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 MDOF equivalent linear system and its applications in seismic analysis and design of framed structures
1
作者 E.V.Muho N.A.Kalapodis +1 位作者 G.A.Papagiannopoulos D.E.Beskos 《Resilient Cities and Structures》 2024年第4期107-125,共19页
This paper reviews the applications of the multi degree-of-freedom(MDOF)equivalent linear system in seismic analysis and design of planar steel and reinforced concrete framed structures.An equivalent MDOF linear struc... This paper reviews the applications of the multi degree-of-freedom(MDOF)equivalent linear system in seismic analysis and design of planar steel and reinforced concrete framed structures.An equivalent MDOF linear structure,analogous to the original MDOF nonlinear structure,is constructed,which has the same mass and elastic stiffness as the original structure and modal damping ratios that account for the effects of geometrical and material nonlinearities.The equivalence implies a balance between the viscous damping work of the equivalent linear structure and that of the nonlinearities in the original nonlinear structure.This work balance is established with the aid of a transfer function in the frequency domain.Thus,equivalent modal damping ratios can be explicitly determined in terms of the period and deformation levels of the structure as well as the soil types.Use of these equivalent modal damping ratios can help address a variety of seismic analysis and design problems associated with planar steel and reinforced concrete framed structures in a rational and accurate manner.These include force-based seismic design with the aid of acceleration response spectra characterized by high amounts of damping,improved direct displacement-based seismic design and the development of advanced seismic intensity measures.The equivalent modal damping ratios are also utilized in the context of linear modal analysis for the definition and construction of the MDOF response spectrum.Furthermore,the equivalent modal damping ratios are employed in a seismic retrofit method for steel-framed structures with viscous dampers.Finally,it is demonstrated that modal behavior(or strength reduction)factors can be easily constructed based on these modal damping ratios for a more rational and accurate force-based