion electrochemistry Cu-ion battery Se-based electrode
下载PDF
电化学技术在食品检测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5
作者 王艳 包士雷 +3 位作者 孙立瑞 窦博鑫 辛嘉英 张娜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95-306,共12页
电化学技术利用待测物质发生反应产生的电化学信号实现其检测,因其操作简单、成本低、精密度及灵敏度高等优点在食品检测分析中的应用备受关注,并取得了许多研究进展。本文从电化学检测方法、类型、基本原理和在食品检测领域的研究现状... 电化学技术利用待测物质发生反应产生的电化学信号实现其检测,因其操作简单、成本低、精密度及灵敏度高等优点在食品检测分析中的应用备受关注,并取得了许多研究进展。本文从电化学检测方法、类型、基本原理和在食品检测领域的研究现状方面进行了综述和分析,并对其应用发展前景进行展望,为促进电化学技术在食品检测分析领域的应用提供参考,以满足食品快速检测分析的发展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化学 食品检测
下载PDF
国家级线下一流本科课程电化学原理建设探索与实践
6
作者 左朋建 赵力 +2 位作者 程新群 马玉林 尹鸽平 《高教学刊》 2024年第14期31-34,共4页
电化学原理课程是电化学专业的核心理论课,对学生电化学实践能力、科学与工程素养的培养具有基础性地位和作用。该文介绍哈尔滨工业大学首批国家级线下一流本科课程电化学原理的建设和实施过程。从课程教学目标、内容体系、教学模式、... 电化学原理课程是电化学专业的核心理论课,对学生电化学实践能力、科学与工程素养的培养具有基础性地位和作用。该文介绍哈尔滨工业大学首批国家级线下一流本科课程电化学原理的建设和实施过程。从课程教学目标、内容体系、教学模式、课程思政、考核方式和教学效果等方面阐述课程的建设历程,为“双万计划”背景下的一流课程建设提供重要参考和应用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化学原理 教学改革 课程思政 一流课程建设 电化学专业
下载PDF
电化学脱卤氘化研究进展
7
作者 李鹏飞 寇广生 +1 位作者 亓丽萍 仇友爱 《电化学(中英文)》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0,共10页
近年来,含有氘原子的化合物在包括材料和生物医药在内的各个领域中的重要性日益增加,被广泛应用于化学和生物学的机制研究中,将氘原子引入有机化合物已经成为药物分子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同时,在非生物活性物质的活体内氚标记的化合物... 近年来,含有氘原子的化合物在包括材料和生物医药在内的各个领域中的重要性日益增加,被广泛应用于化学和生物学的机制研究中,将氘原子引入有机化合物已经成为药物分子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同时,在非生物活性物质的活体内氚标记的化合物也发挥了重要作用。自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的第一种用于临床治疗的氘化药物问世以来,氘标记的化合物就迅速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各种有机化合物的氘化方法被广泛开发。其中,卤化物的还原氘化具有高选择性的优势,但是大部分反应策略受到氘源和催化模式的限制。有机电合成作为一种相对绿色的催化模式以及其对氧化还原反应的广泛适应性,电化学卤化物的还原氘化成为替代传统卤-氘原子交换的重要方法之一,它避免了传统方法中过渡金属催化剂、金属试剂及昂贵氘代试剂的使用。近年来卤化物的电化学脱卤氘化得到很快的的发展,电化学脱卤氘化通常仅需要重水作为最廉价易得的氘源就能高效得到高氘代掺入率的产物,这为氘代化合物的合成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撑。本文根据卤化物的类型,综述了电化学条件下芳基卤化物和烷基卤化物还原氘化的最新进展以及其反应机制,有望为未来更为广泛的氘代方法研究以及氘代化合物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化学 氘化 卤化物 氘水 脱卤反应
