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拮抗黄曲霉大花杓兰内生细菌的筛选及抑菌研究
1
作者 付亚娟 许笑晴 +3 位作者 范佳宁 樊双虎 韩卉 侯晓强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154-160,共7页
为获得对黄曲霉菌丝生长具有良好抑菌活性的细菌资源,该研究以31株大花杓兰内生细菌为对象,通过平板对峙法和菌丝生长速率法筛选拮抗黄曲霉的内生细菌;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无菌发酵液对黄曲霉抑菌活性的稳定性;PCR扩增芽孢杆菌脂肽合成... 为获得对黄曲霉菌丝生长具有良好抑菌活性的细菌资源,该研究以31株大花杓兰内生细菌为对象,通过平板对峙法和菌丝生长速率法筛选拮抗黄曲霉的内生细菌;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无菌发酵液对黄曲霉抑菌活性的稳定性;PCR扩增芽孢杆菌脂肽合成酶基因和多聚酮合酶基因;酸沉醇提制备芽孢杆菌脂肽粗提物,牛津杯法评估其对黄曲霉的抑菌活性。结果显示,3株大花杓兰内生芽孢杆菌(CmR-1n、CmR-3a、CmR-4b)对黄曲霉有较好抑菌活性;CmR-1n对黄曲霉的抑菌效果最好,平板拮抗率为57.88%,而CmR-1n无菌发酵液对黄曲霉的抑菌率达63.31%;芽孢杆菌CmR-1n无菌发酵液具有较好的耐热性、耐酸碱性、抗紫外线性和贮藏稳定性;CmR-1n基因组含有表面活性素基因Srf、伊枯草菌素基因Itu和丰原素基因(fenB和fenD),且体外抑菌实验证实CmR-1n脂肽粗提物甲醇液对黄曲霉菌丝生长的抑制率达62.58%。推测芽孢杆菌CmR-1n合成的脂肽可能是抑制黄曲霉的主要活性物质,使其在黄曲霉防治领域具有一定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花杓兰 内生芽孢杆菌 黄曲霉 脂肽粗提物 抑菌活性
下载PDF
产苦马豆素的疯草内生真菌研究进展
2
作者 李丹 卢萍 +4 位作者 袁博 杜玲 李玉玲 高峰 姜凯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58-368,共11页
含苦马豆素(Swainsonine, SW)的棘豆属(Oxytropis DC.)和黄芪属(Astragalus L.)植物称为疯草,其共生着一种疯草内生真菌(Alternaria Section Undifilum oxytropis)。疯草中的SW由其内生真菌产生,而非由宿主植物产生。SW是一种吲哚里西... 含苦马豆素(Swainsonine, SW)的棘豆属(Oxytropis DC.)和黄芪属(Astragalus L.)植物称为疯草,其共生着一种疯草内生真菌(Alternaria Section Undifilum oxytropis)。疯草中的SW由其内生真菌产生,而非由宿主植物产生。SW是一种吲哚里西啶类生物碱,牲畜食用疯草后引起中毒,严重者死亡,对我国畜牧业危害巨大。本文对棘豆属疯草的分类与分布,疯草内生真菌的分类、分布、传播方式及形态学差异,不同真菌中SW的合成相关酶及合成途径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讨论了SW合成途径及其关键酶的作用,旨在为疯草内生真菌的研究、利用及SW合成途径的明晰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疯草内生真菌 苦马豆素 次级代谢产物 棘豆属植物 疯草
下载PDF
Diversity of endophytes across the soil-plant continuum for Atriplex spp. in arid environments 被引量:5
3
作者 Mohammad E TAHTAMOUNI Sa'eb KHRESAT +2 位作者 Mary LUCERO Jesus SIGALA Adrian UNC 《Journal of Arid Land》 SCIE CSCD 2016年第2期241-253,共13页
Endophytes are hypothesized to be transferred across the soil-plant continuum, suggesting both the transfers of endophytes from environment to plant and from plant to soil. To verify this hypothesis and to assess the ... Endophytes are hypothesized to be transferred across the soil-plant continuum, suggesting both the transfers of endophytes from environment to plant and from plant to soil. To verify this hypothesis and to assess the role of locality, we evaluated the similarity of microbial communities commonly found both in soils and endophytic communities in three arid regions, i.e. the Jornada LTER (Long Term Ecological Research) site in New Mexico, USA, and the research station of Jord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JUST) and Khanasd research station in Badia region of Jordan. Rhizosphere and non-rhizosphere soils, leaves and seeds of Atriplex spp. were sampled. Diversity and distribution of bacteria and fungi across the soil-plant continuums were assessed by tag-encoded FLX amplicon pyrosequencing and sequence alignment. Of the total bacterial OTUs (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s), 0.17% in Khanasri research station, 0.16% in research station of JUST, and 0.42% in Jornada LTER site were commonly found across all the plant and soil compartments. The same was true for fungi in two regions, i.e. 1.56% in research station of JUST and 0.86% in Jornada LTER site. However, in Khanasri research station, 12.08% of total fungi OTUs were found in at least one soil compartment and one plant compartment. Putative Arthrobacter, Sporosarcina, Cladosporium and members of Proteobacteria and Actinobacteria