seismic design,including the determination of inelastic displacement profil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ismic analysis Seismic design Steel-framed structures Reinforced concrete-framed structures MDof equivalent linear system Modal damping ratios Modal strength reduction factors Seismic intensity measures MDof response spectrum
下载PDF
考虑P-Δ效应的钢-混凝土混合塔筒动力响应分析
2
作者 李守振 周绪红 +2 位作者 王宇航 甘丹 朱嵘华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16,共8页
为了提高风电机组钢-混凝土混合塔筒动力响应的分析效率,将风电机组钢-混凝土混合塔筒视为自由端有集中质量的欧拉-伯努利悬臂梁,提出了动力响应的高效分析方法.该方法考虑了重力二阶效应(P-Δ效应)对整体结构的动力响应,以及钢材与混... 为了提高风电机组钢-混凝土混合塔筒动力响应的分析效率,将风电机组钢-混凝土混合塔筒视为自由端有集中质量的欧拉-伯努利悬臂梁,提出了动力响应的高效分析方法.该方法考虑了重力二阶效应(P-Δ效应)对整体结构的动力响应,以及钢材与混凝土对结构整体阻尼比的影响.通过与基于ABAQUS的有限元模拟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所提出分析方法的有效性,并研究了P-Δ效应对整体动力响应的影响程度.对比结果表明:与忽略P-Δ效应相比,考虑P-Δ效应时理论分析结果更接近于有限元分析结果;理论分析结果与有限元分析结果关于位移、速度和加速度均方根的最大相对误差分别为3.09%、3.81%、4.63%.这表明所建立的风电机组钢-混凝土混合塔筒动力响应分析模型具有与有限元分析相当的计算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混凝土混合塔筒 风电机组 动力响应 重力二阶效应 等效阻尼比
下载PDF
高烈度区设置摩擦阻尼器等效刚度及减震结构附加阻尼比取值研究
3
作者 王江龙 高扬 +2 位作者 赵冬 王丽梅 张晨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6-33,63,共9页
以某高地震烈度区住宅工程为背景,结构形式为剪力墙结构,并在X、Y两个主轴方向设置连梁阻尼器进行消能减震结构设计,由于连梁阻尼器的非线性属性,对消能减震结构进行动力时程反应分析,重点介绍了连梁阻尼器等效刚度及减震结构附加阻尼... 以某高地震烈度区住宅工程为背景,结构形式为剪力墙结构,并在X、Y两个主轴方向设置连梁阻尼器进行消能减震结构设计,由于连梁阻尼器的非线性属性,对消能减震结构进行动力时程反应分析,重点介绍了连梁阻尼器等效刚度及减震结构附加阻尼比的计算步骤及取值方法建议。为了后续施工图设计阶段的便捷,提出采用等效模型振型分解反应谱法的计算分析。结果表明,通过能量消耗原理计算的连梁阻尼器等效刚度及减震结构附加阻尼比的取值方法合理可行,等效模型和真实非线性模型相似度高且偏于安全。利用振型分解反应谱法计算分析的等效结构各种计算指标和结果均满足规范要求,说明采用等效结构进行结构配筋设计是安全可靠的。最后,对消能减震结构进行了大震弹塑性分析,通过滞回曲线看到连梁阻尼器在提供抗侧刚度的同时耗能明显,有效保护了主体结构构件的损伤,且大震弹塑性位移角满足规范相应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梁阻尼器 消能减震结构 等效刚度 附加阻尼比 等效结构 时程分析
下载PDF
附加黏滞阻尼器减震结构实用设计方法研究 被引量:72
4
作者 翁大根 张超 +4 位作者 吕西林 彭林海 徐斌 丁孙玮 周红卫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1期80-88,共9页
黏滞阻尼器近年来在结构减震控制中得到广泛应用,但面向黏滞阻尼减震结构的设计方法仍有待补充和完善。基于此,探讨和提出了一种针对附加黏滞阻尼器减震结构的实用设计方法,主要内容包括分析了黏滞阻尼减震的基本原理和力学模型,从主体... 黏滞阻尼器近年来在结构减震控制中得到广泛应用,但面向黏滞阻尼减震结构的设计方法仍有待补充和完善。基于此,探讨和提出了一种针对附加黏滞阻尼器减震结构的实用设计方法,主要内容包括分析了黏滞阻尼减震的基本原理和力学模型,从主体结构与附加消能部件分开设计的思路着手给出了具体的设计流程和内容框架,列出了消能部件方案设计及性能参数配置的计算公式。最后,结合一个工程实例,引入日本JSSI Manual中黏滞阻尼减震结构设计方法进行了对比分析和论证,结果表明该实用减震设计方法对于结构各楼层地震响应控制得比较均匀,如此有助于改善结构薄弱层状况,而通过减震结构的强度、变形验算也表明该实用方法能很好地契合现有抗震设计规范,可应用于黏滞阻尼减震结构设计中,以满足不同地震风险下的减震控制目标和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滞阻尼器 消能减震 设计方法 黏滞阻尼减震结构 等效阻尼比
