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0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mperor's Power Far Away from the Countryside"and"Town in Charge of Village Affairs":The Extreme Grass-roots Management System is Not Conducive to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the Countryside
1
作者 Xiang CHEN 《Asian Agricultural Research》 2022年第8期13-14,共2页
This paper compares the two different rural management methods of"emperor’s power far away from the countryside"and"town in charge of village affairs",which shows that the extreme grass-roots mana... This paper compares the two different rural management methods of"emperor’s power far away from the countryside"and"town in charge of village affairs",which shows that the extreme grass-roots management system is not conducive to rural development.This paper also points out that rural development needs to find a road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line with its own characteristics,which is the fundamental shortcut to change poverty and become rich for a long tim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mperor’s power far away from the countryside" "Town in charge of village affairs" Grass-roots management Rural management
下载PDF
慕容评的历史形象书写与慕容氏的皇权建设
2
作者 穆逢春馨 蒙曼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20-26,共7页
慕容评作为前燕后期重要的政治人物,在史书中呈现出的祸国权臣形象实际上受到了历史书写的影响。慕容评代表前燕末帝慕容暐的皇帝权力,为其驱逐皇位的威胁者,他与慕容垂等人爆发政治冲突的根本原因是慕容鲜卑王位继承模式的不稳定性。... 慕容评作为前燕后期重要的政治人物,在史书中呈现出的祸国权臣形象实际上受到了历史书写的影响。慕容评代表前燕末帝慕容暐的皇帝权力,为其驱逐皇位的威胁者,他与慕容垂等人爆发政治冲突的根本原因是慕容鲜卑王位继承模式的不稳定性。在后燕与西燕竞争政统的形势下,慕容评成为塑造慕容垂“中兴之主”形象的工具。他的生平活动与历史形象,是慕容氏皇权强化进程的反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慕容鲜卑 历史形象 皇帝权力
下载PDF
历代重臣得谥“文正”者考
3
作者 邸永君 《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4期1-6,共6页
谥,又称谥号,乃帝王、大臣等身后,朝廷依其生前事迹赋予之称号。自宋代始,“文正”之谥最为崇隆。由宋至清,先后共有30位重臣得此美谥,而各朝代重视程度与评判标准又有所不同。文中先将得谥者生平逐一列出,再进行分析、排比、考量,得出... 谥,又称谥号,乃帝王、大臣等身后,朝廷依其生前事迹赋予之称号。自宋代始,“文正”之谥最为崇隆。由宋至清,先后共有30位重臣得此美谥,而各朝代重视程度与评判标准又有所不同。文中先将得谥者生平逐一列出,再进行分析、排比、考量,得出“宋代重科举,金代重声望,元代重学术,明代最重气节,清代得此谥者则最重翰林出身与官品阶位,且皇帝个人意志之因素最为彰显”之推论,并可从中略窥专制集权之脉络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皇权 谥号 文正 翰林
下载PDF
论中国古代的宰相制度
4
