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5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echanical analysis on deformation of surrounding rock with road-in packing of gob-side entry retaining in fully-mechanized sub-level caving face 被引量:1
1
作者 朱川曲 缪协兴 刘泽 《Journal of Coal Science & Engineering(China)》 2008年第1期24-28,共5页
Based on the movement regularity of surrounding rock with road-in packing of gob-side entry retaining in fully-mechanized sub-level caving face(RPGERFCF),the me- chanical model of its surrounding rock was established ... Based on the movement regularity of surrounding rock with road-in packing of gob-side entry retaining in fully-mechanized sub-level caving face(RPGERFCF),the me- chanical model of its surrounding rock was established and the calculating formulas of the deformation of the roof,coal wall and filling body were attained.By the mechanical analy- sis to the deformation of the surrounding rock of RPGERFCF,the major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deformation of the surrounding rock were found out and the technologic approaches reduced the deformation and enhanced the stability of the surrounding rock were put for- ward.Consequently,the scientific bases were provided for the stability control of the sur- rounding rock of RPGERFC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oad-in packing of gob-side entry retaining in fully-mechanized sub-level cav-ing face (RPGERFCF) deformation of surrounding rock mechanical model mechanicalanalysis
下载PDF
Shield Excavation Analysis: Ground Settlement & Mechanical Responses in Complex Strata
2
作者 Baojun Qin Guangwei Zhang Wei Zhang 《Structural Durability & Health Monitoring》 EI 2024年第3期341-360,共20页
This study delves into the effects of shield tunneling in complex coastal strata, focusing on how this constructionmethod impacts surface settlement,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adjacent rock, and the deformation of ... This study delves into the effects of shield tunneling in complex coastal strata, focusing on how this constructionmethod impacts surface settlement,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adjacent rock, and the deformation of tunnelsegments. It investigates the impact of shield construction on