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乌药总生物碱的大鼠在体肠吸收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谭蓉 侴桂新 +2 位作者 冯年平 赵继会 王志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787-790,共4页
目的研究乌药总生物碱的大鼠在体肠吸收情况,为口服剂型设计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大鼠在体单向肠灌流实验,以去甲异波尔定做为指标性成分,采用HPLC法测定吸收部位、灌肠液中乌药总生物碱质量浓度,考察灌肠液的pH值对乌药总生物碱吸收... 目的研究乌药总生物碱的大鼠在体肠吸收情况,为口服剂型设计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大鼠在体单向肠灌流实验,以去甲异波尔定做为指标性成分,采用HPLC法测定吸收部位、灌肠液中乌药总生物碱质量浓度,考察灌肠液的pH值对乌药总生物碱吸收的影响。结果乌药总生物碱在各肠段吸收较好;不同质量浓度的吸收速率常数(ka)和表观吸收系数(Papp)无显著性差异(P>0.05);灌流液不同pH值的ka和Papp值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乌药总生物碱在全肠段吸收较好,不受其质量浓度的影响,提示其吸收机制主要为被动扩散吸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体肠吸收 乌药总生物碱 单向灌流法 高效液相色谱法
下载PDF
双歧杆菌小鼠肠道定植的优化 被引量:2
2
作者 蒲荣 张德纯 +2 位作者 吴仕平 穆小萍 邱建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3期244-245,248,共3页
目的评价自制的小鼠灌肠器灌肠效果,并探讨双歧杆菌定植的优化方式,更好地建立双歧杆菌在结肠的定植模型。方法选用SPF级C57BL小鼠40只,每组10只,随机分成4组:正常对照组,常规灌胃组,市售灌肠组,自制灌肠组。从市面不同的材料中筛选小... 目的评价自制的小鼠灌肠器灌肠效果,并探讨双歧杆菌定植的优化方式,更好地建立双歧杆菌在结肠的定植模型。方法选用SPF级C57BL小鼠40只,每组10只,随机分成4组:正常对照组,常规灌胃组,市售灌肠组,自制灌肠组。从市面不同的材料中筛选小鼠灌肠管,并设计小鼠专用灌肠器。记录不同灌注方式时隐血试验等一般指标检测。RT-PCR检测4组脾脏TLR2 mRNA表达水平。免疫组化观察颈动脉血管HGF蛋白水平。体外模拟不同pH值检测双歧杆菌定植HT-29细胞的粘附水平。结果自制的灌肠器在小鼠灌肠操作过程中明显优于市售灌肠器;自制灌肠组隐血试验明显低于市售灌肠组(P<0.01);RT-PCR结果显示,自制灌肠组效果最强,市售灌肠组次之,常规灌胃组一般,但均高于正常对照组;HGF的免疫组化显示,自制灌肠组表达最强;粘附试验显示双歧杆菌在pH 7.0环境中粘附能力优于pH 4.5。结论双歧杆菌在结肠定植采用灌肠方式优于灌胃方式;自制灌肠器优于市售灌肠器;优化灌肠液,采用自制的灌肠器灌肠同时优化灌肠操作,能够在小鼠结肠建立较好的双歧杆菌定植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歧杆菌 小鼠 灌肠 定植
下载PDF
茶多酚在大鼠肠道的吸收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李丹 初阳 杨倩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914-916,930,共4页
目的研究茶多酚在肠道中的吸收部位和吸收机制。方法分别通过对大鼠的十二指肠、空肠、回肠进行在体肠吸收实验,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茶多酚的含量,计算出茶多酚的表观吸收系数Papp和吸收速率常数Ka,反映茶多酚的吸收部位和吸收机制。... 目的研究茶多酚在肠道中的吸收部位和吸收机制。方法分别通过对大鼠的十二指肠、空肠、回肠进行在体肠吸收实验,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茶多酚的含量,计算出茶多酚的表观吸收系数Papp和吸收速率常数Ka,反映茶多酚的吸收部位和吸收机制。结果灌流速度不同,Ka和Papp有显著差异(P<0.05);药物浓度不同,Ka和Papp无显著差异(P>0.05);在相同的灌流速度及质量浓度下,茶多酚在大鼠不同肠段的吸收速率常数Ka和表观吸收系数Papp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茶多酚的吸收不受其质量浓度的影响,茶多酚在全肠段吸收情况较差,制剂时应考虑增加茶多酚的脂溶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体肠吸收 茶多酚 单相灌流法 紫外分光光度法 大鼠
下载PDF
参芪汤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5
4
作者 李惟民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09年第12期1336-1337,共2页
目的探讨参芪汤治疗脾肾气虚型溃疡性结肠炎(UC)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40例,治疗组予参芪汤口服加灌肠治疗,对照组予柳氮磺胺吡啶治疗,28 d后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为75%,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l... 目的探讨参芪汤治疗脾肾气虚型溃疡性结肠炎(UC)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40例,治疗组予参芪汤口服加灌肠治疗,对照组予柳氮磺胺吡啶治疗,28 d后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为75%,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后主症分值为(5.49±4.62)分,对照组为(8.99±4.25)分,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根据中医辨证采用参芪汤口服加灌肠治疗UC,可调节机体免疫功能,改善局部环境,促进局部病变恢复,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芪汤 溃疡性结肠炎 灌肠
下载PDF
中药灌肠联合抗生素治疗盆腔炎性包块44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7
5
作者 许丽华 唐晓玲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10年第1期10-11,共2页
