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七皂苷R1调节炎性T细胞亚群保护血管内皮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8
1
作者 郭钰琪 齐冬梅 +5 位作者 郝钰 王丽 李霞 周宪宾 李运伦 姚成芳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40-244,共5页
目的探讨炎性T细胞亚群在胶原酶诱导的血管内皮损伤早期的变化状态及三七皂苷R1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采用扫描电镜观察ApoE-/-小鼠动脉内皮损伤程度;流式细胞术检测小鼠外周血中CD62Phi、CD62P+CD62E+脱落内皮细胞的比例;胞内外因子染... 目的探讨炎性T细胞亚群在胶原酶诱导的血管内皮损伤早期的变化状态及三七皂苷R1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采用扫描电镜观察ApoE-/-小鼠动脉内皮损伤程度;流式细胞术检测小鼠外周血中CD62Phi、CD62P+CD62E+脱落内皮细胞的比例;胞内外因子染色法检测炎性T细胞亚群分泌TNF-α、IL-17的水平。结果扫描电镜下,内皮损伤模型组小鼠血管内膜受损明显,内皮脱落面积明显增加,实验组经三七皂苷R1处理后血管内皮偶有脱落(P均<0.05);另外,模型组脱落内皮细胞CD62Phi、CD62P+CD62E+比例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同时,T细胞分泌TNF-α、IL-17的能力明显升高,而实验组脱落内皮细胞比例明显低于模型组,T细胞分泌IL-17的比例下降(P均<0.05)。结论 Th17细胞亚群比例升高与血管内皮早期损伤密切相关,三七皂苷R1在保护血管内皮的同时,可选择性地下调Th17细胞亚群比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七皂苷R1 ApoE-/- 胶原酶Ⅱ 内皮损伤 CD62P T细胞亚群 炎症因子
下载PDF
2型糖尿病血管病变与内皮功能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4
2
作者 周慧 李玲 《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 CAS 2003年第4期315-316,317,共3页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DM)无(A组)与有(B、C组)血管病变者的血管内皮功能。方法:121例2型DM患者被随机分为A、B、C3组,A组不伴有血管病变,42例;B组伴有微血管病变,39例;C组伴大血管病变,40例。另设健康对照组,40例。测定各组的血浆血栓调...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DM)无(A组)与有(B、C组)血管病变者的血管内皮功能。方法:121例2型DM患者被随机分为A、B、C3组,A组不伴有血管病变,42例;B组伴有微血管病变,39例;C组伴大血管病变,40例。另设健康对照组,40例。测定各组的血浆血栓调节蛋白(thrombomodulin,TM)、内皮素-1(ET-1)、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的含量,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TM在A、B、C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B、C组又高于A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ET-1、vWF水平在B、C组高于对照组及A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DM在血管并发症出现前已存在血管内皮功能的损伤,随着血管病变的发生内皮功能损伤更加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血管病变 内皮功能 并发症 内皮素-1 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 血浆 血栓调节蛋白
下载PDF
川崎病无冠状动脉病变患者血管内皮分泌功能障碍的研究
3
作者 丘惠娴 周曙明 +1 位作者 林奕浩 邓会英 《中国妇幼保健》 CAS 2004年第5期46-47,共2页
目的 :研究川崎病 ( KD)无冠状动脉病变 ( CAL)患者各期血管内皮分泌功能的变化。方法 :对 30例无 CAL 的KD患者分别在急性期、亚急性期和恢复期采用硝酸还原酶法测定一氧化氮 ( NO)、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 6 -酮前列腺素 F1α( 6 - k-PGF... 目的 :研究川崎病 ( KD)无冠状动脉病变 ( CAL)患者各期血管内皮分泌功能的变化。方法 :对 30例无 CAL 的KD患者分别在急性期、亚急性期和恢复期采用硝酸还原酶法测定一氧化氮 ( NO)、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 6 -酮前列腺素 F1α( 6 - k-PGF1α) ,并与 30例年龄性别比例相仿的健康儿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KD患者急性期血清 NO、 6 - k- PGF1α显著低于对照组 ( P<0 .0 5 ) ,亚急性期及恢复期有所升高 ,但仍未达到正常水平 ,与对照组比较 ,差异显著 ( P<0 .0 5 )。结论 :无 CAL的 KD患者在各期均存在血管内皮分泌功能障碍 ,因此对这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崎病 血管内皮分泌功能障碍 急性期 亚急性期 恢复期 小儿 无冠状动脉病变
下载PDF
AMI患者血中EMPs、sICAM-1、Cys-C水平与冠脉病变的相关性 被引量:12
4
作者 王爱国 程彩霞 +3 位作者 蒋翔宁 王磊 蒋赵明 张婷 《中南医学科学杂志》 CAS 2020年第4期378-381,共4页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内皮微粒(EMPs)、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胱抑素C(Cys-C)的变化与冠脉病变程度的关系。选取本院经冠脉造影检测确诊的AMI患者90例为AMI组,另选取9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两组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内皮微粒(EMPs)、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胱抑素C(Cys-C)的变化与冠脉病变程度的关系。选取本院经冠脉造影检测确诊的AMI患者90例为AMI组,另选取9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两组的血中EMPs、sICAM-1、Cys-C水平,按照冠脉病变支数、PCI术后TIMI分级进行亚组分析;采用线性相关分析法分析血浆EMPs、血清sICAM-1、Cys-C水平与Gensini评分的关系。结果表明,与对照组比较,AMI组患者的EMPs、sICAM-1、Cys-C水平显著升高,并与冠脉病变支数呈显著相关;AMI组患者的Gensini评分与EMPs、sICAM-1、Cys-C水平均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结果说明,AMI患者EMPs、sICAM-1、Cys-C水平显著的升高,并且与冠脉病变程度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循环血内皮微粒 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 胱抑素C 冠脉病变
下载PDF
玻璃体内注射抗VEGF治疗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的效果
5
作者 钱苗苗 王晓霞 范琼艳 《中华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2023年第7期510-516,共7页