作者 鲍麒方 《西部学刊》 2023年第18期142-145,共4页
宰相制度是中国古代一项重要的政治制度,是中国古代公法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漫长的封建历史中,宰相制度经历了从初步确立、发展萌芽、成熟完备到衰亡废止的演变过程。宰相的职责是辅助皇帝、掌管国事。而宰相与皇帝之间,也存在着一... 宰相制度是中国古代一项重要的政治制度,是中国古代公法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漫长的封建历史中,宰相制度经历了从初步确立、发展萌芽、成熟完备到衰亡废止的演变过程。宰相的职责是辅助皇帝、掌管国事。而宰相与皇帝之间,也存在着一种微妙的关系。宰相地位显赫,宰制万端,为皇帝献言献策,但皇帝也会忌惮宰相的权力,所以皇权和相权一直难以实现平衡。宰相制度作为中国法制史上的重要制度,对中国古代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都有着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宰相制度 皇帝 相权
下载PDF
从“皇帝之威”到“皇帝之贵”:秦至汉初的集议与政治变迁
5
作者 胡文进 薛小林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4期88-92,共5页
集议是君臣通过合议的方式对一些重大事项进行讨论和决议的政治形式。君臣在一套固定的集议程序或仪式下完成对主题性话语的讨论。这时集议程序就变成了一个呈现和强化君臣秩序的舞台,其核心便是“尊君卑臣”。秦朝集议无处不显现出皇... 集议是君臣通过合议的方式对一些重大事项进行讨论和决议的政治形式。君臣在一套固定的集议程序或仪式下完成对主题性话语的讨论。这时集议程序就变成了一个呈现和强化君臣秩序的舞台,其核心便是“尊君卑臣”。秦朝集议无处不显现出皇帝的绝对权威,秦朝试图建立的乃是绝对的专制皇权。汉初统治者则采取温和的方式来达到强化皇权的目的,将“礼”大规模引入集议中,突出“皇帝之贵”,侧重的是君臣之间等级区别和身份高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汉时期 集议制度 皇权建构 尊君卑臣
下载PDF
道教对唐朝正统史观与礼制的影响——也谈天宝年间的先代帝王祭礼
6
作者 田成浩 《唐都学刊》 2023年第4期34-41,共8页
唐天宝年间的先代帝王祭礼深受道教的影响,在祭祀对象、祭品、祭祀地点三个方面都明显区别于其他时代的同类祭礼。祭祀对象以天皇氏、地皇氏、人皇氏为开端,是用道教古史观重构中华正统脉络的历史起点,与道祖老子皇室始祖的身份相配合,... 唐天宝年间的先代帝王祭礼深受道教的影响,在祭祀对象、祭品、祭祀地点三个方面都明显区别于其他时代的同类祭礼。祭祀对象以天皇氏、地皇氏、人皇氏为开端,是用道教古史观重构中华正统脉络的历史起点,与道祖老子皇室始祖的身份相配合,共同彰显唐朝统治权的神圣性。祭品“洁诚”而不用传统的牲牢,采用了道教醮仪中的祭品要求。将“历代帝王肇迹之处”作为祭祀地点,与“自古得道升仙之处”相对应,是将先代帝王与道教神仙等同看待的结果。总之,在天宝年间崇奉道教的历史背景下,先代帝王祭礼集中体现了唐朝正统史观与国家礼制中的道教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朝 天宝 先代帝王祭礼 道教古史观 醮仪 “历代帝王肇迹之处”
下载PDF
明中都建废与洪武朝初期的政治生态
7
作者 莫会星 《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2期106-112,共7页
明凤阳中都的建立在中国古代都城建造史上具有特殊意义。明中都城经历选址以“求升崇”、规建以“显正统”到罢建以“横权势”三个阶段,其建废反映了明洪武朝初期政治风向的变化,从朱元璋与淮西集团关系演进上看:中都在明洪武朝的昙花一... 明凤阳中都的建立在中国古代都城建造史上具有特殊意义。明中都城经历选址以“求升崇”、规建以“显正统”到罢建以“横权势”三个阶段,其建废反映了明洪武朝初期政治风向的变化,从朱元璋与淮西集团关系演进上看:中都在明洪武朝的昙花一现,既决定于明洪武朝初期朱元璋追求帝位和国朝的正统性、维护中央权威、平衡君臣权势的主观变化,也与淮西集团追求培养地缘权势、维持朝堂利益有关,而朱元璋与淮西集团关系的调整,则营造了明初政治生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洪武 明中都 中央集权 淮西勋贵 政治生态
下载PDF
中国古代交通系统的特征——以秦汉文物资料为中心 被引量:10
8
作者 王子今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132-140,共9页