surface settlement, mechanical characteristics ofnearby rock, and segment deformation in complex coastal strata susceptible to construction disturbances. Utilizingthe Fuzhou Binhai express line as a case study, we developed a comprehensive numerical model using theABAQUS finite element software. The model incorporates factors such as face force, grouting pressure, jack force,and cutterhead torque. Its accuracy is validated against field monitoring data from engineering projects. Simulationswere conducted to analyze ground settlement and mechanical changes in adjacent rock and segments acrossfive soil layers.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disturbances are most significant near the excavation zone of the shieldmachine, with a prominent settlement trough forming and stabilizing around 2.0–3.0 D from the excavation. Theexcavation face compresses the soil, inducing lateral expansion. As grouting pressure decreases, the segmentexperiences upward buoyancy. In mixed strata, softer layers witness increased cutting, intensifying disturbancesbut reducing segment floatation. These findings offer valuable insights for predicting settlements, ensuring segmentand rock safety, and optimizing tunneling paramete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hield construction complex strata finite element metho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surrounding rock segment deformation settlement prediction
下载PDF
深部采矿岩石力学进展 被引量:10
3
作者 何满潮 武毅艺 +1 位作者 高玉兵 陶志刚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5-99,共25页
随着煤炭开采日益向深部发展,深部采矿引发的围岩大变形破坏和强冲击动力灾害日益严峻。在深部高地应力、高地温、高渗透压、强采动、强流变及多场耦合的复杂地质力学环境下,深部采场的应力场特征、煤岩体破碎性质、岩层移动及能量的积... 随着煤炭开采日益向深部发展,深部采矿引发的围岩大变形破坏和强冲击动力灾害日益严峻。在深部高地应力、高地温、高渗透压、强采动、强流变及多场耦合的复杂地质力学环境下,深部采场的应力场特征、煤岩体破碎性质、岩层移动及能量的积聚释放规律等均发生了显著变化。针对深部采矿中的岩石力学问题,论述了笔者及团队在深部采煤方法、深部巷道破坏机理与围岩控制、深井热害与地热利用三大方向取得的进展,主要包括:(1)提出了平衡开采理论和实现平衡开采的110/N00工法,进行了千米深井现场工程应用;(2)构建了深部“非均压建井”模式,研发了实现深井稳定提升的SAP系统,形成了可大幅简化井巷工程量和提高矿井采出率的建井方法;(3)研发了多套适用于研究深部岩体在水、高温、高压、结构效应及多场耦合作用下发生宏观破坏的实验系统和可进行微观层面演算的超算系统,揭示了深部软岩大变形破坏机理及多尺度力学特性;(4)研制了深部岩体冲击型和应变型岩爆实验系统,阐述了深部岩体冲击能量沿开挖临空面瞬间释放的非线性动力学行为;(5)提出了深部巷道开挖补偿支护理论,进一步发展了具有高恒阻、高延伸率、强吸能和耐冲击超常力学特性的NPR支护材料和技术;(6)研发了模拟深部高温、高湿和高压环境下的岩体热力学实验系统,提出了热害治理和热能资源化利用方法,建立了深部热害治理与热能综合利用系统(HEMS)。相关研究成果已在深部开采领域得以应用,可为深部采矿面临的复杂岩石力学问题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部开采 岩石力学 110/N00工法 巷道变形 围岩控制 矿井热害
