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化工过程中的电子传递、质子传递和分子传递
1
作者 李诗浩 吴振华 +4 位作者 赵展烽 吴洪 杨冬 石家福 姜忠义 《化工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52-1064,共13页
随着“绿色化学”和“可持续发展”概念以及“碳达峰、碳中和”(双碳)目标的相继提出与推进,化学工业逐步进入绿色化、高端化、智能化发展新阶段。对于包含反应的化工过程有非常经典的“三传一反”理论,以反应动力学为核心,以动量传递... 随着“绿色化学”和“可持续发展”概念以及“碳达峰、碳中和”(双碳)目标的相继提出与推进,化学工业逐步进入绿色化、高端化、智能化发展新阶段。对于包含反应的化工过程有非常经典的“三传一反”理论,以反应动力学为核心,以动量传递、热量传递与质量传递为基础,揭示了物质、能量传递与化学反应的协同强化规律,对化工领域的发展具有重要和深远意义。近年来,由于光能、电能等清洁能源以及绿色生物制造、光电化学工程等新学科引入化工反应过程中,以电子传递、质子传递和分子传递为代表的三类传递现象得到了广泛关注和大量研究,为“三传一反”理论注入了新的活力。在此背景下,尝试将电子传递、质子传递和分子传递三类现象进行分析和介绍,针对不同化学反应的特点,初步总结了通过电子传递、质子传递和分子传递过程的单独或协同强化,以实现传递过程与化学反应过程的高度匹配,进而实现化学反应效率的显著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传递 质子传递 分子传递 化工过程 化学反应 生物催化 太阳能
下载PDF
Electron-transfer fluorescence quenching processes in coaggregates between excited N-alkylcarbazoles as electron donors and 2, 4-dinitrophenyl carboxylates or pentafluorophenyl carboxylates as acceptors
2
作者 史济良 易湖南 +1 位作者 许家移 蒋锡夔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stry》 SCIE CAS CSCD 2000年第1期6-12,共0页
Electron-transfer processes facilitated by hydrophobic-lipophilic interaction (HLI) between excited N-alkylcarbazoles (1-n, n = 4, 8, 12, 16) as electron donors and 2,4-dinitrophenyl carboxylates (2-n, n = 4, 8, 12, 1... Electron-transfer processes facilitated by hydrophobic-lipophilic interaction (HLI) between excited N-alkylcarbazoles (1-n, n = 4, 8, 12, 16) as electron donors and 2,4-dinitrophenyl carboxylates (2-n, n = 4, 8, 12, 16) or pentafluorophenyl carboxylates (3-n, n = 4, 8, 12, 16) as electron acceptors have been investigated by means of fluorescence spectroscopy in aqueous or aquiorgano binary mixtures. The fluorescence quenching of -n* by 2-n or - n indicates that preassociation precedes the electron transfer. The extent of HLI-driven coaggregation of the acceptor and the donor may be assessed from the B value of the equation I0/I = A + B [Q]. The chain-length effect and possibly also a chain-fold-ability effect, as well as the solvent aggregating power (SAgP) effect have been observed. Comparison of roe quenching constants (B) for 1-n*/2-n combinations and 1-n*/ 3-n combinations shows that the order of increasing B values for the quenching processes is 3-n < 2-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lectron transfer process HLI fluorescence quenching
全文增补中
Understanding the Interfacial Energy Structure and Electron Extraction Process in Inverted Organic Solar Cells with Phosphine-Doped Cathode Interlayers
3
作者 Yi Yang Jingwen Wang +2 位作者 Yang Xiao Bowei Xu Jianhui Hou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stry》 SCIE CAS CSCD 2024年第12期1347-1354,共8页