下载PDF
电解煤浆制氢过程中煤阶及矿物的影响与煤结构演化研究进展
8
作者 周安宁 江雨寒 +2 位作者 刘墨宣 赵伟 李振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294-2310,共17页
电解煤浆制氢(CSE)是一种在温和条件下实现电化学制氢与煤炭低碳清洁利用的新技术。电解煤浆制氢的理论分解电压仅为0.21V,实际消耗的能量约为电解水制氢的1/3~1/2,具有能耗低、污染小,可与煤基精细化学品制备、煤岩显微组分分离等过程... 电解煤浆制氢(CSE)是一种在温和条件下实现电化学制氢与煤炭低碳清洁利用的新技术。电解煤浆制氢的理论分解电压仅为0.21V,实际消耗的能量约为电解水制氢的1/3~1/2,具有能耗低、污染小,可与煤基精细化学品制备、煤岩显微组分分离等过程集成的优点,但煤转化率低、煤浆电解机理不清晰等问题仍具有极大挑战性。本文讨论了CSE机理研究现状,概述了煤阶及矿物质对CSE的电氧化活性的影响,总结了CSE过程中煤表面元素、官能团结构、煤碳骨架结构在阳极区电化学氧化的变化规律,讨论了阴极区电化学还原对煤表面润湿性、Zeta电位等煤表面性质的影响,以及阴极区添加煤浆的电还原制氢及其耦合技术,以期为CSE制氢与煤低碳清洁利用提供理论支撑。此外,本文还展望了CSE的发展方向,提出了高性能CSE电极催化材料开发及煤氧化-还原反应调控机理研究是该技术获得突破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解 制氢 电化学 煤浆氧化 煤结构
下载PDF
卤水提锂多元新路径:技术、资源、环境和成本
9
作者 高天明 范娜 代涛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310-1331,共22页
传统沉淀法提锂生产周期长、不适用于低锂浓度卤水,盐湖提锂产量增长缓慢,难以满足新能源产业发展的需求。因此,开发高镁锂比卤水提锂新技术是锂产业发展的迫切需求。本文概述了吸附法、萃取法、膜法和电化学法等提锂新工艺的研究现状,... 传统沉淀法提锂生产周期长、不适用于低锂浓度卤水,盐湖提锂产量增长缓慢,难以满足新能源产业发展的需求。因此,开发高镁锂比卤水提锂新技术是锂产业发展的迫切需求。本文概述了吸附法、萃取法、膜法和电化学法等提锂新工艺的研究现状,发现铝基吸附剂已应用于工业生产,但其吸附容量显著地小于锰基和钛基吸附剂,而后两者的溶损和长吸附平衡时间是制约其产业化的关键。中性磷类萃取剂关注最多,但其易腐蚀和出现第三相;酰胺类萃取体系无腐蚀,已用于氯化物型卤水工业化提锂,但其稳定性需长期关注;并且萃取法工艺流程较长,酸碱消耗高。膜法无法深度除镁,需与其他方法相结合提锂,其水资源消耗量大。电渗析和“摇椅式”电化学实现了连续性提锂,加速了吸附速率,避免了洗脱剂的使用,其电耗随着优化提锂体系和工作条件的降低,电化学提锂将迎来广阔的产业前景。以上卤水提锂新工艺资源消耗和环境影响小于传统沉淀法,对高镁锂比盐湖具有显著的竞争优势,但各有弊端。因此,未来盐湖卤水提锂应加强多种新技术的集成与耦合,前移提锂过程,提升全流程锂的回收率和多种资源的综合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卤水 锂提取 吸附 萃取 膜法 电化学
下载PDF
热处理对选区激光熔化Al-Mn-Mg-Sc-Zr合金力学性能和腐蚀行为的影响
10
作者 邓英 曹俊昌 +4 位作者 赖毅 郭一帆 梁美婵 潘清林 徐国富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40-1251,共12页
