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227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eview of emulsified asphalt modification mechanisms and performance influencing factors 被引量:1
1
作者 Yongjun Meng Jing Chen +1 位作者 Weikang Kong Yirong Hu 《Journal of Road Engineering》 2023年第2期141-155,共15页
In recent years,with the improvement of the requirements of road performance,modified emulsified asphalts with better performance has gradually replaced the emulsified asphalt and become the primary material for road ... In recent years,with the improvement of the requirements of road performance,modified emulsified asphalts with better performance has gradually replaced the emulsified asphalt and become the primary material for road maintenance.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modified emulsified asphalt materials commonly used in pavement maintenance projects,definitions and modified mechanisms of polymerized styrene butadiene rubber(SBR)modified emulsified asphalt,styrene butadiene styrene block polymer(SBS)modified emulsified asphalt and waterborne epoxy resin(WER)modified emulsified asphalt are summarized.The analysis focused on comparing the effects of modifiers,preparation process,auxiliary additives,and other factors on the performance of modified emulsified asphalt.In this paper,it is considered that the greatest impact on the performance of emulsified asphalt is the modifier,emulsifier mainly affects the speed of breaking the emulsion,stabilizers on the basic performance of emulsified asphalt evaporative residue is small;and when the modifier is distributed in the asphalt in a network,the dosage at this time is the recommended optimum dosage.Finally,this study recommends that in the future,the polymer-asphalt compatibility can be improved through composite modification,chemical grafting and other methods to continue to develop broader applicability and better performance of modified emulsified asphal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dified emulsified asphalt PERFORMANCE Influencing factor Modification mechanism
下载PDF
Physical and emulsifying properties of pea protein:influence of combined physical modification by flaxseed gum and ultrasonic treatment
2
作者 Jia Yang Fenghong Huang +6 位作者 Qingde Huang Da Ma Yashu Chen Dengfeng Peng Xiao Yu Qianchun Deng Fang Geng 《Food Science and Human Wellness》 SCIE CSCD 2023年第2期431-441,共11页
