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去壁灵芝孢子粉水溶成分抑制头颈鳞癌细胞增殖及转移
1
作者 吴向平 太乙迪 +1 位作者 王嫣 张彬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434-1441,共8页
目的探讨去壁灵芝孢子粉水溶成分(A-GSP)在头颈鳞癌细胞中的生物学作用。方法利用MTS法检测A-GSP在头颈鳞癌细胞系SCC15和SCC25中的细胞活力。采用平板克隆、划痕愈合实验和穿室实验探究A-GSP对头颈鳞癌细胞增殖、转移能力的影响。通过... 目的探讨去壁灵芝孢子粉水溶成分(A-GSP)在头颈鳞癌细胞中的生物学作用。方法利用MTS法检测A-GSP在头颈鳞癌细胞系SCC15和SCC25中的细胞活力。采用平板克隆、划痕愈合实验和穿室实验探究A-GSP对头颈鳞癌细胞增殖、转移能力的影响。通过流式分析试剂盒检测A-GSP对头颈鳞癌细胞凋亡能力和细胞周期分布的影响。免疫蛋白印迹法检测A-GSP处理后上皮间质转化(EMT)分子和细胞周期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A-GSP作用后,头颈鳞癌细胞的增殖能力减弱(F=62.72,P<0.0001),转移能力下降(F=95.7,P<0.0001),细胞凋亡能力增加(F=87.65,P<0.0001),G2/M期停滞(F=15.31,P<0.01)。此外,A-GSP处理导致上皮细胞标志物E-cadherin上调,间质细胞标志物Vimentin、N-cadherin、Snail、Slug下调,细胞周期激酶CDK1下调,P21和P27上调,但是,并未引起凋亡通路蛋白Caspase和Bax水平改变。结论A-GSP通过诱导细胞周期G2/M期停滞和抑制EMT从而抑制头颈鳞癌细胞的增殖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壁灵芝孢子粉水溶成分 头颈鳞癌 细胞周期 上皮间质转化
下载PDF
改良PRK与传统酒精去上皮瓣PRK治疗近视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
2
作者 杨夏玲 俞益丰 +2 位作者 周建平 金奇芳 周文天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848-850,853,共4页
目的比较改良酒精去上皮瓣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photorefractive keratectomy,PRK)与传统酒精去上皮瓣PRK矫正近视的效果。方法选取近视患者136例(272眼),其中男64例(128眼),女72例(144眼),年龄19~40岁,平均27.2岁。等效球镜度数右眼(... 目的比较改良酒精去上皮瓣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photorefractive keratectomy,PRK)与传统酒精去上皮瓣PRK矫正近视的效果。方法选取近视患者136例(272眼),其中男64例(128眼),女72例(144眼),年龄19~40岁,平均27.2岁。等效球镜度数右眼(-7.53±1.23)D,左眼(-7.67±1.43)D;等效柱镜度数右眼(-1.13±0.47)D,左眼(-1.45±0.37)D;角膜中央厚度右眼(491.23±15.37)μm,左眼(489.31±14.21)μm;患者右眼行传统酒精棉片去上皮瓣的PRK(对照组),左眼行改良酒精去上皮瓣的PRK(试验组);术中取游离的角膜上皮瓣作HE染色,观察角膜上皮基底膜的连续性,以判定去除角膜上皮瓣的完整性。术后随访3个月,观察术后患者角膜上皮愈合时间、视力、屈光度。HE染色观察角膜上皮基底膜的完整性情况。结果试验组术后角膜上皮愈合时间平均2.66d,对照组术后角膜上皮愈合时间平均3.21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3天裸眼视力≥1.0者:试验组27眼占19.8%,对照组17眼占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3个月试验组与对照组裸眼视力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第3天:对照组等效球镜度数(-0.75±0.75)D,等效柱镜度数(-0.50±1.25)D;试验组等效球镜、柱镜度数分别为(-0.50±0.25)D、(-0.25±0.75)D,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对照组连续的角膜上皮34例,不连续的角膜上皮102例,而试验组连续的角膜上皮115例,不连续的角膜上皮21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结论改良酒精去上皮瓣PRK矫正近视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且角膜上皮基底膜完整性较好,角膜上皮愈合时间较短,是一种安全、有效、预测性好的屈光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 改良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 酒精去上皮瓣 近视
