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51篇文章
< 1 2 14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认识儿童的“科学”进路及其批判 被引量:1
1
作者 孙爱琴 《学前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1-30,共10页
19世纪末20世纪初,心理学范式下的儿童研究运动,开启了揭示儿童本质和发展规律的科学路径,形成科学主义儿童认识论。这一认识倾向,基于年龄分期、“发现”儿童、定义儿童的未成熟性等,逐渐建构起一系列关于儿童的现代性概念。但现代儿... 19世纪末20世纪初,心理学范式下的儿童研究运动,开启了揭示儿童本质和发展规律的科学路径,形成科学主义儿童认识论。这一认识倾向,基于年龄分期、“发现”儿童、定义儿童的未成熟性等,逐渐建构起一系列关于儿童的现代性概念。但现代儿童的主体性境况并不客观,对象化和他者化比较突出。“发现”儿童的同时,也发现了成人,发现了儿童—成人二分的认识框架,致使儿童的自由和幸福岌岌可危。现代教育的积极努力,也偏偏造就出更加贫穷和无助的儿童。祛魅与隐忧并存,这是科学主义儿童认识论的典型症候,也是新的迷魅。反思科学主义的儿童认识论,作为弱者的儿童,依然在反抗,在教育中聆听儿童,就能获得一个富有的儿童。儿童话语的形成促成“新”儿童的诞生,同时,也促成“新”的成人、“新”的教育学的诞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认识论 科学主义 祛魅 迷魅 隐忧
下载PDF
跨学科教学的三维阐释 被引量:1
2
作者 刘庆昌 《北京教育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50-55,共6页
跨学科教学是学校课程改革中的一个挑战性的问题,目前虽然已经在实践领域展开,但许多基础性的问题并没有得到应有的解决。从过往的改革中可以发现,许多教学理念从热火朝天到偃旗息鼓,并不完全是因为操作层面的技术短缺,而是从始至终都... 跨学科教学是学校课程改革中的一个挑战性的问题,目前虽然已经在实践领域展开,但许多基础性的问题并没有得到应有的解决。从过往的改革中可以发现,许多教学理念从热火朝天到偃旗息鼓,并不完全是因为操作层面的技术短缺,而是从始至终都没能对一些基本问题进行澄清。为了使教师形成对跨学科教学的系统理解,并使跨学科教学实践得以可持续推进,从认识论维度,应借助教育的智慧,寻求有效的教学途径,把分科知识加以统合;从方法论维度,应借助项目化学习和主题式学习将跨学科教学落到实处;从实践论维度,应为各学科教师提供可用于跨学科教学的“主题”和“项目”集,并提供样例,使跨学科教学理念落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学科教学 认识论 方法论 实践论
下载PDF
数学教学视域下理解与应用皮亚杰建构主义理论
3
作者 张涛 代钦 李春兰 《数学教育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6-102,共7页
建构主义是皮亚杰发生认识论的核心,同时也是现代建构主义教学的主要理论基础,对建构主义教学思想的发展和国际教育改革均产生了重要影响.其理论从心理学的角度阐述了有变化的“重复”能够促进认知的发展,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的数学学习... 建构主义是皮亚杰发生认识论的核心,同时也是现代建构主义教学的主要理论基础,对建构主义教学思想的发展和国际教育改革均产生了重要影响.其理论从心理学的角度阐述了有变化的“重复”能够促进认知的发展,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的数学学习.在阐述平衡机制、反省抽象等相关内容的基础上,研究得出反省抽象范畴之间的关系框架图、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路径,以及皮亚杰建构主义理论对当下数学教学的启示:数学教学应关注过程教育、数学教学过程中应把经验抽象与反省抽象有机结合、数学抽象思维教学应遵循思维发展的阶段性、数学教学应重视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亚杰 建构主义 发生认识论 反省抽象 数学教学
下载PDF
中国教育学自主建构的广义认识论条件 被引量:1
4
作者 刘庆昌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6-97,共12页
中国教育学的自主建构不只是教育学学科发展不可回避的问题,也是中国社会进一步发展的必然需求,在某种意义上,也是全球化时代更好地服务于国家教育发展的理性选择。然而,中国教育学的自主建构以至中国教育学自主性的实现,并不只是一个... 中国教育学的自主建构不只是教育学学科发展不可回避的问题,也是中国社会进一步发展的必然需求,在某种意义上,也是全球化时代更好地服务于国家教育发展的理性选择。然而,中国教育学的自主建构以至中国教育学自主性的实现,并不只是一个愿望上的或认识上的问题,还需要做相关的条件上的准备。不过,所谓条件归根到底都是关联着认识活动的,可以称之为广义认识论条件。简而言之,中国教育学的自主建构需要具备三个层面的广义认识论条件:一是教育学学者的精神自立。其操作性的内涵是学者须具有求真至善的学者精神和务实创新的学术精神。二是教育学研究的认识论自觉。研究者不仅须知教育学兼有思想性和科学性,而且须有研究方法论上的理性。三是教育学建构的文化自信。只有这样,中国教育学研究才能够摆脱以往被国外教育学研究带路的局面,进而步入自主发展的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学 中国教育学 自主建构 精神自立 认识论自觉 文化自信
