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3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故宫博物院图书馆藏康熙《御制文第四集》稿本考述
1
作者 杨国彭 《图书馆研究与工作》 2024年第1期85-92,共8页
故宫博物院图书馆藏康熙《御制文第四集》稿本一部三十册,是雍正年间内府编订《御制文第四集》时形成的一部修改稿本。其内容有可能是在康熙间王掞编录本的基础上修改而成的。该书通过夹条和浮签等形式呈现了修订的过程,并在收录篇章、... 故宫博物院图书馆藏康熙《御制文第四集》稿本一部三十册,是雍正年间内府编订《御制文第四集》时形成的一部修改稿本。其内容有可能是在康熙间王掞编录本的基础上修改而成的。该书通过夹条和浮签等形式呈现了修订的过程,并在收录篇章、文辞表述、人物评价、诗文字句、人名地名译法和涉及康熙诸皇子记述等方面不同于刊本。该稿本是对康熙朝史料的还原和补充,诗文部分则保留了康熙帝诗稿原文。同时,该稿本也展现了雍正帝修改康熙稿本的意图,并呈现了雍正朝内府稿本的修订方式,因此具有重要学术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熙帝 《御制文第四集》 稿本 雍正帝
下载PDF
准噶尔问题视域下的清廷对俄外交实践
2
作者 万雪玉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2期41-48,共8页
康雍乾时期的清廷对俄外交,以西北边疆统一和西南边疆巩固为核心,经历了一百余年的发展演变:由康熙与噶尔丹对峙时期的《尼布楚条约》及图里琛使团出访,经雍正与策妄阿拉布坦父子和战相兼时期的《恰克图条约》及两个访俄使团,到乾隆时... 康雍乾时期的清廷对俄外交,以西北边疆统一和西南边疆巩固为核心,经历了一百余年的发展演变:由康熙与噶尔丹对峙时期的《尼布楚条约》及图里琛使团出访,经雍正与策妄阿拉布坦父子和战相兼时期的《恰克图条约》及两个访俄使团,到乾隆时期围绕准噶尔和土尔扈特“逃人”问题展开的激烈外交争锋,铺陈出中俄两国外交实践的丰富内涵。清廷为解决准噶尔问题延续近百年的外交谋划,构成了清朝大一统国家边疆形成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康雍乾时期具有近代特质的对俄外交实践与中国传统的“理藩思想”一主一辅,形成了清廷前期外交服务内政的双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问题 康雍乾时期 外交实践 双规机制
下载PDF
雍正年间“台湾北路番乱事件”再研究
3
作者 齐笑婕 《台湾研究集刊》 2023年第1期104-121,共18页
雍正年间“台湾北路番乱事件”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第一阶段由大甲西社主导的“番乱”倾向于“泄愤”,因未触及清廷在台统治,官府在剿抚初期偏重于“安抚”;第二阶段由牛骂、沙辘、南大肚三社主导的“番乱”具有明显的“谋逆”倾向... 雍正年间“台湾北路番乱事件”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第一阶段由大甲西社主导的“番乱”倾向于“泄愤”,因未触及清廷在台统治,官府在剿抚初期偏重于“安抚”;第二阶段由牛骂、沙辘、南大肚三社主导的“番乱”具有明显的“谋逆”倾向,且南、北二路在这一阶段皆有暴动发生,因此官方采取“重兵围剿”方式进行平叛。此次“番乱”处理中官方的被动应对与民间力量的主导性作用,共同反映了国家视野下地方治理偏重“治官”的有效性与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巡台御史 雍正皇帝 大甲西社 剿抚
下载PDF
雍正“改土归流”辩 被引量:3
4
作者 吴丽华 魏薇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1年第1期12-20,共9页
大规模"改土归流"是发生于清雍正朝的一个重大历史事件,如何认识和评价"改土归流",学界尚有不同看法。雍正改流,并非个人随心所欲,而是以"大一统"理论为依据,顺应历史发展趋势而采取的一项重大决策。不... 大规模"改土归流"是发生于清雍正朝的一个重大历史事件,如何认识和评价"改土归流",学界尚有不同看法。雍正改流,并非个人随心所欲,而是以"大一统"理论为依据,顺应历史发展趋势而采取的一项重大决策。不能因为在改流中引发武装对抗,造成血流伤亡,就将其全盘否定,而应该以历史发展的眼光来看待这一问题,既要看到清廷以武力强制改流,甚至在某些地方有扩大化的倾向,这是由封建王朝历史局限性所决定的,更应强调"改土归流"的实质是完成国家的真正统一,是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一场社会变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雍正 改土归流 大一统 社会变革
