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4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 Relation Between Hypertrophied Myocardium and Ventricular Fibrillation Threshold in Spontaneously Hypertensive Rats
1
作者 黄至斌 伍卫 +4 位作者 邓义军 方昶 韦育林 周淑娴 王景峰 《South China Journal of Cardiology》 CAS 2006年第1期5-9,共5页
Objectives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 between hypertrophied myocardium and ventricular fibrillation threshold in spontaneously hypertensive rats (SHR). Methods 20 male SHR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10... Objectives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 between hypertrophied myocardium and ventricular fibrillation threshold in spontaneously hypertensive rats (SHR). Methods 20 male SHR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10 week group (n= 10) and 18 week group (n=10). 10 week male Wistar rats were controlled group (n=10). The systolic blood pressure (SBP), heart mass index (HMI), ventricular effective refractory period (VERP) and ventricular fibrillation threshold(VFT) were measured respectively.① The SBP and HMI of SHR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of Wistar rats(P 〈 0.001). The VFT of SHR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Wistar rats (P 〈 0.001).②In SHR, the SBP and HMI of 18 week SHR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of 10 week SHR (P 〈 0.001). The VFT of 18 week SHR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10 week SHR (P 〈 0.001). ③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of VERP among 10 week SHR, 18 week SHR and Wistar rats(P 〉 0.05). ④There was no relationship between HMI and VFT or SBP in Wistar rats. There was significant relationship between HMI and VFT or SBP in different age spontaneously hypertensive rats. ⑤HMI, age and species of animal were the major influent factors of VFT. Conclusions The VFT of hypertrophied myocardium decreased. The higher the degree of hypertrophy of myocardium and the higher the systolic blood pressure were, the lower the ventricular fibrillation threshold wa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ypertrophied myocardium electrophysiology ventricular fibrillation threshold
下载PDF
Effects of amiodarone on cardiac electrophysiology in right ventricular rapid pacing-induced heart failure dogs
2
作者 周淑娴 张旭明 +1 位作者 伍卫 陈筱潮 《中国药理学报》 CSCD 1998年第4期363-368,共6页
