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9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冥界十王信仰与敦煌引路菩萨像的产生
1
作者 李清泉 杨文萱 《艺术探索》 CSSCI 2024年第5期45-54,共10页
晚唐至宋描绘菩萨引导亡者前往净土的敦煌引路菩萨像,其图式不同于既往的来迎图,更强调“引路”的目的。这种转变与晚唐时期十王信仰的兴盛所引发的地狱观念具象化趋势密切相关。以观音作为引路菩萨受密教观音信仰的影响,而幡则糅合了... 晚唐至宋描绘菩萨引导亡者前往净土的敦煌引路菩萨像,其图式不同于既往的来迎图,更强调“引路”的目的。这种转变与晚唐时期十王信仰的兴盛所引发的地狱观念具象化趋势密切相关。以观音作为引路菩萨受密教观音信仰的影响,而幡则糅合了汉地丧仪与佛教胜幡中出行、引魂、破地狱及生净土等多重寓意,二者共同建构了引路菩萨护佑亡者顺利渡过冥途的图像意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路菩萨 中阴 地狱十王 观音
下载PDF
独乐寺观音阁辽代十一面观音像的材质分析
2
作者 秦立科 王猛 +3 位作者 贾甲 甄刚 谭可馨 涂勇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9-127,共9页
独乐寺观音阁内十一面观音像保存至今,泥胎存在裂隙、空鼓、脱落等病害。利用超景深三维显微镜、X射线衍射分析(XRD)、激光粒度分布仪等对观音像泥胎进行了材质分析。通过控制砂、纤维含量,分析泥塑试样的收缩性,并探索纤维含量对泥胎... 独乐寺观音阁内十一面观音像保存至今,泥胎存在裂隙、空鼓、脱落等病害。利用超景深三维显微镜、X射线衍射分析(XRD)、激光粒度分布仪等对观音像泥胎进行了材质分析。通过控制砂、纤维含量,分析泥塑试样的收缩性,并探索纤维含量对泥胎收缩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观音像泥胎的制作原料取自当地,其中土颗粒粒径多在5~70μm之间,约占总量的79.5%;主要矿物成分为石英和伊利石,还有部分钠长石和钾长石,以及少量的高岭石。粗泥层含砂量约为35%,麦草(麦秆及麦壳混合物)含量约6%~9%,长度大多在2 cm以下;细泥层含砂量约为30%,麻丝含量约2.1%,长度大多集中在2 cm。麦草和麻丝的加入对泥胎的收缩均能起到抑制作用。随着麦草含量的增加,抑制作用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掺和6%的麦草抑制作用最好;添加麻丝可使试样的最终线缩率显著减小,但麻丝的多少对线缩率的减小幅度影响不大。观音像泥胎的原纤维配比就有很好的抑制收缩效果。本次研究获得了十一面观音像泥胎的材料组成信息,得出了纤维占比对泥胎收缩性的影响,为十一面观音像的修复与保护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一面观音像 泥胎 材质分析 线缩率
下载PDF
移植与再造:莫高窟第331窟东壁十一面观音造像组合考
3
作者 陈凯源 沙武田 《艺术设计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8-26,共9页
莫高窟第331窟东壁北侧绘有一铺以十一面观音为主尊胁侍的说法图,经分析可知,该造像组合是在借鉴长安出土的“大唐善业泥”的基础上,参考其他相关的唐长安风格佛教造像改造而成的一铺佛教艺术作品,创作年代大致为垂拱二年(686)至圣历元... 莫高窟第331窟东壁北侧绘有一铺以十一面观音为主尊胁侍的说法图,经分析可知,该造像组合是在借鉴长安出土的“大唐善业泥”的基础上,参考其他相关的唐长安风格佛教造像改造而成的一铺佛教艺术作品,创作年代大致为垂拱二年(686)至圣历元年(698)这段时间。第331窟以及第332、148窟作为敦煌李氏家族在莫高窟开凿的洞窟,三者不仅作为初盛唐时期敦煌石窟中的代表洞窟,窟内还出现了大量与唐长安相关的造像内容,这表明其深受唐长安佛教思想及艺术的影响,是唐代长安风尚浸染下所建造的一批洞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莫高窟第331窟 十一面观音 善业泥 唐长安 敦煌李氏
下载PDF
韩国道岬寺《观世音菩萨三十二应帧》摹本溯源——日本知恩院藏本图像分析与现状模写
4
作者 蓝帅 《中国文化遗产》 2024年第4期117-125,共9页
