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nvestigation on flow and heat transfer characteristics in rectangular channel with drop-shaped pin fins 被引量:4
1
作者 Fengming Wang Jingzhou Zhang Suofang Wang 《Propulsion and Power Research》 SCIE 2012年第1期64-70,共7页
The flow and heat transfer characteristics inside a rectangular channel embedded with pin fins were numerically and experimentally investigated.Several differently shaped pin fins(i.e.,circular,elliptical,and drop-sha... The flow and heat transfer characteristics inside a rectangular channel embedded with pin fins were numerically and experimentally investigated.Several differently shaped pin fins(i.e.,circular,elliptical,and drop-shaped)with the same cross-sectional areas were compared in a staggered arrangement.The Reynolds number based on the obstructed section hydraulic diameter(defined as the ratio of the total wetted surface area to the open duct volume available for flow)was varied from 4800 to 8200.The more streamlined drop-shaped pin fins were better at delaying or suppressing separation of the flow passing through them,which decreased the aerodynamic penalty compared to circular pin fins.The heat transfer enhancement of the drop-shaped pin fins was less than that of the circular pin fins.In terms of specific performance parameters,drop-shaped pin fins are a promising alternative configuration to circular pin fi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nhanced heat transfer Pin fins Drop-shaped pin fins Pressure loss Specific friction loss
原文传递
小管径管翅式换热器空气侧的强化传热特征 被引量:7
2
作者 吴学红 罗志明 +2 位作者 吕彦力 张文慧 邢林芬 《热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295-300,共6页
对5mm小管径三角翼翅片的流动和传热特性进行计算研究,讨论和分析了三角翼纵向涡发生器对流动与传热的影响以及其强化传热机理。计算结果显示流场呈现出三个显著的特征:翅片上下的空气通过冲孔相互流通,三角翼后形成了一个明显的纵向涡... 对5mm小管径三角翼翅片的流动和传热特性进行计算研究,讨论和分析了三角翼纵向涡发生器对流动与传热的影响以及其强化传热机理。计算结果显示流场呈现出三个显著的特征:翅片上下的空气通过冲孔相互流通,三角翼后形成了一个明显的纵向涡,后部有明显的横向流动。在所研究的Re范围内,三角翼翅片的传热能力增大70%~80%,综合性能提高19%~38%。同时,平均场协同角减小,这说明三角翼纵向涡发生器改善了温度场和速度场的协同性,从而提高了翅片的传热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管径 三角翼 强化传热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垂直上升光管内超临界水的传热特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20
3
作者 潘杰 杨冬 +2 位作者 董自春 朱探 毕勤成 《核动力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75-80,共6页
