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4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含杂质CO_(2)混合体系的气液相平衡计算模型
1
作者 秦锋 蔡子璇 +4 位作者 明红芳 张帆 何梓睿 朱晨阳 李大树 《油气与新能源》 2024年第5期87-96,共10页
对含杂质CO_(2)体系相平衡的准确表征是CCUS(碳捕集、利用与封存)应用中的关键。为探讨针对此类体系相平衡计算的最佳热力学模型,基于CO_(2)/N_(2)、CO_(2)/O_(2)与CO_(2)/H_(2)O等3种二元混合工质的气液相平衡数据,分别使用状态方程(PR... 对含杂质CO_(2)体系相平衡的准确表征是CCUS(碳捕集、利用与封存)应用中的关键。为探讨针对此类体系相平衡计算的最佳热力学模型,基于CO_(2)/N_(2)、CO_(2)/O_(2)与CO_(2)/H_(2)O等3种二元混合工质的气液相平衡数据,分别使用状态方程(PR、SRK、BWRS、CPA、GERG-2008)和活度系数模型(NRTL、UNIQUAC)进行了气液闪蒸计算。结果表明,针对含杂质CO_(2)二元混合体系,CPA方程具有最高的计算精度,其结果与实验值的平均偏差仅为4.75%。随后,采用CPA方程对CO_(2)/N_(2)、CO_(2)/N_(2)/O_(2)和CO_(2)/N_(2)/O_(2)/H_(2)O等混合物的相包络线进行了预测,其对泡点、露点压力的计算与NIST(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方法计算结果的平均偏差小于3.5%,表明了CPA方程可作为一种简单且准确的含杂质CO_(2)混合体系相平衡计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杂质CO_(2) 相平衡 活度系数模型 状态方程
下载PDF
基于低温液化技术的CO_(2)捕集流程设计及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李子博 张勇 +3 位作者 王彦军 王军 李雪琴 李兆敏 《油气与新能源》 2024年第2期58-65,共8页
在工业生产中实现CO_(2)减排是一项艰巨的挑战,也是应对全球变暖的重要技术路线。CO_(2)捕集技术已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其中低温液化法具有可行性和经济性。利用工艺流程模拟软件Aspen Plus对低温液化分离CO_(2)工艺进行全流程模拟,选... 在工业生产中实现CO_(2)减排是一项艰巨的挑战,也是应对全球变暖的重要技术路线。CO_(2)捕集技术已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其中低温液化法具有可行性和经济性。利用工艺流程模拟软件Aspen Plus对低温液化分离CO_(2)工艺进行全流程模拟,选择3种物性方法对混合气的泡露点线进行模拟分析,基于某公司排放的含有高浓度CO_(2)的CO_(2)/N_(2)混合气为碳源,并对比文献数据,选择PR(Peng Robinson)状态方程作为本工艺的物性方法。分析了液化压力和温度对混合气液化率及CO_(2)纯度的影响,以CO_(2)液化率不低于90%、纯度不低于99.5%为目标,确定了最佳液化条件。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能耗,优化了冷却介质流量、冷凝温差、蒸发温度等工段参数,在最优条件下,CO_(2)液化率达91.80%、纯度达99.50%,液化单位总能耗最低为12.22 kW·h/kmol。该研究可为低温液化分离CO_(2)工艺设计与性能优化提供理论支持和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液化 气液相平衡 Aspen Plus CO_(2)/N_(2)混合气
下载PDF
气体压力与粒径对煤CO_(2)动态扩散-吸附特征影响研究
3
作者 张遵国 李丹丹 +1 位作者 陈毅 唐朝 《矿业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93-503,共11页
为探究粒径及气体压力对煤中CO_(2)动态扩散规律的影响机制,利用自主研制的煤层高压吸附解吸实验系统,以容量法吸附实验为基础,结合经典单孔扩散模型对不同时间下的CO_(2)扩散系数进行计算,分析煤中气体吸附平衡前的动态扩散特征。结果... 为探究粒径及气体压力对煤中CO_(2)动态扩散规律的影响机制,利用自主研制的煤层高压吸附解吸实验系统,以容量法吸附实验为基础,结合经典单孔扩散模型对不同时间下的CO_(2)扩散系数进行计算,分析煤中气体吸附平衡前的动态扩散特征。结果表明:吸附平衡时间与煤样粒径呈正相关,随吸附平衡压力增加呈减小趋势,且煤样粒径越大,吸附平衡时间减小趋势越明显;有效扩散系数比扩散系数能更好地解释粒径大小与平衡时间的关系,煤样粒径越小,有效扩散系数越大,达到吸附平衡的时间越短;有效扩散系数与时间成幂函数关系;初始有效扩散系数(De0)和有效扩散衰减系数(β)都随粒径增大而减小,De0随平衡压力增大先增大后减小,不同粒径煤样β随平衡压力增大呈现不同规律。粒径越小的煤孔隙间的连通性越好,气体分子扩散路径越短、扩散阻力越小,更容易进行吸附。气体压力对CO_(2)吸附扩散有驱动作用,但随着煤样不断吸附,煤基质膨胀堵塞孔隙,扩散通道变窄,驱动作用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径 CO_(2)吸附 平衡压力 平衡时间 扩散特征