下载PDF
设计建构论:数据智能时代的新兴设计认识论
5
作者 罗仕鉴 郭和睿 +2 位作者 易珮琦 李庆龄 王瑶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3,45,共14页
目的 在数据智能时代提出了设计建构论的设计认识论。方法 从建构及建构主义的定义出发,明确设计具有的知识属性并以建构的视角思考创新设计发展,分析了设计认识论的研究进展和意义。结果提出了设计建构论这一新兴设计认识论,明确了设... 目的 在数据智能时代提出了设计建构论的设计认识论。方法 从建构及建构主义的定义出发,明确设计具有的知识属性并以建构的视角思考创新设计发展,分析了设计认识论的研究进展和意义。结果提出了设计建构论这一新兴设计认识论,明确了设计建构论的概念、特征、实践立场与理论价值,从本体建构论(求真)、行为建构论(向善)、价值建构论(尚美)三个层次对设计建构论进行了深入剖析,并对设计建构论的未来研究展开了思考。结论 设计建构论为如何解决复杂问题提供了全新的设计理论与方法体系,对建立中国产品自信、中国设计自信、中国文化自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设计 设计认识论 设计建构论 知识
下载PDF
康德先验逻辑的逻辑分析
6
作者 邓雄雁 胡泽洪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92-202,208,共12页
先验逻辑是康德认识论批判的主体部分,既有先验认识论结构,也有形式逻辑脉络,包含“真理的逻辑”和“幻相的逻辑”。在先验逻辑中,形式逻辑的对当关系、命题逻辑、三段论与先验认识论的概念分析、原理分析、幻相分析之间,具有精巧的对... 先验逻辑是康德认识论批判的主体部分,既有先验认识论结构,也有形式逻辑脉络,包含“真理的逻辑”和“幻相的逻辑”。在先验逻辑中,形式逻辑的对当关系、命题逻辑、三段论与先验认识论的概念分析、原理分析、幻相分析之间,具有精巧的对称结构。在哲学维度,先验逻辑是认识论和逻辑学的统一。其中,逻辑线索构成康德认识论迷宫的“导航”,同时它也是认识论体系的“脚手架”。在逻辑史维度,先验逻辑注重形式和内容的结合,意味着非经典逻辑的萌芽,对现代逻辑哲学具有启示意义,并成为黑格尔辩证逻辑的思想渊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验逻辑 传统逻辑 真理 认识论
下载PDF
中国共产党对民本思想的新发展——本体论、目的论、认识论和方法论层面的分析
7
作者 杨立华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1-52,共12页
民本思想是中国传统政治和国家治理思想的最宝贵遗产。中国共产党在坚持“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起来”的基础上,从本体论、目的论、认识论和方法论四个层面对传统民本思想进行了“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民本思想是中国传统政治和国家治理思想的最宝贵遗产。中国共产党在坚持“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起来”的基础上,从本体论、目的论、认识论和方法论四个层面对传统民本思想进行了“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开创了民本思想发展的新阶段。在本体论层面,突破“天意政治”和“关系论”局限,确立彻底的人民本位、人民所有和人民主体地位论;在目的论层面,深化“万物为民”和“利民为本”的思想,确认执政者必须遵循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系统思想;在认识论层面,深化传统“人民立场”“人民途径”理论,提出“知行合一”的“人民认识路线”理论;在方法论层面,超越“君主制”下的“仁政”思维,确立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民民本和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体系。中国共产党对民本思想的新发展不仅适应了民本思想持续发展和革新的需要,也满足了对中国国家治理现实进行有效理论阐释等多方面的需求。当然,在新时代,民本思想的新发展也面临着诸多新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本 中国共产党 本体论 目的论 认识论 方法论
下载PDF
论《坚白论》的认识论思想
8
