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QTL Mapping for Stalk Related Traits in Maize (Zea mays L.) Under Different Densities 被引量:7
1
作者 ZHU Li-ying CHEN Jing-tang +5 位作者 Li Ding ZHANG Jian-hua HUANG Ya-qun ZHAO Yong-feng SONG Zhan-quan LIU Zhi-zeng 《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 SCIE CAS CSCD 2013年第2期218-228,共11页
Stalk related traits, comprising plant height (PH), ear height (EH), internode number (IN), average internode length (ALL), stalk diameter (SD), and ear height coefficient (EHC), are significantly correlat... Stalk related traits, comprising plant height (PH), ear height (EH), internode number (IN), average internode length (ALL), stalk diameter (SD), and ear height coefficient (EHC), are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with yield, density tolerance, and lodging resistance in maize. To investigate the genetic basis for stalk related traits, a doubled haploid (DH) population derived from a cross between NX531 and NX110 were evauluated under two densities over 2 yr. The additive quantitative trait loci (QTLs), epistatic QTLs were detected using inclusive composite interval mapping and QTL-by-environment interaction were detected using mixed linear model.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densities were significant for the six traits in the DH population. A linkage map that covered 1 721.19 cM with an average interval of 10.50 cM was constructed with 164 simple sequence repeat (SSR). Two, two, seven, six, two, and eight additive QTLs for PH, IN, AIL, EH, SD, and EHC, respectively. The extend of their contribution to penotypic variation ranged from 10.10 to 31.93%. Seven QTLs were indentified simultaneously under both densities. One pair, two pairs and one pair of epistatic effects were detected for AIL, SD and EHC, respectively. No epistatic effects were detected for PH, EH, and IN. Nineteen QTLs with environment interactions were detected and their contribution to phenotypic variation ranged from 0.43 to 1.89%. Some QTLs were stably detected under different environments or genetic backgrounds comparing with previous studies. These QTLs could be useful for genetic improvement of stalk related traits in maize breed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IZE density stalk related traits quantitative trait loci epistatic effect QTL-by-environment interaction
下载PDF
影响水稻穗部性状及籽粒碾磨品质的QTL及其环境互作分析 被引量:20
2
作者 胡霞 石瑜敏 +7 位作者 贾倩 徐琴 王韵 陈凯 孙勇 朱苓华 徐建龙 黎志康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175-1185,共11页