日本知恩院藏朝鲜初期《观世音菩萨三十二应帧》是流失于海外的朝鲜时期佛画之一,画面参照《法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绘制了“拔苦”“与乐”以及“成愿”场面。经考证,“知恩院藏本”画面构成多借鉴于我国明朝早期的《普门品》... 日本知恩院藏朝鲜初期《观世音菩萨三十二应帧》是流失于海外的朝鲜时期佛画之一,画面参照《法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绘制了“拔苦”“与乐”以及“成愿”场面。经考证,“知恩院藏本”画面构成多借鉴于我国明朝早期的《普门品》版画,并通过画面的再组合,形成了富有特点的独幅普门品经变形式。其山水排布继承了李郭派的画风,即鬼面石、蟹爪枝的绘画风格,但山石的皴法多运用短线与墨点堆积的皴法方式让岩石显得更加厚重且富有质感,被认为是受朝鲜时期安坚画派影响下而出现的独特画法。本尊为朝鲜时期典型的正面像水月观音绘制方式,与我国法海寺水月观音有一定的亲缘性。韩国道岬寺藏《观世音菩萨三十二应帧》为2005年韩国梵海文化财研究所绘制的知恩院藏本的现状模写摹本,底稿绘制、色表调制等皆在日本境内完成,并运用了传统的模写技术。虽然现代科技可以使文物进行数字化保存,但是绘画类文物的模写仍具有不可替代性。“道岬寺摹本”为韩国乃至整个东亚圈的绘画类文物临摹提供了案例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观世音菩萨三十二应帧》 道岬寺 知恩院 朝鲜佛画 现状模写 绘画类文物
下载PDF
重庆大足千手观音便携X探伤调查及初步研究 被引量:10
5
作者 周华 杨淼 +2 位作者 高峰 胡源 王昌燧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5-54,共10页
石质文物本体在长期自然风化作用下形成粉化和裂隙等病害,其存在将导致石质雕刻品各部分密度的差异,而泥质镶嵌和包裹引起的材质改变及雕刻品厚度的变化,都将影响X射线的吸收效果。当X射线穿透石质雕刻品时,置于其背面的照相胶片上,将... 石质文物本体在长期自然风化作用下形成粉化和裂隙等病害,其存在将导致石质雕刻品各部分密度的差异,而泥质镶嵌和包裹引起的材质改变及雕刻品厚度的变化,都将影响X射线的吸收效果。当X射线穿透石质雕刻品时,置于其背面的照相胶片上,将记录由透射X射线产生的潜像,经扫描仪处理,使之转变为显著灰度差的影像,据此分析石质雕刻品金箔包裹的本体病害情况和保存状态。为此,用此技术对重庆大足千手观音进行历时一个多月的X探伤调查。结果显示,千手观音石质雕刻品的金箔包裹本体存在不同程度的风化和裂隙,而其历史上泥质修补及补接状况,也一目了然,从而弥补了传统病害调查的不足。本项调查为大足千手观音的修复保护提供了重要的依据,也可为千手观音的修复史研究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探伤 千手观音 裂隙 风化 补接
下载PDF
弥勒菩萨与观音菩萨——图像的创立与演变 被引量:9
6
作者 宫治昭 贺小萍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64-78,共15页
以弥勒菩萨、观音菩萨像的发展演变为例,探寻其在印度、中亚、东亚的信仰演变情况,对二菩萨信仰在印度与东亚的异同及其理由、背景进行考察。
关键词 弥勒菩萨 观音菩萨 印度 中亚 东亚
下载PDF
延安地区宋金石窟僧伽造像考察 被引量:14
7
作者 石建刚 高秀军 贾延财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30-40,共11页
延安地区的宋金石窟中,共发现15例僧伽造像及1则僧伽造像题记,其中11例造像为首次公布。这些僧伽造像,表现为与观音菩萨、弥勒佛、宝志、万回、十六罗汉等造像的不同组合形式,内容颇为丰富,为研究僧伽造像及其信仰提供了新材料,弥补了... 延安地区的宋金石窟中,共发现15例僧伽造像及1则僧伽造像题记,其中11例造像为首次公布。这些僧伽造像,表现为与观音菩萨、弥勒佛、宝志、万回、十六罗汉等造像的不同组合形式,内容颇为丰富,为研究僧伽造像及其信仰提供了新材料,弥补了北方地区僧伽造像发现较少的缺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安宋金石窟 僧伽造像 观音菩萨 弥勒佛
下载PDF
藏传佛教艺术中的观音形象 被引量:3
8
作者 余锦龙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94-98,共5页