下载PDF
硬岩顶板切顶留巷围岩变形分区补强控制研究
4
作者 邵炜星 查文华 +4 位作者 杨国威 许涛 刘啸 程文博 陈登红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57-172,共16页
【目的】森达源煤矿传统的宽煤柱开采方式导致采掘接续紧张,并引发严重的围岩变形问题。切顶留巷技术可优化巷道支护条件,提高采煤效率,促进煤矿高效安全生产。【方法】以1号煤层的10101工作面为研究对象,运用FLAC 3D数值模拟软件,深入... 【目的】森达源煤矿传统的宽煤柱开采方式导致采掘接续紧张,并引发严重的围岩变形问题。切顶留巷技术可优化巷道支护条件,提高采煤效率,促进煤矿高效安全生产。【方法】以1号煤层的10101工作面为研究对象,运用FLAC 3D数值模拟软件,深入探究了切顶高度、切顶角度、注浆加固深度对巷道掘进、预裂切顶和切顶留巷过程中煤帮内部、采空区及顶板应力变形特性的影响。确定出最佳切顶留巷方案。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模拟分析工作面前后不同区域的围岩受力变形情况。提出回采工作面前方0~30 m内为超前补强区,采取“高预应力锚索+单体配合铰接顶梁”的联合支护。后方0~100 m内为滞后补强区,采用“工字钢+单体支柱”联合支护,同时对矸石帮实施注浆加固。通过工程应用验证了区分补强控制变形措施的有效性。【结果】结果显示:最佳切顶留巷方案为切顶高度6 m,切顶角度15°,矸石帮注浆深度1 m。此方案下,10101工作面的巷道顶底板的最终变形量为155 mm,两帮的为84 mm,均符合矿井使用要求,验证了切顶留巷技术具有良好效果。【结论】结果表明:切顶留巷技术能有效解决传统宽煤柱开采方式中存在的围岩变形问题。然而,该技术的实施受切顶高度、切顶角度和矸石帮注浆深度等因素的影响较大,需结合数值模拟和现场状况进行具体确定。总体上,切顶留巷技术和分区补强控制措施对围岩变形的控制效果显著,为类似条件下的煤矿开采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借鉴,因而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岩 切顶留巷 围岩变形 分区补强 影响因素 力学性能 变形 数值模拟
下载PDF
水平层状碳质页岩地层高速铁路大断面隧道基底变形机理研究
5
作者 周俊超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45-152,共8页
我国西部、西南部地区在建及建成的高速铁路隧道常发生仰拱隆起病害,严重威胁着隧道施工进度及运营安全。依托兴山东隧道典型的水平层状碳质页岩地层,开展仰拱基底隆起机理研究,对仰拱基底以下的围岩进行模型简化,应用构件试验定性分析... 我国西部、西南部地区在建及建成的高速铁路隧道常发生仰拱隆起病害,严重威胁着隧道施工进度及运营安全。依托兴山东隧道典型的水平层状碳质页岩地层,开展仰拱基底隆起机理研究,对仰拱基底以下的围岩进行模型简化,应用构件试验定性分析、数值模拟定量计算的方法,揭示了不同层厚、层间黏聚力以及材料强度对层状岩体破坏模式的影响,分析导致水平层状围岩隧道底鼓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底鼓控制处置技术。研究结果表明:(1)层厚的减小降低了层状复合岩体抵抗变形和破坏的能力,主要表现为弹性阶段的缩短和变形速率的加快;层间黏结强度的降低破坏了层状复合岩体的整体性,导致层状岩体加速进入单一岩层受力阶段,但对极限承载力劣化效应不明显;(2)岩体本身材料强度降低极大地降低了层状复合岩层的承载能力,使得破坏过程显著加快,影响程度和范围进一步加深,结合数值模拟结果进一步证明了岩体本身强度在层状岩体的变形和破坏当中占据主导位置;(3)列车振动的疲劳损伤、地下水聚集的弱化作用以及围岩的长期力学性能均将影响隧道仰拱的稳定性,变形控制效果排序为:加深仰拱>基底注浆>仰拱锚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铁路隧道 水平层状围岩 仰拱底鼓 构件试验 数值模拟 变形机理
下载PDF
厚煤层柔模混凝土墙沿空巷道支护技术研究
6
作者 李刚 迟国铭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86-193,共8页
