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低纬度环流系统的相互作用及其暴雨特征的模拟研究 被引量:124
1
作者 朱洪岩 陈联寿 徐祥德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669-675,共7页
利用MM5模式分别模拟了台风、中纬度西风槽对台风远距离槽前降水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1)台风的强度影响了台风东侧东南急流向中纬度槽前的水汽输送。低层水汽输送,造成中纬度暴雨区强水汽辐合和不稳定能量积聚,故槽前降雨的... 利用MM5模式分别模拟了台风、中纬度西风槽对台风远距离槽前降水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1)台风的强度影响了台风东侧东南急流向中纬度槽前的水汽输送。低层水汽输送,造成中纬度暴雨区强水汽辐合和不稳定能量积聚,故槽前降雨的强度与其南方台风东侧的水汽输送有着相当密切的关系。(2)中纬度西风槽提供了有利于台风远距离降水的大尺度背景场。西风槽的存在,有利于垂直运动的发展和维持,有利于降雨的产生和发展。模拟结果表明,槽的加强和减弱将会相应地造成中纬度暴雨区的加强和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 中低纬度环流系统 相互作用 模拟
下载PDF
有效位能和冷空气活动与台风暴雨增幅的研究 被引量:31
2
作者 丁治英 陈久康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1995年第1期80-85,共6页
利用一次数值模拟结果对台风范围的总有效位能、涡旋有效位能(A、Ag)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暴雨增幅时有效位能释放。冷空气处在台风外围时有效位能释放最多,增幅最大。能量积累与释放周期12小时。冷空气侵入中心后,非绝热加... 利用一次数值模拟结果对台风范围的总有效位能、涡旋有效位能(A、Ag)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暴雨增幅时有效位能释放。冷空气处在台风外围时有效位能释放最多,增幅最大。能量积累与释放周期12小时。冷空气侵入中心后,非绝热加热迅速减小,不利于降水增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效位能 台风 暴雨 增幅 冷空气
下载PDF
兰州区域气象中心暴雨增强数值预报业务系统 被引量:5
3
作者 张华 陈玉春 +3 位作者 吕世华 苏志侠 杨建才 李晓霞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68-76,共9页
兰州区域气象中心暴雨增强数值预报业务系统包括资料处理、质量控制、客观分析、模式预报、图形处理及显示、评分检验和作业流程控制等。由于业务系统采用了先进的并行计算技术,同时对模式结构和部分物理过程进行了改进,使模式的分辨... 兰州区域气象中心暴雨增强数值预报业务系统包括资料处理、质量控制、客观分析、模式预报、图形处理及显示、评分检验和作业流程控制等。由于业务系统采用了先进的并行计算技术,同时对模式结构和部分物理过程进行了改进,使模式的分辨率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该系统于1995年6月在兰州中心气象台进行了业务试运行,初步分析表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 数值预报 业务系统 并行计算 兰州
下载PDF
地形对台风“海燕”暴雨增幅作用的观测与模拟 被引量:13
4
作者 郑艳 杨仁勇 +2 位作者 程守长 蔡亲波 任福民 《气象科技》 2018年第6期1147-1153,共7页
1330号台风"海燕"过程影响海南岛的强降水落区和强降水极值点(毛感乡)均位于南部地区,利用海南省区域加密自动站、三亚多普勒雷达以及0.25°×0.25°ERA-interim再分析资料对强降水成因进行观测分析,应用WRF Ver3... 1330号台风"海燕"过程影响海南岛的强降水落区和强降水极值点(毛感乡)均位于南部地区,利用海南省区域加密自动站、三亚多普勒雷达以及0.25°×0.25°ERA-interim再分析资料对强降水成因进行观测分析,应用WRF Ver3.1.1模式对"海燕"进行模拟试验。结果表明:(1)"海燕"从海南岛南部近海北上阶段,其外围的偏东风或偏南风与五指山、吊罗山形成向南开口的"厂"字形地形正交,加密自动站和多普勒雷达在五指山区及"厂"字形地形南侧均探测到多个β中尺度风向辐合切变线或气旋性辐合涡旋,毛感乡附近存在明显的风向辐合,地面辐合中心与小时雨量大值区基本吻合。(2)"厂"字形地形迎风坡的强迫抬升导致气流垂直速度增大,毛感乡附近存在的水平的β中尺度辐合切变和垂直的β中尺度环流,有利于边界层辐合和中高层辐散增强,降水显著增幅。(3)数值模拟的强降水落区和降水极值点与实况基本一致,极值雨量较实况偏小;地形对山区及山脉迎风(背风)坡的雨量增(减)幅作用明显;有地形时,在五指山区及"厂"字形地形南侧容易产生β中尺度风向辐合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厂”字形地形 β中尺度辐合切变 β中尺度垂直环流 暴雨增幅
下载PDF
太行山地形对“96.8”暴雨影响的数值试验研究 被引量:39
5
作者 徐国强 胡欣 苏华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7期3-7,共5页
利用MM4模式,设计了4种模式地形方案,讨论了太行山地形对“96.8”暴雨降水量的贡献;并利用垂直运动和水汽通量等物理量,探讨了太行山地形对本次暴雨过程增幅作用的机制。结果显示,太行山地形对本次暴雨过程的降水中心强度... 利用MM4模式,设计了4种模式地形方案,讨论了太行山地形对“96.8”暴雨降水量的贡献;并利用垂直运动和水汽通量等物理量,探讨了太行山地形对本次暴雨过程增幅作用的机制。结果显示,太行山地形对本次暴雨过程的降水中心强度及位置有显著影响,具有60%增幅作用。太行山地形对垂直运动及水汽辐合也都具有增幅作用。模式地形越真实,预报结果越好,地形越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行山 暴雨 增幅作用 数值试验 地形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