EfectsofamiodaroneoncardiacelectrophysiologyinrightventricularrapidpacinginducedheartfailuredogsZHOUShuXia... EfectsofamiodaroneoncardiacelectrophysiologyinrightventricularrapidpacinginducedheartfailuredogsZHOUShuXian1,ZHANGXuMing,W...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胺碘酮 充血性心力衰竭 电生理学 起搏
原文传递
Ibutilide decreases defibrillation threshold by the reduction of activation pattern complexity during ventricular fibrillation in canine hearts 被引量:1
3
作者 JIN Qi ZHOU Jian ZHANG Ning LIN Chang-jian PANG Yang GU Gang SHEN Wei-feng WU Li-qun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12年第15期2701-2707,共7页
Background Ibutilide has been commonly used for pharmacologic cardioversion of atrial fibrillation and flutter in clinical settings.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ibutilide on the defib... Background Ibutilide has been commonly used for pharmacologic cardioversion of atrial fibrillation and flutter in clinical settings.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ibutilide on the defibrillation threshold (DFT), restitution properties, dispersion of refractoriness and activation patterns during ventricular fibrillation (VF). Methods Ibutilide was administrated intravenously in six open-chest beagles. Before and after the drug administration, 20-second episodes of VF were electrically induced and recorded with a 10×10 unipolar electrode plaque sutured on the lateral epicardium of the left ventricle. DFT and VF activation patterns, including type of epicardial activation maps, VF cycle length (VF-CL), conduction velocity, wavelength (WL) and reentry incidence, were measured. Restitution properties and dispersion of refractoriness were estimated from activation recovery intervals (ARI) during pacing. Results Compared to baseline, ibutilide markedly decreased the DFT by 31% ((491±14) V vs. (337±59) V, P 〈0.01). The drug significantly reduced the maximal slope of the restitution curve (1.34±0.08 vs. 0.76±0.06, P 〈0.01) and its epicardial dispersion (0.36±0.09 vs. 0.21±0.06, coefficient of variation, P=0.03). The dispersion of refractoriness was enhanced at the pacing cycle length of 300 ms to 160 ms by ibutilide. The drug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the VF-CL ((96±19) ms vs. (112±20) ms, P 〈0.01) and the WL ((41±9) mm vs. (52±14) mm, P=0.02) during VF, and reduced the reentry incidence by 25% (0.08±0.02 vs. 0.06±0.02, P 