were found across all the soil-plant continuums. Ascomycota, mainly including Didymellaceae, Pleosporaceae and Davidiellaceae were present across all the soil-plant continuums. Microbial communities in two regions of Jordan were similar to each other, but both of them were different from the Jornada LTER site of USA. SIMPER (similarity percentage) analysis of bacterial and fungal taxa for both soil and endophyte communities revealed that dissimilarities of two bacterial genera (Arthrobacter and Sporosarcina) and two fungal genera (Cladosporium and Alternaria) are very high, so they play key roles in the soil-plant continuums. A weighed Pearson correlation analysis for the specific bacterial OTUs in the soil-plant continuums only showed high similarity between the two regions of Jordan. However, fungal groups showed higher similarities among all regions. This research supports the hypothesis of continuity of certain bacterial and fungal communities across the soil-plant continuums, and also explores the influences of plant species and geographic specificity on diversity and distribution of bacteria and fung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NDOPHYTES microbial diversities soil-plant continuum PYROSEQUENCING Atriplex spp.
下载PDF
Biocontrol Endotherapy with Trichoderma spp. and 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 against Phytophthora spp.: A Comparative Study with Phosphite Treatment on Quercus robur and Fagus sylvatica
4
作者 Gilles Berger Katarzyna Czarnocka +2 位作者 Bastien Cochard Tomasz Oszako Francois Lefort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A)》 2015年第6期428-439,共12页
Phytophthora species are particularly aggressive plant pathogens and are often associated with the decline of many tree species, including oak and beech. Several fungi and bacteria species are known as potential antag... Phytophthora species are particularly aggressive plant pathogens and are often associated with the decline of many tree species, including oak and beech. Several fungi and bacteria species are known as potential antagonists usable as biological control agents. Phosphonate (H3PO3), commonly branded as phosphite, has also been used in the past years to protect trees against invasive Phytophthora spp.. This study aimed at comparing the effects of selected antagonist microorganisms and phosphonate, when applied by microinjection or leaf treatment. Antagonistic species were first selected for their high inhibitory activity against problematic Phytophthora species, such as Phytophthora cactorum, P. quercina and P. plurivora attacking Quercus robur and Fagus sylvatica in Polish forests. Three endophytic species Trichoderma atroviride (two strains), T. harzianum and 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 showed a high control activity, and their efficacy was then assessed in comparison with a phosphonate treatment. Two application methods were experimented in this study: injection of a solution of spores or phosphonate into the sap vessels of beech or a foliar treatment on oak. Phosphonate and two strains of Trichoderma significantly reduced the necrotic area on oak leaves inoculated with P. plurivora and one strain of T. atroviride significantly reduced necrotic areas on beech branches. These results are therefore promising of a novel way to control Phytophthora spp. in forest stands and nurser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hytophthora spp. endotherapy TRICHODERMA Bacillus sp. endophytes.
