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2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ffects of surfactants on enzyme-containing reversed micellar system 被引量:8
1
作者 LIANG YunShan,YUAN XingZhong,ZENG GuangMing,ZHONG Hua,LI Hui & WANG WeiWei Key Laboratory of Environmental Biology and Pollution Control (Hunan University),Ministry of Education College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Hunan University,Changsha 410082,China 《Science China Chemistry》 SCIE EI CAS 2011年第5期715-723,共9页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colloid interface and enzyme technologies,enzyme-containing reversed micellar system has been receiving much attention in bioseparation and bioconversion. Because of its high efficiency,it has ...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colloid interface and enzyme technologies,enzyme-containing reversed micellar system has been receiving much attention in bioseparation and bioconversion. Because of its high efficiency,it has brought new opportunitie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molecular biotechnology. Reversed micelles represent nano-sized aqueous droplets stabilized by surfactant amphiphiles inside the bulk organic solvents. The entrapped enzymes have enhanced activities under those conditions as suited in the lipid bilayers of biological membranes. The fundamentals of enzyme-containing reversed micellar system are described in this paper,with special emphasis on the effects of surfactants varying in concentrations and structures. The latest study progress on the surfactants application in enzyme-containing reversed micelles is reviewed. The introduction of novel functional surfactants in micellar enzymology and their future development are also discus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versed micelle ENZYME surfactant concentration surfactant molecular structure enzyme-containing reversed micellar system.
原文传递
Application of Bis(2-Ethylhexyl) Sulfosuccinate(AOT) /Isooctane Reverse Micellar System in Extraction of Sesame Residue Proteins
2
作者 CHEN Xue-hong QIN Wei-dong MA Li-hua HUANG Yu-hua 《Animal Husbandry and Feed Science》 CAS 2010年第3期5-7,11,共4页
[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factors affecting sesame residue protein extraction and find the optimum extraction conditions, [Method ] Sesame residue proteins were extracted with bis(2-ethylhexyl)sulfosuocinate ... [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factors affecting sesame residue protein extraction and find the optimum extraction conditions, [Method ] Sesame