〈0.01). In the epicardial activation maps, ibutilide significantly reduced the percentage of more complex activation maps during VF. Conclusions Intravenous ibutilide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the DFT. It might be due to reduction of activation pattern complexity during V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entricular fibrillation defibrillation threshold restitution ibutilide
原文传递
自发高血压大鼠心肌肥厚与心室颤动阈值的关系 被引量:9
4
作者 黄至斌 伍卫 +2 位作者 韦育林 方昶 邓义军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76-79,共4页
目的探讨自发高血压大鼠心肌肥厚与心室颤动阈值的关系。方法20只雄性自发高血压大鼠,随机分成10周龄组(n=10)和18周龄组(n=10);10只10周龄雄性Wistar大鼠为对照组。分别测定3组大鼠的动脉收缩压、心脏质量指数、心室有效不应期和心室... 目的探讨自发高血压大鼠心肌肥厚与心室颤动阈值的关系。方法20只雄性自发高血压大鼠,随机分成10周龄组(n=10)和18周龄组(n=10);10只10周龄雄性Wistar大鼠为对照组。分别测定3组大鼠的动脉收缩压、心脏质量指数、心室有效不应期和心室颤动阈值。结果①自发高血压大鼠的动脉收缩压和心脏质量指数明显高于Wistar大鼠(P<0.001),心室颤动阈值明显低于Wistar大鼠(P<0.001);②自发高血压大鼠中,18周龄自发高血压大鼠的动脉收缩压和心脏质量指数明显大于10周龄自发高血压大鼠(P<0.001),心室颤动阈值明显低于10周龄自发高血压大鼠(P<0.001);③不同周龄自发高血压大鼠和Wistar大鼠之间,心室有效不应期没有明显差异(P>0.05);④Wistar大鼠中心脏质量指数与动脉收缩压及心室颤动阈值均无明显相关关系,不同周龄自发高血压大鼠中,心脏质量指数与动脉收缩压及心室颤动阈值均呈明显相关关系;动脉收缩压和心脏质量指数与心室颤动阈值呈负相关(P<0.001);⑤心脏质量指数、动物周龄和种类是影响心室颤动阈值的主要因素(P<0.001)。结论肥厚心肌的心室颤动阈值降低;动脉收缩压愈高,心肌肥厚程度愈明显,心室颤动阈值愈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厚心肌 电生理 心室颤动阈值
下载PDF
缺血预处理降低大鼠心室易颤性 被引量:8
5
作者 沈岳良 夏强 +2 位作者 陆源 罗建根 黄德明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 CAS CSCD 1995年第2期140-143,共4页
未实验应用离体大鼠Langendorff灌流模型,研究模拟缺血预处理(IP)对心脏的保护作用。发现IP可引起心室颤动阈(VFT)升高、心律失常发生率和严重程度降低、心室有效不应期短时延长。IP对心脏的保护作用在预缺血... 未实验应用离体大鼠Langendorff灌流模型,研究模拟缺血预处理(IP)对心脏的保护作用。发现IP可引起心室颤动阈(VFT)升高、心律失常发生率和严重程度降低、心室有效不应期短时延长。IP对心脏的保护作用在预缺血后30min已基本消失。提示IP对离休大鼠心肌有保护作用,且时间较为短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预处理 心室颤动阈 心肌缺血 再灌注损伤
下载PDF
大鼠实验性心肌梗死后β_2肾上腺素受体动态变化及其拮抗剂对室颤阈值的作用 被引量:11
6
作者 杨蕙 伍卫 +1 位作者 方昶 张燕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22-126,共5页
【目的】观察心肌梗死后心室肌β2受体mRNA表达水平的动态变化及其拮抗剂对室颤阈值及心室有效不应期的影响。【方法】制作大鼠心肌梗死模型(n=60),随机分为心肌梗死后2、4、8周组,另行假手术为对照组(n=20)。每组再随机分为4小组,分别... 【目的】观察心肌梗死后心室肌β2受体mRNA表达水平的动态变化及其拮抗剂对室颤阈值及心室有效不应期的影响。【方法】制作大鼠心肌梗死模型(n=60),随机分为心肌梗死后2、4、8周组,另行假手术为对照组(n=20)。每组再随机分为4小组,分别给予β2受体拮抗剂ICI118,551、β1受体拮抗剂阿替洛尔、β受体拮抗剂普萘洛尔,测定室颤阈值、心室有效不应期。取左室梗死边缘区组织,用RT-PCR方法测定β1、β2受体mRNA表达水平。【结果】心肌梗死后β1受体mRNA表达水平明显下降(P<0.05),β2受体水平无明显变化,β2受体占β受体比例由17%升高至38%(P<0.01);ICI118.551在心肌梗死后4、8周有明显升高室颤阈值作用(P<0.05),且其作用与β2受体占β受体比例呈显著正相关(r=0.99,P<0.05)。【结论】心肌梗死后β2受体在大鼠心脏β受体中所占比例逐渐升高,β2受体拮抗剂提高室颤阈值的作用也逐渐增强,两者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心肌梗死 β2肾上腺素受体拮抗剂 室颤阈值 心脏性猝死 交感神经
