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河西走廊阻沙固沙带典型荒漠植物叶功能性状
1
作者 柴巧弟 马瑞 +3 位作者 王安林 张富 刘腾 田永胜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898-1907,共10页
本研究以河西走廊阻沙固沙带典型荒漠植物梭梭(Haloxylon ammodendron)和白刺(Nitraria tangutorum)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调查、样品采集、室内分析与统计相结合的方法,探讨荒漠植物对干旱环境的适应策略。因此,选取民勤绿洲阻沙固沙带... 本研究以河西走廊阻沙固沙带典型荒漠植物梭梭(Haloxylon ammodendron)和白刺(Nitraria tangutorum)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调查、样品采集、室内分析与统计相结合的方法,探讨荒漠植物对干旱环境的适应策略。因此,选取民勤绿洲阻沙固沙带和高台绿洲阻沙固沙带,分别自上风向的自然植被封育保护带和下风向的乔灌防护林带,空间结构特征较为一致的阻沙固沙带,设置3个10 m×10 m的梭梭样方和3个10 m×10 m的白刺样方。分析其叶片主要参数与环境因子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相关性,旨在为评价两种荒漠植物叶功能性状对干旱环境的适应策略提供数据支撑。典型荒漠植物均可通过调整叶功能性状以适应特定生境下的土壤和气候条件,结果表明:(1)叶干物质含量(LDMC)和比叶面积(SLA)差异显著(P<0.05),叶有机碳(LOC)、叶氮(LN)和叶磷含量(LP)在两种生境中均呈现出极显著差异(P<0.001)。(2)主成分分析表明,影响民勤植物叶功能性状的前3个指标因子为LN、C:N和C:P;影响高台植物叶功能性状的前3个指标因子为LP、C:N和N:P。(3)冗余分析表明,土壤含水量(SWC)、土壤有机碳含量(SOC)和空气干燥度(AD)是影响两种荒漠植物叶功能性状变化的主要限制环境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沙固沙带 典型荒漠植物 叶功能性状 环境因子 河西走廊
下载PDF
超导电缆的研究现状与前景分析
2
作者 杨舒婷 蓝耕 +1 位作者 王平羽 周婕 《电力与能源》 2024年第1期1-7,共7页
超导电缆相较于传统电缆具有线损低、容量大、占地小、低碳环保等优势,可以解决输电走廊紧张、输电线路损耗高等问题,是未来输配电线路的重要替代方向。概述了超导电缆的分类、结构和技术优势;介绍了超导电缆的发展历程和典型应用工程,... 超导电缆相较于传统电缆具有线损低、容量大、占地小、低碳环保等优势,可以解决输电走廊紧张、输电线路损耗高等问题,是未来输配电线路的重要替代方向。概述了超导电缆的分类、结构和技术优势;介绍了超导电缆的发展历程和典型应用工程,并综述了超导电缆未来的主要研究方向。对超导电缆和交联聚乙烯电缆从经济性、安全性和碳排放三个方面作对比分析,基于以上分析总结了超导电缆可能的应用场景,并展望了超导电缆未来的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导电缆 低碳环保 碳排放 输电走廊
下载PDF
窑头斜拉链机及熟料库库顶扬尘治理改造实践
3
作者 王亚维 刘晓飞 栗永刚 《水泥技术》 2024年第4期70-72,共3页
某5 000t/d水泥熟料生产线熟料库库顶存在密封不严、内部扬尘大、环境温度高,斜拉链机廊道两侧和底部封堵不严、漏料冒灰严重等问题。通过采取在斜拉链机落料口加装收尘器,用彩钢瓦及结构胶封堵窑头斜拉链机廊道及熟料库库顶露天部位,... 某5 000t/d水泥熟料生产线熟料库库顶存在密封不严、内部扬尘大、环境温度高,斜拉链机廊道两侧和底部封堵不严、漏料冒灰严重等问题。通过采取在斜拉链机落料口加装收尘器,用彩钢瓦及结构胶封堵窑头斜拉链机廊道及熟料库库顶露天部位,在斜拉链机廊道尾端高出地平面处加装锥形集料斗、棒型阀、接料斗等措施进行了改造。改造后,熟料库库顶及斜拉链机扬尘及漏料治理效果良好,熟料库库顶环境温度降低明显,设备故障率大幅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收尘风管 廊道密封 粉尘治理 环境温度
下载PDF
河西走廊中段荒漠植被组成及土壤养分空间分布特征
4
作者 安宁 郭彬 +2 位作者 张东梅 杨淇越 罗维成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32-443,共12页
