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tudies on Enhancing Yield of Embryos in Microspore Culture of Brassica napus L. 被引量:1
1
作者 李浩杰 蒲晓斌 +2 位作者 张锦芳 蒋俊 蒋梁材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CAS 2009年第4期37-40,共4页
In ecological zone of Chengdu, Sichuan, microspore culture was carried out in Brassica napus L. to study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n microspore culture.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temperature on microspore formation s... In ecological zone of Chengdu, Sichuan, microspore culture was carried out in Brassica napus L. to study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n microspore culture.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temperature on microspore formation stage, day and night temperature, disinfection solution of buds, cultivation concentration on microspore and strain-age were both important influencing factors on microspore culture. At a temperature below 5 ℃ or above 20 ℃, the material had a much lower embryo producing rate or even could not produce any embryo, but at the optimum temperature of 10 -15 ℃ the embryo yield was up to 300 pieces per bud; the best cultivation effect appeared when 0. 1% HgCl2 was used for disin- fection; the best density of microspore was 3 -4 buds per dish; In 2009, while strain-age was from 125 d to 150 d, the microspore embryo yield increased as strain-age increased. When stain-age was 150 days, the microspore embryo yield was up to the highest, but the yield declined after 150 day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rassica napus L. Isolated microspore culture Technical system Stain-age embryo yield
下载PDF
In Vitro Somatic Embryogenesis in Some Oil Yielding Tropical Tree Species
2
作者 Premananda Das 《American Journal of Plant Sciences》 2011年第2期217-222,共6页
Somatic embryogenesis was achieved in two oil yielding tropical tree species i.e. Simarouba glauca & Azadirachta indica using immature zygotic embryos as explants on Murashige and Skoog (MS) medium supplemented wi... Somatic embryogenesis was achieved in two oil yielding tropical tree species i.e. Simarouba glauca & Azadirachta indica using immature zygotic embryos as explants on Murashige and Skoog (MS) medium supplemented with 0.5 – 1.5 mg/l benzylaminopurine (BA) and 2.0 - 3.0 mg/l NAA (1-napthaleneacetic acid) or 2, 