利用优质恢复系测258为轮回亲本与粳型糯稻新品系IR75862杂交创制的BC1F7回交导入系群体,在广西南宁和海南三亚定位了产量相关性状(二次枝梗数、穗总粒数、穗实粒数、粒重和穗重)、粒型(粒长、宽、厚)和碾磨品质(糙米率、精米率和整精米... 利用优质恢复系测258为轮回亲本与粳型糯稻新品系IR75862杂交创制的BC1F7回交导入系群体,在广西南宁和海南三亚定位了产量相关性状(二次枝梗数、穗总粒数、穗实粒数、粒重和穗重)、粒型(粒长、宽、厚)和碾磨品质(糙米率、精米率和整精米率)的主效QTL并剖析其环境互作效应。双亲在穗实粒数、千粒重、粒长和粒宽及整精米率等性状上存在显著差异。各产量相关性状间呈极显著正相关,而与千粒重和粒长呈极显著负相关。多数产量及粒型相关性状与3种碾磨品质相关不显著。在南宁和三亚环境下检测到影响产量相关性状、粒型及碾磨品质的主效QTL共计57个,包括二次枝梗数6个,穗实粒数4个,穗总粒数、粒重和穗重各5个,粒长9个,粒宽7个,粒厚1个,糙米率4个,精米率5个和整精米率6个,分布在除第11染色体外的所有染色体上。多数影响枝梗数、穗粒数和粒重的QTL成簇分布,而且与影响糙米率、精米率和整精米率的QTL分布在不同染色体区域。在第2、第3、第4、第5和第6染色体上鉴定出影响穗粒数、粒重、粒型及碾磨品质的重要QTL,这些QTL在以往不同遗传背景和环境下被多次检测到。在第8染色体RM152~RM310区间鉴定到1个影响粒长和粒宽的新的QTL,能同步增加粒宽和粒长。鉴定出的这些稳定表达的QTL具有标记辅助选择育种的应用价值。整精米率是受环境影响最大的性状,其QTL的环境互作效应明显。对QTL的环境互作效应特点及其在品种标记辅助改良中的作用进行了深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量性状基因座 基因与环境互作 导入系 碾磨品质 产量相关性状
下载PDF
不同生长环境下水稻穗抽出度三个相关性状QTL定位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乔保建 朱晓彪 +1 位作者 王盈盈 洪德林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89-396,共8页
在3个生长环境下种植水稻Nipponbare/Kasalath//Nipponbare回交重组自交系(backcross inbred lines,BILs)98个家系(BC1F12和BC1F13)及其亲本,调查剑叶叶鞘长度、最上节间长度和包颈长度,运用复合区间作图方法(CIM),在全基因组5%显著水平... 在3个生长环境下种植水稻Nipponbare/Kasalath//Nipponbare回交重组自交系(backcross inbred lines,BILs)98个家系(BC1F12和BC1F13)及其亲本,调查剑叶叶鞘长度、最上节间长度和包颈长度,运用复合区间作图方法(CIM),在全基因组5%显著水平上,对这3个性状进行了QTL分析。结果表明,共检测到3个剑叶叶鞘长度性状的QTL,分布于第1、3、4染色体,解释表型变异的12.83%~18.50%;qFLL-1位点在3个环境中均被检测到,增效等位基因来自Nipponbare,qFLL-3和qFLL-4位点在单个环境中被检测到,增效等位基因均来自Kasalath。共检测到3个最上节间长度性状的QTL,分别位于第1、3、6染色体,解释表型变异的5.64%~14.18%;qUIL-6位点在3个环境中都被检测到,增效等位基因来自Nipponbare,其余2个QTL均在2个环境中被检测到,增效等位基因均来自Kasalath。共检测到4个包颈长度性状的QTL,分布于第1、3、5、10染色体,解释表型变异的6.80%~17.76%;qPEL-10在3个环境中均被检测到,qPEL-5在两个环境中被检测到,这两个位点增效等位基因来自Nipponbare,其余2个位点分别在单个环境中被检测到,增效等位基因均来自Kasalat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生长环境 穗抽出度相关性状 数量性状基因座定位
下载PDF
日光温室内小气候环境各因子间量化关系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魏瑞江 马凤莲 +2 位作者 王鑫 董航宇 乐章燕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14年第32期282-287,共6页
掌握日光温室内小气候环境各因子之间的定量关系,对于有效调控温室内小气候的平衡,促进蔬菜健壮生长有着积极的意义。以历年日光温室内小气候监测数据为基础,研究不同季节温室内温度、湿度、接受到的太阳辐射等各因子之间的量化关系。... 掌握日光温室内小气候环境各因子之间的定量关系,对于有效调控温室内小气候的平衡,促进蔬菜健壮生长有着积极的意义。以历年日光温室内小气候监测数据为基础,研究不同季节温室内温度、湿度、接受到的太阳辐射等各因子之间的量化关系。结果表明,日光温室内日最高气温、日最小相对湿度、接受到的日最大太阳辐射三者之间均有较高的相关性,在冬季相关性最好,秋季次之,春季相关性较差。在秋季和春季,要使温室内日最高气温达到20℃,则温室内接受到的日最大太阳辐射需要在100W/m2以上,而在冬季则需要在250W/m2以上;接受到的日最大太阳辐射在250W/m2以下时,温室内日最高气温在10℃以下的几率为9%。在冬季,温室内日最高气温在20℃以下,同时日最小相对湿度在90%以上所占比例为20%,在秋季和春季,温室内接受到的日最大太阳辐射分别在420W/m2和500W/m2以上时,温室内日最小空气相对湿度就有可能下降到40%以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光温室 小气候环境 定量化关系
下载PDF
寒冷环境对民猪骨骼肌肌纤维类型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
5
