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NCLOSURE EXPERIMENTS ON AND LACUSTRINE PRACTICE FOR ELIMINATING MICROCYSTIS BLOOM 被引量:5
1
作者 刘建康 谢平 《Chinese Journal of Oceanology and Limnology》 SCIE CAS CSCD 2002年第2期113-117,共5页
Microcystis bloom, one of the most objectionable characteristics of eutrophication in tropical and subtropical waters, occurred in Donghu Lake (East Lake) of Wuhan every summer from the 1970s up to 1984, but from 1985... Microcystis bloom, one of the most objectionable characteristics of eutrophication in tropical and subtropical waters, occurred in Donghu Lake (East Lake) of Wuhan every summer from the 1970s up to 1984, but from 1985 up to now failed to occur there. The cause of its disappearance remained in obscurity until recently. In situ enclosure experiments in the lake for three years showed that the stocking of the filter-feeding silver carp (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 and big-head carp (Aristichthys nobilis) played a decisive role in eliminating Microcystis bloom from the lake; but that recurrence of the bloom is possible under certain conditions. This paper presents the details and the results of enclosure experiments. The authors’ analysis of fish biomass data obtained by echo-sounding and the fishery production of the lake over the years, revealed that the recurrence of Microcystis bloom can be prevented so long as the combined biomass of silver carp and big-head carp remains at or exceeds 50 g per cubic meter of lakewater, as was the case in the lake’s 1985 fish yield of 1015 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锂 大头鲤 微孢藻属 放养 东湖 围养试验
下载PDF
不同体型大小的鲢对富营养化水体中浮游植物的影响
2
作者 靳晓彤 唐雅丽 +1 位作者 郭佳 林秋奇 《生态科学》 CSCD 2023年第3期98-105,共8页