This study characterized and compared the physical and emulsifying properties of pea protein(PP)and its modified proteins(ultrasound treated-PP(PPU),flaxseed gum(FG)treated PP(PPFG)and ultrasound treated-PPFG(PPFGU)).... This study characterized and compared the physical and emulsifying properties of pea protein(PP)and its modified proteins(ultrasound treated-PP(PPU),flaxseed gum(FG)treated PP(PPFG)and ultrasound treated-PPFG(PPFGU)).The results showed FG triggered the formation of loosely attached complex with PP via physical modification under gentle magnetic stirring at pH 7.0,while ultrasound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reducing protein size,increasing surface hydrophobicity and molecular fluidity onto oil-water interface.So ultrasound further enhanced the interaction of PP with FG,and produced the PPFGU complex with smaller droplet size,higherζ-potential and lower turbidity.Further,combination of FG and ultrasound improved the physical properties of PP with higher viscosity,stiffer gels(defined as higher elastic modulus),stronger hydrophobic properties,better thermal stability,and fast protein absorption rate.Therefore,the PPFGU coarse emulsion performed highest emulsifying activity index(EAI)and emulsion stability index(ESI)that the stabilized nanoemulsion obtained smallest droplet size,higherζ-potential,and longest storage stability.The combination of FG and ultrasonic treatment will be an effective approach to improving the emulsifying property and thermal stability of PP,which can be considered as a potential plant-based emulsifier applied in the food industr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a protein Flaxseed gum Ultrasonic treatment emulsifying properties Physical properties
下载PDF
Common Emulsifier Combination Skin Feeling Research and Recommendation
3
作者 Wang Yiyu Lan Fangyi Zha Jinqi 《China Detergent & Cosmetics》 CAS 2023年第4期20-29,共10页
Emulsifier i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emulsified skin care BASE(matrix),and the common influencing factors affecting the skin feel of BASE are:emollient,thickeners,and emulsifier.The choice of emulsifier is crucial ... Emulsifier i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emulsified skin care BASE(matrix),and the common influencing factors affecting the skin feel of BASE are:emollient,thickeners,and emulsifier.The choice of emulsifier is crucial to the skin feel of