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ize-dependent Biological Effects on 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 Induced by Different Particulate Matters 被引量:3
1
作者 程文娟 荣怿 +3 位作者 史廷明 周婷 刘跃伟 陈卫红 《Journal of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Medical Sciences)》 SCIE CAS 2014年第3期314-321,共8页
Summary: The contribution of particles to cardiovascular mortality and morbidity has been enlightened by epidemiologic and experimental studies. However, adverse biological effects of the particles with different siz... Summary: The contribution of particles to cardiovascular mortality and morbidity has been enlightened by epidemiologic and experimental studies. However, adverse biological effects of the particles with different sizes on cardiovascular cells have not been well recognized. In this study, sub-cultured 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 (HUVECs) were exposed to increasing concentrations of pure quartz particles (DQ) of three sizes (DQPM1, 〈1 μm; DQPM3-5, 3-5 μm; DQPM5, 5 μm) and carbon black particles of two sizes (CB0.1, 〈0.1 μm; CB 1, 〈 1 μm) for 24 h. Cytotoxicity was estimated by measuring the activity of lactate dehydrogenase (LDH) and cell viability. Nitric oxide (NO) generation and cyto- kines (TNF-α and IL-1β) releases were analyzed by using NO assay and enzyme-linked immunoabsorbent assay (ELISA), respectively. It was found that both particles induced adverse biological effects on HUVECs in a dose-dependent manner. The size of particle directly influenced the biological activity. For quartz, the smaller particles induced stronger cytotoxicity and higher levels of cytokine responses than those particles of big size. For carbon black particles, CB0.1 was more capable of inducing adverse responses on HUVECs than CB 1 only at lower particle concentrations, in contrast to those at higher concentrations. Meanwhile, our data also revealed that quartz particles performed stronger cell damage and produced higher levels of TNF-α than carbon black particles, even if particles size was similar. In conclusion, particle size as well as particle composition should be both considered in assessing 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 injury and inflammation responses induced by particl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rticles 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 biological effects SIZE-DEPENDENT
下载PDF
燃煤PM_(2.5)不同组分对血管内皮细胞的氧化损伤效应 被引量:26
2
作者 王菲菲 王先良 +3 位作者 刘芳盈 吕占禄 钱岩 朋玲龙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780-785,共6页