作者 冯光武 南红红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6-136,共11页
《坚白论》是先秦名家公孙龙的代表作之一,“坚白”之辩是其主要辩题。《坚白论》是一部什么性质的著作?它的核心思想是什么?关于这些问题,学界至今缺乏统一认识。本文首先梳理、批判、纠正和补充现有关于《坚白论》的代表性解读,然后... 《坚白论》是先秦名家公孙龙的代表作之一,“坚白”之辩是其主要辩题。《坚白论》是一部什么性质的著作?它的核心思想是什么?关于这些问题,学界至今缺乏统一认识。本文首先梳理、批判、纠正和补充现有关于《坚白论》的代表性解读,然后详细解析其中的“坚”“白”“石”“神”“天下”“离”和“藏”等核心概念,再将它们与休谟、康德等代表性认识论哲学家的核心思想进行比较,形成一个系统、全面和深入的《坚白论》认识论诠释。我们认为,《坚白论》是一部古老的认识论著作,是公孙龙对世界哲学的重要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孙龙 《坚白论》 认识论
下载PDF
人工智能语言的哲学认知基础及学科知识发展维度
9
作者 周彦每 《内蒙古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7-113,共7页
认知科学的发展与信息技术的勃兴交互而行,人工智能语言的认知基础以认识论为前提,具体体现为“人”与“类人”对智能世界进行的合法性改造。超人类主义的讨论以及算法的实践本性表明,人类思维存在着能动性。在人工智能语言的认知范畴内... 认知科学的发展与信息技术的勃兴交互而行,人工智能语言的认知基础以认识论为前提,具体体现为“人”与“类人”对智能世界进行的合法性改造。超人类主义的讨论以及算法的实践本性表明,人类思维存在着能动性。在人工智能语言的认知范畴内,思维和存在的关系贯穿于认识论和存在论的一体化过程。“自我意识”不能成为机器智能“人型逻辑”预设的充要条件,从“人机智能交互”到“人机智能共生”,再一次证明了人工智能语言与“自我意识”本能的互斥性。因此,要充分认识人工智能语言可以生成人类“默会知识”这一悖论逻辑,在智能框架内挖掘“行动中的知识”和“内在于行动中的知识”。要突破人工智能“人型逻辑”的分析范式,重新理解人工智能语言与人类意识的互构关系,遵照学科知识生产革新的分类发展方向,建构价值性关联和工具性应用的学科平台,驱动人工智能在语言知识领域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语言哲学 认识论 知识传递
下载PDF
从知识论到存在论——论海德格尔对黑格尔真理观的批判与“变革”
10
作者 时家贤 张晶晶 裴雨墨 《浙江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12-119,129,159,共10页
传统西方哲学站在知识论立场,将哲学理解为一种求知活动。代表性人物黑格尔以“理念”为核心,“思辨”为方式,“知识”为样态,建构起了其思辨哲学视域下的知识论真理观。海德格尔对传统西方形而上学的根基进行了批判,试图为真理奠定存... 传统西方哲学站在知识论立场,将哲学理解为一种求知活动。代表性人物黑格尔以“理念”为核心,“思辨”为方式,“知识”为样态,建构起了其思辨哲学视域下的知识论真理观。海德格尔对传统西方形而上学的根基进行了批判,试图为真理奠定存在论层面根基。如果说黑格尔面对的问题是真理与对象能否“符合”,海德格尔则认为真理在于作为存在者本身如何去除对“存在”的遮蔽。在海德格尔哲学中,真理(alētheia)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命题真理,不是符合论的真理,而是存在之真理。达成真理即是要完成对存在本身的领悟,达成存在意义的“显现”——作为澄明的无蔽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论 存在论 真理观 海德格尔 黑格尔
下载PDF
职业教育专业核心课教材编写:理论与策略
11
作者 李政 《职教论坛》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7-54,共8页
职业教育专业核心课是由工作任务转化而来的、体现岗位(群)核心内容和行动逻辑的课程。专业核心课的“核心”体现在它是其他类型课程的内容源泉,是内容体系化和课程化的核心。专业核心课教材的编写要解决三个关键问题:如何在教材中实现... 职业教育专业核心课是由工作任务转化而来的、体现岗位(群)核心内容和行动逻辑的课程。专业核心课的“核心”体现在它是其他类型课程的内容源泉,是内容体系化和课程化的核心。专业核心课教材的编写要解决三个关键问题:如何在教材中实现理实一体化、教材中的理论知识如何选择和呈现、实践要素在教材中如何表达。基于知识论和学习论的视角分析发现,专业核心课教材主要承载的是技术理论知识和技术实践知识,教材要为任务学习和能力形成提供有意义的情境,根据知识特点选择教材中理实一体化的模式,基于学习规律优化技术理论知识与技术实践知识的呈现方式,同时要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有效的评价工具。因此在教材内容的开发上,应组建校企编写团队并选择合适的开发策略;在内容的组织上,应确保教材最小构成单元的独立性;在教材的内容的呈现上,应基于知识特点优化内容的排布、表达和信息模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教育教材 专业核心课 学习论 知识论 理实一体化
