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清华大学核研院研制5 MW低温核供热试验堆与10 MW高温气冷实验堆的工程技术创新 |
游战洪
刘年凯
|
《工程研究(跨学科视野中的工程)》
|
2024 |
1
|
|
2
|
机械专业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
张宁波
刘礼安
李映
邓依凡
|
《南方农机》
|
2024 |
4
|
|
3
|
基于ROTI和AATR的测地型GNSS接收机监测北半球高纬度区域电离层闪烁准确性分析 |
赵东升
张雪礼
崔双雷
王潜心
李冠青
李龙江
李宸栋
张克非
|
《测绘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4
|
应用型本科院校土木工程专业力学课程群的整合与改革 |
冷捷
刘文渊
姜毅
李十泉
|
《高等建筑教育》
|
2015 |
12
|
|
5
|
关于高校工程研究中心建设与运行的思考 |
程方明
邓军
罗振敏
|
《技术与创新管理》
|
2010 |
9
|
|
6
|
载人航天器环控生保系统热网络的轻量化分析 |
张信荣
任建勋
梁新刚
过增元
|
《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
CAS
CSCD
|
1999 |
8
|
|
7
|
新时期本科教育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一项关于清华“钱班”12年试点的质性研究 |
李曼丽
王金羽
郑泉水
徐芦平
|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2 |
13
|
|
8
|
一种创新性解决问题的方法—TRIZ的研究与进展 |
周杰韩
熊光楞
范文慧
柴旭东
杨叔子
|
《制造业自动化》
|
2002 |
3
|
|
9
|
面向一流大学建设的新工科教育研究与实践——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方法改革 |
侯翠红
胡国勤
徐丽
任保增
刘国际
|
《教育教学论坛》
|
2021 |
4
|
|
10
|
世界一流工程学科建设经验与启示——以佐治亚理工学院为例 |
向美来
詹云峰
易伟松
|
《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
2021 |
2
|
|
11
|
清华大学工程力学研究班对我国力学教育的贡献 |
姜玉平
|
《工程研究(跨学科视野中的工程)》
CSCD
|
2017 |
3
|
|
12
|
“双一流”建设背景下研究型大学人才培养机制研究 |
陆书建
倪松根
|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7 |
7
|
|
13
|
科研训练是大学本科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近20年清华物理系学生的seminar |
李师群
|
《物理与工程》
|
2020 |
8
|
|
14
|
民族院校中工程力学教学改革研究 |
李茂辉
刘广君
秦春
杨少林
|
《山东化工》
CAS
|
2017 |
2
|
|
15
|
应用型高校机电工程专业英语教学研究与实践 |
杨春杰
华文林
夏国宏
柳舟通
徐庆华
苗一杰
|
《湖北理工学院学报》
|
2016 |
4
|
|
16
|
开拓与传承:刘仙洲与清华大学的机械史研究 |
冯立昇
|
《自然科学史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
2017 |
3
|
|
17
|
新工科背景下煤炭类高校机器人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研究与实践 |
薛光辉
|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
2022 |
15
|
|
18
|
“双一流”背景下关于西部高校学科发展的思考——以西南石油大学机械工程学科为例 |
刘伟吉
李扬
陈宁立
祝效华
|
《教育教学论坛》
|
2020 |
3
|
|
19
|
国内外一流工科大学机械工程专业体系对比研究 |
徐锦泱
刘松恺
夏天成
陈明
|
《高教学刊》
|
2021 |
1
|
|
20
|
机械工程专硕“一线、五路径”人才培养体系 |
郭晶
许令峰
王金星
|
《教育教学论坛》
|
2023 |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