下载PDF
LASEK术中去瓣与留瓣治疗近视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3
3
作者 刘香琼 张光明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691-693,共3页
目的评价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laser subepithelial keratomileusis,LASEK)术中去瓣与留瓣治疗近视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3月至2008年3月在我院行LASEK治疗近视的患者582例1164眼,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2组:留瓣组(活性瓣... 目的评价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laser subepithelial keratomileusis,LASEK)术中去瓣与留瓣治疗近视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3月至2008年3月在我院行LASEK治疗近视的患者582例1164眼,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2组:留瓣组(活性瓣)与去瓣组,并于术后1d、3d、5d、7d、2周、1个月、2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复查,以了解术后视力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3d去瓣组角膜上皮愈合者389眼(66.84%),留瓣组69眼(11.86%);5d时去瓣组角膜上皮愈合538眼(92.44%),留瓣组476眼(81.79%);7d时均全部愈合;2组角膜上皮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去瓣组轻度疼痛者378眼(64.95%),中度疼痛者157眼(26.97%),重度疼痛者47眼(8.08%);留瓣组轻、中、重度疼痛者分别为186眼(31.96%)、310眼(53.26%)和86眼(14.78%),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3个月去瓣组达最佳矫正视力者557眼(95.70%),留瓣组561眼(96.39%),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去瓣组出现0.5级以上Haze者25眼(4.30%),留瓣组者14眼(2.41%),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去瓣LASEK较留瓣LASEK角膜愈合快,患者疼痛轻,术后最佳矫正视力与Haze形成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 角膜上皮瓣 保留 切除
下载PDF
弃瓣和常规Epi-LASIK术矫正中低度近视临床观察 被引量:1
4
作者 刘维锋 熊公平 +2 位作者 钟翔 石浔 廖小婕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1年第6期1002-1004,共3页
目的:比较弃瓣和常规机械法准分子激光角膜上皮瓣下磨镶术(epipolis laser in situkeratom ileusis,Epi-LASIK)手术矫正近视临床效果。方法:对38例72眼患者,低度近视行弃瓣(A组)和常规Epi-LASIK手术(B组)并随诊2a,比较两种手术方式早期... 目的:比较弃瓣和常规机械法准分子激光角膜上皮瓣下磨镶术(epipolis laser in situkeratom ileusis,Epi-LASIK)手术矫正近视临床效果。方法:对38例72眼患者,低度近视行弃瓣(A组)和常规Epi-LASIK手术(B组)并随诊2a,比较两种手术方式早期临床反应,中、后期视力、haze、屈光度变化。结果:A,B两组手术均顺利;术后A组刺激症状轻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第2d:A组角膜透明眼数较B组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B两组术后7d;1mo视力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12,24mo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moA,B两组屈光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12,24mo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各时间两组haze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Epi-LASIK、弃瓣Epi-LASIK在矫正中、低度近视安全、有效、稳定性好、可预测性好;弃瓣Epi-LASIK早期有效视力恢复方面、减轻术后不适感具有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分子激光角膜上皮瓣下磨镶术 近视 弃瓣