为了解细颗粒物不同组分在心血管系统损伤中的毒性机制,以大同散煤为样品煤,提取燃煤PM2.5全颗粒物、无机组分及有机组分,分别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EA.hy926进行染毒,采用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及丙二醛(MDA)... 为了解细颗粒物不同组分在心血管系统损伤中的毒性机制,以大同散煤为样品煤,提取燃煤PM2.5全颗粒物、无机组分及有机组分,分别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EA.hy926进行染毒,采用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及丙二醛(MDA)指标检测PM2.5不同组分对EA.hy926细胞氧化损伤程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燃煤PM2.5各组分对EA.hy926细胞染毒24h后,随着染毒剂量的增加,细胞上清液中SOD活力均下降,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而相同剂量组比较,其抑制SOD活力能力依次为:有机组分>无机组分>全颗粒物,且相同剂量组不同组分间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GSH-Px活力均下降,具有剂量依赖性,引起GSH-Px活力下降程度基本具有无机组分>有机组分>全颗粒物的趋势,但统计学意义不显著;MDA含量分别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各组分所致的MDA含量大小存在低剂量组有机组分>全颗粒物>无机组分,高剂量组全颗粒物>无机组分>有机组分趋势,随着剂量增加,全颗粒物和无机组分引起MDA含量明显增加,而有机组分则变化趋于平缓.可见,燃煤PM2.5不同组分均对血管内皮细胞EA.hy926氧化损伤作用明显,SOD、GSH-PX等抗氧化酶的活性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煤细颗粒物 PM 2 5 血管内皮细胞 EA hy926 氧化损伤 PM2 5 EA hy926
下载PDF
燃煤PM_(2.5)不同组分对血管内皮细胞的毒性 被引量:24
3
作者 刘芳盈 丁明玉 +1 位作者 王菲菲 李杰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684-690,共7页
采用MTS法评价燃煤PM2.5不同组分对血管内皮细胞EA.hy926的细胞毒性.以大同散煤为样品煤,在实验室采用固定源稀释通道采集燃煤PM2.5,提取燃煤PM2.5全颗粒物、无机组分及有机组分,分别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EA.hy926进行染毒,采用MTS法检测P... 采用MTS法评价燃煤PM2.5不同组分对血管内皮细胞EA.hy926的细胞毒性.以大同散煤为样品煤,在实验室采用固定源稀释通道采集燃煤PM2.5,提取燃煤PM2.5全颗粒物、无机组分及有机组分,分别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EA.hy926进行染毒,采用MTS法检测PM2.5不同组分对EA.hy926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表明:燃煤PM2.5全颗粒物、无机组分及有机组分均可抑制血管内皮细胞增殖,且具有剂量-反应关系;在相同染毒剂量组内,有机组分的活性抑制影响显著高于全颗粒物和无机组分,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但全颗粒物和无机组分之间并无统计学差异.PM2.5的来源和组分是影响其细胞毒性的重要因素,燃煤PM2.5不同组分均可抑制血管内皮细胞增殖,血管内皮损伤是PM2.5致心血管毒性的可能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煤细颗粒物 PM2.5 血管内皮细胞 EA.hy926 细胞毒性 MTS
下载PDF
通心络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循环内皮微粒的影响 被引量:11
4
作者 陆永光 符春晖 +2 位作者 严华 陈湘桂 黄军章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41-43,共3页
目的观察通心络对循环血内皮微粒(EMPs)和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的影响,并探讨EMPs和sICAM-1作为评价不稳定型心绞痛(UA)患者内皮炎症和损伤程度的可行性。方法将72例UA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38例)和通心络组(34... 目的观察通心络对循环血内皮微粒(EMPs)和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的影响,并探讨EMPs和sICAM-1作为评价不稳定型心绞痛(UA)患者内皮炎症和损伤程度的可行性。方法将72例UA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38例)和通心络组(34例),另以24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常规治疗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通心络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通心络胶囊4粒、每日3次;两组均治疗4周。于治疗前后采集患者静脉血,用流式细胞仪(FCM)测定血中EMPs水平,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LSA)测定血中sICAM-1水平;并分析EMPs与sICAM-1的相关性。结果通心络组和常规治疗组治疗前EMPs和sICAM-1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治疗4周后,两组EMPs和sICAM-1水平虽仍高于健康对照组,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通心络组较常规治疗组下降更为明显[EMPs(个/μl):693.2(496.7~1043.2)比905.3(646.1~1304.7);sICAM-1(μg/L):178.4(148.3~254.7)比237.4(173.6~308.4),均P〈0.053。EMPs与siCAM-1呈显著正相关(r=0.827,P〈0.01)。结论通心络可明显降低uA患者EMPs和sICAM-1水平,其作用与稳定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和抑制内皮炎症有关;EMPs对评价UA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及内皮炎症反应和损伤程度具有-定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心络 不稳定型心绞痛 内皮微粒 细胞间黏附分子