荒漠植被是河西走廊绿洲生态安全防护的重要屏障,研究荒漠植被组成及土壤养分分布特征对于荒漠—绿洲过渡带荒漠植被建设及管理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基于大量野外调查,并使用传统统计学与地统计学方法,研究了河西走廊中段及巴丹吉林沙漠... 荒漠植被是河西走廊绿洲生态安全防护的重要屏障,研究荒漠植被组成及土壤养分分布特征对于荒漠—绿洲过渡带荒漠植被建设及管理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基于大量野外调查,并使用传统统计学与地统计学方法,研究了河西走廊中段及巴丹吉林沙漠南缘荒漠植被组成及土壤养分特征,并解析了其与环境因子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河西走廊中段及巴丹吉林沙漠西南缘荒漠区植物组成单一,多样性较低,且植物种类集中在少数科中,出现频度高的植物均为红砂(Reaumuria songarica)和白刺(Nitraria tangutorum)等典型荒漠植物。草本植物分布与年均降水量有较强相关性,研究区最南端的山丹县草本生物量达到108.01 g·m^(-2),在一定年降水量区间,灌木生物量随降水增加而增加,最高值出现在靠近祁连山北坡的肃州区,为134.03 g·m^(-2);降水量的增加,会显著促进草本植物的生长。研究区表层土壤有机碳、总氮、总磷含量最高,其平均值分别为2.12 g·kg^(−1)、0.25 g·kg^(−1)、0.41 g·kg^(−1),且离散程度较底层土壤更高;水平方向上三种土壤养分变异程度高,空间自相关性弱,最高值出现在张掖绿洲附近,分别达到11.22 g·kg^(−1)、1.30 g·kg^(−1)、0.73 g·kg^(−1)。主成分分析显示,造成研究区生境差异的首要因素是土壤属性,其次是降水,但不同环境因子之间也会互相影响,共同驱动了荒漠植被组成及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西走廊中段 物种组成 土壤养分 环境因子 巴丹吉林沙漠南缘
下载PDF
GIS在东平国家森林公园旅游规划与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1
5
作者 柳云龙 严愉愉 晏祥宏 《生态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110-113,共4页
本文以东平国家森林公园为例,在GIS技术的支持下,通过数据收集和实地调查,建立了旅游景区空间数据库和属性数据库,通过GIS的统计功能、缓冲区分析、叠加求交技术以及ArcScene动画制作工具,在旅游景区的环境廊道、环境容量和景区三维虚... 本文以东平国家森林公园为例,在GIS技术的支持下,通过数据收集和实地调查,建立了旅游景区空间数据库和属性数据库,通过GIS的统计功能、缓冲区分析、叠加求交技术以及ArcScene动画制作工具,在旅游景区的环境廊道、环境容量和景区三维虚拟情景模拟方面进行了初步应用分析,以期为旅游景区的发展规划和生态环境的保护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IS 旅游 环境容量 虚拟技术 环境廊道
下载PDF
近50年来河西走廊区域生态环境变化特征与综合防治对策 被引量:99
6
作者 王根绪 程国栋 沈永平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78-86,共9页
近50年来,河西走廊地区在人类活动强烈作用和区域气候变化双重驱动下,区域水文与生态环境发生了一系列变化。①区域出山径流过程表现为走廊东段的石羊河流域出山流量多年变化呈显著减少趋势,河西走廊中、西段的黑河流域和疏勒河流域年... 近50年来,河西走廊地区在人类活动强烈作用和区域气候变化双重驱动下,区域水文与生态环境发生了一系列变化。①区域出山径流过程表现为走廊东段的石羊河流域出山流量多年变化呈显著减少趋势,河西走廊中、西段的黑河流域和疏勒河流域年均出山流量则呈现递增趋势,但下游河流水量锐减并呈现明显的人为水文过程特征,水体盐化和污染趋势加剧,其中Ⅳ~Ⅴ级污染河道长度达到208km。②南部祁连山区森林面积减少约16.5%,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逐渐有所恢复;北部天然荒漠森林则持续衰退,天然林加速消亡,仅额济纳和民勤两地减少林地34.31×104hm2。草地生态呈现以面积减少、草地荒漠化和载畜能力降低等为特征的持续退化趋势,河西地区总体退化草地面积达46.86%。③近50年来河西土地沙漠化发展十分强烈,其发展速度在80年代初期最高达到年递增2.15%,80年代后期至90年代,全区域土地沙漠化过程出现明显的减缓。