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5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oupled bending-torsion vibration of a homogeneous beam with a single delamination subjected to axial loads and static end moments 被引量:1
1
作者 Yang Liu Dong-Wei Shu 《Acta Mechanica Sinica》 SCIE EI CAS CSCD 2014年第4期607-614,共8页
Delaminations in structures may significantly reduce the stiffness and strength of the structures and may affect their vibration characteristics. As structural components, beams have been used for various purposes, in... Delaminations in structures may significantly reduce the stiffness and strength of the structures and may affect their vibration characteristics. As structural components, beams have been used for various purposes, in many of which beams are often subjected to axial loads and static end moments. In the present study, an analytical solution is developed to study the coupled bending-torsion vibration of a homogeneous beam with a single delamination subjected to axial loads and static end moments. Euler-Bernoulli beam theory and the "free mode" assumption in delamination vibration are adopted. This is the first study of the influences of static end moments upon the effects of delaminations on natural frequencies, critical buckling loads and critical moments for lateral instability.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effects of delamination on reducing natural frequencies, critical buckling load and critical moment for lateral instability are aggravated by the presence of static end moment. In turn, the effects of static end moments on vibration and instability characteristics are affected by the presence of delamination. The analytical results of this study can serve as a benchmark for finite element method and other numerical solu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ibration · Delamination ·end moments · Nat-ural frequency · Critical moment for lateral instability
下载PDF
Large magnetic moment at sheared ends of single-walled carbon nanotubes 被引量:1
2
作者 Jian Zhang Ya Deng +12 位作者 Ting-Ting Hao Xiao Hu Ya-Yun Liu Zhi-Sheng Peng Xian-Nian Chi Pei Wu Si-Yu Liu Zhong Zhang Jun-Jie Li Gong-Tang Wang Wei-Guo Chu Chang-Zhi Gu Lian-Feng Sun 《Chinese Physics B》 SCIE EI CAS CSCD 2018年第12期510-516,共7页
In this work we report that after single-walled carbon nanotubes(SWNTs) are sheared with a pair of titanium scissors,the magnetization becomes larger than that of the corresponding pristine ones. The magnetization inc... In this work we report that after single-walled carbon nanotubes(SWNTs) are sheared with a pair of titanium scissors,the magnetization becomes larger than that of the corresponding pristine ones. The magnetization increases proportionally with the number of SWNTs with sheared ends, suggesting that there exist magnetic moments at the sheared ends of SWNTs.By using the coefficient of this linear relation, the average magnetic moment is estimated to be 41.5 ± 9.8 μB(Bohr magneton) per carbon atom in the edge state at temperature of 300.0 K, suggesting that ultrahigh magnetic fields can be produced. The dangling sigma and pi bonds of the carbon atoms at sheared ends play important roles in determining the unexpectedly high magnetic moments, which may have great potential applic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rbon nanotubes SHEAR open ends magnetic moments
下载PDF
Giant magnetic moment at open ends of multiwalled carbon nanotubes 被引量:1
3
作者 王钢 陈闽江 +10 位作者 余芳 薛磊江 邓娅 张键 齐笑迎 高燕 褚卫国 刘广同 杨海方 顾长志 孙连峰 《Chinese Physics B》 SCIE EI CAS CSCD 2015年第1期418-422,共5页