下载PDF
人工智能视域下的数字化特定人物知识构成分析
12
作者 杨平生 《图书馆研究与工作》 2024年第8期55-62,共8页
针对人工智能模拟和还原特定人物的场景,文章从认识论和知识论的角度分析特定人物的个人知识构成。文章首先对人工智能视域下的知识进行界定,然后以南朝梁的人物萧绎作为研究标本,研究发现,其所具有知识的底层是人类共有的具身性知识,... 针对人工智能模拟和还原特定人物的场景,文章从认识论和知识论的角度分析特定人物的个人知识构成。文章首先对人工智能视域下的知识进行界定,然后以南朝梁的人物萧绎作为研究标本,研究发现,其所具有知识的底层是人类共有的具身性知识,中层是历史性模因知识、历史性朴素理论知识,表层是个人习得知识与个人经验知识,另外还有历史性社会事理知识和个性事理知识作为连接事件与经验的推理知识。知识构成分析能够起到知识校正与锚定的作用,同时通过知识构建和逻辑推断才可能突破现有知识与有记录知识的局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认识论 知识论 知识构成 真人图书馆
下载PDF
论理智谦逊的内涵与价值
13
作者 王聚 《当代中国价值观研究》 2024年第2期29-38,共10页
理智谦逊是当代德性知识论领域的前沿话题,其内涵和价值是学界研究的主要内容。学界已有的三种理智谦逊观共同面临理智屈从的问题,本文主张理智谦逊应该理解为准确的自我认知评价,并且把认知者的认知表现放在社会的、自然的环境中。就... 理智谦逊是当代德性知识论领域的前沿话题,其内涵和价值是学界研究的主要内容。学界已有的三种理智谦逊观共同面临理智屈从的问题,本文主张理智谦逊应该理解为准确的自我认知评价,并且把认知者的认知表现放在社会的、自然的环境中。就价值层面来看,理智谦逊有助于在个人认知层面拓宽知识渠道和加深理解深度,在社会层面有助于构建良好有效的信息交流方式,促成群体性的认知协同任务。培养这一美德有两个突出的困难:认知主体不仅要克服机体在进化过程中自带的节能机制,还要对新媒介环境下信息传播方式的影响具有反思和批判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性知识论 理智谦逊 理智局限 理智优势 谦逊领导力
下载PDF
智能制造人机协同技术哲学知识论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瞿浩翔 徐江 孙守迁 《中国工程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25-238,共14页
智能制造是推动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提升产业竞争力的系统工程,也是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的关键环节,深入推进智能制造需要坚持思想创新,从哲学根源出发制定科学发展战略。本文采用现象学还原论和本体论的透视方法,从技术哲学视角出发,集... 智能制造是推动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提升产业竞争力的系统工程,也是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的关键环节,深入推进智能制造需要坚持思想创新,从哲学根源出发制定科学发展战略。本文采用现象学还原论和本体论的透视方法,从技术哲学视角出发,集成系统辩证逻辑推理,识别智能制造人机协同技术“难问题”,基于科学知识论的立场洞察相应哲学本质。研究发现,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普遍存在于制造技术活动中,而长期以来的技术发展忽略了隐性知识的重要性;对人类主体存在不合理的“理性人”假设,忽视了其在制造系统中发挥的关键作用。为此,通过本体技术反思,提出了基于“物联网、知联网、身联网”的笛卡尔式智能制造技术发展路径,进而建立了基于“行为导向、指示表征、具身嵌入”的海德格尔式智能制造系统架构;由此溯源推因,构建了面向“难问题”消解的“数据驱动、功能表征、具身融合”三阶段递进发展的人机协同知识范式。为了高效推动新一代智能制造发展,可构建知识工程分类评估体系,应用理论认知模型来推动技术难题解决并制定产业扶持政策,建立多侧应用型智能制造公共服务平台以强化知识流通与整合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制造 人机协同技术 技术哲学 知识论 知识范式
下载PDF
聚焦确实性:当代知识论的新动向(专题讨论·下)
15
作者 马芳芳 李国山 《河北学刊》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5-90,共16页