下载PDF
清雍正朝改土归流的原因、策略与效用 被引量:19
5
作者 方铁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59-65,共7页
清雍正朝的改土归流是一次重要的社会变革,也是明代以来诸多改土归流中规模最大的一次。本文根据新近披露的边疆大吏奏疏和其他史料,探讨此次改流的原因、实现改流的策略以及改流产生的效用,对以往的一些观点亦提出商榷,同时总结清雍正... 清雍正朝的改土归流是一次重要的社会变革,也是明代以来诸多改土归流中规模最大的一次。本文根据新近披露的边疆大吏奏疏和其他史料,探讨此次改流的原因、实现改流的策略以及改流产生的效用,对以往的一些观点亦提出商榷,同时总结清雍正朝施政的若干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雍正朝 改土归流 原因、策略与效用
下载PDF
乾隆初政与乾隆帝性格 被引量:10
6
作者 冯尔康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5-41,共7页
乾隆初政在许多方面改变雍正朝的政策,在某种意义上说是翻前朝的案,执行乾隆帝宽严相济的施政方针。这种改变除了当时的政治环境因素,还在于他谋求美誉,树立个人权威。乾隆初政起到了稳定社会的作用,反映乾隆帝具有高度的政治调适力,也... 乾隆初政在许多方面改变雍正朝的政策,在某种意义上说是翻前朝的案,执行乾隆帝宽严相济的施政方针。这种改变除了当时的政治环境因素,还在于他谋求美誉,树立个人权威。乾隆初政起到了稳定社会的作用,反映乾隆帝具有高度的政治调适力,也体现出他与康熙帝、雍正帝的不同性格——刚柔相济,执两用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乾隆初政 雍正 乾隆帝性格 宽严相济 执两用中
下载PDF
应正确解读雍正朝的改土归流 被引量:8
7
作者 李世愉 《青海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5-11,共7页
雍正朝的改土归流是历史上规模最大、影响最深的一次改流活动,成为清代土司制度发生根本性变化的转折点。那种认为雍正朝的改土归流是为了防止西南地方势力转化倒戈、策应漠西蒙古南下而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的观点是没有历史根据的。另外... 雍正朝的改土归流是历史上规模最大、影响最深的一次改流活动,成为清代土司制度发生根本性变化的转折点。那种认为雍正朝的改土归流是为了防止西南地方势力转化倒戈、策应漠西蒙古南下而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的观点是没有历史根据的。另外,从制度层面考察,雍正改流后,不仅在土司职衔的设置、承袭制度、贡赋制度、奖惩制度等方面发生了重大变化,还创立了土司分袭制度、安插制度,推行了土司养廉及分别流土考成等条例。因此,认为雍正朝改土归流不是针对土司制度的改革的结论也是难以成立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雍正 改土归流 漠西蒙古 土司制度
下载PDF
雍正朝黑龙江将军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臧廷秋 吴丽华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3期48-56,共9页
雍正朝的黑龙江将军们与皇帝之间的关系亲疏远近各不相同,亲有亲近的缘由,疏有疏远的成因。一般说来,君臣关系的亲疏取决于臣子的身份和地位。然而,雍正帝与黑龙江将军们的关系状态却主要取决于将军们的名声、品行和才干。雍正帝对臣工... 雍正朝的黑龙江将军们与皇帝之间的关系亲疏远近各不相同,亲有亲近的缘由,疏有疏远的成因。一般说来,君臣关系的亲疏取决于臣子的身份和地位。然而,雍正帝与黑龙江将军们的关系状态却主要取决于将军们的名声、品行和才干。雍正帝对臣工的名声、品行格外关注,这与其治国理政务实性有密切的关联。雍正朝五位黑龙江将军因各自能力不同而展示出各异的治理特色。他们虽在地方治理方面或多或少做了一些实事,但是边政管理有余,开发建设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雍正朝 黑龙江将军 地方治理
