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难治性哮喘与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临床特征及诱导痰中炎症细胞分类的比较 被引量:15
1
作者 陈华萍 王斌 +6 位作者 杨丽 白莉 程晓明 张巧 林科雄 马千里 王长征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280-1283,共4页
目的比较难治性哮喘和慢性阻塞性肺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患者的临床特征和诱导痰炎症细胞分类,为难治性哮喘炎症类型研究及诊疗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09年10月至2010年10月在我院呼吸内科门诊和住院治疗的难... 目的比较难治性哮喘和慢性阻塞性肺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患者的临床特征和诱导痰炎症细胞分类,为难治性哮喘炎症类型研究及诊疗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09年10月至2010年10月在我院呼吸内科门诊和住院治疗的难治性哮喘患者32例和COPD患者21例,分析临床资料,经瑞氏-吉姆萨染色后比较分析诱导痰中炎症细胞的分类百分比。结果①71.9%(23/32)的难治性哮喘患者存在严重的气流受限(FEV1<60%预计值),仅6.3%(2/32)的患者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80%;60%患者(9/15)气道阻塞可逆性>12%,与COPD组临床特征相似。②68.8%(22/32)的难治性哮喘患者诱导痰中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嗜酸性粒细胞比例≥3%),28.1%(9/32)的患者中性粒细胞增多(中性粒细胞比例≥61%);仅1例(3.1%)患者诱导痰中出现嗜酸性粒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增高。难治性哮喘组诱导痰中嗜酸性粒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的比例与COPD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中性粒细胞性哮喘组与COPD组比较则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依据诱导痰中炎症细胞的分类百分比,难治性哮喘可分为嗜酸性粒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哮喘两种亚型,其中,中性粒细胞性哮喘与COPD诱导痰检测有明显的相似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难治性哮喘 肺疾病 慢性阻塞性 肺嗜酸粒细胞增多 中性白细胞
下载PDF
嗜酸性粒细胞水平与大疱性类天疱疮激素应用剂量间的关系 被引量:12
2
作者 左亚刚 刘冰 +2 位作者 李丽 晋红中 孙秋宁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30-133,共4页
目的探讨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EOS)水平与大疱性类天疱疮(BP)激素应用剂量间的关系。方法对82例门诊(33例)和住院(49例)的未经任何治疗的BP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记录BP治疗所需激素量及治疗前后外周血EOS的数量,评价EOS水平与激素应用剂... 目的探讨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EOS)水平与大疱性类天疱疮(BP)激素应用剂量间的关系。方法对82例门诊(33例)和住院(49例)的未经任何治疗的BP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记录BP治疗所需激素量及治疗前后外周血EOS的数量,评价EOS水平与激素应用剂量间的相关性。结果 82例初发BP患者中,EOS增高者69例(84.15%),与正常对照(10%)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99,P<0.001);44例BP患者住院后经激素治疗,病情控制前EOS一直处于较高水平,病情控制后EOS很快恢复正常,EOS数量与病情严重程度一致。经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EOS水平和激素治疗的最大剂量间具有直线相关性(r=0.496,P<0.001)。5例患者应用非激素疗法,治疗后EOS水平随病情好转亦随之下降。结论 EOS水平可作为激素应用剂量的参考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疱性类天疱疮 嗜酸性粒细胞 病情严重程度
下载PDF
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儿童胃黏膜血管活性肠肽及其受体表达与嗜酸性粒细胞数量及总IgE水平变化的关系 被引量:8
3
作者 钱淑怡 杨辉 +4 位作者 金玉 刘志峰 朱航 吴润秋 练敏 《中华临床免疫和变态反应杂志》 2018年第2期156-163,共8页
目的探讨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EG)患儿胃黏膜血管活性肠肽(VIP)及血管活性肠肽2型受体(VPAC2)表达与嗜酸性粒细胞(EOS)数量、总免疫球蛋白E(Ig E)水平的关系。方法采用非随机临床对照研究方法,于2015年7月至2016年8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 目的探讨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EG)患儿胃黏膜血管活性肠肽(VIP)及血管活性肠肽2型受体(VPAC2)表达与嗜酸性粒细胞(EOS)数量、总免疫球蛋白E(Ig E)水平的关系。方法采用非随机临床对照研究方法,于2015年7月至2016年8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消化科纳入EG患儿20例(EG组),包括男16例,女4例,年龄(6. 38±4. 59)岁;同期纳入行胃镜活检但组织病理学检查无异常的儿童20例为对照组,其中男15例,女5例,年龄(5. 46±3. 27)岁,两组间人口基线特征匹配。所有受检者采集外周血行EOS计数及总Ig E水平测定,胃镜检查下获取胃窦黏膜组织进行苏木精-伊红染色;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胃窦黏膜组织中VIP及VPAC2表达;探讨胃黏膜组织中VIP及VPAC2含量与胃黏膜EOS数量及外周血总Ig E水平的关系。结果 EG患儿外周血EOS计数及总Ig E水平分别为1. 64(0. 06,27. 37)×109/L和477. 7(173. 7,4437. 0) U/m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0. 13(0. 04,0. 85)×109/L和55. 9(21. 9,97. 3) U/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 01)。EG组患者胃黏膜组织中VIP和VPAC2阳性表达值(吸光度,A值)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 05)。EG患者胃黏膜组织中VIP含量与胃黏膜EOS数量及外周血总Ig E水平均呈明显负相关(rs=-0. 81、-0. 83,均P <0. 01),EG患者胃黏膜组织中VPAC2含量与胃黏膜EOS数量及外周血总Ig E水平均呈明显负相关(rs=-0. 72、-0. 77,均P<0. 05)。结论 EG患儿外周血EOS计数及总Ig E水平增高,胃黏膜组织EOS数量增加,与胃黏膜中VIP及VPAC2含量呈负相关,提示VIP可能参与EG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炎 嗜酸性粒细胞 血管活性肠肽 血管活性肠肽2型受体 儿童
下载PDF
哮喘患儿血清嗜酸细胞阳离子蛋白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
4
作者 何小菊 郭在晨 《北京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6年第1期52-54,共3页
目的:探讨嗜酸细胞阳离子蛋白(ECP)在小儿哮喘病的临床意义。方法:用荧光酶联免疫法测定哮喘发作期、缓解期及肺炎患儿与正常儿童血清ECP浓度。同时检测最高呼气峰流速(PEF)及外周血嗜酸粒细胞(Eos)计数。结果:哮... 目的:探讨嗜酸细胞阳离子蛋白(ECP)在小儿哮喘病的临床意义。方法:用荧光酶联免疫法测定哮喘发作期、缓解期及肺炎患儿与正常儿童血清ECP浓度。同时检测最高呼气峰流速(PEF)及外周血嗜酸粒细胞(Eos)计数。结果:哮喘发作组血清ECP明显高于哮喘缓解组、肺炎组及正常对照组;ECP与Eos之比值与PEF呈负相关。结论:血清ECP测定可反映小儿哮喘支气管粘膜炎症情况,对指导临床诊断、治疗有重要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哮喘 诊断 嗜酸细胞 阳离子蛋白 儿童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