藏传佛教中的观音信仰在藏传佛教中的地位是十分重要的,藏传佛教的观音形象的出现和演变有着漫长的发展过程。对于藏传佛教观音形象的研究有助于我们了解藏传佛教中的观音信仰问题,可以深入理解观音在佛教中的地位和影响,使我们深入理... 藏传佛教中的观音信仰在藏传佛教中的地位是十分重要的,藏传佛教的观音形象的出现和演变有着漫长的发展过程。对于藏传佛教观音形象的研究有助于我们了解藏传佛教中的观音信仰问题,可以深入理解观音在佛教中的地位和影响,使我们深入理解藏传佛教对于观音的信仰含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传佛教 艺术 观音 观音形象
下载PDF
文殊山石窟西夏《水月观音图》与《摩利支天图》考释 被引量:17
9
作者 张小刚 郭俊叶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8-15,共8页
文殊山石窟群后山古佛洞中发现了西夏时期绘制的两幅《水月观音图》,在其中一幅《水月观音图》中还绘制了《玄奘取经图》的小画面,它们与瓜州榆林窟、东千佛洞等石窟中发现的西夏时期的《水月观音图》及《玄奘取经图》具有基本相同的形... 文殊山石窟群后山古佛洞中发现了西夏时期绘制的两幅《水月观音图》,在其中一幅《水月观音图》中还绘制了《玄奘取经图》的小画面,它们与瓜州榆林窟、东千佛洞等石窟中发现的西夏时期的《水月观音图》及《玄奘取经图》具有基本相同的形式。古佛洞中还发现了西夏时期绘制的一幅《摩利支天图》,类似题材也曾发现于敦煌与黑水城等地出土的艺术品之中。这几幅图像为研究西夏佛教艺术提供了重要的新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夏艺术 文殊山石窟 水月观音 玄奘取经图 摩利支天
下载PDF
民俗研究的谱系观念与研究实践——以东海海岛信仰为例 被引量:40
10
作者 田兆元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67-74,共8页
民俗的谱系是民俗学对于文化整体性、互动性与结构性认识的重要视角与方法,民俗的谱系包括族群谱系、空间谱系、时间谱系与形式结构谱系。民间信仰的谱系是民俗谱系的子系统,其结构谱系也是有迹可循的。以东海海岛信仰为例,其信仰谱系... 民俗的谱系是民俗学对于文化整体性、互动性与结构性认识的重要视角与方法,民俗的谱系包括族群谱系、空间谱系、时间谱系与形式结构谱系。民间信仰的谱系是民俗谱系的子系统,其结构谱系也是有迹可循的。以东海海岛信仰为例,其信仰谱系更加鲜明地呈现出民俗谱系的复杂形态,前人对此已经有所认识,其意义在于首先将这种信仰特性发掘出来。东海海岛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屏障,其民间信仰的共同性为构建东海安全提供了文化认同的资源。发掘东海文化的整体性与谱系性关联,也是构建东海平安的文化要素。因此,以东海海岛信仰谱系为线索的个案研究,具有深远的文化史意义和国家文化认同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俗谱系 信仰谱系 互动性 观音信仰 海岛研究
下载PDF
敦煌水月观音图的艺术 被引量:10
11
作者 史忠平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20-33,共14页
敦煌现存五代、宋、西夏、元时的水月观音图三十余幅,是绘画类水月观音的主要图像资料。对敦煌水月观音图中的各组成元素进行分类,并就其图像渊源、绘画技法等进行了分析,从而呈现出敦煌水月观音图的地域性特征和美术史价值。
关键词 敦煌 水月观音图 艺术
下载PDF
柏孜克里克石窟第17窟佛说大乘庄严宝王经变考释 被引量:5
12
作者 陈爱峰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82-92,共11页
考释了柏孜克里克石窟第17窟券顶的壁画,确定其中6幅壁画出自《佛说大乘庄严宝王经》,推测其余壁画大多出自该经。结合两侧壁壁画分析,认识到该窟是一个以观音为主尊、内涵丰富的洞窟。佛说大乘庄严宝王经变的考证,揭示了北宋时期中原... 考释了柏孜克里克石窟第17窟券顶的壁画,确定其中6幅壁画出自《佛说大乘庄严宝王经》,推测其余壁画大多出自该经。结合两侧壁壁画分析,认识到该窟是一个以观音为主尊、内涵丰富的洞窟。佛说大乘庄严宝王经变的考证,揭示了北宋时期中原与西域的文化交流,同时纠正了以往学界对第17窟年代的推定,即并非唐西州时期。结合窟内供养人族属的认定,我们初步将该窟壁画的绘制年代界定在北宋初(10世纪末)至回鹘归顺蒙古之前(13世纪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昌回鹘 柏孜克里克石窟第17窟 佛说大乘庄严宝王经变 观音