cosmetics.In this paper,12 classical emulsifiers were selected and 13 combinations of them were made.Thirteen creams were designed using the same formulation structure,their physicochemical indexes were determined,and their skin feel was tested and evaluated using five expert panel scores,with the test site being the hand.Physicochemical parameters included pH and viscosity.Skin feel indicators include:stickiness,silkiness,whiteheads,greasiness at the end of application,absorption,softness after use,etc.The BASE formulations of the creams were tested and evaluated by five experts.Recommendations were also made for the selection of emulsifier combinations in the design of cream BASE formul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ace cream skin feel EMULSIFIER skin feel index
下载PDF
稠油乳化黏度测量曲线与乳液特性的关系 被引量:1
4
作者 马涛 伦增珉 +1 位作者 葛巧玉 许关利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34-537,共4页
稠油化学驱过程中降黏剂浓度对稠油乳化影响明显,通过测量不同浓度降黏剂的稠油乳状液黏度-时间曲线,以黏度、降黏率为指标分析了黏度曲线与乳液特性的关系。结果表明,当降黏剂的浓度远大于临界乳化浓度时,形成稳定O/W乳状液,黏度低、... 稠油化学驱过程中降黏剂浓度对稠油乳化影响明显,通过测量不同浓度降黏剂的稠油乳状液黏度-时间曲线,以黏度、降黏率为指标分析了黏度曲线与乳液特性的关系。结果表明,当降黏剂的浓度远大于临界乳化浓度时,形成稳定O/W乳状液,黏度低、降黏率大于95%。当降黏剂的浓度大于临界乳化浓度时,形成O/W乳状液,而后随着表面活性剂向油相的迁移,油滴聚并、分层。当降黏剂的浓度与临界乳化浓度相当时,乳状液油O/W转化为W/O,黏度大幅度提高。当降黏剂的浓度小于临界乳化浓度时,只能形成W/O乳状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 乳化 黏度 降黏率 乳状液类型
下载PDF
离子乳化剂对乳化沥青稳定性影响的分子模拟
5
作者 袁燕 陈宏宇 +2 位作者 王叶飞 徐松 薛斌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1-58,共8页
为探究不同离子乳化剂对乳化沥青稳定性产生的不同影响,基于分子动力学模拟,利用Materials Studio软件构建“沥青-乳化剂-水-乳化剂-沥青”双层模型结构,模拟含不同离子乳化剂分子的乳化沥青体系,对比研究阴(SDS)/阳(CTAC)离子乳化剂对... 为探究不同离子乳化剂对乳化沥青稳定性产生的不同影响,基于分子动力学模拟,利用Materials Studio软件构建“沥青-乳化剂-水-乳化剂-沥青”双层模型结构,模拟含不同离子乳化剂分子的乳化沥青体系,对比研究阴(SDS)/阳(CTAC)离子乳化剂对乳化沥青稳定性的影响.对比加入不同乳化剂分子后,沥青乳液的相对浓度分布、界面膜厚度、界面形成能以及静电势(ESP)的变化,分析乳化沥青的稳定性.结果表明,相较于加入CTAC乳化剂的沥青乳液,SDS乳化剂更能增大沥青与水之间界面层的厚度,减小两相的界面张力,提高乳化沥青的稳定性;从静电势角度分析,相较于CTAC乳化剂,SDS乳化剂分子烷烃链的静电势极大值更大,更易与静电势为负值的原子相结合.因此,加入SDS乳化剂的乳化沥青,其整体稳定性能要优于加入CTAC乳化剂的乳化沥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化沥青 乳化剂 分子模拟 稳定性 静电势
下载PDF
限制性酶解结合糖基化改性对大豆分离蛋白乳化性质的影响
6
作者 李琳 孙一熙 +1 位作者 秦文 张清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1,共11页