以Al-4.77Mn-1.37Mg-0.67Sc-0.25Zr(质量分数,%)合金粉末为原料,在激光功率330 W和扫描速率700 mm/s下进行选区激光熔化(Selective laser melting,SLM)形成SLM Al-Mn-Mg-Sc-Zr合金,结合慢应变速率拉伸实验、电化学测试、析氢浸泡实验及... 以Al-4.77Mn-1.37Mg-0.67Sc-0.25Zr(质量分数,%)合金粉末为原料,在激光功率330 W和扫描速率700 mm/s下进行选区激光熔化(Selective laser melting,SLM)形成SLM Al-Mn-Mg-Sc-Zr合金,结合慢应变速率拉伸实验、电化学测试、析氢浸泡实验及显微组织表征手段,分析了(350℃,8 h)热处理对SLM Al-Mn-Mg-Sc-Zr合金力学性能和腐蚀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SLM Al-Mn-Mg-Sc-Zr合金力学性能优异,抗拉强度、屈服强度和伸长率分别为423 MPa、376 MPa和25.1%。热处理后,SLM Al-Mn-Mg-Sc-Zr合金晶内析出大量针棒状纳米Al_(6)Mn相,抗拉强度和屈服强度分别提升至509 MPa和478 MPa。此外,SLM Al-Mn-Mg-Sc-Zr合金具有良好的耐蚀性能,热处理可以促进SLM Al-Mn-Mg-Sc-Zr合金的钝化,在-0.5 V极化电位时出现钝化台阶,降低SLM Al-Mn-Mg-Sc-Zr合金的电流密度,增加SLM Al-Mn-Mg-Sc-Zr合金的阳极极化率,使SLM Al-Mn-Mg-Sc-Zr合金的平均析氢速率从0.242 mL/(cm^(2)·h)降至0.216 mL/(cm^(2)·h),应力腐蚀敏感因子从3.379%降至0.405%。与此同时,热处理也促进了晶内微米富Si相以及晶界富Mn相和Mg相的析出,增加了SLM Al-Mn-Mg-Sc-Zr合金点蚀形核位置,增大了SLM Al-Mn-Mg-Sc-Zr合金的晶界电化学成分非均匀性,降低了SLM Al-Mn-Mg-Sc-Zr合金的点蚀和晶间腐蚀抗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选区激光熔化 热处理 应力腐蚀 晶间腐蚀 电化学 显微组织
下载PDF
氯氧镁水泥涂层钢筋混凝土长期耐久性及退化规律分析
11
作者 曹辉 李元可 +3 位作者 冯琼 薛翠真 王鹏辉 乔宏霞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2-51,共10页
针对氯氧镁涂层钢筋混凝土(coated reinforced magnesium oxychloride cement concrete,CRMOCC)长期耐久性尚无研究的问题,结合西部盐湖、盐渍土环境,对CRMOCC进行溶液浸泡试验研究其长期耐久性退化规律。采用电化学试验、超声波试验、... 针对氯氧镁涂层钢筋混凝土(coated reinforced magnesium oxychloride cement concrete,CRMOCC)长期耐久性尚无研究的问题,结合西部盐湖、盐渍土环境,对CRMOCC进行溶液浸泡试验研究其长期耐久性退化规律。采用电化学试验、超声波试验、质量检测试验和微观试验对不同浸泡的试件进行耐久性研究;以相对锈蚀评价参数(ω1)、相对动弹性模量评价参数(ω2)和相对质量评价参数(ω3)评价CRMOCC长期耐久性。结果表明:经过2160 d的溶液浸泡试验后,以ω1为耐久性评价指标,裸钢已达到锈蚀状态,涂层钢筋仍处于未锈蚀状态,以ω2、ω3为耐久性评价指标,涂层钢筋和裸钢试件均处于出现损伤未达破坏状态,涂层钢筋试件耐久性退化低于裸钢试件,表明涂层对钢筋具有良好的保护效果;以ω1、ω2、ω3作为退化参数,CRMOCC可靠度曲线分别在25000、20000和15650 d时为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氧镁水泥 涂层钢筋 电化学 耐久性 评价参数 退化规律
下载PDF
热再生电池堆-二氧化碳电化学还原池系统耦合特性
12
作者 李思 陶艺月 +4 位作者 肖振翀 张亮 李俊 朱恂 廖强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568-2575,共8页