The attractions of cantilevers made of multiwalled carbon nanotubes(MWNTs) and secured on one end are studied in the non-uniform magnetic field of a permanent magnet. Under an optical microscope, the positions and t... The attractions of cantilevers made of multiwalled carbon nanotubes(MWNTs) and secured on one end are studied in the non-uniform magnetic field of a permanent magnet. Under an optical microscope, the positions and the corresponding deflections of the original cantilevers(with iron catalytic nanoparticles at the free end) and corresponding cut-off cantilevers(the free ends consisting of open ends of MWNTs) are studied. Both kinds of CNT cantilevers are found to be attracted by the magnet, and the point of application of force is proven to be at the tip of the cantilever. By measuring and comparing deflections between these two kinds of cantilevers, the magnetic moment at the open ends of the CNTs can be quantified.Due to the unexpectedly high value of the magnetic moment at the open ends of carbon nanotubes, it is called giant magnetic moment, and its possible mechanisms are proposed and discus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rbon nanotubes open ends giant magnetic moment
下载PDF
Evaluation of Stiffened End-Plate Moment Connection through Optimized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4
作者 Mehdi Ghassemieh Mohsen Nasseri 《Journal of Software Engineering and Applications》 2012年第3期156-167,共12页
This study involves the development of an analytical model for understanding the behavior of the extended, stiffened end-plate moment connections with eight high strength bolts. Modeling of the connection as an assemb... This study involves the development of an analytical model for understanding the behavior of the extended, stiffened end-plate moment connections with eight high strength bolts. Modeling of the connection as an assemblage of finite elements (FE) used for load deformation analysis, with material, and contact nonlinearities are developed. Results from the FE mathematical model are verified with results from the ANSYS computer program as well as with the test results. Sensitivity and feasibility studies are carried out. Significant geometry and force related variables are introduced;and by varying the geometric variables of the connections within a practical range, a matrix of test cases is obtained. Maximum end-plate separation, maximum bending stresses in the end-plate, and the forces from the connection bolts for these test cases are obtained. From the FE analysis, a database is produced to collect results for the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analysis. Finally, salient features of the optimized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ANN) via Genetic Algorithm (GA) analysis are introduced and implemented with the aim of predicting the overall behavior of the conne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nd-PLATE moment Connection FINITE Element Method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SENSITIVITIES Analysis GENETIC Algorithm
下载PDF
框架结构梁柱抗震内力调整研究
5
作者 汤繁华 《重庆建筑》 2024年第7期61-64,共4页
框架梁端剪力调整之前,应先计算控制截面内力,后进行梁端弯矩调幅,使结构更加安全。框架结构梁柱抗震内力调整在手算一榀框架计算中是一个难点,且容易出错。为解决这一问题,可根据具体计算实例,归纳出框架梁柱抗震内力调整计算的基本步... 框架梁端剪力调整之前,应先计算控制截面内力,后进行梁端弯矩调幅,使结构更加安全。框架结构梁柱抗震内力调整在手算一榀框架计算中是一个难点,且容易出错。为解决这一问题,可根据具体计算实例,归纳出框架梁柱抗震内力调整计算的基本步骤和方法,计算出在框架梁端弯矩正负号判别、弯矩最不利组合、最大剪力设计值确定等位置容易出现错误,并结合实例予以纠正。框架柱的抗震内力调整顺序是先进行“强柱弱梁”的调整,再进行“强剪弱弯”的调整,中柱在进行“强柱弱梁”的内力调整时,因其需要同时考虑节点左右梁端的弯矩,节点上下柱的线刚度,计算量大,采用柱端弯矩增大系数的简化计算方法,简单明了,误差很小,对边柱同样适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框架结构 内力调整 柱端弯矩增大系数
下载PDF
END随机变量序列产生的移动平均过程的收敛性 被引量:6
6
作者 邱德华 陈平炎 《数学物理学报(A辑)》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756-768,共13页
设{Y_n,-∞<n<+∞}是双向无穷的END随机变量序列(不必同分布),{a_n,-∞<n<+∞}是绝对可和的实常数序列,该文利用END列的Rademacher-Menshov型矩不等式,得到了移动平均过程{X_n=Σ∞i=∞ a_iY_(i+n),n>1}部分和的最大值... 设{Y_n,-∞<n<+∞}是双向无穷的END随机变量序列(不必同分布),{a_n,-∞<n<+∞}是绝对可和的实常数序列,该文利用END列的Rademacher-Menshov型矩不等式,得到了移动平均过程{X_n=Σ∞i=∞ a_iY_(i+n),n>1}部分和的最大值的完全收敛性和矩完全收敛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完全收敛 矩完全收敛 end随机变量 移动平均过程
下载PDF
END随机序列的完全收敛性与强收敛性 被引量:1
7
作者 胡学平 王翠云 《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139-1144,共6页
利用END随机序列矩不等式和截尾法,探讨END随机序列的完全收敛性和强收敛性.给出了其相应的三级数定理,并利用所得结论获得了其完全收敛性与强收敛性的一些充分条件.
关键词 end随机序列 矩不等式 完全收敛性 强收敛性
下载PDF
END随机变量加权和的完全矩收敛性 被引量:1
8
作者 李翔 沈爱婷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56-162,共7页
利用END随机变量的Rosenthal型矩不等式和随机变量的截尾技术,研究了END随机变量加权和的完全收敛性以及完全矩收敛性,所得结果推广了独立变量以及NA随机变量的若干相应结果.