4-D (2,4-dichlorophenoxyacetic acid) and 3% sucrose. MS medium containing 1.0 mg/l BA and 2.0 mg/l NAA was noted to be the most effective in inducing friable embryogenic callus (FEC) in Simarouba glauca;the number of somatic embryos per culture varied in MS medium supplemented with 1.0 – 1.5 mg/l BA and 1.0 mg/l NAA. In Azadirachta indica, somatic embryos developed on MS medium supplemented with 0.5 mg/l BA and 1.5 – 2.0 mg/l 2,4-D which were in various shapes and sizes after the first subculture on MS medium supplemented with 0.25 mg/l abscisic acid. The somatic embryos which developed shoots were isolated and rooted in 1/2 strength MS medium supplemented with 0.25 mg/l abscisic acid and 2% sucrose. About 25% of embryos germinated within 20 days of culture in case of Simarouba glauca and 62% in Azadirachta indica. The somatic embryo-derived plantlets were transferred to the field after being hardened in the climate controlled hardening chamb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MATIC embryoGENESIS IMMATURE Zygotic embryos Growth Regulators Oil yielding TROPICAL Tree
下载PDF
基于小孢子培养创制DW871矮秆彩色油菜新种质
3
作者 杨元雨 张瑞茂 +8 位作者 黄莎 李杨 高志宏 王芳 王转转 王敏 赵德刚 宋莉 李超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62-771,共10页
彩色油菜具有油用和观赏价值,因易种植、花色鲜艳和开花时间长等特点备受关注。然而,目前报道彩色油菜多为高芥酸、高硫甙的高秆株型,不满足兼作观赏和油用推广应用要求。因此,选育品质优良、株型适宜的彩色油菜新种质是观赏油菜的育种... 彩色油菜具有油用和观赏价值,因易种植、花色鲜艳和开花时间长等特点备受关注。然而,目前报道彩色油菜多为高芥酸、高硫甙的高秆株型,不满足兼作观赏和油用推广应用要求。因此,选育品质优良、株型适宜的彩色油菜新种质是观赏油菜的育种目标之一。本研究中以具有特异花序性状、观赏价值大的DW871为基础材料,与普通彩色高秆油菜杂交后,F1代利用小孢子培养技术创制具有DW871特性同时品质优良的彩色花新种质。研究表明,采用前期集成的油菜小孢子培养技术,产胚率达到了312~507胚/蕾,共纯合到14株彩色花油菜,其中白色花5株,橘红色花4株,金桔色花5株。经过农艺性状调查和品质分析,从DH植株中筛选出的Y57是一株含有DW871特异花序、矮杆、金桔色花、品质“双低”的优良新种质,株高88 cm,一次分支数18个,含油量39%,蛋白质含量25.96%,芥酸为0.95%,硫苷为28.15μmol/g饼,是培育集观赏和油用价值的甘蓝型彩色油菜新种质,具有较高的利用价值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小孢子培养 产胚率 彩色油菜种质 DW871
下载PDF
玉米双胚遗传机制研究进展
4
作者 高婧 秦梦凡 +1 位作者 李坤 李武 《中国农学通报》 2024年第29期1-7,共7页
高产一直是玉米育种的研究热点,传统方式提高玉米产量已进入瓶颈期,玉米双胚这种特殊遗传现象可能为获得高产提供突破性方向。为了解双胚现象发生的遗传机制,本文归纳了包括玉米等多种作物双胚、多胚现象的前人研究,从多维度整合了相关... 高产一直是玉米育种的研究热点,传统方式提高玉米产量已进入瓶颈期,玉米双胚这种特殊遗传现象可能为获得高产提供突破性方向。为了解双胚现象发生的遗传机制,本文归纳了包括玉米等多种作物双胚、多胚现象的前人研究,从多维度整合了相关的遗传表现、细胞学观察、生理生化特性、分子机制研究等内容。此外,本文总结了有关双胚的部分研究方法,为双胚性状的分子遗传机制及玉米高产育种研究提供可行性参考。通过前人研究,本文发现玉米双胚基因挖掘方面暂未有突破性进展,因此预测有关双胚现象的研究重点仍是影响双胚性状表达的关键遗传位点的定位与候选基因的挖掘,以进一步解析玉米双胚现象的分子网络机制,为指导玉米高产育种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双胚现象 高产 遗传位点 双胚基因 分子机制 高产育种