中国古代交通系统具有首先服务于政治和军事的特征。交通条件的皇帝专有和皇权优先制度,交通秩序维护的"贱避贵"原则,交通建设的国家控制方式,以及交通管理的军事化特征等,都有突出的历史表现。在中国帝制时代,交通规划、交... 中国古代交通系统具有首先服务于政治和军事的特征。交通条件的皇帝专有和皇权优先制度,交通秩序维护的"贱避贵"原则,交通建设的国家控制方式,以及交通管理的军事化特征等,都有突出的历史表现。在中国帝制时代,交通规划、交通建设和交通管理都体现出比较成熟的水准,然而经济民生能够予以利用的可能性是相对有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 交通 皇权 贱避贵 军事化管理
下载PDF
论宋代皇权对司法的控制 被引量:1
9
作者 李文军 袁俊英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4期80-82,共3页
宋代皇权对司法的控制非常严密。宋代皇帝掌握了死刑的判决和复核权,有权直接下诏并选派官员承审案件;亲自虑囚,裁决狱讼,并可使用御笔手诏,对案件直接作出最后裁决;还通过裁决有争论的重大案件、增加司法监督机构、严格选任司法官员等... 宋代皇权对司法的控制非常严密。宋代皇帝掌握了死刑的判决和复核权,有权直接下诏并选派官员承审案件;亲自虑囚,裁决狱讼,并可使用御笔手诏,对案件直接作出最后裁决;还通过裁决有争论的重大案件、增加司法监督机构、严格选任司法官员等措施强化对司法活动的监督。这些措施对改变唐末五代司法的弊端具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皇权 控制 监督 司法
下载PDF
中国古代罪刑规范法定化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彭凤莲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09-115,共7页
关于中国古代法是否存在罪刑法定原则问题,在学界是百年聚讼,迄难定论。综罗各家,大致可归为三种观点:肯定说、否定说以及介于二者之间的中间说。但是三种观点对中国古代法中罪刑关系的法定化都是认可的。的确,中国古代罪刑关系在立法... 关于中国古代法是否存在罪刑法定原则问题,在学界是百年聚讼,迄难定论。综罗各家,大致可归为三种观点:肯定说、否定说以及介于二者之间的中间说。但是三种观点对中国古代法中罪刑关系的法定化都是认可的。的确,中国古代罪刑关系在立法上是表现为法定化的,即罪刑规范法定化,但在司法上罪刑之法定与非法定长期并存,形成了一个法吏实行严格的罪刑"法定"、大臣实行罪刑"非法定"、人主实行罪刑擅断三者互补互济的司法体制。即法吏、中下级官员守文据法,据此罪刑是"法定"的;大臣、高级官员据经传原情定罪,"议事以制",据此罪刑是"非法定"的;君主可以"权道制物",任意裁断,据此罪刑是擅断的。中华法系之罪刑法定与非法定和合一体的特点突出,其罪刑规范的法定化与源于西方的罪刑法定原则形似神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 罪刑规范法定化 罪刑法定原则 皇权 官权 人权
下载PDF
汉代社会对君权的制约机制 被引量:3
11
作者 向晋卫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92-96,107,共6页
中国古代的专制君主制有其两面性,一方面是君主权力的至高无上,而另一方面也存在许多制约君权的因素与机制。鉴于过去对第一方面的过分强调,作者重点从昊天上帝、中央辅助机构和决策机制、谏诤、史官与修史制度、儒 学教育5个方面论... 中国古代的专制君主制有其两面性,一方面是君主权力的至高无上,而另一方面也存在许多制约君权的因素与机制。鉴于过去对第一方面的过分强调,作者重点从昊天上帝、中央辅助机构和决策机制、谏诤、史官与修史制度、儒 学教育5个方面论述了汉代社会对君权的制约,希望能更全面地认识中国古代的君主专制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代社会 君权 制约机制
下载PDF
雍正“改土归流”辩 被引量:3
12
作者 吴丽华 魏薇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1年第1期12-20,共9页
大规模"改土归流"是发生于清雍正朝的一个重大历史事件,如何认识和评价"改土归流",学界尚有不同看法。雍正改流,并非个人随心所欲,而是以"大一统"理论为依据,顺应历史发展趋势而采取的一项重大决策。不... 大规模"改土归流"是发生于清雍正朝的一个重大历史事件,如何认识和评价"改土归流",学界尚有不同看法。雍正改流,并非个人随心所欲,而是以"大一统"理论为依据,顺应历史发展趋势而采取的一项重大决策。不能因为在改流中引发武装对抗,造成血流伤亡,就将其全盘否定,而应该以历史发展的眼光来看待这一问题,既要看到清廷以武力强制改流,甚至在某些地方有扩大化的倾向,这是由封建王朝历史局限性所决定的,更应强调"改土归流"的实质是完成国家的真正统一,是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一场社会变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雍正 改土归流 大一统 社会变革