作者 李忠秋 刘春龙 +6 位作者 吴赛辉 张冬杰 何鑫淼 王文涛 孙金艳 彭福刚 刘娣 《黑龙江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8-42,共5页
为了研究寒冷环境下民猪骨骼肌肌纤维类型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变化,试验按照饲养温度和时间将18头体重约为95 kg的230日龄的健康民猪随机均分为3组,即常温组(舍内,15~25℃)、低温36 h组(试验结束前36 h置于舍外半敞式大棚内,-15~-25℃;之... 为了研究寒冷环境下民猪骨骼肌肌纤维类型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变化,试验按照饲养温度和时间将18头体重约为95 kg的230日龄的健康民猪随机均分为3组,即常温组(舍内,15~25℃)、低温36 h组(试验结束前36 h置于舍外半敞式大棚内,-15~-25℃;之前置于舍内,15~25℃)和低温21 d组(舍外半敞式大棚内,-15~-25℃),每组6头。试验结束后,试验猪全部屠宰,取1 g左右背最长肌样品,采用qPCR技术分析寒冷环境下民猪骨骼肌四种肌纤维类型(MyHCⅠ、MyHCⅡa、MyHCⅡx和MyHCⅡb)、肌红蛋白(Mb)、过氧化物酶体增殖激活受体γ辅助激活因子α(PGC-1α)以及FoxO1的基因表达情况。结果表明:寒冷环境下36 h,试验民猪的MyHCⅠ、MyHCⅡa和Mb基因的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常温组(P<0.05),MyHCⅡx、MyHCⅡb和FoxO1基因的mRNA相对表达量与常温组差异不显著(P>0.05),PGC-1α基因的mRNA相对表达量极显著高于常温组(P<0.01);寒冷环境下21 d,MyHCⅠ和PGC-1α基因的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常温组(P<0.05),MyHCⅡb和FoxO1基因的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低于常温组(P<0.05),Mb基因的mRNA相对表达量极显著高于常温组(P<0.01),MyHCⅡa和MyHCⅡx基因的mRNA相对表达量与常温组差异不显著(P>0.05)。说明寒冷环境下民猪背最长肌中酵解型纤维含量减少,氧化型纤维含量增多,增强了肌肉的氧化代谢能力;同时诱导Mb和PGC-1α基因表达,抑制FoxO1基因表达,促进了肌纤维由酵解型向氧化型的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寒冷环境 民猪 肌纤维类型 相关基因 荧光定量PCR
下载PDF
平原河网河流氮素的环境生物-地球化学行为定量关系及水环境效应 被引量:4
6
作者 马严 黎晓 +3 位作者 严炎杰 沈杰 杨琦丹 吴敏 《三峡环境与生态》 2011年第3期10-14,共5页
主要讨论了高、中、低悬浮物含量的3类平原河网河流氮素的环境生物-地球化学行为定量关系及水环境效应。春、秋、冬季,作为主航道的高悬浮物含量河流的总氮、有机氮再悬浮速率>反硝化速率和氨化速率,产生水体总氮、有机氮的来源增量... 主要讨论了高、中、低悬浮物含量的3类平原河网河流氮素的环境生物-地球化学行为定量关系及水环境效应。春、秋、冬季,作为主航道的高悬浮物含量河流的总氮、有机氮再悬浮速率>反硝化速率和氨化速率,产生水体总氮、有机氮的来源增量效应。冬季至下年度初春,3类河流氮素的氨化速率>硝化速率>反硝化速率,产生水体氨氮、硝氮的来源增量效应。其他季节,各形态氮素均存在去除效应。环境生物-地球化学行为使水体氮素含量呈周期性循环,并在春季至下年度春季完成1个循环周期。水体各形态氮素含量均存在上下限极值,氮素下限极值的存在保证了水生生态系统有充足的有机氮储备和生物可利用氮源的充分供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素 环境生物-地球化学行为 定量关系 水环境效应 平原河网河流
下载PDF
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笔谈)
7
作者 秦宣 郇庆治 +6 位作者 蔡华杰 王增智 刘华初 丁匡一 覃世艳 庾虎 王习明 《琼州学院学报》 2014年第1期1-17,共17页
主持人语 随着生态危机越来越严重,党和国家对生态文明建设越来越重视,党的十七大首次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目标和任务,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将“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列入全面深化改... 主持人语 随着生态危机越来越严重,党和国家对生态文明建设越来越重视,党的十七大首次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目标和任务,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将“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列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本专题就是围绕着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展开比较深广的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生态文明 理论与实践 研究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