下载PDF
燃煤细颗粒物对血管内皮细胞EA.hy926的细胞毒性 被引量:9
5
作者 刘芳盈 王菲菲 +1 位作者 丁明玉 李杰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56-161,共6页
以银川散煤为样品煤,在实验室采用固定源稀释通道采集燃煤PM2.5,超声波水浴提取燃煤PM2.5全颗粒悬液,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EA.hy926进行染毒,并采用MTS法检测燃煤PM2.5在不同染毒时间对EA.hy926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表明,燃煤PM2.5悬液对EA... 以银川散煤为样品煤,在实验室采用固定源稀释通道采集燃煤PM2.5,超声波水浴提取燃煤PM2.5全颗粒悬液,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EA.hy926进行染毒,并采用MTS法检测燃煤PM2.5在不同染毒时间对EA.hy926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表明,燃煤PM2.5悬液对EA.hy926细胞分别染毒6,12,24h均可抑制细胞增殖,且12,24h各剂量组和溶剂对照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在相同染毒剂量组内,和6,12h相比,染毒24h对细胞存活率抑制更加明显,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可见,燃煤PM2.5可以抑制血管内皮细胞增殖且具有时间和剂量依赖性,血管内皮损伤是PM2.5致心血管毒性的可能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煤细颗粒物 PM2.5 血管内皮细胞 EA.hy926 细胞毒性 MTS法
下载PDF
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对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及血脂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6
6
作者 许晓伟 刘亚丽 +6 位作者 苏维芳 程光慧 张海洋 徐进芳 孙洋 李雅丽 李新军 《海南医学》 CAS 2016年第16期2586-2588,共3页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老年患者内皮细胞微粒及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4月至2014年11月在我院心内科治疗的ACS老年患者82例,按数表法随机分为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各41例,两组患者均予以常规内科治疗...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老年患者内皮细胞微粒及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4月至2014年11月在我院心内科治疗的ACS老年患者82例,按数表法随机分为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各41例,两组患者均予以常规内科治疗。此外,低剂量组口服10 mg/d瑞舒伐他汀,高剂量组口服20 mg/d瑞舒伐他汀,两组均持续治疗14 d,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内皮细胞微粒指标值、血脂水平以及副作用等情况。结果治疗14 d后,低剂量组与高剂量组血液中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膜糖蛋白(CD31+/CD42b-EMP)水平分别为(822.63±63.41)μL、(693.57±57.26)μL,较治疗前的(1 160.46±174.23)μL、(1 192.51±160.45)μL均有明显的下降(P<0.05或P<0.01),而高剂量组治疗前后CD31+/CD42b-EMP水平下降程度较低剂量组更为明显(P<0.05);运用瑞舒伐他汀治疗14 d后,低剂量组患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水平分别为(2.12±0.23)mmol/L、(1.33±0.27)mmol/L、(1.72±0.53)mmol/L、(4.61±0.51)mmol/L,高剂量组分别为(1.74±0.33)mmol/L、(1.42±0.28)mmol/L、(1.48±0.52)mmol/L、(4.28±0.36)mmol/L,两组各指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两组用药期间均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对急性冠脉综合征老年患者运用瑞舒伐他汀治疗,能明显改善血管内皮功能与血脂水平,同时20 mg/d剂量的治疗效果优于10 mg/d常规剂量,且不会增加老年患者的药物副作用及相关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瑞舒伐他汀 急性冠脉综合征 血管内皮功能 内皮细胞微粒 老年患者
下载PDF
川芎嗪对脓毒症急性肺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1
7
作者 王慧琦 陈远卓 +3 位作者 李丛烨 张翔宇 彭沪 高成金 《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4年第5期20-25,共6页