下载PDF
僧伽变相的内容、演变及形成:以安岳、简阳两铺摩崖造像为中心 被引量:9
13
作者 张亮 邓可人 陈军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80-89,共10页
于四川安岳千佛岩和简阳朝阳寺发现的两铺僧伽变相中,主尊均为僧伽、宝志和万回,朝阳寺僧伽两侧弟子为木叉和慧俨。千佛岩僧伽变相雕22组僧伽行化情节,有12组可释读,开凿于元和、长庆年间。朝阳寺有5组僧伽行化情节,3组可释读,系九世纪... 于四川安岳千佛岩和简阳朝阳寺发现的两铺僧伽变相中,主尊均为僧伽、宝志和万回,朝阳寺僧伽两侧弟子为木叉和慧俨。千佛岩僧伽变相雕22组僧伽行化情节,有12组可释读,开凿于元和、长庆年间。朝阳寺有5组僧伽行化情节,3组可释读,系九世纪上中叶的作品。此二铺僧伽变相与西禅寺、千佛崖同类题材有共同的粉本,是僧伽行化神迹"三十二化"系统的遗存,五代至宋初又形成了"三十六化"系统的僧伽变相,并在成都以东的宋代石窟中开凿。与僧伽相关的图像可分为四类,均产生于八世纪上中叶的长安,进而传入四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僧伽变相 三圣 成都以东 九世纪 观音信仰
下载PDF
从一片大足石刻千手观音表面金箔分析获得的信息 被引量:7
14
作者 周双林 陈卉丽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2013年第1期90-93,共4页
通过对一片大足千手观音脱落金箔的扫描电镜分析,发现了石刻贴金的工艺特征,如金箔的表面形态,金箔的成分,金箔之间的叠压关系,金箔与大漆的叠压关系,以及贴金过程中的缺陷。这些分析研究为了解大足石刻千手观音的制作工艺提供了科学信... 通过对一片大足千手观音脱落金箔的扫描电镜分析,发现了石刻贴金的工艺特征,如金箔的表面形态,金箔的成分,金箔之间的叠压关系,金箔与大漆的叠压关系,以及贴金过程中的缺陷。这些分析研究为了解大足石刻千手观音的制作工艺提供了科学信息,也为千手观音的修复提供了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千手观音 金箔 科学分析
下载PDF
黑水城X.2438号唐卡水月观音图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马莉 史忠平 《新疆艺术学院学报》 2015年第3期40-45,共6页
《俄藏黑水城艺术品I》刊布的"水月观音图"共五幅,其中X.2438号唐卡"水月观音图"比较特殊。此图不仅反映了水月观音图像在西夏的传播和演变,而且融中原风格、吐蕃风格、回鹘风格于一身,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
关键词 黑水城 唐卡 水月观音图
下载PDF
观音信仰与中国少数民族 被引量:3
16
作者 邢莉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18-124,共7页
观音信仰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不仅在汉族地区 ,也在少数民族地区广泛传播。观音崇拜对藏族、白族及古代契丹族均产生很深的影响 ,中国少数民族接受了观音 。
关键词 《梵像卷》 观音信仰 藏族 白族 契丹族 少数民族 藏传佛教 《契丹国志·经异录》
下载PDF
重庆龙多山田湾3号龛的造像题材与年代 被引量:5
17
作者 符永利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13,共9页
位于重庆合川区的龙多山石窟,在田湾3号龛出现一种比较特殊的造像题材以及组合关系,一直未引起调查者的重视,其神格与年代亦未判明。现于实际调查基础上,经排比分析确定,主尊应为跏趺坐达摩像,右侧为倚坐慧可像,左侧为宝志化现十一面观... 位于重庆合川区的龙多山石窟,在田湾3号龛出现一种比较特殊的造像题材以及组合关系,一直未引起调查者的重视,其神格与年代亦未判明。现于实际调查基础上,经排比分析确定,主尊应为跏趺坐达摩像,右侧为倚坐慧可像,左侧为宝志化现十一面观音像,年代大约在唐末五代时期。宝志化现十一面观音像在石窟考古中属于首次发现,其与达摩、慧可的组合也是新发现的实物例证,这为石窟造像研究提供了不可多得的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多山石窟 达摩 慧可 宝志 十一面观音