下载PDF
生脉注射液联合血塞通注射液对心肌梗死大鼠室颤阈值和心肌连接蛋白43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9
7
作者 吴爱明 张冬梅 +4 位作者 娄利霞 翟建英 吕晞滢 柴立民 王硕仁 《中西医结合学报》 CAS 2011年第7期775-782,共8页
目的:探讨益气活血中药(生脉注射液联合血塞通注射液)对心肌梗死(myocardial infarction,MI)大鼠室颤阈值、心脏大小、心肌梗死百分比及心肌缝隙连接蛋白43(connexin43,Cx43)表达的影响。方法:将10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 目的:探讨益气活血中药(生脉注射液联合血塞通注射液)对心肌梗死(myocardial infarction,MI)大鼠室颤阈值、心脏大小、心肌梗死百分比及心肌缝隙连接蛋白43(connexin43,Cx43)表达的影响。方法:将10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益气活血组和卡托普利组,采用结扎冠状动脉前降支的方法建立MI模型,假手术组只穿线,不结扎。于造模成功后第2天开始给予相应药物治疗,疗程为1个月。治疗结束后,采用在体心脏电刺激法检测心脏室颤阈值,称取全心质量后计算心脏质量指数(全心质量/体质量),图像分析测量左室内径和心肌梗死百分比,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心肌Cx43mRNA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心肌Cx43蛋白的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室颤阈值显著降低,心脏质量指数和左室内径明显增大,心肌Cx43mRNA及蛋白表达均明显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益气活血组和卡托普利组室颤阈值显著提高,心脏质量指数、左室内径和心肌梗死百分比均明显减小(P<0.05或P<0.01)。益气活血组Cx43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均显著提高(P<0.05或P<0.01),而卡托普利组仅Cx43蛋白表达的光密度均值和综合光密度均值有明显的提高(P<0.05)。益气活血中药提高MI大鼠心肌Cx43mRNA和蛋白表达的作用优于卡托普利(P<0.05)。结论:生脉注射液联合血塞通注射液能提高MI大鼠心脏室颤阈值,其机制与改善MI后心脏结构重构和减轻心肌Cx43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脉注射液 血塞通注射液 心肌梗死 室颤阈值 连接蛋白43 心室重构 大鼠
下载PDF
通心络对大鼠心肌梗死后神经重构和室颤阈值的影响 被引量:6
8
作者 徐振兴 李京波 +4 位作者 魏盟 黄冬 陈焱 施雯 徐全福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1003-1005,共3页
目的探讨通心络(TXL)对大鼠心肌梗死(MI)后神经重构和室颤阈值的影响。方法应用结扎冠状动脉前降支的方法制备大鼠MI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MI组和TXL组(n=8),第6周应用超声心动图测定心脏结构和功能后进行室颤阈值测定;免... 目的探讨通心络(TXL)对大鼠心肌梗死(MI)后神经重构和室颤阈值的影响。方法应用结扎冠状动脉前降支的方法制备大鼠MI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MI组和TXL组(n=8),第6周应用超声心动图测定心脏结构和功能后进行室颤阈值测定;免疫组化法研究大鼠心室肌中生长相关蛋白43(GAP43)和酪氨酸羟化酶(TH)阳性神经纤维的分布和密度。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MI组心室肌神经分布紊乱,神经纤维密度明显增高(P<0.05),室颤阈值明显降低(P<0.05);TXL组较MI组神经纤维密度明显降低(P<0.05),室颤阈值明显升高(P<0.05),并接近假手术组。结论TXL能改善MI后神经重构反应,提高室颤阈值,有预防MI后室性快速心律失常的潜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通心络 室颤阈值 神经重构
下载PDF
老年心房颤动患者左心房内径及其电活动变化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魏玲 郭传明 +4 位作者 赵颖 王先梅 齐峰 郭瑞威 任丽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662-664,共3页