下载PDF
主动免疫抑制素提高奶牛超数排卵胚胎产量的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李超 梅承 +5 位作者 朱玉林 薛建华 钟寿坤 麻柱 张胜利 施振旦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2624-2628,共5页
【目的】研究免疫抑制素提高奶牛超数排卵的效率以提高胚胎产量。【方法】免疫组首次免疫抑制素α亚基融合蛋白(1mg·头-1)与白油佐剂混合乳液,首免后第28、56d分别进行2次加强免疫,剂量为0.5mg·头-1。对照组同时注射生理盐水... 【目的】研究免疫抑制素提高奶牛超数排卵的效率以提高胚胎产量。【方法】免疫组首次免疫抑制素α亚基融合蛋白(1mg·头-1)与白油佐剂混合乳液,首免后第28、56d分别进行2次加强免疫,剂量为0.5mg·头-1。对照组同时注射生理盐水与白油佐剂的混合乳液。在第二次加强免疫后10d,采用FSH四日递减法进行超排处理,并根据母牛发情表现进行人工授精,试验一使用常规冷冻精液输精,试验二使用分离的雌性精子输精,输精后第7天进行冲胚。【结果】主动免疫抑制素能够有效提高血液抗抑制素抗体效价。试验一,免疫抑制素组头均获胚/卵总数为(15.8±2.8)枚,显著高于对照组(8.3±1.5)枚(P<0.05);头均可移植胚胎数为(9.6±3.1)枚,稍高于对照组的(5.8±1.6)枚(P>0.05)。试验二,免疫抑制素组发情时间早于对照组(P<0.05);输精后第7天血液孕酮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头均获胚胎总数和头均可移植胚胎数分别为(15.4±1.9)枚和(5.7±0.7)枚,显著高于对照组的(9.1±1.2)枚和(3.1±0.5)枚(P<0.05);免疫组获得的一级胚胎为(3.8±1.0)枚,占总可移植胚数的5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0.6±0.2)枚或19.8%(P<0.05)。【结论】主动免疫抑制素能够促进牛卵泡发育、提高超排效率和胚胎产量,在使用性控精液输精时不仅大幅提高雌性胚胎数量,同时大幅提高胚胎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奶牛 免疫抑制素 超数排卵 胚胎产量
下载PDF
甘蓝型油菜小孢子培养影响因素的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李浩杰 蒲晓斌 +2 位作者 张锦芳 蒋俊 蒋梁材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3期82-85,共4页
对四川成都生态区甘蓝型油菜进行游离小孢子培养,对小孢子培养的影响因素作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小孢子形成阶段的温度及昼夜温差、花蕾消毒液、小孢子培养浓度及株龄都是影响小孢子胚产量的因素,小孢子形成阶段的温度以10~15℃,... 对四川成都生态区甘蓝型油菜进行游离小孢子培养,对小孢子培养的影响因素作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小孢子形成阶段的温度及昼夜温差、花蕾消毒液、小孢子培养浓度及株龄都是影响小孢子胚产量的因素,小孢子形成阶段的温度以10~15℃,昼夜温差5℃左右胚产量最高达到300枚/蕾,温度低于5℃或高于20℃胚产量都较低甚至不出胚;花蕾消毒液以0.1%的HgCl2果较好,培养浓度以3~4蕾/皿较好;2009年成都生态环境下,株龄从125天到150天,胚产量随着株龄增加而增加,到141天达到最高,后逐渐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游离小孢子培养 技术体系 株龄 胚产量
下载PDF
巨胚稻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13
7
作者 章清杞 张书标 +1 位作者 黄荣华 杨仁崔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034-1037,共4页
对通过辐射诱变获得的巨胚稻品系及它们相应的非巨胚对照的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认为:(1)直接辐照诱变获得的巨胚稻品系与相应原非巨胚稻相比,在主要农艺性状和有效穗、穗粒数、结实率3个产量性状上十分相似,差异不显著,但巨胚... 对通过辐射诱变获得的巨胚稻品系及它们相应的非巨胚对照的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认为:(1)直接辐照诱变获得的巨胚稻品系与相应原非巨胚稻相比,在主要农艺性状和有效穗、穗粒数、结实率3个产量性状上十分相似,差异不显著,但巨胚稻千粒重下降1.90-3.13 g,进而使理论产量和实际产量也相应下降;巨胚稻的粒重和容重均比相应非巨胚稻显著减小,但巨胚稻绝对胚重是非巨胚对照的1.69-2.04倍,相对胚重是非巨胚对照的1.97-2.47倍;(2)通过杂交选育的2个巨胚恢复系同它们相应非巨胚对照的农艺和产量性状则差异较大,绝对胚重和相对胚重也均比相应亲本提高,分别是相应对照的2.06倍和1.75倍(绝对胚重)及2.42倍和2.04倍(相对胚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胚稻 农艺性状 产量性状 糙米粒形 胚重