下载PDF
《红楼梦》“木石”考论 被引量:11
9
作者 陈洪 《文学与文化》 2016年第3期24-35,共12页
"木石"一词在《红楼梦》中有点题的功能,意蕴深厚。其词源意义则含有士大夫相对于统治者的疏离姿态。而雍正皇帝在一部颁行天下的《世宗宪皇帝朱批谕旨》之中,大量使用"非木石"一语,形成十分鲜明的文本特征。考虑... "木石"一词在《红楼梦》中有点题的功能,意蕴深厚。其词源意义则含有士大夫相对于统治者的疏离姿态。而雍正皇帝在一部颁行天下的《世宗宪皇帝朱批谕旨》之中,大量使用"非木石"一语,形成十分鲜明的文本特征。考虑到曹家与雍正皇帝的刻骨怨怼,小说中这一词语以及相关意象,不无"违碍"之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石 红楼梦 雍正 谕旨 违碍
下载PDF
东洋文库藏雍乾两朝《镶红旗档》概述 被引量:2
10
作者 柳泽明 阿拉腾 《满语研究》 CSSCI 2012年第1期35-48,共14页
东洋文库藏雍正、乾隆两朝《镶红旗档》日文译本于1972年、1983年出版,汉文译本于1987年出版。该档所包含的镶红旗满洲旗人的历史资料内容丰富而广泛,全面反映了雍乾两朝八旗社会的政治、军事、经济活动。了解雍乾《镶红旗档》中奏折的... 东洋文库藏雍正、乾隆两朝《镶红旗档》日文译本于1972年、1983年出版,汉文译本于1987年出版。该档所包含的镶红旗满洲旗人的历史资料内容丰富而广泛,全面反映了雍乾两朝八旗社会的政治、军事、经济活动。了解雍乾《镶红旗档》中奏折的基本情况和特点,有助于我们进一步理解《镶红旗档》的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洋文库 镶红旗档 雍正朝 乾隆朝 满文档案
下载PDF
论雍正帝边疆民族“大一统”观及政治实践 被引量:4
11
作者 衣长春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30-37,共8页
"大一统"思想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历代多有论述。传统大一统观源自《春秋》,且强调华夷之辨、内外之别,这造成了该思想理论在处理边疆民族问题时存在巨大缺陷。到清代,雍正提出了合中外为一家的崭新大一统理论,这是对孔子... "大一统"思想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历代多有论述。传统大一统观源自《春秋》,且强调华夷之辨、内外之别,这造成了该思想理论在处理边疆民族问题时存在巨大缺陷。到清代,雍正提出了合中外为一家的崭新大一统理论,这是对孔子以来的大一统理论的空前超越。雍正大一统思想集中反映在《大义觉迷录》一书中,本文通过梳理雍正对华夷、正统、君臣、封建等问题的新阐释,论述雍正帝的边疆民族"大一统"观及其处理边疆民族问题的政治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雍正 《大义觉迷录》 大一统
下载PDF
嵇曾筠与雍正时期河南河工建设述论 被引量:7
12
作者 金诗灿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1期149-152,共4页
嵇曾筠是雍正时期著名的河臣。他在主理河南河工的七年时间内,着意加修和巩固堤防,同时加强河工修守制度建设,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他的这些治河经验在当时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应用。之后的数十年时间内,黄河溃决次数大大减少。他的成绩的... 嵇曾筠是雍正时期著名的河臣。他在主理河南河工的七年时间内,着意加修和巩固堤防,同时加强河工修守制度建设,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他的这些治河经验在当时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应用。之后的数十年时间内,黄河溃决次数大大减少。他的成绩的取得同皇帝的支持、同僚的配合、财政的充裕等原因是密不可分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嵇曾筠 雍正时期 河南 河工
下载PDF