目的探讨老年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左心房内径、电活动变化及其意义。方法142例老年非瓣膜性房颤患者(房颤组)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仪及三导心电图仪检查,测定左心房内径(LAD)、左心室舒张期末内径、左心室后壁厚度、室间隔厚度、左... 目的探讨老年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左心房内径、电活动变化及其意义。方法142例老年非瓣膜性房颤患者(房颤组)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仪及三导心电图仪检查,测定左心房内径(LAD)、左心室舒张期末内径、左心室后壁厚度、室间隔厚度、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及房颤的检出。采用食管调搏的方法测定左心房电生理特性,以400ms起搏周长(PCL)对左心房进行S1S2扫描,测定基础状态左心房有效不应期(LAERP);以3种不同起搏周长(400、500、600ms)对左心房进行S1S2扫描,观察LAERP频率适应性。150例健康体检者为正常对照组。结果房颤组患者LAD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增加,其中左心房扩大(LAD>32mm)者占95.07%,且持续性房颤患者LAD较阵发性房颤患者显著增加。左心室肥厚患者LAD较无左心室肥厚患者显著扩大,左心房扩大与心功能降低有关,其中左心房显著扩大者(LAD≥40mm)其LVEF、每搏输出量下降最明显。房颤组患者LAERP较正常对照组显著缩短,LAERP频率适应性较正常对照组减退。结论LAD扩大及其电重构与房颤发生密切相关,LAD扩大与左心室肥厚及心功能减退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心房功能 心室复建 电生理学
下载PDF
Brugada综合征快速心律失常的发病机理与射频消融治疗 被引量:23
10
作者 郭成军 李国庆 +7 位作者 张英川 方冬平 郝蓬 刘冰 何东方 李果 赵东辉 柳景华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06年第6期481-486,共6页
目的探讨Brugada综合征ST-T抬高与快速心律失常的发病机理和射频消融治疗。方法选择体表心电图V1~V3相邻2个导联ST-T下斜或马鞍型抬高≥0.2mV,且有心律失常者按常规行心脏电生理检查和射频消融。结果38例患者,男31例,女7例,年龄38... 目的探讨Brugada综合征ST-T抬高与快速心律失常的发病机理和射频消融治疗。方法选择体表心电图V1~V3相邻2个导联ST-T下斜或马鞍型抬高≥0.2mV,且有心律失常者按常规行心脏电生理检查和射频消融。结果38例患者,男31例,女7例,年龄38.27±13.91岁。17例有晕厥或黑噱,3例经历心肺复苏。23例为Ⅰ型Brugada图形,10例为Ⅱ型,5例为Ⅰ、Ⅱ、Ⅲ型交替,均合并不同类型的心脏传导异常。10例为单形(2例)或多形(8例)室性心动过速,1例为心室颤动电风暴,5例为室性与房性心律失常并存,5例为单纯室上性心动过速(4例为显性预激综合征),3例为室上性心动过速和心房扑动,14例为房性早搏、房性心动过速和心房颤动。射频消融即刻成功32例(成功率84%),失败6例,未发生并发症。消融成功者心律失常消失后即刻,ST-T抬高未见改变。而室性早搏、房性早搏伴差传、His束传导阻滞、间歇预激旁道、心室起搏与静脉滴注异丙肾上腺索可使ST-T抬高幅度改变或逆转。随访5.72±2.03年,1例失访,5例心律失常复发,1例猝死,3例安装心脏永久起搏器,1例安装心脏转复除颤器。结论Brugada综合征常见心脏传导异常,ST-T抬高继发于心脏传导系统疾病与除极顺序改变,而非原发心内、外膜复极离散与2相折返,射频消融可有效防治Brugada综合征的多种快速心律失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生理学 BRUGADA综合征 传导异常 心室颤动 心房颤动 导管消融 射频电流
下载PDF
射频消融室性早搏治疗特发性心室颤动(附一例报道) 被引量:20
11
作者 江洪 杨波 +2 位作者 唐其柱 刘华芬 黄从新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04年第6期429-431,共3页
报道一例射频消融室性早搏 (简称室早 )治疗特发性心室颤动 (简称室颤 )。患者男性 ,2 3岁。 1个月内反复发作晕厥 4次 ,体表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证实频发室早。心室晚电位、倾斜试验、超声心动图检查均未发现异常。电生理检查时发作室... 报道一例射频消融室性早搏 (简称室早 )治疗特发性心室颤动 (简称室颤 )。患者男性 ,2 3岁。 1个月内反复发作晕厥 4次 ,体表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证实频发室早。心室晚电位、倾斜试验、超声心动图检查均未发现异常。电生理检查时发作室颤 ,经 30 0J电击转复为窦性心律 ,回放 12导联心电图可见室颤前有频发室早。采用起搏标测 ,于右室游离壁起搏产生与室早 12导联心电图类同的QRS波 ,温控 5 0℃ ,5 0W ,消融 12 0s,室早消失。术后随访3个月 ,患者无晕厥发作。结论 :消融室颤触发物 (室早 )可预防室颤的发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生理学 室性早搏 心室颤动 导管消融 射频电流