人类究竟能在多大程度上获取知识?古往今来的哲学家一直都在思考这一问题。这便是知识的确实性问题。然而,20世纪的伟大哲学家维特根斯坦却实质性地转换了关于这一问题的思路。他不再将确实性视作附属于知识的某种特性,而是明确提出二... 人类究竟能在多大程度上获取知识?古往今来的哲学家一直都在思考这一问题。这便是知识的确实性问题。然而,20世纪的伟大哲学家维特根斯坦却实质性地转换了关于这一问题的思路。他不再将确实性视作附属于知识的某种特性,而是明确提出二者分属不同的范畴,并在最后一年半的生命时光里写下一系列关于这一新论题的笔记。后经其遗嘱执行人的整理,这些笔记以《论确实性》为名于1969年出版。该书在出版之初并没有引起足够多的关注,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部著作逐步对知识论领域造成愈发明显和强烈的冲击。进入21世纪之后,关于维特根斯坦知识论的研究已然成了维特根斯坦研究的一个新热点,各种解读观点层出不穷。可以预期,被视作维特根斯坦的“第三杰作”的《论确实性》仍将持续深刻影响知识论的未来发展。维特根斯坦在书中将确实性描述为我们赖以展开认知活动的一整套前提条件。每一位认知者都必须具备这些条件才能加入到认知实践中去,从而才有望通过自己的探究获取知识。所以,确实性是先于知识被获得的,而且具有完全不同于知识的作用和地位。维特根斯坦将确定性比作门赖以转动的枢轴。本专题集中探究维特根斯坦的知识论贡献,尤其是他关于确实性的极富原创性的论述,并以此为基点,对当代知识论的新动向展开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确实性 知识 怀疑 枢轴知识论 描述的知识论
下载PDF
认识论指导的案例教学在疼痛诊疗学临床带教中的应用
16
作者 张荣宜 朱本藩 王立奎 《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1期120-124,共5页
目的 评价认识论指导的案例教学在疼痛诊疗学临床带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以2019年7月—2021年12月在疼痛科实习的安徽医科大学五年制麻醉专业72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6名学生。试验组采用认识论指导的案... 目的 评价认识论指导的案例教学在疼痛诊疗学临床带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以2019年7月—2021年12月在疼痛科实习的安徽医科大学五年制麻醉专业72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6名学生。试验组采用认识论指导的案例教学法,对照组采用传统的讲授式带教模式。教学结束后,分别对两组学生进行考核和问卷调查,评价各自教学效果。结果 出科时两组理论和实践考核成绩均有所提高,其中试验组实践技能考核较对照组提高更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出科3个月后两组理论和实践考核成绩较出科时均下降,但对照组下降更为显著,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问卷调查显示试验组除知识掌握程度和对教师的满意度外,其余各项指标的学生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患者对试验组学生的满意度更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认识论指导的案例教学法较传统讲授式教学法更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考核成绩,且“自己生产出来的知识”,印象更加深刻,记忆更加牢固、持久。认识论指导的案例教学法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更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有利于提高学生获取知识和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学生对该教学法认可度更高,患者对接受该教学法的实习医生满意度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识论 案例教学法 疼痛诊疗学
下载PDF
论实践理性自然法之不证自明性
17
作者 胡悦 史彤彪 《浙江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9-78,157,共11页
面对近代事实与价值二分法对自然法理论的冲击,当代自然法学家约翰·菲尼斯试图以自然法不证自明性跨越自然法认识论困境。然而,菲尼斯所提出的自然法不证自明性概念既继承了中世纪典范自然法学家托马斯·阿奎那的自明性传统,... 面对近代事实与价值二分法对自然法理论的冲击,当代自然法学家约翰·菲尼斯试图以自然法不证自明性跨越自然法认识论困境。然而,菲尼斯所提出的自然法不证自明性概念既继承了中世纪典范自然法学家托马斯·阿奎那的自明性传统,又包含了现代希尔伯特几何公理的自明性概念,二者在形而上学实在论立场上相互对立。这使菲尼斯的自然法不证自明性概念面临着本体论实在论与非实在论之间的张力,其对事实与价值二分法的回应以及自然法伦理学的构建也因此受到质疑。一种对自然法不证自明性的自洽理解可以从理论理性判断与实践理性判断的同一性之中得出,自然法原则作为理论理性判断是可推导的,但作为实践理性判断是无源出且不证自明的,这种理解也为弥合事实与价值之间的鸿沟提供了一种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法认识论 不证自明性 事实与价值二分法 实践理性 人性