以流域为单元,进行水资源统筹利用规划与管理,统筹兼顾不同区域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建设对水的需求,以生态系统健康发展为原则,遵循生态规律来进行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系统开展流域为单元的生态功能保护与建设是提高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根本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西走廓 生态环境 保护对策 水体盐化 草地退化 土地沙漠化 生态建设
下载PDF
云南省南部山地7种主要入侵植物沿公路两侧的扩散格局 被引量:20
7
作者 赵金丽 马友鑫 +3 位作者 朱华 李红梅 刘文俊 李增加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69-380,共12页
公路被认为是促进入侵植物扩散的主要通道之一。为了揭示公路与植物入侵的关系,我们在云南省北热带和南亚热带地区选择13条公路,按照公路性质、修建年代以及干扰历史将公路分为高、中、低3个干扰水平,研究了7种主要入侵植物在公路两侧... 公路被认为是促进入侵植物扩散的主要通道之一。为了揭示公路与植物入侵的关系,我们在云南省北热带和南亚热带地区选择13条公路,按照公路性质、修建年代以及干扰历史将公路分为高、中、低3个干扰水平,研究了7种主要入侵植物在公路两侧的扩散格局,以及环境因素(干扰、光照、坡向、气候带)对扩散格局的影响。结果表明:紫茎泽兰(Eupatorium adenophorum)、飞机草(E.odoratum)、胜红蓟(Ageratum conyzoides)和肿柄菊(Tithonia diversifolia)的密度以及紫茎泽兰的频度沿公路扩散格局呈明显的单峰变化,峰值一般都出现在4m以内。高干扰公路两侧,紫茎泽兰、飞机草、胜红蓟、肿柄菊与金腰箭(Synedrella nodiflora)的密度以及紫茎泽兰、飞机草、胜红蓟、肿柄菊的频度均明显高于中、低干扰公路,说明高干扰公路比中、低干扰公路更有利于促进植物入侵。高光水平下紫茎泽兰、飞机草、胜红蓟的密度以及紫茎泽兰、胜红蓟和金腰箭的频度明显大于中、低光水平,说明高光水平显著促进公路两侧的这4种入侵植物向远距离扩散。紫茎泽兰、胜红蓟与金腰箭的密度在阳坡显著高于阴坡。紫茎泽兰与肿柄菊主要出现在南亚热带,而飞机草与金腰箭主要出现在北热带,胜红蓟与赛葵(Malvastrum coromandelianum)在两种气候带中均有出现。羽芒菊(Tridax procumbens)在公路两侧出现的频率与密度均很低,无统计学意义。因此,公路两侧的生境应作为防治外来植物入侵的重点,提高公路两侧本地植被郁闭度将有利于控制紫茎泽兰等外来植物的进一步扩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路效应 外来入侵植物 廊道 环境因素 入侵格局
下载PDF
河西走廊地区硒的环境地球化学与牲畜毒草中毒原因探讨 被引量:3
8
作者 邵树勋 郑宝山 +4 位作者 王名仕 李晓燕 刘晓静 凌洪文 罗充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48-452,共5页
硒学术界普遍认为《马可波罗游记》中记载的中国西部牲畜毒草中毒是人类历史上最早对“硒中毒”的描述,但至今没有可靠的科学依据。为了澄清这一历史科学问题,笔者对河西走廊草原牧区正在流行的牲畜中毒地方病进行了野外调查,分析了该... 硒学术界普遍认为《马可波罗游记》中记载的中国西部牲畜毒草中毒是人类历史上最早对“硒中毒”的描述,但至今没有可靠的科学依据。为了澄清这一历史科学问题,笔者对河西走廊草原牧区正在流行的牲畜中毒地方病进行了野外调查,分析了该区草原生态环境植物、土壤中硒的含量。结果表明:①棘豆植物是马可波罗记载的引起牲畜中毒的毒草;②棘豆植物根部土壤与世界平均土壤硒含量相近;③棘豆属毒草硒含量远低于能导致一般动物中毒的3 mg/kg植物硒风险值。由此推断,引起《马可波罗游记》中记载的中国西部肃州牲畜毒草中毒并非硒中毒,中毒的原因是棘豆植物中的生物碱成分苦马豆素(Swainsonin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可波罗 河西走廊 环境地球化学 棘豆 硒中毒 苦马豆素
下载PDF
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研究初探 被引量:14
9