下载PDF
希氏-浦肯野系统电冲动与实验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 被引量:30
12
作者 郭成军 吕树铮 王天松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04年第5期369-373,共5页
以针电极探查 2 5只犬心脏希氏 浦肯野系统 (HPS)的电冲动 ,观察其与缺血和再灌注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结果表明自发室性心律失常的最早激动点 ,其双极电图以Q波为起始 ,源于HPS者HPS电位在前 ,源于心肌者HPS电位在后。自发HPS电冲动未... 以针电极探查 2 5只犬心脏希氏 浦肯野系统 (HPS)的电冲动 ,观察其与缺血和再灌注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结果表明自发室性心律失常的最早激动点 ,其双极电图以Q波为起始 ,源于HPS者HPS电位在前 ,源于心肌者HPS电位在后。自发HPS电冲动未向周边传出时 ,仅见局部电图异常 ;向周边传出时 ,则触发或驱动室性早搏、单形与多形室性心动过速和心室颤动。心室颤动初期心脏电图有序 ,终末期心室电冲动分离 ,而HPS电冲动频率最快 ,提示起关键驱动作用。室性心律失常体表QRS波窄者提示起源于HPS或经HPS快速传导 ,QRS波宽者多起源于心肌 ,也见起源于HPS伴有心室内或束支缓慢传导。多形性室性心律失常常见于多个起源点 ,也见于单个起源点伴有冲动传导的逐搏变化。结论 :HPS电冲动参与器质性室性心律失常的触发和维持 ,以HPS电冲动为指导 ,可望改进器质性室性心律失常的消融技术和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PS 室性心律失常 电图 心室颤动 器质性 QRS波 心肌 起源 结论 指导
下载PDF
心室电风暴的机制与起搏作用的实验观察 被引量:46
13
作者 郭成军 吕树铮 +1 位作者 张英川 张金荣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06年第2期111-116,共6页
目的 观察心室电风暴与室房逆传的关系和起搏的作用。方法 以扎、松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的方法制作25只犬缺血-再灌注室性心律失常模型,以针电极探查希氏-浦肯野系统(HPS)的电冲动。结果 16只犬自发3次以上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简... 目的 观察心室电风暴与室房逆传的关系和起搏的作用。方法 以扎、松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的方法制作25只犬缺血-再灌注室性心律失常模型,以针电极探查希氏-浦肯野系统(HPS)的电冲动。结果 16只犬自发3次以上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简称室速/室颤),符合电风暴。电风暴时室房传导呈4种类型:Ⅰ-Ⅲ型HPS异位电冲动皆连续逆传,Ⅰ型间断夺获心房;Ⅱ型未夺获心房,但连续抑制前向房波下传,产生假性Ⅲ度房室阻滞;Ⅲ型连续夺获心房;Ⅳ型HPS逆向与前向传导交替。快速起搏心房可重建房室前传和稳定的血压。快速起搏心室作用有:①抑制异位电冲动形成,防止触发室颤,但不终止自律性异常室速;②拖带和终止折返性室速,显现室速的拖带变形现象和双向折返;③多不夺获快速室速/室颤,偶见HPS起搏和串刺激夺获心室,快速室速/室颤频率减慢后自发终止。结论 HPS异位电冲动逆向传导,阻滞窦性心律下传,促使室速/室颤反复发作而呈现电风暴现象。起搏重建房室传导和抑制异位电冲动形成,有预防电风暴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生理学 希氏-浦肯野系统 心室颤动 电风暴 起搏
下载PDF
氯通道阻滞剂DIDS对自发高血压大鼠左心室有效不应期及心室颤动阈值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黄至斌 伍卫 +2 位作者 颜海莲 方昶 袁桂仪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701-704,共4页
【目的】分析不同剂量氯通道阻滞剂DIDS对自发高血压大鼠左心室有效不应期及心室颤动阈值的影响。【方法】32只10周龄雄性自发高血压大鼠随机分成非DIDS处理组及3个DIDS不同剂量(0.05、0.5、5.0μmol/kg)处理组,每组8只,取8只雄性Wista... 【目的】分析不同剂量氯通道阻滞剂DIDS对自发高血压大鼠左心室有效不应期及心室颤动阈值的影响。【方法】32只10周龄雄性自发高血压大鼠随机分成非DIDS处理组及3个DIDS不同剂量(0.05、0.5、5.0μmol/kg)处理组,每组8只,取8只雄性Wistar大鼠作为对照组,分别测定各组大鼠心率、动脉收缩压、心室有效不应期及心室颤动阈值左室质量指数。【结果】①自发高血压大鼠左室质量指数明显大于Wistar大鼠(P<0.01);②DIDS非处理组的心室颤动阈值明显小于对照组[(15.0±1.2)mAvs(26.4±1.5)mA,P<0.01)];③DIDS呈浓度依赖地延长左室肥厚心肌的心室有效不应期和提高左室肥厚心肌的心室颤动阈值(P<0.05);④心室有效不应期与心室颤动阈值正相关,DIDS的3个不同处理剂量与心室有效不应期或心室颤动阈值正相关。【结论】DIDS可以延长左室肥厚心肌的心室有效不应期,提高左室肥厚心肌的心室颤动阈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室肥厚 氯通道 电生理 心室颤动阈值