目的:开发基于大豆分离蛋白(soybean protein isolate,SPI)的新型乳化剂。方法:采用限制性酶解结合糖基化处理对SPI进行结构修饰,研究协同改性对SPI乳化特性的影响。结果:SPI水解物(soybean protein isolate hydrolysate,SPIH)中的相对... 目的:开发基于大豆分离蛋白(soybean protein isolate,SPI)的新型乳化剂。方法:采用限制性酶解结合糖基化处理对SPI进行结构修饰,研究协同改性对SPI乳化特性的影响。结果:SPI水解物(soybean protein isolate hydrolysate,SPIH)中的相对分子质量较大组分(F30)的乳化性最佳,且糖基化反应4 h的F30-葡聚糖轭合物乳化稳定性相对最好。相较于SPI,SPIH与F30,F30-葡聚糖轭合物稳定的乳液表现出最低的初始平均粒径,并且具有最佳的贮藏稳定性。当pH接近SPI等电点或体系处于高盐浓度时,所有乳液均出现不稳定聚集现象。与SPI相比,SPIH和F30稳定乳液的聚集程度更高,而F30-葡聚糖轭合物由于共价结合的葡聚糖提供了额外的空间位阻和亲水性,使得轭合物稳定的乳液能够耐受离子强度和温度的变化,在不利环境条件下表现出更高的抵抗力。结论:限制性酶解结合糖基化改性是开发SPI基乳化配料的潜在可靠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分离蛋白 酶解 糖基化 乳化特性 稳定性
下载PDF
乳化沥青提高原油采收率研究进展
7
作者 张贵才 王磊 +3 位作者 胡俊杰 王翔 蒋平 裴海华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0-166,共7页
乳化沥青具有注入性能好、封堵强度高等优点,作为一种选择性堵剂在油田提高采收率领域比其他化学剂体系更具应用潜力。本文总结了国内乳化沥青堵水体系的开发历程及现场选择性堵水的应用效果。通过调研近年来国内外文献,概述了乳化沥青... 乳化沥青具有注入性能好、封堵强度高等优点,作为一种选择性堵剂在油田提高采收率领域比其他化学剂体系更具应用潜力。本文总结了国内乳化沥青堵水体系的开发历程及现场选择性堵水的应用效果。通过调研近年来国内外文献,概述了乳化沥青堵水的作用机理,一种是作为乳液的作用机理,主要是乳液颗粒被变形捕获产生贾敏效应和乳液液滴的机械滞留使水的流动阻力增大;另一种是其分散相也就是乳液破乳后沥青的作用机理,主要是沥青黏附在岩壁上起到的堵水作用。同时,总结了乳化沥青稳定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温度、水相中的电解质浓度和pH值以及分散相中的沥青质,并且论述了各因素影响乳化沥青稳定性的作用机理。最后,详细叙述了乳化沥青应用于油田调剖堵水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研究表明乳化沥青不仅具有优异的封堵效果,还具有独特的封堵选择性。此外,乳化沥青还能与CO_(2)吞吐、泡沫调驱组成复合增产技术进行现场应用,并且指出了乳化沥青应用于调剖堵水领域存在的问题与未来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化沥青 选择性堵剂 调剖堵水 提高采收率 综述
下载PDF
乳化植物甾醇对福建白兔生长性能、肠道形态及盲肠菌群与代谢物的影响
8
作者 何玉琴 陈冬金 +3 位作者 姚浪群 许卫华 曹翀 林标声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231-3246,共16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乳化植物甾醇对福建白兔生长性能、肠道形态及盲肠菌群与代谢物的影响。选取健康、体重相近的40日龄福建白兔15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30只(公母各占/1/2),单笼饲养。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A在基础饲粮中添加20 mg/kg... 本试验旨在研究乳化植物甾醇对福建白兔生长性能、肠道形态及盲肠菌群与代谢物的影响。选取健康、体重相近的40日龄福建白兔15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30只(公母各占/1/2),单笼饲养。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A在基础饲粮中添加20 mg/kg的普通植物甾醇,试验组B、C、D在基础饲粮中分别添加10、20和40 mg/kg的乳化植物甾醇,试验期为60 d。饲养试验结束后采样,测定各组的生长性能和肠道形态、盲肠菌群组成与代谢物组成及相对含量。结果显示:1)与对照组和试验组A相比,试验组B、C、D福建白兔的腹泻率和死亡率明显下降,平均日采食量、平均日增重、料重比等各项生长性能指标均有一定程度的改善,其中试验组C的平均日增重、料重比与其他各组的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0.05)。2)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C的十二指肠绒毛长度与试验组B、C的空肠绒毛长度显著提高(P<0.05),试验组A、B、C、D十二指肠的隐窝深度与试验组B、C、D空肠的隐窝深度显著降低(P<0.05),试验组A、B、C、D十二指肠和空肠的绒毛长度与隐窝深度比值(V/C值)与试验组B、C、D回肠的V/C值显著增加(P<0.05);试验组A空肠、回肠的V/C值显著低于试验组B、C、D(P<0.05);试验组C十二指肠的绒毛长度、试验组C、D十二指肠的V/C值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3)试验组B、C、D盲肠菌群组成与对照组和试验组A相差较大,试验组B、C、D在门水平上以厚壁菌门(Firmi-cutes)、拟杆菌门(Bacteroidota)为主,厚壁菌门/拟杆菌门随着乳化植物甾醇添加剂量的增加呈现先增加后略微下降的趋势;在属水平上,Muribaculaceae、瘤胃球菌科NK4A214组(Ruminococ-caceae_NK4A214_group)、阿克曼氏菌属(Akkermansia)、梭菌纲UCG014(Clostridia_UCG-014)、梭菌纲vadinBB60组(Clostridia_vadinBB60_group)为各组优势菌属。