浮游植物生物量及群落结构的变化是水体富营养程度的重要表征。鲢是典型的滤食性鱼类,不同大小的鲢会因鳃耙间距的不同对浮游植物进行选择性滤食。为研究不同体型大小的鲢对富营养化水体中浮游植物的影响,于2016年秋季在广东省流溪河水... 浮游植物生物量及群落结构的变化是水体富营养程度的重要表征。鲢是典型的滤食性鱼类,不同大小的鲢会因鳃耙间距的不同对浮游植物进行选择性滤食。为研究不同体型大小的鲢对富营养化水体中浮游植物的影响,于2016年秋季在广东省流溪河水库进行了模拟富营养化条件的室外围隔(体积约为85 m^(3))实验,设置了三个实验组:无鱼对照组、大白鲢组(625.00±25.00)g·ind^(–1)和小白鲢组(10.10±0.50)g·ind^(–1),每组3个重复,以7 g·m^(–3)的密度放养鲢2周后,分别采集浮游植物样品。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结束时有鱼组浮游植物生物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其中小白鲢组浮游植物的生物量显著低于大白鲢组,且主要差距为20μm以下的浮游植物。同时,小白鲢组、大白鲢组和对照组的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差异显著,冗余分析(RDA)显示微囊藻和隐藻是造成大白鲢组与小白鲢组群落差异的关键藻属。研究发现小白鲢对浮游植物,尤其是微型浮游植物(<20μm)的控制效果比大白鲢更好。此结果对水体管理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型大小 浮游植物 富营养化 围隔实验
下载PDF
盐碱池塘围隔生态系统的悬浮物结构及有机碳库储量 被引量:14
3
作者 赵文 董双林 +1 位作者 李德尚 张兆琪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2期2133-2140,共8页
1 998年 4~ 7月对高青盐碱池塘单养鲢和罗非鱼围隔生态系统颗粒悬浮物构成和各有机碳库储量及动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浮游生物的干重 (PZ)占总颗粒悬浮物干物质 (TS)的 4.2 6%~ 2 5 .97% ,平均 1 2 %。各围隔浮游植物干重(DWP)平... 1 998年 4~ 7月对高青盐碱池塘单养鲢和罗非鱼围隔生态系统颗粒悬浮物构成和各有机碳库储量及动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浮游生物的干重 (PZ)占总颗粒悬浮物干物质 (TS)的 4.2 6%~ 2 5 .97% ,平均 1 2 %。各围隔浮游植物干重(DWP)平均值变化范围为 0 .1 6~ 0 .70 mg/L,有鱼围隔均比无鱼围隔的大。浮游动物干重 (DWZ)平均值变化范围为0 .3 2~ 2 .81 mg/L,养鲢围隔中最小 ,小于无鱼对照围隔 ,养罗非鱼围隔明显高于养鲢围隔。颗粒悬浮物的灰分含量平均值为 42 .3 8%。溶解有机碳 (DOC)、颗粒有机碳 (POC)库储量平均值分别为 5 .40± 1 .61 mg C/L和 1 .96± 0 .96mg/L。各处理围隔间颗粒有机物的 C/N比的平均值比较接近 ,总平均值为 6.97± 0 .2 4。 TOC、DOC和 POC比例为 1∶ 0 .73∶0 .2 7。浮游生物碳和腐质颗粒碳占 POC的比例的平均值分别为 3 4.65 %和 65 .3 5 %。腐质颗粒碳、浮游动物碳与浮游植物碳的比例为 9.2 9∶ 3 .71∶ 1。浮游生物碳中浮游动物碳占 78.8% ,浮游植物碳占 2 1 .2 %。浮游动物碳比浮游植物碳高 ,这可能是内陆盐水的通性。盐碱池塘围隔生态系统颗粒有机碳 (POC,mg C/L)与浮游植物叶绿素 a(Chla,μg/L)和悬浮颗粒有机物 (SO,mg/L)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碱池塘 围隔生态系统 颗粒悬浮物结构 有机碳库 单养 罗非鱼
下载PDF
围隔中鲢和菹草控藻效果及其生态学意义 被引量:26
4
作者 王海珍 刘永定 +2 位作者 肖邦定 李敦海 陈德辉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41-146,共6页