下载PDF
TMD控制系统的相位及控制效果分析 被引量:5
5
作者 刘良坤 谭平 +2 位作者 李祥秀 张颖 周福霖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60-165,共6页
推导了TMD系统的相位公式,研究了各参数对相位差及减震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当TMD选取最优频率比与最优阻尼比时具有最优控制效果。TMD质量比的增大不仅有助于增加控制效果,而且提高了频域内的控制鲁棒性。此外,本文提出了相能原理并结... 推导了TMD系统的相位公式,研究了各参数对相位差及减震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当TMD选取最优频率比与最优阻尼比时具有最优控制效果。TMD质量比的增大不仅有助于增加控制效果,而且提高了频域内的控制鲁棒性。此外,本文提出了相能原理并结合能量耗散相等的原理给出了TMD的等效阻尼比,该数值比白噪声激励下推导的等效阻尼比更加符合TMD系统的实际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MD系统 相位差 结构控制 相能原理 等效阻尼比
下载PDF
聚氨酯阻尼材料及其约束阻尼结构动态性能 被引量:3
6
作者 周海军 张晓蕾 +4 位作者 周萌萌 陈孝起 杨淑兰 刘德居 李彦涛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35-39,共5页
分别采用聚己二酸新戊二醇酯–2,4-甲苯二异氰酸酯(TDI)–3,3′-二氯-4,4′-二氨基二苯甲烷(MOCA),聚己二酸新戊二醇酯–异弗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MOCA,聚丁二酸1115酯酯–TDI–MOCA体系合成3种聚氨酯阻尼材料——PU–1,PU–2,PU–3,... 分别采用聚己二酸新戊二醇酯–2,4-甲苯二异氰酸酯(TDI)–3,3′-二氯-4,4′-二氨基二苯甲烷(MOCA),聚己二酸新戊二醇酯–异弗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MOCA,聚丁二酸1115酯酯–TDI–MOCA体系合成3种聚氨酯阻尼材料——PU–1,PU–2,PU–3,并制备了3种四片型约束阻尼结构,进行动态性能试验,考察了加载频率、激励振幅、试验温度对约束阻尼结构的水平等效刚度、等效阻尼比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聚氨酯阻尼材料的损耗因子(tanδ)峰值均在0.8以上,其中PU–3的最高,为1.04,tanδ>0.3的有效阻尼温域都在60℃以上;随激励振幅和试验温度的上升,3种聚氨酯约束阻尼结构的水平等效刚度均下降,随加载频率的增加,PU–2体系的水平等效刚度升高,而其它两种体系均下降;随激励振幅的上升,PU–2体系的等效阻尼比基本不变,而其它两种体系均先升高后下降,在试验温度范围内3种约束阻尼结构的等效阻尼比均在0.20以上。综合分析,以聚丁二酸1115酯酯–TDI–MOCA合成的聚氨酯阻尼材料及其约束阻尼结构综合性能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氨酯阻尼材料 约束阻尼结构 损耗因子 水平等效刚度 等效阻尼比
下载PDF
消能减震结构附加等效阻尼比计算方法 被引量:15
7
作者 陆伟东 刘伟庆 汪涛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97-100,共4页
消能减震结构可以根据不同附加等效阻尼比确定地震影响系数,因此,确定合理的阻尼比成为消能减震结构设计的关键.首先对比中、美、日3国计算方法的差异,然后对消能减震结构的等效阻尼比计算方法进行研究,最后根据日本消能减震结构阻尼比... 消能减震结构可以根据不同附加等效阻尼比确定地震影响系数,因此,确定合理的阻尼比成为消能减震结构设计的关键.首先对比中、美、日3国计算方法的差异,然后对消能减震结构的等效阻尼比计算方法进行研究,最后根据日本消能减震结构阻尼比计算的思路,提出更为合理精确的计算公式,为该类结构的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能减震结构 等效阻尼比 地震影响系数 抗震设计
下载PDF
消能减震结构设计的阻尼比研究 被引量:16
8
作者 刘文锋 李建峰 《世界地震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80-84,共5页