下载PDF
高压注入条件下N_(2)对含水煤中CH_(4)置换效应的影响
4
作者 陈立伟 严越涵 +2 位作者 赵明振 杨宏民 刘媛 《煤矿现代化》 2024年第1期43-47,51,共6页
为了揭示高压注入条件下N_(2)对不同含水率煤中CH_(4)置换效应影响,基于含水率为0.75%、1.5%和3%的3种煤样,开展了高压注N_(2)置换CH_(4)实验。实验结果表明:随着煤含水率的增加,煤吸附CH_(4)和N_(2)的能力表现出逐渐减弱的趋势,N_(2)... 为了揭示高压注入条件下N_(2)对不同含水率煤中CH_(4)置换效应影响,基于含水率为0.75%、1.5%和3%的3种煤样,开展了高压注N_(2)置换CH_(4)实验。实验结果表明:随着煤含水率的增加,煤吸附CH_(4)和N_(2)的能力表现出逐渐减弱的趋势,N_(2)的吸附量始终小于CH_(4)的吸附量,且N_(2)置换CH_(4)的能力逐步下降;在本实验压力条件下,CH_(4)预吸附平衡压力超出0.75 MPa越大,其N_(2)利用率越低。同时随煤含水量的增加,CH_(4)置换率、N_(2)注置比均出现逐步减小的趋势,因此可得CH_(4)置换率、N_(2)注置比均与煤的含水量呈负相关关系。实验含水煤样更好的还原井下处于潮湿环境中的原煤,通过CH_(4)置换率和N_(2)注置比的反馈得出,过大的注气压力并不能得到良好的注气效果,反而会降低该置换源气体的利用率,因此对井下注N_(2)置换煤层CH_(4)的工程技术来说,为避免盲目提高注气压力而造成N_(2)的置换效率下降的现象,建议井下煤层注N_(2)置换CH_(4)时,CH_(4)吸附平衡压力控制在0.75 MPa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注入 煤的含水率 CH_(4)预吸附平衡压力 CH_(4)置换率 N_(2)注置比
下载PDF
NaF-Na_(3)PO_(4)-H_(2)O体系相图与热力学模型 被引量:1
5
作者 常静宇 周桓 +3 位作者 杨洁 郝晴 赵鋆 李杰 《天津科技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30-41,共12页
NaF–Na_(3)PO_(4)–H_(2)O体系是稀土矿物加工的典型盐水体系,开发氟、磷回收工艺需要该体系的相图和热力学模型支持。利用等温溶解平衡法测定了273.15 K、298.15 K、323.15 K和348.15 K的固液相平衡数据,并基于eNRTL模型框架构建了该... NaF–Na_(3)PO_(4)–H_(2)O体系是稀土矿物加工的典型盐水体系,开发氟、磷回收工艺需要该体系的相图和热力学模型支持。利用等温溶解平衡法测定了273.15 K、298.15 K、323.15 K和348.15 K的固液相平衡数据,并基于eNRTL模型框架构建了该体系从最低共熔点到348.15 K的热力学模型。实验结果表明:NaF–Na_(3)PO_(4)–H_(2)O体系存在NaF、Na_(3)PO_(4)·12H_(2)O、Na_(3)PO_(4)·8H_(2)O和复盐NaF·2Na_(3)PO_(4)·19H_(2)O 4个固相物种;其中复盐在各温度均占据三元体系的主要相区,磷酸钠水合物的相区极窄,很难单独成盐,NaF相区相对较大并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热力学模型研究较好地表达了NaF–H_(2)O、Na_(3)PO_(4)–H_(2)O体系的多温离子活度系数、溶液渗透系数、二元体系相图,获得了盐水作用参数和6个固相的热力学数据;通过对三元体系多温相图数据的有效表达,获得了盐-盐作用参数和复盐的热力学数据,在此基础上推测了NaF–Na_(3)PO_(4)–H_(2)O体系相图结构,获得了难以实验测定的9个零变量点和9条单变量共饱和线,从而得到了全部固相的平衡相区,并给出了NaF–Na_(3)PO_(4)–H_(2)O体系完整相图,为更复杂体系的热力学表达以及工业应用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平衡 相图 热力学模型 NaF–Na_(3)PO_(4)–H_(2)O
下载PDF
枯竭气藏CO_(2)封存中的相平衡规律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杨宇 徐启林 +3 位作者 刘荣和 黄东杰 颜平 王建猛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CSCD 2023年第3期280-287,共8页