为了减少工业烟气中余热与CO_(2)的排放,本文提出了热再生电池堆-二氧化碳电化学还原池系统(TRBCO_(2)RR)。该系统通过串联多个非水系热再生电池(thermally regenerative battery,TRB)构建电堆,并将其用于驱动CO_(2)电化学还原(electroc... 为了减少工业烟气中余热与CO_(2)的排放,本文提出了热再生电池堆-二氧化碳电化学还原池系统(TRBCO_(2)RR)。该系统通过串联多个非水系热再生电池(thermally regenerative battery,TRB)构建电堆,并将其用于驱动CO_(2)电化学还原(electrochemical reduction of CO_(2),CO_(2)RR)。本文研究了CO_(2)电化学还原特性、非水系TRB电堆性能及非水系TRB-CO_(2)RR系统耦合特性。研究结果表明,碳纸负载纳米银多孔电极上催化剂分布较为均匀,在-1.8V电位下(对应的槽电压为5.1V)表现出最佳的电化学还原CO_(2)性能,其CO法拉第效率达到了最佳值78.7%。为此,构建了6个子电池的串联电堆,开路电压达到7.2V左右,最大功率为235mW,在34min内放电相对稳定。运行非水系TRB-CO_(2)RR耦合系统后,电堆未出现反极现象,CO法拉第效率(73.1%)接近稳定电源所获得的最佳值。未来研究可通过优化催化剂和电堆设计,有望进一步提高耦合系统CO_(2)RR转化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再生电池 CO_(2)电化学还原 串联电堆 产电功率 稳定性 法拉第效率 电化学 回收
下载PDF
直接甲醇燃料电池中碳基载体材料的研究进展
13
作者 季东 安欣 +3 位作者 郭鹏 王首登 达虎 李红伟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69-276,共8页
甲醇氧化电催化剂是决定直接甲醇燃料电池(DMFCs)性能、寿命与成本的关键。为获得高功率密度和低生产成本的DMFCs,设计合成组成、结构、形貌可控的阳极催化剂备受关注。阳极催化剂的颗粒尺寸、粒径分布、形貌结构、稳定性、分散性以及... 甲醇氧化电催化剂是决定直接甲醇燃料电池(DMFCs)性能、寿命与成本的关键。为获得高功率密度和低生产成本的DMFCs,设计合成组成、结构、形貌可控的阳极催化剂备受关注。阳极催化剂的颗粒尺寸、粒径分布、形貌结构、稳定性、分散性以及催化活性都与载体息息相关,而碳基载体材料由于其优异的性能已广泛应用于DMFCs中。首先,介绍了酸性环境和碱性环境中甲醇氧化反应的机理;然后,对不同形式的碳基载体材料,如炭黑、介孔碳、碳纳米材料、氧功能化碳、杂原子掺杂碳以及金属氧化物改性碳作为催化剂载体在DMFCs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最后,对DMFCs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化学 直接甲醇燃料电池 阳极催化剂 碳基载体材料 机理
下载PDF
氧化石墨烯复合α-MoO_(3)的制备以及电化学性能的研究
14
作者 王静 尚晨伟 +3 位作者 董国涛 葛烨 李育飞 徐立新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6-80,共5页
通过水热法制备了α-MoO_(3)纳米棒前驱体,再通过退火的方式制备出超长α-MoO_(3)纳米棒(10μm),采用超声法将α-MoO_(3)纳米棒锚定在氧化石墨烯(GO)纳米网之间,制备三明治结构的GO@MoO_(3)纳米材料,对其进行物相形貌分析和电化学测试... 通过水热法制备了α-MoO_(3)纳米棒前驱体,再通过退火的方式制备出超长α-MoO_(3)纳米棒(10μm),采用超声法将α-MoO_(3)纳米棒锚定在氧化石墨烯(GO)纳米网之间,制备三明治结构的GO@MoO_(3)纳米材料,对其进行物相形貌分析和电化学测试。实验结果表明,根据恒电流充放电曲线,GO@MoO_(3)电极在1A/g时显示出高达370F/g的高比容量,远高于原始MoO_(3)电极214F/g的比容量;根据循环伏安曲线,与原始的MoO_(3)电极相比,GO@MoO_(3)电极表现出显著增强的比电容,在5、10、20、30、40和50mV/s下,比电容可分别高达805、594、479、430、394和355F/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氧化钼 氧化石墨烯 电化学 水热法
下载PDF
乙酸和富芳香组分对生物油电化学提质中聚合结焦的影响
15
作者 陈俊杰 邓伟 +7 位作者 汪雪棚 许凯 徐俊 江龙 苏胜 胡松 汪一 向军 《能源环境保护》 2024年第2期155-165,共11页