下载PDF
氯通道阻滞剂尼氟灭酸对肥厚心肌心室有效不应期及心室颤动阈值的疗效 被引量:1
15
作者 黄至斌 伍卫 +2 位作者 王景峰 方昶 谭桂明 《中华高血压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33-135,共3页
背景肥厚心肌离子通道的重塑容易发生恶性室性心律失常,钙激活氯通道的改变起着重要的作用,尼氟灭酸(NFA)是常用的钙激活氯通道的阻滞剂。目的不同剂量NFA对左室肥厚心肌心室有效不应期及心室颤动阈值的影响。方法32只10周龄雄性自发性... 背景肥厚心肌离子通道的重塑容易发生恶性室性心律失常,钙激活氯通道的改变起着重要的作用,尼氟灭酸(NFA)是常用的钙激活氯通道的阻滞剂。目的不同剂量NFA对左室肥厚心肌心室有效不应期及心室颤动阈值的影响。方法32只10周龄雄性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随机分成非NFA处理组及3个NFA不同剂量(0.01,0.1,1.0μmol/kg.iv)处理组,每组8只,取8只雄性Wistar大鼠作为对照组,分别测定各组大鼠心率、动脉收缩压、心室有效不应期、心室颤动阈值及左室质量指数。结果1)SHR左室质量指数明显大于Wistar大鼠(P<0.01);2)NFA非处理组的心室颤动阈值明显小于对照组[(15.0±1.2)mA vs(26.4±1.5)mA,P<0.01);3)NFA浓度越大延长左室肥厚心肌的心室有效不应期越明显,提高左室肥厚心肌的心室颤动阈值越明显(P<0.05),呈浓度依赖趋势;4)心室有效不应期与心室颤动阈值正相关,NFA的3个不同处理剂量与心室有效不应期或心室颤动阈值正相关。结论NFA可以延长左室肥厚心肌的心室有效不应期,提高左室肥厚心肌的心室颤动阈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室肥厚 氯通道 电生理 心室颤动阈值
下载PDF
吴茱萸次碱对离体大鼠室颤阈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凌峰 段徐杨建敏',夏强。,叶治国。 +3 位作者 杨建敏 夏强 叶治国 段徐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08年第1期48-50,共3页
目的:研究吴茱萸次碱对离体大鼠室颤阈的影响。方法:离体心脏采用Langendorff恒流灌流,分别予溶媒、低剂量吴茱萸、高剂量吴茱萸处理5min并记录处理前后心率,采用S1S2法测量有效不应期,采用串刺激法测量室颤阈。结果:与溶媒组相比,低剂... 目的:研究吴茱萸次碱对离体大鼠室颤阈的影响。方法:离体心脏采用Langendorff恒流灌流,分别予溶媒、低剂量吴茱萸、高剂量吴茱萸处理5min并记录处理前后心率,采用S1S2法测量有效不应期,采用串刺激法测量室颤阈。结果:与溶媒组相比,低剂量组、高剂量组的有效不应期和室颤阈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吴茱萸次碱对离体大鼠室颤阈没有明显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茱萸次碱 大鼠 室颤阈 有效不应期
下载PDF
60例晕厥患者的电生理检查及治疗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陶惠伟 林佳雄 +2 位作者 聂振宁 刘少稳 葛均波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10-112,共3页
目的探讨心内电生理检查对晕厥诊断及治疗的作用。方法回顾分析晕厥原因不明患者的电生理检查结果。分析有无器质性心脏病及心电图异常,晕厥病程及发作频率对电生理检查阳性率的影响。电生理检查后的治疗及随访。结果入选晕厥患者60例,... 目的探讨心内电生理检查对晕厥诊断及治疗的作用。方法回顾分析晕厥原因不明患者的电生理检查结果。分析有无器质性心脏病及心电图异常,晕厥病程及发作频率对电生理检查阳性率的影响。电生理检查后的治疗及随访。结果入选晕厥患者60例,电生理检查阳性患者14例。25例有器质性心脏病或心电图异常的患者中有9例阳性(36%);35例无器质性心脏病或心电图异常的患者中有5例阳性(14%)。3例无器质性心脏病或心电图异常的患者诱发出心室颤动后植入埋藏式心脏转复除颤器,平均随访2年均无放电。结论有器质性心脏病或心电图异常的晕厥患者电生理检查的阳性率较高,没有器质性心脏病或心电图异常的晕厥患者诱发心室颤动的临床意义需谨慎对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生理学 晕厥 电生理检查 特发性心室颤动 埋藏式心脏转复除颤器
下载PDF