在枯竭气藏CO_(2)注入及封存过程中,注入的CO_(2)引起气、水、固三相之间的再平衡,伴随出现CO_(2)溶解、水蒸发和盐析现象,影响近井带地层物性。以川西的枯竭气藏为例,采用SRK-HV方程和盐析模型分析了枯竭气藏CO_(2)注入过程中的三相变... 在枯竭气藏CO_(2)注入及封存过程中,注入的CO_(2)引起气、水、固三相之间的再平衡,伴随出现CO_(2)溶解、水蒸发和盐析现象,影响近井带地层物性。以川西的枯竭气藏为例,采用SRK-HV方程和盐析模型分析了枯竭气藏CO_(2)注入过程中的三相变化规律。研究表明:在定容体系中的CO_(2)注入过程中,随着CO_(2)物质的量增加,气相压力增大,CO_(2)溶解度逐渐增大,H2O在气相中的摩尔分数逐渐降低,但H2O在气相中的物质的量不断增加,说明水的总蒸发量加大。此外,水蒸发引起的水相体积减小量相对于初始水相体积较小。因此,地层水矿化度增加幅度较小。CO_(2)的溶解加快了CaCO_(3)的析出,同时抑制了CaSO_(4)、CaSO_(4)·2H2O的析出。在氯化钙型地层水中,随着矿化度增加,地层水中会析出CaCO_(3)和CaSO_(4)两种盐成分。该研究成果对枯竭气藏CO_(2)注入过程中水蒸发及盐析规律研究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枯竭气藏 CO_(2)封存 相平衡 地层水蒸发 盐析
下载PDF
考虑微纳米限域效应对相平衡影响的CO_(2)驱油机理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张园 张敏 +1 位作者 刘仁静 陈俊杰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06-315,共10页
注二氧化碳能够有效提高致密油藏采收率。然而,致密储层低孔、低渗,微纳米孔喉发育,孔隙中流体受到吸附、流体分子与孔壁相互作用等限域效应的影响,传统相态理论难以对微纳米孔隙中二氧化碳同烃类的相互作用进行准确描述。为此,本文首... 注二氧化碳能够有效提高致密油藏采收率。然而,致密储层低孔、低渗,微纳米孔喉发育,孔隙中流体受到吸附、流体分子与孔壁相互作用等限域效应的影响,传统相态理论难以对微纳米孔隙中二氧化碳同烃类的相互作用进行准确描述。为此,本文首先提出一种考虑微纳米限域效应的相平衡理论模型。通过引入吸附效应和流体分子-孔壁相互作用参数,对Peng-Robinson状态方程(PR-EOS)进行修正。分别计算了流体组分的无因次临界温度和临界压力的相对偏差值,计算值同实验值符合良好,验证了算法的准确性。然后进行了储层温度压力下的流体相平衡计算。结果表明,微纳米限域效应使流体泡点压力降低,溶解气油比和地层油体积系数增大,原油黏度和界面张力降低。此外,对于CO_(2)驱油过程中轻烃抽提作用和CO_(2)扩散作用研究表明,微纳米限域效应使轻烃的抽提系数降低,CO_(2)扩散作用增强,有利于CO_(2)与原油充分接触,提高原油采收率。该模型能够准确预测致密储层CO_(2)-原油多组分混合物的相行为,为致密储层CO驱油提高采收率技术的应用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纳米限域效应 相平衡 CO_(2)驱油 CO_(2)扩散 致密储层
下载PDF
阻燃剂DOPO-VTS在超临界CO_(2)中的溶解度测定 被引量:1
8
作者 宋洁 刘国华 +3 位作者 郑环达 郑来久 蔡涛 郑福尔 《纺织高校基础科学学报》 CAS 2023年第3期1-6,共6页
为了明晰阻燃剂10-(2-三甲基硅烷基-乙基)-9-氢-9-氧杂-10-磷杂菲-10-氧化物(DOPO-VTS)在超临界CO_(2)流体中的溶解行为,在压力10~25 MPa、温度323.15~393.15 K条件下,利用动态法测定了DOPO-VTS在超临界CO_(2)中的溶解度。分析了系统温... 为了明晰阻燃剂10-(2-三甲基硅烷基-乙基)-9-氢-9-氧杂-10-磷杂菲-10-氧化物(DOPO-VTS)在超临界CO_(2)流体中的溶解行为,在压力10~25 MPa、温度323.15~393.15 K条件下,利用动态法测定了DOPO-VTS在超临界CO_(2)中的溶解度。分析了系统温度、压力对阻燃剂DOPO-VTS溶解度的影响,并利用Chrastil模型、Ad-Chrastil模型、MST模型、Ad-MST模型对DOPO-VTS在超临界CO_(2)中的溶解度数据进行拟合。结果表明,DOPO-VTS在110 min时达到溶解平衡;随着温度、压力升高,DOPO-VTS溶解度也随之增加;在超临界CO_(2)中的溶解度范围为1.189×10^(-6)~2.342×10^(-6) mol/mol;在温度393.15 K,压力24 MPa条件下,DOPO-VTS可获得最大溶解度;与其他3种半经验方程相比,通过引入4个方程参数,Ad-MST模型拟合效果最好,其相对偏差(AARD)值为12.1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CO_(2) 阻燃剂 溶解度 平衡时间
下载PDF
Investigation of liquid–liquid equilibrium of the ternary system(water +1,6-diaminohexane + 2-methyl-1-propanol or 3-methyl-1-butanol) at different temperatures 被引量:1
9