在滇池沿岸的池塘中 ,构建了面积为 10 0m2 ,水深为 85cm ,底质均为淤泥的四个围隔 ,其中在三个围隔内分别放养密度为 10 0g/m3 、75g/m3 、5 0g/m3 的鲢。它们均在一定程度上控制浮游植物的生物量并改善水体透明度 ,其中初始放养鲢 75g... 在滇池沿岸的池塘中 ,构建了面积为 10 0m2 ,水深为 85cm ,底质均为淤泥的四个围隔 ,其中在三个围隔内分别放养密度为 10 0g/m3 、75g/m3 、5 0g/m3 的鲢。它们均在一定程度上控制浮游植物的生物量并改善水体透明度 ,其中初始放养鲢 75g/m3 的围隔控制效果最明显。放养三种密度的鲢在有效控制微囊藻水华的同时 ,原先水体的优势种类发生质的变化 ,水体中浮游植物的多样性也明显增加。放鱼 2个月后 ,在生物操纵的围隔中同时种入菹草 ,在75g/m3 的鲢控藻的围隔中 ,菹草长势良好 ,浮游动物大量出现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隔 菹草 浮游植物 生物操纵 控藻效果
下载PDF
草鱼、鲤、鲢、鳙和尼罗罗非鱼肝胰脏和肠道蛋白酶活性的初步探讨 被引量:125
5
作者 倪寿文 桂远明 刘焕亮 《动物学报》 SCIE CAS CSCD 1993年第2期160-168,共9页
草鱼、鲤、鲢、鳙肝胰脏和肠蛋白酶的最适pH值分别为8.7、8.7、7.6、7.6和8.4、8.7、8.0、8.4。草鱼、鲤和尼罗罗非鱼的肝胰脏蛋白酶活性比肠的高;鲢和鳙的肝胰脏蛋白酶的活性却比肠的低;尼罗罗非鱼胃的蛋白酶活性明显高于肝胰脏和肠的... 草鱼、鲤、鲢、鳙肝胰脏和肠蛋白酶的最适pH值分别为8.7、8.7、7.6、7.6和8.4、8.7、8.0、8.4。草鱼、鲤和尼罗罗非鱼的肝胰脏蛋白酶活性比肠的高;鲢和鳙的肝胰脏蛋白酶的活性却比肠的低;尼罗罗非鱼胃的蛋白酶活性明显高于肝胰脏和肠的。草鱼、鲤和尼罗罗非鱼的肝胰脏蛋白酶活性明显高于鲢和鳙的;5种鱼的肠蛋白酶活性,鲤最高,尼罗罗非鱼最低,草鱼、鲢、鳙和尼罗罗非鱼间蛋白酶活性无明显差异。草鱼、鲤、鲢和尼罗罗非鱼的肠蛋白酶活性由前向后递减,而鳙的则以中肠活性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鱼 尼罗罗非鱼 蛋白酶
下载PDF
草鱼、鲤、鲢、鱅和尼罗非鲫淀粉酶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14
6
作者 倪寿文 桂远明 刘焕亮 《大连水产学院学报》 CSCD 1992年第1期24-31,共8页
草鱼、鲤、鲢、鳙的肝胰脏和肠淀粒酶的最适pH值分别为6.4和6.4,6.4和6.4,7.2和6.8,7.2和6.8。草鱼、鲤和尼罗非鲫的肝胰脏淀粉酶活性明显高于肠淀粉酶(P<0.025),而鲢和鳙的肝胰脏淀粉酶活性明显比肠的低(P<0.05)。尼罗非鲫胃淀... 草鱼、鲤、鲢、鳙的肝胰脏和肠淀粒酶的最适pH值分别为6.4和6.4,6.4和6.4,7.2和6.8,7.2和6.8。草鱼、鲤和尼罗非鲫的肝胰脏淀粉酶活性明显高于肠淀粉酶(P<0.025),而鲢和鳙的肝胰脏淀粉酶活性明显比肠的低(P<0.05)。尼罗非鲫胃淀粉酶活性明显比肝胰脏和肠的低(P<0.005)。5种鱼的肝胰脏淀粉酶活性由高到低的顺序为:草鱼、鲤>尼罗非鲫>鲢>鳙。草鱼和鲤肝胰脏淀粉酶活性分别是尼罗非鲫、鲢、鳙的2.6和7倍。肠淀粉酶活性由高到低的顺序为:尼罗非鲫>草鱼>鲤>鲢>鳙。尼罗非鲫肠淀粉酶活性分别为草鱼、鲤、鲢、鳙的1.11、1.72、1.93、2.41倍。草鱼和鲤肠淀粉酶活性由前肠向后肠逐渐升高,鲢、鳙和尼罗非鲫中肠淀粉酶活性略高于前肠和后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鱼 罗非鱼 淀粉酶
下载PDF
草鱼、鲤、鲢、鳙和尼罗非鲫脂肪酶活性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47
7
作者 倪寿文 桂远明 刘焕亮 《大连水产学院学报》 CSCD 1990年第3期19-24,共6页