Comprehensive Summary Cathode interlayers(CILs)play an essential role in achieving efficient organic solar cells(OSCs).However,the electronic structure at the electrode/CIL/active layer interfaces and the underlying m... Comprehensive Summary Cathode interlayers(CILs)play an essential role in achieving efficient organic solar cells(OSCs).However,the electronic structure at the electrode/CIL/active layer interfaces and the underlying mechanisms for electron collection remain unclear,which becomes a major obstacle to develop high-performance CILs.Herein,we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of the electron collection abilities of four cross-linked and n-doped CILs(c-NDI:P0,c-NDI:P1,c-NDI:P2,c-NDI:P3)with their electronic structure of space charge region at heterojunction interface.By accurately calculating the depletion region width according to the barrier height,doping density and permittivity,we put forward that the optimal thickness of CIL should be consistent with the depletion region width to realize the minimum energy loss.As a result,the depletion region width is largely reduced from 13 nm to 0.8 nm at the indium tin oxide(ITO)/c-NDI:P0 interface,resulting in a decent PCE of 17.7%for the corresponding inverted OSC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rganic solar cells Cathode interlayer Depletion region width Electric conductivity electron transport electron transfer electron extraction process
原文传递
染料敏化太阳电池中多相接触界面电子转移机制和动力学过程 被引量:5
4
作者 刘伟庆 寇东星 +1 位作者 胡林华 戴松元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2051-2055,共5页
采用电化学阻抗谱(EIS)研究了染料敏化太阳电池(DSC)中由导电玻璃、纳米多孔TiO2薄膜和电解质构成的多相复杂接触界面的电子转移机制和动力学过程.通过沉积聚合物薄膜简化多相接触界面结构,根据接触界面结构和电子转移途径的变化,分析... 采用电化学阻抗谱(EIS)研究了染料敏化太阳电池(DSC)中由导电玻璃、纳米多孔TiO2薄膜和电解质构成的多相复杂接触界面的电子转移机制和动力学过程.通过沉积聚合物薄膜简化多相接触界面结构,根据接触界面结构和电子转移途径的变化,分析了不同偏压下多相接触界面电子转移机制,构建与之对应的等效电路,获得了DSC内部各个主要接触界面的电子转移动力学常数.结果表明,通过外加偏压的控制和多相接触界面结构的简化,可以区别分析多相复杂接触界面电子转移机制与动力学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染料敏化 太阳电池 多相接触界面 电子转移机制 动力学过程
下载PDF
邻菲咯啉对电沉积普鲁士蓝膜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吴霞琴 张芬芬 +3 位作者 盛春 施建成 姜远达 章宗穰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年第4期56-60,共5页
应用循环伏安法在铂电极上进行了普鲁士蓝膜的电化学沉积,并对两种不同组成电解液中沉积的膜进行了扫描电镜、现场电化学拉曼光谱以及电化学阻抗谱的测量和表征.扫描电镜的测量结果表明,加入邻菲咯啉沉积的普鲁士蓝膜的形貌与不含邻菲... 应用循环伏安法在铂电极上进行了普鲁士蓝膜的电化学沉积,并对两种不同组成电解液中沉积的膜进行了扫描电镜、现场电化学拉曼光谱以及电化学阻抗谱的测量和表征.扫描电镜的测量结果表明,加入邻菲咯啉沉积的普鲁士蓝膜的形貌与不含邻菲咯啉的膜有明显不同,拉曼光谱测量证明了结构方面存在的差异,电化学阻抗谱则进一步验证了两类膜不同的电荷传递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鲁士蓝 邻菲咯啉 循环伏安法 扫描电镜 拉曼光谱 电化学阻抗谱
下载PDF
Electron transfer to direct oxidation of aqueous organics by perovskites 被引量:2
6
作者 Tao Kong Yuxian Wang +6 位作者 Shenning Liu Ya Liu Menghan Zhou Bofeng Li Xiaoguang Duan Chunmao Chen Shaobin Wang 《Nano Research》 SCIE EI CSCD 2023年第5期6316-6325,共10页
The residual of oxidant chemicals in advanced oxidation processes(AOPs)resulted in both economic cost and secondary pollution.Herein,we report a direct oxidation of phenolic pollutants induced by Ca-Mn-O perovskites w... The residual of oxidant chemicals in advanced oxidation processes(AOPs)resulted in both economic cost and secondary pollution.Herein,we report a direct oxidation of phenolic pollutants induced by Ca-Mn-O perovskites without using an oxidant.Governed by one-electron transfer process(ETP)from the phenolics to the Ca-Mn-O perovskites,this direct oxidation proceeds in