作者 Yonghui Dou Huanxin Li +2 位作者 Xiaoqiang Gao Guoji Liu Li Xu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CSCD 2020年第1期191-197,共7页
In this study, the LLE data of ternary system(water + 1,6-diaminohexane + 2-methyl-1-propanol) and(water +1,6-diaminohexane + 3-methyl-1-butanol) were measured at 293.15, 303.15 and 313.15 K under atmospheric pressure... In this study, the LLE data of ternary system(water + 1,6-diaminohexane + 2-methyl-1-propanol) and(water +1,6-diaminohexane + 3-methyl-1-butanol) were measured at 293.15, 303.15 and 313.15 K under atmospheric pressure. Reliability of the experimental tie-line data was checked by empirical Hand, Othmer-Tobias and Bachman equations. Distribution coefficient(D) and selectivity(S) were calculated in order to investigate capability of the studied organic solvents for 1,6-diaminohexane extraction. The high values of separation factors demonstrated that 2-methyl-1-propanol and 3-methyl-1-butanol were applicable for this purpose. The experimental data were correlated by nonrandom two-liquid(NRTL) and universal quasi-chemical(UNIQUAC) models.The percent-root-mean-square deviation(RMSD) values for NRTL and UNIQUAC models were less than 0.15,which indicated that the experimental data have been sufficiently correlat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quid–liquid equilibrium 1 6-Diaminohexane 2-Methyl-1-propanol 3-Methyl-1-butanol NRTL UNIQUAC
下载PDF
Binding Equilibrium Studies Between Co^(2+) and HSA or BSA 被引量:3
10
作者 BIAN He dong LIANG Hong +2 位作者 TU Chu qiao ZHANG Hong zhi SHEN Pan wen 《Chemical Research in Chinese Universities》 SCIE CAS CSCD 2000年第3期276-279,共4页
关键词 Co 2+ serum albumin equilibrium dialysis Coordination analysis Positive cooperative effect
下载PDF
石煤含氟酸浸液中V(Ⅴ)-Fe(Ⅲ)-F-H_(2)O系钒铁分离热力学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赖永传 杨鑫龙 +3 位作者 孙建之 尚鹤 莫晓兰 温建康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703-1712,共10页
针对石煤含氟酸浸液中钒铁分离问题,计算并绘制298.15 K下V(Ⅴ)-Fe(Ⅲ)-F-H_(2)O系热力学平衡图,分析含钒离子、含铁离子随总钒浓度、总铁浓度、总氟浓度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随着pH由0升高至3.00,由于氟离子与VO_(2)^(+)、Fe^(3+... 针对石煤含氟酸浸液中钒铁分离问题,计算并绘制298.15 K下V(Ⅴ)-Fe(Ⅲ)-F-H_(2)O系热力学平衡图,分析含钒离子、含铁离子随总钒浓度、总铁浓度、总氟浓度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随着pH由0升高至3.00,由于氟离子与VO_(2)^(+)、Fe^(3+)的配位作用,含钒物种由阳离子转变为阴离子,含铁物种由阳离子转变为中性分子,此时可实现钒铁有效分离。定义pH_(50%)为含钒阴离子摩尔分数50%时的pH,溶液中总钒浓度升高、总铁浓度升高,均导致pH50%升高,总氟浓度升高,pH_(50%)则降低。采用N235阴离子萃取剂分离含氟溶液中的钒铁,当溶液中总钒浓度为0.05 mol/L、总铁浓度为0.05 mol/L、总氟浓度为0.50 mol/L时,溶液萃取pH升高,钒铁分离系数βV/Fe增加,当pH为1.97时,钒铁分离系数β_(V/Fe)可达122.86,钒铁达到有效分离,与热力学分析结果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煤 V(Ⅴ)-Fe(Ⅲ)-F-H_(2)O系 热力学平衡 pH_(50%) 阴离子萃取剂