医疗与政治——清代御医刘声芳政治沉浮考论 被引量:3
13
作者 张田生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22-129,共8页
清代御医刘声芳在康雍两朝行医近30年,诊治了包括康雍两帝在内的不少患者。医疗上的业绩为他的仕途奠定了基础,刘声芳从普通御医步步升迁,康熙末年升至太医院院使,雍正年间,再经历太常寺卿、户部侍郎,最后加太子少傅、尚书衔。这在整个... 清代御医刘声芳在康雍两朝行医近30年,诊治了包括康雍两帝在内的不少患者。医疗上的业绩为他的仕途奠定了基础,刘声芳从普通御医步步升迁,康熙末年升至太医院院使,雍正年间,再经历太常寺卿、户部侍郎,最后加太子少傅、尚书衔。这在整个清代数量众多的御医中是绝无仅有的。不过,临近去世的前几年,刘声芳被雍正帝罢免。刘声芳的成功除了高超的医术,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他善于处理宫廷特殊的医患关系和君臣关系。刘声芳的政治命运与帝王对御医群体的态度及其身体观有直接的关系。康雍两帝在身体观和对御医群体态度上的差异决定了刘声芳在康雍两朝政治沉浮具有不同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声芳 御医 康熙帝 雍正帝 政治沉浮
下载PDF
雍正朝慈善组织的时空特征及运作实况初探 被引量:3
14
作者 王大学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48-156,共9页
雍正之前清代慈善组织最多的省份是江苏和浙江,雍正朝结束时善堂数量最多的是山东、河南,雍正朝慈善组织增长速度最快的是山东、河南、山西和福建。山西、福建大规模建设善堂多在雍正二年且后来被皇帝叫停,雍正十一年之后河南、山东慈... 雍正之前清代慈善组织最多的省份是江苏和浙江,雍正朝结束时善堂数量最多的是山东、河南,雍正朝慈善组织增长速度最快的是山东、河南、山西和福建。山西、福建大规模建设善堂多在雍正二年且后来被皇帝叫停,雍正十一年之后河南、山东慈善组织建设在官方强力影响下因救荒需要而直达顶峰,这是雍正朝慈善史主要时空特征。山东慈善组织空间分布相对平均,河南善堂空间差异明显。河南设置善堂的州县仅占三分之二,部分慈善组织具有综合性善堂性质,部分普济类善堂安置流民,部分善堂运作理念具有明显儒家道德诉求。这些特征不仅说明雍正朝普济堂建设的理念和功能实态,还为全面了解此后普济堂发展轨迹以及部分善举思想来源提供新起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慈善组织 时空特征 运作实况 雍正朝
下载PDF
“包容”与“局限”——论雍正帝民族观念的双重性 被引量:2
15
作者 张姗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27-131,共5页
入主中原并统一全国的满清政权为了缓和满汉矛盾,逐渐形成了"天下一统、华夷一家"的民族观念。雍正帝在《大义觉迷录》中对这一观念进行了详细的阐述,主张"摒弃华夷之辨,合中外为一家",与前朝相比具有一定的进步性... 入主中原并统一全国的满清政权为了缓和满汉矛盾,逐渐形成了"天下一统、华夷一家"的民族观念。雍正帝在《大义觉迷录》中对这一观念进行了详细的阐述,主张"摒弃华夷之辨,合中外为一家",与前朝相比具有一定的进步性与包容性。同时,受限于雍正帝自身所处位置与当时政局形势,这种貌似极具"包容"的民族观念并非提倡各民族完全平等,具有一定的前提性与局限性。因此,雍正帝的民族观念展现出"包容"与"局限"的双重性,并在其用人标准与改土归流等执政对策上均有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雍正帝 大义觉迷录 民族观念 民族对策
下载PDF
“有治人无治法”:康雍乾三帝的用人治国理念 被引量:5
16
作者 刘凤云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55-165,共11页
"有治人无治法"蕴含着儒家的最高政治理想,对"治人"在国家行政中作用的充分肯定,体现了古代思想家及统治者的政治先觉。而清朝康雍乾三帝将"有治人无治法"引入用人选官的行政体制,无疑对清朝权力主体及... "有治人无治法"蕴含着儒家的最高政治理想,对"治人"在国家行政中作用的充分肯定,体现了古代思想家及统治者的政治先觉。而清朝康雍乾三帝将"有治人无治法"引入用人选官的行政体制,无疑对清朝权力主体及治国方略产生了重要影响。但在古代国家行政过程中,法规与制度始终是作为根本性原则存在的,只是清朝皇帝乾纲独断的风格,往往又随时去"破坏"既定的"治法",最终致"有治人无治法"成为"君道"。而古人所强调的"治人"在政治运行中的重要作用,也是值得我们今天深思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治人无治法” 康雍乾三帝 治国理念 用人选官