下载PDF
不同栽培方式对粳型巨胚稻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4
8
作者 戴红燕 张荣萍 +1 位作者 华劲松 蔡光泽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79-183,共5页
用粳型巨胚稻新品系西巨胚1号为试验对象,以常规粳稻‘合系22-2’作对照,采用淹水、旱种和垄畦等三种栽培方式进行种植,研究不同栽培方式对粳型巨胚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巨胚稻的穗粒数和有效穗受栽培方式的影响较大,与产量的... 用粳型巨胚稻新品系西巨胚1号为试验对象,以常规粳稻‘合系22-2’作对照,采用淹水、旱种和垄畦等三种栽培方式进行种植,研究不同栽培方式对粳型巨胚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巨胚稻的穗粒数和有效穗受栽培方式的影响较大,与产量的相关性大,采用垄畦栽培可以获得比淹水和旱作都高的产量;栽培方式对巨胚稻米的外观形状、糙米率、蛋白质和直链淀粉含量等影响不大,但对垩白粒率和垩白面积影响较大。因此,在巨胚稻生产过程中建议采用垄畦栽培以获得最大产量和最优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栽培方式 粳型巨胚稻 产量 品质
下载PDF
巨胚杂交稻的农艺及产量性状 被引量:4
9
作者 章清杞 黄荣华 +3 位作者 张书标 白德朗 陈健勇 杨仁崔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2007年第2期33-36,共4页
以2个巨胚不育系及其相应的2个非巨胚不育系,3个巨胚恢复系、2个非巨胚恢复系为材料,配制一套共20个半双列杂交组合,研究巨胚(ge)基因对杂交稻的若干生物学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ge基因对杂交稻主要农艺性状和部分产量性状没有显著影响,... 以2个巨胚不育系及其相应的2个非巨胚不育系,3个巨胚恢复系、2个非巨胚恢复系为材料,配制一套共20个半双列杂交组合,研究巨胚(ge)基因对杂交稻的若干生物学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ge基因对杂交稻主要农艺性状和部分产量性状没有显著影响,但ge基因使杂交稻的千粒重、容重、理论产量和实际产量下降,且只有在纯合时才有显著表达。含杂合geGE基因也使其上述性状有所下降,但幅度明显小于gege纯合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胚杂交稻 农艺性状 产量性状 糙米粒形
下载PDF
以鲁西黄牛为受体的高产奶牛胚胎移植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江成 司振书 王桂英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407-1409,共3页
以自然发情的鲁西黄牛为受体,移植经性控技术生产的高产奶牛7日龄雌性冷冻胚胎,共移植合格受体牛5 516头,移植后60~80 d进行直肠孕检,怀孕2 228头,移植准胎率为40.39%;共繁殖奶牛犊牛1 346头,其中母牛1 279头,公牛67头,胚胎性别控制率... 以自然发情的鲁西黄牛为受体,移植经性控技术生产的高产奶牛7日龄雌性冷冻胚胎,共移植合格受体牛5 516头,移植后60~80 d进行直肠孕检,怀孕2 228头,移植准胎率为40.39%;共繁殖奶牛犊牛1 346头,其中母牛1 279头,公牛67头,胚胎性别控制率为95.02%。左侧与右侧卵巢排卵移植准胎率分别为35.14%和43.15%,差异极显著(P<0.01);春季与秋季的移植准胎率分别为36.93%和43.53%,秋季明显高于春季,差异极显著(P<0.01);黄牛不同黄体级别A级、B级、C级的准胎率分别为39.16%、41.70%和33.42%,A级与B级移植准胎率差异不显著(P>0.05),B级与C级移植准胎率差异极显著(P<0.01);移植单胚与双胚的受体牛准胎率分别为40.73%和38.24%,差异不显著(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西黄牛 胚胎移植 高产奶牛
下载PDF
通过成熟胚离体培养获得巨胚水稻新品种及性状和稻米品质分析 被引量:13
11
作者 任永刚 张建中 +3 位作者 张红梅 白洁 刘德骏 李建粤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年第3期289-294,共6页