下载PDF
芽孢杆菌DZY6715生物膜形成对其抗油茶炭疽病的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董奎奎 刘地 +3 位作者 李绕勇 伍建榕 邓佳 王芳 《经济林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91-101,共11页
【目的】探究内生芽孢杆菌DZY6715生物膜的形成对其抗油茶炭疽病的影响情况,为油茶炭疽病的绿色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分离自油茶健康叶片的内生芽孢杆菌DZY6715为出发菌株,对其进行化学诱变,从中筛选出3株生物膜存在缺陷的突... 【目的】探究内生芽孢杆菌DZY6715生物膜的形成对其抗油茶炭疽病的影响情况,为油茶炭疽病的绿色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分离自油茶健康叶片的内生芽孢杆菌DZY6715为出发菌株,对其进行化学诱变,从中筛选出3株生物膜存在缺陷的突变菌株(其编号分别为-4、15、21)。然后观察DZY6715野生菌株和-4、15、21号突变菌株的生物膜生长特性,测定其群游能力及生物膜形成能力,在此基础上,通过平板对峙实验、扫描电镜观察和油茶离体叶片回接实验,测定不同菌株对油茶炭疽病的抑制能力和生防效果。【结果】DZY6715野生菌株和-4、15、21号突变菌株的生长趋势基本一致,但是,与DZY6715野生菌株相比,3株突变菌株的群游能力均较弱,其生物膜的生长速度均较慢,其生物膜的结构强度均较弱。平板对峙实验结果表明,突变菌株对油茶炭疽病菌的抑制能力随着其生物膜形成能力的降低而降低,其中-4号突变菌株对油茶炭疽病菌的抑制率最低,为57.44%,显著低于DZY6715野生菌株的抑制率(65.70%)。扫描电镜观察中发现,DZY6715野生菌株对油茶炭疽病菌菌丝的破坏力最强,能使菌丝内含物严重渗漏。油茶离体叶片回接实验结果表明,DZY6715野生菌株和3株突变菌株均能不同程度地降低油茶炭疽病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但DZY6715野生菌株的防治效果更好,接种处理7 d后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分别为20.22%和5.55,均显著低于突变菌株的。【结论】内生芽孢杆菌DZY6715生物膜的形成,能使其在油茶炭疽病的生物防治中发挥出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生芽孢杆菌 生物膜 油茶 炭疽病 生物防治
下载PDF
蕙兰‘红香妃’内生真菌分离鉴定及体外抑菌效应 被引量:1
6
作者 蒋楚楚 辛静静 +3 位作者 夏树全 罗平 邵果园 崔永一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783-791,共9页
【目的】从蕙兰‘红香妃’Cymbidium faberi‘Hongxiangfei’中筛选获得兰科Orchidaceae植物病害生防菌,为蕙兰菌根化栽培及绿色生物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蕙兰‘红香妃’健康根段培养、分离、纯化、鉴定内生真菌;以5株常见植... 【目的】从蕙兰‘红香妃’Cymbidium faberi‘Hongxiangfei’中筛选获得兰科Orchidaceae植物病害生防菌,为蕙兰菌根化栽培及绿色生物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蕙兰‘红香妃’健康根段培养、分离、纯化、鉴定内生真菌;以5株常见植物病原菌为指示菌,通过平板对峙培养法筛选出生物防治效果最优的内生真菌,并用活体接种法验证其抑菌效果。【结果】在蕙兰‘红香妃’健康植株根段培养中共分离筛选出6株内生真菌,经鉴定4株属于毛壳属Chaetomium spp.,1株属于镰刀属Fusarium spp.,另1株属于赛多孢属Scedosporium spp.。在平板对峙培养中发现:6株内生真菌对5株病原菌均具有一定的抑菌效果,其中Z2菌株腐皮镰刀菌Fusarium solani对兰花茎腐病致病菌——尖孢镰刀菌F.oxysporum的抑制效果明显,抑制率为67.51%;Z3菌株蝇生二叉毛壳菌Dichotomopilus funicola对兰花炭疽病致病菌——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的抑制率达68.56%。活体接种研究表明:经Z3菌株处理,春兰‘绿云’C.goeringii‘Green Cloud’的病叶率、病情指数极显著(P<0.01)低于对照。【结论】Z3菌株是筛选出的防治兰科植物病害的优势拮抗生物防治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蕙兰‘红香妃’ 内生真菌 毛壳属 镰刀属 抑菌