柔模混凝土墙沿空留巷技术作为无煤柱开采的一种,现已被应用于我国神东矿区多个煤矿。为解决在留巷复用过程中沿空巷道围岩结构稳定性差、变形剧烈、支护难度大的难题,以大柳塔煤矿52605柔模混凝土墙沿空留巷工作面为工程背景,采用理论... 柔模混凝土墙沿空留巷技术作为无煤柱开采的一种,现已被应用于我国神东矿区多个煤矿。为解决在留巷复用过程中沿空巷道围岩结构稳定性差、变形剧烈、支护难度大的难题,以大柳塔煤矿52605柔模混凝土墙沿空留巷工作面为工程背景,采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和现场实测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研究了柔模混凝土墙沿空巷道的围岩变形特征,建立柔模混凝土墙沿空巷道围岩结构力学模型,得到从巷道掘进阶段至巷道复用阶段沿空巷道全生命使用周期的应力演化规律,并根据巷道不同的使用阶段提出了对应的支护方案。研究结果表明:上覆岩层作用力直接作用在直接顶与混凝土墙岩层接触位置,有利于侧向支承压力传递,巷道围岩变形较大;二次采动超前支承压力导致留巷段前方顶板发生塑性破坏,塑性破坏与底板塑性区联通,将加剧煤壁侧的破坏;现场工程实践表明对沿空巷道进行合理分时分区支护,可改善应力环境,有效控制围岩变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模混凝土墙 沿空留巷 巷道支护 围岩控制 变形机理
下载PDF
6~10 m厚煤层超大采高液压支架及其工作面系统自适应智能耦合控制 被引量:4
7
作者 韩会军 王国法 +3 位作者 许永祥 张金虎 雷声 李艳鹏 《煤炭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76-288,共13页
厚煤层储量及产量占我国原煤总储量及产量的一半,通过梳理厚煤层开采历史沿革,总结了我国厚煤层开采40年来的技术及装备研发实践,系统分析了以高端大采高液压支架及围岩智能耦合理论为代表的6~10 m大采高综采高效智能化综采技术及装备... 厚煤层储量及产量占我国原煤总储量及产量的一半,通过梳理厚煤层开采历史沿革,总结了我国厚煤层开采40年来的技术及装备研发实践,系统分析了以高端大采高液压支架及围岩智能耦合理论为代表的6~10 m大采高综采高效智能化综采技术及装备研究进展,提出了大采高支护理论及围岩智能耦合控制的突破是厚煤层一次开采高度突破的首要因素,完善的感知体系建立是液压支架自适应支护的前提,数字技术的应用为大采高工作面高效推进及装备智能协同控制提供了新的技术途径;阐明了大采高综放液压支架与围岩耦合关系,剖析了采高增加对硬煤层冒放性的有利影响,提出了基于煤矸识别、放煤机构控制的“纯煤段记忆放煤+煤岩分界模糊段人工反馈式干预放煤”的智能放煤控制策略;分析了大采高开采“采–运”协同智能耦合控制关键技术,构建了基于采煤机牵引速度与刮板输送机链速间联动调节的工作面装备间多机异构耦合自适应协同控制模型;研发了厚煤层开采中10 m超大采高液压支架,分析了厚煤层开采不断突破开采高度极限的新认识,从开采装备、控制系统等方面提出厚煤层一次开采高度的突破的研发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厚煤层开采 高端开采装备 支架–围岩耦合 大采高综采 大采高综放
下载PDF
倾斜煤系地层大断面客专隧道大变形原因分析及处置 被引量:3
8
作者 康宝祥 宋战平 +3 位作者 张庆贺 许晓静 周冠南 潘红伟 《土木与环境工程学报(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9-99,共11页
针对沪昆铁路刘家庄隧道穿越煤系地层施工中发生的大变形现象,基于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和现场监测方法,分析隧道发生大变形的原因,推导并验证了产生大变形的起始位置,得到了掌子面上方煤层单元体沿倾斜面方向的应力状态与隧道进入含倾斜... 针对沪昆铁路刘家庄隧道穿越煤系地层施工中发生的大变形现象,基于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和现场监测方法,分析隧道发生大变形的原因,推导并验证了产生大变形的起始位置,得到了掌子面上方煤层单元体沿倾斜面方向的应力状态与隧道进入含倾斜煤系地层水平距离之间的变化规律,对倾斜煤层单元体与初期支护结构的应力与变形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掌子面上方煤体单元应力状态变化随掌子面进入倾斜煤层下方水平距离的增加,围岩经历挤压、压剪和剪切滑移3个变形阶段。围岩大变形与初期支护结构破坏均发生在剪切滑移阶段的初期,应在压剪变形阶段结合现场监测数据对掌子面进行喷射混凝土封闭、注浆加固掌子面上方松散煤层和加强初期支护结构刚度等措施以预防隧道产生大变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工程 煤系地层 围岩大变形 破坏机理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坚硬顶板切顶卸压技术对巷道围岩变形规律影响 被引量:4
9
作者 赵常辛 李晓旭 +2 位作者 石蒙 冀瑞锋 张焱 《工矿自动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7-154,共8页