residue proteins were extracted with bis(2-ethylhexyl)sulfosuocinate (AOT)/isooctane reverse micellar system. Orthogonal test was used to screen the optimum combination of four factors including sesame residue concentration, pre-extraction pH value, potassium chloride concentration and reverse extraction time. The yield of extracted sesame residue proteins was the indicator to evaluate the efficiency of process. E Result1 The optimum extraction conditions are as follows: sesame residue concentration: 0.06 g/ml; pre-extraction pH value, 3.0; potassium chloride concentration, 1.5 mol/L; and reverse extraction time, 20 min. In the optimum extraction conditions, the extraction rate was up to 86%. [ Coaclusion] Extraction of sesame residue proteins can be well performed with AOT/isooctane reverse micellar syste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same residue' proteins reverse micellar system Optimum conditions
下载PDF
反相胶束微反应器特性与ZnS纳米微粒制备 被引量:48
3
作者 成国祥 沈锋 +1 位作者 姚康德 孙平川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83-187,共5页
本文以琥珀酸二异辛酯磺酸钠(AOT)/水/异辛烷反相胶束体系为研究对象,利用电导率仪、红外光谱、核磁共振、差示扫描量热(DSC)等手段,研究了反相胶束微反应器的总体结构和内核水的特征,讨论了温度以及不同类型的有机添加... 本文以琥珀酸二异辛酯磺酸钠(AOT)/水/异辛烷反相胶束体系为研究对象,利用电导率仪、红外光谱、核磁共振、差示扫描量热(DSC)等手段,研究了反相胶束微反应器的总体结构和内核水的特征,讨论了温度以及不同类型的有机添加物对体系的影响,总结了制备纳米微粒的适宜条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ZnS纳米微粒的制备,通过透射电镜和紫外光谱考察了制得的纳米微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相 胶束微反应器 内核水 纳米微粒 硫化锌
下载PDF
反胶束体系中脂肪酶催化合成生物柴油 被引量:15
4
作者 刘伟东 聂开立 +2 位作者 鲁吉珂 谭天伟 王芳 《生物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42-146,共5页
本文采用了实验室自制的Candida sp.99-125脂肪酶,研究了其在丁二酸二酯磺酸钠(AOT)反胶束体系中,催化大豆色拉油合成生物柴油的新方法。考察了溶剂极性、AOT浓度、W_0(水与表面活性剂质量比)、缓冲溶液pH值、温度等因素对脂肪酶催化合... 本文采用了实验室自制的Candida sp.99-125脂肪酶,研究了其在丁二酸二酯磺酸钠(AOT)反胶束体系中,催化大豆色拉油合成生物柴油的新方法。考察了溶剂极性、AOT浓度、W_0(水与表面活性剂质量比)、缓冲溶液pH值、温度等因素对脂肪酶催化合成生物柴油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AOT/异辛烷反胶束体系为Candida sp.99-125脂肪酶催化提供了较为合适的微环境,在W_0为11,表面活性剂浓度为50 mmol/L,温度为40℃,缓冲液pH值为7的AOT/异辛烷反胶束体系中,醇油摩尔比为3:1,摇床转速为180 r/min,采用12h3次流加1 mol当量的甲醇,单批最高酯转化率可以达到9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胶束 脂肪酶 生物柴油 酯交换
下载PDF
反胶束溶液萃取大豆蛋白前萃工艺的研究 被引量:20
5
作者 磨礼现 陈复生 杨宏顺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93-96,共4页
本文研究了AOT/异辛烷反胶束溶液萃取大豆蛋白的前萃机理和工艺,研究了pH、 W0、表面活性剂AOT的浓度、KCl的浓度、萃取时间和萃取温度对蛋白前萃取率的影响,得到了以AOT/异辛烷体系萃取低温脱脂豆粕中蛋白质的最佳前萃工艺条件。
关键词 反胶束溶液 萃取 大豆蛋白 前萃工艺 AOT 异辛烷
下载PDF
CAB/正庚烷/正己醇反胶束体系后萃大豆蛋白的研究 被引量:9
6
作者 李润霞 陈复生 +3 位作者 李里特 赵俊廷 张淑霞 高亚辉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01-105,共5页
本实验主要研究了以反胶束体系CAB/正庚烷/正己醇萃取大豆蛋白的后萃过程,并分析了各因素对蛋白质后萃率的影响,通过响应面试验得到了CAB/正庚烷/正己醇反胶束体系萃取全脂大豆粉中蛋白质最佳的后萃工艺条件。