在压力22.5~30 MPa、质量流速1009~1626 kg/(m2.s)、内壁热流密度216~822 kW/m2的试验参数范围内,对均匀加热垂直上升光管内超临界压力水的传热特性进行了系统的试验研究,得到了不同工况下垂直上升光管内超临界水的传热特性,分析了... 在压力22.5~30 MPa、质量流速1009~1626 kg/(m2.s)、内壁热流密度216~822 kW/m2的试验参数范围内,对均匀加热垂直上升光管内超临界压力水的传热特性进行了系统的试验研究,得到了不同工况下垂直上升光管内超临界水的传热特性,分析了压力、内壁热负荷和质量流速变化对光管内壁温度及换热系数的影响,并给出了能用于工程实际的传热试验关联式。试验结果表明:在拟临界点附近,光管壁温随焓值平缓增加,超临界水的换热系数显著增大,管内出现了明显的传热强化现象;在远离拟临界点的区域,光管壁温随焓值的增大显著升高,换热系数迅速减小;压力与热流密度的增大以及质量流速的减小,均会导致壁温升高,换热系数减小,传热强化减弱;随着热流密度的增大,换热系数峰值提前出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压力 光管 壁温 换热系数 传热强化 拟临界点
下载PDF
汽-液-固多管循环流化床蒸发器中固体颗粒的分布 被引量:11
4
作者 姜峰 王兵兵 +1 位作者 齐国鹏 李修伦 《天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33-137,共5页
为研究三相循环流化床蒸发器加热管束内固体颗粒的分布规律,设计并构建了汽-液-固透明多管循环流化床蒸发系统.利用CCD图像采集和数据处理系统,研究了液体循环流量、热通量、颗粒加入量及颗种类等参数对于加热管束中固体颗粒分布的影响... 为研究三相循环流化床蒸发器加热管束内固体颗粒的分布规律,设计并构建了汽-液-固透明多管循环流化床蒸发系统.利用CCD图像采集和数据处理系统,研究了液体循环流量、热通量、颗粒加入量及颗种类等参数对于加热管束中固体颗粒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液体循环流量、热通量和颗粒加入量的增加,颗粒分布的不均匀度降低;而随着颗粒沉降速度的增加,颗粒分布的不均匀度增大.研究结果为进一步解决固体颗粒在加热管束中良好分布的问题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液-固 循环流化床蒸发器 可视化 颗粒分布 强化传热 防、除垢
下载PDF
复合材料身管烧蚀与寿命问题的研究 被引量:13
5
作者 陈龙淼 钱林方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807-811,共5页
借助膛内存在的包含气流对身管摩擦和传热的不稳定准一维流,以及复合材料身管管壁内的径向热传导关系,运用MacCormack有限差分格式,计算了武器连发时对流传热引起的复合材料身管膛壁的峰值温度和整个复合材料身管的温度场,并由此估算因... 借助膛内存在的包含气流对身管摩擦和传热的不稳定准一维流,以及复合材料身管管壁内的径向热传导关系,运用MacCormack有限差分格式,计算了武器连发时对流传热引起的复合材料身管膛壁的峰值温度和整个复合材料身管的温度场,并由此估算因热原因引起的复合材料身管的烧蚀量,从而进一步预测其寿命。并且结合了多个设计方案对复合材料身管的烧蚀和寿命预测进行了对比研究,为复合材料身管的综合设计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 身管 内弹道学 数值传热 烧蚀与寿命
下载PDF
空气冷却器空气侧百叶窗翅片强化传热性能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吴金星 王任远 +1 位作者 尹凯杰 潘彦凯 《制冷与空调》 2011年第4期69-74,共6页
对跨临界CO2空调系统中空气冷却器空气侧的百叶窗翅片建立流固耦合的三维模型并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传热和阻力特性与实验关联式吻合较好;开发新型弧形百叶窗翅片,并对不同窗翅角度和弧度的弧形百叶窗翅片进行数值分析,发现新型弧形... 对跨临界CO2空调系统中空气冷却器空气侧的百叶窗翅片建立流固耦合的三维模型并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传热和阻力特性与实验关联式吻合较好;开发新型弧形百叶窗翅片,并对不同窗翅角度和弧度的弧形百叶窗翅片进行数值分析,发现新型弧形百叶窗翅片的换热特性与压降特性较一般的百叶窗翅片都有增加,平均表面传热系数增加幅度高达9.47%,平均压降增加最大幅度为3.2%,可见新型弧形百叶窗翅片传热元件具有良好的综合传热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临界CO2空调系统 百叶窗翅片 弧形百叶窗 数值模拟 强化传热 压降
下载PDF
STAT1信号通路在全反式维甲酸诱导人白血病细胞向粒细胞分化过程中的作用与机制 被引量:4
7
作者 孙琳琳 郭强 +8 位作者 朱肖肖 张振 赵霖 魏然 施引 尹训强 张云虹 姜国胜 李霞 《山东医药》 CAS 2018年第6期24-27,共4页
目的探讨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1(STAT1)信号通路在全反式维甲酸(ATRA)诱导人白血病细胞向粒细胞分化过程中的作用与机制,为白血病的临床治疗提供新的靶点与途径。方法将人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HL-60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以ATRA(2μmol/L... 目的探讨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1(STAT1)信号通路在全反式维甲酸(ATRA)诱导人白血病细胞向粒细胞分化过程中的作用与机制,为白血病的临床治疗提供新的靶点与途径。