针对特厚煤层坚硬顶板、宽煤柱条件下临空巷道面临的高围岩应力、大变形等问题,以老石旦煤矿16403综放工作面为工程研究背景,从宽煤柱顶板侧向破断结构角度对临空巷道大变形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理论分析,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对16402运... 针对特厚煤层坚硬顶板、宽煤柱条件下临空巷道面临的高围岩应力、大变形等问题,以老石旦煤矿16403综放工作面为工程研究背景,从宽煤柱顶板侧向破断结构角度对临空巷道大变形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理论分析,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对16402运输巷实施不同切顶卸压方案时,临近采空区的16403回风巷侧向顶板采动应力传递规律,并在现场施工水力压裂钻孔进行切顶卸压,实现临空巷道围岩变形控制。研究结果表明:“低位坚硬岩层悬臂梁+高位坚硬岩层砌体梁”破断结构是特厚煤层宽煤柱临空巷道大变形的主要原因,可采用切顶卸压技术破坏宽煤柱顶板侧向破断结构来控制临空巷道围岩大变形;切顶角变化可使关键块B长度发生改变,切顶角越大,则关键块B长度越小,临空侧顶板载荷向煤柱传递的程度越弱,临空巷道围岩承受的采动应力越小,切顶角为100°时临空巷道围岩垂直应力与变形量最小;在16402运输巷以切顶角100°施工水力压裂钻孔后,16403回风巷顶底板变形量较未实施切顶卸压的16402回风巷减小86.5%,两帮变形量减小87.1%,临空巷道围岩稳定性得到极大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放工作面 留煤柱护巷 临空巷道 围岩变形控制 切顶卸压 水力压裂
下载PDF
矿井破碎巷道围岩变形机理分析及支护技术研究
10
作者 任国强 张永 毕利军 《当代化工研究》 CAS 2024年第5期143-145,共3页
针对矿井破碎巷道在施工中易受围岩破碎、顶底板压力大等因素的影响,存在巷道围岩易变形,难支护安全生产隐患大的问题,以山西某矿10-208破碎巷道工程概况为例,结合巷道围岩变形机理,设计了具体的巷道围岩控制方案,并进行了应用测试,测... 针对矿井破碎巷道在施工中易受围岩破碎、顶底板压力大等因素的影响,存在巷道围岩易变形,难支护安全生产隐患大的问题,以山西某矿10-208破碎巷道工程概况为例,结合巷道围岩变形机理,设计了具体的巷道围岩控制方案,并进行了应用测试,测试结果表明,通过给巷道进行注浆加固与采用锚杆索进行联合支护后,该巷道围岩变形得到了有效控制,该回采巷道过破碎段过程中顶底板最大累计变形量为49.5mm,巷道两帮最大累计变形量为64.6mm,取得了较好的围岩控制效果,可为类似工况下的矿井破碎巷道围岩的控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拒巷道 破碎围岩 变形机理 支护 效果
下载PDF
含联络通道地铁区间隧道扩挖形成新建车站施工过程的围岩变形分析
11
作者 贾向峰 高杰 +3 位作者 古佩胜 邹小磊 刘贵春 李星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36-143,共8页
[目的]重庆轨道交通9号线邮轮母港站是将原区间隧道(含联络通道)进行扩挖施工而建成的地铁车站。该工程的地质条件、围岩初始应力场和原区间隧道结构均较为复杂,为确保施工安全,需要对施工过程中区间隧道的复杂力学行为进行分析研究。[... [目的]重庆轨道交通9号线邮轮母港站是将原区间隧道(含联络通道)进行扩挖施工而建成的地铁车站。该工程的地质条件、围岩初始应力场和原区间隧道结构均较为复杂,为确保施工安全,需要对施工过程中区间隧道的复杂力学行为进行分析研究。[方法]在简述该扩挖工程概况的基础上,建立了采用各向异性节理岩体弹塑性模型的三维有限元数值模型,进一步确定了该模型的几何特征、地层特征、结构特征及工序特征。选取了3条测线(联络通道中心线、左线大里程区间隧道中心线、右线小里程区间隧道中心线),分别对这3条测线上方的地面沉降,以及左线隧道、右线隧道的洞周变形进行分析,并将模拟值与实测值进行对比,以研究区间隧道扩挖施工过程中围岩和结构的变形特征。[结果及结论]对模型的模拟结果与施工实测结果进行对比后可认为所建模型具有合理性;联络通道扩挖施工会导致隧道洞周收敛变形明显增大,区间隧道原联络通道位置与施工主通道交汇处的洞周变形最大。应对联络通道内进行渣土回填,以确保隧道扩挖施工的安全、顺利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隧道扩挖 联络通道 围岩变形 力学分析
下载PDF
煤柱-顶板结构能量演化特征及稳定性研究
12
作者 李瑞金 李谭 +1 位作者 陈光波 李康 《煤矿安全》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9-150,共12页
