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White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s based on electroplex from polyvinyl carbazole and carbazole oligomers blends 被引量:1
1
作者 陈飞鹏 徐斌 +3 位作者 赵祖金 田文晶 吕萍 Im Chan 《Chinese Physics B》 SCIE EI CAS CSCD 2010年第3期546-550,共5页
White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s with a blue emitting material fluorene-centred ethylene-liked carbazole oligomer (Cz6F) doped into polyvinyl carbazole (PVK) as the single light-emitting layer are reported. The... White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s with a blue emitting material fluorene-centred ethylene-liked carbazole oligomer (Cz6F) doped into polyvinyl carbazole (PVK) as the single light-emitting layer are reported.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Cz6F, PVK, and PVK:Cz6F blends are studied. Single and double layer devices are fabri- cated by using PVK: Cz6F blends, and the device with the configuration of indium tin oxide (ITO)/PVK:Cz6F/ tris(8-hydroxyquinolinate)aluminium (Alq3)/LiF/A1 exhibits white light emission with Commission Internationale de l'Eclairage chromaticity coordinates of (0.30, 0.33) and a brightness of 402 cd/m^2. The investigation reveals that the white light is composed of a blue-green emission originating from the excimer of Cz6F molecules and a red emission from an electroplex from the PVK:Cz6F blend fil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hite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s ELECTROLUMINESCENCE electroplex
下载PDF
Study of Electroplex Emission from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Devices with Rare Earth Complex
2
作者 王勇 赵谡玲 +3 位作者 徐征 黄金昭 袁广才 赵德威 《Journal of Rare Earths》 SCIE EI CAS CSCD 2007年第2期148-151,共4页
A novel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device was made with the structure of ITO/PVK:Tb0.5Eu0.5(TTA)3 Dipy/ BCP/Alq3/Al(a) which utilized the rare earth complex Tb0.5Eu0.5(TTA)3 Dipy as the emitting layer. When it ... A novel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device was made with the structure of ITO/PVK:Tb0.5Eu0.5(TTA)3 Dipy/ BCP/Alq3/Al(a) which utilized the rare earth complex Tb0.5Eu0.5(TTA)3 Dipy as the emitting layer. When it was driven under a direct electric field, 612 nm emission from EU^3+ and 410 nm emission from PVK were observed. In addition, in the EL spectrum a new peak at 490 nm appeared. From the analysis of different devices, the mechanism of the new emission was studied. It was concluded that the new emission was the electroplex originating from the interface between the ligand (TTA)3Dipy and BC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lectroluminescence (EL) LIGAND electroplex rare earth complex