下载PDF
分离自苇状羊茅(Festuca arundinacea Schreb.)的内生真菌Neotyphodium uncinatum 被引量:15
7
作者 纪燕玲 王志伟 +1 位作者 于汉寿 王世梅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47-50,共4页
从苇状羊茅植株中发现了与Neotyphodiumcoenophialum不同的内生真菌 ,经过分离、培养 ,分离菌株被鉴定为Neotyphodiumuncinatum (W .Gams ,Petrini&D .Schmidt)Glenn ,Bacon&Hanlin。通过对苇状羊茅植株各部位的调查 ,确认该菌... 从苇状羊茅植株中发现了与Neotyphodiumcoenophialum不同的内生真菌 ,经过分离、培养 ,分离菌株被鉴定为Neotyphodiumuncinatum (W .Gams ,Petrini&D .Schmidt)Glenn ,Bacon&Hanlin。通过对苇状羊茅植株各部位的调查 ,确认该菌在植株的地上部分有较为系统的分布。所发现的Neotyphodiumuncinatu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苇状羊茅 内生真菌 分离 培养 鉴定 禾本科植物 Neotyphodium-uncinatum Nepotyphodium-coenophialum
下载PDF
烟草抗根结线虫内生细菌的筛选及防效研究 被引量:14
8
作者 陈泽斌 夏振远 +3 位作者 徐胜光 王海燕 赵兴能 李健文 《中国烟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71-75,共5页
为筛选到能在烟草体内稳定定殖并且对烟草根结线虫(Meloidogyne spp.)具有明显抑杀活性的烟草内生生防细菌,从5株对全齿复活线虫(Panagrellus redivivus)具有明显致死活性的供试内生细菌中筛选出对根结线虫校正致死率达99%以上的活性菌... 为筛选到能在烟草体内稳定定殖并且对烟草根结线虫(Meloidogyne spp.)具有明显抑杀活性的烟草内生生防细菌,从5株对全齿复活线虫(Panagrellus redivivus)具有明显致死活性的供试内生细菌中筛选出对根结线虫校正致死率达99%以上的活性菌株WY7和CJ20。活性菌株发酵液的杀线虫活性在12 h内随处理时间的延长而升高,随着稀释倍数的的增加而降低。温室盆栽试验结果表明,5株杀线虫内生细菌中有4株对烟草根结线虫病防效大于50%,其中,以CJ20对烟草根结线虫病的防效最好,防效为67.5%。烟草内生菌是一类重要的烟草根结线虫生防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草 内生细菌 根结线虫 筛选 防治效果
下载PDF
疯草内生真菌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9
作者 陈基萍 马尧 +2 位作者 路浩 王占新 赵宝玉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77-81,共5页
疯草含有疯草毒素,动物采食后能引起以慢性神经机能紊乱为特征的中毒病,是世界范围内危害草原畜牧业最严重的毒草之一。对疯草主要有毒成分苦马豆素来源问题的研究发现,疯草内生真菌与苦马豆素之间具有极为密切的关系。近年来,科研工作... 疯草含有疯草毒素,动物采食后能引起以慢性神经机能紊乱为特征的中毒病,是世界范围内危害草原畜牧业最严重的毒草之一。对疯草主要有毒成分苦马豆素来源问题的研究发现,疯草内生真菌与苦马豆素之间具有极为密切的关系。近年来,科研工作者对多种疯草的内生真菌进行分离,并对其与疯草的相互关系进行了深入研究。论文主要介绍了近年来国内外有关疯草内生真菌的种群分布特点、传播方式及疯草与内生真菌之间相互关系的最新研究进展,并对今后研究的重点领域如内生真菌生物学与分类学特性、疯草与内生真菌的关系以及苦马豆素药用活性等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疯草 内生真菌 苦马豆素 埃里砖格孢属
下载PDF
浙江地区不同寄主来源的炭疽菌ITS序列PCR-RFLP多态性分析 被引量:4
10
作者 刘诗胤 邱海萍 +7 位作者 姜华 张震 柴荣耀 毛雪琴 王教瑜 杜新法 王艳丽 孙国昌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61-65,共5页