4)添加植物甾醇的各试验组盲肠中糖和醇、有机酸、氨基酸等代谢物的相对含量比对照组增加,部分脂类和类脂类的相对含量下降,类激素物质的相对含量增加。Spearman相关性分析表明,这些代谢物与产粪甾醇真杆菌属(Eubacterium_coprostanoligenes)和瘤胃球菌科V9D2013组(Ruminococcaceae_V9D2013_group)密切相关。综上所述,饲粮中添加乳化植物甾醇可降低福建白兔的腹泻率和死亡率,提高平均日采食量和平均日增重,降低料重比,有利于改善肠道形态和盲肠菌群组成,增加盲肠中代谢物的相对含量,特别是短链脂肪酸;乳化植物甾醇添加剂量为20 mg/kg时对福建白兔生长性能和肠道黏膜形态完整性的改善效果最好,此剂量为福建白兔饲粮中的乳化植物甾醇的最佳添加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化植物甾醇 福建白兔 生长性能 肠道形态 菌群组成 代谢物
下载PDF
表面活性剂对水驱普通稠油油藏的乳化驱油机理
9
作者 孙宝泉 吴光焕 +2 位作者 赵红雨 吴伟 孙超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8-145,共8页
为了研究乳化降黏驱油剂对不同渗透率的水驱普通稠油油藏的驱油效率和孔隙尺度增效机理,选取了烷基酚聚氧乙烯醚(J1)、α-烯基磺酸盐类表面活性剂(J2)、十二烷基羟磺基甜菜碱(J3)、J3与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羧酸盐复配表面活性剂(J4)作为驱... 为了研究乳化降黏驱油剂对不同渗透率的水驱普通稠油油藏的驱油效率和孔隙尺度增效机理,选取了烷基酚聚氧乙烯醚(J1)、α-烯基磺酸盐类表面活性剂(J2)、十二烷基羟磺基甜菜碱(J3)、J3与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羧酸盐复配表面活性剂(J4)作为驱油剂,开展了4种驱油剂一维驱油和微观驱油模拟实验,明确了乳化降黏驱油剂在孔隙尺度的致效机理。结果表明,降低界面张力对提高驱油效率的作用大于提高乳化降黏率。在油藏条件下,乳化降黏驱油剂需要依靠乳化降黏和降低界面张力的协同增效作用,才能大幅提高驱油效率。乳化降黏驱油剂的乳化能力越强、油水界面张力越低,驱油效率增幅越大。当化学剂乳化降黏率达到95%时,油水界面张力从10^(-1)mN/m每降低1个数量级,化学剂在高渗透和低渗透岩心中的驱油效率依次提高约10.0%和7.8%。乳化降黏驱油剂注入初期通过降低界面张力,使得高渗透岩心和低渗透岩心中的驱替压力分别为水驱注入压力的1/2和1/3,从而提高注入能力。注入后期大块的原油被乳化形成大量不同尺寸的油滴,增强原油流动性,提高驱油效率。乳化形成的界面相对稳定的稠油油滴,能暂堵岩石的喉道和大块稠油与岩石颗粒形成的通道。油滴的暂堵叠加效应,使高渗透和低渗透岩心的驱替压差分别为水驱压差的5.2倍和32.3倍,大幅提高了注入压力,从而扩大平面波及面积。降黏驱油剂驱油实现了提高驱油效率的同时扩大波及范围。研究结果为水驱稠油开发用驱油剂的研发提供参考,为大幅提高水驱普通稠油采收率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稠油 驱油剂 水驱 乳化 降黏 界面张力 致效机理
下载PDF
复配乳化剂加工耐受性研究及在奶茶中的应用
10
作者 薛玉清 李文强 +6 位作者 吕桂善 许丹虹 吴伟都 胡君荣 张妍 成官哲 李言郡 《饮料工业》 2024年第2期59-64,共6页
文章研究了单双甘油酯、琥珀酸单甘油酯和酪蛋白酸钠复配乳化剂方案和瓶装奶茶常用乳化剂方案在饮料加工过程中耐受离子、剪切、温度等不利因素的能力及在奶茶中的应用。通过粒度分析仪评估不同方案乳化剂在加工不利因素下的乳化稳定性;... 文章研究了单双甘油酯、琥珀酸单甘油酯和酪蛋白酸钠复配乳化剂方案和瓶装奶茶常用乳化剂方案在饮料加工过程中耐受离子、剪切、温度等不利因素的能力及在奶茶中的应用。通过粒度分析仪评估不同方案乳化剂在加工不利因素下的乳化稳定性;以Turbiscan、Lumisizer稳定性扫描结果结合离心脂肪上浮和货架期放置观察情况,评估不同乳化剂方案稳定奶茶中油脂的效果。结果表明:单双甘油酯、琥珀酸单甘油酯和酪蛋白酸钠以3∶4∶10比例复配,对椰子油有很好的乳化效果,可以将椰子油平均粒径降到0.21μm左右,且对离子、剪切、温度等条件的耐受性强;该复配方案应用到奶茶,仅需添加油脂总量的0.40%,就能将奶茶平均粒径降至0.3μm左右,且加工前后粒径无差异。由此可知:该研究结果不仅能够大幅度降低乳化剂用量、节约生产成本,而且可以提高乳化剂的加工耐受性,对最大限度发挥乳化剂的作用、提升产品品质、提高产品质量稳定性具有重要的意义,为高效、科学、规范使用食品乳化剂也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奶茶 乳化剂 加工 耐受性 稳定性
下载PDF
乳化剂对氯乙烯微悬浮聚合胶乳粒径大小和粒度分布的影响
11