下载PDF
界面复合物改善绿光磷光电致发光性能的研究
3
作者 胡棒 吴烨 +2 位作者 季文溢 楼俊晖 吕昭月 《物理实验》 2023年第9期48-54,共7页
采用绿色磷光材料Ir(ppy)3掺入TCTA中形成TCTA∶Ir(ppy)3发光层,研究了TCTA/TPBi界面复合物对其发光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相较不能形成界面复合物的器件[CBP∶Ir(ppy)3],界面复合物有助于改善器件的发光亮度、效率等性能.TCTA∶Ir(p... 采用绿色磷光材料Ir(ppy)3掺入TCTA中形成TCTA∶Ir(ppy)3发光层,研究了TCTA/TPBi界面复合物对其发光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相较不能形成界面复合物的器件[CBP∶Ir(ppy)3],界面复合物有助于改善器件的发光亮度、效率等性能.TCTA∶Ir(ppy)3中TCTA与TPBi形成界面复合物,一定程度上扩展了激子复合区域,有助于改善激子复合概率,同时,界面复合物较小的单重态-三重态能级差使其三重态激子能量可以通过共振能量传递给Ir(ppy)3发光体,减少能量损失,从而改善器件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界面复合物 激子复合区域 能量传递 绿光磷光器件
下载PDF
混合发光层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中的多重成分发射 被引量:5
4
作者 朱文清 吴有智 +4 位作者 郑新友 蒋雪茵 张志林 孙润光 许少鸿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509-511,共3页
以等摩尔空穴传输材料TPD和电子传输材料PBD组成结构为ITO/TPD/TPD∶PBD/PBD/Al的混合物发光层有机电致发光(EL)器件,观察到了相对于组成材料的荧光光谱红移的宽发射带。通过比较EL光谱,光致发光光谱及EL光谱分解,表明电致发光中同时包... 以等摩尔空穴传输材料TPD和电子传输材料PBD组成结构为ITO/TPD/TPD∶PBD/PBD/Al的混合物发光层有机电致发光(EL)器件,观察到了相对于组成材料的荧光光谱红移的宽发射带。通过比较EL光谱,光致发光光谱及EL光谱分解,表明电致发光中同时包含单体发射、激基复合物和电荷对复合物的发射。激基复合物为TPD的激发态TPD 与PBD的基态相互作用形成TPD PBD类型的复合物,电荷对复合物是带电荷的空穴传输分子(D+ )的空穴和电子传输分子(A-)的电子交叉复合而形成的(D+ -A-) 复合物。各激发态在电场作用下呈现不同的形成机理和复合过程,并且单体发射和激发态复合物的比例随电场而变化,导致发射光谱随电场增强而蓝移。该器件的最高亮度和最大外部量子效率分别为2 4 0cd·(cm2 ) -1和0 .4 9%。有机固态界面激基复合物或电荷对复合物的发射常出现宽的红移发射带,是调节发光颜色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发光层 激基复合物 成分 多重 电子传输材料 空穴传输材料 光致发光光谱 TPD 激发态 组成结构 光谱红移 组成材料 光谱分解 相互作用 复合过程 形成机理 电场作用 电场增强 发射光谱 量子效率 发光颜色
下载PDF
PVK/BCP体系电致激基复合物的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滕枫 王元敏 +1 位作者 徐征 王永生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669-671,共3页
在PVK/BCP双层电致发光器件中发现了电致激基复合物的发光,器件的光谱中,除了有与光致发光相同的发光峰,在长波方向还有一个新的发光峰,该发光峰就是电致激基复合物的发光,发光来源于BCP的激发态向PVK基态的跃迁。PVK∶BCP混合型器件由... 在PVK/BCP双层电致发光器件中发现了电致激基复合物的发光,器件的光谱中,除了有与光致发光相同的发光峰,在长波方向还有一个新的发光峰,该发光峰就是电致激基复合物的发光,发光来源于BCP的激发态向PVK基态的跃迁。PVK∶BCP混合型器件由于复合区域扩展,BCP分子可以与PVK充分接触,因此电致激基复合物的发光更强。不论是在双层器件还是在混合型器件中,随驱动电压的增加,电致激基复合物的发光都会增强,而混合型器件更加明显,当电压比较高时,器件只有电致激基复合物的发光了,而没有本征发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致激基复合物 有机电致发光 混合型器件