应用核糖体DNA(ribo-somal DNAr,DNA)的ITS(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ITS)区的RFLP序列的多态性,分析32个不同寄主来源的炭疽菌株的遗传多样性。利用ITS1及ITS4通用引物对扩增各菌株的rD-NA的内转录间隔区(ITS1-5.8S-ITS2)获得长约6... 应用核糖体DNA(ribo-somal DNAr,DNA)的ITS(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ITS)区的RFLP序列的多态性,分析32个不同寄主来源的炭疽菌株的遗传多样性。利用ITS1及ITS4通用引物对扩增各菌株的rD-NA的内转录间隔区(ITS1-5.8S-ITS2)获得长约600 bp片段。ITS-RFLP共迁带UPGMA聚类分析的结果表明所有来自不同寄主的炭疽菌菌株(含福建及云南菌株)都以较高的相似系数(>0.60)聚为一类,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同时试验中所有酶切位点的综合Gst系数达到0.82,说明不同菌株间的ITS具有丰富的多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炭疽菌 RDNA 内转录间隔区 PCR-RELP 亲缘关系
下载PDF
植物内生真菌镰刀菌对马铃薯晚疫病菌的抑制研究 被引量:11
11
作者 苏珍珠 罗文富 +1 位作者 杨艳丽 杨子祥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667-671,683,共6页
鉴定了分离自7种植物上的11株内生真菌镰刀菌并研究了它们对马铃薯晚疫病菌的抑菌活性。对峙培养试验表明:11株内生真菌镰刀菌对该病菌均有抑制作用,其中菌株e060-1,e060-3,e060-4的抑制率达50%以上。这些内生真菌镰刀菌的毒素粗提液对... 鉴定了分离自7种植物上的11株内生真菌镰刀菌并研究了它们对马铃薯晚疫病菌的抑菌活性。对峙培养试验表明:11株内生真菌镰刀菌对该病菌均有抑制作用,其中菌株e060-1,e060-3,e060-4的抑制率达50%以上。这些内生真菌镰刀菌的毒素粗提液对该病菌菌丝生长有更明显的抑制作用,其中e012-3,e060-4和e032毒素粗提液的抑菌率达100%。毒素粗提液能明显抑制晚疫病菌孢子对离体叶片的侵染,其中菌株e032毒素粗提液的抑制率达97.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生真菌镰刀菌 晚疫病菌 抑菌活性
下载PDF
禾本科植物内生真菌研究8——中国部分地区拂子茅属植物Neotyphodium属内生真菌分布及形态学特征 被引量:7
12
作者 詹漓晖 纪燕玲 +3 位作者 于汉寿 亢燕 孙相辉 王志伟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3-18,共6页
调查了中国西北和东部地区不同生境的拂子茅属Calamagrostis植物中Neotyphodium属内生真菌的分布。采样范围包括新疆、青海、甘肃、江苏、安徽、浙江、上海7省(市、区),共采集拂子茅属植物样品426株。调查发现西北3省(区)所有276个拂子... 调查了中国西北和东部地区不同生境的拂子茅属Calamagrostis植物中Neotyphodium属内生真菌的分布。采样范围包括新疆、青海、甘肃、江苏、安徽、浙江、上海7省(市、区),共采集拂子茅属植物样品426株。调查发现西北3省(区)所有276个拂子茅属植物样品中都不含有内生真菌;而采集自东部的样品中,南京的无性系拂子茅属植物和黄山的拂子茅C.epigeios含菌率为100%。但是,采自南京抽穗的拂子茅却完全不含内生菌。通过研究分离菌株的形态学特征,发现南京与黄山的菌株都具有Neotyphodium属内生真菌的典型特征,而它们之间在菌落形态、生长速度、孢子大小等方面又存在较明显差异。以上结果说明我国拂子茅属植物及其中的禾本科植物内生真菌具有一定的生物多样性,拂子茅属植物中的内生真菌含量受地理环境以及宿主植物种类的影响十分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生真菌 拂子茅属 地理分布 形态学特征 多样性
下载PDF
西瓜细菌性果斑病拮抗内生细菌的分离和筛选 被引量:8
13
作者 蔡学清 鄢凤娇 +1 位作者 林玉 胡方平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465-470,共6页
从葫芦科作物及空心菜的叶片、茎及花上共分离到95个菌株,采用抑菌圈法共筛选到对西瓜细菌性果斑病病原菌具有不同程度拮抗作用的菌株46株,占分离菌株总数的48.4%;从拮抗菌株中筛选出5株对西瓜细菌性果斑病菌具有较好拮抗效果的菌株,其... 从葫芦科作物及空心菜的叶片、茎及花上共分离到95个菌株,采用抑菌圈法共筛选到对西瓜细菌性果斑病病原菌具有不同程度拮抗作用的菌株46株,占分离菌株总数的48.4%;从拮抗菌株中筛选出5株对西瓜细菌性果斑病菌具有较好拮抗效果的菌株,其对西瓜细菌性果斑病的防治效果为68.75%-93.24%.内生性测定结果表明这5株菌株均能在西瓜体内定殖,5株菌株经过革兰氏染色、鞭毛染色、芽孢染色和一些生理生化测定,初步被确定为芽孢杆菌属(Bacillus sp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瓜细菌性果斑病 拮抗 内生细菌 芽孢杆菌