草鱼和鲤肝胰脏脂肪酶活性明显比肠道的高(P<0.025);鲢和鳙肝胰脏脂肪酶活性明显低于肠道的(P<0.025);尼罗非鲫肝胰脏和肠的脂肪酶活性几乎相等(P>0.05),而胃脂肪酶活性明显比肝胰脏和肠道的低(P<0.005)。五种鱼的肝胰脏脂... 草鱼和鲤肝胰脏脂肪酶活性明显比肠道的高(P<0.025);鲢和鳙肝胰脏脂肪酶活性明显低于肠道的(P<0.025);尼罗非鲫肝胰脏和肠的脂肪酶活性几乎相等(P>0.05),而胃脂肪酶活性明显比肝胰脏和肠道的低(P<0.005)。五种鱼的肝胰脏脂肪酶活性由高到低的顺序为:草鱼>尼罗非鲫>鲤>鳙>鲢;肠脂肪酶活性由高到低的顺序为:鲢>鳙>尼罗非鲫>草鱼>鲤。结果表明:鱼类的食性与脂肪酶活性无明显相关。草鱼、鲢和鳙的肠脂肪酶活性,中肠略高于前肠和后肠;尼罗非鲫和鲤的肠脂肪酶活性由前往后逐渐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鱼 脂肪酶 活性
下载PDF
食微囊藻干粉鱼类对水环境的影响及氮素迁移转化规律 被引量:8
8
作者 王银平 谷孝鸿 +3 位作者 曾庆飞 毛志刚 谷先坤 李旭光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75-485,共11页
利用稳定同位素示踪技术研究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摄食微囊藻(Microcystis)干粉后排泄氮在水中的迁移转化规律,同时对营养盐浓度、浮游生物群落结构等进行测定.营养盐数据分析结果显示:罗非... 利用稳定同位素示踪技术研究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摄食微囊藻(Microcystis)干粉后排泄氮在水中的迁移转化规律,同时对营养盐浓度、浮游生物群落结构等进行测定.营养盐数据分析结果显示:罗非鱼组水体营养盐浓度后期急剧升高,而鲢鱼组营养盐浓度变化较小,后期部分浓度低于对照组.营养盐浓度变化主要是鱼类排泄和牧食等活动综合作用的结果.鲢鱼组、罗非鱼组悬浮颗粒物浓度、叶绿素a浓度和细胞密度总体高于对照组,罗非鱼组悬浮颗粒物浓度、叶绿素a浓度和细胞密度中期显著高于鲢鱼组和对照组.浮游生物统计数据显示,鲢鱼组、罗非鱼组藻类总生物量显著增加,各自最大总生物量分别为对照组的4.5、7.4倍,且主要贡献藻类为蓝藻和绿藻.浮游动物密度随鱼类滤食显著降低,罗非鱼组浮游动物密度末期趋近零.同位素分析结果显示,15N稳定同位素在鲢、罗非鱼中的迁移转化过程稍有差异,各物质δ15N比值第1 d均显著高于对照组,δ15N(NH+4)、δ15N(浮游藻类)和δ15N(浮游动物)达到最大值,但鲢鱼组和罗非鱼组δ15N(沉积腐质)和δ15N(螺)值分别于第5 d和10 d达到最大.另外,鲢鱼、罗非鱼对微囊藻干粉吸收效率差别较大,鱼背部肌肉最大δ15N值分别为36.22‰、151.53‰,总体相差4.2倍.通过同位素示踪技术,得出干粉微囊藻经鱼摄食后,排泄物氮直接参与水体营养盐循环,为藻类增殖做出直接贡献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囊藻 稳定同位素 罗非鱼 排泄物氮 迁移转化
下载PDF
揭开武汉东湖蓝藻水华消失之谜 被引量:243
9
作者 刘建康 谢平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CD 1999年第3期312-319,共8页
水华(亦称湖靛)是湖泊富营养化最恶劣的表征之一。武汉东湖70年代至1984年间每年夏季出现蓝藻水华,1985年起突然消失,至今已有14年没有重现,原因何在?通过三次设在湖里的围隔试验,证明鲢鳙的大量放养,是水华消失的... 水华(亦称湖靛)是湖泊富营养化最恶劣的表征之一。武汉东湖70年代至1984年间每年夏季出现蓝藻水华,1985年起突然消失,至今已有14年没有重现,原因何在?通过三次设在湖里的围隔试验,证明鲢鳙的大量放养,是水华消失的决定性因素。文章报道了三次原地围隔试验的情况,结合东湖鲢鳙生物量的鱼群探测仪记录,指出鲢鳙的放养密度达到每立方米水(即1t有鱼50g)(即市制1两)时,就能控制蓝藻水华的发生。文章还对治理水体富营养化的流行学说—生物操纵论进行了评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汉 东湖 蓝藻水华 消失原因 湖泊 围隔试验