fast reaction kinetics with activation energy of 51.4 kJ/mol,which was comparable with those AOPs-based catalytic systems.Additionally,mineralization and polymerization reactions occurred on the Ca-Mn-O surface and ensured the complete removal of phenolics.The high spin state Mn(III)within Ca-Mn-O structure was the dominant active site for this ETP.The elongated axial Mn(III)–O bonds within the[MnO_(6)]octahedron facilitated the acceptance of the electrons from the phenolics and thus promoted the initiation of the direct oxidation process.Mn(III)in the high spin state can also activate dissolved O_(2)to produce singlet oxygen(^(1)O_(2))for a fast removal of phenolics.The mixed Mn(III)/Mn(IV)within Ca-Mn-O accelerated the ETP by enhancing the electrical conductivity.This efficient Ca-Mn-O-induced ETP for removal of organic contaminants casts off the dependence on external chemical and energy inputs and provides a sustainable approach for transforming the toxic organic pollutants into value-added polyme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Mn-O perovskites surface direct oxidation electron transfer process spin state regulation
原文传递
Au纳米粒子表面等离子共振效应(SPR)增强Au/Bi_2WO_6异质纳米结构的光催化活性 被引量:5
7
作者 王丹军 王婵 +4 位作者 赵强 郭莉 杨晓 吴娇 付峰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659-666,共8页
采用水热-光还原法在三维Bi_2WO_6的二级结构纳米片表面原位沉积Au纳米粒子(Au NPs),成功获得了具有可见光响应活性的Au/Bi_2WO_6异质光催化剂,并借助XRD、FE-SEM、HR-TEM、XPS和UV-Vis-DRS谱等手段对其物相组成、形貌和光吸收特性进行... 采用水热-光还原法在三维Bi_2WO_6的二级结构纳米片表面原位沉积Au纳米粒子(Au NPs),成功获得了具有可见光响应活性的Au/Bi_2WO_6异质光催化剂,并借助XRD、FE-SEM、HR-TEM、XPS和UV-Vis-DRS谱等手段对其物相组成、形貌和光吸收特性进行表征,以罗丹明B(Rh B)和苯酚为模型污染物对其光催化性能进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与纯Bi_2WO_6相比,所得Au/Bi_2WO_6异质纳米结构对染料降解具有较高的活性,当Au负载量为1.5at%时,Au/Bi_2WO_6复合催化剂的催化活性最好,其光催化降解Rh B和苯酚的表观速率常数分别是纯Bi_2WO_6的1.5倍和2.2倍。自由基捕获实验表明,光生空穴(h+)和?O2–是Rh B在Au/Bi_2WO_6催化材料上光催化降解的主要活性物种。机理分析表明,Au/Bi_2WO_6活性增强归因于光生电子从Bi_2WO_6的导带向Au NPs表面迁移,降低光生电子–空穴对的复合率,同时,Au NPs的等离子共振效应(SPR)拓展了催化剂在可见光区的响应范围,从而显著提高了Au/Bi_2WO_6异质光催化的剂活性。Au NPs修饰Bi_2WO_6异质催化剂光太阳能驱动在污水处理方面具有潜在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u/Bi2WO6异质纳米结构 光催化剂 光还原法 电子转移 等离子共振效应(SPR)
下载PDF
Fluorescence Quenching of Anthracene by N,N-Diethylaniline and Phenothiazine in Triton X-100/n-C_(10)H_(21) OH/H_2O Microemulsion 被引量:1
8
作者 GUO Xia XU Hui GUO Rong 《Chemical Research in Chinese Universities》 SCIE CAS CSCD 2003年第4期484-488,共5页
The photo-induced electron transfer reactions of anthracene with N,N -diethylaniline(DEA) and phenothiazine(PTZ) occur in the membrane phase of a Triton X-100/ n -C 10 H 21 OH(1-decanol)/H 2O microemulsion. DEA and PT... The photo-induced electron transfer reactions of anthracene with N,N -diethylaniline(DEA) and phenothiazine(PTZ) occur in the membrane phase of a Triton X-100/ n -C 10 H 21 OH(1-decanol)/H 2O microemulsion. DEA and PTZ exist in the membrane phase of the microemulsion. Anthracene exists in the oil continuous phase of the W/O microemulsion and in the oil core and membrane phase of the O/W microemuls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lectron transfer process Fluorescence quenching Anthracene Phenothiazine N N -dieth\|ylaniline MICROEMULSION