下载PDF
取出角膜金属异物和锈环的改良方法(英文) 被引量:1
5
作者 张舒 曹国凡 刘锦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6年第12期2180-2183,共4页
目的:比较用两种方法取出角膜金属异物和锈环的效果。方法:将40例门诊角膜金属异物患者分为两组。第1组(20例)采用注射针头配合镊子取出异物和锈环;第2组(20例)采用注射针头取出异物和锈环。将两组间操作时间长短、患者疼痛程度、角膜... 目的:比较用两种方法取出角膜金属异物和锈环的效果。方法:将40例门诊角膜金属异物患者分为两组。第1组(20例)采用注射针头配合镊子取出异物和锈环;第2组(20例)采用注射针头取出异物和锈环。将两组间操作时间长短、患者疼痛程度、角膜上皮损伤修复时间和取出锈环的完整性进行比较。结果:第1组患者的角膜锈环经过一至两次尝试后完整取出;而在第2组中,锈环往往破碎成数块之后才能全部取出。第1组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较第2组短1.9min(37.3%)(P<0.001)。第1组患者术中和术后1d的疼痛评分也明显低于第2组。第1组患者80%的眼术后1d角膜上皮细胞已修复,荧光染色呈阴性;而在第2组,同期只有55%的眼角膜荧光染色呈阴性。结论:第1组取出角膜金属异物和锈环所采用的方法较第2组的传统方法更容易操作且疗效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金属异物 锈环 取出 上皮愈合
下载PDF
益气解毒方药干预致病菌入侵后肠上皮细胞自噬基因miR130a/ATG16L1的表达 被引量:2
6
作者 樊冬梅 索娜 +1 位作者 刘洁明 任宝琦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9年第12期1980-1987,共8页
【目的】基于致病菌入侵肠上皮细胞后自噬基因miR130a/ATG16L1表达的变化,探讨益气解毒方药预防炎症性肠病(IBD)复发的可能机制。【方法】通过建立福氏志贺菌GIM1.539感染体外肠上皮细胞HCT116模型,转染miR130a模拟体及反义模拟体,接受... 【目的】基于致病菌入侵肠上皮细胞后自噬基因miR130a/ATG16L1表达的变化,探讨益气解毒方药预防炎症性肠病(IBD)复发的可能机制。【方法】通过建立福氏志贺菌GIM1.539感染体外肠上皮细胞HCT116模型,转染miR130a模拟体及反义模拟体,接受大鼠益气解毒方药含药血清干预。对比不同干预方式和不同转染方案下自噬基因ATG16L1蛋白含量及基因表达水平、LC3蛋白含量和miR130a基因表达水平。【结果】与同组无药血清干预方式比较,益气解毒方含药血清干预方式下各组ATG16L1蛋白含量、基因表达水平与LC3蛋白含量均升高(P<0.05),miR130a基因表达水平下降(P<0.05)。按不同转染方案分组,结果显示经含药血清或无药血清干预,miR130a模拟物组ATG16L1、LC3蛋白含量较空白转染组均明显减少(P<0.05),miR130a反义模拟物组ATG16L1、LC3蛋白含量均较空白转染组明显增多(P<0.05)。2种干预方式下,与相同干预方式空白转染组比较,miR130a模拟物组miR130a的基因表达水平明显上升、ATG16L1的基因表达水平明显下降(P<0.05);2种干预方式下,与相同干预方式的空白转染组比较,miR130a反义模拟物组miR130a的基因表达水平明显下降、ATG16L1的基因表达水平明显上升(P<0.05)。【结论】益气解毒方药可能通过抑制自噬相关miR130a的表达,上调自噬相关基因ATG16L1的表达而维持肠上皮细胞自噬,有助于胞内致病菌清除从而有效防治炎症性肠病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症性肠病 益气解毒 肠上皮细胞 自噬
下载PDF
肾络通对肾间质纤维化实验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的影响 被引量:6
7
作者 王月华 陈志强 +2 位作者 檀金川 许庆友 丁英钧 《河北中医》 2007年第12期1125-1127,1132,共4页