关键词 end随机变量 完全收敛性 完全矩收敛性 加权和
下载PDF
国内外规范“强柱弱梁”屈服机制分析与对比
9
作者 马铭湖 许名鑫 《低温建筑技术》 2024年第6期95-99,109,共6页
对广东省地方标准DBJ/T15—92—2021《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我国GB50011—20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以及美、欧、日规范关于混凝土框架结构“强柱弱梁”的设计规定进行介绍,从柱端弯矩增大系数、楼板作用等各规范关于“强柱... 对广东省地方标准DBJ/T15—92—2021《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我国GB50011—20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以及美、欧、日规范关于混凝土框架结构“强柱弱梁”的设计规定进行介绍,从柱端弯矩增大系数、楼板作用等各规范关于“强柱弱梁”规定的差异进行比较,指出广东《高规》在内力调整措施上与其他规范不同,在抗震性能设计中通过构件重要性系数和承载力利用系数实现结构“强柱弱梁”屈服机制,更容易调整超强地震下引人的柱梁安全系数比指标,并给出框架梁端翼缘宽度范围内楼板钢筋的具体规定,减少梁配筋量。基于各规范设计规定,结合Pushover分析及动力弹塑性分析以6层RC框架结构作为对象进行计算分析,对梁柱钢筋用量、柱梁安全系数比、梁柱损伤及耗能情况等进行综合比较,分析RC框架结构各规范关于“强柱弱梁”规定的效果,该算例广东《高规》的柱配筋量、柱梁安全系数比较大,在实现“强柱弱梁”屈服机制方面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C框架结构 强柱弱梁 柱端弯矩增大系数 现浇楼板 柱梁安全系数比
下载PDF
基于三参数模型的方钢管柱-H型梁单向螺栓端板连接节点承载力研究
10
作者 刘伟 韩志鹏 +1 位作者 徐季漩 段忠花 《常州工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10-24,共15页
单向螺栓可较好地解决封闭截面内使用普通螺栓带来的施工不便和焊缝连接易发生脆性断裂等问题。为探索方钢管柱与H型梁单向螺栓端板连接节点的承载性能和影响因素,分别对梁柱平齐式端板连接节点和梁柱外伸式端板连接节点进行静力加载试... 单向螺栓可较好地解决封闭截面内使用普通螺栓带来的施工不便和焊缝连接易发生脆性断裂等问题。为探索方钢管柱与H型梁单向螺栓端板连接节点的承载性能和影响因素,分别对梁柱平齐式端板连接节点和梁柱外伸式端板连接节点进行静力加载试验。试验通过校准有限元模型,发现两组数据吻合度较高,对此通过改变方钢管柱、H型梁和端板的截面参数与单向螺栓的直径建立了有限元模型进行承载力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梁高度、柱壁厚度和螺栓直径对梁柱平齐式端板连接节点和梁柱外伸式端板连接节点的初始刚度和极限弯矩都有较大影响;梁柱外伸式端板连接节点的初始刚度和极限弯矩还受端板的宽度和厚度的影响。最后基于三参数模型拟合出初始刚度、极限弯矩和形状系数的近似公式,为此类节点在工程中的应用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向螺栓 端板连接 初始刚度 极限弯矩 形状系数 三参数模型
下载PDF
END随机变量序列Sung型加权和的矩完全收敛性 被引量:5
11
作者 邱德华 肖娟 《数学物理学报(A辑)》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103-1111,共9页
该文利用END随机变量序列部分和的Menshov-Rademacher型不等式,得到了同分布END随机变量序列的Sung型加权和的矩完全收敛性定理,推广和改进了已知的相应的一些结果.