下载PDF
Activation of Transition Metal(Fe,Co and Ni)-Oxide Nanoclusters by Nitrogen Defects in Carbon Nanotube for Selective CO_(2) Reduction Reaction 被引量:1
9
作者 Yi Cheng Jinfan Chen +7 位作者 Chujie Yang Huiping Wang Bernt Johannessen Lars Thomsen Martin Saunders Jianping Xiao Shize Yang San Ping Jiang 《Energy & Environmental Materials》 SCIE EI CAS CSCD 2023年第1期253-263,共11页
The electrochemical carbon dioxide reduction reaction(CO_(2)RR),which can produce value-added chemical feedstocks,is a proton-coupled-electron process with sluggish kinetics.Thus,highly efficient,cheap catalysts are u... The electrochemical carbon dioxide reduction reaction(CO_(2)RR),which can produce value-added chemical feedstocks,is a proton-coupled-electron process with sluggish kinetics.Thus,highly efficient,cheap catalysts are urgently required.Transition metal oxides such as CoO_(x),FeO_(x),and NiO_(x)are low-cost,low toxicity,and abundant materials for a wide range of electrochemical reactions,but are almost inert for CO_(2)RR.Here,we report for the first time that nitrogen doped carbon nanotubes(N-CNT)have a surprising activation effect on the activity and selectivity of transition metal-oxide(MO_(x)where M=Fe,Ni,and Co)nanoclusters for CO_(2)RR.MO_(x)supported on N-CNT,MO_(x)/N-CNT,achieves a CO yield of 2.6–2.8 mmol cm−2 min−1 at an overpotential of−0.55 V,which is two orders of magnitude higher than MO_(x)supported on acid treated CNTs(MO_(x)/O-CNT)and four times higher than pristine N-CNT.The faraday efficiency for electrochemical CO_(2)-to-CO conversion is as high as 90.3%at overpotential of 0.44 V.Both in-situ XAS measurements and DFT calculations disclose that MO_(x)nanoclusters can be hydrated in CO_(2)saturated KHCO_(3),and the N defects of N-CNT effectively stabilize these metal hydroxyl species under carbon dioxide reduction reaction conditions,which can split the water molecules and provide local protons to inhibit the poisoning of active sites under carbon dioxide reduction reaction condi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tivation effect electrochemical CO_(2)reduction reaction N defect proton-coupled electron transfer process transition metal oxide nanocluster
下载PDF
苝四羧酸类有机光电材料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0
作者 黄德音 段学辉 蓝闽波 《感光材料》 北大核心 1996年第5期3-7,11,共6页
近年来,苝四羧酸类衍生物曾被广泛研究以应用于有机光电材料。本文中就四羧酸类衍生物的光电性质、光致电子转移过程和作为光电分子器件的研究等方面进行了评述。
关键词 Bei四羧酸 衍生物 有机光电材料 光电材料
下载PDF
醌-铑膦有机金属配合物的EPR研究
11
作者 李聪 冯良波 汪汉卿 《波谱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305-308,共4页
报道了两个铑膦金属有机配合物RhCOCl(PPh3) 2 ,RhCl(PPh3) 3分别与DTBQ的加成反应 ,并利用EPR技术对上述两个体系进行研究 ,探明顺磁加成物的结构及其电子转移的路径 .
关键词 电子转移 醌-铑膦有机金属配合物 EPR
下载PDF
乙基曙红碘鎓盐的染料再生循环光敏体系
12
作者 周文慧 王冬 王尔鑑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244-250,共7页