下载PDF
围隔中不同密度鲢对浮游植物的影响 被引量:19
10
作者 唐汇娟 谢平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77-280,共4页
试验采用2.5 m×2.5 m围隔,共设置4个试验鱼密度:0、116、176、和316 g/m2,研究了不同密度的鲢对浮游植物的影响。结果表明,仅在无鱼围隔中有大量个体较大的透明溞(Daphnia galeata)产生,并且在无鱼围隔中,浮游植物生物量最低,透明... 试验采用2.5 m×2.5 m围隔,共设置4个试验鱼密度:0、116、176、和316 g/m2,研究了不同密度的鲢对浮游植物的影响。结果表明,仅在无鱼围隔中有大量个体较大的透明溞(Daphnia galeata)产生,并且在无鱼围隔中,浮游植物生物量最低,透明度显著的高于其他的围隔。与其它类似的围隔试验所不同的是:在无鱼围隔中没有蓝藻水华的发生。在有鱼围隔中,浮游甲壳动物始终由个体较小的微型裸腹溞占优势。并且浮游植物的生物量随着鲢密度的升高而降低。浮游植物的种类组成在不同鲢密度的围隔中比较相似,与无鱼围隔相比,绿藻和裸藻生物量所占的比率较低,蓝藻生物量所占的比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植物 围隔
下载PDF
配养滤食性鱼对投饵网箱养鱼负荷力的影响 被引量:16
11
作者 熊邦喜 李德尚 +1 位作者 李琪 曹济民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131-144,共14页
本文用现场围隔实验的方法研究了养鱼水库中配养鲢对投饵网箱养鲤负荷力的影响。共用围隔30个,每个围隔水深5m,容积14.3m^3。实验中观测了理化指标8项、生物指标5项。实验结果表明配养鲢不仅在溶氧(DO)、化学需氧量(COD),总磷(TP)等方... 本文用现场围隔实验的方法研究了养鱼水库中配养鲢对投饵网箱养鲤负荷力的影响。共用围隔30个,每个围隔水深5m,容积14.3m^3。实验中观测了理化指标8项、生物指标5项。实验结果表明配养鲢不仅在溶氧(DO)、化学需氧量(COD),总磷(TP)等方面明显改善了水质,而且还降低了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和浮游细菌的数量。配养鲢对投饵网箱养鲤的净产量,生长率,饲料效率都有显著地提高;使鲤、鲢的总负荷力和总鱼产量各自都提高了35%。并已查明,投饵网箱养鲤与水库配养鲢的适宜现存量比例3:1优于2: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荷力 网箱养鱼
下载PDF
三种鱼的磷排泄及其在微型生态系统磷再循环中的作用 被引量:21
12
作者 阮景荣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55-60,共6页
在考查罗非鱼或鲢、鳙下行影响的微型生态系统实验后期 ,对三种鱼的特定正磷酸盐 (PO4 P)排泄率进行了测定 ,并且估算了系统中实验鱼的PO4 P排泄率。结果表明 ,在个体大小相同的情况下 ,罗非鱼的特定PO4 P排泄率明显地高于链、鳙 ,似乎... 在考查罗非鱼或鲢、鳙下行影响的微型生态系统实验后期 ,对三种鱼的特定正磷酸盐 (PO4 P)排泄率进行了测定 ,并且估算了系统中实验鱼的PO4 P排泄率。结果表明 ,在个体大小相同的情况下 ,罗非鱼的特定PO4 P排泄率明显地高于链、鳙 ,似乎同它们的食物含磷量无关而由其体组织含磷量所决定 ;放养罗非鱼的系统中鱼的PO4 P排泄率比放养链、鳙的系统平均高 2倍多 ,其磷排泄对浮游植物的PO4 P供给率分别为 10 0 %— 15 8%和 6 1%—7 5 %。根据有鱼系统中PO4 P的供求关系和实验结束时磷分布的观测结果推断 ,沉积物的磷释放是系统中磷再生的主要途径 ,而实验鱼调节系统磷再循环的主要机制是排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型生态系统 磷排泄 磷再循环 罗非鱼
下载PDF