作者 姚瑞华 赵越 +4 位作者 杨文杰 赵康平 孙运海 徐敏 路瑞 《环境保护科学》 CAS 2015年第6期15-17,28,共4页
长江经济带开发建设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长江生态廊道的建设是长江经济带建设的核心任务之一。文章在梳理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问题的基础上,围绕风险防范、污染治理、生态保护3大领域,从空间格局、系统治理和制度政策3个方面初步设... 长江经济带开发建设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长江生态廊道的建设是长江经济带建设的核心任务之一。文章在梳理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问题的基础上,围绕风险防范、污染治理、生态保护3大领域,从空间格局、系统治理和制度政策3个方面初步设计了保护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经济带 生态环境保护 生态廊道
下载PDF
东北亚区域国际合作中跨境交通走廊的发展及其对环境退化的影响 被引量:4
10
作者 赵伟 王荣成 丁四保 《世界地理研究》 2002年第1期33-39,共7页
东北亚区域跨境交通走廊由于图们江地区国际合作开发的深入而得到迅速发展 ,其对区域环境退化已经形成和将要形成重大的影响。本文在对东北亚区域国际合作中跨境交通走廊的运行及其发展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 ,对跨境交通走廊的发展对区... 东北亚区域跨境交通走廊由于图们江地区国际合作开发的深入而得到迅速发展 ,其对区域环境退化已经形成和将要形成重大的影响。本文在对东北亚区域国际合作中跨境交通走廊的运行及其发展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 ,对跨境交通走廊的发展对区域环境退化的影响作了战略性的评价与分析 ,并对其未来发展提出若干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亚 跨境交通走廊 环境退化 区域国际合作
下载PDF
河西走廊中段荒漠草地地上生物量分布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3
11
作者 车卓 石菁 徐德亮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2016年第4期193-196,203,共5页
[目的] 揭示河西走廊中段荒漠草地地上生物量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为区域草地生态系统碳库及其变化评估提供基础资料。[方法] 利用从52个样点获得的样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河西走廊中段荒漠草地单位... [目的] 揭示河西走廊中段荒漠草地地上生物量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为区域草地生态系统碳库及其变化评估提供基础资料。[方法] 利用从52个样点获得的样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河西走廊中段荒漠草地单位面积地上生物量的范围为11.17~523.76 g/m2,平均值为149.67 g/m2,大致表现为西北高,东南低的分布特征;(2)调查中共出现15种优势植物群落地,地上部生物量黑果枸杞群落最小,为49.887.42 g/m2,叉枝鸦葱群落最大,为201.6998.48 g/m2;(3)地上生物量与经度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与海拔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4)土壤环境因子能够解释地上生物量39.8%的空间变异,其中土壤类型、土壤容重和土壤有机质的影响较显著,而土壤含水量的影响相对较弱。[结论] 河西走廊荒漠草地地上生物量趋势为由西北至东南逐渐降低;海拔和土壤环境因子是影响分布格局的关键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漠草地 地上生物量 空间分布 环境因子 河西走廊
下载PDF
河西走廊生态环境治理与保护 被引量:4
12
作者 杜巧玲 后立胜 许学工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2002年第3期191-193,共3页