通过粳型水稻"超2-10"成熟胚离体培养获得巨胚突变体,经过3年种植观察,巨胚性状能够稳定遗传,被暂定名为"上师大5号",现已通过上海市水稻新品种审定.比较"超2-10"和"上师大5号"稻谷品质指标显... 通过粳型水稻"超2-10"成熟胚离体培养获得巨胚突变体,经过3年种植观察,巨胚性状能够稳定遗传,被暂定名为"上师大5号",现已通过上海市水稻新品种审定.比较"超2-10"和"上师大5号"稻谷品质指标显示,由正常胚突变为巨胚后,主要影响稻谷加工品质.比较"超2-10"和"上师大5号"9种农艺性状和5种与产量相关性状,除了稻谷千粒重两者差异达到极显著外,其他性状都无显著差异,由此更证实了在"超2-10"水稻成熟胚离体培养环节发生巨胚性状突变而形成了"上师大5号"巨胚水稻.与目前已有的其他巨胚水稻报道比较,"上师大5号"水稻在不同地区试种中都能够表现出较高的产量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体培养突变 巨胚 稻谷品质指标 农艺性状 与产量相关性状 试种
下载PDF
栽培方式对粳型巨胚稻干物质积累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荣萍 马均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228-233,共6页
为了研究不同栽培方式对粳型巨胚稻各器官干物质积累动态及产量构成的影响,用粳型巨胚稻新品系‘西巨胚1号’为试验对象,以常规粳稻‘合系22-2’作对照。采用淹水、旱种和垄畦3种栽培方式进行种植,大田的移栽规格为(20+14)cm×14cm... 为了研究不同栽培方式对粳型巨胚稻各器官干物质积累动态及产量构成的影响,用粳型巨胚稻新品系‘西巨胚1号’为试验对象,以常规粳稻‘合系22-2’作对照。采用淹水、旱种和垄畦3种栽培方式进行种植,大田的移栽规格为(20+14)cm×14cm宽窄行双行种植,每穴种2苗,采用随机区组设计,3次重复。详细记载生育进程;于孕穗期、齐穗期和成熟期每个处理取4穴测定其叶面积和干物质重;成熟后,每处理取10穴考种测其产量性状,全小区收割计产。结果表明,3种栽培方式中,垄畦栽培下巨胚稻植株的分蘖增多,茎叶干物质积累较多,有利于构建早期高产群体;生育后期延长了叶片的寿命,提高了干物质运转率,有效穗和穗粒数显著增加,从而提高了稻谷产量。因此,在巨胚稻生产中建议采用垄畦栽培以提高物质积累和运转和获得最大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胚稻 栽培方式 干物质积累 产量
下载PDF
不同栽培方式对粳型巨胚稻产量性状相关性及通径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荣萍 戴红燕 +2 位作者 蔡光泽 朱晓娟 胡志琴 《西昌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年第4期16-18,共3页
以西巨胚1号为试验材料,比较了淹水、旱种、垄畦3种不同栽培方式下的水稻产量性状,并对其进行了相关及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垄畦栽培方式下,西巨胚1号产量比淹水栽培下增产24.33%,产量构成较合理,有效穗、穗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都显著提... 以西巨胚1号为试验材料,比较了淹水、旱种、垄畦3种不同栽培方式下的水稻产量性状,并对其进行了相关及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垄畦栽培方式下,西巨胚1号产量比淹水栽培下增产24.33%,产量构成较合理,有效穗、穗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都显著提高;旱种下产量各构成因素均有较大幅度下降,导致减产显著。有效穗、每穗粒数和结实率与产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千粒重和产量呈显著正相关,而有效穗数与每穗粒数、有效穗数与千粒重、每穗粒数与千粒重呈较弱的负相关,因此,生产上巨胚稻栽培建议采用垄畦栽培方式更有利于其产量形成,在制定巨胚稻高产栽培措施时,应加强稻田水分管理,在提高千粒重的同时,主攻并协调好有效穗数和每穗粒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粳型巨胚稻 栽培方式 产量 相关性 通径分析
下载PDF
施氮量对巨胚水稻产量、品质及γ-氨基丁酸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4
14
作者 胡明明 兰艳 +8 位作者 彭立功 李从美 陈光毅 况湖东 何星枚 杨洪 张秋秋 梁朝德 李天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947-1963,共17页