目的观察肾络通对肾间质纤维化实验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的影响。方法选用健康、雌性SD大鼠50只,用单侧输尿管结扎方法复制大鼠肾间质纤维化模型,将其随机分为缬沙坦组[予缬沙坦10 mg/(kg.d)经口灌服]、肾络通组[肾络通26 g/(kg.d)... 目的观察肾络通对肾间质纤维化实验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的影响。方法选用健康、雌性SD大鼠50只,用单侧输尿管结扎方法复制大鼠肾间质纤维化模型,将其随机分为缬沙坦组[予缬沙坦10 mg/(kg.d)经口灌服]、肾络通组[肾络通26 g/(kg.d)经口灌服]、肾络通加缬沙坦组[予缬沙坦10 mg/(kg.d)和肾络通26 g/(kg.d)经口灌服]与模型组[予等量0.9%氯化钠注射液经口灌服],并设假手术组,每组10只大鼠。行HE、Masson染色观察实验大鼠梗阻侧肾脏组织形态学改变,并用免疫组化及原为杂交方法检测实验大鼠梗阻侧肾脏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及角蛋白(CK)在蛋白或基因水平的表达。结果模型组及各治疗组与假手术组比较均呈现程度不同的病理损害(P<0.05),α-SMA的表达也增加(P<0.05),CK的表达明显减少(P<0.05)。各治疗组与模型组比较,病理损害减轻(P<0.05),α-SMA表达明显减少(P<0.05),CK表达明显增强(P<0.05),治疗各组间比较,肾络通加缬沙坦组优于缬沙坦组(P<0.05),其他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输尿管梗阻后肾组织呈现程度不同的病理损害,这可能与α-SMA蛋白及其mRNA的表达增加有关。肾络通及缬沙坦对其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且肾络通与缬沙坦联合用药,其作用比单一用药更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血祛瘀剂 疾病模型 动物 肾小球硬化症 病灶性 上皮细胞 肾小管 Α-平滑肌肌动蛋白 角蛋白
下载PDF
滋阴泻火中药对雌性青春期大鼠生长板ERα、IGF-1R及EGFR基因表达和蛋白合成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8
8
作者 芦军萍 蔡德培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721-724,共4页
目的观察滋阴泻火中药对雌性青春期大鼠生长板雌激素受体α(ERα)、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IGF-1R)及表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表达和蛋白合成的调节作用,探讨滋阴泻火中药改善骨骼发育的作用环节和作用机制。方法将青春期大鼠... 目的观察滋阴泻火中药对雌性青春期大鼠生长板雌激素受体α(ERα)、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IGF-1R)及表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表达和蛋白合成的调节作用,探讨滋阴泻火中药改善骨骼发育的作用环节和作用机制。方法将青春期大鼠分为对照组和中药干预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PCR)对干骺端生长板ERα、IGF-1R和EGFR的基因表达和蛋白合成情况进行检测。结果给予滋阴泻火中药干预后,青春期大鼠干骺端生长板ERα和IGF-1R的基因表达明显下调,蛋白合成显著减少;EGFR的基因表达和蛋白合成无明显改变。结论滋阴泻火中药可以通过调节生长板ERα和IGF-1R的表达,对骨骼的发育和成熟发挥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滋阴降火中药 生长板 雌激素受体α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 表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
下载PDF
以兔去上皮浅层角膜为载体体外培养角膜缘上皮细胞的实验研究
9
作者 沈培清 廖荣丰 +1 位作者 王明丽 朱美玲 《安徽医学》 2008年第2期110-113,共4页
目的建立以兔去上皮浅层角膜为载体体外培养兔角膜缘上皮细胞的培养方法,观察细胞生物学特性。方法用含5%胎牛血清的DMEM/F12(1∶1)培养液对兔角膜缘上皮细胞进行体外组织块法原代培养,待细胞形成单层后,传代种植于去上皮浅层角膜载体... 目的建立以兔去上皮浅层角膜为载体体外培养兔角膜缘上皮细胞的培养方法,观察细胞生物学特性。方法用含5%胎牛血清的DMEM/F12(1∶1)培养液对兔角膜缘上皮细胞进行体外组织块法原代培养,待细胞形成单层后,传代种植于去上皮浅层角膜载体上。每天用倒置显微镜观察培养细胞的形态及生长情况,电镜观察培育细胞的超微结构并采用HE染色和抗增殖细胞核抗原(anti-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单克隆抗体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对生长于去上皮浅层角膜载体上的细胞进行检测。结果原代培养时,48小时后可见组织块边缘有细胞生长游出,10天左右,细胞汇合成单层。传代种植于载体上,细胞24小时贴壁伸展,第5天可见部分区域细胞逐渐融合成片,11天左右细胞形成良好单层。细胞呈卵圆形或多边形,类似角膜上皮细胞;电镜下,可见细胞表面有许多微绒毛,细胞间有桥粒连接;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显示部分细胞PCNA单克隆抗体呈阳性反应。结论含5%胎牛血清的DMEM/F12培养液适合角膜缘干细胞的体外培养,并能成功地在去上皮角膜浅层载体上培养出类似生理状态下的角膜上皮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上皮浅层角膜 角膜缘上皮细胞 细胞培养