下载PDF
解读极端皇权专制下的明代监察制度 被引量:4
13
作者 丁玉翠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4期77-82,共6页
中国古代社会发展的历史证明,集权政治的愈益发展,对监察制度之依赖程度必然不断加深。有明一代,随着专制皇权统治向其巅峰状态发展,导致政府的运转对监察制度的依赖程度超过历代王朝,以各级官吏为对象的监察活动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变得... 中国古代社会发展的历史证明,集权政治的愈益发展,对监察制度之依赖程度必然不断加深。有明一代,随着专制皇权统治向其巅峰状态发展,导致政府的运转对监察制度的依赖程度超过历代王朝,以各级官吏为对象的监察活动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变得异乎寻常的重要。可以说,明代以分权制衡为基础的国家行政系统的有效运行,是以无所不监的双轨制监察体系的同步发展为条件的。监察制度为专制皇权服务的根本政治功能,更体现为皇权对监察权的严重制约,并随着专制皇权的空前强化变得更加绝对。明代监察官向专制皇权之附庸的急剧蜕变已不可抑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皇权 监察制度 皇权专制
下载PDF
曹操霸府述论 被引量:23
14
作者 柳春新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8期44-53,共10页
汉末建安年间 ,曹操“挟天子而令诸侯” ,建立起霸府统治 ,并由这种统治逐步孕育催生出新的皇权。曹操霸府的组织系统通常由两三个部分构成 ,其分支机构亦不局限于一个处所 ;霸府的机构设置和职能发挥 ,则采取了一套军政合一、灵活处理... 汉末建安年间 ,曹操“挟天子而令诸侯” ,建立起霸府统治 ,并由这种统治逐步孕育催生出新的皇权。曹操霸府的组织系统通常由两三个部分构成 ,其分支机构亦不局限于一个处所 ;霸府的机构设置和职能发挥 ,则采取了一套军政合一、灵活处理的办法。曹操对霸府统治所进行的一系列目的明确的运作 ,同他对待皇权的态度是表里一致的 ;他未能废汉自立的根本原因 ,是受制于现实的政治条件或政治实力 ,而不是司马光所说“畏名义而自抑”。曹操开创的霸府政治模式 ,有着自身的政治内涵和行政特点 ,并对后世产生了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曹操 霸府 汉献帝 皇权 建安
下载PDF
明代"大礼议"前后的内阁体势变化 被引量:2
15
作者 陈超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38-42,共5页
明代内阁最初是皇帝的秘书机构,其权力呈现逐渐增长趋势。至正嘉之际,皇权虚空,事实上形成了以内阁为核心的、强有力的官僚行政系统。这种中枢权力结构体势由于杨廷和一派在"大礼议"事件中的失败而未制度化,从而形成议礼后内... 明代内阁最初是皇帝的秘书机构,其权力呈现逐渐增长趋势。至正嘉之际,皇权虚空,事实上形成了以内阁为核心的、强有力的官僚行政系统。这种中枢权力结构体势由于杨廷和一派在"大礼议"事件中的失败而未制度化,从而形成议礼后内阁权力相对于皇权的削弱,相对于行政系统的增大,以及阁臣间更频繁争斗的局面。这些变化对明后期的政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 大礼议 内阁 皇权
下载PDF
皇帝权力的思想认同——后战国时代皇权观念的合法性维度 被引量:2
16
作者 雷戈 《晋阳学刊》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61-66,共6页
皇帝的权力是不受限制的,但皇帝的想法可能受到反对。人们往往将劝说皇帝放弃某些想法即所谓“收回成命”当作是在制约皇帝的权力。这显然是误解了制约权力的真正含义。人们对皇帝权力的思想认同,本质上是一种超越皇帝肉身的价值观念。... 皇帝的权力是不受限制的,但皇帝的想法可能受到反对。人们往往将劝说皇帝放弃某些想法即所谓“收回成命”当作是在制约皇帝的权力。这显然是误解了制约权力的真正含义。人们对皇帝权力的思想认同,本质上是一种超越皇帝肉身的价值观念。它无条件地承认皇帝的绝对权力。在此前提下,它使皇帝权力的表现形态获得了某种观念上的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皇帝 专制 权力
下载PDF