方法将人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HL-60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以ATRA(2μmol/L)诱导HL-60细胞向粒细胞分化,对照组加入相同浓度DMSO;瑞氏-吉姆萨染色观察细胞形态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表面CD11b表达,q-PCR法检测细胞STAT1、亮氨酸结构拉链转录因子ε(C/EBPε)mRNA,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细胞STAT1蛋白及磷酸化(p-STAT1)水平,q-PCR法检测细胞miR-155-5p,Pearson相关性分析STAT1与miR-155-5p、C/EBPε表达的关系。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诱导96 h后细胞体积变小,形状不规则,胞质增多,核浓缩,核仁变小或消失,分叶核显著增多。观察组ATRA诱导96 h时细胞表面CD11b阳性表达率为62.97%±1.90%,高于对照组的1.87%±0.08%(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ATRA诱导后48、72、96 h细胞中STAT1 mRNA、C/EBPεmRNA、STAT1蛋白、p-STAT1蛋白表达增加(P均<0.05),而miR-155-5p表达降低(P均<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细胞STAT1 mRNA与miR-155-5p相对表达量呈负相关(r=-0.90,P<0.05),与C/EBPεmRNA相对表达量呈正相关(r=0.96,P<0.05)。结论miR-155-5p反向调控STAT1信号通路,进而活化粒细胞分化转录因子C/EBPε,诱导HL-60细胞向粒细胞分化;STAT1活化可能是ATRA诱导HL-60细胞向粒细胞分化的关键机制之一,靶向调控STAT1信号通路可能成为诱导HL-60细胞向粒系分化的有效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 HL-60细胞 粒细胞 全反式维甲酸 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1 微小RNA-155-5p 亮氨酸结构拉链转录因子ε
下载PDF
螺旋管强化传热的CFD模拟与优化 被引量:5
8
作者 刘希祥 陈剑佩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96-302,共7页
在长度500mm的螺旋管中,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技术对椭圆形螺旋管、圆形螺旋管和旋转角螺旋管的传热性能进行了模拟计算。计算结果表明,旋转角螺旋管具有较好的传热性能。在旋转角螺旋管中有0°、15°、30°、45°、... 在长度500mm的螺旋管中,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技术对椭圆形螺旋管、圆形螺旋管和旋转角螺旋管的传热性能进行了模拟计算。计算结果表明,旋转角螺旋管具有较好的传热性能。在旋转角螺旋管中有0°、15°、30°、45°、60°5种不同的旋转角结构,其中以30°旋转角螺旋管的传热性能最好。以30°旋转角螺旋结构为基础,模拟了24°、26°、28°、32°、34°、36°等不同的旋转角螺旋结构,得到32°旋转角螺旋结构为最优,该结构螺旋管的出口温度比椭圆形螺旋管提高了19.50%,比0°旋转角螺旋管提高了11.68%。同时通过对椭圆形螺旋结构、圆形螺旋结构和32°旋转角螺旋结构进行压力和速度模拟,计算结果显示32°旋转角螺旋结构有更佳的压力分布和速度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FD 螺旋管传热 温度分布 旋转角螺旋管
下载PDF
基于热化学储热的金属氢化物储氢性能研究
9
作者 常浩 陶于兵 《工程热物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00-505,共6页
建立了由MgH_(2)和Mg(OH)_(2)组成的绝热储氢反应器二维轴对称数学模型,提出了夹层式反应器结构并与传统套筒式反应器进行对比,研究了氢气压力及Mg(OH)_(2)导热系数对夹层式反应器储氢蓄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夹层式反应器与传统套筒... 建立了由MgH_(2)和Mg(OH)_(2)组成的绝热储氢反应器二维轴对称数学模型,提出了夹层式反应器结构并与传统套筒式反应器进行对比,研究了氢气压力及Mg(OH)_(2)导热系数对夹层式反应器储氢蓄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夹层式反应器与传统套筒式反应器相比具有更大传热面积和更小传热热阻,从而具有更快的传热和储氢速率。增加氢气压力,可以强化储氢材料与储热材料之间的传热,加快储氢储热速率。此外,提高Mg(OH)_(2)导热系数是进一步提高夹层式MgH_(2)-Mg(OH)_(2)反应器性能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氢化物 储氢 热化学储热材料 强化传热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