目的研究中药川芎嗪(Tetramethylpyrazine,TMP)对大鼠脓毒症相关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的保护作用。方法取健康雄性SD大鼠24只,随机分为空白组、LPS干预组(LPS组)、TM P治疗组(TM P组),每组8只。LPS组和TMP组分别给予腹腔注... 目的研究中药川芎嗪(Tetramethylpyrazine,TMP)对大鼠脓毒症相关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的保护作用。方法取健康雄性SD大鼠24只,随机分为空白组、LPS干预组(LPS组)、TM P治疗组(TM P组),每组8只。LPS组和TMP组分别给予腹腔注射LPS 20 mg/kg,空白组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TMP组大鼠注射LPS 30 min后立即予TMP 80 mg/kg腹腔注射。4 h后,3组大鼠均经颈内动脉取血,后脱颈处死留取肺组织标本。测定动脉血气及肺组织湿/干重比,H-E染色观察肺组织病理形态,流式细胞术检测血浆中CD31+循环内皮微粒的表达水平,ELISA法检测血清中TNF-α水平,Western印迹法检测肺组织ROCKⅡ蛋白表达。结果 LPS组氧合指数均小于200,较空白组和TMP组均明显降低(P<0.05),TMP组较空白组减低(P<0.05)。肺组织切片HE染色光镜下可见LPS组肺泡结构紊乱,并可见弥漫性肺泡间隔增厚,而TM P组上述病理表现较LPS组明显减轻。TM P组平均肺泡壁厚度、肺组织湿/干重比值、血浆中CD31+内皮微粒表达量、血清中TNF-α水平及肺组织ROCKⅡ蛋白表达量均低于LP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空白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LPS组上述指标均高于空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川芎嗪减轻LPS所致急性肺损伤大鼠肺渗出性病变,减轻肺组织炎症因子释放,对肺损伤起到积极保护作用,其对减轻肺渗出的作用可能与下调ROCKⅡ基因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芎嗪 内毒素 急性肺损伤 肺渗出 血管内皮微粒 大鼠
下载PDF
加味桂枝茯苓颗粒对大鼠前列腺增生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表达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4
8
作者 李峰 郑仿 +7 位作者 闫家文 赵书晓 黄新 马林枫 郑艺 钟新兰 赵军辉 伍松合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693-697,共5页
目的通过加味桂枝茯苓颗粒对大鼠前列腺增生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 FGF)表达水平影响的研究,探讨加味桂枝茯苓颗粒对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的作用机制。方法2013年1月—2015年6月,选取90只雄性SD大鼠... 目的通过加味桂枝茯苓颗粒对大鼠前列腺增生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 FGF)表达水平影响的研究,探讨加味桂枝茯苓颗粒对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的作用机制。方法2013年1月—2015年6月,选取90只雄性SD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正常组(A组,25只)和模型组(65只),A组随机取20只,模型组在验证造模成功后随机取60只,模型组采用随机数字表进一步分为对照组(B组,20只)、加味桂枝茯苓颗粒组(C组,20只)、非那雄胺片组(D组,20只)。A组大鼠正常饲养,模型组造模,之后B组大鼠0.9%氯化钠溶液灌胃,C组大鼠加味桂枝茯苓颗粒溶液灌胃,D组大鼠非那雄胺片溶液灌胃。于末次灌胃治疗结束24 h后进行前列腺组织标本采集。记录各组大鼠前列腺体积、前列腺增生指数,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VEGF、b FGF表达水平。结果 B组前列腺体积、前列腺增生指数大于A组(P<0.05);C组、D组前列腺体积、前列腺增生指数小于B组(P<0.05)。B组、C组、D组VEGF、b FGF表达水平高于A组(P<0.05);C组、D组VEGF、b FGF表达水平低于B组(P<0.05)。结论加味桂枝茯苓颗粒通过降低大鼠前列腺增生腺体组织中VEGF、b FGF表达水平,进而缩小前列腺体积,降低前列腺增生指数,从而达到治疗BPH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增生 加味桂枝茯苓颗粒 非那雄胺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
下载PDF
^(125)Ⅰ放射性粒子植入对兔肝癌微血管密度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14
9
作者 曹贵文 李学达 +5 位作者 孙莉宁 崔新江 宁厚法 韩金龙 刘荣 邢辉 《当代医学》 2011年第5期108-112,共5页
目的探讨125Ⅰ放射性粒子植入对兔移植性肝癌微血管密度(microvascular density,MVD)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表达的影响,MVD和VEGF的相关性及其与影像和临床病理的关系,评价125Ⅰ放射性粒子植入对... 目的探讨125Ⅰ放射性粒子植入对兔移植性肝癌微血管密度(microvascular density,MVD)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表达的影响,MVD和VEGF的相关性及其与影像和临床病理的关系,评价125Ⅰ放射性粒子植入对兔VX2肝移植瘤血管生成及其疗效的影响,为原发性肝癌的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提供实验数据及理论依据。方法将36只荷瘤兔随机分成6组:对照组6只、粒子组30只。分别于接种后1周、2周、1月、2月、3月取材。测量肿瘤体积并行HE染色进行病理学检查,免疫组化染色检测肿瘤VEGF、CD31的表达。结果对照组肿瘤体积较前增大,粒子组肿瘤体积明显缩小。两组间相互比较粒子组与对照组之间均有明显的差异性(P<0.01);粒子组VEGF、MVD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植入粒子不同时期VEGF、MVD有明显的差异(P<0.05)。结论 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可以明显降低肿瘤VEGF、MVD的表达,可以有效地破坏植入粒子边缘肿瘤组织的微血管,有效地抑制血管形成并减少肿瘤组织的血液供应,从而达到灭活植入粒子边缘肿瘤组织的目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肝癌 125I放射性粒子 微血管密度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下载PDF