下载PDF
从“法华观音”到“华严观音”——莫高窟第464窟后室壁画定名及其与前室壁画之关系考论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元林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0-32,共13页
关于莫高窟第464窟后室所绘的“观音现身”画面,学界一直认为是一铺观音经变。但近年有研究者提出新说,认为是据《大乘庄严宝王经》所绘,故而将其定名为大“乘庄严宝王经变”,并推论南壁所绘“上师”人物形象为该经中提到的“阿苏啰”... 关于莫高窟第464窟后室所绘的“观音现身”画面,学界一直认为是一铺观音经变。但近年有研究者提出新说,认为是据《大乘庄严宝王经》所绘,故而将其定名为大“乘庄严宝王经变”,并推论南壁所绘“上师”人物形象为该经中提到的“阿苏啰”、诸多头戴冠饰的形象为“日天”“月天”诸天神。文章通过详细比较、分析这两种不同的定名,并对敦煌发现的西夏文《观音经》绘图刻本进行研究后认为,后室“观音现身”是根据《法华经·观音普门品》所绘,仍然是一铺观音经变,画面中出现所绘“国师”或“帝师”形象很可能与窟主个人有关。并在此基础上认为,后代只重绘了前室和甬道,而有意保留后室壁画,很可能是考虑到“观音现身”与“善财童子寻访善知识”二者之间有许多共同之处,因而进行了融通,而原本的“法华观音”也就转变为“华严观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观音现身 《大乘庄严宝王经》 西夏文《观音经》 西夏文《华严经》 善财童子五十三参
下载PDF
莫高窟第45窟观音经变时代新探 被引量:4
19
作者 沙武田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9-28,127-134,共10页
敦煌莫高窟第45窟为代表窟,窟内南壁观音经变同属唐代艺术精品,学界传统认为该铺经变为盛唐作品,是在洞窟营建之初与其他盛唐壁画同时绘制。但是经过我们对洞窟营建的考察发现,第45窟作为盛唐未完工中唐补绘洞窟,观音经变如同窟内其他... 敦煌莫高窟第45窟为代表窟,窟内南壁观音经变同属唐代艺术精品,学界传统认为该铺经变为盛唐作品,是在洞窟营建之初与其他盛唐壁画同时绘制。但是经过我们对洞窟营建的考察发现,第45窟作为盛唐未完工中唐补绘洞窟,观音经变如同窟内其他几身中唐补绘的观音、地藏菩萨像一样,实为洞窟停工后由后人续修补绘作品。与窟内及其他窟相关的盛唐、中唐壁画作一比较,发现其确与盛唐壁画有所区别,却与中唐壁画有所联系。同时,作为当时独特背景下观音信仰的流行,观音经变的绘制也符合具体的历史背景。分析的结果表明,莫高窟第45窟南壁观音经变,不大可能像传统观点认为的那样属于洞窟营建之初整体设计思想与布局观念指导下的一部分,绘制于盛唐第一次营建之时,而应该是受吐蕃战争影响下洞窟停工后的续修补绘作品。具体的时间有可能是沙州陷蕃(786)前,仍属盛唐时期,但不会早于东壁门南补绘盛唐观音立像;也有可能晚到沙州陷蕃后的中唐时期。无论如何,该铺观音经变作为洞窟停工后由后人续修补绘作品是可以肯定的。但并不因此而否定或贬低该铺经变之艺术、历史、学术价值,它作为莫高窟唐代艺术之精品与代表作仍无疑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莫高窟第45窟 观音经变 未完工窟 补绘
下载PDF
敦煌出雕版墨印填色版画刍议 被引量:2
20
作者 马德 胡发强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56-169,共14页
敦煌莫高窟藏经洞出土的美术品中有一定数量的雕版印画,其中的几幅墨印填色者,以独存的填色《大悲救苦观音菩萨》色彩最为丰富和完整。敦煌填色版画是中国套色版画的先声,也是影响日本浮世绘的中国版画艺术渊源,在世界美术史上具有重要... 敦煌莫高窟藏经洞出土的美术品中有一定数量的雕版印画,其中的几幅墨印填色者,以独存的填色《大悲救苦观音菩萨》色彩最为丰富和完整。敦煌填色版画是中国套色版画的先声,也是影响日本浮世绘的中国版画艺术渊源,在世界美术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敦煌观音版画 填色美术 明清版画 浮世绘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