目的评估玻璃体内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药物治疗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PCV)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纳入洛阳市第一人民医院2020年10月至2021年11月PCV 84例(84眼),按治疗方法分为两组,每组42例(42眼)。观察组给予玻... 目的评估玻璃体内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药物治疗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PCV)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纳入洛阳市第一人民医院2020年10月至2021年11月PCV 84例(84眼),按治疗方法分为两组,每组42例(42眼)。观察组给予玻璃体内注射抗VEGF治疗,对照组口服复方血栓通胶囊联合卵磷脂络合碘胶囊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最佳矫正视力(BCVA,logMAR)、黄斑中心区厚度(CMT)、视野敏感度、对比敏感度、视物变形率(Amsler方格表)及OCT,评估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两组BCVA较术前改善,CMT降低。且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1、3、6个月BCVA均较高,CMT较薄(均P<0.05);治疗后6个月两组10°和30°视野敏感度均有所改善,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3个月观察组3 cpd、6 cpd、12 cpd、18 cpd对比敏感度水平均较高(均P<0.05);治疗后1、3个月,观察组视物变形率28.57%(12/42)、23.80%(10/42)均低于对照组50.00%(21/42)、45.23%(19/42)(均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后观察组总黄斑体积(TMV)、视网膜色素上皮层脱离高度(PEDH)、视网膜色素上皮层脱离面积(PEDA)、视网膜色素上皮层脱离体积(PEDV)均较低(均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6.66%(7/42)、14.28%(6/4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玻璃体内注射抗VEGF治疗PCV,有利于降低CMT,改善患者视力和视物变形率,同时能有效提高患者视野敏感度和对比敏感度,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变 血管 脉络膜 息肉样 注射 玻璃体内 因子 生长 内皮 血管
原文传递
川崎病患儿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血清含量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12
6
作者 张园海 陆文文 +4 位作者 温怀凯 褚茂平 吴蓉洲 陈其 项如莲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6期354-355,共2页
目的动态研究川崎病(KD)患儿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含量变化规律,探讨VEGF与KD的关系。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方法,动态测定48例KD急性期及其缓解期患儿血清VEGF含量。结果①KD急性期血清VEGF含量高于KD缓解期及正常对照组(q分别... 目的动态研究川崎病(KD)患儿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含量变化规律,探讨VEGF与KD的关系。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方法,动态测定48例KD急性期及其缓解期患儿血清VEGF含量。结果①KD急性期血清VEGF含量高于KD缓解期及正常对照组(q分别为13.35、19.07,P均<0.01);KD缓解期血清VEGF含量下降,但较对照组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q=6.18,P<0.05)。②非冠状动脉损害组VEGF含量明显高于冠状动脉损害组(q=6.87,P<0.01)。③KD急性期患儿血VEGF与C反应蛋白(CRP)水平存在显著正相关(r=0.615,P<0.01)。结论VEGF参与KD的病理生理过程,KD患儿血清VEGF升高初期可能为血管内皮损伤后的保护性反应,而持续不降的VEGF可能与KD冠状动脉损害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含量变化 川崎病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 患儿 C反应蛋白(CRP) 血清VEGF 冠状动脉损害 酶联免疫吸附 病理生理过程 血管内皮损伤 正常对照组 保护性反应 缓解期 急性期 变化规律 动态研究 试验方法 动态测定 KD 统计学
原文传递
Perioperative Red Blood Cell Transfusion: What We Do Not Know 被引量:2
7
作者 Chong Lei Li-Ze Xiong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15年第17期2383-2386,共4页
Objective: Blood transfusion saves lives but may also increase the risk of injury. The objective of this review was to evaluate the possible adverse effects related to transfusion of red blood cell (RBC) concentrat... Objective: Blood transfusion saves lives but may also increase the risk of injury. The objective of this review was to evaluate the possible adverse effects related to transfusion of red blood cell (RBC) concentrates stored for prolonged periods. Data Sources: The data used in this review were mainly from PubMed articles published in English up to February 2015. Study Selection: Clinical and basic research articles were selected according to their relevance to this topic. Results: The ex vivo changes to RBC that occur during storage are collectively called storage lesion. It is still inconclusive if transfusion of RBC with storage lesion has clinical relevance. Multiple ongoing prospective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 are aimed to clariI~~ this clinical issue. It was observed that the adverse events related to stored RBC transfusion were prominent in certain patient populations, including trauma, critical care, pediatric, and cardiac surgery patients, which leads to the investigation of underlying mechanisms. It is demonstrated that free hemoglobin toxicity, decreasing of nitric oxide bioavailability, and free iron-induced increasing of inflammation may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is process. Conclusion: It is still unclear whether transfusion of older RBC has adverse effects, and if so, which factors determine such clinical effects. However, considering the magnitude of transfusion and the widespread medical significance, potential preventive strategies should be considered, especially for the susceptible recipi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ndothelium HEMOLYSIS Iron Nitric Oxide Red Blood Cell Storage lesion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