作者 云亮 杨青 田野 《聚氯乙烯》 CAS 2024年第3期18-21,共4页
介绍了以十六醇(CAL)和十二烷基硫酸钠(SLS)为乳化剂,通过微悬浮聚合合成聚氯乙烯胶乳的方法。使用Box-Behnken设计软件设计了相关试验,研究了CAL和SLS的配比对聚氯乙烯胶乳的平均粒径(APS)和粒度分布(PSD)的影响,显示乳化剂比例(CAL/S... 介绍了以十六醇(CAL)和十二烷基硫酸钠(SLS)为乳化剂,通过微悬浮聚合合成聚氯乙烯胶乳的方法。使用Box-Behnken设计软件设计了相关试验,研究了CAL和SLS的配比对聚氯乙烯胶乳的平均粒径(APS)和粒度分布(PSD)的影响,显示乳化剂比例(CAL/SLS)是影响APS和PSD的最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化剂 氯乙烯 平均粒径 粒度分布
下载PDF
复合乳化剂替代部分米糠油对肉鸡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器官指数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12
作者 李科 戚营营 +4 位作者 柘丽 侯嘉 孙一平 李浙烽 戴雅娟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81-87,共7页
为研究复合乳化剂替代部分米糠油对肉鸡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器官指数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试验选用108只1日龄AA肉鸡,随机分成3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2只肉鸡。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A组饲喂降能饲粮(基础饲粮代谢能降低0.23 MJ/... 为研究复合乳化剂替代部分米糠油对肉鸡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器官指数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试验选用108只1日龄AA肉鸡,随机分成3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2只肉鸡。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A组饲喂降能饲粮(基础饲粮代谢能降低0.23 MJ/kg)+复合乳化剂150 g/t,试验B组饲喂降能饲粮(基础饲粮代谢能降低0.43 MJ/kg)+复合乳化剂150 g/t。试验周期为42 d。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试验B组肉鸡1~21 d平均日增重显著提高(P<0.05),提高比例为14.00%。在饲粮代谢能降低的情况下,添加复合乳化剂后肉鸡其他各阶段生长性能、肉鸡屠宰率、腹脂率、肝脏指数、脾脏指数和血清生化指标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2)在饲粮代谢能降低0.23 MJ/kg和0.43 MJ/kg的情况下,试验A组和试验B组每只肉鸡净利润分别提高0.89元和0.11元,投入产出比分别为1:14.83和1:1.57。综上所述,在肉鸡饲粮代谢能降低的情况下,添加复合乳化剂能够弥补饲粮代谢能的降低,改善肉鸡前期生长性能,提高肉鸡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乳化剂 代谢能 肉鸡 生长性能 经济效益
下载PDF
基于响应曲面法的WER-SBR复合改性乳化沥青性能研究
13
作者 王苗 于明明 +1 位作者 李文博 张晓炜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363-370,共8页
为了定量分析水性环氧树脂(WER)和丁苯橡胶乳液(SBR)对乳化沥青性能的影响,并优化其配合比设计。基于响应曲面法设计了三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并以WER掺量、SBR掺量及固化温度为试验变量,以三大指标、车辙因子以及S/m值作为响应指标,利用B... 为了定量分析水性环氧树脂(WER)和丁苯橡胶乳液(SBR)对乳化沥青性能的影响,并优化其配合比设计。基于响应曲面法设计了三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并以WER掺量、SBR掺量及固化温度为试验变量,以三大指标、车辙因子以及S/m值作为响应指标,利用Box-Behnken模型进行WER-SBR复合改性乳化沥青试验设计,并对试验结果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WER能显著提高乳化沥青的高温性能,而低温性能的改善主要得益于SBR的低温柔韧性,固化温度对各响应指标的影响均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变化趋势;当WER掺量为16%,SBR掺量为4%,固化温度为70℃时综合性能最优,其三大指标均满足规范值,高低温性能均优于单一改性乳化沥青和基质乳化沥青;实际试验值与预测值误差均不超过1%,表明改性剂掺量及固化条件可以利用响应曲面法进行设计、优化、预测,且结果具有一定的可靠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改性乳化沥青 水性环氧树脂 丁苯橡胶 响应曲面法 流变性能