关键词 反胶束体系 大豆蛋白质 萃取
下载PDF
反相胶束法制备纳米ZrO_2粉体 被引量:8
7
作者 刘恩辉 卢其斌 +2 位作者 苏国钧 邓建成 陈巧云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310-311,314,共3页
利用NA/煤油—n C6 OH/NH3 ·H2 O反胶束体系 ,制备了纳米ZrO2 粉体。采用TG DTA、TEM、XRD等手段对粉体及前驱体进行表征 :粉体粒度分布均匀 ,无硬团聚 ,平均粒度为2 0~ 40nm。并且研究了反相胶束中的溶水量对ZrO2 粒径的影响以及... 利用NA/煤油—n C6 OH/NH3 ·H2 O反胶束体系 ,制备了纳米ZrO2 粉体。采用TG DTA、TEM、XRD等手段对粉体及前驱体进行表征 :粉体粒度分布均匀 ,无硬团聚 ,平均粒度为2 0~ 40nm。并且研究了反相胶束中的溶水量对ZrO2 粒径的影响以及 pH值对ZrO2 晶型的影响。并推测 2 0~ 40nmZrO2 的单斜晶 (m)与四方晶 (t)可能的相转变温度为 72 3℃ ,比相应的体相材料降低了近 45 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锆纳米微粒 反相胶束 微乳液 制备
下载PDF
反向迁移毛细管胶束电动色谱分离测定复方丹参片中5种皂苷的含量 被引量:14
8
作者 叶姝 王书芳 +1 位作者 瞿海斌 程翼宇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15-118,共4页
采用反相迁移毛细管胶柬电动色谱方法分离测定了复方丹参片中人参皂苷Rd、Rbl、Rgl、Re和三七皂苷R1等5种皂苷的含量。考察了SDS、有机改性剂和磷酸浓度、样品溶剂及进样时间对样品分离和检测灵敏度的影响。最佳缓冲溶液组成为:10mmol... 采用反相迁移毛细管胶柬电动色谱方法分离测定了复方丹参片中人参皂苷Rd、Rbl、Rgl、Re和三七皂苷R1等5种皂苷的含量。考察了SDS、有机改性剂和磷酸浓度、样品溶剂及进样时间对样品分离和检测灵敏度的影响。最佳缓冲溶液组成为:10mmol/L磷酸.140mmol/L SDS-14%(WV)乙腈-15%(V/V)异丙醇(pH=2.4),样品溶剂为20%甲醇-10mmol/L SDS,压力进样时间为12s。在最佳条件下,5种组分在27min内达到高效分离(柱效为1.1—1.6×10^6N/m),在一个数量级浓度范围内线性相关系数为0.9975~0.9993.日内和日间精密度分别小于4.8%和5.5%,回收率为96.5%-103.6%。该方法用于复方丹参片中皂苷类成分含量的测定,简单、快速、灵敏、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细管电泳 反向迁移胶柬 复方丹参片 人参皂苷 三七皂苷
下载PDF
反胶束萃取乳糖酸红霉素的探讨 被引量:7
9
作者 李夏兰 翁连进 陈培钦 《药物生物技术》 CAS CSCD 2003年第1期29-32,共4页
探讨反胶束萃取红霉素的可能性。探究了反胶束萃取红霉素时各种因素对萃取及反萃效率的影响。
关键词 乳糖酸红霉素 反胶束 抗生素 萃取
下载PDF
漆酶的逆胶束萃取条件优化的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彭馨 袁兴中 +3 位作者 黄华军 崔凯龙 方振敏 曾光明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904-909,共6页
研究了生物表面活性剂逆胶束体系萃取纯化漆酶的后萃的过程.在此逆胶束体系中,表面活性剂采用一种阴离子生物表面活性剂鼠李糖脂(rhamnolipid,RL),溶剂采用异辛烷.分别考察了4种不同离子种类(NaCl,NaBr,KCl和KBr)与不同浓度、4种不同助... 研究了生物表面活性剂逆胶束体系萃取纯化漆酶的后萃的过程.在此逆胶束体系中,表面活性剂采用一种阴离子生物表面活性剂鼠李糖脂(rhamnolipid,RL),溶剂采用异辛烷.分别考察了4种不同离子种类(NaCl,NaBr,KCl和KBr)与不同浓度、4种不同助溶剂种类(正丁醇,正己醇,正庚醇及正辛醇)与不同比例、乙醇的含量以及温度对漆酶的后萃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0.25mol/L KCl或0.20mol/L KBr能够得到较好的萃取效果;在四种助溶剂中,正己醇(比例为0.5)和正庚醇(比例为0.5)效果比较好;乙醇加入量为9%效果最优;最适宜温度为35℃.在上述条件下,漆酶的酶活回收率和纯化倍数分别高达90%,4.7倍.电泳分析结果进一步证实了漆酶的纯化效果较好.研究证明鼠李糖脂逆胶束萃取酶类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鼠李糖脂 逆胶束 后萃 漆酶
下载PDF
CTAB逆胶束体系中Lipex脂肪酶催化合成油酸乙酯 被引量:7
11
作者 高静 李伟杰 +1 位作者 檀文礼 贺莹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3064-3071,共8页
研究了CTAB逆胶束体系的适宜构建条件以及Lipex脂肪酶催化合成油酸乙酯的适宜反应条件。探讨了有机溶剂、底物配比、pH值、水含量W0、酸浓度、反应时间等因素对反应的影响。研究表明,在以CTAB为表面活性剂时,以异辛烷为溶剂,正己醇作助... 研究了CTAB逆胶束体系的适宜构建条件以及Lipex脂肪酶催化合成油酸乙酯的适宜反应条件。探讨了有机溶剂、底物配比、pH值、水含量W0、酸浓度、反应时间等因素对反应的影响。研究表明,在以CTAB为表面活性剂时,以异辛烷为溶剂,正己醇作助溶剂条件下,能得到较为稳定的逆胶束体系,更有利于Lipex脂肪酶的活性发挥;在该反应体系下反应温度25℃,缓冲液pH7.0,W010,酸醇比1∶4(摩尔比),油酸浓度0.01mol.L-1,摇床转速150r.min-1,反应36h,油酸乙酯产率达到79%。并建立了逆胶束体系中双底物作用的动力学模型,经验证模拟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吻合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pex脂肪酶 油酸乙酯 CTAB 逆胶束
