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晋豫两省太行山沿麓方言入声调的演变 被引量:3
1
作者 王利 王临惠 《汉语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4-20,95,共7页
本文描写了晋豫两省太行山沿麓方言入声调的一致性和差异性,在此基础上,讨论了太行山东西两麓方言入声舒化的情况,认为太行山西麓方言入声舒化的比例不高,而且多是按调类进行舒化,与之相比,太行山东麓方言入声舒化的比例要大,而且入声... 本文描写了晋豫两省太行山沿麓方言入声调的一致性和差异性,在此基础上,讨论了太行山东西两麓方言入声舒化的情况,认为太行山西麓方言入声舒化的比例不高,而且多是按调类进行舒化,与之相比,太行山东麓方言入声舒化的比例要大,而且入声舒化后的归调情况要比西麓方言复杂得多。最后,本文根据入声三分讨论了太行山西麓方言入声调的演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行山沿麓 晋语 人声 演变
下载PDF
现代吴、闽方言阳声/入声韵尾演变规律及例外研究
2
作者 郑超群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10期133-136,共4页
基于地方方言韵书及现代方言材料,选取了吴、闽方言的12个方言点,从韵尾的保留程度、阳声/入声韵尾的演变关系、韵尾演变类型等三方面细致分析了现代吴、闽方言阳声/入声韵尾的演变规律。文章认为韵尾的消变与音节内部各要素的相互作用... 基于地方方言韵书及现代方言材料,选取了吴、闽方言的12个方言点,从韵尾的保留程度、阳声/入声韵尾的演变关系、韵尾演变类型等三方面细致分析了现代吴、闽方言阳声/入声韵尾的演变规律。文章认为韵尾的消变与音节内部各要素的相互作用以及方言间的接触有关。而吴、闽方言中存在韵尾互变的现象,这种互变的成因包括“异化”“同化”“受谐声偏旁影响类化”“训读”“另有来源”等几种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方言 闽方言 阳声韵尾 入声韵尾 演变 韵尾互变
下载PDF
山东即墨方言古去声的演变
3
作者 江语林 张树铮 《方言》 2024年第4期437-444,共8页
山东即墨方言的单字调只有阴平[■]213、阳平[■]53和上声[■]44三个声调,古去声字无规律地归阴平[■]213、阳平[■]53。本文认为古去声经过了几个阶段的演变:起先是去声分为阴阳两调,其后又陆续有其他调类并入,最终并入阴平[■]213和阳... 山东即墨方言的单字调只有阴平[■]213、阳平[■]53和上声[■]44三个声调,古去声字无规律地归阴平[■]213、阳平[■]53。本文认为古去声经过了几个阶段的演变:起先是去声分为阴阳两调,其后又陆续有其他调类并入,最终并入阴平[■]213和阳平[■]53,从而形成今即墨方言无去声的局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东即墨方言 胶辽官话 古去声 演变
原文传递
晋语及周边官话方言的次浊入今读上声
4
作者 沈明 《中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29-543,638,639,共17页
晋语及周边的官话方言里,有些次浊入声字今读上声。土词儿里用的如“裂(咧)~开、月正~、捋~麻、摸~不来:估计不来、额~颅盖:额骨、杌~子:小板凳、褥~子、肉”等,多见于晋语及周边的中原官话(汾河片、关中片、秦陇片、兖菏片);文词儿里... 晋语及周边的官话方言里,有些次浊入声字今读上声。土词儿里用的如“裂(咧)~开、月正~、捋~麻、摸~不来:估计不来、额~颅盖:额骨、杌~子:小板凳、褥~子、肉”等,多见于晋语及周边的中原官话(汾河片、关中片、秦陇片、兖菏片);文词儿里用的如“劣恶~、诺~言、掠~夺、略侵~、辱~骂”等,多见于周边的中原官话和冀鲁官话。吕梁片晋语与汾河片中原官话有继承关系,根据吕梁片晋语的舒入调型对应关系,本文认为部分浊入字率先按调值舒化归上声,但大多数浊入字尚未参与其中,该过程便中断了。浊入字晋语多保留入声调;中原官话次浊入归清入后按调值舒化归阴平,全浊入按调类舒化归阳平。假定早期中原官话的核心区域(相当于今洛嵩片、郑开片)也曾有过类似的过程,宋元以后不同程度地影响着北方的官话方言。由于汾河片、关中片、秦陇片、充菏片处在中原官话的边缘地带,而文词儿的读音又比土词儿变得慢,从而保留了较多的早期读音形式。受北京话次浊入归去声的影响,一些次浊入声字出现了两读或三读的情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晋语 中原官话 冀鲁官话 次浊入 上声 人声 去声
原文传递
福建邵武方言浊平入化的性质 被引量:5
5