下载PDF
EPI-LASIK术中上皮瓣去留的临床应用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杨智 赵海欧 +2 位作者 梁莉 刘定军 欧阳俊 《临床眼科杂志》 2009年第1期23-24,共2页
目的观察EPI-LASIK术中上皮瓣的去留对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对200例(400只眼)患者行EPI-LASIK手术,1只眼去上皮瓣,1只眼保留,对比观察术后角膜刺激症状、上皮愈合、视力恢复及haze等情况。结果两者远期疗效无明显统计学差异,角膜刺激症... 目的观察EPI-LASIK术中上皮瓣的去留对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对200例(400只眼)患者行EPI-LASIK手术,1只眼去上皮瓣,1只眼保留,对比观察术后角膜刺激症状、上皮愈合、视力恢复及haze等情况。结果两者远期疗效无明显统计学差异,角膜刺激症状及角膜上皮愈合与上皮瓣的处理有关。结论EPI-LASIK术中上皮瓣的去留应视瓣的具体情况而定,其远期疗效无统计学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PI-LASIK 上皮瓣的去留 研究
下载PDF
去上皮瓣的Epi-LASIK治疗中高度近视的短期效果 被引量:5
11
作者 董坤峰 张印博 《眼科》 CAS 2012年第1期65-68,共4页
目的观察去瓣机械法上皮下准分子屈光手术(Epi-LASIK)治疗中高度近视的短期效果。设计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2008年4月至2010年11月邢台市眼科医院连续行Epi-LASIK手术的中高度近视患者213例,其中术中去除角膜上皮瓣者(去瓣组)110例... 目的观察去瓣机械法上皮下准分子屈光手术(Epi-LASIK)治疗中高度近视的短期效果。设计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2008年4月至2010年11月邢台市眼科医院连续行Epi-LASIK手术的中高度近视患者213例,其中术中去除角膜上皮瓣者(去瓣组)110例,保留角膜上皮瓣者(传统组)103例。方法回顾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视力、屈光状态以及术后疼痛程度、Haze发生率、高阶像差和对比敏感度。随访6个月。主要指标术后疼痛程度、Haze发生率、高阶像差和对比敏感度。结果术前等效球镜度去瓣组与传统组差别无统计学差异(t=1.62,P=0.11)。术后去瓣组上皮愈合时间(3.51±0.48天)比传统组(4.91±0.68天)快(t=17.25,P=0.0000)。去瓣组术后第3天和第5天疼痛程度比传统组轻(Z=11.89,P=0.000;Z=10.34,P=0.000)。术后6个月等效球镜两组无差别(t=17.25,P=0.21)。术后6个月去瓣组Haze发生率(2.0%)低于传统组(9.6%)(Z=2.06,P=0.04);两组高阶像差均较术前增加(t=-8.05,P=0.00;t=-8.92,P=0.00)。术后6个月眩光对比敏感度在高频区(18cpd)去瓣组(1.21±0.13)优于传统组(1.15±0.12)(t=2.18,P=0.03)。结论去除角膜上皮瓣可以加快Epi-LASIK术后角膜上皮的恢复,缩短疼痛时间,减少Haze形成,获得更好的视觉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pi.LASIK 去除角膜上皮 近视
原文传递
去瓣机械法准分子激光角膜上皮瓣下磨镶术矫治近视疗效观察 被引量:5
12
作者 唐丽 李志敏 谷浩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016-1020,共5页