内皮微粒与冠心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0
作者 孙敏洁 周静 高峰 《海南医学》 CAS 2016年第3期441-443,共3页
内皮微粒(EMPs)是内皮细胞在各种病理因素刺激下产生的亚微米级颗粒,在多种疾病,尤其是心血管疾病状态下升高明显,可以反映内皮功能。近来研究发现EMPs具有各种生物活性,并以血栓形成、炎症、免疫反应及细胞内信号转导等形式参与冠心病(... 内皮微粒(EMPs)是内皮细胞在各种病理因素刺激下产生的亚微米级颗粒,在多种疾病,尤其是心血管疾病状态下升高明显,可以反映内皮功能。近来研究发现EMPs具有各种生物活性,并以血栓形成、炎症、免疫反应及细胞内信号转导等形式参与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的发生过程。目前EMPs作为诊断CHD的新方法,还可用于检测CHD的治疗效果,成为CHD的治疗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微粒 冠心病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大气颗粒物对A549和HUVECs细胞的毒性作用 被引量:7
11
作者 范兰兰 尚羽 张玲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166-1172,共7页
比较了A549和HUVECs 2种细胞对颗粒物的敏感度,以探讨大气颗粒物粒径对生物活性的影响.采集北京市区PM10~2.5、PM2.5~0.1和PM0.1,将A549和HUVECs细胞暴露于不同浓度的颗粒物悬浮液24 h后,用噻唑蓝(MTT)法测定细胞存活率,并用LDH试剂... 比较了A549和HUVECs 2种细胞对颗粒物的敏感度,以探讨大气颗粒物粒径对生物活性的影响.采集北京市区PM10~2.5、PM2.5~0.1和PM0.1,将A549和HUVECs细胞暴露于不同浓度的颗粒物悬浮液24 h后,用噻唑蓝(MTT)法测定细胞存活率,并用LDH试剂盒测定细胞培养液中LDH(乳酸脱氢酶)的含量.结果表明:随着染毒剂量的增大,细胞存活率逐渐降低,并且呈剂量-反应关系;培养液中LDH浓度呈剂量依赖型增加;当染毒剂量>200μg/mL时,PM0.1的细胞致死率大于PM10~2.5和PM2.5~0.1(P<0.01);同一粒径的颗粒物对HUVECs的毒性比A549略大,但无统计意义.因此,相对于粗颗粒物,细、超细颗粒物具有较大的细胞毒性,A549和HUVECs细胞对颗粒物的敏感度差异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颗粒物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 人肺上皮细胞(A549) 细胞毒性
下载PDF
冠心病患者内皮细胞膜微粒及Th细胞因子水平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8
12
作者 沈红元 陈玉蓉 沈建林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5年第3期360-362,共3页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外周血内皮细胞膜微粒(EMPs)、辅助性T细胞(Th)细胞因子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1年7月至2013年7月孝感市中心医院收治的68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世界卫生组织分类标准分为稳定型心绞痛(SA)21例,不...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外周血内皮细胞膜微粒(EMPs)、辅助性T细胞(Th)细胞因子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1年7月至2013年7月孝感市中心医院收治的68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世界卫生组织分类标准分为稳定型心绞痛(SA)21例,不稳定心绞痛(UA)22例,急性心肌梗死(AMI)25例;另选择同期在孝感市中心医院体检的健康人群3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比较4组受检者外周血EMPs、γ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2(IL-2)、IL-4、IL-10水平。结果 4组受检者中,SA组、UA组、AMI组外周血EMPs、IFN-γ、IL-2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其中UA组和AMI组水平又高于S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MI组外周血EMPs显著高于U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EMPs与IFN-γ、IL-2呈正相关关系(P<0.05),而与IL-4、IL-10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外周血EMPs水平能够反映患者内皮功能、斑块炎性反应程度及斑块稳定性;导致EMPs升高的原因可能与Th1/Th2细胞因子分泌异常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内皮细胞膜微粒 辅助性T细胞 动脉硬化
下载PDF
循环内皮微粒相关microRNA在巨噬细胞炎性反应诱发小鼠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机制 被引量:3