下载PDF
AlCl_(3)·6H_(2)O在FeCl_(3)、CaCl_(2)、KCl及KCl–FeCl_(3)溶液中溶解度的实验及预测
12
作者 程文婷 李杰 +2 位作者 徐丽 程芳琴 刘国际 《化工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642-652,F0004,共12页
如何将AlCl_(3)·6H_(2)O从众多组分中选择性地结晶分离是从煤矸石中提Al的关键,而AlCl_(3)·6H_(2)O在煤矸石酸浸体系中的热力学平衡数据对于结晶过程的控制至关重要。在25~85℃的温度范围内,测定了不同温度和溶液浓度下AlCl_(... 如何将AlCl_(3)·6H_(2)O从众多组分中选择性地结晶分离是从煤矸石中提Al的关键,而AlCl_(3)·6H_(2)O在煤矸石酸浸体系中的热力学平衡数据对于结晶过程的控制至关重要。在25~85℃的温度范围内,测定了不同温度和溶液浓度下AlCl_(3)·6H_(2)O在FeCl_(3)、CaCl_(2)、KCl及KCl-FeCl_(3)溶液中的溶解度。实验发现温度对AlCl_(3)·6H_(2)O在所有溶液体系中溶解度的影响均不明显,溶解度只随温度的升高略有增加;溶液浓度是影响溶解度的主要因素,AlCl_(3)·6H_(2)O在所有溶液体系中的溶解度均随溶液浓度的升高而明显下降,分析其原因是由于溶液浓度的增大使得Cl^(–)同离子效应增强。为了提高OLI软件预测结果的准确性,对其嵌入Bromley-Zemaitis模型中“Al^(3+)–Cl^(-)”离子对的交互参数进行了修正。随后验证了修正模型的实用性,结果表明它可应用于AlCl_(3)·6H_(2)O在FeCl_(3)、CaCl_(2)及KCl的任意单、混溶液中溶解度的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Cl_(3)·6H_(2)O 溶解性 相平衡 热力学性质 全组分模型
下载PDF
UO_(2)在碳酸盐熔盐中的反应行为研究
13
作者 侯晨曦 何明键 +2 位作者 张萌 矫彩山 何辉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2163-2169,共7页
为获得UO_(2)在碱金属碳酸盐熔盐体系中的基础反应数据,本文分析了UO_(2)在不同组分碳酸盐熔盐中的平衡浓度和反应产物。本文借助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等表征方法,研究反应产物及铀的形态。结果表明:在本文条件下... 为获得UO_(2)在碱金属碳酸盐熔盐体系中的基础反应数据,本文分析了UO_(2)在不同组分碳酸盐熔盐中的平衡浓度和反应产物。本文借助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等表征方法,研究反应产物及铀的形态。结果表明:在本文条件下,铀元素在不同组分碳酸盐熔盐中平衡浓度(500~700℃)呈“V”型分布,其平衡浓度在20~220μg/g,最小值在二元和三元熔盐体系中分别低于30μg/g和60μg/g(600℃)。另外UO_(2)在碳酸盐熔盐中的反应产物结构均以重铀酸盐为主(<700℃)。在碳酸盐熔盐体系中系统的分析了UO_(2)的反应行为,验证了碳酸盐盐熔盐氧化技术对UO_(2)进行氧化处理的可行性,为该技术的发展提供了一定基础数据的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乏燃料后处理 碱性体系 碳酸盐熔盐 UO_(2) 反应产物 平衡浓度 物相结构 氧化处理
下载PDF
Solvent extraction equilibrium of dysprosium(Ⅲ) from nitric acid solutions with 2-ethylhexylphosphonic acid mono-2-ethylhexyl ester 被引量:1
14
作者 HUANG Ying TANAKA Mikiya 《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 SCIE EI CAS CSCD 2010年第4期707-711,共5页