目的探讨去瓣机械法准分子激光角膜上皮瓣下磨镶术(Epi—LASIK)矫治近视的手术特点和近期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07年6月至9月在眼科行Epi—LASIK手术近视患者共34例(68只眼),分为两组。第1组46只跟,行去瓣Epi—LASIK术(去瓣组),... 目的探讨去瓣机械法准分子激光角膜上皮瓣下磨镶术(Epi—LASIK)矫治近视的手术特点和近期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07年6月至9月在眼科行Epi—LASIK手术近视患者共34例(68只眼),分为两组。第1组46只跟,行去瓣Epi—LASIK术(去瓣组),第2组22只跟,常规Epi—LASIK术(对照组)。观察角膜上皮愈合时间、术后刺激症状、术后最佳矫正视力及角膜上皮下雾状混浊(Haze)形成情况,随访时间3个月。结果术后去瓣组角膜上皮愈合时间平均为(3.39±0.649)d,对照组为(5.41±0.796)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无疼痛反应去瓣组33只眼(71.74%),对照组4只眼(18.1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5d内去瓣组比对照组最佳矫正视力明显提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至术后3个月最佳矫正视力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去瓣组有41只眼(89.1%)出现0级Haze,对照组有20只眼(90.9%)出现0级Haze,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去瓣Epi—LASIK手术治疗近视安全、有效。并有术后角膜上皮愈合快、刺激反应轻且术后最佳矫正视力和Haze与常规Epi—LASIK手术无差别的优点。其远期临床疗效及对Haze的形成作用仍需更多病例和更长时间的随访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pi—LASIK术 去除角膜上皮瓣 丝裂霉素 近视
原文传递
成年牛瘤胃上皮细胞原代培养方法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余燕 李元晓 +5 位作者 李旺 丁轲 李东平 王小芳 曹志军 李胜利 《中国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869-874,共6页
为了更加经济便捷,微观科学地研究成年牛瘤胃生理及营养代谢机制,本试验着手建立成年牛瘤胃上皮细胞(ruminal epithelium cell,REC)的原代培养方法,其主要分为瘤胃微生物去除和细胞分离培养两部分。首先用9种不同种类和剂量的抗生素洗涤... 为了更加经济便捷,微观科学地研究成年牛瘤胃生理及营养代谢机制,本试验着手建立成年牛瘤胃上皮细胞(ruminal epithelium cell,REC)的原代培养方法,其主要分为瘤胃微生物去除和细胞分离培养两部分。首先用9种不同种类和剂量的抗生素洗涤液,冲洗瘤胃上皮组织。根据微生物去除结果,确定最佳种类和剂量的抗生素洗涤液;然后采用0.25%胰蛋白酶+0.02%EDTA在不同条件下对瘤胃上皮进行连续消化和分步消化以及先用0.1%胶原酶I消化再用0.25%胰蛋白酶+0.02%EDTA在37℃分步消化,根据所得的细胞特征以及细胞增殖活性来确定适合成年牛瘤胃上皮细胞的分离方法。结果表明,瘤胃上皮需分别经过6倍青链霉素和6倍庆大两性霉素洗涤液的清洗后能有效去除瘤胃上皮表面微生物。而瘤胃上皮先经过0.1%胶原酶I消化30min再经0.25%胰蛋白酶+0.02%EDTA分步消化后可获得较多的上皮细胞,且活性较好,分离效果较理想。本试验为成年牛瘤胃上皮细胞的原代培养提供了参考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年牛 瘤胃上皮细胞 微生物去除 原代培养
原文传递
基于炎症相关信号通路探讨活血化瘀通络汤治疗输卵管炎性不孕作用机制 被引量:1
14
作者 刘玲 谭雅莉 +3 位作者 邵良 颜彦 谭琼芳 雷磊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2089-2093,共5页
目的从TLR4/NF-κB,JAK/STAT及MAPK信号通路探讨活血化瘀通络法治疗输卵管炎性不孕的作用机制,并对比活血化瘀通络法与活血化瘀、通络单用及应用通路抑制剂疗效。方法以输卵管上皮细胞为对象,采用LPS干预建立输卵管上皮细胞炎性模型。... 目的从TLR4/NF-κB,JAK/STAT及MAPK信号通路探讨活血化瘀通络法治疗输卵管炎性不孕的作用机制,并对比活血化瘀通络法与活血化瘀、通络单用及应用通路抑制剂疗效。方法以输卵管上皮细胞为对象,采用LPS干预建立输卵管上皮细胞炎性模型。实验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活血化瘀组、通络组、活血化瘀通络组、JAK/STAT抑制剂组及MAPK抑制剂组。应用ELISA及RT-PCR法检测细胞上清中IL-1β、IL-6及TNF-α表达量;Western blot法检测输卵管炎症上皮细胞中TLR4、p65、p-p65、IκBα、p-IκBα、ERK、p-ERK、JNK、p-JNK、p38、p-p38、JAK1~3、p-JAK1~3、Tyk2、p-Tyk2、STAT3及p-STAT3蛋白的表达。结果LPS建立输卵管上皮细胞炎性模型最佳时间为24h,最佳剂量为200ng/ml;各组药物均可显著降低细胞上清中IL-1β、IL-6及TNF-α表达量(P<0.05);均可抑制TLR4、JAK/STAT及MAPK信号通路关键蛋白磷酸化(P<0.05),且组间比较均以活血化瘀通络组效果最佳(P<0.05)。结论中药组与通路抑制剂有类似功效,均可降低炎症因子表达、抑制炎症相关信号通路传导,从而发挥抗炎功效,达到延缓输卵管炎进程作用,且组间比较表明活血化瘀通络组药效最佳,提示活血化瘀通络法联用有协同增效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络病 活血化瘀通络 输卵管炎性不孕 输卵管上皮细胞 TLR4/NF-κB JAK/STAT MAPK