13
作者 孙理华 张颖 +4 位作者 曹桂秋 李鹏 胡强 张雅玲 幸世峰 《实验动物与比较医学》 CAS 2019年第3期201-207,共7页
目的研究循环内皮微粒(EMPs)相关microRNA在巨噬细胞炎性反应诱发动脉粥样硬化(AS)发生的作用机制。方法 SPF级雄性ApoE-/-小鼠206只,对照组50只,实验组随机分为动脉粥样硬化模型(AS模型)组、NC-miRNA组和miRNA-19b抑制剂组,每组52只。... 目的研究循环内皮微粒(EMPs)相关microRNA在巨噬细胞炎性反应诱发动脉粥样硬化(AS)发生的作用机制。方法 SPF级雄性ApoE-/-小鼠206只,对照组50只,实验组随机分为动脉粥样硬化模型(AS模型)组、NC-miRNA组和miRNA-19b抑制剂组,每组52只。采用油红染色对AS病变小鼠的组织学进行观察,计算斑块面积相对比例;检测生化指标的表达水平,主要包括小鼠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甘油三酯(TG);ELISA检测血管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1(IL-1)、IL-6和IL-10的变化;Western blot检测凋亡相关蛋白B细胞淋巴瘤因子(Bcl-2)、细胞凋亡的标志蛋白PARP降解产物(cleaved-PARP)和B细胞淋巴瘤因子相关X蛋白(Bax)表达的变化,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miR-19b表达;流式细胞法检测巨噬细胞的凋亡率。结果 miRNA-19b抑制剂组可减少由于AS引起的血管厚度增加,减少AS斑块面积比例;使血脂中的TC、TG和LDL-C水平降低,HDL-C水平则有升高;Bax、cleaved-PARP促相关的凋亡蛋白表达量下调,同时Bcl-2抗凋亡蛋白表达上调;血管中促炎症因子IL-1、IL-6和TNF-α水平降低,抗炎症因子IL-10的水平则升高;同时使血管内巨噬细胞的凋亡率下降。结论 EMPs相关miRNA-19b的存在可以减少巨噬细胞的凋亡,并且通过上调促炎因子促进组织周围炎症的发生,进而促进AS的发展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微粒(EMPs) miRNA-19b 巨噬细胞 炎症因子 动脉粥样硬化(AS)
下载PDF
香虎清妇炎颗粒对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症ER、PR、VEGF的影响 被引量:2
14
作者 赵海 吴燕 +3 位作者 李德鑫 蒋玲 韩云霞 刘海 《贵州医药》 CAS 2017年第7期681-683,F0003,共4页
目的研究香虎清妇炎颗粒对实验性子宫内膜异位症大鼠ER、PR、VEGF的影响。方法用大鼠子宫组织块自体腹壁移植的方法复制EMT模型。模型复制成功后,随机分为香虎清妇炎颗粒高、中、低剂量组(分别给予香虎清妇炎颗粒1.125g·kg^(-1)、0... 目的研究香虎清妇炎颗粒对实验性子宫内膜异位症大鼠ER、PR、VEGF的影响。方法用大鼠子宫组织块自体腹壁移植的方法复制EMT模型。模型复制成功后,随机分为香虎清妇炎颗粒高、中、低剂量组(分别给予香虎清妇炎颗粒1.125g·kg^(-1)、0.75g·kg^(-1)及0.375g·kg^(-1)),阳性对照组(给予达那唑0.2g·kg^(-1))及模型组;另取大鼠,切除同侧子宫组织,作为假手术对照组。各组大鼠每天用药1次,连续4周。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香虎清妇炎颗粒对异位子宫内膜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结果与模型组大鼠比较,香虎清妇炎颗粒各个剂量组的异位子宫内膜ER、PR(P<0.05)和VEGF(P<0.01)的表达明显降低。结论香虎清妇炎颗粒可通过降低异位内膜中ER、PR、VEGF的表达水平,使异位内膜对E2、P的反应性下降,抑制异位内膜血管形成,从而抑制异位内膜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虎清妇炎颗粒 子宫内膜异位症 雌激素受体 孕激素受体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下载PDF
Axitinib抑制钛颗粒诱导小鼠air pouch组织炎性骨溶解中VEGF表达 被引量:2
15
作者 陈德胜 李燕 +3 位作者 郭凤英 张佳林 赵江博 田佳宁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 2018年第12期1375-1379,共5页
目的探讨阿帕替尼(Axitinib)减轻磨损颗粒诱导骨溶解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45只雄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Axitinib治疗组,每组15只,建立air pouch,模型组和Axitinib治疗组air pouch中注射0.3 mL钛颗粒,对照组air pouch... 目的探讨阿帕替尼(Axitinib)减轻磨损颗粒诱导骨溶解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45只雄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Axitinib治疗组,每组15只,建立air pouch,模型组和Axitinib治疗组air pouch中注射0.3 mL钛颗粒,对照组air pouch中注射0.3 mL PBS液。Axitinib治疗组7d予以Axitinib(30 mg·kg-1,Bid)灌胃;给药7d后处死小鼠,对各组小鼠air pouch组织行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air pouch组织炎性反应等情况;免疫组化染色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蛋白质表达。结果 Axitinib治疗组air pouch组织炎症反应明显低于模型组,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Axitinib能降低小鼠air pouch组织VEGF蛋白质表达。结论 Axitinib可以缓解磨损颗粒刺激小鼠air pouch诱导骨溶解中air pouch组织的炎症反应,并且抑制air pouch组织VEGF表达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帕替尼 小鼠 钛颗粒 骨溶解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下载PDF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磨损颗粒诱导骨溶解中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刘虎诚 钟艳春 +3 位作者 刘贤平 杨小刚 程明 戴闽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2年第6期1-5,F0003,共6页