针对河西走廊地区目前存在的生态环境恶化现象 ,重点阐述并分析了土壤盐渍化、土地沙化、荒漠化以及沙尘暴等问题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合理利用水资源、提高生态工程质量。
关键词 河西走廊 生态环境治理 生态环境保护
下载PDF
山景城市天际线的偏好与景观知觉:建筑高度与视廊数量的影响 被引量:18
13
作者 徐磊青 周峰 吴人韦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46-52,共7页
本实验研究视廊数量与建筑高度这两个变量对山景城市天际线景观知觉和偏好的影响。对134名在校生及设计人员的问卷统计结果的分析表明:1)限制建筑高度和保留最佳视廊个数对提升人对山景城市天际线的偏好程度有一定作用,其中建筑高度这... 本实验研究视廊数量与建筑高度这两个变量对山景城市天际线景观知觉和偏好的影响。对134名在校生及设计人员的问卷统计结果的分析表明:1)限制建筑高度和保留最佳视廊个数对提升人对山景城市天际线的偏好程度有一定作用,其中建筑高度这一因素极为显著。2)人对天际线的偏好与所感知的环境复杂性、刺激性、愉悦性有较明显的相关性。3)受过不同专业训练的个人对城市天际线的偏好与环境属性知觉的感知不完全相同,在一些方面是存在差异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山景城市天际线 偏好 景观知觉 建筑高度 视廊个数
下载PDF
河西走廊东段大气降水特征及水汽来源分析 被引量:12
14
作者 李宗杰 宋玲玲 田青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721-731,共11页
通过连续收集降水样品对河西走廊东段大气降水特征及水汽来源进行研究,运用相关分析、因子分析、富集因子和HYSPLIT模型,探讨2013年7月3日—2014年7月3日河西走廊东段降水常量离子的化学特征,结果表明,河西走廊东段p H值介于6.86—8.71... 通过连续收集降水样品对河西走廊东段大气降水特征及水汽来源进行研究,运用相关分析、因子分析、富集因子和HYSPLIT模型,探讨2013年7月3日—2014年7月3日河西走廊东段降水常量离子的化学特征,结果表明,河西走廊东段p H值介于6.86—8.71,降水样品的电导率分布在78.42—502.50μS·cm-1之间.Ca^(2+)、Na^+、Cl^-、NO-3和SO_4^(2-)是降水中的主要离子,Ca^(2+)和Na+的浓度占阳离子总浓度的77.43%,而Cl-、NO-3和SO_4^(2-)占阴离子总浓度的99.12%,降水中阳离子浓度的大小顺序为Ca^(2+)>Na+>NH_4^+>K+>Mg^(2+),降水中阴离子浓度的大小顺序为SO_4^(2-)>NO-3>Cl->NO_2^->F-;夏季大气降水中总离子浓度最低(50.61 ueq·L-1),而冬、春两季浓度较高,且春季最高(115.45 ueq·L-1);而单个降水离子的最高浓度却多出现在3—7月份;河西走廊东段的降水离子主要受陆源以及工农业生产和人类活动控制,海盐离子的影响极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化学 环境意义 化学组成 河西走廊东段
下载PDF
运河文化的地学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陈永金 王云 +1 位作者 刘加珍 李新委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6期64-72,共9页
京杭运河文化是以漕运目标下形成的不同文化区在思想意识、价值观念、社会理念、生产方式、文化艺术、风俗民情等相互影响、相互促进融合而形成的跨流域、跨文化圈而形成的文化综合体。京杭运河文化的主要特征表现为京杭运河文化是水文... 京杭运河文化是以漕运目标下形成的不同文化区在思想意识、价值观念、社会理念、生产方式、文化艺术、风俗民情等相互影响、相互促进融合而形成的跨流域、跨文化圈而形成的文化综合体。京杭运河文化的主要特征表现为京杭运河文化是水文化、是漕运基础上形成的商业文化、是景观文化和生态文化。京杭运河对中国文化发展的作用表现为:京杭运河是文化廊道,改变了中国文化格局、促进了各文化圈的交融和中外文化的交流。研究分析京杭运河文化对区域社会经济建设的作用与意义是:加强运河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推动运河文化产业化开发、珍惜自然资源、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杭运河 文化廊道 文化圈 环境保护