下载PDF
反胶团萃取蛋白质的平衡模型:静电和疏水性作用的贡献 被引量:8
12
作者 孙彦 史清洪 赵黎明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796-801,共6页
研究了二 (2 乙基己基 )琥珀酸酯磺酸钠 (AOT)和四聚氧乙烯基苯壬基酚醚 (PNE4 )混合表面活性剂反胶团系统萃取溶菌酶的平衡行为 ,建立了考虑静电作用和疏水性作用贡献的反胶团萃取蛋白质的分配平衡模型 ,实验验证了模型的可靠性和适用... 研究了二 (2 乙基己基 )琥珀酸酯磺酸钠 (AOT)和四聚氧乙烯基苯壬基酚醚 (PNE4 )混合表面活性剂反胶团系统萃取溶菌酶的平衡行为 ,建立了考虑静电作用和疏水性作用贡献的反胶团萃取蛋白质的分配平衡模型 ,实验验证了模型的可靠性和适用性 .研究发现 ,有Na+ 存在时AOT的疏水性较K+ 存在时小 ,而PNE4的疏水性因子与盐离子种类无关 ;Na+ 对溶菌酶表面疏水性的增大效应较K+ 显著 ;K+ 在反胶团内界面上的吸附作用大于Na+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胶团萃取 蛋白质 分配平衡 模型 静电作用 疏水性
下载PDF
木素过氧化物酶的逆胶束纯化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郭灵芝 袁兴中 +5 位作者 曾光明 崔凯龙 黄华军 梁运姗 方振敏 彭馨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104-1109,共6页
采用一种新型的逆胶束体系对木素过氧化物酶(LiP)进行了纯化.在此逆胶束体系中,以鼠李糖脂(RL,一种阴离子生物表面活性剂)作为表面活性剂,异辛烷和正己醇分别作为非极性有机溶剂和助表面活性剂(体积比为1:1),分别考察了RL浓度、振荡时... 采用一种新型的逆胶束体系对木素过氧化物酶(LiP)进行了纯化.在此逆胶束体系中,以鼠李糖脂(RL,一种阴离子生物表面活性剂)作为表面活性剂,异辛烷和正己醇分别作为非极性有机溶剂和助表面活性剂(体积比为1:1),分别考察了RL浓度、振荡时间及水相的离子强度和pH值等因素对LiP的前萃取和后萃取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前萃过程中,水相的最佳pH值为3.0,RL和KCl的最适浓度分别为2.75mmol/L和0.04mol/L,振荡时间以30min为最佳(200r/min);在后萃过程中,水相的最佳pH值为6.0,KCl的最适浓度为0.5mol/L.在上述最佳条件下,LiP的酶活回收率(AR)和纯化倍数(PF)分别高达93%,2.9倍.电泳分析结果进一步证实LiP的纯化效果较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鼠李糖脂 萃取 逆胶束 木素过氧化物酶
下载PDF
反胶束萃取精氨酸脱亚胺酶 被引量:4
14
作者 李凯 李成付 +2 位作者 李加友 刘茜 焦庆才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63-166,共4页
报道了用反胶束体系萃取精氨酸脱亚胺酶(ADI)的研究结果,为精氨酸脱亚胺酶的分离纯化提供了一种方法。在反胶束体系中采用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作为表面活性剂,正辛烷和丁醇作为溶剂及助溶剂。考察了水相pH、振荡时间、离子强度... 报道了用反胶束体系萃取精氨酸脱亚胺酶(ADI)的研究结果,为精氨酸脱亚胺酶的分离纯化提供了一种方法。在反胶束体系中采用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作为表面活性剂,正辛烷和丁醇作为溶剂及助溶剂。考察了水相pH、振荡时间、离子强度、表面活性剂浓度及精氨酸脱亚胺酶质量浓度等因素对精氨酸脱亚胺酶分离纯化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c(CTAB)=0.01 mol/L,pH=7,振荡时间15 min,体系中用于反萃取的c(NaCl)=0.75 mol/L,且起始粗酶质量浓度控制在30 g/L时,通过辛烷/丁醇/CTAB反胶束体系的萃取和反萃取,ADI酶液萃取率E达到85%,比活达到1.107 U/mg,是起始酶液的4.52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氨酸脱亚胺酶 反胶束 萃取 分离纯化
下载PDF
反胶束萃取醇脱氢酶的研究 被引量:10
15
作者 柳畅先 王永美 孙小梅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2006年第2期219-221,共3页
本文报道了用反胶束体系萃取醇脱氢酶(ADH)的研究结果。在此萃取体系中,以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作为表面活性剂,辛烷和己醇作为溶剂及助溶剂。考察了振荡时间、水相pH值和离子强度、表面活性剂及助溶剂浓度等因素对醇脱氢酶萃取... 本文报道了用反胶束体系萃取醇脱氢酶(ADH)的研究结果。在此萃取体系中,以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作为表面活性剂,辛烷和己醇作为溶剂及助溶剂。考察了振荡时间、水相pH值和离子强度、表面活性剂及助溶剂浓度等因素对醇脱氢酶萃取率的影响,确定了最佳萃取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醇脱氢酶 反胶柬体系 萃取 CTAB