关键词 end随机变量 矩完全收敛 加权和
下载PDF
END随机变量双下标加权矩不等式及其应用
12
作者 黄倩 檀佳欣 +1 位作者 曹志坤 杨文志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149-1152,共4页
END(extended negatively dependent)随机变量是较弱的相依随机变量,它包含了NA(negatively associated)随机变量和NOD(negatively orthant dependent)随机变量。文章研究了END随机变量双下标加权矩不等式,在此基础上给出在大偏差估计... END(extended negatively dependent)随机变量是较弱的相依随机变量,它包含了NA(negatively associated)随机变量和NOD(negatively orthant dependent)随机变量。文章研究了END随机变量双下标加权矩不等式,在此基础上给出在大偏差估计和多元线性模型最小二乘估计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nd随机变量 矩不等式 大偏差估计 最小二乘估计
下载PDF
END随机变量序列移动平均过程的极限性质
13
作者 宋明珠 邵静 刘彩云 《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559-563,共5页
介绍了由END随机变量序列生成的移动平均过程,利用END随机变量序列的Rademacher-Menshov型不等式,得到了移动平均过程部分和最大值的矩完全收敛性和几乎处处收敛的极限性质。END随机变量序列是范围较广的相依序列,得到的结论是对前人研... 介绍了由END随机变量序列生成的移动平均过程,利用END随机变量序列的Rademacher-Menshov型不等式,得到了移动平均过程部分和最大值的矩完全收敛性和几乎处处收敛的极限性质。END随机变量序列是范围较广的相依序列,得到的结论是对前人研究工作的推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nd随机变量序列 移动平移过程 矩完全收敛性 极限性质
下载PDF
10kV线路首端负荷安全域边界的估算方法 被引量:1
14
作者 竺炜 高琪 +1 位作者 李爱元 周彦尧 《电力科学与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14-121,共8页
10 kV线路的主线具有单端注入的母线功能,其末端容易出现低电压问题。将主线压降约束转变为出线负荷约束,可为安全运行与规划提供极大便利,故提出首端负荷安全域边界的估算方法。首先针对沿线众多的台区负荷,基于分段压降特征,提出主线... 10 kV线路的主线具有单端注入的母线功能,其末端容易出现低电压问题。将主线压降约束转变为出线负荷约束,可为安全运行与规划提供极大便利,故提出首端负荷安全域边界的估算方法。首先针对沿线众多的台区负荷,基于分段压降特征,提出主线压降快速估算的力矩法;然后将实际台区负荷分布,等效为沿线均衡分布附加若干重载点的特征形式,更加符合实际情况;最后基于力矩法得到线路首端负荷与压降的关系,进而得到首端负荷安全域边界的线性化方程。算例结果表明,力矩法的压降分析和安全域边界分析都能满足工程精度要求。基于首端负荷安全域边界可得到10 kV线路的承载裕度,便于负荷控制和配网滚动规划,具有较好的工程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0 kV线路负荷分布 主线压降 力矩法 首端负荷安全域 线性化边界方程
下载PDF
采用BP-ANN模型的梁柱平齐端板连接节点极限抗弯承载力预测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刘仲洋 李冰阳 +3 位作者 黄轶淼 王浩 陈伟 翁维素 《建筑结构》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19-126,共8页
筛选文献中报道的143组试验数据,采用误差反向传播人工神经网络(BP-ANN)建立和训练了1个2层BP-ANN模型,对梁柱平齐端板连接节点的极限抗弯承载力进行了预测。该模型利用20个组件特征参数作为输入,以极限抗弯承载力作为输出。通过与传统... 筛选文献中报道的143组试验数据,采用误差反向传播人工神经网络(BP-ANN)建立和训练了1个2层BP-ANN模型,对梁柱平齐端板连接节点的极限抗弯承载力进行了预测。该模型利用20个组件特征参数作为输入,以极限抗弯承载力作为输出。通过与传统机器学习算法预测结果对比,验证了方法和模型的有效性,并依据模型推导出一个实用简化的极限抗弯承载力数学表达式。统计分析结果显示:经过训练的BP-ANN模型,在测试集上的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MAPE)为5.28%,均方误差(MSE)为5.79×10^(-4)。另外,对特征参数进行敏感性分析,得到了组件特征对节点极限抗弯承载力的影响程度。研究结果表明:采用BP-ANN模型能够综合考虑组件特征对节点极限抗弯承载力的影响,预测结果较为准确;该模型为梁柱连接性能评估和改进提供了智能化的解决方案,可作为数值模拟和结构试验研究的有力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神经网络 梁柱节点 平齐端板连接 极限抗弯承载力