目的运用小鼠植骨气囊模型,观察局部注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VEGF抑制剂bevacizumab对磨损颗粒诱导骨溶解的影响,进一步探讨VEGF在人工关节无菌性松动中的作用。方法将40只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空白对照组、颗粒组、VEGF刺激组、... 目的运用小鼠植骨气囊模型,观察局部注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VEGF抑制剂bevacizumab对磨损颗粒诱导骨溶解的影响,进一步探讨VEGF在人工关节无菌性松动中的作用。方法将40只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空白对照组、颗粒组、VEGF刺激组、VEGF抑制组,每组10只。在小鼠背部皮下注射无菌空气形成气囊,继而将近交系小鼠(10只)颅骨片植入气囊。在颗粒组、VEGF刺激组、VEGF抑制组小鼠气囊内注入磨损颗粒,空白对照组则注入PBS。气囊植骨后隔天分别在VEGF刺激组和VEGF抑制组小鼠气囊内注入重组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rh-VEGF)和bevacizumab进行干扰,颗粒组和空白对照组则注入生理盐水。植骨2周后取囊壁和植入颅骨组织进行HE染色检测炎症反应情况及骨片吸收情况;采用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染色观察破骨细胞的分化成熟情况;取组织匀浆液应用ELISA方法检测炎性细胞因子IL-1β、TNF-α浓度;qRT-PCR进一步检测炎性细胞因子IL-1β、TNF-αmRNA表达水平。结果磨损颗粒诱导囊壁产生明显炎症反应及骨溶解。颗粒组囊壁厚度、细胞密度及TNF-α、IL-1β等炎性因子表达均较空白对照组明显增加(均P<0.05),局部注射VEGF进一步促进磨损颗粒诱导囊壁产生炎症反应及骨溶解,而bevacizumab则使囊壁炎症反应及骨溶解受到了明显抑制。结论磨损颗粒在体内可以诱导VEGF的表达,而VEGF抑制剂可抑制其诱导的炎症反应及骨溶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人工关节 磨损颗粒 无菌性松动 动物 实验 小鼠
下载PDF
百令胶囊联合尿毒清颗粒对腹膜透析患者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4
17
作者 霍冬梅 廖蕴华 何建静 《中国药师》 CAS 2012年第8期1161-1163,共3页
目的:观察腹膜透析患者服用百令胶囊或尿毒清颗粒对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影响。方法:60例持续不卧床腹膜透析18个月以内的患者,随机分成百令胶囊组、尿毒清颗粒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采用ELASE法分别测试用药前及用药1个月后患... 目的:观察腹膜透析患者服用百令胶囊或尿毒清颗粒对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影响。方法:60例持续不卧床腹膜透析18个月以内的患者,随机分成百令胶囊组、尿毒清颗粒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采用ELASE法分别测试用药前及用药1个月后患者血清及腹透液VEGF活性的变化。结果:百令胶囊组及尿毒清颗粒组血清及腹透液VEGF活性较用药前明显降低,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血清C反应蛋白(CRP)较用药前也明显降低(P<0.01);百令胶囊组血清及腹透液VEGF活性与尿毒清颗粒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百令胶囊及尿毒清颗粒均能降低短期腹膜透析患者血清及腹透液中VEGF活性和血清CRP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令胶囊 尿毒清颗粒 腹膜透析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下载PDF
维、汉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内皮细胞微粒表达与血脂的关系 被引量:2
18
作者 郭英惠 穆叶赛.尼加提 +2 位作者 买买提祖农.买苏尔 李国庆 阿布拉江.阿木提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4年第5期553-556,共4页