In view of the importance of solvent extraction of rare earth metals with the acidic organophosphorous reagent,the development of a chemically based model applicable to high concentration is desired.In the present stu... In view of the importance of solvent extraction of rare earth metals with the acidic organophosphorous reagent,the development of a chemically based model applicable to high concentration is desired.In the present study,the equilibrium distribution of dysprosium(Ⅲ)between an aqueous nitric acid solution and 2-ethylhexylphosphonic acid mono-2-ethylhexyl ester (PC88A)was measured in the range of an initial aqueous dysprosium(Ⅲ)concentration from 1.0×10-3to 1.0×10-1kmol/m 3and PC88A concentration from 0.16 to 0.65 kmol/m3in Shellsol D70 as the diluent.The obtained data were analyzed using the chemically based model in order to correlate the equilibrium distribution ratios.In this model,dysprosium(Ⅲ)was assumed to be extracted with the PC88A dimer as a 1:3 complex,the activities were considered for the aqueous species,and the effective concentration of the PC88A dimer was calculated using Alstad's empirical equation.As a result,the apparent extraction equilibrium constant was determined to be 253(kmol·m- 3)-2with an excellent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experiment and calculation results in the wide range of the logarithm of the distribution ratio from-2 to 3.5.In conclusion,the methodology in this model would be effective for quantitative description of solvent extraction behavior of general rare earth elements as well as dysprosiu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lvent extraction DYSPROSIUM 2-ethylhexylphosphonic acid mono-2-ethylhexyl ester(PC88A) nitric acid equilibrium
下载PDF
管输CO_(2)水合物生成特性研究与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红敏 《油气田地面工程》 2023年第8期1-5,共5页
在实际的管输CO_(2)过程中,受温度、压力、流量变化的影响,不可避免地会生成水合物。为降低水合物造成的管道堵塞及腐蚀问题,以某管输流量30×10^(4) t/a的超临界CO_(2)管道为例,通过OLGA软件和CSMHyK动力学模型,考察了稳定工况、... 在实际的管输CO_(2)过程中,受温度、压力、流量变化的影响,不可避免地会生成水合物。为降低水合物造成的管道堵塞及腐蚀问题,以某管输流量30×10^(4) t/a的超临界CO_(2)管道为例,通过OLGA软件和CSMHyK动力学模型,考察了稳定工况、停输工况及再启动工况条件下的基础参数变化情况,并对水合物的生成条件、生成区域和生成量进行了定量描述,得出了水合物的生成特性。研究结果表明,杂质的加入使CO_(2)相平衡中形成了气液两相区,相平衡曲线向右移动,不利于管道的安全平稳运行;稳态运行工况下12 km以后的区域生成水合物,但生成量较小;停输工况下水合物生成区域向管段前方移动,从1 km处开始有水合物生成,最大水合物浓度为23.36 kg/m^(3);再启动初始阶段水合物生成区域和生成量有所增加,随后水合物生成区域后移至稳态时的12 km处。此项研究结果可为CCUS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提供实际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CUS 管输CO_(2) OLGA 水合物 相平衡