巴氏杀菌加热中3种淡水鱼肌肉的变性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邱澄宇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69-72,共4页
将鲤、鲢和罗非鱼肌肉在巴氏杀菌条件 ( 75℃和 80℃ )下加热 ,测定其Vp值、升温曲线的斜率 fh 值、失水率以及过氧化物酶活力的变化特点。结果表明 ,3种鱼中罗非鱼肌肉升温速度最快 ,鲤最慢 ;罗非鱼肌肉过氧化物酶完全失活所需的Vp值最... 将鲤、鲢和罗非鱼肌肉在巴氏杀菌条件 ( 75℃和 80℃ )下加热 ,测定其Vp值、升温曲线的斜率 fh 值、失水率以及过氧化物酶活力的变化特点。结果表明 ,3种鱼中罗非鱼肌肉升温速度最快 ,鲤最慢 ;罗非鱼肌肉过氧化物酶完全失活所需的Vp值最高 ;随加热温度升高 ,鲢失水率增加最多 ,而罗非鱼变化最小。在巴氏杀菌条件下 ,不同鱼类肌肉失水率对加热温度、Vp值变化的敏感性存在较大差异。因此 ,在生产中应根据加热温度、V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非鱼 肌肉变性 巴氏杀菌 加热 淡水鱼 水产品加工 杀菌
下载PDF
三种淡水鱼皮脂肪酸的含量分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张立坚 杨会邦 蔡春 《中国保健营养(下半月)》 2010年第10期14-16,共3页
分别取罗非鱼、草鱼、鲢鱼皮,用氯仿-甲醇(2:1,v/v)提取脂质,BF3-甲醇为衍生化试剂,利用GC/MS分析了脂肪酸的百分含量。三种鱼皮中主要含15种脂肪酸,以不饱和脂肪酸为主,平均含量达79.13%。饱和脂肪酸(SFA)平均含量为24... 分别取罗非鱼、草鱼、鲢鱼皮,用氯仿-甲醇(2:1,v/v)提取脂质,BF3-甲醇为衍生化试剂,利用GC/MS分析了脂肪酸的百分含量。三种鱼皮中主要含15种脂肪酸,以不饱和脂肪酸为主,平均含量达79.13%。饱和脂肪酸(SFA)平均含量为24.19%,主要为棕榈酸;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平均含量为28.61%,主要为油酸;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平均含量约为47.20%,主要是亚油酸、花生四烯酸及亚麻酸。而鲢鱼的EPA及DHA的含量高达19.79%。结果表明,三种淡水鱼皮中都舍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尤其是鲢鱼皮多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较高,营养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酸 罗非鱼 草鱼 鲢鱼 气相色谱质谱法
下载PDF
围隔实验中水柱颗粒物色素的动态研究
15
作者 刘红 《海洋湖沼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75-81,共7页
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研究了围隔实验过程中水柱颗粒物主要色素的组成及动态变化,并就滤食性鱼类鲢对水体主要色素代谢的影响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水柱中的主要色素有叶绿素a、异黄素、岩藻黄素、黄体素、玉米黄素和蓝藻叶黄素等,未... 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研究了围隔实验过程中水柱颗粒物主要色素的组成及动态变化,并就滤食性鱼类鲢对水体主要色素代谢的影响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水柱中的主要色素有叶绿素a、异黄素、岩藻黄素、黄体素、玉米黄素和蓝藻叶黄素等,未放鱼的围隔中实验后期各种色素含量均降低到最低水平,有鱼的围隔中鱼类密度越高则色素含量降低越多。未放鱼的围隔中叶绿素a代谢产物———脱植基叶绿素a、脱镁叶绿素a、脱镁叶绿酸a与叶绿素a的比值均大于其它围隔,有鱼的围隔中鱼类密度大的这几个比值也比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法 围隔 色素