下载PDF
基于三弯矩方程多跨不等跨外伸连续梁弹性计算公式推导研究
16
作者 戴红亮 张喜臣 +3 位作者 邱铭 王全 马思远 付相球 《建筑结构》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1期1792-1795,共4页
为方便从事土木工程结构设计、建筑施工等人员解析法求解多跨不等跨外伸连续梁内力及支座反力计算,提高计算效率,填补国内多跨不等跨外伸连续梁在《实用建筑结构静力计算手册》中公式的空白。采用三弯矩方程分析方法,进行四至六跨不等... 为方便从事土木工程结构设计、建筑施工等人员解析法求解多跨不等跨外伸连续梁内力及支座反力计算,提高计算效率,填补国内多跨不等跨外伸连续梁在《实用建筑结构静力计算手册》中公式的空白。采用三弯矩方程分析方法,进行四至六跨不等跨外伸连续梁弹性计算公式推导,期望能够为从事与土木工程结构设计相关工作的人员提供一种简单实用的计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式推导 多跨不等跨 外伸连续梁 弹性计算 三弯矩方程
下载PDF
基于改进S变换的电压暂降起止时刻检测 被引量:12
17
作者 汪洋 徐方维 +1 位作者 陈礼频 肖先勇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28-33,共6页
电压暂降起止时刻是重要的暂降特征量,在分析改进S变换基础上提出一种改进S变换基频幅值向量和基频差分平方向量相结合的暂降检测方法。首先通过改进S变换基频幅值向量判断信号是否发生暂降,再利用改进S变换基频差分平方向量检测暂降信... 电压暂降起止时刻是重要的暂降特征量,在分析改进S变换基础上提出一种改进S变换基频幅值向量和基频差分平方向量相结合的暂降检测方法。首先通过改进S变换基频幅值向量判断信号是否发生暂降,再利用改进S变换基频差分平方向量检测暂降信号起止时刻,最后依据基频幅值向量和暂降起止时刻的检测误差曲线来确定改进S变换高斯窗宽调节因子,达到更优时频分辨率。所提方法能更准确地检测发生在不同持续时间、不同波形点和不同幅值深度的暂降所对应的起止时刻。仿真和实测结果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压暂降 改进S变换 暂降起止时刻 基频差分平方向量
下载PDF
梁柱端板连接的破坏模式及弯矩转角关系 被引量:30
18
作者 郭兵 柳锋 顾强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24-27,共4页
根据梁柱外伸式端板连接节点的简化学模型 ,提出一种用已知节点尺寸来预测其弯矩转角关系的非线性数学模型 ,在对节点的各种可能破坏形式和初始位移做了理论分析后 ,给出了计算模型参数极限弯矩和初始转动刚度的方法 。
关键词 端板 连接 外伸式端板 弯矩 转角 破坏模式
下载PDF
有侧移钢筋混凝土框架柱纵向挠曲二阶效应的分析 被引量:7
19
作者 童岳生 童申家 《建筑结构》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57-61,共5页
对钢筋混凝土框架柱的纵向挠曲二阶效应做了分析。结果表明,钢筋混凝土框架柱的纵向挠曲二阶效应与柱的特征值(轴压应力、长细比、混凝土弹性模量等的综合系数)以及柱两端弯矩比值有关。一般情况下,钢筋混凝土框架柱的纵向挠曲二阶效应... 对钢筋混凝土框架柱的纵向挠曲二阶效应做了分析。结果表明,钢筋混凝土框架柱的纵向挠曲二阶效应与柱的特征值(轴压应力、长细比、混凝土弹性模量等的综合系数)以及柱两端弯矩比值有关。一般情况下,钢筋混凝土框架柱的纵向挠曲二阶效应可不予考虑。某些偶然情况须考虑时,可采用所介绍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筋混凝土框架柱 纵向挠曲二阶效应 柱的特征值 柱两端弯矩比值 二阶效应 挠曲 侧移 综合系数 弹性模量 压应力
下载PDF
齿轮泵浮动侧板端面密封失效机理分析验证 被引量:9
20
作者 刘巍 王安麟 +1 位作者 单学文 张小路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99-304,318,共7页
通过研究齿轮泵侧板端面密封失效机理,得出由主从动齿轮工作腔压力非对称分布产生的侧板倾覆力矩是导致端面密封失效的关键因素.以某型号高压齿轮泵为研究对象,首先建立齿轮泵内部流场的非线性微分方程,理论推导主从动齿轮工作腔压力分... 通过研究齿轮泵侧板端面密封失效机理,得出由主从动齿轮工作腔压力非对称分布产生的侧板倾覆力矩是导致端面密封失效的关键因素.以某型号高压齿轮泵为研究对象,首先建立齿轮泵内部流场的非线性微分方程,理论推导主从动齿轮工作腔压力分布的非对称性;其次建立齿轮泵齿轮工作腔压力测试系统,对齿轮泵浮动侧板端面密封失效机理进行试验验证.试验数据表明:对应点压力试验数值与理论值误差小于5.0%,额定工况下浮动侧板关于x轴的倾覆力矩Mx=56.51N·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齿轮泵 端面密封 非对称 侧板 倾覆力矩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