下载PDF
实践理性:二月河历史小说的哲理意蕴 被引量:2
17
作者 张德礼 《南都学坛(南阳师范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报)》 2006年第6期52-55,共4页
二月河的清帝历史小说能够赢得接受大众的广泛认同,缘由之一就是他在艺术与历史的有机融合中以清醒的哲理意蕴追求,突出了对人的生存与生命意义的关注,即人的实践理性精神的张扬。这种实践理性精神正是康德倡导的超越了感性欲望和个人... 二月河的清帝历史小说能够赢得接受大众的广泛认同,缘由之一就是他在艺术与历史的有机融合中以清醒的哲理意蕴追求,突出了对人的生存与生命意义的关注,即人的实践理性精神的张扬。这种实践理性精神正是康德倡导的超越了感性欲望和个人幸福与自爱的、具有普遍意义的意志动机下的行动意识。它集中体现在二月河对康、雍、乾三代帝王尤其是雍正皇帝及辅佐他们的一批重臣贤相等艺术形象的塑造上。由此进入文本,也许可以克服那种拘于历史事实或囿于宏大历史叙事的某些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月河 实践理性 哲理意蕴 雍正皇帝
下载PDF
《雍正皇帝》——《红楼梦》神韵的张扬 被引量:2
18
作者 王美英 《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3年第3期61-64,共4页
二月河是《红楼梦》的痴迷者。他让《红楼梦》的神韵流淌在他的“落霞系列”清帝长篇历史小说中 ,尤其在他的小说《雍正皇帝》中 ,无论从人性欲望的层面去揭示人物的悲剧命运 ,还是在人物设置与塑造、艺术虚构等方面都对《红楼梦》作了... 二月河是《红楼梦》的痴迷者。他让《红楼梦》的神韵流淌在他的“落霞系列”清帝长篇历史小说中 ,尤其在他的小说《雍正皇帝》中 ,无论从人性欲望的层面去揭示人物的悲剧命运 ,还是在人物设置与塑造、艺术虚构等方面都对《红楼梦》作了有力的借鉴 ,并取得了成功。二月河将传统的艺术手法和现代意识相结合 ,以思想为经 ,以艺术为纬 ,在关照现实的基础上完成了这部小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雍正皇帝》 《红楼梦》神韵 现代意识
下载PDF
《雍正岩窟修行图》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邓雪萍 《艺术探索》 2014年第3期39-42,5,共4页
《雍正岩窟修行图》创作背景与当时清政府扶持藏传佛教及雍正对佛学的热爱有着深刻联系。整体构图来自明王圻编撰《三才图会》人物卷。画风具有宫廷绘画细腻重彩的特点,同时结合西方写实技法,展现了雍正的独特审美趣味。主要表达了雍正... 《雍正岩窟修行图》创作背景与当时清政府扶持藏传佛教及雍正对佛学的热爱有着深刻联系。整体构图来自明王圻编撰《三才图会》人物卷。画风具有宫廷绘画细腻重彩的特点,同时结合西方写实技法,展现了雍正的独特审美趣味。主要表达了雍正统治万邦的王权展现、"本我"欲望的装扮实现和"超我"理想的道德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雍正岩窟修行图》 宫廷绘画 变装图
下载PDF
雍正皇帝梓宫安奉雍和宫考释——兼谈雍和宫改建庙宇时间 被引量:1
20
作者 季永海 《满语研究》 CSSCI 2012年第1期99-105,共7页
相对于康乾盛世,在位十三年的雍正皇帝的政绩不易受到后人重视。继承帝位一事的历史争议,更使得雍正皇帝在学术界和社会各界的评价褒贬不一。然而,雍正皇帝继位前的府邸雍和宫在清代历史上,特别是在民族宗教方面的重要作用得到后人的一... 相对于康乾盛世,在位十三年的雍正皇帝的政绩不易受到后人重视。继承帝位一事的历史争议,更使得雍正皇帝在学术界和社会各界的评价褒贬不一。然而,雍正皇帝继位前的府邸雍和宫在清代历史上,特别是在民族宗教方面的重要作用得到后人的一致肯定。依据满文档案,我们获知乾隆皇帝将雍正皇帝梓宫安奉雍和宫前后的一些情况,也获知雍和宫自雍正十二年至乾隆九年历时十二年改建庙宇的重要史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雍正帝 雍和宫 满文档案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