【目的】巨胚水稻富含对人体具有多种调节功能的γ-氨基丁酸(GABA),明确施氮量对巨胚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以期为巨胚水稻合理施用氮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20—2021年在四川农业大学崇州市现代化农业科研园区进行大田试验,以巨... 【目的】巨胚水稻富含对人体具有多种调节功能的γ-氨基丁酸(GABA),明确施氮量对巨胚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以期为巨胚水稻合理施用氮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20—2021年在四川农业大学崇州市现代化农业科研园区进行大田试验,以巨胚水稻J20和常规水稻越光为材料,设置0(N_(0))、90(N_(90))、135(N_(135))、180(N_(180))、225(N_(225))kg/hm^(2)5个施氮水平,测定了不同处理下巨胚水稻产量、加工品质、外观品质、淀粉RVA谱特征值、食味值、蛋白质含量、17种水解氨基酸含量及功能成分γ-氨基丁酸含量。【结果】两水稻品种的产量均以N_(135)处理最高,这与其具有较高的有效穗数和每穗颖花数有关。随着施氮量增加,稻米的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率、GABA含量和胚重量呈先增后降的趋势;垩白粒率、垩白度呈先降后增的趋势,均以N_(135)处理最低;米质、功能成分GABA含量和胚重量在施氮量高于135 kg/hm^(2)后均下降。随着施氮量的增加,稻米的峰值黏度显著下降,各施氮处理的平均峰值黏度较N_(0)处理分别下降了7.44%(J20)和9.74%(越光),崩解值、消减值和糊化温度对施氮量总体上不敏感;J20外观、口感和食味值随着施氮量增加而显著下降,各施氮处理的平均食味值较N_(0)处理下降了10.73%,越光水稻外观、口感和食味值表现为N_(135)>N_(0)>N_(90)>N_(180)>N_(225),但N_(135)与N_(0)处理外观品质差异不显著。随着施氮量增加,两个品种的蛋白质含量均呈增加趋势,N_(225)处理达到最大,分别较N_(0)处理增加了10.29%(J20)和8.62%(越光);各水解氨基酸的含量也整体呈增加趋势,N_(225)处理下两个品种的氨基酸总量、必需氨基酸含量、非必需氨基酸含量分别较N_(0)处理增加了29.25%、23.49%、31.68%(J20)和19.34%、14.88%、21.33%(越光)。根据水稻产量、糙米率、整精米率、垩白粒率、GABA含量与施氮量建立的效应方程计算得出,两品种高产优质的适宜施氮范围为130~140 kg/hm^(2)。与常规水稻越光相比,巨胚水稻J20的产量、整精米率、崩解值和食味值对氮肥更敏感,且相同施氮量下J20的蛋白质含量、水解氨基酸总量及GABA含量均高于越光。【结论】合理施用氮肥可有效提高巨胚水稻的产量,改善加工、外观及营养品质,但过量施氮导致稻米蒸煮食味品质变劣;在本试验条件下,实现巨胚水稻J20高产优质、功能特性俱佳的适宜施氮量为130~140 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胚水稻 施氮量 产量 品质 Γ-氨基丁酸
下载PDF
巨胚稻恢复系的生物学特性 被引量:1
15
作者 林德雄 郑植 章清杞 《亚热带农业研究》 2013年第1期1-4,共4页
以通过杂交选育的6个巨胚稻恢复系品系FgeR1、FgeR2、FgeR3、FgeR4、FgeR5和FgeR6及辐照诱变获得的巨胚稻恢复系明恢86geR(Mge86R)为材料,非巨胚稻明恢86(M86)为对照,分析其农艺、产量、糙米及胚性状。结果表明,通过辐照诱变获得的巨胚... 以通过杂交选育的6个巨胚稻恢复系品系FgeR1、FgeR2、FgeR3、FgeR4、FgeR5和FgeR6及辐照诱变获得的巨胚稻恢复系明恢86geR(Mge86R)为材料,非巨胚稻明恢86(M86)为对照,分析其农艺、产量、糙米及胚性状。结果表明,通过辐照诱变获得的巨胚稻Mge86R主要农艺性状与M86较为相似,而通过杂交选育的巨胚稻恢复系主要农艺性状与M86差异较大;7个巨胚稻恢复系产量构成因素存在一定差异,理论产量也有高有低,其中FgeR3、FgeR4和FgeR5产量水平与M86相当;巨胚稻恢复系绝对胚重和相对胚重都大大提高,巨胚稻绝对胚重是M86的2.05-2.73倍,相对胚重是M86的1.92-2.97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胚稻恢复系 农艺性状 产量性状 糙米性状 胚重
下载PDF
Control of Rice Embryo Development, Shoot Apical Meristem Maintenance, and Grain Yield by a Novel Cytochrome P450 被引量:21
16
作者 Weibing Yang Mingjun Gao +8 位作者 Xin Yin Jiyun Liu Yonghan Xu Longjun Zeng Qun Li Shubiao Zhang Junmin Wang Xiaoming Zhang Zuhua He 《Molecular Plant》 SCIE CAS CSCD 2013年第6期1945-1960,共16页