目的观察维吾尔族(维族)、汉族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液中内皮细胞微粒水平及其与血脂的关系,为ACS发生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8月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心内科住院的ACS患者100例(维、汉族各50例)作为... 目的观察维吾尔族(维族)、汉族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液中内皮细胞微粒水平及其与血脂的关系,为ACS发生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8月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心内科住院的ACS患者100例(维、汉族各50例)作为病例组,选取健康体检者100例(维、汉族各50例)作为对照组,采集血样,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内皮细胞微粒(EMPs)的含量,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浆中血脂相关指标的含量。结果维、汉族病例组血液中内皮细胞微粒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但2个民族病例组和2个民族对照组间内皮细胞微粒的含量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重线性回归显示内皮细胞微粒的水平与血脂相关指标存在明显相关(P<0.05),血脂相关指标对内皮细胞微粒的解释度为86.70%;路径分析显示,内皮细胞微粒主要受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的影响(P<0.05)。结论 ACS血液中EMPs水平明显增高,而且HDL-C含量与EMPs水平之间呈负相关,急性冠脉综合征发病过程可能与血液中内皮细胞微粒水平增高相关,而且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可能影响了内皮细胞微粒表达水平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脉综合征 内皮细胞微粒 CD3 1 路径分析
下载PDF
循环微颗粒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2
19
作者 黄洁 李承红 石奕 《临床肺科杂志》 2017年第4期635-637,共3页
目的分析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syndrome,OSAS)患者血浆中血小板微颗粒(platelet microparticles,PMP)和内皮细胞微颗粒(endothelial microparticles,EMP)水平表达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以2014年1月-2016... 目的分析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syndrome,OSAS)患者血浆中血小板微颗粒(platelet microparticles,PMP)和内皮细胞微颗粒(endothelial microparticles,EMP)水平表达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以2014年1月-2016年1月在本院门诊及住院治疗的OSAS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血浆中EMP、PMP水平,并比较OSAS患者治疗前后EMP、PMP水平。结果不同AHI的OSAS患者EMP、PMP水平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OSAS患者中,AHI>30次/小时者EMP、PMP水平均高于AHI 5-15次/小时者和AHI>15-30次/小时者,而AHI>15-30次/小时者EMP、PMP水平均高于AHI 5-15次/小时者(P<0.05)。OSAS患者治疗后EMP、PMP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EMP、PMP水平变化在OSAS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可作为其判断病情和治疗效果的重要生物学标志物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血小板微颗粒 内皮细胞微颗粒 临床意义
下载PDF
PCI术后内皮微粒水平动态变化与AMI类型的关联性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
20
作者 谢倩倩 朱建兵 +3 位作者 韦小未 周瑶瑶 张田田 张俊峰 《心脏杂志》 CAS 2015年第1期16-19,共4页
目的:探讨外周血血浆内皮微粒(EMP)与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再灌注损伤的关系。方法:入选45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其中急性ST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35例,急性非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10例,STEMI组患者发病12 h内及早予直接PCI治疗,仅... 目的:探讨外周血血浆内皮微粒(EMP)与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再灌注损伤的关系。方法:入选45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其中急性ST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35例,急性非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10例,STEMI组患者发病12 h内及早予直接PCI治疗,仅处理"罪犯"血管。NSTEMI组患者予早期(48 h)冠脉造影及PCI治疗。所有患者均选择雷帕霉素药物洗脱支架。观察两组患者术前后血浆EMP表达变化,分析EMP与心肌再灌注损伤的相关性。结果:1STEMI和NSTEMI两组患者行PCI治疗后EMP表达均增高。2STEMI患者行再灌注治疗术后1 h EMP即大幅增高,峰值明显早且大于NSTEMI PCI组,与CK-MB增长趋势一致,两组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CI术后血浆EMP水平的动态变化与AMI类型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微粒 急性心肌梗死 再灌注损伤 冠状动脉介入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