作者 龙安隆 《方言》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10-314,共5页
邵武方言中古舒声各调都有规模不等的字归在入声,浊平字是其中的主流。将这一部分浊平字与石陂等地的闽北闽语对比,发现它们的调类与闽北闽语存在明显的对应关系,在组成成员上属于闽语中的"阳平甲"字。入化了的浊平字反映的... 邵武方言中古舒声各调都有规模不等的字归在入声,浊平字是其中的主流。将这一部分浊平字与石陂等地的闽北闽语对比,发现它们的调类与闽北闽语存在明显的对应关系,在组成成员上属于闽语中的"阳平甲"字。入化了的浊平字反映的是突出的闽语特征,至少这部分字不应用小称变调来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邵武方言 闽北闽语 舒声入化 小称变调
原文传递
六安丁集话入声舒化与洪细分韵 被引量:1
6
作者 刘祥柏 《方言》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45-348,共4页
江淮官话洪巢片六安丁集话有整类的入声韵和整类的入声调,同时还有零星的入声字存在舒化的现象;舒化的宕江摄入声字今读洪音的读入歌戈韵,而今读细音的读入尤侯韵,形成一种洪细分韵现象;这种现象可以解释为细音与洪音一样原本也都读入... 江淮官话洪巢片六安丁集话有整类的入声韵和整类的入声调,同时还有零星的入声字存在舒化的现象;舒化的宕江摄入声字今读洪音的读入歌戈韵,而今读细音的读入尤侯韵,形成一种洪细分韵现象;这种现象可以解释为细音与洪音一样原本也都读入歌戈韵,只是在元音逐步高化的演变过程中从歌戈韵的细音变成尤侯韵的细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淮官话 入声舒化 洪细分韵 宕江摄 歌戈韵 尤侯韵
原文传递
福建邵将片方言的舒声读入声现象探析
7
作者 杜晓萍 《语言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58-64,共7页
邵将片四个主要县市的城关方言都存在部分古舒声字今读入声的特殊语音现象。邵将片古舒声读入声与黎川小称变调性质不同,也不是源于周边乡镇方言的接触影响。邵将片古舒声读入声是与闽北片的声调分化相关的另一种不规则音变现象,有调类... 邵将片四个主要县市的城关方言都存在部分古舒声字今读入声的特殊语音现象。邵将片古舒声读入声与黎川小称变调性质不同,也不是源于周边乡镇方言的接触影响。邵将片古舒声读入声是与闽北片的声调分化相关的另一种不规则音变现象,有调类和调值两方面的因素。浊平读入声与闽北片"第九调"属于同一音韵层次,清平和上声读入声是方言内部调值相似的混入,去声读入声是权威语言(普通话)调值影响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邵将片 舒声读入声 闽北片 第九调 调值
原文传递
福建邵武洪墩方言的舒声促化
8
作者 杜晓萍 《方言》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14-222,共9页
福建邵武洪墩话单字调7个,每个调各有不少字读同入声,使得一部分舒声字附加上喉塞尾[-■]。洪墩话舒声调归阴入[■]2是与闽北方言"第九调"相关的音韵层次,归阳入[■]5是受普通话去声[■]51调值的影响。
关键词 福建邵武洪墩话 闽语邵将片 舒声促化 第九调
原文传递
試論甘肅方言宕江攝入聲韻的音類分合關係
9
作者 敏春芳 李小潔 《汉语史研究集刊》 2023年第1期76-88,共13页
甘肅方言裏宕江攝入聲與咸山攝入聲部分字、果假攝字合併,根據韻類分合關係和音值形式分爲河西型、隴中型和隴東南型三種.本文通過重點考察分布在定西市安定區、漳縣、通渭、武山、秦安等地的隴中型讀音,推測出這一帶方言中覺韻見組部... 甘肅方言裏宕江攝入聲與咸山攝入聲部分字、果假攝字合併,根據韻類分合關係和音值形式分爲河西型、隴中型和隴東南型三種.本文通過重點考察分布在定西市安定區、漳縣、通渭、武山、秦安等地的隴中型讀音,推測出這一帶方言中覺韻見組部分字讀[ə/ɤ]和藥韻端見係讀[iə/iε]韻母是入聲韻併入陰聲韻後出現的最早讀音層,兩者合併後讀[yə/yε]韻母是後期自身演變和強勢語言影響共同作用的結果.綜合考察三種讀音類型,我們認爲隴中型是保留了早期讀音形式的方言;河西型的讀音具有一定的獨立性,是甘肅本地方言的主體類型;隴東南型是後期受關中方言影響而成的讀音類型.從地理分布情况來看隴中型讀音的分布範圍在不斷縮減,位於兩翼的河西型和隴東南型讀音已對其形成夾擊之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肅方言 宕江攝入聲韻 讀音類型 讀音演變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