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个启蒙战士的生前事与身后名
1
作者 刘忠 《中州大学学报》 2006年第1期57-61,共5页
鲁迅生前,用他如椽巨笔与敌人战、与庸众战、与论敌战、与自己战;鲁迅死后,他的文字与思想,被一些人披附上形形色色的封建主义外衣,成为阶级斗争的武器。今天,面对鲁迅,我们不仅要力图走近他的文学世界,更应走近他作为启蒙战士的精神世界。
关键词 鲁迅 启蒙战士 生前事 身后名
下载PDF
“狂人”之于拜伦——论鲁迅启蒙叙事中的“忧患”意识
2
作者 孙淑奇 李涛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3期27-31,35,共6页
"启蒙"是鲁迅进行文艺创作的主要目的。《狂人日记》作为鲁迅现代启蒙叙事的"开始",塑造了一个具有中国"五四"时代特征的"摩罗"形象。继而鲁迅笔下出现了若干已经觉醒的"民元知识分子&quo... "启蒙"是鲁迅进行文艺创作的主要目的。《狂人日记》作为鲁迅现代启蒙叙事的"开始",塑造了一个具有中国"五四"时代特征的"摩罗"形象。继而鲁迅笔下出现了若干已经觉醒的"民元知识分子",这些人物形象蕴含着鲁迅对人生、社会、时代、革命的理性思考,表达了鲁迅启蒙思想中的忧患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摩罗 零余人 猛士 战士 革命者 启蒙 悖谬
下载PDF
春秋战国武士的品质对近代中国国民性改造的启蒙
3
作者 张筱兑 马丽芳 《甘肃高师学报》 2014年第1期18-22,共5页
春秋战国时期,士的性质逐渐由武士或文武不分向文士转变,至战国中晚期形成了一个固定的阶层并成为"四民"之首,"士志于道"是他们独立人格的象征。近代中国内忧外患,梁启超以国家主义的视角重新解读了这些游侠的武士... 春秋战国时期,士的性质逐渐由武士或文武不分向文士转变,至战国中晚期形成了一个固定的阶层并成为"四民"之首,"士志于道"是他们独立人格的象征。近代中国内忧外患,梁启超以国家主义的视角重新解读了这些游侠的武士品质,日本的武士道与斯巴达民族精神中重复仇、惜名誉等相异性的人格特质,也就成了梁启超改造中国国民性的重要启蒙思想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秋战国 武士品质 中国国民性 改造启蒙
下载PDF
从日本武士道精神层面看中国传统武德文化的继承与弘扬
4
作者 王会儒 王明伟 《中华武术(研究)》 2012年第2期28-31,共4页
武士道在日本绵延了一千多年,武士道精神成为日本人的道德准则,对其民族性的影响甚深,促进了日本民族的崛起。中国传统武德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沃土,具有丰富的内涵和悠久历史,如何弘扬传统武德是武术界老生常谈、却又依然没有解决的... 武士道在日本绵延了一千多年,武士道精神成为日本人的道德准则,对其民族性的影响甚深,促进了日本民族的崛起。中国传统武德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沃土,具有丰富的内涵和悠久历史,如何弘扬传统武德是武术界老生常谈、却又依然没有解决的老话题。本文通过分析日本武士道精神的优秀层面以及中国武德的研究现状,试图在中国文化大发展的历史机遇下,为弘扬传统武德找到启发性的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德 日本武士道 武士品质 启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