原文传递
糖肾方调控FXR/vimentin/α-SMA通路减轻糖尿病肾脏疾病肾脏纤维化的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刘鹏 申正日 +3 位作者 王晨 王昀 邱新萍 李平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196-1204,共9页
目的通过体内及体外实验,观察益气养阴、活血通络中药复方糖肾方对法尼醇X受体(FXR)/波形蛋白(vimentin)/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通路介导的糖尿病肾脏疾病肾脏纤维化的作用。方法(1)体内实验。8周龄雄性db/db小鼠分为模型组和糖肾方... 目的通过体内及体外实验,观察益气养阴、活血通络中药复方糖肾方对法尼醇X受体(FXR)/波形蛋白(vimentin)/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通路介导的糖尿病肾脏疾病肾脏纤维化的作用。方法(1)体内实验。8周龄雄性db/db小鼠分为模型组和糖肾方组,同遗传背景db/m小鼠为对照组。糖肾方组灌胃糖肾方配方颗粒(3.6 g/kg),1次/d,连续给药12周。观察小鼠的一般状态和体质量,监测血糖,检测血清肌酐(Scr)、尿素氮(BUN),计算尿白蛋白肌酐比(UACR)。过碘酸希夫染色、Masson染色观察肾脏形态结构变化,使用蛋白质印迹法及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肾脏FXR、vimentin及α-SMA蛋白表达水平。(2)体外实验:构建棕榈酸钠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mTECs)损伤模型,给予糖肾方(250或500 mg/L)干预后,使用蛋白质印迹法及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mTECs中FXR、vimentin、α-SMA蛋白表达水平,并用FXR干扰小RNA(FXR-siRNA)验证糖肾方激活FXR来抑制mTECs纤维化的分子机制。结果(1)糖肾方可降低db/db小鼠血清Scr水平;改善肾脏病理损伤,上调肾脏FXR蛋白表达,同时抑制肾脏vimentin及α-SMA蛋白表达。(2)糖肾方可上调棕榈酸钠诱导的mTECs中FXR蛋白表达,同时抑制vimentin及α-SMA蛋白表达;FXR-siRNA干预后减弱了糖肾方上调FXR蛋白表达、抑制vimentin及α-SMA表达的作用。结论糖肾方可减轻糖尿病肾脏疾病小鼠肾脏纤维化,其作用机制与调控FXR/vimentin/α-SMA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脏疾病 糖肾方 益气养阴 活血通络 肾脏纤维化 法尼醇X受体/波形蛋白/α-平滑肌肌动蛋白通路 DB/DB小鼠 肾小管上皮细胞
原文传递
Effect of Yang-activating and stasis-eliminating decoction from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on intestinal mucosal permeability in rats with ulcerative colitis induced by dextran sulfate sodium 被引量:7
16
作者 Shi Lijie Shi Lei +7 位作者 Liu Leilei Feng Xiuxian Wang Jing Yang Qiang Chai Shiwei Gou Jing Zang Fenglin He Sufei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CIE CAS CSCD 2017年第4期452-460,共9页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effect of decoction prepared with Yang-activating and stasis-eliminating medicinals from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CM) on the intestinal mucosal permeability in rats with ulcerative coli...