下载PDF
油基钻井液乳化剂的制备与性能评价
14
作者 李越 《石油化工应用》 CAS 2024年第2期10-16,共7页
钻井液乳化剂是油井钻探中的重要化学品之一,其性能评价对于钻井工程的成功进行具有重要意义。优秀的乳化剂能确保钻井液的稳定性和流变性能。在选择乳化剂时,应充分考虑其理化性能和体系综合性能,以确保钻井工程的成功进行。本研究以... 钻井液乳化剂是油井钻探中的重要化学品之一,其性能评价对于钻井工程的成功进行具有重要意义。优秀的乳化剂能确保钻井液的稳定性和流变性能。在选择乳化剂时,应充分考虑其理化性能和体系综合性能,以确保钻井工程的成功进行。本研究以植物油酸、二乙烯三胺、马来酸酐为主要原料,制备了6种乳化剂产品,并对其进行理化性能评价和体系综合性能评价。实验结果显示,乳化剂PF-MOEMUL1、PF-MOCOAT1、PF-MOEMUL2、PF-MOCOAT2满足所有指标要求,在理化性能评价和体系综合性能评价的关键指标上有良好的性能,为钻井工程提供可靠的保证。而乳化剂PF-MOEMUL3、PF-MOCOAT3在倾点和塑性黏度方面未能达到指标要求。可能导致乳液不稳定、流变性能不佳等问题,从而影响钻井工程的顺利进行。通过对钻井液乳化剂的性能评价,对乳化剂的选择和应用提供了有效的参考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化剂 油基钻井液 塑性黏度 倾点 破乳电压
下载PDF
乳化剂对冰淇淋抗融性影响的研究进展
15
作者 薛磊 刘爱国 +5 位作者 刘立增 周悦 刘园 曲睿晶 强锋 邹旸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2024年第3期213-218,共6页
冰淇淋因其独特的口感日益受到消费者的喜爱,而抗融性作为一项重要的指标可以直接反映冰淇淋品质的好坏。在冰淇淋的运输、储存和销售过程中,由于环境温度的波动,使得抗融性差的冰淇淋容易产生变形的现象,进而影响冰淇淋品质,甚至会对... 冰淇淋因其独特的口感日益受到消费者的喜爱,而抗融性作为一项重要的指标可以直接反映冰淇淋品质的好坏。在冰淇淋的运输、储存和销售过程中,由于环境温度的波动,使得抗融性差的冰淇淋容易产生变形的现象,进而影响冰淇淋品质,甚至会对消费者体验、产品销售乃至品牌声誉产生影响。因此,提高冰淇淋的抗融性是保证冰淇淋品质的关键,而乳化剂作为冰淇淋中常用的食品添加剂对冰淇淋的抗融性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该文主要综述冰淇淋中最常用的两种乳化剂,包括非离子型乳化剂及天然型乳化剂,对冰淇淋抗融性的影响及其特点,以期为提高冰淇淋的抗融性提供理论依据,为改善冰淇淋品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淇淋 抗融性 温度波动 非离子型乳化剂 天然型乳化剂
下载PDF
单,双脂肪酸酯与吐温80复配亲水亲油平衡值对搅打稀奶油品质的影响
16
作者 陈雅丽 冯文慧 +8 位作者 剧柠 杨永龙 李志伟 耿骁璐 吕加平 王筠钠 谢宁 钱文涛 张书文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3期1-7,共7页
利用单,双脂肪酸甘油酯及吐温-80研究不同亲水亲油平衡(hydrophilic lipophilic balance,HLB)值对稀奶油稳定性及搅打特性的影响,对稀奶油打发硬度、打发率、表观黏度、稳定性及微观结构等指标进行检测。结果表明,随着HLB值的增加,乳液... 利用单,双脂肪酸甘油酯及吐温-80研究不同亲水亲油平衡(hydrophilic lipophilic balance,HLB)值对稀奶油稳定性及搅打特性的影响,对稀奶油打发硬度、打发率、表观黏度、稳定性及微观结构等指标进行检测。结果表明,随着HLB值的增加,乳液表观黏度下降,所有的稀奶油组均出现了剪切稀化现象,离心乳析率和稳定性指数先降低后增加,Zeta电位绝对值先增加后降低。搅打特性分析结果显示,随着HLB值的增加,稀奶油搅打时间缩短,打发率降低,打发后硬度先增加后降低,当HLB值为9时硬度最大(1150.1 g)。HLB值在9~11范围内,稀奶油具有较短的搅打时间、较高的打发硬度、适宜的打发率,且裱花性能良好、无坍塌变形;此时微观结构观察结果显示打发后奶油气泡大小相对均匀,气泡周围的脂肪球致密且彼此接近,形成了更紧密的网络结构保护气泡,使得泡沫较为稳定。因此,复配乳化剂HLB值应控制在9~11的范围内,可获得稳定性及搅打特性良好的稀奶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奶油 亲水亲油平衡 搅打性能 稳定性 复配乳化剂
下载PDF
电化学体系下精准曝气对乳化油废水破乳机制研究
17
作者 姚萌 王冰 +3 位作者 潘海丰 冉治霖 董晓清 陈停 《给水排水》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9-84,90,共7页