本文设计了染料循环再生的光敏反应体系,通过对咕吨碘鎓盐电子反应机制的深入研究,提出了(口占)吨染料在光敏反应过程中的染料再生循环,它依次由三个反应过程组成:在光作用下,通过电子转移反应,产生染料氧化褪色体(Ⅰ);在H给体存在下,通... 本文设计了染料循环再生的光敏反应体系,通过对咕吨碘鎓盐电子反应机制的深入研究,提出了(口占)吨染料在光敏反应过程中的染料再生循环,它依次由三个反应过程组成:在光作用下,通过电子转移反应,产生染料氧化褪色体(Ⅰ);在H给体存在下,通过H转移反应,使产物(Ⅰ)转化为染料酸式隐色体(Ⅱ);在碱作用下,(Ⅱ)发生去质子反应,染料再生回复到染料的起始结构.其中光、H给体和碱的作用是再生循环的三个要素,而控制染料酸式隐色体生成比例是染料再生效率的关键.由乙基曙红碘鎓盐/三乙胺组成的染料再生体系的染料敏化效率比单一体系高4倍左右,同时使活性自由基的数量增殖,这种体系在实际应用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基曙红 磺Weng盐 染料再生 光敏体系 光敏反应
下载PDF
具有荧光发射能力有机化合物的光物理和光化学问题研究 被引量:30
13
作者 吴世康 《化学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5-39,共25页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构象和环境效应对发光化合物的荧光发射具有重要的影响。本文从化合物激发态的衰变过程出发 ,侧重于过程的光化学与光物理问题对发光行为和机制进行讨论。如 :化合物分子结构的受阻和桥键化对发光的影响 ;光激发下的...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构象和环境效应对发光化合物的荧光发射具有重要的影响。本文从化合物激发态的衰变过程出发 ,侧重于过程的光化学与光物理问题对发光行为和机制进行讨论。如 :化合物分子结构的受阻和桥键化对发光的影响 ;光激发下的光诱导电子和电荷转移及其相互转化 ;化合物扭曲的分子内电荷转移 (TICT) ;溶剂分子和发光化合物分子间不同的相互作用及对发光的影响 ;在发光过程中存在着最佳的发光构象等。对于这些问题的研究和掌握 ,将有利于设计和合成具有高荧光量子产率的发光化合物 ,更好地解释在研究中出现的种种现象和在实际工作中应用它们。文章还引用了大量发光化合物作为实例 ,对工作中所得的结果进行了详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光化合物 辐射衰变过程 分子内电荷转移 电子转移 分子结构 构象 环境效应
下载PDF
微生物燃料电池阳极产电菌电子转移主要机制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3
14
作者 刘岩婉晶 赵倩楠 +5 位作者 葛润蕾 翟彦霞 杨淞 杨晓月 周启星 李凤祥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745-1756,共12页
微生物燃料电池(microbial fuel cells,MFCs)能够将有机污染物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有望成为解决环境和能源问题的重要技术之一.但微生物代谢产电效率低制约其规模化应用,电子的产生及转移过程也将直接影响MFCs电能输出.本文综述了MFCs产... 微生物燃料电池(microbial fuel cells,MFCs)能够将有机污染物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有望成为解决环境和能源问题的重要技术之一.但微生物代谢产电效率低制约其规模化应用,电子的产生及转移过程也将直接影响MFCs电能输出.本文综述了MFCs产电菌胞内电子传递及胞外电子转移机制近年来的研究进展,着重总结了阳极产电菌胞外电子传递方式以及促进胞外电子传递能力的途径,阐述了电子转移过程存在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理,并指出了MFCs今后应用中面临的问题及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燃料电池 胞外电子传递 产电微生物 c型细胞色素
下载PDF
几种新工艺在军用电子设备中的应用探讨
15
作者 生建友 王明月 《电讯技术》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07-111,共5页
高效热传导工艺、达克罗及氟涂料涂覆工艺、三元合金电镀工艺等是近几年在民用设备中使用比较广泛的新型工艺。详细介绍了这几种工艺的现状及特点,探讨了高效传热元件的传热效果、在设备中的使用情况;达克罗涂层和氟涂层的防腐效果,达... 高效热传导工艺、达克罗及氟涂料涂覆工艺、三元合金电镀工艺等是近几年在民用设备中使用比较广泛的新型工艺。详细介绍了这几种工艺的现状及特点,探讨了高效传热元件的传热效果、在设备中的使用情况;达克罗涂层和氟涂层的防腐效果,达克罗涂层上涂覆油漆及油漆层的硬度、耐冲击与附着力问题,提高氟涂层附着力的具体措施,以及铜锡锌三元合金电镀层的三防性能、导电性、可焊性、附着力等。试验、试用和使用结果证明,这几种新工艺对提高军用电子设备的可靠性和环境防护能力非常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军用电子设备 新工艺 高效热传导 氟涂料 铜锡锌三元合金
下载PDF
基于物联网的医疗应急分队救治流转平台的开发与应用 被引量:10
16
作者 杨新光 蒋昆 +2 位作者 冯娟 安书杰 石秀兵 《中国医疗设备》 2017年第1期108-111,共4页
目的建立医疗应急分队救治流转平台,实现平时、战时对医疗救治工作的动态管理。方法通过对医疗应急分队平时、战时运行管理模式的研究,选择CPU卡作为介质,使用射频技术(RFID)采集救治过程数据,通过与动态物资管理系统集成,实现救治伤员... 目的建立医疗应急分队救治流转平台,实现平时、战时对医疗救治工作的动态管理。方法通过对医疗应急分队平时、战时运行管理模式的研究,选择CPU卡作为介质,使用射频技术(RFID)采集救治过程数据,通过与动态物资管理系统集成,实现救治伤员过程中对药品、耗材、用血进行动态管理。同时改进现有摄影方式,实现对伤员救治图文资料的后数字化采集和共享。结果医疗应急分队救治流转平台具有规范化、智能化、移动化、使用便捷等特点,并支持单机和网络双模式运行。结论平台为快速实施医疗救治提供了准确的信息技术支持,对总结分析战时救治方案、提高卫勤保障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疗应急分队 救治流转平台 物联网 伤员电子档案 CPU卡 RFID技术 心电图诊断
下载PDF
碘溶液呈色原因的探讨 被引量:2
17
作者 郭艳华 《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2期47-49,共3页
不同溶剂的碘溶液呈现不同的颜色.本文对呈色的原因进行了探讨,充分说明了碘溶液的颜色是碘分子与溶剂分子共同作用的结果.