下载PDF
甘肃河西走廊地区水中氟的分布规律及环境特征 被引量:8
16
作者 金琼 王元定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3期310-315,共6页
在甘肃河西走廊地区,随内陆流域水系的产生,径流消亡,从山区至山前平原,氟(F-)的迁移分布具有显著的淋溶-径流、径流-蒸发与溶滤-蒸发浓缩富集3个水文化学分带;在湖盆洼地以及沙漠边缘地区,不仅地下水中F-相对富集,且具有深部地下水F-... 在甘肃河西走廊地区,随内陆流域水系的产生,径流消亡,从山区至山前平原,氟(F-)的迁移分布具有显著的淋溶-径流、径流-蒸发与溶滤-蒸发浓缩富集3个水文化学分带;在湖盆洼地以及沙漠边缘地区,不仅地下水中F-相对富集,且具有深部地下水F-含量大于浅层地下水及地表水F-含量的上小下大的垂直分带性;F-的富集与贫化与水化学特征关系密切,一般在低SO42-的贫钙碱性水环境,如Cl-·HCO3--Na+或HCO3--Na+型水中,有利于F-的溶解与富集。相对封闭的水文环境与干旱的气候条件为F-在水中溶解、迁移和富集提供了有利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西走廊 干旱区 富集 环境特征 氟分布
下载PDF
甘肃河西走廊早期冶炼活动及影响的炭屑化石记录 被引量:21
17
作者 孙楠 李小强 +2 位作者 周新郢 赵克良 杨青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319-325,共7页
炭屑化石的显微结构研究是根据木材的解剖特征(组成木材的细胞与组织的形态和排列方式)确定燃烧植物的类型,重建古植被和古环境,探讨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火石梁和缸缸洼青铜冶炼点位于河西走廊西北部、黑河流域下游巴丹吉林南缘沙地... 炭屑化石的显微结构研究是根据木材的解剖特征(组成木材的细胞与组织的形态和排列方式)确定燃烧植物的类型,重建古植被和古环境,探讨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火石梁和缸缸洼青铜冶炼点位于河西走廊西北部、黑河流域下游巴丹吉林南缘沙地中,散布了大量的炭屑化石遗存。通过炭屑化石3个切面(横切面、径切面和弦切面)显微结构特征研究,比对现代切片标本和木材解剖图版,识别和确定炭屑化石的木材种属,确定2100~1860BC期间的青铜冶炼所用木材为柽柳、杨属、柳属、蓼科4种乔灌木植物,火石梁和缸缸洼地区大量乔、灌群落生长要比目前荒漠生态环境优越的多。先民的青铜冶炼活动导致乔木和灌木植物被大量砍伐,植被盖度急剧降低,对生态环境产生重大影响,是1900BC左右杨属、柳属和蓼科乔灌木植物基本消失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西走廊 早期冶炼 炭屑化石 显微结构 木材种类 环境变化
下载PDF
500kV紧凑型输电线路走廊与电磁环境 被引量:7
18
作者 王毅 于振川 何桂明 《电力环境保护》 2007年第5期54-56,共3页
通过介绍500kV郓城~泰山紧凑型送电线路的设计,围绕输电线路走廊问题,对紧凑型线路和常规线路进行了比较,重点分析了紧凑型输电线路在提高输电能力的同时所具备的节约走廊占地和减轻电磁环境影响的技术特点。从环境保护角度来看,50... 通过介绍500kV郓城~泰山紧凑型送电线路的设计,围绕输电线路走廊问题,对紧凑型线路和常规线路进行了比较,重点分析了紧凑型输电线路在提高输电能力的同时所具备的节约走廊占地和减轻电磁环境影响的技术特点。从环境保护角度来看,500kV紧凑型输电线路是一项值得推广的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磁环境影响 紧凑型 输电线路走廊
下载PDF
基于耦合协调度模型的河西走廊生态环境质量时空格局演化 被引量:16
19
作者 杨亮洁 杨海楠 +2 位作者 杨永春 魏伟 潘竟虎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02-112,共11页