下载PDF
旗草内生真菌与旗草抗病性研究 被引量:14
14
作者 黄东益 黄小龙 SEGENET Kelemu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39-45,共7页
旗草内生真菌交织顶孢霉的7个不同分离物对旗草主要病源真菌德氏霉和立枯丝核菌在PDA培养基上的体外对峙试验表明,大多数内生真菌分离物对这2个病原菌都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不同分离物对同一病原菌的抑制作用不同,同一分离物对不同病... 旗草内生真菌交织顶孢霉的7个不同分离物对旗草主要病源真菌德氏霉和立枯丝核菌在PDA培养基上的体外对峙试验表明,大多数内生真菌分离物对这2个病原菌都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不同分离物对同一病原菌的抑制作用不同,同一分离物对不同病原菌的抑制作用也不同,EB6780.501和EH32a对德氏霉和立枯丝核菌的抑制作用最强。旗草植株抗病试验表明,内生真菌感染的植株对叶枯病具有明显的抗性,但这种抗性随着病原菌立枯丝核菌入侵时间的延长而减弱。在体外抑菌试验中,对病原菌生长抑制能力强的内生真菌分离物,在旗草体内也表现出较强的抗病性,说明抗病内生真菌的体外抑菌筛选是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旗草 内生真菌 抗病性
下载PDF
甘蔗内生固氮菌研究 被引量:10
15
作者 王桂文 李海鹰 范嘉晔 《广西农业生物科学》 CSCD 2000年第1期68-72,共5页
对甘蔗内生固氮的分布特点、生理学特性、生物学特性、遗传学特点及应用前景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全面的概述。
关键词 甘蔗 内生固氮菌 固氮醋杆菌 草螺菌 特征特性
下载PDF
内生真菌对感染锈病黑麦草生长和生理的影响 被引量:20
16
作者 马敏芝 南志标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50-156,共7页
在田间条件下对带内生真菌和不带内生真菌球道黑麦草品种被锈菌不同程度感染后的生长、光合特性和生理指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带内生真菌的植株无论感病轻重,其病叶损失率和植株矮化程度均显著低于不带内生真菌的植株(P<0.05)。并... 在田间条件下对带内生真菌和不带内生真菌球道黑麦草品种被锈菌不同程度感染后的生长、光合特性和生理指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带内生真菌的植株无论感病轻重,其病叶损失率和植株矮化程度均显著低于不带内生真菌的植株(P<0.05)。并且在轻度和重度病株中,内生真菌可提高黑麦草叶片相对含水量、可溶性糖含量、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叶内游离脯氨酸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与过氧化物酶的活性;同时有效地降低了丙二醛的含量,说明内生真菌的存在可提高寄主黑麦草在田间条件下的抗锈病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年生黑麦草 锈菌 内生真菌 抗病性
下载PDF
博落回属植物内生真菌种类与分布差异 被引量:3
17
作者 刘金凤 黄鹏 +2 位作者 柳亦松 刘秀斌 曾建国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16年第7期872-876,共5页
目的:探索博落回属植物内生真菌的种类与多样性,为发现影响博落回次生代谢产物的内生真菌提供前期研究基础。方法:采用组织培养法从博落回属植物根部组织中分离纯化内生真菌,利用分子生物学和常规的形态学方法对分离出的内生真菌进行分... 目的:探索博落回属植物内生真菌的种类与多样性,为发现影响博落回次生代谢产物的内生真菌提供前期研究基础。方法:采用组织培养法从博落回属植物根部组织中分离纯化内生真菌,利用分子生物学和常规的形态学方法对分离出的内生真菌进行分类鉴定。结果:共分离纯化67株内生真菌,其中博落回中分离到40株,而小果博落回中得到27株内生真菌。发现Coniothyrium为博落回根部特有的内生真菌,Botryosphaeria、Chaetomium和Phyllosticta属菌株为小果博落回特有菌株。结论:博落回属植物内生菌多样性与博落回属植物的地理分布差异、博落回属植物之间的差异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落回属 内生真菌 多样性 分子鉴定