下载PDF
基于PVK:NPB掺杂体系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性能 被引量:8
6
作者 马涛 于军胜 +3 位作者 李璐 文雯 唐晓庆 蒋亚东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809-814,共6页
利用溶液旋涂的方法,通过改变复合功能层中poly(N-vinylcarbazole)(PVK)和N,N′-bis-(1-naph-thyl)-N,N′-diphenyl-(1,1′-biphenyl)-4,4′-diamine(NPB)的质量比,制备结构为indium-tin-oxide(ITO)/PVK:NPB/2,9-dimenthyl-4,7-diphenyl... 利用溶液旋涂的方法,通过改变复合功能层中poly(N-vinylcarbazole)(PVK)和N,N′-bis-(1-naph-thyl)-N,N′-diphenyl-(1,1′-biphenyl)-4,4′-diamine(NPB)的质量比,制备结构为indium-tin-oxide(ITO)/PVK:NPB/2,9-dimenthyl-4,7-diphenyl-1,10-phenanthroline(BCP)/Mg:Ag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并对器件的电致发光特性进行了表征。研究结果表明,当复合功能层中PVK和NPB的质量比为1:1时器件性能最好,在该器件的电致光谱中,除了NPB的本征谱峰外,在长波方向还出现了一个位于640nm处的谱峰,这是PVK和NPB产生的电致激基复合物发光,并且随着驱动电压的增加,电致激基复合物的发光强度也相对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OLEDs) PVK:NPB掺杂体系 电致激基复合物
下载PDF
有机电致发光中的电致激基复合物(英文) 被引量:5
7
作者 田苗苗 范翊 +1 位作者 高颉 陈红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779-783,共5页
获得了一种基于电致激基复合物的高效率白光有机电致发光器件,采用p-i-n结构,有效地降低了器件的工作电压。器件的最大亮度为9 050 cd/m2,最大功率效率为2.63 lm/W。随着电压的增加,器件的C IE色坐标一直处于白光区域。
关键词 有机电致发光 白光 复合物
下载PDF
芴类有机电致发光器件材料特性的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郑华靖 阮政 +1 位作者 蒋亚东 蒋泉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698-1703,1707,共7页
用芴类小分子衍生物材料(BDHFLYD-FLQ)作为电子传输层和发光层制备了OLED器件,考察了BDHFLYDFLQ分子和空穴传输材料(NPB)分子之间形成的激基复合物发光的现象,激基复合物发光峰位于542nm左右。在激基复合物发光的影响下,器件的亮度和效... 用芴类小分子衍生物材料(BDHFLYD-FLQ)作为电子传输层和发光层制备了OLED器件,考察了BDHFLYDFLQ分子和空穴传输材料(NPB)分子之间形成的激基复合物发光的现象,激基复合物发光峰位于542nm左右。在激基复合物发光的影响下,器件的亮度和效率都不高。为了调制激基复合物发光的强度,用薄层的CBP作为隔离层加入到NPB和BDHFLYDFLQ材料之间。随着CBP厚度增加,激基复合物和电致激基复合物发光都被消除。当器件中CBP厚度为6nm时,器件中只有BDHFLYDFLQ激子发光,器件的外量子效率要明显高于有激基复合物发光的器件,同时器件的启亮电压也更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芴类小分子衍生物 激基复合物 电致激基复合物
下载PDF
Photoluminescence and Electroluminescence Properties of 2,5-Bis[2,2′-bis(5-phenyl)-1,3,4-oxadiazole] Thiophene(T-OXD) and T-OXD/Poly(9-vinylcarbazole) Blends
9
作者 ZHANGZhi-ming MAYu-guang +1 位作者 LIGuo-wen SHENjia-cong 《Chemical Research in Chinese Universities》 SCIE CAS CSCD 2004年第1期114-117,共4页