阻尼比是消能减震结构设计的重要参数,对消能减震结构设计具有决定性影响。消能减震结构设计中阻尼是时变参数,消能减震结构是非经典阻尼结构。采用复模态设计方法、强解耦振型分解法、基于变形能的等效阻尼法三种方法分别对不同情况的... 阻尼比是消能减震结构设计的重要参数,对消能减震结构设计具有决定性影响。消能减震结构设计中阻尼是时变参数,消能减震结构是非经典阻尼结构。采用复模态设计方法、强解耦振型分解法、基于变形能的等效阻尼法三种方法分别对不同情况的消能减震结构阻尼比进行研究,得到选择消能减震设计方法和不同方法计算精度的规律,对消能减震结构设计具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设计 消能减震设计 减震结构 振型分解法 结构阻尼比 时变参数 阻尼结构 设计方法 参考价值 决定性 非经典 复模态 阻尼法 变形能
下载PDF
空间预应力钢结构拉索等效预张力确定方法研究 被引量:7
9
作者 王永泉 郭正兴 +1 位作者 罗斌 石开荣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53-61,共9页
为准确进行考虑施工过程多因素非线性耦合效应的预应力拉索施工全过程分析,对空间钢结构预应力拉索施工过程中最活跃参数——索力的确定方法进行提炼和拓展。给出拉索等效预张力的具体概念,并指出在整个预应力施工过程中拉索等效预张力... 为准确进行考虑施工过程多因素非线性耦合效应的预应力拉索施工全过程分析,对空间钢结构预应力拉索施工过程中最活跃参数——索力的确定方法进行提炼和拓展。给出拉索等效预张力的具体概念,并指出在整个预应力施工过程中拉索等效预张力相对索力更加稳定。对比直接法和迭代法用于拉索等效预张力确定时的优缺点,得出迭代法更适用于确定非线性较强的空间预应力钢结构拉索等效预张力的结论。推导基于设计初始态确定拉索等效预张力的增量比值法、定量比值法、补偿法和退化补偿法,并给出相应的基本假定和迭代公式。针对比值法易导致迭代法发散和补偿法迭代速度较慢等缺点,提出综合了增量比值法和退化补偿法的混合法,并给出相应的迭代计算流程。最后,通过济南奥体中心体育馆钢屋盖实际算例验证各种方法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预应力钢结构 等效预张力 定量比值法 增量比值法 补偿法 退化补偿法 混合法
下载PDF
高层建筑风振控制基于规范的实用设计方法 被引量:18
10
作者 项海帆 瞿伟廉 《振动工程学报》 EI CSCD 1999年第2期151-156,共6页
在建立了设置被动减振装置的高层建筑风振控制效果结构等效阻尼比计算公式的基础上,依据《建筑结构荷载规范》和高层建筑结构设计规程提出了设置被动减振装置高层建筑风振控制基于规范的实用设计方法。应用本文方法对设置矩形TLD的... 在建立了设置被动减振装置的高层建筑风振控制效果结构等效阻尼比计算公式的基础上,依据《建筑结构荷载规范》和高层建筑结构设计规程提出了设置被动减振装置高层建筑风振控制基于规范的实用设计方法。应用本文方法对设置矩形TLD的上海中环广场超高层建筑的计算结果表明:本文方法具有简单、直观,且可与常规的结构抗风设计结果进行直接比较的特点,是风振控制规范化的一种设计方法,完全可为广大结构工程师所接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减振器 高层建筑 风振控制 规范 设计方法
下载PDF
新型装配式不对称混合连接节点试验研究 被引量:18
11
作者 梁培新 郭正兴 《施工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63-65,共3页
不对称混合连接是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一种新型连接方式。预制梁和柱通过无黏结后张预应力筋装配形成整体,作为耗能元件的普通钢筋仅设置在梁截面上部,并在梁柱连接处作部分无黏结处理。介绍三榀不对称混合连接边节点的低周反复加载... 不对称混合连接是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一种新型连接方式。预制梁和柱通过无黏结后张预应力筋装配形成整体,作为耗能元件的普通钢筋仅设置在梁截面上部,并在梁柱连接处作部分无黏结处理。介绍三榀不对称混合连接边节点的低周反复加载试验,试验结果显示:试件的破坏都集中在梁柱接触面,梁柱构件本身及节点核心区破坏轻微;试件的滞回曲线均呈现"S"形,曲线明显呈不对称形状,正向加载时曲线更为饱满;试件的位移延性系数在3.75~5.0,最终等效黏滞阻尼系数为8%~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 不对称混合连接 滞回曲线 位移延性 等效黏滞阻尼
下载PDF
迎风墙面多开孔结构风致内压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徐海巍 余世策 楼文娟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5期82-86,137,共6页