下载PDF
身体本体视域下学校体育的认识论框架及其实践理路
18
作者 周生旺 程传银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1-37,共7页
超越技术理性主义,回归身体本体意义,是新时期学校体育理论与实践的新转向。身体在学校体育中具有本体论上的哲学意义,包含了作为自然存在与生命存在的教育意涵。身体本体视域下的学校体育实践充斥着身体认识论的哲学色彩,建立在身心一... 超越技术理性主义,回归身体本体意义,是新时期学校体育理论与实践的新转向。身体在学校体育中具有本体论上的哲学意义,包含了作为自然存在与生命存在的教育意涵。身体本体视域下的学校体育实践充斥着身体认识论的哲学色彩,建立在身心一元、主客一体、交互对话与反思建构的认知逻辑之上,具有显著的具身认知特征与具身实践的教育学意义,构建了由“经验知识论、体验介质论、对话关系论、建构生成论”4个方面构成的认识论框架。提出学校体育应呈现“生命-实践”的教育学意义,包含着主动的身体、鲜活的体验、主体的交互与意义的建构4个方面的实践要素,并据此提出主体性认知、情境化教学、合作性学习与生成性产出的实践理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校体育 身体哲学 本体论 认识论 体育教育
下载PDF
“四个之问”: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认识论新话语
19
作者 韩玮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59-74,共16页
“四个之问”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前途、人类命运、人民诉求、时代使命等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课题的科学回答与现实观照,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认识论新话语的高度彰显,有着丰富的话语意涵。“四个之问”这一中国特色社会主... “四个之问”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前途、人类命运、人民诉求、时代使命等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课题的科学回答与现实观照,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认识论新话语的高度彰显,有着丰富的话语意涵。“四个之问”这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有其自身的生成逻辑,它不仅是“两个结合”的产物,也是对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史经验的高度凝练和新时代新征程实践要求的积极回应。“四个之问”是中国共产党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重要典范,也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价值遵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个之问”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认识论
下载PDF
太极拳“耍拳”文化要义:认识、实践与主体性关怀
20
作者 李全海 金玉柱 《上海体育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0-80,共11页
以太极拳《耍拳论》《耍拳解》为基础,结合“耍拳”生活的文化实践,解释其文化现象、特性与自然意向,揭示太极拳“耍拳”的认识论要义、实践论要义及其主体性关怀。指出:太极拳“耍拳”不仅有外在的形式,更有内在的理法,使人在“耍”中... 以太极拳《耍拳论》《耍拳解》为基础,结合“耍拳”生活的文化实践,解释其文化现象、特性与自然意向,揭示太极拳“耍拳”的认识论要义、实践论要义及其主体性关怀。指出:太极拳“耍拳”不仅有外在的形式,更有内在的理法,使人在“耍”中消除位分、彼此交感、互相成就、技艺同长,具有安放身心、技艺双修、步向超验的文化特性;它游戏般展开,让人渐生敬意,端正态度,并为之奋进逐渐走向完满,是习练者自我实现的过程。太极拳“耍拳”是日用即道的文化体现、生活世界哲学的话语表达、体育生活化的身修方式。它不仅是太极拳的习练之法,更是一种中国式的身体修行,且始终以一种往复循环的主体实践导引着“耍拳”者走向生命之完满,具有人文化成和生命治疗的作用与意义,可为人之身心健康与生命幸福增福祉,为人之本真回归贡献中国智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极拳 耍拳 文化要义 认识论 实践论 主体关怀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