关键词 碘溶液 呈色原因 物理过程 化学过程 电子跃迁能 荷移配合物 多碘离子 无机化学
下载PDF
电子轰击型电荷耦合器件成像过程中的混频现象
18
作者 左昉 高稚允 +2 位作者 刘明奇 苏美开 周立伟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351-353,共3页
本文研究和测量了电子轰击型电荷耦合器件 (EBCCD)的极限分辨力 ,得到了对不同频率条纹的成像规律。当采样频率大于Nyquist极限频率时发生混频现象 ,但仍可能有条纹出现 ,并由频谱分析进行了说明。通过对调制传递函数测量可以看到 ,EBCC... 本文研究和测量了电子轰击型电荷耦合器件 (EBCCD)的极限分辨力 ,得到了对不同频率条纹的成像规律。当采样频率大于Nyquist极限频率时发生混频现象 ,但仍可能有条纹出现 ,并由频谱分析进行了说明。通过对调制传递函数测量可以看到 ,EBCCD图像传感器对高于Nyquist频率的图案具有一定的传递特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荷耦合器件 电子轰击型 混频现象 极限分辨力 微光成像系统 调制传递函数
下载PDF
可穿戴电子设备及软机器人制造工艺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3
19
作者 王政杰 葛正浩 +2 位作者 赵梦凡 雷静 常博 《微纳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864-870,共7页
回顾了用于制造可穿戴电子设备及软机器人的材料及制造工艺。总结了应用于可穿戴电子设备及软机器人制造的各种制造工艺,它们都是将用于实现各功能的元器件通过制造工艺集成在柔性基体或基板中,这些工艺包括新纳米材料技术、转印技术、... 回顾了用于制造可穿戴电子设备及软机器人的材料及制造工艺。总结了应用于可穿戴电子设备及软机器人制造的各种制造工艺,它们都是将用于实现各功能的元器件通过制造工艺集成在柔性基体或基板中,这些工艺包括新纳米材料技术、转印技术、形状沉积制造和软光刻技术。描述了这些工艺的特点,同时指出它们将朝着三维立体化、标准化及工业化的方向发展。为选择可穿戴电子设备及软机器人的制造工艺并开发新工艺提供了参考,从而能设计制造出新型的柔性设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穿戴电子设备 软机器人 制造工艺 柔性基体 纳米材料 转印技术 柔性电子设备
下载PDF
氧化还原介体介导厌氧氨氧化生物脱氮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20
作者 赵星程 贾方旭 +3 位作者 蒋伟彧 陈佳熠 刘晨雨 姚宏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606-1617,共12页
厌氧氨氧化(anaerobic ammonium oxidation,Anammox)工艺被认为是一种高效经济且环境友好的生物脱氮技术,是传统生物脱氮工艺的理想替代。然而,该工艺的核心微生物——厌氧氨氧化菌(AnAOB)生长速度缓慢,导致反应器启动时间长,限制了该... 厌氧氨氧化(anaerobic ammonium oxidation,Anammox)工艺被认为是一种高效经济且环境友好的生物脱氮技术,是传统生物脱氮工艺的理想替代。然而,该工艺的核心微生物——厌氧氨氧化菌(AnAOB)生长速度缓慢,导致反应器启动时间长,限制了该工艺的实际应用与推广。因此,如何提高AnAOB活性,进一步缩短反应器启动时间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氧化还原介体(redox mediator,RMs)作为电子载体,通过加速电子传递过程,可增强AnAOB脱氮酶活性和代谢性能,从而提高整体脱氮效果。本文围绕RMs在强化Anammox性能中的作用进行讨论,介绍了RMs的特性、种类及其基本原理,从Anammox性能、胞外聚合物产量、脱氮酶活性及功能菌丰度等方面综述了RMs对Anammox过程的影响,并对其潜在的机理进行了分析和总结,以期为今后的实际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厌氧氨氧化 氧化还原介体 生物脱氮 工艺强化 电子传递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