电化学体系下曝气对乳化油废水破乳除油具有显著效果,为响应国家“碳中和”政策号召,提出“精准曝气”概念,基于三相三维电极反应工艺,设计了针对曝气条件优化的试验,并进行能耗分析。试验结果表明,曝气强度缩减至1.5 L/min,曝气时间由9... 电化学体系下曝气对乳化油废水破乳除油具有显著效果,为响应国家“碳中和”政策号召,提出“精准曝气”概念,基于三相三维电极反应工艺,设计了针对曝气条件优化的试验,并进行能耗分析。试验结果表明,曝气强度缩减至1.5 L/min,曝气时间由90 min减少到60 min时,乳化油废水的COD和含油量分别为101 mg/L、4.98 mg/L,满足回注水标准,且达到了降低能耗的目的。利用COMSOL软件模拟乳化油滴聚集过程,探究破乳机制。在电场和气场作用下,加速削弱了油滴水油界面机械强度,促进了乳化油滴破乳、聚结、上浮去除的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化学 乳化油废水 精准曝气 破乳除油
下载PDF
乳化盐对再制干酪蛋白体系及物化特性影响研究进展
18
作者 司阔林 李志国 +2 位作者 闫清泉 赵悦 宗学醒 《中国食品添加剂》 CAS 2024年第7期217-224,共8页
乳化盐主要为磷酸盐和柠檬酸盐,常单体或复配应用于再制干酪生产中,酪蛋白是再制干酪的主要结构形成成分,乳化盐的主要性质是螯合钙来降低游离Ca2+的浓度,从而将酪蛋白胶束水解,增强酪蛋白的水合、乳化作用等。本文总结了乳化盐的类型... 乳化盐主要为磷酸盐和柠檬酸盐,常单体或复配应用于再制干酪生产中,酪蛋白是再制干酪的主要结构形成成分,乳化盐的主要性质是螯合钙来降低游离Ca2+的浓度,从而将酪蛋白胶束水解,增强酪蛋白的水合、乳化作用等。本文总结了乳化盐的类型、性质及其对酪蛋白胶束性质的作用,从而详细概述乳化盐对再制干酪的质地、功能和感官等物理化学特性的影响,以期为再制干酪及类似产品开发提供理论支持和研究思路,避免不必要的资源浪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化盐 再制干酪 酪蛋白胶束 特性
下载PDF
卡拉胶对等电点附近兔肉肌原纤维蛋白流体稳定性和乳化能力影响研究
19
作者 苏畅 兰子帆 +1 位作者 贺稚非 李洪军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1-19,共9页
肉类蛋白是一种高营养价值的蛋白,然而肉类蛋白在低离子强度介质及微酸(pH值为4.0~7.0)条件下分散能力差,阻碍了其被进一步的开发利用.利用高强度超声技术(25 kHz, 600 W处理15 min)改善了肉类蛋白中的主要蛋白——肌原纤维蛋白在低离... 肉类蛋白是一种高营养价值的蛋白,然而肉类蛋白在低离子强度介质及微酸(pH值为4.0~7.0)条件下分散能力差,阻碍了其被进一步的开发利用.利用高强度超声技术(25 kHz, 600 W处理15 min)改善了肉类蛋白中的主要蛋白——肌原纤维蛋白在低离子强度、中性条件下(pH值为7.0)的分散能力;通过与一种亲水性多糖——卡拉胶络合,进一步提高了这种蛋白在微酸条件下的分散和乳化能力.结果表明:超声处理能够显著提升蛋白的溶解度(从23.51%到77.32%,p<0.05),微酸条件下(pH值为5.0~6.0)由于蛋白在等电点附近,其电荷减少,溶解度显著降低.添加卡拉胶与蛋白络合能显著改善蛋白在微酸条件下的功能特性.随着卡拉胶浓度的提升,蛋白的分散和乳化能力显著增加.低卡拉胶浓度(蛋白与卡拉胶比例为8∶1)会与蛋白形成更大分子量的络合物,导致乳化能力下降.卡拉胶浓度升高能够显著提高蛋白在等电点附近的表面电荷,破坏分子内部氢键,促进蛋白分子发生解螺旋效应,从而暴露内部疏水基团,提高蛋白的两亲性,改善蛋白在等电点附近的功能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原纤维蛋白 卡拉胶 等电点 分散能力 乳化能力
下载PDF
重组稀奶油静态稳定与搅打再稳定研究进展
20
作者 李彤 崔利敏 +2 位作者 任敏 李志国 宗学醒 《粮油食品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8-104,共7页
重组稀奶油与生鲜稀奶油相比拥有成本低廉、生产批次间一致性高、搅打后泡沫保型性好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咖啡、茶饮等行业中。但因其生产配料众多、工艺复杂、对静态稳定性与搅打特性要求高,目前市场严重依赖进口,对国内乳制品生产企业... 重组稀奶油与生鲜稀奶油相比拥有成本低廉、生产批次间一致性高、搅打后泡沫保型性好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咖啡、茶饮等行业中。但因其生产配料众多、工艺复杂、对静态稳定性与搅打特性要求高,目前市场严重依赖进口,对国内乳制品生产企业提出了很高的挑战。首先介绍了重组稀奶油在储藏期间发生静态失稳现象的机理,包括初始稳定阶段、析水阶段与脂肪球聚结上浮阶段,探讨了各阶段失稳速率与失稳程度的影响因素,阐述了储藏期间脂肪球以及乳化剂等其他组分之间相互作用对重组稀奶油稳定性的影响。其次,探讨了重组稀奶油在搅打时发生部分聚结而起泡的过程与再次稳定过程的机理,阐述了固体脂肪含量、脂肪结晶特征与乳化剂组分对脂肪球部分聚结的影响,旨在为国内企业重组稀奶油产品的研发与生产过程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稀奶油 静态稳定 搅打 部分聚结 脂肪结晶 乳化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