The photoluminescence(PL) and the electroluminescence(EL) properties of a novel organic compound, 2,5-bis(2,2′-bis(5-phenyl)-1,3,4-oxadiazole(T-OXD), were studied in chloroform and in a solid thin film. The PL and th... The photoluminescence(PL) and the electroluminescence(EL) properties of a novel organic compound, 2,5-bis(2,2′-bis(5-phenyl)-1,3,4-oxadiazole(T-OXD), were studied in chloroform and in a solid thin film. The PL and the EL properties of T-OXD/poly(9-vinylcarbazole)(PVK) blends were also studied, which contained various contents of T-OXD. The PL maximum emission peaks of T-OXD/PVK blends show gradual bathochromtic-shift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T-OXD content. The EL spectra of T-OXD/PVK devices are similar to their PL spectra, and all the EL maximum emission peaks show bathochromtic-shift compared with the corresponding PL spectra, which is ascribed to the formation of electroplex. The turn-on voltages for ITO/T-OXD:PVK/Al devices decreased from 13.5 V of the device cotaining 0.1% T-OXD(mass fraction) to 5 V of the device containing 5% T-OXD, which suggests that T-OXD improves the energy level match between T-OXD and PVK and enhances the emission efficiency.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indicate that T-OXD can be used as a good electron transporting materia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 2'(2 5-Thiophenediyl) bis(5-phenyl)-1 3 4-oxadiazole(T-OXD) PHOTOLUMINESCENCE ELECTROLUMINESCENCE electroplex LEDs
下载PDF
水溶性CdSe纳米晶的电致发光研究
10
作者 高银浩 曹军 《河南科技学院学报》 2008年第3期73-75,79,共4页
本文采用简单的化学合成方法在水溶液中以巯基乙酸为稳定剂制备了硒化镉(CdSe)纳米晶。它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发射光谱证实了CdSe纳米晶是纳米尺度,并且量子限域效应明显。以CdSe纳米晶为主要的发光材料制备了两种多层结构的电致发光器... 本文采用简单的化学合成方法在水溶液中以巯基乙酸为稳定剂制备了硒化镉(CdSe)纳米晶。它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发射光谱证实了CdSe纳米晶是纳米尺度,并且量子限域效应明显。以CdSe纳米晶为主要的发光材料制备了两种多层结构的电致发光器件,并对它们的光致发光和电致发光特性进行了研究比较。发现在电致发光光谱中得到了强的CdSe纳米晶的电致发光,而在光致发光中发光很强的poly(N-vinylcarbazole)(PVK)在电致发光中它的发光却被抑制了,另外在电致发光光谱中出现了一个新的发光峰值,把它归因于CdSe/BCP界面处的电致发光激基复合物的发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SE纳米晶 量子限域效应 光致发光 电致发光 激基复合物
下载PDF
基于激子和电致激基复合物双重发光的白光OLED 被引量:3
11
作者 檀康明 闫敏楠 +4 位作者 王英男 解令海 钱妍 张宏梅 黄维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057-1064,共8页
基于四苯基乙烯衍生物设计合成了两种蓝光材料TPE-4Br和TPE-3Br,并将其作为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器件的发光层,研究发现其可与合适的邻层(空穴传输层/电子传输层)形成电致激基复合物。利用材料的本征激子发光及其电致激基复合物发光,可... 基于四苯基乙烯衍生物设计合成了两种蓝光材料TPE-4Br和TPE-3Br,并将其作为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器件的发光层,研究发现其可与合适的邻层(空穴传输层/电子传输层)形成电致激基复合物。利用材料的本征激子发光及其电致激基复合物发光,可以得到理想的白光电致发光。将TPE-4Br和TPE-3Br掺杂于mCP中作为发光层,以TAPC和TmPyPB分别作为空穴传输层和电子传输层分别制备器件A和器件B,所得器件在操作电压为9 V时的色坐标分别为(0.32,0.33)和(0.31,0.34)。其中器件B的最大亮度和最大电流效率分别为364.66 cd?m^(-2)与0.79 cd?A^(-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光有机发光二极管 电致激基复合物 四苯基乙烯:固态发光