为了研究建筑迎风墙面多开孔情况下的风致内压响应动力特性,由非定常伯努利方程推导了多开孔情况下内压控制方程,通过方程线性化得到了系统的等效阻尼比。对迎风面开孔面积相同的单一开孔和双开孔模型分别进行了6种不同容积下的风洞试... 为了研究建筑迎风墙面多开孔情况下的风致内压响应动力特性,由非定常伯努利方程推导了多开孔情况下内压控制方程,通过方程线性化得到了系统的等效阻尼比。对迎风面开孔面积相同的单一开孔和双开孔模型分别进行了6种不同容积下的风洞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所推导的方程能较好的预测内压脉动。随着模型容积增加内压均值变化不大,而内压共振频率降低及等效阻尼比增加。与单一开孔相比,双开孔会增加Helmholtz共振频率以及等效阻尼比,所以在大部分风向角下,双开孔模型内外压脉动均方根之比要小于单一开孔工况。单、双开孔两种工况的最大内外压脉动均方根之比分别出现75°和60°斜风向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孔结构 内压响应 迎风面多开孔 风洞试验 等效阻尼比
下载PDF
高层钢结构建筑TLD地震反应控制优化设计 被引量:7
13
作者 刘艳霞 李春祥 王肇民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1999年第4期63-66,共4页
本文给出了TLD-钢结构系统的抗震设计方法。导出了TLD-钢结构系统等效阻尼比计算公式,并分析了模态参与系数的影响。给出了TLD-钢结构系统抗震设计步骤及水箱调谐设计算例。
关键词 高层钢结构建造 抗震设计 TLD-钢结构
下载PDF
悬索桥颤振的多模态耦合及机理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刘高 强士中 周述华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59-66,共8页
将桥梁结构与气流作为一个系统 ,从能量平衡的角度研究系统的颤振稳定性。首先建立了系统能量变化率与系统等效阻尼比之间的关系 ,由不同风速下系统的等效阻尼比判断系统的颤振稳定性 ,推演了系统及各阶模态等效阻尼比的计算方法。以英... 将桥梁结构与气流作为一个系统 ,从能量平衡的角度研究系统的颤振稳定性。首先建立了系统能量变化率与系统等效阻尼比之间的关系 ,由不同风速下系统的等效阻尼比判断系统的颤振稳定性 ,推演了系统及各阶模态等效阻尼比的计算方法。以英国塞文桥为算例 ,验证了本方法的可靠性 ,并用于对系统发生颤振时多模态间的耦合机理进行研究。为了进一步探明多模态耦合对不同体系悬索桥颤振稳定性的影响 ,以我国虎门悬索桥和一座跨海桥设计方案为工程背景 ,证实了由扁平钢箱梁作为主梁的悬索桥 ,若结构对称其颤振形态将为对称模式 ,且系统颤振主要受第一阶对称扭转模态及低阶对称竖弯模态控制 ,高阶模态的影响很小 ;并发现了一个新的现象 :对于单跨悬索桥 ,多模态分析所得临界风速一般低于二模态分析结果 ,而对于三跨悬索桥(包括三跨两铰和三跨连续 )趋势正好相反 ,这一发现对于工程实践将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索桥 颤振稳定性 等效阻尼比 多模态耦合 结构体系
下载PDF
组合结构等效阻尼比的确定及在有限元计算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5
作者 周向阳 张其林 《计算机辅助工程》 2007年第3期6-9,共4页
针对组合结构动力响应计算中,一般根据工程经验确定结构阻尼比,往往导致结构动力响应计算结果偏小,不利于结构安全评估的问题,首先根据复阻尼理论与结构动力学方法,推导出组合结构的等效阻尼比计算公式;然后,以某体育场组合结构为工程背... 针对组合结构动力响应计算中,一般根据工程经验确定结构阻尼比,往往导致结构动力响应计算结果偏小,不利于结构安全评估的问题,首先根据复阻尼理论与结构动力学方法,推导出组合结构的等效阻尼比计算公式;然后,以某体育场组合结构为工程背景,在有限元法基础上使用ANSYS软件建立该结构的有限元模型.根据计算出的自振特性以及利用ANSYS二次开发功能所形成的阻尼刚度矩阵,实现等效阻尼比的有限元法求解.计算结果表明,等效阻尼比能够正确反映组合结构的动力特性,从而可以科学地计算其动态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限元 组合结构 等效阻尼比 阻尼刚度 动力特性 ANSYS
下载PDF
非线性粘滞阻尼器消能结构设计方法探讨 被引量:12
16
作者 蒋通 贺磊 《世界地震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34-140,共7页
在建立非线形粘滞阻尼器消能结构性能曲线的基础上,建议了依据减震性能目标确定阻尼器参数的概略设计方法。提出了多自由度非线性粘滞阻尼器消能结构的等效阻尼比计算公式。在此基础上建议了适用于多自由度非线性粘滞阻尼器消能结构地... 在建立非线形粘滞阻尼器消能结构性能曲线的基础上,建议了依据减震性能目标确定阻尼器参数的概略设计方法。提出了多自由度非线性粘滞阻尼器消能结构的等效阻尼比计算公式。在此基础上建议了适用于多自由度非线性粘滞阻尼器消能结构地震反应预测的模态叠加法,方法与时程分析结果对比吻合良好。为使各层阻尼器参数更好地满足减震性能要求,提出了将概略设计得到的层阻尼器参数依据减振性能目标进行调整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线性粘滞阻尼器 消能结构设计 性能曲线 等效阻尼比 模态叠加法