下载PDF
不同温度下三元体系NH_(4)H_(2)PO4-NH_(4)Cl-H_(2)O的相平衡测定与关联
16
作者 孟泽宇 朱静 +2 位作者 陈丽琼 张杰 李天祥 《化学工业与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27-137,共11页
采用等温溶解平衡法研究了三元体系NH_(4)H_(2)PO4-NH_(4)Cl-H_(2)O在303.15、323.15、333.15和343.15 K下的固液相平衡关系。通过湿渣法与X射线衍射法相结合鉴定了平衡固相组成,绘制了该三元体系在不同温度下的平衡相图。结果表明:该... 采用等温溶解平衡法研究了三元体系NH_(4)H_(2)PO4-NH_(4)Cl-H_(2)O在303.15、323.15、333.15和343.15 K下的固液相平衡关系。通过湿渣法与X射线衍射法相结合鉴定了平衡固相组成,绘制了该三元体系在不同温度下的平衡相图。结果表明:该体系在各温度下的相图中都包含1个共饱和点,2条单变量曲线,3个结晶区。采用Pitzer-Harvie-Weare模型对实验数据关联计算,计算值与实验值的平均相对偏差(RAD)和均方根差(RMSD)最大分别为3.18和0.98,实验值与计算值吻合。实验结果可为该体系的共结晶研究提供必要的热力学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液相平衡 Pitzer-Harvie-Weare模型 NH_(4)H_(2)PO4 NH_(4)Cl
下载PDF
PR状态方程+基团贡献模型预测CO_(2)+HFC二元混合物的气液相平衡性质
17
作者 吴子睿 石凌峰 +3 位作者 孙瑞 田华 王轩 舒歌群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52-59,I0008,共9页
由于良好的性能和环保性,CO_(2)+HFC二元混合物被认为是冷电联合循环系统中良好的替代工作流体。气液相平衡特性是计算混合物焓和熵的关键,这冷电联合循环系统的热力学分析至关重要。为了准确预测CO_(2)和HFC(R23,R32,R41,R125,R134a,R1... 由于良好的性能和环保性,CO_(2)+HFC二元混合物被认为是冷电联合循环系统中良好的替代工作流体。气液相平衡特性是计算混合物焓和熵的关键,这冷电联合循环系统的热力学分析至关重要。为了准确预测CO_(2)和HFC(R23,R32,R41,R125,R134a,R143a,R152a,R161,R227ea)二元混合物的气液平衡性质,本文建立了基于吉布斯自由能混合规则的群贡献模型(PR+MHV1+UNIFAC和PR+LCVM+UNIFAC)。通过CO_(2)和HFC制冷剂的气液相平衡实验获得了-CO_(2)、-烷烃、-CHF和-CHF3等基团之间的相互作用参数,这些基团参数对于预测其气液相平衡性质(压力和气相摩尔分数)至关重要。PR+LCVM+UNIFAC模型计算的AARDp值为5.53%,AADy1值为0.0132,PR+MHV1+UNIFAC模型的AARDp值和AADy1值分别为7.40%和0.0229。然而,对于CO_(2)+R32系统,PR+MHV+UNIFAC预测模型的预测精度较高,AARDp和AADy1的值分别为1.53%和0.0045。综上所述,对于CO_(2)+HFC二元混合物,PR+LCVM+UNIFAC预测模型预测精度较高,但对于CO_(2)+R32二元混合物,PR+MHV1+UNIFAC模型也具有独特的优势。根据基团贡献模型的预测结果,与之前系统使用的PR+MHV1+UNIFAC模型相比,PR+LCVM+UNIFAC模型的计算进度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电联合循环 CO_(2)+HFC二元混合物 气液相平衡 基团贡献模型 PR+MHV1+UNIFAC模型 PR+LCVM+UNIFAC模型
下载PDF
V-L EQUILIBRIUM OF WEAK ELECTROLYTE SOLUTION OF THE NH_3-CO2-H_2O,NH_3-H_2S-H_2O AND NH_3-SO_2-H_2O SYSTEM
18
作者 周家驹 许志宏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1985年第1期135-146,共12页