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effect of decoction prepared with Yang-activating and stasis-eliminating medicinals from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CM) on the intestinal mucosal permeability in rats with ulcerative colitis induced by dextran sulfate sodium(DSS).METHODS: Totally 55 male Wistar rats(body weight of 170-190 g)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blank group(n = 10) and the model duplication group(n = 45). The blank group was not intervened, while the other was modeled with 5% dextran sulfate sodium by gavaging in a dosage of4 m L per day to induce ulcerative colitis, a total of7 days. Then, the model rats were divided into model blank group, mesalazine group and TCM group,and each group was consisted of 15 rats. They were given retention enema 10 min with normal saline,mesalazine enema(0.036 g/m L), and Yang-activating and stasis-eliminating decoction [0.54 g/m L of a decoction boiled by Puhuang(Pollen Typhae), Xiebai(Bulbus Allii Macrostemonis) and Wulingzhi(Faeces Trogopteri)] for 10 days respectively. Afterwards,all of the rats were evaluated by disease activity index(DAI), histological changes of distal colon, expression of occludin protein and ultrastructure of intestinal epithelial cells. Furthermore, ratio of lactulose to mannitol(L/M) discharged in urine was evaluated.RESULTS: Comparing the results between TCM and model control groups, scores of DAI and histological lesions decreased significantly(P = 0.000 <0.01), ultrastructures of intestinal epithelial cells and tight junctions were more complete. The expression of occludin protein(P = 0.001 < 0.01) increased while the L/M value decreased significantly(P = 0.000 < 0.01) in TCM group. There was no statistical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CM and mesalazine groups in results of each item(P > 0.05).CONCLUSION: The decoction prepared with Yang-activating and stasis-eliminating TCM medicianls can restore intestinal mucosal epithelial cells and tight junctions the model rats with ulcerative colitis; it can reduce histological lesions and protect the permeability of intestinal mucosa barrier in the rats as we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炎 ulcerative 上皮的房间 肠的 mucosa 渗透 OCCLUDIN 葡聚糖硫酸盐 搬迁的血壅滞 激活杨 汉语传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