生物油是唯一的液体含碳可再生资源,因其成分复杂、热值低、酸度高、粘度大等特点,必须经过提质才能进一步利用。生物油电化学提质是一种条件温和、易于控制的新兴提质方法,但仍面临生物油聚合结焦的问题,降低了提质生物油的品质和收率... 生物油是唯一的液体含碳可再生资源,因其成分复杂、热值低、酸度高、粘度大等特点,必须经过提质才能进一步利用。生物油电化学提质是一种条件温和、易于控制的新兴提质方法,但仍面临生物油聚合结焦的问题,降低了提质生物油的品质和收率。通过对含有不同浓度乙酸和富芳香组分(Aromatic-Rich Fraction,ARF)的调制生物油分别进行电化学提质实验,对电化学反应后的溶液和焦表征分析,研究了乙酸和ARF对焦产率的影响规律,探讨了乙酸和ARF对生物油聚合结焦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乙酸能抑制生物油聚合结焦,加入浓度1%的乙酸可降低焦产率约25%,继续增加乙酸浓度会进一步降低焦产率;而ARF则会促进生物油聚合结焦,当ARF浓度从60%升到70%时,焦产率增加了约70%,当ARF浓度升到80%后,焦产率增加了约150%。乙酸能抑制生物油中酚类物质自缩合,降低了聚合结焦反应的速率,而ARF则增强了羟醛缩合反应,提高了聚合结焦反应的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油 电化学 提质 结焦 乙酸 富芳香组分
下载PDF
某东南沿海电厂钢结构腐蚀影响因素分析
16
作者 郑国 吴国威 +1 位作者 郑观文 邓培昌 《装备环境工程》 CAS 2024年第1期81-88,共8页
目的 对比腐蚀环境因子分布和钢结构腐蚀事件分布,分析影响火力发电厂钢结构腐蚀的主要环境因素,探讨火力发电厂钢结构腐蚀的机理。方法 以东南沿海某火力发电厂为例,对电厂厂区进行网格化,利用便携式温湿度计进行逐网格温、湿度监测,... 目的 对比腐蚀环境因子分布和钢结构腐蚀事件分布,分析影响火力发电厂钢结构腐蚀的主要环境因素,探讨火力发电厂钢结构腐蚀的机理。方法 以东南沿海某火力发电厂为例,对电厂厂区进行网格化,利用便携式温湿度计进行逐网格温、湿度监测,逐网格收集结构物表面灰尘,并分析其中氯离子、可溶盐、酸碱含量等,开展腐蚀环境监测。统计从2012年至2022年10年间该电厂每一网格内的腐蚀防护工程,如腐蚀防护器件、装备、材料购置等项目的施工或应用次数。结果 温度、湿度及钢结构表面灰尘中氯离子含量、可溶盐含量、灰尘浸渍水p H等因子受海洋环境、厂区结构分布、生产活动多重原因的影响,随距海距离增加呈带状分布,或围绕生产设施点呈辐射分布。结论 环境因子对钢铁结构腐蚀的影响大小顺序为结构物灰尘含盐量>结构物灰尘浸渍水p H>相对湿度>结构物灰尘氯离子含量>温度。电厂钢结构腐蚀机理为雨水或大气凝结水溶出结构物表面灰尘的可溶性盐,含盐水经涂层缺陷输运至金属表面,成为钢铁腐蚀原电池的离子导路,导致钢结构发生电化学腐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腐蚀环境 钢结构 网格化 电化学腐蚀 灰尘含盐量 海洋环境
下载PDF
AlCuFe纳米颗粒对钕铁硼磁性及抗腐蚀性的影响
17
作者 李志杰 郑阳阳 +3 位作者 李仁俊 白冰 张洪伟 赵丹娜 《沈阳工业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84-290,共7页
为了提升烧结NdFeB的磁性能和耐腐蚀性,采用晶界掺杂Al_(65)Cu_(20)Fe_(15)纳米颗粒方法制备了高性能烧结NdFeB磁体,利用电化学工作站研究了掺杂磁体在3.5%NaCl溶液中的腐蚀行为。结果表明:Al_(65)Cu_(20)Fe_(15)纳米颗粒的掺杂可在磁... 为了提升烧结NdFeB的磁性能和耐腐蚀性,采用晶界掺杂Al_(65)Cu_(20)Fe_(15)纳米颗粒方法制备了高性能烧结NdFeB磁体,利用电化学工作站研究了掺杂磁体在3.5%NaCl溶液中的腐蚀行为。结果表明:Al_(65)Cu_(20)Fe_(15)纳米颗粒的掺杂可在磁体中形成低熔点相,提高晶界与主相的润湿性,抑制硬磁相之间的磁耦合,增强磁体的磁性能。当Al_(65)Cu_(20)Fe_(15)纳米颗粒的质量分数为0.4%时,磁体的磁性最大,矫顽力为978.1 kA/m,最大磁能积为270.3 kJ/m^(3),剩磁为1.208 T。与未掺杂磁体相比,掺杂0.4%Al_(65)Cu_(20)Fe_(15)纳米颗粒后磁体的腐蚀电位从-0.8816 V增至-0.7040 V,腐蚀电流密度从78.2929μA/cm^(2)减至33.2229μA/cm^(2),且高频容抗弧半径远大于未掺杂磁体,因而磁体的耐腐蚀性得到有效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结NDFEB 磁性能 耐腐蚀性 准晶体 晶界掺杂 纳米颗粒 低熔点相 电化学