下载PDF
TPD/PBD界面电致激基复合物几何结构和电子结构的理论 被引量:2
12
作者 雷俊峰 郝玉英 +2 位作者 樊文浩 房晓红 许并社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90-595,共6页
利用第一性原理对由TPD+和PBD-形成的电致激基复合物(TPD+PBD-)进行基于密度泛函的能量、轨道等性质的计算。结果表明:界面处离子态的TPD+和PBD-更易形成处于更低能量状态的电致激基复合物。几何结构的数据分析表明:电致激基复合物(TPD+... 利用第一性原理对由TPD+和PBD-形成的电致激基复合物(TPD+PBD-)进行基于密度泛函的能量、轨道等性质的计算。结果表明:界面处离子态的TPD+和PBD-更易形成处于更低能量状态的电致激基复合物。几何结构的数据分析表明:电致激基复合物(TPD+PBD-)是电子从PBD-转移至TPD+形成的电荷转移态;电致激基复合物的最低空轨道(LUMO)定域在电致激基复合物PBD-的一侧;它的最高占据轨道(HOMO)定域在电致激基复合物TPD+的一侧;且前线分子轨道无重叠。电致激基复合物的能隙为1.3eV,与PBD的LUMO到TPD的HOMO的能级差1.6eV相近。在理论上说明了电致激基复合物的发光是从PBD的LUMO到TPD的HOMO的电子跃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界面 电致激基复合物 模拟计算
下载PDF
基于[NPB^+Zn(4-TfmBTZ)_2^-]电致激基复合物的有机电致白光器件 被引量:1
13
作者 夏龙 孟维欣 +3 位作者 许慧侠 郝玉英 王华 许并社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587-592,共6页
将不同浓度的NPB掺杂到一种新型有机电致发光材料Zn(4-TfmBTZ)2层中制备了有机电致白光及近白光器件,发现NPB浓度不仅影响器件的发光效率,而且影响器件的色度和显色指数。随着Zn(4-TfmB-TZ)2层中NPB摩尔分数从0%~10%逐渐增加,电致激基... 将不同浓度的NPB掺杂到一种新型有机电致发光材料Zn(4-TfmBTZ)2层中制备了有机电致白光及近白光器件,发现NPB浓度不仅影响器件的发光效率,而且影响器件的色度和显色指数。随着Zn(4-TfmB-TZ)2层中NPB摩尔分数从0%~10%逐渐增加,电致激基复合物的发射逐渐增强,器件发光效率先增加后减小,在相同电压下的发光颜色由蓝白到白逐步变为黄白。NPB掺杂摩尔分数为5%时,器件性能最优,在6~9 V的电压下,器件的色坐标变化范围为(0.28~0.32,0.33~0.35),显色指数为83.3~91.2,最大电流效率为0.87 cd/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2-(4-三氟甲基-2-羟基苯基)]苯并噻唑锌 电致激基复合物 白光 掺杂
下载PDF
TCTA在外电场下的双分子发光现象 被引量:2
14
作者 张力江 赵饶缘 +2 位作者 刘博旭 朱鹏达 吕昭月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700-706,共7页
制备了三苯胺化合物4,4′,4″-三(咔唑-9-基)三苯胺(TCTA)的单层器件ITO/MoO3/TCTA/LiF/Al和TCTA/TPBi双层异质结器件ITO/NPB/TCTA/TPBi/Bphen/LiF/Al,研究了TCTA的双分子发光现象。通过测试器件的光电性能和薄膜的稳态光谱,得出以下结... 制备了三苯胺化合物4,4′,4″-三(咔唑-9-基)三苯胺(TCTA)的单层器件ITO/MoO3/TCTA/LiF/Al和TCTA/TPBi双层异质结器件ITO/NPB/TCTA/TPBi/Bphen/LiF/Al,研究了TCTA的双分子发光现象。通过测试器件的光电性能和薄膜的稳态光谱,得出以下结论:(1)单层器件的电致发光光谱有425 nm和600 nm两个发光峰。与TCTA薄膜的光致发光光谱对比,可知425 nm附近的蓝色发光峰来源于TCTA单体发光,而600 nm附近的橙色发光应为TCTA二聚体electromer的发光。蓝色和橙色发光混合,使单层器件发光颜色表现为白色,对应色坐标为(0.381,0.343)。(2)TCTA/TPBi双层异质结器件的电致发光光谱为440 nm的单峰,器件的最大发光亮度为930 cd/m2,发光性能明显优于单层器件。结合薄膜TCTA、TPBi和TCTA/TPBi的光致发光光谱和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可知双层器件的发光来自TCTA+TPBi-电致激基复合物。双层器件表现出良好的色稳定性,电压在6~11 V范围,CIE色坐标为(0.18±0.01,0.14±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CTA electromer eletroplex 双分子激发态
下载PDF
激基复合物与电致激基复合物共存体系中Dexter能量传递导致的负磁效率 被引量:2