下载PDF
淡水网箱养鱼能量效益的初步评价
16
作者 李思发 文良印 《水产养殖》 CAS 1992年第1期16-18,共3页
本文分析比较了4种淡水网箱养鱼方式的能量效益。网箱养非鲫的能量转化效率极显著地(P<0.01)大于网箱养鲤成鱼、鲤鱼种,后两者又极显著地(P<0.01)大于网箱培育鲢、鳙鱼种。网箱养非鲫的能量生产力最高,达2.50兆焦/米~2·天,... 本文分析比较了4种淡水网箱养鱼方式的能量效益。网箱养非鲫的能量转化效率极显著地(P<0.01)大于网箱养鲤成鱼、鲤鱼种,后两者又极显著地(P<0.01)大于网箱培育鲢、鳙鱼种。网箱养非鲫的能量生产力最高,达2.50兆焦/米~2·天,养鲤成鱼、鲤鱼种、鲢鳙鱼种的次之,分别为1.20、0.99及0.31兆焦/米~2·天,为池塘养鱼能量生产力的16~130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量效益 网箱养鱼 淡水鱼
下载PDF
主养鲢鳙非鲫高产鱼塘的初级生产力与能量转化效率的研究 被引量:11
17
作者 姚宏禄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3期272-279,共8页
分析测定了主养鲢鳙非鲫高产池塘浮游植物初级生产力的垂直、周日、周年变化及其与主要生态因素、鱼产量水平的关系。探讨了初级生产力在能量转化中的生态学效率:毛初级生产力对太阳辐射能的利用率为0.84%—1.64%;鲢鳙非鲫净产量对浮... 分析测定了主养鲢鳙非鲫高产池塘浮游植物初级生产力的垂直、周日、周年变化及其与主要生态因素、鱼产量水平的关系。探讨了初级生产力在能量转化中的生态学效率:毛初级生产力对太阳辐射能的利用率为0.84%—1.64%;鲢鳙非鲫净产量对浮游植物净产量的直接利用率为8.46%—15.56%;太阳能转化为成产量的生态学效率为0.058%—0.15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级生产力 鲢鱼 鳙鱼 池塘养鱼
下载PDF
鲢鳙+绿狐尾藻处理的罗非鱼养殖池塘浮游植物群落特征及水质评价 被引量:4
18
作者 杨卓 陈日钊 +3 位作者 李文红 程光平 陈祯东 徐紫娟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880-888,共9页
【目的】了解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鳙(Aristichthys nobilis)和绿狐尾藻(Myriophyllum elatinoides Gaudich)组合处理对主养罗非鱼(GIFT Oreochromis niloticus)池塘浮游植物群落及其水质的影响,为评价罗非鱼绿色养殖模式... 【目的】了解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鳙(Aristichthys nobilis)和绿狐尾藻(Myriophyllum elatinoides Gaudich)组合处理对主养罗非鱼(GIFT Oreochromis niloticus)池塘浮游植物群落及其水质的影响,为评价罗非鱼绿色养殖模式的生态效应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放养罗非鱼22 500尾/hm^(2)、鲢2700尾/hm^(2)、鳙300尾/hm^(2)+放置绿狐尾藻浮床1000 m^(2)/hm^(2)为A处理,放养罗非鱼22 500尾/hm^(2)、鲢300尾/hm^(2)、鳙2700尾/hm^(2)+放置绿狐尾藻浮床1000 m^(2)/hm^(2)为B处理,放养罗非鱼22 500尾/hm^(2)、鲢和鳙各1500尾/hm^(2)+放置绿狐尾藻浮床1000 m^(2)/hm^(2)为C处理,以主养罗非鱼22 500尾/hm^(2)池塘为D处理(对照),开展生产试验,采用功能类群(FG)分类法分析各处理池塘的浮游植物群落组成,并在池塘水质监测基础上进行水体综合营养状态指数评价。