明代官员进谏模式及其特点 被引量:2
17
作者 蔡明伦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4期62-68,共7页
明代官员敢言之风盛行,在传统"五谏"说的基础上,明代官员主要采取婉言讽谏、敢言直谏、犯颜强谏的方式进谏。其中,官员在婉言讽谏时,又往往借灾异、古训、先贤、祖制、史官以及自劾不职等方式进行。明代官员的进谏实践,进一... 明代官员敢言之风盛行,在传统"五谏"说的基础上,明代官员主要采取婉言讽谏、敢言直谏、犯颜强谏的方式进谏。其中,官员在婉言讽谏时,又往往借灾异、古训、先贤、祖制、史官以及自劾不职等方式进行。明代官员的进谏实践,进一步丰富了中国古代的进谏理论。与前代相比,群体性的直谏、强谏成为明代官员进谏的显著特点。明代虽谏无专官,由言官掌言责,但进谏的官员不限于言官,层面广泛,进谏风气浓厚,且传统的进谏戒律多被打破。明代官员的进谏模式及其特色,从一个侧面说明了明代文官集团的成长,以及士大夫为维持士人政治所进行的抗争和努力。但进谏官员多下场悲惨,反映了士大夫政治在膨胀皇权的挤压下日薄西山的态势。从历史的发展来看,明代官员在进谏方面的努力,可视为中国古代士人政治的挽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 进谏模式 文官集体 士人政治 皇权
下载PDF
略论汉代皇权观的儒学化——以汉代德主刑辅思想演进的政治背景为切入点 被引量:1
18
作者 朱腾 《北方法学》 CSSCI 2013年第4期139-149,共11页
通说认为,汉代是德主刑辅理论被奉为官方主流法律观的开始,但在分析此种现象时,学界习惯性地直指武帝时期且忽视法思想置身于其间的权力结构。事实上,秦汉时代的权力结构是所谓的"皇帝政治",包括法律在内的一切权力形式都是... 通说认为,汉代是德主刑辅理论被奉为官方主流法律观的开始,但在分析此种现象时,学界习惯性地直指武帝时期且忽视法思想置身于其间的权力结构。事实上,秦汉时代的权力结构是所谓的"皇帝政治",包括法律在内的一切权力形式都是随着皇权观的演变而被调整的。在汉代,经高祖、文帝、景帝、武帝及其后各朝,皇权与儒术的联系日益密切,德主刑辅理论的地位也随之不断提高,所以汉代皇权观的儒学化在很大程度上成为德主刑辅理论兴起的关键所在,而这一过程也生动地展现了传统中国权力与法律的共生性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皇权观 德主刑辅 儒学化 皇帝政治
下载PDF
明代言官的职业风险与保障机制 被引量:1
19
作者 蔡明伦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1期42-47,共6页
明代言官以言为职,在履职时面临着双重风险:一是皇帝的威胁和摧抑,二是周边各种势力的打击报复。为保证言官尽职,明代确立了一些激励和保障机制,包括鼓励直言、慎选言官、畀以重权、给予重赏等六个方面。这些保障机制在一定程度上刺激... 明代言官以言为职,在履职时面临着双重风险:一是皇帝的威胁和摧抑,二是周边各种势力的打击报复。为保证言官尽职,明代确立了一些激励和保障机制,包括鼓励直言、慎选言官、畀以重权、给予重赏等六个方面。这些保障机制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言官不畏风险,恪尽职守,在明中期以前发挥了较好的作用。但由于专制体制下皇权决定一切,而明代皇帝素质又普遍低下,言官保障机制不断被破坏,言官的职业风险更为突出,从而促使言官群体在晚明时期不断分化蜕变,这从一个侧面揭示了明代士大夫的悲剧命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 言官 职业风险 保障机制 皇权
下载PDF
论隆武帝与郑氏家族的权力之争 被引量:5
20
作者 徐晓望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09-114,共6页
隆武帝与郑氏家族是隆武政权的核心。传统的史书多将隆武帝当作郑芝龙的傀儡 ,实际上 ,隆武帝是一个颇有谋略的帝王。隆武帝登基后 ,来自各省的财源与政治支持使他的地位日益巩固。于是他策略地利用文臣与郑芝龙的矛盾 ,展开了与郑氏家... 隆武帝与郑氏家族是隆武政权的核心。传统的史书多将隆武帝当作郑芝龙的傀儡 ,实际上 ,隆武帝是一个颇有谋略的帝王。隆武帝登基后 ,来自各省的财源与政治支持使他的地位日益巩固。于是他策略地利用文臣与郑芝龙的矛盾 ,展开了与郑氏家族的权力斗争。隆武帝北征闽北之后 ,郑芝龙留在福州 ,而其他郑氏将领被派到前线作战 ,藉此机会 ,隆武帝逐渐压倒郑芝龙成为隆武朝真正的掌权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隆武帝 郑芝龙 权力斗争 南明史 郑氏家族 用人权 财权 权力控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