以“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河西走廊地区为研究对象,采用耦合分析法,构建环境承载力与生态弹性限度的耦合协调模型,在分析2001—2016年河西走廊生态环境承载力和生态弹性限度的基础上,探析河西走廊生态环境承载力与弹性限度的耦合协调度... 以“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河西走廊地区为研究对象,采用耦合分析法,构建环境承载力与生态弹性限度的耦合协调模型,在分析2001—2016年河西走廊生态环境承载力和生态弹性限度的基础上,探析河西走廊生态环境承载力与弹性限度的耦合协调度,评价生态环境承载力和生态弹性限度耦合协调阶段及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水平,从区域和城市两个空间尺度分析生态环境耦合协调类型,为探索河西走廊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道路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①2001—2016年,河西走廊生态环境承载力和生态弹性限度均呈现东南高、西北低的空间格局和缓慢波动上升趋势。②河西走廊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呈现“东南高西北低,优劣破碎穿插”的空间格局特征,耦合协调度在0~0.5之间,生态系统处于低水平和拮抗耦合阶段,生态环境质量处于濒临失调阶段。③河西走廊生态环境承载力与生态弹性限度耦合协调度存在明显区域差异。河西走廊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共分9个等级3个层次3个耦合协调阶段:高水平-磨合阶段区(良好协调、中度协调和初级协调区);中等水平-拮抗耦合阶段区(勉强协调、濒临失调和轻度失调区)和低水平区-低水平耦合阶段区(极度失调、严重失调和中度失调区)。④根据2001—2016年生态环境耦合协调状况将河西走廊五市分为4种耦合协调类型:高耦合协调增长型(张掖市、金昌市)、高耦合协调减少型(武威市)、中耦合协调增长型(嘉峪关市)和低耦合协调增长型(酒泉市)。各地区应因地制宜地制定发展战略,提高生态环境质量,推进生态环境持续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质量 环境承载力 生态弹性限度 耦合协调模型 河西走廊
下载PDF
河西走廊东段不同生境对沙米形态结构及生物量分配的影响
20
作者 姜生秀 赵鹏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48-256,共9页
为揭示荒漠地区1 a生植物对环境变化的响应机制及适应策略,于2020年以甘肃民勤县、武威市和古浪县生境的沙米为对象,对其形态结构、生物量分配及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古浪县年均气温、年均日照时数和土壤日均温度... 为揭示荒漠地区1 a生植物对环境变化的响应机制及适应策略,于2020年以甘肃民勤县、武威市和古浪县生境的沙米为对象,对其形态结构、生物量分配及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古浪县年均气温、年均日照时数和土壤日均温度均最低,分别为6.81℃、2669 h和16.22℃,武威市均最高,分别为8.58℃、2873.4 h和22.94℃;古浪县土壤含水量、土壤粉粒和土壤速效磷均最高,分别为4.53%、17.51%和6.81 g·kg^(-1),民勤县均最小,分别为1.46%、7.19%和5.55 g·kg^(-1);古浪县沙米株高、冠幅及根长均最高,分别为70.63、54.24 cm和96.15 cm,民勤县均最小,分别为62.40、46.77 cm和86.31 cm。(2)古浪县沙米根生物量和质量分数及根冠比均最高,分别为7.56 g、15.98%和0.291;不同生境根-茎、根-叶、根-花、叶-茎、花-茎和花-叶生物量均是α<1的异速生长关系。(3)3个生境中,株高和根、茎、叶、花生物量均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与根冠比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根生物量、根冠比与年均气温、土壤日均温度呈极显著负相关,与土壤有机质、全氮、含水量、粉粒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年均日照时数、年太阳总辐射和叶、花生物量之间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由此说明,古浪县生境土壤含水量和肥力较好,沙米生长良好。沙米的形态特征与个体生物量间协同变化,沙米地下生物量积累速率大于地上生物量,生殖器官大于营养器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米 环境因子 形态特征 生物量 河西走廊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