下载PDF
香蕉内生炭疽菌鉴定及致病性测定 被引量:6
18
作者 李梅婷 张绍升 《亚热带农业研究》 2008年第2期128-131,共4页
通过对香蕉内生炭疽菌(Colletotrichum spp.)的分类地位和致病性测定,确认香蕉内生炭疽菌为芭蕉炭疽菌(Colletotrichum musae),对香蕉果实具有致病性,病菌可从伤口侵入或直接侵入果皮致病,引起不同程度的果实腐烂。试验结果表明,香蕉内... 通过对香蕉内生炭疽菌(Colletotrichum spp.)的分类地位和致病性测定,确认香蕉内生炭疽菌为芭蕉炭疽菌(Colletotrichum musae),对香蕉果实具有致病性,病菌可从伤口侵入或直接侵入果皮致病,引起不同程度的果实腐烂。试验结果表明,香蕉内生炭疽菌是香蕉炭疽病的潜伏侵染菌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芭蕉炭疽菌 内生炭疽菌 潜伏侵染
下载PDF
应用16SrDNA克隆文库解析苏铁珊瑚状根内生放线菌种群多样性 被引量:2
19
作者 王国娟 曹妍 +3 位作者 王芳 马焕成 郑艳玲 伍建榕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15-120,共6页
苏铁为古老孑遗植物,被誉为“植物界的大熊猫”和“活化石”。为了研究苏铁珊瑚状根内生放线菌的多样性,通过16SrDNA克隆文库开展了珊瑚状根内生放线菌种群多样性研究,从16SrDNA克隆文库中随机挑选了164个克隆子进行序列测定,对测... 苏铁为古老孑遗植物,被誉为“植物界的大熊猫”和“活化石”。为了研究苏铁珊瑚状根内生放线菌的多样性,通过16SrDNA克隆文库开展了珊瑚状根内生放线菌种群多样性研究,从16SrDNA克隆文库中随机挑选了164个克隆子进行序列测定,对测序结果进行了Blast对比,结果表明,苏铁珊瑚状根中放线菌多样性十分丰富,存在5个目7个科10个属,主要类群为短小杆菌属Curtobacterium、利夫森氏菌属Leifsonia、考克氏菌Kocuria、鸟氨酸微菌属Ornithinimicrobium、微球菌属Micrococcus、丙酸杆菌属Propionibacterium、链霉菌属Streptomyces、拟诺卡氏菌属Nocardiopsis、芽球菌属Blastococcus;克隆得到的内生放线菌优势菌为短小杆菌属Curtobacterium,其次为拟诺卡氏菌属Nocardiopsis和链霉菌属Streptomyces。其中68株内生放线菌是能分离培养的,经16SrDNA片段测序分析,结果表明这些内生放线菌分别与GenBank中已知属相似性达97%-100%;其余的序列相似性低于97%,表明苏铁珊瑚状根中可能存在着放线菌新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铁 珊瑚状根 16S rDNA克隆文库 内生放线菌 种群多样性
下载PDF
中国禾本科植物内生真菌研究4. Epichloё yangzii的人工杂交 被引量:1
20
作者 亢燕 李伟 +4 位作者 纪燕玲 孙相辉 詹漓晖 于汉寿 王志伟 《菌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852-862,共11页
作者首先研究Epichloё yangzii在植株上的人工杂交,明确了供试菌株的交配型。然后将分离自无子座鹅观草属植物的23株"Neotyphodium属"真菌孢子分别与E.yangzii的子座杂交,其中发现有21株与E.yangzii(mat-1,mat-2)杂交不亲和,... 作者首先研究Epichloё yangzii在植株上的人工杂交,明确了供试菌株的交配型。然后将分离自无子座鹅观草属植物的23株"Neotyphodium属"真菌孢子分别与E.yangzii的子座杂交,其中发现有21株与E.yangzii(mat-1,mat-2)杂交不亲和,有2株与E.yangzii(mat-1)杂交亲和。利用tubB基因片段对8株"Neotyphodium属"真菌菌株进行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与E.yangzii杂交亲和的2个菌株和E.yangzii聚为一枝,而其它6个菌株形成独立的分枝,进一步证实了这2个菌株是有时在宿主植物上不形成子座的E.yangzii。这说明了在宿主植物上的人工杂交是区别有时不产子座的E.yangzii和Neotyphodium属真菌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pichloё内生真菌 鹅观草属植物 交配型 子座 tubB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