下载PDF
多自由度Maxwell阻尼器减震结构(Ⅱ)——等效阻尼 被引量:3
17
作者 李创第 李暾 +1 位作者 葛新广 邹万杰 《应用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617-622,634,共6页
对多自由度带支撑Maxwell阻尼器减震结构的等效阻尼比进行了系统研究。构建了耗能结构一般微分和积分混合地震响应方程组;基于与多自由度随机平均法分析完全相同的等效准则,建立了耗能结构各振型等效阻尼比的一般解析计算式。与一些典... 对多自由度带支撑Maxwell阻尼器减震结构的等效阻尼比进行了系统研究。构建了耗能结构一般微分和积分混合地震响应方程组;基于与多自由度随机平均法分析完全相同的等效准则,建立了耗能结构各振型等效阻尼比的一般解析计算式。与一些典型问题的模态应变能法的计算精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本文方法的计算结果在特定条件下与精确解完全相同;在一个二自由度系统中相对位移响应方差的误差分别为0.99%和0.45%,优于应变能法的8%和5.4%,表明了本文方法的有效性。从而为建立此类耗能结构等效阻尼分析的完备解析解法、直接应用反应谱法进行实际工程设计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XWELL阻尼器 多自由度减震结构 随机平均法 振型等效阻尼比 反应谱法
下载PDF
钢筋混凝土巨型框架多功能减振结构的反应谱设计方法 被引量:5
18
作者 田玉基 蓝宗建 曹双寅 《工业建筑》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7-9,共3页
钢筋混凝土巨型框架多功能减振结构是由主框架、次框架和减振装置组成的 ,是一种新型的非经典阻尼减振结构系统。研究了钢筋混凝土巨型框架多功能减振结构的近似振型分解反应谱设计方法 ,给出了等效振型阻尼比的计算公式 ;通过算例分析 ... 钢筋混凝土巨型框架多功能减振结构是由主框架、次框架和减振装置组成的 ,是一种新型的非经典阻尼减振结构系统。研究了钢筋混凝土巨型框架多功能减振结构的近似振型分解反应谱设计方法 ,给出了等效振型阻尼比的计算公式 ;通过算例分析 ,研究了近似振型分解法的计算精度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筋混凝土 巨型框架 减振结构 等效振型阻尼比 反应谱
下载PDF
钢与钢筋混凝土混合结构等效阻尼比计算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狄生奎 杨全胜 +1 位作者 赵子斌 李吉勇 《兰州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11-115,共5页
在复阻尼假定下,通过能量守恒原理推导出适用于以剪切变形为主的钢与钢筋混凝土混合结构在双向振动下的等效阻尼比的简化公式,该公式较为适用于工程应用.采用SAP2000有限元软件建立一个钢与钢筋混凝土混合结构的模型进行分析,并用该简... 在复阻尼假定下,通过能量守恒原理推导出适用于以剪切变形为主的钢与钢筋混凝土混合结构在双向振动下的等效阻尼比的简化公式,该公式较为适用于工程应用.采用SAP2000有限元软件建立一个钢与钢筋混凝土混合结构的模型进行分析,并用该简化公式计算等效阻尼比,最后在SATWE中采用该阻尼比与在PMSAP中采用由不同材料单元的阻尼矩阵叠加(通常为非比例阻尼)选项进行抗震分析对比,证明该简化公式是适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效阻尼比 混合结构 复阻尼 剪切变形 双向振动
下载PDF
复合材料后掠机翼的气动弹性剪裁方法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白俊强 辛亮 +2 位作者 刘艳 华俊 李国俊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843-848,共6页
提出了一种混合多级结构优化算法,以大展弦比复合材料后掠机翼为研究对象进行了气动弹性剪裁设计。在满足强度、变形约束等前提下,以梁、肋、蒙皮厚度,对结构重量进行最小化设计;继续以减重为目标,满足颤振速度的约束,优化蒙皮各铺层的... 提出了一种混合多级结构优化算法,以大展弦比复合材料后掠机翼为研究对象进行了气动弹性剪裁设计。在满足强度、变形约束等前提下,以梁、肋、蒙皮厚度,对结构重量进行最小化设计;继续以减重为目标,满足颤振速度的约束,优化蒙皮各铺层的比例,并分析了优化中铺层比例对颤振速度的影响;采用遗传算法优化蒙皮的铺层顺序,以增大机翼的颤振速度。研究表明:混合多级结构优化不仅可以减轻机翼的结构重量,还能大大提高机翼的颤振速度;铺层比例优化结果表明较高的±45°铺层比例能使刚度分布更加合理高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 后掠翼 气动弹性剪裁设计 混合多级结构优化算法 颤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