Angiosperm seeds usually consist of two major parts: the embryo and the endosperm. However, the molec- ular mechanism(s) underlying embryo and endosperm development remains largely unknown, particularly in rice, th... Angiosperm seeds usually consist of two major parts: the embryo and the endosperm. However, the molec- ular mechanism(s) underlying embryo and endosperm development remains largely unknown, particularly in rice, the model cereal. Here, we report the identification and functional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rice GIANT EMBRYO (GE) gene. Mutation of GE resulted in a large embryo in the seed, which was caused by excessive expansion of scuteUum cells. Post-embryonic growth of ge seedling was severely inhibited due to defective shoot apical meristem (SAM) mainte- nance. Map-based cloning revealed that GE encodes a CYP78A subfamily P450 monooxygenase that is localized to the endoplasmic reticulum. GE is expressed predominantly in the scutellar epithelium, the interface region between embryo and endosperm. Overexpression of GE promoted cell proliferation and enhanced rice plant growth and grain yield, but reduced embryo size, suggesting that GE is critical for coordinating rice embryo and endosperm development. Moreover, transgenic Arabidopsis plants overexpressing AtCYP78AlO, a GE homolog, also produced bigger seeds, implying a con- served role for the CYP78A subfamily of P450s in regulating seed development. Taken together, our results indicate that GE plays critical roles in regulating embryo development and SAM maintenan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mbryo ENDOSPERM shoot apical meristem cytochrome P450 grain yield rice.
原文传递
油菜受粉期胚囊的退化对其产量的影响初探
17
作者 田秀英 Case.,LV 《内蒙古林学院学报》 1995年第3期34-38,共5页
开花三天之内授粉,油菜结实率最高。开花三天以后授粉,在子房基部偶然有个别胚珠膨大,但没见到成熟的种子,一般地,开花三天后胚囊内容物开始退化,到六天时,退化至珠被细胞。
关键词 油菜 芸苔属 胚囊 产量
下载PDF
鸡胚注射肉碱对肉鸡孵化率、生长和屠宰性能的影响
18
作者 冯云霞 王路 惠永华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68-71,共4页
文章旨在研究体外鸡胚注射肉碱对肉鸡孵化率及出壳后49 d肉鸡生长性能和屠宰性能的影响。鸡胚在孵化第18天通过羊膜注射0.6、2.4和9.6 mg左旋肉碱/100μL稀释液,此外还有3个对照组(非注射组、穿孔组和注射稀释液组),评估肉鸡孵化率、生... 文章旨在研究体外鸡胚注射肉碱对肉鸡孵化率及出壳后49 d肉鸡生长性能和屠宰性能的影响。鸡胚在孵化第18天通过羊膜注射0.6、2.4和9.6 mg左旋肉碱/100μL稀释液,此外还有3个对照组(非注射组、穿孔组和注射稀释液组),评估肉鸡孵化率、生长期肉鸡死亡率、增重、采食量和料比以及屠宰性能指标(屠宰率、腹脂、小腿肌、大腿肌、鸡翅和胸肌占比)。结果发现:鸡胚注射左旋肉碱对受精蛋孵化率无显著影响(P>0.05),但随左旋肉碱注射量的增加,受精蛋孵化率和仔鸡出壳时间有升高趋势(P=0.08)。鸡胚注射左旋肉碱对出壳后49 d肉鸡生长性能、死亡率及屠宰性能指标均无显著影响(P>0.05)。结论:鸡胚注射0.6、2.4和9.6 mg左旋肉碱/100μL稀释液对出壳后肉鸡生长性能和屠宰性能无显著影响,但可以改善肉鸡出壳时间和受精蛋孵化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胚 肉碱 肉鸡 孵化率 生长性能 屠宰性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