【结果】试验期内各处理池塘的水质在中—富程度富营养化范围波动,其中C处理的水质最佳。从池塘水体中共检出7门168种浮游植物,群落组成属于绿藻(Chlorophyta)为主的绿藻—裸藻(Euglenophyta)—蓝藻(Cyanophyta)—硅藻(Bacillariophyta)型,A、B和C处理的浮游植物种类数均高于D处理。检出的浮游植物共划分为21个功能群,其中优势度指数(Y)≥0.02的优势功能群9个,分别为C、J、X1、MP、Lo、F、W1、M和Y,优势功能群群落组成是绿藻为主的绿藻—硅藻—蓝藻型,指示的生境特征为富营养化;试验期间,优势功能群组成变化明显,由4-7月的9个优势功能群减少为8-10月的4个共有功能群(J、X1、C和Lo),且这4个共有功能群只有优势度变化而无更替。A、B和C处理优势功能群的总生物量均低于D处理。Y≥0.20的绝对优势功能群有3个,分别为共有功能群J、X1和C,以绿藻为主的J功能群在4个处理中均占绝对优势,以硅藻为主的C功能群在A和B处理中均占绝对优势;对滤食敏感的X1功能群在D处理中占第一绝对优势,在A、B和C处理中不占绝对优势。相关分析结果表明,4-7月优势功能群XI与TN呈显著负相关(P<0.05),8-10月所有优势功能群与环境因子间均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鲢鳙+绿狐尾藻组合能增加罗非鱼养殖池塘水体的浮游植物种类及提高其优势功能类群的多样性,降低富营养化程度,稳定水质。根据优势度划分优势功能群的FG分类法适用于评价滤食性动物和水生植物对池塘养殖系统的生态调控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非鱼 绿狐尾藻 浮游植物功能群 水质
下载PDF
施肥主养鲢鳙非鲫高产池塘的水化学 被引量:4
19
作者 姚宏禄 仇丽 唐庆宁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80-84,共5页
施肥主养鲢鳙非鲫高产池塘的水化学姚宏禄,仇丽,唐庆宁(江苏省水产局,南京210003)关键词施肥,主养鲢鳙非鲫,高产鱼池,水化学WATERCHEMISTRYININTENSELYMANUREDFISHCULTUREH... 施肥主养鲢鳙非鲫高产池塘的水化学姚宏禄,仇丽,唐庆宁(江苏省水产局,南京210003)关键词施肥,主养鲢鳙非鲫,高产鱼池,水化学WATERCHEMISTRYININTENSELYMANUREDFISHCULTUREHIGH-OUTPUTPONDSW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肥 高产 鱼池 水化学 鱼类
下载PDF
阅海湖鲢、鳙生产潜力评估和围隔试验验证
20
作者 白维东 亢小云 +2 位作者 祝卫东 杨锐 廖春娟 《宁夏农林科技》 2012年第3期81-84,F0003,共5页
使用分区围隔,梯度养殖鲢、鳙鱼的研究方法,验证阅海湖鲢、鳙鱼的实际生产潜力,结果表明:阅海湖鲢、鳙鱼产量潜力理论估算为363.83 kg/hm2。围隔试验验证结果表明:在投放140 kg/hm2密度下鲢、鳙鱼生长良好,试验生产力236.5kg/hm2;综... 使用分区围隔,梯度养殖鲢、鳙鱼的研究方法,验证阅海湖鲢、鳙鱼的实际生产潜力,结果表明:阅海湖鲢、鳙鱼产量潜力理论估算为363.83 kg/hm2。围隔试验验证结果表明:在投放140 kg/hm2密度下鲢、鳙鱼生长良好,试验生产力236.5kg/hm2;综合考虑阅海湖实际水环境状况和试验局限,阅海湖平均鲢、鳙鱼产力定为280~300 kg/hm2较合适,低于理论估算量;全湖鲢、鳙最大生潜力为336~360 t;共需投放13 cm以上的鲢、鳙鱼种110万尾,投放比例鲢:鳙=1.4: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鲢 鳙鱼 生产潜力 围隔 验证 阅海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