煤矿事故的发生大多是由煤柱及其上覆顶板岩层失稳破坏引起的。为了研究不同煤-岩高度比对煤柱-顶板结构变形破坏及能量演化机制的影响,对煤-岩高度比分别为1∶3、1∶2、1∶1、2∶1及3∶1的煤-岩组合体进行了单轴加载及循环加卸载试验,... 煤矿事故的发生大多是由煤柱及其上覆顶板岩层失稳破坏引起的。为了研究不同煤-岩高度比对煤柱-顶板结构变形破坏及能量演化机制的影响,对煤-岩高度比分别为1∶3、1∶2、1∶1、2∶1及3∶1的煤-岩组合体进行了单轴加载及循环加卸载试验,研究了煤-岩结构体变形与能量演化之间的变化关系,利用加卸载响应比对煤-岩组合体的稳定性进行分析,对煤-岩组合体稳定性进行定量评价。结果表明:煤-岩组合体在单轴加载及循环加卸载作用下的峰值强度均随着煤-岩高度比的增加而逐渐降低,煤-岩组合体在循环加卸载作用下的峰值强度均低于单轴加载试验中的峰值强度,煤-岩高度比越大,循环载荷作用下组合体峰值强度降低率越小;组合体输入能、弹性能和耗散能随应力增加呈非线性增加,煤-岩高度比与组合体循环载荷过程中产生的平均弹性应变、平均弹性能、平均残余应变、平均耗散能、总残余应变和加卸载响应呈正比关系,与总弹性应变、总弹性能和总耗散能呈反比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层失稳 煤-岩高度比 煤-岩组合体 变形特征 破坏特征 能量演化 围岩控制
下载PDF
综放面动压巷道失稳特征及控制技术研究
13
作者 孙学东 《煤炭技术》 CAS 2024年第6期60-63,共4页
针对综放工作面动压巷道失稳问题,以河北某冲击地压矿井为工程背景,通过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实验室实验的方法对综放工作面动压巷道失稳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工作面采动应力多以动载荷形式作用于工作面煤体,煤体强度为18.3 MPa,煤... 针对综放工作面动压巷道失稳问题,以河北某冲击地压矿井为工程背景,通过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实验室实验的方法对综放工作面动压巷道失稳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工作面采动应力多以动载荷形式作用于工作面煤体,煤体强度为18.3 MPa,煤体动力失稳与煤体储存弹性能、动载荷以及耗散能量有关,弹性能积聚与极限能量差越大,动力显现越明显,工作面超前段受到组合应力影响,弹性能储存相对较高,容易发生动力失稳,动载荷影响下,工作面动压巷道围岩塑性区逐渐增大并实现贯通,弹性区减小,容易诱发连锁动力失稳。针对不同诱发因素提出了顶板爆破、超前段钻孔卸压以及补强支护的方法,对顶板动载荷、超前采动应力以及巷道围岩破碎带进行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放工作面 动压巷道 围岩变形
下载PDF
软岩巷道底鼓注浆加固技术研究
14
作者 申浩 《山西冶金》 CAS 2024年第8期235-236,249,共3页
针对软岩巷道底鼓变形严重的问题,以成庄矿十五一盘区大巷地质条件为工程背景,采用理论分析、现场实践对巷道围岩变形与注浆加固机理进行分析,并对巷道注浆方案进行设计与试验。确定方案后,巷道注浆区域共100 m,注浆882个钻孔,注浆量239... 针对软岩巷道底鼓变形严重的问题,以成庄矿十五一盘区大巷地质条件为工程背景,采用理论分析、现场实践对巷道围岩变形与注浆加固机理进行分析,并对巷道注浆方案进行设计与试验。确定方案后,巷道注浆区域共100 m,注浆882个钻孔,注浆量239.8 t。根据巷道掘进后的围岩变形情况,注浆后围岩基本未出现变形,表明该注浆方案有利于减缓巷道围岩变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形机理 注浆加固 围岩变形量
下载PDF
深部回采巷道变形破坏机理及围岩控制技术研究
15
作者 刘桥 《能源与节能》 2024年第10期171-174,共4页
为解决赵庄煤矿深部回采巷道变形破坏严重和维护困难的问题,对13113巷道的变形特征及破坏机理进行了分析,其变形破坏原因具体包括工作面地应力增大、多重强动压影响、锚杆(索)支护整体性较差等。现场采用了“深浅孔注浆+锚索补强耦合”... 为解决赵庄煤矿深部回采巷道变形破坏严重和维护困难的问题,对13113巷道的变形特征及破坏机理进行了分析,其变形破坏原因具体包括工作面地应力增大、多重强动压影响、锚杆(索)支护整体性较差等。现场采用了“深浅孔注浆+锚索补强耦合”的支护技术,矿压监测数据表明,补强加固后的13113巷两帮最大移近量为65 mm,顶板最大下沉量为38 mm,底板最大移近量为18 mm,巷道围岩变形量与加固之前相比大幅减小,充分表明该支护技术可以有效控制巷道围岩的变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部回采巷道 破坏机理 围岩变形 支护技术
下载PDF
综放工作面端面冒顶机理与围岩控制技术研究
16
作者 李大为 《山西化工》 CAS 2024年第4期221-223,共3页