目的:探讨中药灌肠在女性盆腔炎性包块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将86例确诊为盆腔炎性包块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4例,在抗生素治疗基础上辅用中药保留灌肠;对照组42例,仅用抗生素治疗。并进行疗效比较。结果:治疗1~2个疗程后随访治疗效... 目的:探讨中药灌肠在女性盆腔炎性包块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将86例确诊为盆腔炎性包块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4例,在抗生素治疗基础上辅用中药保留灌肠;对照组42例,仅用抗生素治疗。并进行疗效比较。结果:治疗1~2个疗程后随访治疗效果,观察组治愈率为86.36%,对照组为28.57%,观察组较对照组治愈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抗生素治疗基础上辅用中药保留灌肠治疗盆腔炎性包块能明显缩短治疗时间,提高治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腔炎性包块 中药灌肠 抗生素
下载PDF
益肠健脾汤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的体会
6
作者 孙鹏国 杨晶霞 《中医临床研究》 2013年第5期64-65,共2页
目的:探讨益肠健脾汤对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效果。方法:66例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内服自拟益肠健脾汤并进行灌肠。结果:临床治愈41例,占62.12%;显效15例,占22.72%;好转7例,占10.61%;无效3例,占4.55%,总有效率95.45%。结论:益肠健脾... 目的:探讨益肠健脾汤对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效果。方法:66例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内服自拟益肠健脾汤并进行灌肠。结果:临床治愈41例,占62.12%;显效15例,占22.72%;好转7例,占10.61%;无效3例,占4.55%,总有效率95.45%。结论:益肠健脾汤对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渍疡性结肠炎 益肠健脾汤 灌肠
下载PDF
竹叶黄酮在大鼠肠道的吸收动力学 被引量:4
7
作者 初阳 杨倩 +1 位作者 陈大为 姜明燕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345-349,共5页
目的:研究竹叶黄酮在肠道中的吸收部位和吸收机制。方法:通过对大鼠的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分别进行在体肠吸收实验,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竹叶黄酮的含量,计算出竹叶黄酮的吸收速率常数Ka和表观吸收系数Papp,从而反映竹叶黄酮的吸收部... 目的:研究竹叶黄酮在肠道中的吸收部位和吸收机制。方法:通过对大鼠的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分别进行在体肠吸收实验,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竹叶黄酮的含量,计算出竹叶黄酮的吸收速率常数Ka和表观吸收系数Papp,从而反映竹叶黄酮的吸收部位和吸收机制。结果:灌流速度不同,Ka和Papp差异有显著性(P<0.05);药物浓度不同,Ka和Papp差异无显著性(P>0.05);在相同的灌流速度及质量浓度下,竹叶黄酮在大鼠空肠和回肠的吸收速率常数Ka和表观吸收系数Papp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两者与十二指肠的Ka和Papp之间差异存在显著性(P<0.05);在不同的pH值条件下,竹叶黄酮在大鼠十二指肠的吸收速率常数Ka和表观吸收系数Papp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竹叶黄酮在全肠段均有吸收,竹叶黄酮的吸收不受其质量浓度、pH的影响,提示其吸收机制主要为被动扩散吸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体肠吸收 竹叶黄酮 单相灌流法 紫外分光光度法 大鼠
原文传递
中药灌肠联合药浴早期干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高福君 《中国药房》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7期2571-2572,共2页
目的:观察中药灌肠联合药浴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早期干预效果。方法:选择有高胆红素血症倾向患儿180例,随机分为3组。其中对照组A在新生儿出生后24h内给予苯巴比妥钠口服;对照组B给予新生儿退黄合剂口服;观察组给予新生儿退黄洗剂药... 目的:观察中药灌肠联合药浴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早期干预效果。方法:选择有高胆红素血症倾向患儿180例,随机分为3组。其中对照组A在新生儿出生后24h内给予苯巴比妥钠口服;对照组B给予新生儿退黄合剂口服;观察组给予新生儿退黄洗剂药浴联合中药灌肠。动态监测每24h各组皮测胆红素水平,测定72h血清胆红素水平,比较出生72h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A比较,皮测胆红素值、血清胆红素值及病理性黄疸的发生率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B比较,出生72h血清胆红素水平、病理性黄疸的发生率下降,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灌肠联合药浴可有效防止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同时克服了新生儿口服药物的不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灌肠 药浴 高胆红素血症 早期干预
原文传递
新生儿退黄合剂的剂型改良及临床疗效 被引量:1
9
作者 高福君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230-232,共3页
目的:对新生儿退黄合剂进行剂型改良,改变给药途径,探讨其对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采用水提醇沉法制备新生儿退黄合剂、新生儿退黄洗剂和灌肠液。将符合纳入标准的病例采用随机分组平行对照法,分为观察组A,B和对照组,各60例... 目的:对新生儿退黄合剂进行剂型改良,改变给药途径,探讨其对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采用水提醇沉法制备新生儿退黄合剂、新生儿退黄洗剂和灌肠液。将符合纳入标准的病例采用随机分组平行对照法,分为观察组A,B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苯巴比妥钠口服;观察组A给予新生儿退黄合剂口服;观察组B退黄液灌肠同时给予退黄洗剂药浴。比较3组治疗有效率,检测血清胆红素,评价其退黄效果。结果:灌肠联合药浴组与对照组比治疗有效率提高,血清胆红素值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口服退黄合剂组相比总有效率提高(P<0.05)。结论:中药灌肠联合药浴治疗新生儿黄疸有效率高,同时克服了新生儿口服药物的不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退黄合剂 药浴 中药灌肠 新生儿黄疸 疗效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