下载PDF
高载量锂硫电池正极设计优化 被引量:1
18
作者 夏银萍 李洲鹏 汪倩倩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64-375,共12页
高载量硫正极是研发高能量密度锂硫电池的必要先决条件。然而,硫载量的提高不可避免地会引起正极导电性不良、多硫化物转化动力学缓慢,穿梭效应加剧等问题。本文从化学工程的角度出发,重点关注高载量硫正极中的传质和反应过程,综述了性... 高载量硫正极是研发高能量密度锂硫电池的必要先决条件。然而,硫载量的提高不可避免地会引起正极导电性不良、多硫化物转化动力学缓慢,穿梭效应加剧等问题。本文从化学工程的角度出发,重点关注高载量硫正极中的传质和反应过程,综述了性能优良的高载量锂硫电池正极设计思路。具体而言,从增强电子传导、改善锂离子传质、优化反应动力学、抑制多硫化物穿梭这四种研究思路出发,对比了不同优化策略之间的优劣性,并提出下一代高硫载量硫正极设计的探索方向。分析表明,基于吸附-催化双重功能的三维高导电正极具有巨大发展前景。从应用层面考虑,本文还关注了高载量正极设计中常被忽视的安全性问题,探讨了削弱正极诱导并从源头降低热失效风险的可行性,旨在为研究人员优化高载量(≥4mg/cm^(2))正极设计方案时提供实用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硫电池 高硫载量 复合正极 电化学
下载PDF
电化学脱盐机理及相关研究进展
19
作者 齐元帅 彭文朝 +2 位作者 李阳 张凤宝 范晓彬 《化工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71-189,共19页
电化学脱盐技术通过可逆的电化学过程实现离子固定化,是一种很有前途的节能水处理技术。有关脱盐机理的研究有助于深入了解离子传输和去除特性,进而为材料和电池的设计提供理论支持。根据电化学基本原理,可以将电化学脱盐机理分为电吸... 电化学脱盐技术通过可逆的电化学过程实现离子固定化,是一种很有前途的节能水处理技术。有关脱盐机理的研究有助于深入了解离子传输和去除特性,进而为材料和电池的设计提供理论支持。根据电化学基本原理,可以将电化学脱盐机理分为电吸附机理与电荷转移机理两大类,后者包括氧化还原活性导电聚合物、离子插入(或插层)反应、转化反应以及氧化还原活性电解质。先进表征技术(包括原位X射线技术、原位波谱技术以及其他技术)和计算机建模与仿真(包括分子动力学模拟、密度泛函理论、有限元分析)在机理分析中起到关键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化学 脱盐 机理 吸附 电荷转移
下载PDF
卟啉基共价有机框架材料的电化学应用探究
20
作者 范逸晴 梁书豪 +3 位作者 谭伟强 占杭 曲丽霞 杨启鹏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59-265,共7页
共价有机框架材料(COFs)是一类新型的结晶多孔聚合物,具有孔隙高、活性位点丰富、框架结构可调等特点,广泛应用于催化、储能、气体吸附及光电子等领域。其中卟啉基COFs因具有独特的共轭π电子结构,可促进激发态电子的传输,因此在电催化... 共价有机框架材料(COFs)是一类新型的结晶多孔聚合物,具有孔隙高、活性位点丰富、框架结构可调等特点,广泛应用于催化、储能、气体吸附及光电子等领域。其中卟啉基COFs因具有独特的共轭π电子结构,可促进激发态电子的传输,因此在电催化领域有重要的应用。主要介绍了卟啉基COFs的合成策略及其在析氢反应(HER)、析氧反应(OER)、氧还原反应(ORR)和超级电容器的应用,并结合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卟啉基COFs今后在电催化及储能领域的挑战和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价有机框架材料 卟啉 电化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