缬沙坦对自发高血压大鼠左室心肌心室有效不应期和心室颤动阈值的影响 被引量:2
18
作者 黄至斌 聂如琼 +1 位作者 方昶 谭桂明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427-429,共3页
目的探讨缬沙坦对自发高血压大鼠左室心肌有效不应期和心室颤动(简称室颤)阈值的影响。方法16只10周龄雄性自发高血压大鼠随机分成缬沙坦组和非缬沙坦组,每组8只;8只10周龄Wistar大鼠做为对照组。喂药8周后分别测定各组大鼠动脉收缩压... 目的探讨缬沙坦对自发高血压大鼠左室心肌有效不应期和心室颤动(简称室颤)阈值的影响。方法16只10周龄雄性自发高血压大鼠随机分成缬沙坦组和非缬沙坦组,每组8只;8只10周龄Wistar大鼠做为对照组。喂药8周后分别测定各组大鼠动脉收缩压、左室质量指数、心室有效不应期和室颤阈值。结果①非缬沙坦组和缬沙坦组左室质量指数明显大于对照组(3.7±0.02 mg/g,3.2±0.03 mg/g vs 2.5±0.03 mg/g,P<0.001);非缬沙坦组左室质量指数明显大于缬沙坦组(P<0.001);②非缬沙坦组和缬沙坦组室颤阈值明显低于对照组(15.4±0.4 mA,18.6±0.5 mA vs 26.3±0.5 mA,P<0.001);缬沙坦组室颤阈值明显大于非缬沙坦组(P<0.001)。结论缬沙坦通过逆转自发高血压大鼠左室心肌肥厚提高左室心肌室颤阈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生理学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 心肌肥厚 心室颤动阈值
下载PDF
迷走神经在电针提高急性心肌缺血早期室颤阈中的作用 被引量:10
19
作者 张志雄 包怡敏 +3 位作者 郁礼兴 林秀凤 沈蓉 蔡承妹 《上海针灸杂志》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36-38,共3页
目的 通过动物实验观察电针对急性心肌缺血所致的 VFT降低的影响 ,分析探讨迷走神经在电针提高 VFT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用结扎兔冠脉建立急性心肌缺血动物模型 ,观察比较对照组、电针组、切断迷走神经组等室颤阈值、血浆 c AMP、c GMP... 目的 通过动物实验观察电针对急性心肌缺血所致的 VFT降低的影响 ,分析探讨迷走神经在电针提高 VFT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用结扎兔冠脉建立急性心肌缺血动物模型 ,观察比较对照组、电针组、切断迷走神经组等室颤阈值、血浆 c AMP、c GMP,并对其心率变异频谱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实验显示电针能明显提高缺血心肌的 VFT(P<0 .0 5 ,P<0 .0 1) ;切断迷走神经后 ,电针的这一作用消失 (P<0 .0 5 ,P<0 .0 1) ;电针能明显降低血中 c AMP,提高 c GMP水平 ,调整 c AMP/ c GMP比值 (P<0 .0 5 ,P<0 .0 1) ;稳定心率总变异 (TV) ,降低 L F/ HF比值 (P<0 .0 5 ,P<0 .0 1)。结论 电针能提高缺血心肌的VFT,这一作用是通过调节交感神经和迷走神经的张力及其均衡性进行的 ,迷走神经在电针提高缺血心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缺血 早期室颤阈 迷走神经 电针疗法
下载PDF
电针对急性心肌缺血早期室颤阈值的影响及其与血钾、血镁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包怡敏 张志雄 +2 位作者 郁礼兴 蔡承妹 郭瑞新 《上海针灸杂志》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37-39,共3页
目的 观察电针对急性心肌缺血早期室颤阈值(VFT)的影响及其与血钾、血镁的关系。方法 通过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结扎的方法建立急性心肌缺血家兔模型,用电刺激心肌获取VFT,观察电针对VFT及血K+、血Mg2+的影响。结果 冠脉结扎后VFT明显降... 目的 观察电针对急性心肌缺血早期室颤阈值(VFT)的影响及其与血钾、血镁的关系。方法 通过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结扎的方法建立急性心肌缺血家兔模型,用电刺激心肌获取VFT,观察电针对VFT及血K+、血Mg2+的影响。结果 冠脉结扎后VFT明显降低(P<0.01,P<0.001),并出现一过性低血钾;电针组VFT降低不明显,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01),同时也出现低血钾现象。结论 电针有明显提高急性心肌缺血早期VFT的作用,此作用并非由于消除了急性心肌缺血早期交感-儿茶酚胺兴奋导致的一过性低血钾的缘故,而是通过其他途径进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缺血 室颤阈值 电针疗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