针对9102综放工作面在回采过程中端面顶板破碎等围岩支护难题,首先对工作面的工程概况及顶底板条件进行分析,重点分析了采场围岩支护难点及端面冒顶机理,然后在具体回采经验的基础上,设计了9102综放工作面采场围岩控制体系,然后进行了... 针对9102综放工作面在回采过程中端面顶板破碎等围岩支护难题,首先对工作面的工程概况及顶底板条件进行分析,重点分析了采场围岩支护难点及端面冒顶机理,然后在具体回采经验的基础上,设计了9102综放工作面采场围岩控制体系,然后进行了现场实践及效果分析,工作面推采过程中仅发生局部轻度片帮冒顶事故,端面煤岩体整体稳定程度较高,安全生产工作得到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放工作面 端面顶板 围岩破碎 冒顶事故 采场围岩控制体系
下载PDF
引水隧洞施工围岩的变形特征研究
17
作者 丰威 《云南水力发电》 2024年第4期52-55,共4页
广东省HY饮水工程的引水隧洞所处地质条件复杂,隧洞开挖后,围岩出现了多种变形现象,如顶拱下沉、底板隆起、侧壁内移、掉块等。就该引水隧洞施工围岩的变形特征进行分析,包括围岩物理力学性质测试、变形机理分析、变形特征影响因素分析... 广东省HY饮水工程的引水隧洞所处地质条件复杂,隧洞开挖后,围岩出现了多种变形现象,如顶拱下沉、底板隆起、侧壁内移、掉块等。就该引水隧洞施工围岩的变形特征进行分析,包括围岩物理力学性质测试、变形机理分析、变形特征影响因素分析等,以保障工程顺利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水隧洞 围岩变形 物理力学性质 变形特征
下载PDF
综采面回撤通道的掘进与围岩变形影响分析
18
作者 韩斌权 《江西煤炭科技》 2024年第3期58-60,共3页
以枣泉煤矿综采工作面回撤通道的施工方式为工程实例;拟定“预掘回撤通道、采煤机截煤形成回撤通道和分步掘进形成回撤通道”三种施工方案进行了比较,认为预掘回撤通道变形大、维护成本高,采煤机截割煤层形成回撤巷道存在容易出现冒落... 以枣泉煤矿综采工作面回撤通道的施工方式为工程实例;拟定“预掘回撤通道、采煤机截煤形成回撤通道和分步掘进形成回撤通道”三种施工方案进行了比较,认为预掘回撤通道变形大、维护成本高,采煤机截割煤层形成回撤巷道存在容易出现冒落、煤壁易片帮、支护困难等问题,而分步掘进形成回撤通道方式解决了预掘回撤通道顶板下沉量大、支护困难,以及采煤机截煤形成回撤通道时顶板支护实施困难的问题,效果最佳;另外,回撤巷道距离工作面的距离越近,顶板、底板和侧帮变形变化越明显;回撤巷道分步掘进施工方式具有显著的技术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采工作面 回撤巷道 掘进方式 围岩变形
下载PDF
杭来湾煤矿大采高综采面回采巷道围岩变形规律
19
作者 闫鹏佳 薛雄飞 +3 位作者 胡志华 刘桂璋 赵志杨 许春宝 《陕西煤炭》 2024年第3期12-16,共5页
回采巷道超前段围岩变形规律对于评价和优化巷道支护技术和保证工作面正常生产具有重要意义。以杭来湾煤矿30201大采高工作面为例,采用十字观测法对30201工作面回采巷道超前段表面位移变化规律进行监测,发现胶运平巷在超前工作面约22~3... 回采巷道超前段围岩变形规律对于评价和优化巷道支护技术和保证工作面正常生产具有重要意义。以杭来湾煤矿30201大采高工作面为例,采用十字观测法对30201工作面回采巷道超前段表面位移变化规律进行监测,发现胶运平巷在超前工作面约22~38 m处开始发生变形,顶底板、两帮移近速度分别从11~15 m处急剧增大。同时,采用钻孔窥视技术对胶运平巷超前段围岩松动圈分布情况进行了观测,发现工作面前方3 m处巷道围岩处于采动影响剧烈阶段,工作面前方8 m处于超前支承压力峰值影响阶段,工作面前方18 m处处于超前支承压力减弱段。综合分析表面位移变形规律和松动圈测试结果,30201回采巷道采动影响迹象显现范围约为超前18 m。该成果可为类似大采高工作面回采巷道围岩控制及支护参数优化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采高综采面 回采巷道 围岩变形 表面位移观测 钻孔窥视
下载PDF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隧洞围岩分类和变形分析 被引量:18
20
作者 刘振红 王学潮 +2 位作者 王泉伟 陈书涛 李今朝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0期3625-3630,共6页
根据工程地质性质和砂岩、板岩比例对隧洞区工程地质岩组进行了划分,并对结构面和岩体结构进行分级和分类,在此基础上用T系统和RMR系统对隧洞围岩进行分类;变形计算中,根据围岩分类,采用基于GSI的Hoek-Brown经验方法对围岩岩体变形进行... 根据工程地质性质和砂岩、板岩比例对隧洞区工程地质岩组进行了划分,并对结构面和岩体结构进行分级和分类,在此基础上用T系统和RMR系统对隧洞围岩进行分类;变形计算中,根据围岩分类,采用基于GSI的Hoek-Brown经验方法对围岩岩体变形进行分析计算,并根据围岩分类和变形计算,对TBM在西线的适用性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力学 围岩分类 工程地质岩组 围岩变形 Hoek-Brown判据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