15
作者 吴雨廷 朱洪强 +6 位作者 魏福贤 王辉耀 陈敬 宁亚茹 吴凤娇 陈晓莉 熊祖洪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2期271-281,共11页
因具有反向系间窜越过程(reverse intersystem crossing, RISC)在低成本就可实现高效率发光,激基复合物(exciplex)型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s, OLEDs)是目前的一个研究热点.其微观过程通常表现为极化子对的系间窜... 因具有反向系间窜越过程(reverse intersystem crossing, RISC)在低成本就可实现高效率发光,激基复合物(exciplex)型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s, OLEDs)是目前的一个研究热点.其微观过程通常表现为极化子对的系间窜越(ISC)过程占主导,引起的磁电致发光(magneto-electroluminescence, MEL)效应和磁电导(magneto-conductance, MC)效应都是正值,且MEL幅值大于MC幅值;由于在一般电流(I)范围内存在线形关系EL∝η·I,对应的磁效率(magneto-efficiency, Mh)也是正值.本工作却在激基复合物与电致激基复合物(electroplex)共存的器件中发现:虽然在小电流下MEL值也大于MC值,但是电流增大后MEL值逐渐小于MC值,即Mh值由正变成负.通过对比该型器件与纯激基复合物型器件中不同的物理微观过程发现:激基复合物与电致激基复合物共存器件中存在从激基复合物到电致激基复合物的Dexter能量转移(Dexter energy transfer, DET)过程,此过程会增强电致激基复合物的RISC过程,且DET过程会随电流的增大而增强,导致器件在大电流下表现为RISC过程主导的负Mh.本工作有助于认识激基复合物型OLEDs中激发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也为制作高效率发光器件提供了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效率 电致激基复合物 Dexter能量传递 反向系间窜越
下载PDF
高效紫光有机发光二极管的研制
16
作者 周林箭 管胜婕 +1 位作者 曾俊杰 张勇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21年第6期99-101,共3页
在本研究工作中,向PVK材料中掺入了与其能级结构相似的小分子材料BCPO,形成PVK:BCPO混合发光层。与纯PVK发光层相比,PVK:BCPO混合发光层的电子传输能力大大改善。一方面,发光层中电子与空穴两种载流子的传输更加平衡,并使得器件的内电... 在本研究工作中,向PVK材料中掺入了与其能级结构相似的小分子材料BCPO,形成PVK:BCPO混合发光层。与纯PVK发光层相比,PVK:BCPO混合发光层的电子传输能力大大改善。一方面,发光层中电子与空穴两种载流子的传输更加平衡,并使得器件的内电阻大大减小。另一方面,发光层/电子传输层界面附近的电荷堆积明显减弱,激基复合物发光被显著抑制,器件的紫光发光效率得到有效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发光二极管 电致发光 激基复合物 紫光发射
下载PDF
温度和共混浓度对激基复合物与电致激基复合物共存体系的磁效率调控
17
作者 吴雨廷 朱洪强 +4 位作者 赵茜 刘俊宏 彭腾 汪波 熊祖洪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96-605,共10页
激基复合物(exciplex)和电致激基复合物(electroplex)经常同时产生于体异质结的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s,OLEDs),有报道称利用这两种发射态共存的器件实现了高效率发光.器件高效率的物理机制与共存体系中自旋对态(... 激基复合物(exciplex)和电致激基复合物(electroplex)经常同时产生于体异质结的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s,OLEDs),有报道称利用这两种发射态共存的器件实现了高效率发光.器件高效率的物理机制与共存体系中自旋对态(spin-pair states)的微观过程有关,相关微观过程还有待深入研究.本文以特征的有机磁场效应(organic magnetic field effects)作为主要探测工具,通过改变器件的工作温度和给体与受体的共混比例来研究这种双发射态共存体系中自旋对态的演变过程.实验结果表明:降低发光器件的环境温度不仅会减弱从高能激基复合物到低能电致激基复合物的Dexter能量传递过程,而且因器件偏压增高还会引起电致激基复合物电荷转移(charge-transfer,CT)态的场致解离,使其数量较少,导致其CT态的反向系间窜越(reverse intersystem crossing,RISC)过程减弱.另外,增加发光层中给体的浓度会引起电荷注入更不平衡,增强过剩的空穴载流子与电致激基复合物的解离反应,这也会减弱电致激基复合物CT态的RISC过程.因此,温度降低或给体含量增多,器件的磁效率(magneto-efficiency,Mη)从原来受RISC过程主导的负磁效应转化为受系间窜越(intersystem crossing,ISC)过程主导的正磁效应.本工作有利于深入理解激基复合物和电致激基复合物共存体系中自旋对态的物理微观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发光二极管 磁效率 反向系间窜越 激基复合物 电致激基复合物