下载PDF
反胶束体系对姜黄素的增溶及其稳定性作用 被引量:5
16
作者 颜秀花 许伟 +1 位作者 邵荣 王正武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43-146,151,共5页
以乙醇和2种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作增溶剂,制备了姜黄素反胶束体系,对姜黄素进行了增溶和稳定性试验.结果表明:在所考察的2种表面活性剂与乙醇的不同配比的反胶束中,对姜黄素增溶最佳配比都是1∶2(表面活性剂∶乙醇),而在60℃时,EL-35与乙... 以乙醇和2种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作增溶剂,制备了姜黄素反胶束体系,对姜黄素进行了增溶和稳定性试验.结果表明:在所考察的2种表面活性剂与乙醇的不同配比的反胶束中,对姜黄素增溶最佳配比都是1∶2(表面活性剂∶乙醇),而在60℃时,EL-35与乙醇以1∶2的配比形成的反胶束对姜黄素的增溶量达到了最大,最大值为34.198 mg.g-1.稳定性试验结果表明,EL-35、Tween 80与乙醇形成的反胶束体系中,当表面活性剂与乙醇的质量比为1∶2时形成的胶束中的姜黄素比较稳定,在避光条件下,1个月后,姜黄素的残存率分别为64.69%和68.8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胶束 姜黄素 增溶 稳定性
下载PDF
AOT反胶束体系中脂肪酶催化合成乙酸薄荷酯 被引量:5
17
作者 曾家豫 梁琼 +3 位作者 廖世奇 唐功 周思彤 袁红霞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9-13,共5页
在AOT正/己烷构建的反胶束体系中,以CRL脂肪酶为催化剂,乙酸和薄荷醇为原料,合成了乙酸薄荷酯,考察了反应温度、底物浓度、薄荷醇与乙酸摩尔比和反应时间等因素对其转化率的影响,并进行了折光率和红外光谱分析。结果表明,当薄荷醇与乙... 在AOT正/己烷构建的反胶束体系中,以CRL脂肪酶为催化剂,乙酸和薄荷醇为原料,合成了乙酸薄荷酯,考察了反应温度、底物浓度、薄荷醇与乙酸摩尔比和反应时间等因素对其转化率的影响,并进行了折光率和红外光谱分析。结果表明,当薄荷醇与乙酸摩尔比为1∶2,乙酸浓度为0.2 mol/L,反应温度为40℃,缓冲溶液的pH值为7.0,含水量W0=10和反应时间为48h时,乙酸薄荷酯的酯合成转化率达到85.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酸薄荷酯 反胶束体系 酶催化酯化反应
下载PDF
反胶束萃取蛋白质技术的新进展 被引量:20
18
作者 陆强 李宽宏 施亚钧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25-28,51,共5页
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反胶束萃取蛋白质这一技术在基础理论研究、应用和过程开发三方面所取得的新进展。指出了某些不足之处,并对今后的研究工作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反胶束萃取 蛋白质 萃取
下载PDF
CAB/正庚烷/正己醇反胶束体系前萃大豆蛋白的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李润霞 陈复生 +3 位作者 赵俊廷 李里特 张淑霞 高亚辉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8-11,共4页
探讨了CAB/正庚烷/正己醇反胶束溶液萃取大豆蛋白的前萃机理和工艺,系统地研究了盐的种类、pH、KCl的浓度、表面活性剂CAB的浓度、加料量、萃取温度、萃取时间和W0对蛋白前萃率的影响,得到了以CAB/正庚烷/正己醇反胶束体系萃取全脂大豆... 探讨了CAB/正庚烷/正己醇反胶束溶液萃取大豆蛋白的前萃机理和工艺,系统地研究了盐的种类、pH、KCl的浓度、表面活性剂CAB的浓度、加料量、萃取温度、萃取时间和W0对蛋白前萃率的影响,得到了以CAB/正庚烷/正己醇反胶束体系萃取全脂大豆粉中蛋白质的最佳前萃工艺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胶束体系 大豆蛋白质 萃取
下载PDF
抗生素提取技术及研究进展 被引量:8
20
作者 王赟 闫永胜 +1 位作者 胡仕平 韩娟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641-649,I0008,共10页
文章主要介绍了双水相萃取、反胶团萃取以及膜分离技术等三种现代抗生素提取技术的基本原理、主要技术优势以及国内外的研究进展,总结了它们所面临的一些问题,并对其应用前景做了简单的展望。现有研究表明,这三种技术提取抗生素效果显著... 文章主要介绍了双水相萃取、反胶团萃取以及膜分离技术等三种现代抗生素提取技术的基本原理、主要技术优势以及国内外的研究进展,总结了它们所面临的一些问题,并对其应用前景做了简单的展望。现有研究表明,这三种技术提取抗生素效果显著,对于改进传统抗生素生产工业具有广阔的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生素 提取 双水相萃取 反胶团萃取 膜分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