In this paper we have systematically studied V-L equilibrium in ternary aqueous solutions containingvolatile electrolytes by introducing a ternary interaction term into Edwards generalized molecular thermody-namic mod... In this paper we have systematically studied V-L equilibrium in ternary aqueous solutions containingvolatile electrolytes by introducing a ternary interaction term into Edwards generalized molecular thermody-namic model and optimizing several adjustable parameters.The program PARA9 with flexible functions ofdoing a series of calculations has been developed and carried out on a TQ-16 computer.It can be usedeither for directly calculating the V-L equilibrium or for optimizing the adjustable parameters.For the sys-toms(NH3-CO3-H2O3,NH3-H2S-H2O and NH3-SO2-H2O)satisfactory results have been obtained withrelative mean deviation of 5-10%.Besides,several sets of adjustable parameters and valuable information ofactivity coefficients,equilibrium concentrations of ions and molecules in solutions are obtain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H RA V-L equilibrium OF WEAK ELECTROLYTE SOLUTION OF THE NH3-CO2-H2O NH3-H2S-H2O AND NH3-SO2-H2O SYSTEM CO
下载PDF
聚(L-乳酸-co-衣康酸丁二醇酯)/中空介孔SiO_(2)微球复合薄膜的制备及对草莓包装中微气氛的调控作用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家涛 赵文波 +3 位作者 胡健 孙滔 董同力嘎 云雪艳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91-103,共13页
为改善聚(L-乳酸)(PLLA)薄膜的果蔬平衡气调包装性能,文中首先通过熔融酯化缩聚法将聚衣康酸丁二醇酯(PBI)作为柔性链段引入PLLA中制备PLBI共聚物,进一步通过溶液浇筑法将中空介孔SiO_(2)微球(HMSM)作为气体渗透“通道”填充到PLBI中制... 为改善聚(L-乳酸)(PLLA)薄膜的果蔬平衡气调包装性能,文中首先通过熔融酯化缩聚法将聚衣康酸丁二醇酯(PBI)作为柔性链段引入PLLA中制备PLBI共聚物,进一步通过溶液浇筑法将中空介孔SiO_(2)微球(HMSM)作为气体渗透“通道”填充到PLBI中制备PLBI/HMSM复合膜。探究了软段嵌入、HMSM粒径对复合膜包装性能的影响,并评估了薄膜对草莓包装内气氛的调控作用。结果表明,与PLLA相比,PLBI薄膜的Tg降低了5.4℃,断裂伸长率增加了14.3倍。继续添加质量分数0.9%700 nm的HMSM后,PLBI薄膜的CO_(2)透过率(CDTR)和O_(2)透过率(OTR)分别约为PLLA的2.2倍和3.3倍,而水蒸气透过率有所下降。草莓保鲜结果表明,在3~25 d的贮藏期间,PLBI/HMSM薄膜内的CO_(2)和O_(2)含量分别维持在6.9%~8.0%和3.1%~4.6%,可为草莓提供理想的保鲜微气氛,有效延缓了草莓的枯干和腐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乳酸 衣康酸丁二醇酯 中空介孔SiO_(2)微球 断裂伸长率 透气性 平衡气调包装
下载PDF
基于4/2随机波动率模型考虑错误定价和保费退还条款的DC型养老金计划的均衡投资策略
20
作者 卢嘉鑫 董华 《数学物理学报(A辑)》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939-956,共18页
该文在均值-方差准则下,引入保费退还条款,研究了存在错误定价的DC型养老金的时间一致性投资组合问题.假设养老金计划管理者可以将养老金账户中的财富投资到由无风险资产,遵循4/2随机波动率模型的市场指数和一对错误定价的股票组成的金... 该文在均值-方差准则下,引入保费退还条款,研究了存在错误定价的DC型养老金的时间一致性投资组合问题.假设养老金计划管理者可以将养老金账户中的财富投资到由无风险资产,遵循4/2随机波动率模型的市场指数和一对错误定价的股票组成的金融市场中.在博弈论的框架下,利用随机控制方法,通过求解广义HJB方程系统分别得到了时间一致的均衡投资策略和均衡有效前沿的显性表达式.最后,通过一些数值模拟分析了风险厌恶系数,错误定价和保费退还条款对均衡策略和有效前沿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C型养老金 均值-方差准则 4/2随机波动率模型 保费退还 错误定价 均衡投资策略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