原文传递
ZN(BTZ)_2发光层厚度对白色电致发光器件发光光谱的影响 被引量:4
18
作者 朱飞剑 华玉林 +4 位作者 印寿根 邓家春 吴空物 牛霞 吴晓明 《光电子.激光》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47-150,共4页
制备了结构为ITO/TPD/Zn(BTZ)2Al的有机电致发光(EL)器件,经测试发现,Zn(BTZ)2发光层厚度对器件EL光谱有较大影响。当Zn(BTZ)2层厚度分别被控制在50和80nm时,EL谱中都只有1个峰,其峰值分别为580和470nm;当Zn(BTZ)2层... 制备了结构为ITO/TPD/Zn(BTZ)2Al的有机电致发光(EL)器件,经测试发现,Zn(BTZ)2发光层厚度对器件EL光谱有较大影响。当Zn(BTZ)2层厚度分别被控制在50和80nm时,EL谱中都只有1个峰,其峰值分别为580和470nm;当Zn(BTZ)2层厚度被控制在50~80nm时,EL谱同时出现470和580nm的2个峰,且它们的相对发光强度与Zn(BTZ)2层厚度也有关系,随着Zn(BTZ)2层厚度越接近80nm(或50nm)时,EL谱峰值为470nm的光就相对越强(或弱),峰值为580nm的光就相对越弱(或强)。通过调整Zn(BTZ)2层厚度,在65nm左右时得到色度较好的白光器件,其色坐标为(0.33,0.33)。为了研究器件的光致发光(PL)谱,制备结构为TPD/Zn(BTZ)2的有机薄膜,经测试发现,薄膜PL谱与Zn(BTZ)2层厚度无关,其光谱峰值在480nm处,与相关文献报道一致。对上述现象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n(BTZ)2 膜厚 白光 电致激基发光
原文传递
双层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中多成分激发态发射 被引量:2
19
作者 朱文清 吴有智 +4 位作者 郑新友 蒋雪茵 张志林 孙润光 许少鸿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2325-2329,共5页
在结构为ITO TPD(6 0nm) PBD(6 0nm) Al的双层器件观察到了单体发射、激基复合物发射和电荷对复合物发射 .该器件和TPD∶PBD(等摩尔 )混合蒸发薄膜的光致发光光谱研究表明激基复合物仅在TPD PBD界面形成 .电致发光光谱随偏置变化 ,反... 在结构为ITO TPD(6 0nm) PBD(6 0nm) Al的双层器件观察到了单体发射、激基复合物发射和电荷对复合物发射 .该器件和TPD∶PBD(等摩尔 )混合蒸发薄膜的光致发光光谱研究表明激基复合物仅在TPD PBD界面形成 .电致发光光谱随偏置变化 ,反映出各激发态的不同形成机理和不同的占有比例及载流子在器件中动态复合的过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发态发射 激基复合物 电荷对复合物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偏置电压
原文传递
基于CdSe纳米晶发光器件的电致发光特性的研究
20
作者 高银浩 闫雷兵 《光谱实验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625-1628,共4页
以巯基乙酸为稳定剂,在水溶液中制备了硒化镉(CdSe)纳米晶。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及其在水溶液中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对其进行了表征。又以CdSe为发光材料制备了两种结构的电致发光器件,并对它们的光致发光和电致发光特性进行了研究。... 以巯基乙酸为稳定剂,在水溶液中制备了硒化镉(CdSe)纳米晶。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及其在水溶液中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对其进行了表征。又以CdSe为发光材料制备了两种结构的电致发光器件,并对它们的光致发光和电致发光特性进行了研究。在两个器件的电致发光中都得到了CdSe纳米晶的发光,说明CdSe纳米晶是主要的发光中心而聚乙烯咔唑(PVK)只是空穴注入和传输的媒介。在电致发光光谱中还出现了一个不同于CdSe纳米晶和PVK的发光峰值,它是CdSe/BCP(2,9-二甲基-4,7-二苯基-1,10-菲咯啉)界面处的电致发光激基复合物的发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SE纳米晶 水溶液 光致发光 电致发光 激基复合物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